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女性系列励志故事精编3篇

网友发表时间 392027

【导言】此例“女性系列励志故事精编3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女性系列励志故事1

知道吗?25岁的哥伦比亚姑娘苏丽·桑吉诺因患有先天性四肢切断综合症,生来四肢不全,虽因身体缺陷曾遭受欺凌和性侵,甚至险些自杀了断,但她还是以坚强的意志面对残缺人生。可是如今,苏丽已成为哥伦比亚国内一位众人皆知的励志演说家,她正在以自己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鼓起勇气战胜困难。

出生于贫穷家庭的苏丽,因身体缺陷,成长之路充满了常人无法忍受的艰辛——一苏丽在出生就被医生判处“死刑”,宣布她的。一生都必须在床上度过。虽然苏丽的三个哥哥和两个妹妹都没有患上这种罕见病症,但是还是给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留下极大阴影。雪上加霜的是,苏丽两岁时,她的父亲自杀身亡。

失去了父亲的保护,苏丽在少女时期又遭遇强 暴,导致她一度对生命绝望——15岁时,她爬上四层楼的楼顶,想一死了之,所幸她的母亲吉列米娜及时发现并阻止了她。

苏丽坦承,其实自己在六岁时就意识到自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对生活有许多绝望的想法,包括为什么我生来是这样?为什么我的父亲会自杀?为什么我身体残缺?”然而,母亲吉列米娜给了她无微不至的呵护和鼓励,还支持她学习油画,鼓励她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

苏丽也以实际行动证明就算没手没脚也可以无所不能。从铺床、刷牙、穿衣等对平常人来说最简单不过的小事学起,现在,她不但能打理好自己的生活,还在18岁时考上了艺术学院,学会了用嘴叼着笔作画。

此外,苏丽还走出了幼年被性侵的阴影,甚至还在19岁时有了男朋友,“他并没有任何残疾,但是他却接受了我。我们在一起有一年多,之后我们分手了,因为他对未来没有什么想法。在23岁时,我又谈了另外一个男朋友,我希望结婚,也希望能有孩子,”苏丽说,“曾经有医生告诉我,我这辈子不可能成为妈妈,但是现在我很享受生活。”

更让人敬佩的是,苏丽从来没有接受过政府的任何经济援助。如今,她经常出现在电视或电台的节目中,作为一位励志演说家,致力于用自己的经历,为帮助哥伦比亚国内的残疾人而四处演讲,筹集善款。

作为一个肢体健康的你,在困难面前倒下时,请想想四肢不健全的姑娘苏丽·桑吉诺,想想一个不健全的人的成功,想想成功都是经过磨练,而且坚持不放弃的意志。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上3篇女性系列励志故事就是山草香小编为您分享的女性励志故事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女性系列励志故事2

杨澜以70亿元身家登榜“2010胡润女富豪榜”,这位采访过无数名人的名人主持时刻保持着她的优雅,她的气质与修养为女性提供了榜样。而她的着装更是白领女性参照和模仿的标准。一起来看这为时刻优雅得体的女性——杨澜。

创办澜珠宝

在一次高朋云集的国际艺术活动中,一位美国著名芭蕾舞团的艺术总监深深吸引了杨澜目光。那是源于她胸前一只翠蓝的别针,如此静谧却又触动人心。在了解到那原是中国的珠宝时,杨澜被震撼了,久久不能平静。LAN就此诞生,把爱与荣耀的象征意义延伸到东方元素之美与现代顶级工艺的设计中。然后与席琳·迪翁CelineDion合作请其代言。

杨澜:我所经历的艰辛和失败

我的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没有完美。有的人说杨澜你一直很顺利,我都只是无奈地一笑。我没有办法跟每个人去解释我的艰辛和失败。从2000年到2005年,长达5年的时间,我都曾经处于这种状态。无论从事业上还是心态上,都是如此。

