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得分享【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1839799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心得分享【10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得分享【第一篇】

教师资格证对于想要从事教师工作的人来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证书,因为教资考试成为一个热门。下面网友给分享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心得分享【10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共两科: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保教知识与能力》。

(2)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共两科: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3)初级中学、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共道三科: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三为《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4)申请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资格的人员参加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5)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考试科目共三科: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三为《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其中科目三的考查结合面试环节进行。

教师资格证成绩一般在考后1个月后公布,如20__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上半年考试于3月17日举行,成绩于4月19日公布,下半年考试于11月3日举行,成绩于12月11日公布。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各科目采取纸笔考试。笔试各科成绩合格者,方可参加面试。考试分为上半年和下半年。

获得《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不等同于获得教师资格,该证明只是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必备条件之一。请在合格证明有效期内,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申请认定相应的教师资格。具体认定政策和流程可登录中国教师资格网或本省份教育行政部门网站查询。

教师资格证考试普通话等级要求。

申请认定教师资格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发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以上。申请语文教师资格的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二级甲等以上。幼儿普通话需要分地区,有的需要二甲,有的二乙就行。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3、符合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体检标准。

4、原则上应具备《教师法》规定的相应学历条件,并应符合本省确定并公布的学历要求:满足大学专科或专科以上的学历,符合教师资格认定的体检要求。

5、报考小学教师资格的考生普通话证书等级要求不低于二级乙等,申请语文教师资格的考生普通话证书等级要求不低于二级甲等,其他学科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即可。

6、凡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女55岁、男60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均可报名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

言语表达。

言语表达要求教学语言规范,口齿清楚。有些考生担心自己的普通话不够标准影响面试分数,其实不用过于担心,一般来说,只要你语速适当,表达准确、简洁、顺畅,能够让面试官清楚你的表达即可。当然,考生也要考虑自己所教年级学生的特点,于小学生来说,语言要以口语化为主,生动有趣。

教学实施和教学设计。

考生要能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学科教学规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小学生对于抽象事物的理解比较困难,所以考生在面试试讲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一点,能够基于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合理设计教师活动。另外在设计活动的时候,也要注意教学方法,能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方式达到学习目标。最后是板书要工整,针对小学生的特点,也要有趣一些。

教学评价。

相对于中学生来说,小学生的对于老师的评价是很看重的。所以考生在试讲过程中要能够采用恰当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反应,比如在试讲的时候注意互动,作出评价,尽量以正面积极的评价为主。

面试注意仪容仪表。

面试礼仪是很重要的,得体的着装、优雅的谈吐,不仅能给面试考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也能提升自己的信心。

1.你所应聘的是教师岗位,以后要教书育人。所以一定要按教师的仪表仪容来要求自己。女生应化淡妆:描一下眉毛、擦一下隔离霜或bb霜、涂一下唇膏或者素色口红;刘海不要遮住眼睛;头发最好不要染色,如果可以扎个马尾,尽量做到青春朝气。男生则保持清爽、干净即可。

2.着正装,教师面试是很正式、很严肃的,最好穿正装出席,宁可保守一点也别标新立异。男士可选择穿深色西服,打领带;女士选择相对多一些,但要以整洁美观、稳重大方为原则,服饰色彩、款式、大小应与自身的年龄、气质、肤色、状态和教师职业相协调,还要与自己所教授的学科、学生年龄相吻合,这样的着装会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小学学段和高中学段的服饰是有所区别的。小学学段的考生应该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而高中学段则以成熟稳重为主。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得分享【第二篇】

大家知道吗?教师资格证考试流程:笔试报名,笔试合格之后面试报名,下面是网友为大家搜集分享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心得分享【10篇】”,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

第一步:登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按照要求就行报名。

幼儿教师资格证考: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共2科;小学教师资格证考: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共2科;初中、高中、中职教师资格证考: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共3科。

查教师资格证成绩网站还是报名的网站“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可以在电脑上查,也可以在手机上查,70分为及格线。

从出教师资格证笔试成绩到进行面试,大概是一个多月左右的时间。

教师资格证面试是先去抽题室通过电脑,在题库中抽题,然后拿着自己抽到的题去备课室,大概是15-20分钟的备课时间,需要在一张教案纸上写教案,之后就是教师资格证面试环节了,每个人15分钟的时间,先问2个论述题,然后就是讲课,再之后就是考官提问。

查成绩的网站还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成绩合格就可以打印教师资格证考试合格证明了。

