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网络爱情范例【范例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82403

【导言】此例“网络爱情范例【范例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网络的爱情【第一篇】

尽管 “美剧影子”和“网络话题”的标签备受诟病,却也正是其特色所在,除去借鉴的、模仿的、致敬的、抄袭的,至少让观众看到了国产喜剧的起色和立志改革的决心。

曾几何时,《爱情公寓Ⅰ》信奉的“拿来主义”让业界不屑一顾,无论是《老友记》、《生活大爆炸》、《老爸老妈浪漫史》,还是流传于各大论坛的经典桥段,“大杂烩”式的糅合带来的是更多的质疑。中国电视制作人会疑惑地问:观众怎么会喜欢这样的电视剧?但《爱情公寓》的成功无疑再一次证明了好看好笑才是王道。

《爱情公寓》并不是对欧美热播剧素材生猛“加工”和简单“拼接”,“本土化”和“社会热点”才是其热播“利器”。《爱情公寓》系列与其说是一部青春励志情景喜剧,不如说是一部反映年轻人网络语境之下寄托情感与梦想的“乌托邦之国”。故事设定在一个“漂泊”却“温暖”的空间,或许每个城市都有一套类似的公寓,租住着背负不同梦想与责任的年轻人。“爱情公寓”无非是“北漂”“南漂”蜗居一室的诗意存在,轻松搞笑的氛围,温馨而不乏感动的点滴来自于梦想的打拼。一点空间,几个朋友,一些快乐,正是青春得以张扬的“港湾”。《爱情公寓》的成功正是抓住了这点,将其放大、艺术化、生活化,在稍显虚幻的“房租减半、水电全免”公寓里,我们能找到那些属于“80后”、“90后”“蜗居”而勤奋的影子。

当然,剧中人都有迥异而鲜明的个性,他们所代表的又恰是“80后”,“90后”生活的不同侧面。无一例外,他们都是有故事的人,就在这栋因爱设定、稍显虚幻的爱情公寓里,寄托着年轻人心里对“爱情”、“事业”、“友情”、“生命价值”等最普通最真实却又不乏浪漫的“乌托邦”梦想。这里没有家庭干扰,没有长辈训诫,没有社会纠葛,甚至很少有职场困惑。爱情公寓里讲的不是写字楼、办公室的沉浮与情感,只是年轻人下班之后窝在一间属于自己的小空间之内,在“合租”、“蜗居”等真实生活里的美好片段。

《爱情公寓Ⅲ》同样有许多瑕疵,诸如第三部没有延续每集单独成章,干净利落的独立故事,显得有些拖沓和累赘。并且剧中“重复”了第一季中展博与宛瑜一波三折的感情之路,更显得没有必要和矫揉造作。在这个段落的处理上,编剧显得力不从心。落入俗套的“单细胞男”与“富家千金”故事慌忙潦草,严重带乱了剧集的节奏,很多特色鲜明的人物在这几集里显得可有可无,无所事事。

网络爱情【第二篇】

“我对她说分手吧,我不想做你和他们交流感情的素材。不用解释,我只后悔我是做这个行业的,明白得太多了,这本来就是一个为我们预设的陷阱……”

虚拟世界的配角 叙述者:Elbert J.,30岁,IT工作者

我是做IT运营的,公司要做SNS的市场,我便用了相当多的时间去研究国内新兴的SNS社区。当初我把女友一起拉进社区时,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她会在那里甜蜜地成为别人的“虚拟情人”。

他们“一起评电影”,“捏一下脸蛋”,“一起泡温泉”,一起讨论情感问题,包括我的缺点、他的挫折,他们甚至相约出差时候见面互诉,一个在广州,一个在上海。我终于知道,为何她上班时MSN永远设置忙碌;晚上电话聊天时总是话题游离,话筒里还隐约传出敲打键盘的声音;以及她周末频频“出差”的原因……用她的话来说,是体验虚拟网络,吸收更多建议,更好地培养我们的感情:用我的话来说,她掉进了预设的陷阱。