1996年,我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成回国。当时,美国几大电视网都希望我去做他们的出镜记者,报道亚洲事务和美国华人社区,但我觉得,这和我想做的事情还有一段距离。我对自己的职业定位就是文化行业,这和IT、商业、金融和工业都完全不同。我去美国的时候就知道我是一定会回来的。结婚的时候我就跟吴征说,你在美国已经有自己的事业,但我将来肯定是要回去的,你要想清楚。他说,我跟你回去。那时候媒体报道用了“毅然决然”这4个字。我觉得这几个字用在他身上倒是合适。他好像放弃了什么,可我并不需要放弃什么。

1997年,我一整年都没有工作,就是生孩子、带孩子。1998年,我剪短了头发,去了香港凤凰卫视,开始做《杨澜工作室》。

我采访的第一个人物就是王光美。无论从节目还是人生层面,她都是一个对我有极大震撼的女人。通过做她这期节目,我真正确立了一点——我做节目是为了记录人和时代的关系,我希望以采访人物的方式来记录历史。我大学主修英语,辅修国际经济,但是对历史的爱好是从中学就开始的。我喜欢苏东坡、罗斯福和丘吉尔,很早就看过尼克松写的《领导者》那本书,也看过法拉奇的《世界风云人物访谈录》。高考的时候,我曾经最想报的就是历史系。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对我的职业理想产生影响。

我有文化理想,我觉得中国需要有一个有文化感和价值感的电视平台。我想到了,就去做了。2000年,我做了阳光卫视,制作和播出以纪录片为主的电视节目。

我做企业有点误打误撞。我是个做内容出身的人,没想要做渠道,好像也没想做多大的商业链。我做企业的出发点就是想做内容,然后为了这个内容来配备一个相匹配的运作机制。这有点想喝杯牛奶就自己养头奶牛的意思。因为市场上没有卖这杯牛奶的,你就必须自己养奶牛。但是我并不觉得这是一种时间上的浪费。时间久了,你对养奶牛的事业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和感情。奶牛有奶牛的意义。慢慢地,你看到周围这片草原上还有很多和你一样的人,他们也养着自己的一头或者一群奶牛,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产业。

当然了,我这是有点难为自己。我大学学过国际经济,但这和真正做企业完全是两回事。我为了养这头奶牛,做了自己不完全喜欢、起码是不完全热爱的事情。中国不像美国。美国的传媒系统已经非常完善,你只要做自己最擅长的工作就可以了。但上世纪末,中国传媒从过去的僵化体制到逐渐开放,它需要很多鲜活机制在运作成长,才可能有市场,才可能有个体的创造。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特点。也许再过30年,我就不需要做这样的选择了。

吴征一开始就是鼓励我的,但是对我来说,从做节目到做企业,这个转型极其困难,一开始就摔了个大跟头,就是阳光卫视。现在看来,我的文化理想的冲动,远远大于我的商业和企业管理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

我在阳光卫视创建的最初,就没做好商业判断上的准备。一开始我就按照整个一个电视台的建制,在香港做了很大的、耗资数千万的电视制作中心,有大量的原创节目,每年几百个小时。其实这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纪录片是一个小众市场,又是基于一个境外卫视不能够完全落地的现状,我当时应该更多地以采购节目为主,减少制作成本,尽量不要做这么多的原创和这么大的制作中心。

这就说明我的幼稚。在商业上当时我是很幼稚的。我还记得,当我非常兴致勃勃地让吴征去参观我刚刚建好的制作中心的时候,他吓了一大跳,当时他就跟我说,我没想到你们拉了这么大一个摊子,是要出事的。

前后有5年的时间吧,我很累。关键是当你的商业模型不对的时候,你会越做越累,并且事倍功半。现在看来,一开始这个公司其实从资本运作上也存在问题。这样一个收入模型还没有得到稳定来源和实践肯定的公司,一下就上市了,然后上市又对财务报表有要求,这使得你在短期的营收和长期的战略定位上经常产生矛盾,实际上是给整个经营团队带来很大困扰,也给我自己带来很大困扰。

