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开国大典大事记实用2篇

网友发表时间 632075

【导言】此例“开国大典大事记实用2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开国大典资料1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著名画家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油画

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发动内战的主力已基本被歼灭,中国人民挺进到长江北岸。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蒋家王朝已陷入四分五裂、土崩瓦解的绝境。新中国诞生的条件已经成熟。

1949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决定,10月1日在北平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

1949年9月21日,由中国共产党发起召开的,有各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人民、各少数民族、国外侨胞和其他爱国分子的代表参加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并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中共中央成立了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任主任,任阅兵司令员,聂荣臻任阅兵总指挥,二十兵团司令员杨成武任阅兵指挥所主任。

1949年10月1日,这是一个永远为中国人民所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北京30万军民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开国大典。人群和旗帜、彩绸、鲜花、灯饰,汇成了喜庆的锦秀海洋。

10月1日下午3时,大地欢声雷动。刚刚就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两位伟人一前一后,沿着城楼西侧的古砖梯道,最先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当林伯渠宣布开会后,在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位。人民领袖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这个洪亮的声音震撼了北京城,震撼了全国,震撼了全世界,开创了中国各民族人民的新世纪。

亲手按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广场上冉冉升起。与此同时,代表着54个民族的54门礼炮齐鸣28响,如报春惊雷回荡在天地间,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28年,终于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

升旗之后,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紧接着举行了规模浩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庆祝活动到晚上9点多钟结束,但欢乐的人群依然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

开国大典的阅兵按阅兵式、分列式的组织程序进行。阅兵式在静止状态下进行,全体受阅部队以天安门主席台为中心,按序列在东、西长安街列队,接受阅兵司令员的检阅;分列式在行进状态下实施,各受阅部队依次由东向西通过天安门城楼前接受检阅。受阅部队按海、陆、空三军的序列编组。海军的一个方队由东北海军学校和华东海军舰队选调人员编成;陆军各方队由步兵199师、独立207师619团和临时编组的炮兵第4师、战车第3师、骑兵第3师编成;空军的一个混合飞行梯队由华北军区航空处所辖的p-51型歼击机中队、蚊式轰炸机小队和pt-19型、l-5型教练机小队编成。受阅部队共万余人。武器装备以军兵种为单位,按种类集中,统一编组,由轻到重,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地面、海上到空中,使陆、海、空三军浑然一体,形成强大阵容。

受阅部队于七月底编组完毕,进驻北平近郊。这次阅兵训练的时间比较短,徒步部队的基础训练不足一个月,摩托、机械化部队只有二十几个摩托小时。受阅的骑兵部队指战员为了使人、马站得稳,跑得整齐,从早到晚与战马滚在一起。

阅兵式开始。总司令身着戎装,在聂荣臻陪同下,乘阅兵车先后检阅了排列在东长安街的海军代表部队,陆军的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和西长安街的骑兵师。

随后,分列式开始,首先通过天安门广场的是年轻的人民海军方队。接着,步兵师以3个建制步兵团和临时编组的冲锋枪、轻机枪、通信、重机枪、轻迫击炮、重迫击炮、战防炮、山炮各一个营的阵容接受检阅。炮兵师以75毫米野炮、105毫米榴弹炮、37和75毫米高射炮的阵容出现在天安门广场。火炮由小到大,由低到高,依次前进,均用中型卡车或十轮大卡车牵引,颇为壮观。战车师由摩托化步兵、装甲步兵和坦克兵各一个团编成。当战车师进至天安门广场时,空军分别以双机、三机编队,一批批接连飞临上空,与地面的战车部队遥相呼应。骑兵师尾随战车部队行进。走在前边的是3个骑兵团方队,而后是一个骡马拖曳的75毫米野炮营。各梯队的军马毛色整齐划一,或全红,或全白,或全黑,三色相间;骑在马上的指战员,身着草绿色军装,手握钢枪,腰挎战刀。

这次阅兵历时两个半小时,场面非常壮观。中国人民以威武雄壮的阵容展现在国人面前,不仅为新中国的开国盛典献上了一份厚礼,也给世界以震惊。

无数群众举着红灯在城里游行,直到深夜,首都还沉浸在狂欢的气氛中。狂欢的浪潮扩展到全国各地,从城市到乡村,解放了的人们欢呼着、跳跃着,每个人都从心中发出同一个声音——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的主人。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的伟大胜利。中国的历史开辟了新的纪元。