完成就是资格认定才能拿到教师资格证。教师认定的材料大致有:教师资格证认定申请表、申请人品德鉴定表、体检报告、教师资格证考试合格证明、证件照等。

(1)幼儿园教资考试笔试科目共两科: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保教知识与能力》。

(2)小学教资考试笔试科目共两科: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3)初级中学、高级中学教资考试笔试科目共道三科:科目一为《综合素质》,教资科目二为《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资科目三为《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4)申请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资的人员参加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

(5)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资考试科目共三科:教资科目一为《综合素质》,教资科目二为《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资科目三为《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其中教资科目三的考查结合教资面试环节进行。

教资面试考试科目:教资在面试的时候,幼儿园教资是不分科目的,而小学教资阶段则会分为语文、英语、社会、数学、科学、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科目,初中、高中以及中职的教资面试科目,与小学的类似,但教资面试考试内容不一样。

教师资格面试并非是很难的,尤其是对准备充分的考生来说,通过的概率会得到提升。一般情况下,教资面试会有20分钟的备考时间,其中5分钟用于随机问题的答辩,10分钟的时间来试讲,剩余的5分钟则是围绕试讲内容来进行答辩。

教师资格证笔试笔试成绩有效期为2年,合格证明分为笔试成绩合格证明和面试成绩合格证明,是考生必须通过教师证书考试科目后才能获得的,也是考生申请认定教师证的重要材料。

一旦超过此期限,考生的成绩将失效,因此,考生必须在通过考试科目后及时向教师认定机构申请认定教师证。

需要注意的是:从今年开始,将不再提供教师证考试合格证明的纸质版本,考生需要登录教师资格证考生网下载并打印教师证考试成绩合格证明。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得分享【第三篇】

1.准考证打印。报名成功后,请考生于考试前一周(10月31日至11月4日)登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自行下载并打印准考证,按照准考证规定的时间、地点参加考试。考生参加考试时,必须同时交验准考证、身份证和诚信考试承诺书方可进场参加考试。

2.成绩查询。12月13日,考生可登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查询笔试考试成绩。考生如对本人的考试成绩有异议,可在考试成绩公布后10个工作日内向省辖市招办提出书面复核申请,申请须注明申请人姓名、身份证号、准考证号、复核科目、网上查询到的成绩、联系电话。省辖市招办每天向省招办汇总上报数据,省招办在接到考试中心复核结果后将反馈省辖市招办,市招办将以电话或短信通知考生。

3.违规处理。考试违规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33号)处理。

4.合格证明。笔试单科成绩有效期为2年,没有书面合格证明。笔试和面试均合格的考生,由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该证明是申请教师资格认定的必要条件。考试合格证明领取时间及地点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上发布(),请考生在规定时间之内到指定地点领取合格证明,逾期不领,责任自负。合格证明的有效期为3年。

考试的统一信号为:

(1)三铃。

预备铃——考前20分钟,监考员组织考生入场;。

开考铃——考生开始作答;。

终了铃——考生停止作答退场。

(2)四哨。

拆封哨——考前10分钟,主监考当众启封试卷;。

发卷哨——考前5分钟,监考员开始发卷;。

界限哨——开考后15分钟,迟到考生不得进入考室考试;。

提醒哨——考试终了前15分钟,监考员提醒考生注意掌握时间。

每科考试终考前30分钟内,考生方可交卷离开考室,不发统一信号,时间由主监考掌握。

(1)考生在每科开考前预备铃响后,凭身份证、准考证进入考室,对号入座,将身份证、准考证放在桌面的左上角,以便监考员查验。考试期间,如考生未携带身份证或准考证,不能进入考场参加考试;身份证遗失的考生,可以凭公安机关户籍管理部门出具的身份证明参加考试;考试期间,不办理准考证遗失补办手续,遗失准考证考生不能进入考场参加考试。

(2)考生进入考室,只准携带必需的文具,除黑色墨水签字笔、2b铅笔、橡皮、垫板外,不得携带其他任何物品。不准携带入室的物品放置在考室内设置的“小件物品放置处”。考室内不准相互传递文具用品等。

严禁携带各种通讯工具(如移动电话及其他电子终端设备等)、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设备以及涂改液、修正液等物品进入考室。

(3)考生接到试卷后,如发现试题卷、答题卷与本堂考试科目不符,或字迹模糊等印刷错误,应及时报告监考员。若涉及试题内容,不得向监考员询问,考生答题前,在答题卷上规定的位置准确填写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并仔细阅读答题卷上的注意事项,发现错误应立即报告监考员。

