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直播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汇聚精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29499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直播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汇聚精选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直播【第一篇】

20__年,魏静大学毕业,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被分配在星溪乡工作。那时念山的梯田、古道、水库、古树、茶山,都深深吸引了她,当时她的梦想就是把美丽的念山和梯田推介出去,造福一方百姓。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20__年5月,组织上选派她到念山任第一书记。通过干群的共同努力,念山村先后获得了国家3a级旅游景区、生态文化村、美丽休闲乡村、湿地公园、中国传统村落等5个国字号招牌。

对标榜样,当好支部头雁

她下派念山时,她告诉自己,要学习榜样,跟上节奏,努力干事。有一次,为了一条旅游步道的路线设计,跟着乡干部穿梭在荆棘丛生和泥泞的峡谷边,三上三下,险些迷路。廖俊波书记说:“认准的事,背着石头山上也要干”,这时候她的念山梦就是要发展旅游产业,带领村民致富。

为推进景区开发,让发展成果早日惠及村民,她一方面带着村干部走出去学,到浙江云和梯田、三明尤溪联合梯田学习她们的经验做法;另一方面,牵头成立了旅游公司,邀请村民以土地入股,一亩一股,每股每年300元的土地流转费用。

创新引领,推进“三变”改革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她时常沉到田间地头,与党员群众因地制宜探索出念山“三变”改革的发展之路。

发挥优势,流转梯田810亩,162户村民成为股东,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下,念山村通过流转农田、茶山、古厝等资源,借助“生态银行”的作用,真正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从而实现了念山第一变:村民变股东。

她积极争取项目资金1200万元投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的发展,通过保护完好的1600多亩的袖珍梯田景观和种植500亩油菜花,吸引近万名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摄影和近十万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引进了青岛(泽川)有限公司,投资新建的念山云谷鹊桥成为念山旅游新亮点,实现了念山第二变:梯田变景区。

为极具人气,她以念山为大舞台,谋划了国际自行车爬坡赛、中国农民丰收节暨念山开镰节、旅发大会、闽浙赣三省冬泳赛等活动,引导青年返乡创业,目前已有3位返乡大学生在自家门口新建起民宿、开办农家乐,振兴乡村有了主力军,游客多了,村民在自家门口销售农产品也变为现实,每年村民的地瓜干、酸枣糕等在国庆节假日就能销售一空。实现念山第三变:乡村变舞台。

夯实基础,增强振兴动力

20__年,她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项目提升中,念山村公路晋级改造工程顺利完成,念山至大岭旅游公路全面通车,7个自然村巷道全面实现提升改造,自行车赛道一期建成,消除了制约念山发展的交通瓶颈。

在抓旅游的同时,始终不忘民生工作。完成全村人饮水提升改造、传统村落重点改善提升、村庄夜景工程,120幢传统建筑得到保护,让念山的白天和晚上都更美了,村民的幸福感得到极大满足。

通过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念山村17户贫困户68人全部实现稳定脱贫。20__年2月,她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直播【第二篇】

-->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时代,无数大学生立志扎根基层、决战脱贫攻坚,用新时代青年的梦想和担当,绘就无悔青春的美丽画卷。

2008年,刚毕业的吴书香响应国家号召,到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八一镇官立堡村担任村主任助理。刚到村里时,吴书香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提了很多建议,但村民却不以为然。对没有农村工作生活经历的她来说,“融入”不仅仅是熟悉农村工作方法和生活习俗,更重要的是理解乡亲们的所思所想。于是,她决定“先做村民,再做村官”。做村民,她和农民一起下田、一起插秧;做村官,她立志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产模式。

2012年,辽宁省出台了一系列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在吴书香的倡导下,一辆辆农机开进了官立堡村。与农机一起“开进村”的还有新观念,在她的带领下,官立堡村把增收的视角从土地转向经营,成立了物业公司,发展电商和农贸大集。同时,官立堡村建立了合作社,推动生产标准化,积极打造“苏家屯”大米品牌。12年时间,她用务实创新实现了“做一名村官、富一方百姓”的夙愿,村民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