开国大典阅兵式

开国大典阅兵,空军17架飞机从天安门上空飞行受阅,为防备敌机突然来袭,其中有4架是携弹飞机。

总司令在阅兵式上命令,就朝鲜战争爆发,美军乘机进驻中国领土台湾的局势,要求人民做好战斗准备。

受阅部队最前列的方队是正在军事学院受训的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高级军官。

本次阅兵最为奇特的是,民兵大队的成员来自汉族和多个少数民族,他们穿着民族服装,手持新式作战武器。

火箭炮兵方队第一次出现在受阅队伍中,使用的还是苏联的“卡秋莎”火箭炮。

这次国庆受阅部队中,出现了伞兵部的方队,而中国人民骑兵部队则是最后一次接受检阅。

本次阅兵为实行军衔制后的第一次阅兵。部队官兵穿着新制式军服,佩戴军衔、领章,军容焕然一新。

本次是12次国庆阅兵中唯一一次在大雨中进行的。

国产喷气式轰炸机、歼击机第一次通过天安门上空接受检阅。

受阅方队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开国后创建的军事学院的将校学员们。

本次阅兵受阅部队的装备中最新式武器都是中国自行制造的。

此次阅兵压轴的海军导弹部队方队、空军地空导弹部队方队和战略导弹部队方队尤为引人注目。其中战略导弹部队是首次向全世界亮相。第2天西方各大媒体纷纷评论:中国已经拥有核战略威胁力量。