(4)开考铃响后,考生方可答题。开考15分钟吹界限哨后,考生不得进入考室。终考前30分钟内方可离开考室。

(5)答题时请注意题号顺序,答案只能写在答题卡本题区域的范围内,否则,答题无效。凡答案书写在试题卷或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

(6)考生作答,要求字迹工整清楚,一律使用黑色墨水签字笔,保持答题卡清洁,不要将答题卡折叠、弄破。禁止在非答题区乱涂乱画,禁止在答题卡上作任何标记。

(7)考生在考室内须保持安静,不准吸烟,不准喧哗,不准交头接耳、左顾右盼、打手势、做暗号,不准夹带、旁窥、抄袭或有意让他人抄袭,不准传抄答案或交换试题卷、答题卷,不准将试题卷、答题卷和草稿纸带出考室。

(8)考试终了铃响,考生必须立即停止答题,根据统一指令起立,按试题卷在上、答题卡居中、草稿纸在下的顺序整理好,等候监考老师收卷清点,待发出离开信号后,方可离开考点。

(1)携带规定以外的物品进入考场或者未放在指定位置的;。

(2)未在规定的座位参加考试的;。

(3)考试开始信号发出前答题或者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继续答题的;。

(4)在考试过程中旁窥、交头接耳、互打暗号或者手势的;。

(5)在考场或者警戒区范围内喧哗、吸烟或者实施其他影响考场秩序的行为的;。

(6)未经考务工作人员同意在考试过程中擅自离开考场的;。

(7)将试题卷、答题卷、草稿纸等考试用纸带出考场的;。

(9)其他违反考场规则但尚未构成作弊的行为。

(1)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材料或者存储有与考试内容相关资料的电子设备参加考试的;。

(2)抄袭或者协助他人抄袭试题答案或者与考试内容相关的资料的;。

(3)抢夺、窃取他人试题卷、答题卷或者胁迫他人为自己抄袭提供方便的;。

(4)携带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的;。

(5)由他人冒名代替参加考试的;。

(6)故意销毁试题卷、答题卷或者考试材料的;。

(7)在答题卷上填写与本人身份不符的姓名、考号等信息的;。

(8)传、接物品或者交换试题卷、答题卷、草稿纸的;。

(9)其他以不正当手段获得或者试图获得试题答案、考试成绩的行为。

(1)通过伪造证件、证明、档案及其他材料获得考试资格和考试成绩的;。

(2)评卷过程中被认定为答案雷同的;。

(3)考场纪律混乱、考试秩序失控,出现大面积考试作弊现象的;。

(4)考务工作人员协助实施作弊行为,事后查实的;。

(5)其他应认定为作弊的行为。

(1)组织团伙作弊的;。

(2)向考场外发送、传递试题信息的;。

(3)使用相关设备接收信息实施作弊的;。

(4)伪造、变造身份证、准考证及其他证明材料,由他人代替或者代替考生参加考试的。

(1)故意扰乱考点、考场、评卷场所等考试工作场所秩序;。

(2)拒绝、妨碍考试工作人员履行管理职责;。

(4)故意损坏考场设施设备;。

(5)其他扰乱考试管理秩序的行为。

考生及其他人员的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一定要记得带身份证和准考证。(准考证提前打印)。

2、一定要记得带2b铅笔和黑色签字笔或者钢笔。

3、一定不要有作弊的想法,更不要带小抄进考场。

4、记得把手机关机或者静音。最好是放到书包里,一起放到“物品放置处”。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得分享【第四篇】

教资证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考试。幼儿园教师考2科,分别是《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小学教资考2科,分别是《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初中、高中、中职教师考3科,分别是《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教资笔试单科成绩有效期为两年。

1、报到、抽签。考生出示身份证和教资准考证进行身份核验,然后通过抽签决定教资面试顺序,抽完签的考生可以在候考室等待。

2、抽题、备课。考生去抽题室抽题,然后去备课室备课。大概是20-30分钟的备课时间,需要把教案写在教案纸上,考生就座后开始计时。教资这阶段主要考察考生的教案书写能力。

3、教资面试。每个考生15分钟。考官会先问2个论述题,然后就是讲课,最后就是考官提问,提问的问题基本上是讲课内容相关的。这阶段主要考察考生结构化问答、试讲、答辩能力。通过教资面试即可获得中小学教资考试合格证明,合格证明有效期为三年。