在现实生活,她依然爱我,只是她与许多人一样,已分不清虚拟和现实,我不经意已演化为她在虚拟世界里的素材。虚拟世界的设定是无约束、无顾忌、无负担、便于交流,孵化的情感更原始、直接,会慢慢超越现实拍拖带来的喜悦;她可以在虚拟社区找到一个心有灵犀的“完美”情人,或者找到一批与她有所保留、卿卿我我的伴侣,因为虚拟社区可以让大家轻松地享受“暖昧”带来的乐趣。

作为社区开发运营,我明白这都是很自然的用户心理,社区就是希望大家通过虚拟的情感互相维系,在上面停留,依恋。她只是其中一个正常反应的用户,但现实的我,却成为了虚拟世界的配角。我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我只好选择放弃。注销我的账号,离开我的女友。

“我终于意识到这里并不是一个真实的世界,迅速撤下了真实头像,换去了真实姓名,然而困扰依旧接二连三,令我烦不胜烦。”

387条留言 叙述者:黑超女郎,27岁,平面模特

或许处于自恋,或许是因为一直对自己脸蛋颇具信心,在开始注册的一刹那我不需要任何考虑直接就将自己的照片放上去了,当然连同真实的姓名,SNS不是一直主张“实名制”吗?

本来,在SNS的日子一直相安无事,我不是一个博爱的人,也从来不喜欢跟陌生人接触,因此好友名单简单清晰得一目了然,全都是与自己熟识的人。然而风平浪静的日子在某天我收到一条来自陌生人的社区留言时被铿然打破,他说:嘿,果然有这个人呀,你快上这个网址看看吧,你成名人啦。当时我的脑袋轰地一下就炸了。本来以为SNs不过是个小众的社交圈子,从没有想过个人形象以及资料会被别的媒体“转载”曝光,也许你会说我应该感谢那样的宣传途径,让我一下子就“红”了起来,可是我不稀罕,也不需要。事隔一天当我再度打开社区留言信箱的时候,387条来自四面八方的留言不由分说地压迫而来,有想交友的,有调侃的,有出言不逊的,也有不堪入目的……我出奇愤怒,一把删光。

有人说在SNS上“一夜情”的发生率很高,还用说吗,只需将一张看上去对得起观众的美照放上去就会引来一群狂蜂浪蝶的袭击,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向往在虚拟世界中浪荡一把。SNS是SNS,我是我。

“如果不是今天说出来,相信根本没有人会注意到我在‘朋友买卖’中的这个细节,他是我的惟一,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他知不知道。”

惟一的“贴身男仆” 叙述者:小玛丽,26岁,广告撰文

当初来到这个社区,说实话,不过就是因为闲着也是闲着,这里有很多我认识的人,包括中学和大学的同学和校友,甚至有些多年没联系的人在这里也可以遇见。很多人对社区里面的游戏都很热衷,而我却对这些耗费时间和精神的程序不太感冒,没怎么”咬人”,也没怎么“买车“。然而,我却是一个拥有20多万“身家”的”奴隶主”,之所以频繁“买卖朋友”,完全是为了掩人耳目。

我不能只买他一个,从不“折磨”只是“安抚”,这样很容易暴露目标。大家不是都很习惯在虚拟世界中掩饰真实的自己吗?我也不过如此。他是我整个大学时代一直都放不下的人,自从某天我发现他出现在这个社区后,视线就再也没有离开过他的名字。我承认我还对他有感觉,每次“买下”他都会令我的心脏产生悸动,我一次又一次把他买作我的“贴身男仆”,24小时形影不离,陪伴左右。不知为何,这样竟然会令我很满足。

现实中的他早已有了身边人,而我依旧形单影只。说不清楚是为了什么,也许是因为我对他还没有完全死心。在一群“奴隶”中我只设他做“贴身男仆”,每次“安抚”他过后,他都会在第一时间“以身相许”,这仿佛令我看到了一丝希望。如果不是因为SNS,也许现在的我们早已分道扬镳,彼此间不再联系,而今我们却可以同住一个“屋檐下”日夜相对,我甚至还能在生日那天收到他送的“玫瑰”和“戒指”。我其实真的非常非常期待,能与他有假戏成真的一天。

眼下当红的SNS网络包括:

■Facebook:

目前最成功的一个SNS社会化网络站点。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已经发展成为当今互联网的一个奇迹。目前它的用户数量已经突破6000万,预计今年年底将扩大到2亿。

■校内网:

中国最早的校园SNS社区,也堪称中国目前注册量最大的SNS网站,在大学生市场中占有垄断地位。如果想找昔日老同学,校内网是个不错的途径。

■开心网:

目前国内最为火爆和上升及其迅速的一个SNS网站。充分考虑了中国人的喜好和操作习惯。以操作简单、速度快、无广告等很多优势正在迅速占领用户。

■MySpace(聚友网):

目前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它为全球用户提供了一个集交友、个人信息分享、即时通讯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互动平台。拥有超过2亿名注册用户,并且正在以每天新增23万注册用户的速度继续增长。

SNS,要的恰恰就是安全感

网络爱情其实是网络交友的延伸,通过互联网这个媒介,避免了面对面互动所可能产生的实际身份、表达能力、恋爱状况等现实的阻挠,网友就能更加自然、放松地借助文宇、符号与对方进行沟通交流。通常,在网络上“对眼”的双方,彼此都是通过挑选的。在大多状况下,在虚拟社区中所认识的对象,必定有一些性格上、喜好上的同质性。社会心理学的吸引法则指出,在两个人之间。态度相似性比率越高,彼此之间的吸引力越强。在很多社区网站上,注册的男女也会将自己的真实照片及基本情况乃至习性偏好都写上去。以便更好地锁定和吸引目标。

在网络中相处的异性。双方会在良好的互动交流中越来越喜爱对方。感情的进度也会更为快速,由原先的神秘、刺激、令人产生无限邋想到形成心灵上的依赖,进而产生见面或回归现实的愿望,希望通过实际中的进一步交往确定对方是否就是生命中的真爱。

网络的爱情【第三篇】

关键词:大学生 大学校园题材 网络小说 文本研究

引言

当前,网络文学的发展仍处于发轫期,所以许多学者将其称为“青春写作”,网络文学最大的特点就是青春性,这不仅表现在作者的年轻化,而且表现在文本内容的青春性,在题材、主题和文类三方面都流露出浓厚的青春气息。就目前网络文学的研究现状来讲,在网络文学青春性问题上从未对文本内容和意识形态进行深入探究。网络小说文本的青春性集中体现在小说题材、主题和文类三方面,接下来就此进行一一探讨和研究。

一、题材:爱情题材盛行

在网络小说题材方面,文本内容的青春性集中体现为以爱情题材为主。爱情也是传统文学的一大题材,甚至是一切文学的母题,就像克罗齐所讲的,艺术作品好比是巨大的词语,在这个词语中,最强烈的呼声就是爱情。当然,网络文学也不例外,比如当前一些知名的网络作家中都以爱情网络小说见长:李寻欢,西安作者,擅长描写寻常两性之间的爱情;宁财神,擅长描写煽情的男女爱情;安妮宝贝,宁波作者,擅长描写非常两性爱情故事;邢育森,擅长描写成人爱情故事;此外,还有痞子蔡之类的网络作家,也是擅长描写爱情故事,一直到爱情故事充斥这个网络文坛的时候,他们才纷纷隐退网络文坛。有的转向剧本创作,比如宁财神,但他们当初不约而同下所创立的爱情小说样本,在大众媒体的大肆渲染和推波助澜下,他们所创作的爱情小说已经成为了一种文本标准。但是,爱情题材在网络文学中的文本形态有别于传统小说,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以浪漫爱情为主,悲剧爱情非常少,以爱情故事为主,婚姻故事非常少;以肉体描写为主,心理描写非常少。

总之,爱情题材的盛行是网络文学文本内容的一大特征,充分体现了大学校园题材网络小说的文本青春性。

二、主题:“成长”主题盛行

在网络文学主题方面,文本内容青春性集中体现在“成长”主题的盛行上。这一主题在各类网络小说中得到了全面而充分的阐释:玄幻小说和武侠小说中的凡界少年成长到一方霸主,网络官场小说中的毕业生成长到一介官僚,校园暴力小说中的无知少年成长到黑帮老大等等。现代社会,年轻人在高节奏的社会生活下,在多重的生活压力下踽踽独行。现实的种种击破了青春梦想,颠覆了理想信仰。他们在现实生活所获得的生命体验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作品中。所以网络小说中“成长”主题的盛行与网络作家生命历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两者之间存在较强的互文性,使得网络小说文本成为了网络作家生命体验的镜像化折射。在丝逆袭的过程中,散发着浓厚的浪漫气息,蕴含了丰富的想象,从而赋予了这类网络小说强烈的青春性。

