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向标识设计【汇集5篇】

网友发表时间 626103

【导言】此例“导向标识设计【汇集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导向标识设计【第一篇】

关键词:地铁;障碍人群;导向标识系统系统;无障碍设计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基数的大国,残障人数量很多,据2006年统计全国各类的残疾人数量达到8296万,由于城市交通的发展,城市建设的进步,造成城市环境复杂,残疾人要求对残疾人的关怀呼声不断增加,残疾人的出行,对障碍人群的挑战也很大,要求设计者全方位的为障碍人群增加技术上的实际设计,保证障碍人群的出行寻路。因为一套完整的导向标识系统,特别是对障碍人群的无障碍设计,更加能够体现国家的人性化要求,符合时展的需要。

一。城铁地上空间分析

在以地铁空间为中心,500m是最适合人步行的距离,这这个距离之内,城市用地开发完善,200m范围内主要集中的是商业区,可以方便的为人民服务,地铁对人流的疏散与汇聚起到了主要的作用,城铁地上空间500m的距离内城市基础建设相对较新,具备一定的无障碍设施,盲道的设计也相对完善,但是城市建筑的设计与城市市政设施的衔接,在建设过程没有很好的考虑,造成部分的盲道错位,以及转折点的设置都不能够正确引导视觉障碍者,坡道设置更加的稀少,在新建的小区、商业建筑中才能看到坡道设置,城市电网线路的错综复杂,城市建筑的高耸林立,城市树木的遮挡,对于障碍人群的使用,在城市空间的行进都有一定的阻碍,成为障碍人群行进的主要干扰。

二。障碍人群分类

障碍人群大致分为:

1)老年人

老年人生理机能降低,神经反应缓慢,接收信息的能力弱,导致老年人的行为活动能力也有一定的降低,特别是在听力,视力,肢体活动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下降,视力方便出现视力降低,模糊,对颜色的辨识能力降低,记忆力也有一定的减退,对信息的记忆时间短。

2)肢体残障者:

由于人体的行动器官、肢体发生了无法恢复的状况,造成运动技能的障碍,必须借助于其他工具才能运动,从而产生了拐杖使用者、轮椅使用者,因此导向标识系统的无障碍设计必须考虑障碍人群的升高尺寸。

3)视觉障碍者:

视觉障碍者取决于眼球对于色觉、感光度的接受能力,主要表现在视力的功能障碍,其生理问题为视力与视野的功能障碍,视野缺损、视野狭窄、色觉异常,眼球运动异常等状况,有重度与轻度之分。重度视觉障碍者较少,多数是轻度的,有一定的感光能力及视觉功能。他们对语音提示、可触盲文信息需要反复强调;对标识的色相、明度要求较高。

4)听觉障碍者及语言障碍者:

听觉障碍者是因为完全听不到或者只能接受一小部分声音信息的人。这些人对于视觉信息能够获得,带式对于听觉信息获得困难,由于教育程度,年龄等不同的社会个人因素,造成视觉障碍者在认知方面有一定的障碍,特别是辨识和语言方面都会有一定的困难。虽然只有一小部分人是完全听不见的声音的,但是大部分听觉障碍者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还是可以接收到声音信息。

三。障碍人群的行为流程

障碍人群在行走过程中,首先是找到自己所处于的位置,确认是否下车准确,其次,找到自己的位置后需要去人朝向哪一个方位行进才是正确,最后就是找到自己要达到的目的地。人的基本行动过程就呈现出来,这个过程在没有导识系统指引的情况下,将是一个混乱的过程,这将会造成人群行动过程中出现,驻足、折返、盲目行进造成在行动过程中给人的心理上造成一种压抑感,影响学习、工作等,最大的后果是造成人群在这一区域滞留时间过久,对交通的压力过大,难免会造成交通问题。

障碍人群在行进过程中,会首先通过导向标识对周围环境进行了解,找到自己所需要去的目的地,通过对目的地的方位发现,寻找路径,通过导向标识距离的提示,以及转向的提示,告知障碍人群的行进的方向和距离,其次通过导向标识的导向指引,提醒障碍人群的行进方向,并且能够得到路径上周围信息的提示,方便其他使用者对其他目的地的使用,在无障碍设施的辅助下,在导向标识设计的引导过程中,在导向标识确认标识的提示下是障碍者明白到达目的地完成寻路。

四。导向标识系统的无障碍设计

在导向标识系统的无障碍设计中我们要针对不同种类的障碍人群选择不同的设计,在导向设计中融入现代技术的导向指引,对于视觉障碍的人群,我们的导向标识系统要配备盲文以及具有质感可触摸的导向标识,通过磁场感应帮助听力障碍者,通过声音以及震动帮助视觉障碍者的行进,提醒在行进过程中的危险与警示,。对于听力障碍者我们配备电子查询提示系统,在不确定的时候都可以查询到需要的交通信息。对于肢体残疾的人群,要考虑还导向标识的高度以及尺度问题,对于老年人我们就要考虑到导向标识的易辨识,所以在导向标识系统无障碍设计中,对于导向标识系统的颜色、字体大小、笔画的粗细要适中,对于老年人以及弱视障碍人群,则要考虑到颜色的醒目,色彩对比要明显。在城市的高速发展的过程造成城市的设施集约化的设计,各个基础设施融合在一起,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障碍人群的行进路径主要有两种:第一,乘坐交通工具在地铁站附近下车,通过导向标识系统的指引,寻找地铁站,行进到地下车站完成乘车过程。第二种是附近残障人距离较短,通过徒步或者轮椅等形式依据导向标识系统的指引,行进至地铁站完成乘车过程。