那几年,我哭过很多次。吴征他是知道我的,我有这份文化理想。在阳光卫视后期,他跟新浪、贝塔斯曼等公司做了一系列资本操作。虽然有很多人质疑他说,他是不是喜欢资本操作,但其实他是希望用资本操作的方式引进不同的合作伙伴,同时也让这个卫视平台能够撑得更久一点。我理解他的这份苦心,其实这也是说明他对我的爱吧。我觉得是。所以回头想想,他也非常不容易,真的。

最后说服我放弃的。还是吴征。他说,文化理想可以有很多种实现方式,但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你的商业模型又出了问题,出于投资人利益考虑,你也应该学会放弃。我一开始不愿意面对和承认,前后有3年,反反复复。我也跟他吵过架,埋怨他做出了错误的商业决策。那时候我们在上海住得多。有一次,在上海的家里,他很严肃地跟我谈这个事情。他说,你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是你现在必须要变成一个现实主义者,你要考虑这个问题,你退出就是对这个事业、投资者和现有平台的一个最好的负责任的方式。

他这个话对我是很大的刺激,让我觉得,我得有足够的勇气来面对自己。我终于做了决定。2003年夏天,我把阳光卫视卖掉了。

我至今也不觉得阳光卫视是一种文化上的失败。它商业上失败,但是有文化价值。毕竟那之后才有了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的各种纪录片频道和人文频道的出现。我经常被人嘲笑说,是用个人的一个商业行为,来完成一个国家该做的事情。

去年在世博会的一次活动上,我碰到王石,他还主动跟我谈起阳光卫视的事情。他说阳光卫视有它的成功之处,它是一个开创性的事情,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尝试了一种文化和商业的结合,虽然商业上不成功,但是为后来的人指出了哪条路走得通、哪条路走不通。我不是一个溢于言表的人,但是你做的一件事情过了那么久还有人记得,并且有人肯定,我觉得很温暖。

我现在感到很庆幸,做阳光卫视的时候我才30岁,算是很年轻。在输得起的时候输一次也没什么,30岁失败总比50岁失败来得好点儿吧。但是当时,这件事情让我有极大的挫败感,甚至接下来的两三年都没缓过劲来。我的精神胜利法就是不停地工作。我发现,工作是带给我平复的最好的办法。我继续做《杨澜访谈录》,2006年开始做《天下女人》,后来,又有了天女网、澜珠宝和其他业务。

对于公司来说,这次失败也是一次完成战略转型和业务调整的机遇。公司过去是一个平台的运营商,在阳光卫视出售以后,它就变成一个内容提供商。但我在这之后慢慢看清媒体市场的走向:在一个整合媒体的时代,单一的媒体平台是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无论是品牌的推广还是商业的合作,都需要一个整合媒体的概念。“整合”现在变成一个很时髦的观点了,应该说我在2005年的时候就很清晰地看到这是一个发展的趋向,而且正因为我没有一个平台去经营的时候,这个又变成了唯一的商业出路,所以我们比较早就开始多媒体经营和战略的转型。现在看起来,这种预见还是正确的。

我们目前有三大业务板块。一个是以《杨澜访谈录》品牌为核心的精英阶层影响力社区。一个是以《天下女人》品牌为核心的都市白领女性影响力社区。第三个是我们在近些年拓展的新业务——承接地方城市大型活动和演唱会的制作。我们不仅是制作者,还会把城市文化推广和背后的立体宣传作为一种服务提供出来。这是公司成长性很快的业务。到2011年,这种大型活动和整合传播会占到公司一半以上的收入。此外,我们还有实体珠宝店、网络影视剧平台、信用卡开发等关联业务。这些业务都不是独立的,都和我们网络上的整合营销、整合传播捆绑在一起。

公司现在平稳发展,到2012年会具备更大的商业规模,这也得益于我过去四五年的积累。其实,我并没有想要做多大。可能吴征是做投资和金融的,有时候他会注重一种资本放大效应。但我做媒体还是喜欢踏踏实实的,对我来说,适当的规模和优秀的品质要比单纯的规模重要得多。不过后来我也发现,当你建立一个机构之后,这个机构会有自己的需求,它会成长,并且开始有自己的欲望。