青春就是要坚守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1992年出生的山东姑娘崔久秀,从小受家乡红色革命精神的熏陶,牢记爷爷“做对祖国有用的人”的教诲。2014年,她大学一毕业,便义无反顾进疆,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成为一名南疆基层干部、一名新时代支边青年。

7年多来,崔久秀一直在基层坚守。她为下岗职工办起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各族孩子办起了“红领巾小课堂”,为老年人办起了“幸福养老苑”,在和基层群众朝夕相处中,她拥有了愿意送她出嫁、给她准备嫁妆的维吾尔族“妈妈”,有了让山东父母放心的“新疆爸爸”,一群又一群的少数民族孩子称呼她为“书记阿恰”。

不到30岁的崔久秀,如今已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疏附县乌帕尔镇党委副书记,成了一名基层“老干部”。她把新疆当家乡,把老乡当家人,像一粒胡杨种子深深地扎根在南疆大地上。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直播【第三篇】

20__ 年,和倩如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成为了一名奋斗在深度贫困地区第一线的“扶贫战士”。6年来扎根脱贫攻坚一线,她把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一件件放在心头,把每一桩桩事情都抓紧落实,以“村民贴心人”之名传递温暖和力量。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和倩如熟悉工作是从走村入户开始的,跟着村干部,一家家走,一户户访,因为语言不通,她还要想办法反复跟村民确认信息,在这样不断投入和奔波中,成为了村民都信任和亲近的“小和”。

和倩如用心用情做好驻村帮扶工作,驻村以来她前后采集了贫困户信息 419 余户,动员外出务工、易地扶贫搬迁讲解扶贫政策 1000 余次、完成申请材料820 余件;走访特困户、残疾户、辍学户、孤寡老人户等困难群体达500余次。

泸水市鲁掌镇浪坝寨村地处山区,缺乏成规模的产业带动,村民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为生,年人均纯收入为两千元左右。为了摸索致富路子,20__年,结合浪坝寨村的自然特点和特色优势,和倩如帮助几户村民以自筹资金的方式在地里试种了6亩羊肚菌和竹荪菌,村民看到可观的收入后主动加入合作社。

为了救援村民种植技术,和倩如将所学到的技术整理成文字,转成通俗的语言讲给村民。耕地、搭棚、开沟、铺培养料、撒菌种……每个环节她都仔细教学。她经常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到羊肚菌示范栽培基地学习技术,完成示范带头种植羊肚菌33 亩,带动了建档立卡贫困户46户,培养了8名技术人员。

为了帮助乡亲们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和倩如另辟蹊径,尝试着用互联网帮村民销售大山里的土特产。她拿出薪水买设备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没有任何直播经验,没有一点“网红”气质的她凭着一股闯劲,成为了浪坝寨村的第一位主播。

第一次在横跨怒江的溜索上做直播时,和倩如说:“下面就是湍急的江水,怕自己掉下去,但如果真掉下去那就掉下去吧,怕也要硬着头皮向前冲!”就是凭借着这一股拼劲,和倩如穿着民族服装,以大山作背景,通过网络平台开始向全国的网民们推荐怒江大山里的山货、民俗文化、人文风光。在她的带动下,“村民网红”的队伍慢慢壮大。

和倩如成了贫困户与消费者的“红娘”,搭建了贫困户与市场之间的“致富桥”。先后带动浪坝寨村游客樱桃采摘 3000 多人次,樱桃农户户均增收 1000元,带动乡村旅游消费达 50 万余元;在疫情防控期间协助指导老窝镇银坡村组织销售滞销蔬菜;通过直播民族民俗文化活动“上刀山下火海文化节”“怒江澡堂会”等促进文化传播;参与公益直播在各平台累计点击量超过 1500 多万,为农产品线上推广贡献了力量。