行进过程中障碍人群的行进需要的导向标识,选择适当的标识节点,进而进行合理的标识形式来呈现这些无障碍设计。在这个行进过程中的导向标识分三大类:综合看板、导向标识、确认标识。

1)综合看板:是一个信息载体,站点周边信息描述,以形象的表现出来,可以采用模型式城市形象表现,方便视觉障碍者的使用,同时辅助声音提示,配备盲文等指示系统,标明导向标识的所在位置,以及路径的指引,通过不同的形式传递信息,帮助障碍人群的使用。为方便视障者,视力下降的老年人及听力障碍者,可设电子显示屏,提供周边信息。为方便听力障碍者,可设置磁力感应装置(见图4)。这种磁力感应装置的声音由麦克风等发音设备发出,通过放大器进入电波环形天线,形成电波信号,从而被听障者的助听器接收到,达到传达信息的目的。将磁力感应装置与车站报站的广播相连,就能把报站信息传达给听力障碍者。

2)指引标识:主要起到了一个提示和指示的作用,提示人们按照指引前进,为了能够帮助到障碍人群,我们应该在指引标识上提高一个提示声音装置,方便视觉障碍的使用,帮助障碍人群的辨识以及获得导向信息。

3)确认标识:确认标识就是确定行人的到达位置,在这为了帮助障碍人群,我们在确认标识的设计上,做好盲文的设计,增加声音提示。确保视觉障碍者以及弱势群体的使用。

五。总结

通过对不同的障碍人群的了解我们在导向标识无障碍设计中融入相应的技术,为导向标识设计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对障碍人群的了解,从人体工程学角度去考究每一个方面,无论是颜色,字体,尺度等都要相互的协调,保证障碍人群能够快速安全出行。

参考文献:

[1]汤雅莉 杨豪中 张硕。地铁空间中导向标识系统的无障碍设计研究[期刊论文]2011

[2]李志民 宋岭。无障碍建筑环境设计。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导向标识设计【第二篇】

关键词:视障 通用设计 通用信息环境 导购标识系统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我国是世界上盲人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盲人口的18%,另有各种各样存在视力障碍的人群,如低视力者、儿童斜弱近视者等等。据样本统计,年龄越大,视觉残疾患病率越高,低视力的主要病患以60岁以上人群居多。20世纪90年代,美国设计师朗・麦斯(Ron Mace)在前人“无障碍设计”的基础上,开始大量使用“通用设计”(Universal Design)一词,希望以清楚易懂的方法,让设计物及环境能在最大程度上被每个人使用。通用设计旨在消除正常人与弱势群体区别待遇的心理暗示。通用设计与标识系统在目的上有很多相通之处,都强调面向更广泛人群的易用性和安全性。本项目针对视障人群的特点,将通用设计理念引入导购标识设计,期望为我国无障碍公共信息环境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

1 通用导购标识系统设计现状

目前,针对视觉障碍人群的通用无障碍信息环境的建设在我国还处于薄弱阶段。以购物环境为例,虽然存在一些无障碍设施及相关设计、相关服务,如自助购物专柜、盲道、电话预约服务等,但由于在帮助视障者获取信息、认知商品以及相互沟通方面存在实际操作上的极大困难,而无法推广实施。比如2008年的“全国助残日”,北京建国路沃尔玛超市率先将无障碍理念引进超市,建立了我国首个“视障人士无障碍自主购物专柜”试点。但由于设施及环境的便利性问题,以及视障者生理心理上的各种困难,再无后续发展。(图1)

当前公共空间中的标识设计,主要功能是从视觉上识别、导向,以帮助人们辨识环境、寻找路径、顺利通过空间,主要以正常人的感官认知作为设计依据。虽然盲道、扶手等设施常见于马路、车站、电梯等处,但购物场所如超市则几乎见不到视障者的身影,个中原因涉及多个方面。随着文明进步和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为创造更加宜人的、面向每一个人的公共购物环境,有必要思考将通用设计理念深入贯彻到导购标识设计及其相关导引性产品设计中去。

2 视障人群购物困难因素分析

外部环境因素

随着人造环境的复杂化,人们必须依赖标识等导向工具的帮助在复杂环境中找到方向。对于正常人来说,借助标识系统的导引辨认环境与识别方向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可是对于视障人士则必须调动除视觉以外的其他感官帮助认知。

当前购物信息环境中的标识系统主要围绕视觉感官展开,包括文字、图形、图像、色彩等。而通用设计要求产品必须面向所有人,通用设计七项原则包括公平性、灵活性、简单直观、信息可感知性等等,因而在面向视障人群时,标识指引及其相关功能性产品设计必须能使复杂环境简单化,体现公平性,从而消解正常人与不良于行人士之间的信息认知差距。

视障人群内在因素

一般而言,视障者指由于视觉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导致视觉敏锐度低或视野受损,以致无法达到正常视力,从而影响日常生活的人群,包括盲与低视力两类。广义而言,如果个人需透过辅助器具如眼镜、放大镜等才能看清楚东西,就称为视障者。

由于生理上存在困难,视障者对于环境的安全便利,信息传递的正确清晰等,比常人要求更高。但由于当前信息系统设施的不完善,上述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进而导致安全感的缺失,并进一步造成视障者普遍的孤独感、自卑感、不信任,同时对旁人又有极强的依赖性。

3 通用导购标识系统设计定位与分析

通用导购标识系统设计定位

本项目在前期调研期间,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实地考察等方法,了解到视障者对于购物场所导引指示的需求标准远高于常人。一般希望有更多的语音、更简洁的图片,使之得到清楚正确的信息和更直接的服务。基于此,从盲与低视力两类人群特点考虑,在复杂的购物环境中,标识设计及其导引产品必须造型简洁、色彩明快、信息可触摸感知、语音导航、多功能整合并易于操作。