只有通过教资认定才能取得教资证。教资认定分为两大流程:第一步在中国教师资格网进行网上报名,第二步现场审核。各地公告会明确审核时间、地点及所需材料。

教资认定一般需要审核的材料有:户籍证明、身份证、学历认证、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中小学教资考试合格证明等。

按照国家统一规定,中小学教资考试每年举行两次。如果考生上半年报名,并顺利完成上述流程,最快七月份可以领教资证。如果考生下半年报名,顺利通过教资所需流程,最快第二年五月份可以领教资证。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得分享【第五篇】

一直在做会计工作,从没想过会考教师资格证,在家里2个做教师的姐姐的说做老师好,爱人尊敬,待遇在提高,而且假期多,在他们说教之下我决定报考教师资格证的。当初会计证和大专本科都是在xxx读的,所以我就决定选择在xx读教师资格证培训班,没想到笔试二门都过了,现在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学习考试心得,希望能给大家有一丝丝的帮助。

作为一个成年人,我认为我自己的学习自觉性不够,当时xx学校的老师给我学习的视频课程,说实在话,看视频的时间很少。我笔试通过主要还是xx面授课宋老师的功劳,在我们考试前的一个月中,每周六、日一整天老师给我们讲解考试重点,因此我认为希望要考教师资格证的`同学们一定要参加学校组织的面授课程。

现在我把考试经验与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的考试有所提升。

第一、由于教师资格证考试主观题占70%,现在考试还是要笔写,因此字迹要工整。

第二、一定要去学校听老师讲课,因为在教室里大家坐在一起有个很好的学习氛围。老师会把考试的重点告知大家,在我们考试前老师会让我们每周写作1篇文章,因为在综合素质里会有写作文的题目,写作的分值也是很大的。

第三、在考试前,坚持每天做一套试题,每套题尽可能做完整。

第四、着重点在教育知识于能力这一科,因为这一科是最综合、知识点最多、还是比较复杂的一科。好多东西都要用大脑记忆,当时我们面授课的宋老师给我们整理了(*),就很好记住了。综合素质我感觉就是注重理解,没必要死记硬背。

最后还是要重复大量做xx学校发的模拟试题,将学习重点熟记于心,只要这些做到了,考试会顺利通过的。

预祝大家考试顺利!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得分享【第六篇】

1.下列关于学校教育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及其规则、系统。

b.学制规定了学校的性质、培养目标、教育任务、入学条件等内容。

c.学制包括有关学校性质的制度、招生制度、考核制度等。

d.学制的建立和完善完全受整个社会的制约。

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

选项a,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及其规则、系统。故选项a正确。

选项b,学制规定了学校的性质、培养目标、教育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就业方向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故选项b正确。

选项c,人它包括有关学校性质的制度、招生制度、学位认证制度、专业设置制度、就业制度、考核制度等。故选项c正确。

选项d,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同教育发展水平一样,除了受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之外,还受整个社会的制约。故选项d说法错误。

2.以下哪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奠基阶段,也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a.初等教育b.学前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当代中国教育政策热点问题。

选项a,初等教育是为儿童打下文化知识基础和做好初步生活准备的基础教育,其任务是对儿童实施德、智、体等方面协调发展的教育,为儿童顺利进入中学做好准备。实施初等教育的机构主要是全日制小学。

选项b,幼儿教育是指遵循幼儿生长发育的基本特点和规律,运用科学的方式和手段,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进行身体养育、智力开发和道德启蒙教育,从而促使幼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的社会活动。幼儿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其实施机构主要是幼儿园和各种学前班。

选项c,中等教育是在初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中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其实施机构较为复杂,包括全日制普通中学、职业中学、农业中学、技工学校、各类中等专业学校和成人中等学校等。

选项d,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各种高等专业教育,是正规学校教育的最高层次,其任务是培养各种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和促进社会发展。其学校形式主要包括全日制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奠基阶段,也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故本题选择b选项。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体现教师劳动具有()。

a.复杂性b.示范性c.创造性d.长期性。

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劳动特点。教师职业劳动具有复杂性、示范性、长期性和创造性等。

选项a,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学生,人就不同于物,不是机械的、被动的,是活生生的、主动的,这就决定了教师劳动区别于其他行业劳动的复杂性;而学生在成长中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劳动时,在选择工作方法和内容上的复杂性。题干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思是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在这里隐喻学生的不同,各有千秋,反映了劳动对象的差异性,体现了教师劳动复杂性的特点。