相较于同类的传统小说,网络小说的“成长”主题更为明显和突出。在同类传统小说中,基本上采取的是“反成长”模式,主人公经历了从理想到现实、幼稚到世故的复杂历程。但在网络小说所展现的成长主题中,主人公没有太多的精神挣扎和内心苦痛,有时是愤然决然地踏上“反成长”生命之路。比如,著名网络小说《坏蛋是怎样炼成的》就是“反成长”小说的典型。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一直保持了非常稳固向上的良好态势,而同类的传统小说一般是盛行于社会转型期或文化裂变期。但是现代社会大众文化语境下的趋同性问题很难激发作家有关“成长”的文学想象,但是网络却恰好填补传统文学在这方面的不足。此外,在传统文学体制中,以老龄化作家为主体,他们丰富的生命体验已经使得他们不再关注青春文学中的成长主题,反而将关注点转向了人性的善恶、生存的苦难和命运的遭遇等沉重的主题。所以,传统文学中严肃小说最为常见,而“遭遇”成为了盛行主题:女性文学中现代女性和传统女性的遭遇,新生代小说中边缘群体与都市欲望的遭遇,底层文学中草根与现代社会的遭遇,乡土小说中淳朴个体与改革大潮的遭遇等。这些传统文学中以“遭遇”为主题的小说充分彰显了个体在现代文化语境中的悲剧性。由此可见,网络小说“成长”主题的盛行集中体现了网络小说文本内容的青春性。

三、文类:尚虚类小说盛行

在文类方面,网络小说文本的青春性集中体现在尚虚类小说盛行上。相比于传统同类小说,网络文学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形态,极大地丰富了网络小说类型,比如以玄幻小说、仙侠小说、穿越小说和盗墓小说等为代表的尚虚类网络小说。这些在传统文学中所没有的小说类型以网络环境为生存土壤,在当代文学中逐渐占有一席之地。但这类小说的形成依然有文化渊源可循,比如玄幻小说就和传统神话小说具有密切渊源。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这些网络文类在现代文学体制内未能得到充分发展。但是在网络文化的土壤下却得到了良好成长,并迅速崛起。若与同传统同类小说进行仔细对比,便可看出崛起的原因:在主题方面,传统神话小说以神的故事叙写为主,彰显的是忠君思想,而网络尚虚类小说则以人的故事叙写为主;在小说结构方面,传统神话小说具有很强的封闭性,网络尚虚类小说具有强烈的开放性和互动性。由此可见,当代大众文化促发了尚虚类小说的生长,赋予了这类小说强烈的青春性。当然,网络小说文类的形成与传统同类小说文类的形成原因大有不同。比如修真类小说,传统修真类小说的形成与当时的文化环境密切相关、落后的生产力和文化水平低下使得古人不得不通过神话来解释神秘的世界。而在生产水平和科学水平非常高的现代社会,在时代语境和玄幻题材精神指向相背离的形势下,网络尚虚类文体的形成与商业文化立场密切相关。在商业文化的催发下,网络作家只有创作娱乐性较强的作品才能被采用,因此使得传统文学无法接纳的东西都在网络文学的虚幻世界中被激活。由于商业文化是一种全新的文化语境,所以伴其而生的网络尚虚类小说散发着浓厚的青春气息。