通用导购标识系统设计方案分析

本标识系统主要针对视障人群的生理心理特点,依据通用设计原则,主要包括视觉导向设计与导引产品设计两部分,细分为导向指示、耳机导购设计、商品分区指示、分类标签指示、盲道设计等。不仅从形态、色彩、文字图形识别方面注意简练、信息传递直接,同时,也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介入导向指引和产品设计,如红外线感应、语音导航等,充分调动视障者听觉、触觉感官,起到全方位导引的作用。

①商场入口导向牌

导向牌位于商场入口处,运用鲜明的色彩区分不同的购物区域。明快的色彩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视觉敏锐度的缺陷,同时对正常人而言,亦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便于识别。导向牌在举手可及的牌面上设有盲文区,视障者可以通过触摸了解各区域的信息,从而更快捷地找到相应的目标和功能按钮。如食品区导向牌中设有导购耳机存放格,视障者可通过触摸盲文找到指定位置,可快捷取得耳机。(图2)

②导购耳机(语音导航)

存放于商场入口导向牌内,耳机内置感应系统,利用红外线感应技术,可实时感应种类指向牌的信号,通过语音功能获取盲人所需的商品种类,定位后语音提示准确位置。(图3)

③区域指向牌

用于远距离视认区分商品区域,色彩、数字序号与入口导向牌一致,配合灯光照明,提高彩色指向牌的明度和彩度。高明度和高彩度的设计,可刺激非全盲人士和低视力者的视觉敏锐度,便于辨识方向,同时,也强化了正常视认者的认知度,便于快速准确地找准目标。如:食品区为绿色区域,日用区为黄色区域。(图4)

④种类指向牌

内置感应设备的种类细分导引牌,可发出感应信号与导购耳机连接。置于货架侧面,设计一系列标识,对物品进行分类,引导视障者识别具体区域的细分种类。如:食品区细分为零食类、调料类、饮料类等。(图5)

⑤区域盲道

盲道色彩与导向牌统一,从商场视障人士专用入口处延伸至各区域,以鲜艳的颜色区分并引导视障者走向所需商品。地面盲道的色彩区分,同时也为正常视力者提供良好清晰的导购指向。(图6)

由于视觉的缺陷,视障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听觉和触觉极为敏锐,能判断出所触摸物体的形状、大小、质感,以及一些细小的变化。所以,我们在入口导向牌上添加了盲文指引,使视障人士在进入超市之前先对超市内部分区有一定了解。同时,考虑到视障者良好的听觉,我们设计了有智能语音导购功能的耳机。视障人士能在入口导向牌处通过盲文的引导获取语音导购耳机。通过耳机的智能定位和智能指向功能,结合超市内盲道及色彩分区的指引,使用者能很好且顺利的到达所需商品所摆放的位置。在定位具体产品的位置问题上,每块区域或种类指向牌都有感应区域,智能导购耳机能感应到牌上的信息,并通过语音传达给使用者。以此方式,视障人士可更独立地进行购物行为,大大地减少了视障人士的依赖性,同时增强他们独自出行的信心。

导向标识设计【第三篇】

导向标识是表现人对于空间认识的一种手段,导向标识设计目标是对空间环境进行重新整合与组织,从而帮助人们可以快速找到目的地的一种信息表达方式。由于导向标识自身性质,使得其字体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兼顾可读性、美观度和信息量等要素。导向标识字体设计原则主要包括:字符使用规范、编排清楚明晰、色彩鲜活明快。

1.字符使用规范

字符字体、大小等要素是在进行标识设计时必须首先考虑的要素。对于字体,不同字号对应不同字符大小,而同一字号来说,采用不同字体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并且更为重要的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人们在读取导向标识时,往往不是禁止不懂,很多时候都是在移动过程中对信息进行读取。因此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进行规范设计。

2.编排清楚明晰

由于不同字体具有不同视觉效果,因此需要将设计过程中所欲要使用字体按照其性质进行分类,从而使使用者在日常使用时可以快速将所需信息识别出来,从而提升导向标识使用效率。在不影响整体效果的前提下,可以对不同类别信息采用不同字体进行标示,重要信息需要将字体放在显眼位置,同时将所要传达的信息进行合理划分,从而形成不同的显示层级,从而使人们可以快速过滤出所需信息。

3.色彩鲜活明快

色彩是在任何情况下,视觉识别效果的第一要素。然而对于色彩来说,其感知程度是具有相对性的,是与周围环境紧密相关。因此在进行城市导向标识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文字色彩与背景色彩之间搭配和明暗关系。导向标识一般主要是片面标识,因此就平面而言,如果字体颜色与背景颜色接近,就会使阅读出现不同程度的困难。因此,一般在鲜艳背景中会多采用白色字体,与之相对,如果背景所选颜色为浅色,则多选用黑色作为字体颜色。如果背景环境较为朴素,则可以考虑使用彩色字体增强区分度。总而言之在进行导向标识设计时,通过不同色彩展现不同意义,展现不同空间特质。

二、导向标识字体形态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视觉功能和视觉内涵都是由视觉形态所决定。对于城市导向标识设计而言,通过在设计过程中使用多种字体形态,可以充分提升使用者满意度。导向标识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字体尺寸、视角材质等方面,同时拓展字体形态,使其与环境相协调,从而提升视觉效果。导向标识字体形态需要注意的方面包括:设计尺度、投射视角、文字载体、光影辅助。