选项b,示范性指教师的思想行为、求知精神、处事态度等都会以潜移默化、“细雨润无声”的方式影响着学生,教师需凭借自己的学识、思想、智能、情感、态度、意志以及他的事业心去教育培养学生的。

选项c,教师劳动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不像工人生产物质产品那样机械,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劳动过程中表现出机智性和灵活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与科学家的创造性有所不同,主要并不在于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发现,而在于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情景中塑造发展中的人。具体三个方面表现“教学方法不断更新、因材施教、教育机智”。

选项d,教师劳动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才,而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要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独立生活、服务社会、为人类做出贡献的合格人才,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因此教师的劳动是周期长、见效慢的劳动。

4.新课程改革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但是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体现什么教学规律()。

a.发展性规律b.教育性规律c.双边性规律d.间接性规律。

4.答案c。解析:考查的是对教学规律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包括:(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间接性规律);(2)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4)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双边性规律)。

选项a,发展性规律是指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发展能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存在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与题干不符,排除。

选项b,教育性规律是指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学生积极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相结合。案例中,与题干不符,排除。

选项c,双边性规律是指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学生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指导作用。

选项d,间接性规律是指把科学文化知识加以选择,组成课程,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使学生能用最短的时间、最高效率地掌握大量的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题干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地位都要重视,这体现了双边性规律的要求。c项正确。

5.“潜移默化、耳濡目染”、“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属于()的德育方法。

a.品德评价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践锻炼法。

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德育方法。

选项a,品德评价法是指通过对学生的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方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选项b,榜样示范法是指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选项c,情感陶冶法是指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

选项d,实践锻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使其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题干中,“潜移默化、耳濡目染”、“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都体现了陶冶教育法,c项正确。

6.我们坐电梯时,有时候会发现虽然我们按了电梯,但是电梯却没有在我们这层停下来,我们就知道肯定是电梯满员了,此时我们用到的心理过程是()。

a.感觉b.知觉c.思维d.想象。

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思维的概念。

选项a,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选项b,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

选项c,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

选项d,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称为想象。

题干中,我们通过电梯没有停下来的现象,推测电梯满员的过程属于思维过程,故本题选c。

教师资格证中学科目二考查的内容很多,重理解与识记,各位考生要在日常学习中加强自身知识的积累,力争获得好成绩顺利通过考试。您的备考路,中公来相伴!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得分享【第七篇】

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形态。

第三节?教育的基本要素。

基本概念:广义教育、狭义教育(学校教育)、教育者、学习者(受教育者)、大教育观(泛教育观)。

基本问题:

1.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动物界活动与人类活动的区别是什么?)。

2.什么是教育(广义与狭义教育)?教育是什么?(教育的概念与本质)。

广义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狭义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在专门机构中进行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有计划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大教育观是怎样形成的?其形成是否意味着学校的消亡?

大教育观即“泛教育观”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学习化社会”、“教育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时间上贯穿人生全程,空间上充注人生各种场所,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持或改善生存处境,提高生活质量。

4.原始形态的教育的特点是什么?(原始性;融合性;同一性)。

5.古代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6.学校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学校会产生在原始社会末期?

7.现代教育的特点有哪些?其发展趋势是什么?

8.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凡在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以影响他人身心发展为目的的人)、学习者(受教育者,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和教育中介(笼统地指那些学习者与教育者之间起桥梁作用的物质和意识形态的东西,包括教育媒体、教育影响、教育内容和手段)。

9.教育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怎样?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互为主客体;教育者与教育中介是主客体;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是复合主客体。

第一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第二节教育与生产力。

第三节教育与科学技术。

第四节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基本概念: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学制)、文化、学校文化(校园文化)。

基本问题:

2.从教育与社会关系角度分析,论述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主要任务。

3.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关系性质怎样?(制约/决定与被制约/决定)。

6.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有哪些影响?

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宣传思想,形成舆论;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7.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怎样?其性质是什么?(决定与被决定)。

10.教育与科学技术关系怎样?(相互影响、作用)。

11.科学技术对教育有哪些影响?

科技发展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劳动-知识密集型、远程教育);科技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分化融合、交叉、边缘、横断、综合);科技发展促进学校教育专业与结构的调整与更新(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

14.什么是文化?文化的主要表现形态有哪些?

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文化与“自然”相对,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文化仅指精神的或观念性的文化,是与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有关方面,是人类以社会成员身份习得的复合性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格和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态: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活动文化、心理与行为文化。

15.教育与文化关系的性质是什么?相互包含、相互作用、互为目的和手段的交融关系。

16文化与教育的关系是什么?