去年,我做了《杨澜访谈录》的十周年庆典。10年前的杨澜还比较顺利,就是个乖乖女。如果见到那时候的杨澜,我会问她,是不是敢做一些挑战性的,甚至叛逆的事情。事实证明,这个叛逆性的事情,杨澜后来果然做了,并且是对整个电视行业现行体制和运营方式的某种叛逆。

这10年的经历让我开始重新认识自己。前几天,我带我的孩子去美术馆。那儿陈列了很多民间工艺品,其中有一种就是民间做馒头的那个范子,上面印个小鱼,印个小鸡,然后把它盖在馒头上面,馒头上就会有这个印子。我就觉得,我杨澜特别不需要去做一个范子。所谓模范,其实一个模字一个范字,我觉得特别不需要做那些东西。

这些年我最大的体会就是各有各的精彩,每个人都可以活出自己来。我就做我自己。我的喜好,我的为人,骨子里的东西从来没有改变过。我的企业我自己说了算,我的节目我自己说了算,我没必要按别人的需求来塑造我自己。当然,我这些年也多了一些世故,也知道怎么保护自己,也多了一些见识,看到过很多场面,也更淡定,但是归根到底,你要是能够做自己,那么所有这些失败的经验都很值得。

女性系列励志故事3

侯晶晶身边的人都说她“意志如钢”!

住院之初,钢针抽取骨髓、全身麻醉、一天十几个小时输液,疼痛实在忍不住时,侯晶晶会小声说:“妈妈,我疼呀!”这时候,她会让父母坐在床头给她读书、讲故事,而脸色苍白的她则静静地听着。《红岩》、《童年》、《燃烧的石头城》,她与书中的英雄人物一样铸就着内心的坚强。

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她的双腿时常因为缺血而发生剧烈痉挛,而背部也会变得酸痛难忍。在家人的帮助下,她坚持做身体锻炼,一次就是一个多小时。然后,又专注地拿起身边的书本。

1997年的冬天,侯晶晶参加全国研究生考试。考场外,大雪纷飞;考场内,她挥汗如雨。一场考试下来,她坐的。板凳全部浸湿了。连续三天五场考试,侯晶晶坚持了下来。结果,她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取了南京师大外国语学院。

六年研究生的学习,侯晶晶没有缺一节课;一年多的教师生涯,她每次上课都是两个小时。她的学生葛建平回忆:“一次上课我们感到她突然变‘高’了,才知道她腿部痉挛非常厉害,需要用手撑起身体放松一下。可她在讲课时从来都是微笑着的!”

自强与关爱交相辉映

从一个残疾小女孩到博士,侯晶晶诠释了“自强”的内涵。

小时候,侯晶晶要去取一样东西时,就用两个小板凳交替着一点点挪过去,而母亲则在一旁静静地注视着她。“晶晶,为什么不让妈妈帮你去拿或者抱着你呀?”小伙伴问她。“我自己能做。”侯晶晶的回答如此平静。

侯晶晶的丈夫、研究生时的同窗相华利始终记得这一幕:侯晶晶把吐的痰用纸包起来后,同学要帮她放到垃圾箱里,她却微笑着摆摆手,推着轮椅来到垃圾箱前。“她表现出的自强和自尊震动了我。”相华利后来这样告诉侯晶晶的家人。

留校一年,侯晶晶平均每天花8个小时左右用于教学、科研等工作。她先后有4篇论文在全国性专业刊物上发表,并完成了一部近30万字的译着。谈起自己的成长,侯晶晶一再表示:“我走到今天主要是因为我的父母、亲戚朋友,特别是南京师大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没有他们就不会有今天的我。”道别时,问起今后的打算,侯晶晶还是那样浅浅一笑:“在现有的条件下,努力做更多的事情,同时保持身心的健康。”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39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