1.设计尺度

尺度是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尺度主要是指相对比例关系。对于导向标识设计,尺度主要是指字体与载体之间的大小比例关系,以及与使用者之间比例关系,包括长度、宽度等。因为导向标识所处环境复杂多变,这就使得使用者在读取在标识信息时会采用各种不同方法,同时观察角度、光照情况也是各有不同,所以在进行设计时要有一定尺度变化,在人体工程学基础上考虑阅读舒适性。

2.投射视角

相关科学理论表明,不同观察视角会直接影响视觉效果,即不同的出发点会导致不同视觉心理,根据统计,以身高165cm计算,最佳平均视角在30至40度之间。如果在观察时采取仰视,则会带给观察者带来一定震撼力;而俯视视角,则会给人以亲切感,让人觉得活泼可爱。同时对于不同方位导向标识字体也会产生不同效果,而这也是当下很多导向标识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到的,最为常见的就是在一些商场入口处停车指示牌,其设置方式较为随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考虑需求点,二是没有考虑字体选择。

3.文字载体

对于视觉信息而言,载体是重要的传播途径,任何导向标识文字只有依附于一定载体,才能将信息准确快速传递给使用者。文字载体在选择时需要考虑两个方面要素,一是材质上要实现契合,以天然材料为基础,可以快速实现与环境相协调。同时,不同材质所带来的不同风格,可以给人以不同心理感受,通过材料运用可以丰富视觉层面。二是要达到结构多样,通过对字体载体结构进行变化,可以使文字本身产生折射、渐进等多种效果,从而加强导向标识艺术性。

4.光影辅助

在艺术设计中,光影效果是必须考虑的元素。光影效果可以直接影响视觉效果。通过加强光影效果,可以提升空间深度,从而影响观察者视觉心理。光影效果的选择和调配是要根据周围环境具体情况来执行,在进行城市导向标识设计的过程中,通过采用不同光影效果,可以将信息有效传递给使用者。

三、导向标识对于空间体验影响

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也是导向标识在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导向标识本身可以设计的非常优美,但是这并不能实现整体设计,导向标识周围环境是与导向标识本身相互影响。因此字体在设计时需要与周边环境即相互协调又形成对比。

1.环境融合

导向标识字体在设计时不仅需要信息传递性,同时还要实现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通过这种融合可以充分表现出导向标识设计的一体化设计。以鲁尔博物馆为例,鲁尔博物馆本身是由洗煤工厂改建,因此场馆中有很多矿车和装煤槽的概念元素,在这种背景之下,场馆中导向标识字体颜色多使用灰色和白色,同时,字母之间也多采用穿插式排练,从而使得导向标识可以产生一种机械式节奏韵律,从而使得整个场馆空间显得更加沉稳大气,从而更加吸引游客。

2.形成对比

城市导向标识在实际设计时不仅可以与环境相协调,同时也可以与周边环境形成一定反差,营造不同氛围。通过对比,可以使导向标识形成相应趣味,而趣味则是设计本身吸引人的手段。通过将标识字体与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对比,可以让使用者觉得好玩,其次再将目标信息进行传递。这种情况在艺术装置类标识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很多艺术类装置标识可以快速吸引观众注意力,对空间环境进行调节和改造,从而更加有效发挥其导向作用。同时这种多样的设计也可以调节空间氛围,是空间与相关主题更加契合。

3.系统连贯

导向标识在好很多情况下需要表达很多信息或者具有多种功能,因此其设计字体往往不是依附于一个单独载体,而是要通过多个或者多种载体来进行表现,有时为了形成一定表现效果,也会将少量信息拆分到不同载体信息上进行表现。当多个导向标识出现时,其中各个子载体的排列方式和摆放顺序就需要进行特别设计,不同载体之间衔接要得当。这种衔接包括信息上的衔接,要使使用者可以方便读出信息,同时还需要注意视线上连贯统一,上下、前后、左右等,因此在进行导向标识设计时,需要选择合理的途径,强化不同部分之间关联,充分反映出标识所在空间情况。在考虑载体连贯时,可以采用反复型设计和直线型设计,通过不同设计方式,可以产生不同实际效果。

四、结束语

导向标识设计【第四篇】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current domestic metro guiding signs form design problems of cultural drawback and design convergence, the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 of melting regional culture into product form design were proposed. Taking product semantics a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the design methods were put forward mainly from the color, text, graphic symbols, shape and other different factors of product form design, trying to improve the urban metro environment and shape the image of the city.

关键词: 产品形态语意;地域文化;地铁导向标识

Key words: product form semantics;regional culture;metro guiding signs

中图分类号:U231;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5-0011-03

0 引言

在当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之下,各民族之间的隔阂因素减少,世界各地固有文化逐渐消失,加之现代主义设计标榜标准化、简单化的原则,大批量生产使得产品形态日益趋向同质化。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也普遍提升,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品设计不仅要满足物理性、生理性的使用价值,而且要进一步满足心理性、社会性、文化性和环境方面的象征价值。国际著名设计师乔治・亚罗曾经说过“设计的内涵就是文化”[1]。因此,要想使产品形态具有深层内涵,承接地域的文化个性特色,营造出独特的艺术表现风格,设计师在进行产品形态设计时,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设计及其形态,将城市文化融入其中,设计出具有地域特色的产品形态。文化与产品设计的交融,成为了现代产品设计的新趋势,将文化符号融入到产品形态设计中显得日益必要。