文化对教育的作用: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

教育对文化的作用:保持和传递(即选择和整理)功能(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交流和融合功能(教育是促进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含继承;创造和更新功能(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含发展。

17.教育与文化的区别是什么?

文化与教育的区别(相对独立性):一是范围与形式不同,一方面并非所有的文化内容都能成为教育内容,另一方面,即使有一部分文化内容可以构成教育内容,也必须根据教育目标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教育规律进行教育学加工,完成文化内容向教育内容的转换;二是文化活动与对象与功能不同,教育活动是以人为直接对象的社会活动,其功能是为社会和个人的各方面发展服务,而文化活动的对象是人的精神活动产品,是以创造、生产、传递和享用这些产品为目的的,其功能是丰富社会和人的精神生活。

18.社会文化发展是如何促进教学内容的变革表现是什么?

一是课程内容越来越丰富,包括增设新课程和删去或压缩陈旧落后简单内容。二是课程结构变化,首先是总结构发生变化,总趋势是自然科学内容增加,文理渗透加强,课程中智育比重增大;其次是与智育相关的知识性课程结构随着文化变化而发生变化(学科分化、综合化、整体化、边缘、交叉);最后每一门课程内部结构(重点、主要线索、主导思想、内容详略、教学目标等)也随着文化发展而发展。

17.科学技术对教育有哪些影响?

18.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有何作用?

19.什么是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有何特征?

学校文化即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特征:(1)组织性(是一种组织文化);(2)整合性(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传递性(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性(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20.校园文化的主要类型有哪些?什么是校风?

类型 说明 校风 学校物质文化 学校环境文化;设施文化 校风是学校风气的总称,是学校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成员中共同具有的、富有特色、相对稳定的心理和行为倾向,是群体心理现象,是学校中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统一体。

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制度文化) 三种表达方式:组织形态;规章制度;角色规范。分为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 学校精神或观念文化(精神文化) 四种成分:认知、情感、价值、理想 21.学生文化的成因和特征各是什么?成因:(1)学生个人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影响。特征:(1)过渡性;(2)非正式性;(3)多样性;(4)互补性;(5)生成性。

22.什么是教育相对独立性?为什么说教育的具有对独立性?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有哪些?教育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与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共同构成教育的两大基本特征。)表现: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有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不平衡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二节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第三节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基本概念:身心发展、内发论、外塑论、遗传、素质、成熟。

基本问题:

1.什么是个体身心发展?其特殊性的表现是什么?

2.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是什么?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什么?如何针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教育?

4.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客观因素(包括先的天遗传素质、生理成熟;后天社会环境、学校教育)与主观因素(主观能动性、内在需要和兴趣或个体实践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具体包括遗传素质、生理成熟、环境(学校教育是特殊的环境,起特殊作用)和个体实践活动。

5.什么是遗传?遗传素质对个体身心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遗传: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是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意义:发展的生物前提,提供可能性;有一定影响作用;不能忽视也不要过度夸大—“遗传决定论”。

6.什么是成熟?成熟机制对个体身心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成熟:由基因制约的发展过程的机制,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即由儿童发育为成人的阶段。意义:制约发展程度和特点,提供可能和限制;有一定影响作用,不能忽视也不要过度夸大—防止“成熟决定论”。格塞尔双生子爬楼梯试验。

7.什么是环境?社会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8.谈谈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个体身心发展的意义。

个体主观能动性:包括主体需要和动机,指向的客体对象,活动目的内容手段和工具,行为程序、结果及调控机制等,是内因。

9.教育是如何提升人类的地位的?

(1)发现人的价值;(2)发掘人的潜能;(3)发挥人的力量;(4)发展人的个性。

10.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有哪些特殊功能?

(1)社会规范功能:即学校教育按照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和各个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加速发展的功能:即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即时与延时价值:即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即时价值与延时价值。(4)开发个性特长的功能:即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1.少年期的年龄特征与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各是什么?

(1)少年期的年龄特征:人生转折期(身心危险期、心理断乳期),身体状态剧变,内心世界发现,自我意识觉醒,独立精神加强(独立与依赖的存在矛盾)。(2)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帮助少年起飞。尊重、支持和引导独立要求,丰富其内心世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理想自我,进行身体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身体),培养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认知);培养道德理想和情感体验;形成正确自我认识和评价能力(自我教育能力)。

12.青年期的年龄特征与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各是什么?

第二节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基本概念:教育目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素质教育。

基本问题:

1.什么是教育目的?