结语

网络小说文本内容的青春性使得网络文学拥有了有别于传统文化的全新风貌。由于传统文学体制内的小说创作基本采取精神深度的创作模式。但是网络小说却并不存在这种明确的哲学意图,而青春性便成为了其最大的文本特征。换句话说,在网络作家的创作动机中,故事性完全取代了精神性。在网络小说中,故事虽然是叙述的外壳,但是却包含着无穷的变化性和丰富性。所以,网络作家的作品,可能使故事蕴含了就连作家都无法预料到的丰富内涵,因为这些内涵和意义存在于故事本身,是作者所无法预设的。但是,传统小说对精神性的追求和网络小说对故事性的重视并不存在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方面的高下之分,只是体现了传统小说和网络小说不同的审美诉求。当然,在艺术手法方面,许多网络小说远不如传统小说,但这却并不能掩盖网络小说在文化变革上的巨大意义和力量,而所有这些都源于网络小说文本的青春性特征。语

参考文献

[1]张欢。略论“80后”网络小说[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0(05).

[2]李盛涛。论网络小说的文学生态性[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3]罗敏,张世萍。网络小说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0(06).

[4]王春香。谈网络小说与传统小说的区别[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0(06).

网络的爱情【第四篇】

莎士比亚剧中,许多主人公的命运都和情书紧紧连在一起。但是现在,情书正在面临着历史垃圾堆的威胁。

写情书,“代沟”十分明显。年轻人不写情书了,但他们的父母、祖父祖母却几乎全部曾经鸿雁传情。

情书被打入冷宫,当然并不表明现在年轻人不浪漫了。取代钢笔信纸的是现代的通信工具和手段:电子邮件、短信、MSN……

现代年轻人交流更喜欢“即时感”。交通工具的发达,就算是在英国、中国天各一方的恋人都无须苦恋了。一张机票、12小时,即可抹去一切相思。

寄出一封缠绵的情书,只能想象对方的感觉,在等待中苦苦煎熬。发出一份短信,片刻即能知道收件人是否领情。

在谷歌键入“浪漫短信”,立刻查到许多网站,提供手机允许字数以内的建议。我特别“喜爱”这一条:我在每一个星星上写下你的名字,让每一个人都看见,都知道,你是我的一切。

别笑!有心理学家说了,爱情,重在爱、重在情,表情达意,重在心意和努力,而不是手段和形式。但是,也有恋爱大师认为,短信取代情书,侵蚀、淡化了恋爱文化的“神”和“韵”。

您说,上面提到的那条短信和散发着情人幽香、以吻封缄的传统情书比起来,哪一个更浪漫呢?在英国,发条短信不过只要几便士,通过皇家邮局寄封情书,却要几十便士。

QQ、电邮,快捷、方便,开头不用称谓,结尾无须敬礼,连落款和日期也忽略不计了。但是,写情书需要字字推敲。开头称谓要反映出交往的深度,落款收笔要显示出内心的向往,署名、日期、装信封、写地址、贴邮票直到投进邮箱,过程如同一种仪式。

上个世纪谈恋爱的“长辈们”,谁没有在校园的角落里、被窝的烛光下逐字逐句地体味情书的经验?那时候,要是有人在情书中写了一千遍情人的名字,会被看作痴情、浪漫,现在,您在电脑上粘贴一千遍情人的名字,肯定会被笑作傻瓜、无聊!

当代年轻人的恋爱方式不同于老一辈。

一日在电视上看到一对二战期间的情侣,拿出珍藏几十年的情书,字字句句地重温往日对对方的思念和牵挂,感动得几乎落泪。现在热恋中的情人,就算是一天发上几十条热辣辣的短信,过几天内存满了怎么办?全部删除?

情书过时了,可能也和现代年轻人对爱情的态度、谈恋爱的方式有关系。

喜欢即时通信的同时,年轻人“谈恋爱”追求的也是一种即时感。网上约会、快速约会都成了年轻人交友择偶的主流媒介即可证实这一点。几秒钟就可以宣称相爱,几分钟就算谈完了一场恋爱,几小时之内即可亲密无间,且浑然不觉有何不妥。

奇怪的是,没有人有心思写情书,并不意味着人们都不愿意收到情书。

41%的女人在情人节之际宁愿收到爱人的情书,而不是老调重弹的礼物,比如说巧克力或者内衣。77%的女人还说,更愿意收到传统的情书而不是电子情书。

别忘了,鲜花会褪色,巧克力会被吃掉,短信会被删除,情书,却是永远的!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58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