1 地铁导向标识的形态语意设计现状

随着我国对地铁运输投入的日益增加,各城市也加大了对地铁车站的建设力度,集公交、铁路、出租等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现代化地铁车站成为各城市衔接内外交通的主要节点,并逐步成为代表城市形象的地标与展现城市文明程度的窗口[2]。通过大量调查发现,国内现有的地铁导向标识形态趋向统一化、标准化,具有很典型的工业化大生产的特点,是“功能主义”的体现。其设计者仅仅是将目光聚焦在人们直接注意到的导向标识形态的外延意义上,即其物理的功能属性,却忽略了与使用者心理和社会文化相关的内涵意义,从而使地铁导向标识形态只具备基本的理,无法贴切地反映出时代的潮流,欠缺本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未能与使用者在情感上形成一种心理互动关系。对于地铁乘客来讲,在享受导向标识物理功能的同时,更加需要其提供精神文化层面的非理性意义,满足人们深层次的感性需求。这需要设计师更多地对地铁导向标识形态设计的内涵加以关注,追求内在精神与外在形式的统一,而不是仅仅将目光停留在外延意义的层面[3]。如图1所示为目前广州地铁导向标识形态的设计,站内导向牌采用黑色矩形,站外标识柱和导向柱采用红柱身、黄箭头的造型,缺乏对当地文化特色的表达和传承。

2 产品形态语意概述

“产品语意学”这一概念正式出现于1983年,由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定义:产品语意是研究人造物的形态在使用情境中的象征特征,并将此应用于设计中[4]。即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有明确意义的形态或形态符号,应用到产品的形态设计中。它拓宽了“为人而设计”的研究领域,由人机学范畴,扩展到“心理、精神需求”领域[5]。作为产品语意学的符号,产品形态在产品语意的表达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产品形态的构成要素主要有色彩、文字、图形符号和造型,这些要素所包含的语意能传达给人们最直观的感受,并以人的感受方式体现产品的文化、性能、情感,赋予产品“人情味、亲切感”。因此,地铁导向标识的形态设计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入手。

3 广州地铁广佛线导向标识的形态语意设计

广佛线是全国第一条横跨两个城市的地下城际轨道交通线路,连接广州市和佛山市,线路呈东西走向,西起佛山市魁奇路,东达广州市沥颍总长约公里,共设21座车站[6]。广佛线作为广佛都市圈及珠江三角洲经济圈重要的交通枢纽,推进了广佛“同城化”,加速了两地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和融合,在设计方面也充分融入了岭南文化特色。如站点内墙材料摒弃传统建筑材料搪瓷钢,采用具佛山特色的轻质陶瓷砖铺贴;地铁出入口采用剪纸玻璃盒造型,以形态通透的玻璃材质为主,在外立面上嵌入剪纸、陶瓷元素,既有时代感又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但在导向标识形态设计方面继续沿用了广州地铁的设计规范,缺乏对广佛线周围环境、地理位置、地域文化等因素的考虑。如何将岭南文化元素融入地铁导向标识的色彩、文字、图形、造型等各个要素之中,是设计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色彩要素设计 在地铁导向标识系统设计中,色彩是形成可识别性和系统性的重要方法,它能够超越不同语言、不同年龄和不同文化程度造成的障碍,传达文字、甚至图形无法传达的信息[7]。同时,色彩还是丰富视觉效果、渲染环境气氛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种极具功能性又富含情感象征性的语言,色彩无疑是地铁导向标识设计中不容忽视的要素之一。

广佛线导向标识系统的色彩设计过程中,首先应通过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岭南艺术(建筑、绘画等)、城市风貌(地理特征、近现代建筑、人文历史等)及广佛线的空间环境进行色彩信息取样,进而对样色进行提炼、比对、归纳,经过综合考量,最后总结出广佛线导向标识系统的色彩体系。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分析:一是古代建筑的色彩。例如岭南建筑色彩有着明朗淡雅的特点,喜爱用浅色淡色,同时又使用青、蓝、绿等纯色作为色彩基调。二是当地人们所喜爱的民间工艺和民俗色彩。例如佛山的陶瓷、剪纸、粤绣、飘色、彩灯、舞狮等。如图2所示,通过对岭南特色建筑、广州市花、岭南画派、剪纸、飘色、茶艺、美食等色彩的提炼和分析,获得代表岭南特色文化的色彩体系,可从中选择出广佛线视觉导向标识系统的主色调。

文字要素设计 文字是最直接的信息传达方式,包括汉字、拉丁字母和数字,无论是何种类型的文字,运用在地铁导向标识设计中,都应以信息传达的瞬间识别和准确判断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增加其艺术性和文化特色[8]。

如何在保证文字功能高效发挥的情况下,增加文字的艺术性和文化特性呢?以字体为切入点,根据需要对现有字体进行改良设计,以适应新的使用环境。例如从书法字体出发,总结字体结构,结合导向标识系统字体的功能性需要及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对其进行简化设计,使其既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又符合现代设计标准。岭南书法源远流长,它吸收了中原深厚的书法艺术,又凸显岭南地方的特色,涌现出“白沙书派”、“竹本派”、“康(有为)体”等岭南书艺的流派和一批功底深厚的著名书法家。因此,将书法字体引入到地铁导向标识的设计中,会带给乘客与众不同的情感体验。广州地铁已经做了这方面的尝试,将书法字体运用在地铁站各站的站名上,为了弥补书法字体识别性弱的缺陷,将文字的尺寸放大,有效的增强了文字的识别强度,并形成了广州地铁特有的艺术风格(如图3所示)。

图形符号要素设计 图形符号具有简洁清晰、通俗易懂的特点,能够超越语言和文字的障碍,通过构建视觉形象语言来传达给受众所需的各种信息,被广泛运用在地铁导向标识的设计之中[9]。随着时代的发展,图形标识的实用功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在设计时,应在不影响乘客理解意义的最大尺度内,增强图形符号的地域文化性的表达。