广义教育目的:是指主体对受教育者的期望或理想设计,即人们希望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教育培养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教育目的:即教育的基本要求,指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或获得的活动结果的设定(或预期的结果),具体的讲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教育目的是国家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是一定教育价值观的体现。

2.教育目的的作用(功能)有哪些?

主要包括:(1)导向功能;(2)协调功能;(3)激励功能;(4)评价功能。

3.教育目的主要包括哪些层次结构?如何处理好各层次的关系?

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工作遵循的总的指导思想。教育目的具有层次性,包括:(1)国家的教育目的(方针/宗旨)。是关于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质量与规格的总的指导思想,体现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系列要求。(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关系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3)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教学目标与培养目标、教育目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学会正确处理好教育目的各层次关系。

4.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人们的教育思想;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国家的理论基础。

5.建立我国教育目标的理论基础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如何理解)?

(1)针对人的片面发展(资本主义社会)。

(2)提供的客观需要与可能条件:社会化大生产。

(3)解释人的全面发展内涵p103。

(4)实现的唯一途径:教育与生产领导相结合。

7.我国当前教育目的是什么?

8.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是对教育目的的社会性质的规定;(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的是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3)培养现代人的品质(如独立个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4)“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表述的是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

9.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有哪些?(结合具体教育现象,理解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1)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全体/全员、全面、全程);(2)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技教育等)(3)注重个性特长的教育(个性发展是指个体素质的各个方面在个体身上的特殊组合,具有丰富性、独特性,是全面发展的。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个体学生自由发展);(4)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好奇心、求知欲;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

基本概念:教师;学生;师生关系。

基本问题:

1.什么是学生,如何认识学生的本质属性?

2.简析学生的社会地位(学生身份与法律地位、权利与义务)。

(1)学生的身份与法律地位:身份:未成年的国家公民;国家宪法与民法、未成年保护法、教育法等。(2)学生的权利与义务:权利:人身权(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个人隐私权、名誉权和荣誉权等);受教育权。;义务:受教育义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完成规定学习任务;遵守学校管理制度等。

3.什么是教师?教师职业的性质是什么?

4.教师职业的特点(角色定位)有哪些?

5.教师劳动的特点有哪些?

(1)特殊的复杂性(2)独特的创造性(3)鲜明的示范性(4)显效的长期性。

6.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有哪些?(1)学科专业素养;(2)教育专业素养;(3)人格特征(魅力);(4)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7.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有哪些?

爱岗敬业(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8.什么是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一般包括角色关系和心理关系。

9.简析师生关系的相互作用模式与社会体系模式。

10.学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几种?

(1)教育内容上的授受关系(传授与接受,主体性是教育的目的和教育成功的条件);(2)人格上的民主平等关系(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3)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人-人关系,知识、思想、人格影响)。

11.学校师生关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特点:民主平等;爱师尊生;教学相长。建立(1)树立新型师生观;(2)建立教师威信;(3)善于同学生交往;(4)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意见。

课程概述。

第二节课程目标和课程设计。

第三节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

第四节国内外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

基本问题:

1.什么是课程curriculum?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各门学科及环境影响的总和。这是将课程视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组织的教育内容的综合)。狭义课程,是仅指某一门学科(即教学科目),如语文、数学等。学科(subject)是根据教学目的而划分的教学内容的各门科目,有时与狭义课程通用;各门学科的具体内容就是教材(subject-matter)。

2.什么是课程类型?常用的课程类型有哪些?

课程类型: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1)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p144-145(2)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课程任务)p145-146(3)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与综合课程(组织核心)p146-148(4)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表现形式)p148。

3.制约课程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影响课程的因素从宏观上看主要有两个: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1)社会要求(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3)科学知识(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发展(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4.制订课程的理论依据有哪些?

(1)人本主义与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教育与个人、社会的关系问题)人本主义:强调课程与个人的联系,人的潜能发挥,统整,如卢梭、杜威,马斯洛、罗杰斯,社会再造主义:强调课程与社会的联系,维持社会结构的作用,如洛克,功能主义的迪尔凯姆、帕森斯。(2)学科中心与活动中心课程论(如何进行教育的问题)学科中心:知识中心论,分科教学,要素主义课程、结构主义课程,如布鲁纳;活动中心:儿童中心论,反对分科教学,实用主义课程,如杜威。(3)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对课程的影响(学校教育应达到什么样的教育目标的问题)形式教育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裴斯泰洛齐(形式教育之父)实质教育论:传授知识,斯宾塞(《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

5.什么是课程目标?简要说明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普遍--特殊;抽象--具体关系)。

课程目标:指一定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具有4个规定特性: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和标准。特征:具有可操作的指标体系(操作性);体现学生学习行为及其变化(学习性);具有灵活性,教师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灵活性)。

7.什么是课程设计?其意义与要求是什么?