开国大典大事记2

1949年: 10.1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接受新政协的《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选举林伯渠为秘书长;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央军委”)主席,为中国人民总司令,沈钧儒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为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下午3时,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典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随即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总司令检阅了海陆空军,并宣布《中国人民总部命令》,命令中国人民迅速肃清一切残余武装,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在天安门广场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实况广播。这是中国人民广播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实况广播,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同时联播。 10.2~3 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以下简称“全国和大”)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宣言,郭沫若当选为全国和大主席。 10.3 中国同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10.9 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选举为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主席。会议通过“以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的国庆纪念日”的建议案,并送请中央人民政府采纳施行。 10.21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成立。 11.11 中国人民空军正式成立。 11.15 外长致电联合国大会,否认集团出席联大的合法地位,要求立即取消集团的代表团。外长分别致电联合国组织秘书长赖伊和联合国大会主席罗慕洛,声明所谓“中国国民政府代表团”完全无权代表中国,要求联合国立即取消该“代表团”参加联合国的一切权利。 12.16~1950.2.17 主席访问苏联。(50年1月21日,总理抵达莫斯科。)14日,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2.27 四川省会成都解放。至此,解放大西南的战役胜利结束。大陆解放战争基本结束。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实行没收官僚资本的政策,把它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国营企业,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使国营经济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成分,并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庆典场地为何选定天安门 佚名 下午2时58分,和其他领导人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实况播音员丁一岚立即欢呼起来:“来啦!健步登上天安门城楼。”顿时,天安门广场成了欢腾的海洋…… 目录 1.权衡再三选定庆典场地 2.清除三朝垃圾二十多万吨 3.为新中国门面整容 4.天安门城楼的超级书法展览 5.中日美术家联手制作大红宫灯 6.提议中国“第一碑”建在天安门广场 1.权衡再三选定庆典场地 新中国成立之日要举行一个盛大的典礼,典礼上要举行阅兵式,这个设想早在,1949年7月底就确定下来了。 可是,开国大典的地点选在哪里好呢?这个问题却让开国领袖们颇费脑筋,很长时间都没能决定下来。 举行开国大典,面对全中国、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这事一定要圆满。而选定一个合适场地的重要性,也就因此凸现出来。 7月,中共中央成立了以为主任,彭真、聂荣臻、林伯渠、李等人为副主任的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 开国大典的方案,很快由筹委会拿了出来。方案主要内容有三项:一是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二是举行中国人民阅兵式;三是举行人民群众游行活动。 筹委会认为,新中国的开国大典,这三项内容都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三者之中,阅兵式怎样举行,尤其是阅兵式在什么地方举行,决定着整个开国大典怎样进行的问题。 阅兵式怎么搞和在哪里搞的问题,成为筹备开国大典的中心问题。 开国大典筹委会成立不久,就设立了阅兵指挥机构。这个指挥机构的领导力量很强。开国元勋总司令亲自挂帅,担任阅兵总司令。阅兵总指挥由聂荣臻担任;副总指挥由杨成武、唐延杰(华北军区参谋长)、唐永健(华北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刘仁(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肖明(北京市总工会主席)、肖松(共青团北京市委书记)等人担任。 杨成武与唐延杰走上特殊领导岗位后,在中央军委的领导下,首先主持起草“阅兵典礼方案”。 这个方案拟制出来后,、、、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筹划阅兵仪式的负责人,专门听取了有关汇报。 阅兵总指挥聂荣臻汇报了阅兵的基本设想。阅兵副总指挥汇报了阅兵方案的主要内容:受阅部队的选调、编组、阅兵程序、阅兵礼乐及受阅前的训练等事宜;方案设想,阅兵式分为检阅式和分列式。 听完汇报后,各位领导先后进行发言,作了一些指示。 阅兵方案顺利通过,但开国阅兵地点放在哪里,却没有当即定下来。 对搞好阅兵很重视。他说:“我们历来主张慎重初战,这次阅兵也是初战,开国第一次嘛。一定要搞好!” 重点围绕确定阅兵地点问题,阅兵指挥所的成员们进行了反复研究。 1949年8月的一天。华北军区的几位将领来到办公室,将他们经过反复论证的两套阅兵方案,交给。 第一套方案:地点选在市中心天安门广场;第二套方案:阅兵地点在市郊西苑机场这两套方案分别标画了一张部队位置及行进路线图。对于看惯了作战地图的来说,这图显得既简单又复杂。 仔细看过地图后,紧锁着眉头,习惯性地将一个胳膊时抱在胸前,在办公室里踱起步来。 他没有马上拍板。 这两套方案都有优点,但也都有缺点。 阅兵地点放在天安门广场,有利条件是显而易见的:地处北平市中心,届时领袖、军队和群众水融,开国大典可以搞得轰轰烈烈,特别是天安门城楼就是现成的阅兵台,不必费太多的力气,就可以让全体政协代表到天安门城楼进行检阅。 并且,天安门周围街道四通八达,容易集中和疏散。 但是,在天安门广场阅兵,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参加开国大典人员众多,当日城市交通至少要中断四小时;当时长安街不够宽阔,没有经过拓宽,远不像后来那样阔气,只能横排通过步兵十二路纵队。骑兵三路纵队和装甲车二路纵队。 与天安门相比较,西苑机场的优势在于,它有宽阔的机场跑道,没有阻碍交通的后顾之忧。而且在西苑机场举行阅兵,已经取得成功的经验,1949年3月25日,华北军区为了欢迎党中央、进入北平,已经举行过由一万余人观看的阅兵式。 在西苑机场举行阅兵式的缺陷,首先是那里没有检阅台,临时搭建应付一些小的场面还可以,举行将有数十万人参加的开国大典就不行了,如果要搭建天安门城楼那样气势雄壮的检阅台,所费工程之大、投资钱财之多,在当时都是很难办到的。其次,西苑机场距市区有很长一段距离,数十万群众要参加大典,往返都不方便;假如没有相当规模的群众参加,开国大典应有的气氛就出不来,阅兵式也就达不到扬我军威的目的,会影响开国大典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再次,机场跑道虽大,但只有一条道可以进退,对参加阅兵的部队来说,行动起来很不方便。 两套方案,论证者明显倾向于第一方案,但没有拿出结论性意见。 举行开国大典的日期一天天迫近。 准备参加阅兵的部队已经开始进行分列式训练。 距离开国大典的时间只有一个月了! 的思维重心落在天安门上。 这座矗立于北平城中央的巍峨壮丽的古代阙楼,原名承天门,劝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它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毁于兵火后,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建后称天安门。它是旧皇城的正门,城门五阙,重楼九楹。天安门城楼,从广场整体布局上看,大有“横空出世”之象。从天安门广场上放眼眺望,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熠熠生辉,显得无与伦比的庄严、雄伟。实际上,明清两朝,广场上所有的建筑,都是作为这一主体建筑的陪衬物而建筑的,这就是为什么看上去天安门城楼气势非凡的奥秘所在。天安门还是明清两代帝王从事重要活动的地方之一,其最重要的活动就是“金凤颁诏”,每逢冬至到天坛祭天,夏至到地坛祭地,以及皇帝大婚和出兵亲征等隆重典礼,都要从天安门出入。 天安门,这座封建时代北京城的最高建筑,即将消失它作为封建皇权的所有痕迹,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举行将赋予它全新的意义,使它从此拥有崭新的时空。 决心下定于凌晨。经过反复权衡,终于挥毫醮墨,写下了意见:总司令少奇同志阅:日期在政府成立之日闭幕后。阅兵地点以天安门前为好。时间到时再定。检阅指挥员由聂(荣臻)担任,阅兵司令请同志担任。 周九·二 这个意见传到刘少奇手上,他在自己的名字上画了一个松子般不大不小的圈圈。 和没有在这份意见上画圈,他们听取了的口头介绍和分析,同意在天安门前举行开国大典。 自l949年10月1日起,天安门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 摘自:于江编著《开国大典6小时--大典背后的秘闻》一文。 开国大典的照片中为什么没有? 佚名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以浓重的湘音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刹那间万众欢呼,礼炮齐鸣。然而,在这庄严而神圣的时刻,却从的身后悄悄走出。 为什么要离开他的位置?原来,城楼上空间狭小,他看到担当摄影任务的新华社记者为了拍下完整的画面,不得不把身子倚着汉白玉栏杆,一个劲地向后仰,向后仰。这样做太危险!见状,赶忙一个箭步蹿了过去,牢牢抱住那位摄影记者的双腿。 在的帮助下,记者终于顺利完成了拍摄。而本人,也就永久性地留在开国大典的镜头之外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以上就是山草香给大家分享的2篇开国大典大事记,希望能够让您对于开国大典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632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