在对广佛线导向标识的图形符号进行设计时,应该充分了解线路各个站点的周边环境、地理位置、特色文化等信息,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进行抽象、提炼、简化等处理获得可再设计的象征符号,将其融入到导向标识的图形设计中。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设计:一是借鉴城市中标志性建筑的图形符号,融入标志物形象的导向标识能够传播文化知识,引起乘客的情感共鸣。如佛山电视塔、世纪莲、岭南明珠、通济桥、百花广场等。二是寻找城市中的文物古迹,从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中提炼创意设计元素,来体现地域特色。如佛山的祖庙、南风古灶、东华里、康有为故居,均为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是从城市独特的自然景观出发,如佛山的南海西樵山、顺德清晖园、佛山梁园、千灯湖等自然景观,将其融入地铁导向标识的设计中,会给地铁乘客带来新的印象和感受。如图4a所示,通过对岭南建筑及其装饰构建的抽象、简化,提炼出了可以进行再设计的文化符号,并以广佛线的祖庙站与千灯湖站为例,将提炼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图形与中国印章元素相结合,在细节处对印章造型进行变换,塑造出两列火车交错行驶的场景,体现了现代交通的快速发展(如图4b所示)。同时,这种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站名图形符号,不仅增强了导向标识的识别性,还体现了岭南地区独特的气质与性格。

造型要素设计 地铁导向标识中的文字、图形、色彩等要素承载着引导乘客出行的大量信息,其功能的实现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才能介入到地铁空间环境中将信息有效的传达给乘客,这就涉及到了导向标识的造型设计。产品造型形态的生成不仅应具有基本使用功能,同时还应满足使用者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以地域文化为出发点的形态语意是造型设计的核心,将其核心精神融入造型设计之中重新加以整合,使造型具有文化性和艺术性,既可以提高乘客的情感体验,增强标识的识别性,还可以美化地铁的空间环境,反映城市的文明程度,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

广州、佛山是岭南文化的兴盛之地,形成了以务实、开放、兼容、创新为特点的地域文化特色[10]。因此,在设计广佛地铁导向标识的造型时,可以通过运用抽象、简化、分解、重构、异化等方法,依照现代设计审美观念,找到恰当的、具有代表性的、能够为大多数人识别和理解的文化符号作为原型,将其再现于地铁导向标识的造型设计之中。如图5a所示,为广佛线导向标识形态设计方案一,其基本造型形态取材于广州市市花――木棉花,木棉象征蓬勃向上和生机勃勃,素有“英雄树”之美称,象征着英雄不屈服于邪恶的正义精神和高尚品质。通过将花瓣的造型进行提炼,并运用简化、升华等艺术处理手段,形成了广佛线导向标识的整体造型形态,色彩应用木棉花的本色――红色,给人以热情、温暖的感觉。如图5b所示,为广佛线导向标识形态设计方案二,其基本造型形态来源于岭南特色建筑――镬耳屋,镬耳屋是岭南传统民居的代表,因其山墙状似镬耳,故称“镬耳屋”,蕴含“富贵吉祥,丰衣足食”之意。柱子下方的曲线型装饰融合了包罗万象的太极图案,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色彩采用褐色,增强识别性,并给人一种古朴、可靠、简洁的心理体验。两种方案中导向牌和导向柱表面的符号设计主要应用了节中所提炼的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图形符号要素,整个设计使得地铁导向标识的形态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韵味。

4 结语

作为城市地铁建设和运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铁导向标识系统的设计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一个好的地铁导向标识系统的设计不仅可以通过其形态语意传达出其实用的功能性、舒适性,还能满足人们深层次的精神需求,丰富地铁视觉导向系统的内涵与外延,体现人文关怀和城市的文化形象。运用形态语意学的方法和技巧来有效地传达地铁导向标识系统的功能和目的,使其与所在的特定文化环境相协调并恰当地融合起来,弥补现今地铁导向标识系统在形态语意传达方面存在的缺失,已成为当代设计师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胡雨霞。中国传统文化在产品形态设计中的体现[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9,24(3):64-65.

[2]耿怡。地铁导向识别系统的可用性研究与分析[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72-75.

[3]汤雅莉。地铁导向标识系统的产品形态设计[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1,31(5):580-583.

[4]吴江,沈嘉。产品形态语意学[J].包装工程,2005,26(6):191.

[5]杨瑞。产品语意学[J].设计新潮,1998,76(4):6-7.

[6]赵新文。城际轨道交通广佛线首通段客流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2,7:1-2.

[7]罗洁。城市轨道交通标识系统的形态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8]李咛。地域文化在地铁视觉导向系统设计中的应用[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14,46(2):281-286.

导向标识设计【第五篇】

关键词:内环境;视觉导向;连贯性;设计艺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Coherence" Analysis of Inner-building Environment Vision Direction Design

YIN Yi

自上世纪初开始,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将目光投向导向设计。1906年,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标准化机构――国际电工委员会会议召开。二战后联合国成立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图形技术委员会(简称ISO),并于1972年在柏林召开首次大会。该组织下设技术委员会,分别负责公共信息符号(SC1),安全识别(SC2)以及设备用图形符号(SC3)等方面的工作。1974年美国交通部委托美国平面设计学院(AIGA)以及最杰出的平面设计家,完成了一套包括公用电话、邮政、医疗救护等34个标志图形提案在内的交通导向系统,并最终得到了ISO的认可,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系统的研究导向设计符号,并推出了大量的专业书籍。著名的《日本展示。商业环境设计年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正式加入了“Signs System” (视觉导向系统)部分。①