学生时代的和倩如就是一名青年志愿者,从一名普通志愿者成长为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到“志愿者标兵”,在大学 5年间她牵头组织学生志愿者团队对孤寡老人、聋哑儿童、留守儿童、失地农民等群体进行实地走访和“一对一”志愿帮扶服务近8000余人次。

到了一线工作后和倩如依然坚定公益初心,协同队友通过互联网参与乡村公益事业,完成爱心众筹校园广播设备安装、对接社会爱心人士捐助爱心物资、爱心募集因病致贫学生医疗费、爱心募集资金救助一线扶贫干部……6年间共募集捐赠款物150万元,她个人累计捐款达3万余元。

去年4月和倩如主动请缨,沉下身心参与易地扶贫搬迁“稳得住”工作。因为有在农村一线工作的丰富经验,到了安置点后她很快就成为了群众的“贴心人”。充当搬迁群众的政策宣讲员、融入城市生活的引导员,还是心理压力疏导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更是内生动力督导员、就业创业联络员……她和战友们像一团火一样把党的惠民政策传递到群众的心里。

和倩如牵头参与安置点的组建工作,积极为安置点儿童募集爱心资金投入社区“暖心公益课堂”的建设、募集爱心物资、建立社区“志愿者智库”、开展法律援助及心理咨询服务、对接社会资源引进怒江州泸水市健康扶贫“1310”项目。

和倩如用“贴心人”演绎着助人为乐与奉献的真谛,她的善行善举,如一缕阳光,带给他人温暖,传递着希望。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直播【第四篇】

“从20__年到20__年,在南郑区法镇沙坝村任第一书记的五年是我最难忘的一段时光。”5月10日,汉中市南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主任张可告诉记者。

沙坝村在大巴山里,曾经是贫困村。张可刚任第一书记时,村民主要靠种散茶、外出务工获得收入,村集体经济则是一片空白。为了尽快熟悉村情、掌握民意,张可白天入户调查,晚上整理资料。几个月下来,村里各家各户的情况他都烂熟于心。

没像样的产业如何致富?调查研究后,张可跟村“两委”班子交流,提出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产业发展的想法。接着,他就发动一切资源联系企业寻求合作。沙坝村的自然优势、区里的扶持政策、驻村队伍的技术人才优势,他都如数家珍。虽然碰过钉子,但每次对接,他都保持了极大的耐心。张可是云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硕士,曾作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南郑区农业农村局从事茶叶技术推广工作。他的努力打动了汉中农茗园茶业有限公司。

联系好了企业,村里却炸开了锅。不少村民不愿流转土地,怕自己的投入“有去无回”。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张可找到村里的老党员和有威望的长者,讲政策、算细账,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村上召开土地集中流转会议,大家足足讨论了4个小时。张可一一解答大家提出的问题,终于做通了群众的工作。1个月内,涉及30多户的100多亩土地全部流转到位。

此后,沙坝村陆续引入4家企业,总投资近1000万元。村上建成了黑毛茶产业园、茶叶扦插产业园、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及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全村茶园面积达到1700亩,实现户均2亩茶、人均10棵果树,解决了近800户茶农夏秋茶资源无法利用的问题。20__年,沙坝村实现整村脱贫。20__年底,沙坝村人均收入达11280元。

5年里,张可扎根沙坝村,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村里的老人王义珍,患有高血压和风湿性关节炎,女儿女婿常年在外务工,平时没人照管。张可叮嘱老人,有急事可以随时找他。一天夜里11时许,王义珍老人关节炎犯了,疼痛难忍。张可急忙开车把老人送去医院,等老人看完病又送回家。

20__年10月,张可结束了驻村工作,到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综合检验检测中心挂职任副主任。“借助汉中和南通对口帮扶的契机,我要把南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经验带回来,同时把汉中的茶叶等特色农副产品在南通和周边地区更好地销出去。”他说。

张可的茶叶经引起了中央有关部门的关注。5月10日,张可一系列荣誉中又加上了一个——全国“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陕西省仅张可一人入选。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529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