在中国,关于导向设计的研究近年来才被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被视为面向未来的重要设计领域。由北京市科委、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共同举行了城市导向系统专项科技项目的课题研究,制定了包括通用符号、旅游设施与服务符号、客运与货运符号等六项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以及图形标志及相关要素、文字标志及相关要素、平面示意图和区域功能图、街区导向图、便携印刷品等五部分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要素的设计原则与要求,使之更加系统化、标准化。2006年,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制定并由国家标准委的两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信息导向系统第l部分:平面示意图》和《城市公共信息导向系统第2部分:街区导向图》在ISO正式立项,这是我国实质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一个重大成绩。目前,己有包括美、英、日、澳等国家明确表示参与两项标准的制定工作。

导向系统设计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实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将所有用来传达空间概念的符号和表现形式,看作是导向。也就是说,导向元素有可能意味着一座山、一座建筑、一株植物;可能是一个图形、一组文字或者是一块颜色;也可能是声音、气味……。因此,从广义讲,导向设计实际上是一门建立在“大导向视野”之上的全新的设计方法论。它通过管理环境空间或环境信息来帮助使用者明辨方向的过程;也可以被理解为从设计师或是客户的角度出发,寻求一种对于特定环境功能的建立或改进。②在人类感知世界的诸多途径中,视觉可以说是最重要的部分。有研究证明,人体超过70%的感觉接收器集中在眼睛上,人类在大部分情况下通过眼睛和其他器官相配合,完成对客观对象的识别。在很大程度上,视域、视角、视觉平衡等视觉感知因素将对导向设施的布点、尺寸、比例以及色彩等起到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时,随着建筑内部空间类型和功能的提升,现代人类对于建筑内环境视觉导向的质量与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总是希望通过更加安全、舒适而又准确、便捷的方式到达目的地,从而完成预设的各种目标。建筑内环境与外环境在人类行为状态,人体尺度、光线等诸多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公共建筑内环境导向系统进行专题研究,从而保证使用者在建筑内环境中的行为活动正常、有序、有效的进行。

建筑内环境视觉导向系统设计主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指示目标地方向、位置;引导行进方向;辨别不同的场所;警示危险;了解公用设施的功能、属性等几个方面。③这些问题解决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导向设计的最终效果。在导向系统中每一个环节的设置都有其具体的目的与功能,这些目的与功能并不是独立的发挥作用,而是综合的、系统的为整个体系服务。因此,在进行导向系统设计时我们必须依据一定的视觉原理,将各个部分进行有机地衔接,从而形成一个能发挥各自功能的综合系统。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时充分的考虑系统的“连贯性”。这也正是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所在。

建筑内部空间视觉导向的连贯性与公共信息的准确传递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信息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凡是有次序的符号排列(包括语声、字、数据、状态)都荷载着信息。④人与其生存的客观环境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交互,这种关系也存在于视觉导向系统与人之间,而这种交互关系的核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这种信息在人与环境的交流中起到重要的媒介作用。凯文•林齐认为“构成并识别环境是动物必不可少的能力。他们往往为此而借助各种各样的提示:色彩,形状,光谱,运动视感,嗅觉,听觉,触觉,动觉,引力,电磁感等等…”人对外部环境的认识是从感觉、知觉开始的。当人处在一个特定的室内环境(尤其是陌生的空间)时,往往会利用自己的各种感官,结合自己的经验去获取所处环境的各项信息,并根据所产生的意象对空间环境进行识别,从而确定下一步的行动。正如凯文•林齐所说得那样“人和动物的寻路能力来自于对外界环境的明确感觉所形成的连贯和组织。”⑤由此可见,对于环境信息的感知是人类在环境中进行各项活动的前提和保障。

从信息的产生到信息的编码、解码,再到信息的反馈,是一个前后连贯、循环往复的传递过程。在这一过程的实施过程中,保持信息传递的连贯性十分重要。建筑内部空间视觉导向是一个综合性的设计过程。设计师首先要对建筑内部所产生的公共信息进行解码和编码,完成从观念到符号的转化,最终形成系统性的设计产品。设计最终成果承载着设计师的观念与构想,使用者在观看时开始对设计师的作品进行解码,并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使信息得以回流,设计师从这些回流的信息中可以判断出设计的成败,并对设计加以调整。信息的传递过程实际上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环”。在“环”中,导向设计系统实际上应该是信息传播和接收者均能认知的信息集合体。只有当信息的、编码、解码、反馈等各个环节相互作用时,信息的传递才能变得更加准确。因此,只有当设计师系统地分析建筑内部的公共信息,从多角度进行综合规划,理性的归纳这些信息的层次,对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和区分,在确保信息传递连贯,信息链完整的情况下,将其准确的转译成合理的表达形式时,导向设计的作用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

在建筑内部空间视觉导向设计过程中,对于标识的布点可谓是整个工作的基础。面对功能日益复杂、内容日益丰富的室内空间,如何让使用者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选择最优的交通路线,快捷、安全的到达目的地,是设计师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设计师首先需要通过实地勘察,充分、全面地对项目进行调研,继而可以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入口、出口、楼层、公共设施以及各功能分区的调研资料进行梳理和归纳,弄清问题的范围,了解问题所包含的因素,并确定因素之间的关联和隶属关系⑥。接下来,设计师需要根据分析的结果确定在建筑内环境中需要设置何种类型的导向标识;需要在那些界面的那些位置布置主信息牌;需要根据哪些交通流线确定标识的朝向问题;应该在什么位置注明那些信息;那些区域或者部门的信息需要加以着重说明……。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布点是标识系统规划设计的第一步,同时也是保证信息传达连贯性的先决条件。在完成布点工作时,设计师应该充分考虑不同的功能分区和交通流线进行点位设置。对于同序列、同类型导向标识的安排,要针对空间的特性,做到间距合理、位置的当、均匀分布、有始有终,以确保使用者接受信息的流程完整而有序;对不同序列和类型的标识,设计师要做到在保证连贯性的基础上兼顾差异性。充分发挥各个导向序列的信息传达功能,从而避免使用者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出现视觉混淆,导致迷失方向。例如:在德国慕尼黑新绘画陈列馆的视觉导向设计中,KMC设计工作室在认真听取了委托方的要求后,充分的考虑到了陈列馆的回廊、展厅以及各个通道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布点时,通过相应的“代码”对各个区域进行了明确的划分,从而简明扼要得向参观者传达了清晰有效的导向信息。

建筑内环境导向系统是建筑内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环境的参与者,同时又是环境的缔造者。视觉导向系统总是针对其具体的应用环境而存在的,从某种程度上,该系统实施的好坏甚至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所处的环境。因此,我们在设计该系统时需要注重与环境之间的连贯性,着重考虑它与所处环境在表现手法、艺术风格,文化氛围之间的连贯性。做到注重导向标示的尺度与所处空间之间的比例关系协调;注重导向标示在形状、结构上与建筑内部空间的一致性;注重制作材料与周围环境的匹配与适度对比;色彩与环境的统一与变化;避免由于设置不合理而形成的视觉堵塞感。从而更好地实现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目的。

建筑内环境并不能单纯的被看作是容纳人类活动的容器,它还与使用者本身及其各种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室内环境中的家具、陈设也与人体尺度、行为息息相关。因此,为了保证信息传达的准确、高效,设计师就必须注重与使用者视觉感知特点之间的连贯性,充分考虑导向设计与人体尺度、人流状态以及视觉感知等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图形、文字、色彩、比例、模块等方面给与关照,充分协调导向设计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使设计更加合理,更加人性化。

人是建筑内部空间的活动主体,而视觉是人从环境中获取信息的主要器官。在通常情况下通过视觉获取的信息需要依据一定的视觉经验,才能提出了最为合理的解释。这种视觉经验来源于人类的日常生活,并且有着一定的规律。格式塔学派认为:人们倾向于将那些相互靠得很近且离其他相似物体较远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将明显具有共同特性(如颜色、运动和方向等)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上述的视觉感知特点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获得的,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活动时要善于利用这些视觉感知特点,与使用者共同建立共享的、通用的信息库,从而确保信息传达的连贯性。例如:《德国蔡司公司电生理仪器检测的正常人视野报告》研究表明正常人平视中心视野区域大体在上视度、下视度的视锥之内。在此视锥内的物体相对容易识别而在此视锥之外物体的视觉识别有效性相对较低,所以,在设置标识,尤其是一些重要提示标识(如禁止吸烟)时,为了便于使用者对标识进行有效识别,设计师通常要考虑把标识的大小和位置设置在有效视锥之内,或是将低于该视锥的导向信息向上调整角度,将高于该视锥的导向信息向下调整角度,以引起使用者足够的重视。又如,格式塔学派认为,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因此,我们在设置导向标识时要尽量考虑将同一序列的导向信息通过反复的方式展现给使用者,并在序列的起始点、转折和终点的位置上加以强调,从而呈现出清晰的脉络性与序列感,实现与使用者连续的对话。另外,在进行建筑内部空间导向标识设置时,还要考虑导向系统与光环境之间的连贯性。在建筑内部空间中采光一般要综合运用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这主要取决于空间的形式。例如在一些封闭空间中,导向系统一般采用人工光源。人工光源往往在色彩、光亮、形式等方面较自然光源有较大的创造性,视觉效果也显得更加醒目和丰富,但在一些特殊的空间中,设计师需要注意控制光源的照度,避免眩光。同一标识在白天和晚上环境中的使用,表现得比较明显的就是室内标识和户外标识之间的区别。

我们知道,在医院、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办公楼、商场等室内空间中,人流的运动状态有缓有急、截然不同。在商业空间中,使用者的运动状态相对缓慢的,方向性并不明确,对于导向信息相对比较容易识别;在医院、车站等室内空间中,人流往往是来去匆匆,人流具有多变流向性,记忆的短暂性造成信息记忆的不准确,从而引起利用者的不安,因此信息的连续性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在设计时就应该有所区别,根据不同功能的建筑内环境中的人流运动状态进行导向设计。例如,在人流量越小空间中,导向标识的使用率相对偏低,近距离识别的几率也就相对偏高,所以此类环境中的导向信息内容相对就可以丰富一些;而在人流量相对较大且目的性不明确的空间,导向信息的内容要相对简洁、明确,标识信息面的设置要相对偏高,标识尺度也要大一些,以便于人们通过远距离识别获得信息。同时,在同一个导向信息面中,设计师要注意信息的主次,可以尝试通过图形符号、文字的设计以及版面的安排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做到主题突出,层次分明。例如,在斯图加特大学食堂导向设计中,于贝勒视觉设计工作室将文字信息安排在一个足够高的位置上,以防止在食堂使用高峰时,信息不至于淹没在人潮中。同时设计师还在预先设置的信息点位上竖起一根根圆柱,并将柱子刷成亮红色,使之于灰色的混凝土墙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吸引视线方面起到了极佳的作用。

综上所述,“连贯性”的实现对于建筑内环境视觉导向设计的成功与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连贯性”,设计师需要充分比较建筑内环境与外环境之间以及各个不同功能空间之间的异同,在信息传递的各个环节;导向标识与环境;导向设计与使用者等诸多关联因素之中进行综合的规划,充分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关联与延续,从而使导向系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作用。

① [日]画报社编辑部著,苏晓静、唐建译《日本景观设计系列•标识》,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版。

② 鲍诗度,王淮梁等《环境标识导向系统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③ 张艳《导向设计之新视角》,江南大学,2008年版。

④ 鲍诗度,王淮梁等《环境标识导向系统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62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