课程设计:指课程结构的编制,既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也包括具体课程编制,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意义:一是产生全新课程方案和进行课程改革;二是修改或重新组织现有课程。要求(三合):合目的性;合科学性;合发展性。

8.课程文件一般包括哪三个层次?请课程设计要求等方面加以说明。

9.什么是课程实施?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有哪些?

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即把书面的课程转化为具体教学实践的过程,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影响因素:(1)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2)教师的特征(参与、态度、能力、交流与合作);(3)学校特点(部门及领导态度与工作,学校支持系统、学校环境、学生学习);4.校外环境。

10.课程实施的过程结构包括哪些?

(1)安排课程表(3大原则:整体性、迁移性、生理适宜);(2)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学习特点(4个特点: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灵活性;3个因素:基础、内部、外部);(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时;(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11.什么是课程评价?课程评价的目的与功能各是什么?

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作出改进课程的决策。包括质与量的评价。功能(3大):诊断、修正、决策。

12.简析课程评价的几种模式。

13.课程评价包括哪几个基本阶段?课程评价过程中的基本问题有哪些?

步骤:注意问题—搜集信息—组织材料—分析资料—报告结果。

基本问题:评价概念是否合适;搜集和加工信息是否合适;报告结果信息是否合适。

14.课程评价主要方法有哪些?

观察法、调查与访谈、纸笔测试、表现评估等。

15.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1)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课程结构指构成学校课程各个组成部分的组织、配合及其相互关系和比例)(2)课程内容日趋综合化(3)课程形式日趋多样化。

16.我国原有中小学课程的主要弊端有哪些?

弊端(1)课程管理僵化;(2)课程结构不合理(科目设置太多;重学科课程轻活动课程;重必修课程轻选修课程;课时比例分配不合理);(3)课程内容陈旧、落后。

17.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1)改革目标(课程结构与内容、教与学方式、课程类型多样化、课程评价、课程管理);(2)课程结构(特点: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3)课程评价(建立旨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课程发展的评价体系,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

18.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呈现哪些趋势?

第一节教学与教学理论。

第二节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

第三节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改革。

基本概念:教学;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规律。

主要问题:

1.什么是教学?

教学是指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学是指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学生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和培养,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过程(从学生角度分析)。

理解: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教学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活动组成;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2.教学的意义是什么?

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在学校工作(学校教育系统)中处于中心地位(以教学为中心),对个体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体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3.学校教育工作为什么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学校教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主体,“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教学—学校教育—教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就学校工作安排而言,制学校应将大部分时间、财力、物力和人力用于教学),但并非“教学第一”,搞教学压倒一切“教学压倒一切”。学校工作应该在保证“教学为主”的前提下,全面统筹,合理安排。

4.我国普通中学的教学任务是什么?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双基”)--首要任务。(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发展能力)。(3)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培养美德)。(4)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促进个性)。

5.什么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什么?

6.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认识活动?

(1)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学习活动的主体,具有发展性和可塑性。教学过程包含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相互独立和依存的重要因素,其内部发展的道理是新的问题情境和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之间的矛盾。受一般认识过程规律的制约。(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主要表现:间接性、引导性、简洁性、交往性。

6.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特点(规律)?

规律:结合/统一(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4)教学过程知、情、意的统一。

7.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知识与智力相互转化时应注意的条件是什么?

科学有规律的知识;组织教学要启发、鼓励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创造;重视学生参与意识和能力。

8.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怎样相结合?

9.教学过程一般可以划分哪几个阶段(结构)?

教学过程的结构是指教学过程的操作程序或基本阶段。一般包括5个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学习者产生学习行为的一种内部驱动力。(2)领会知识(中心环节,包括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两个阶段)。(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两类型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和在社会生活中运用。(5)检查知识。两种手段:随堂检查和单元检查。

10.如何防止运用教学基本阶段的过程中出现简单化和形式主义倾向?p196。

运用时的注意事项:(1)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2)不要割裂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3)注重阶段对整体的功用。

11.什么是教学原则?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区别是什么?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教学目的和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与教学规律的区别:教学规律是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内部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只能发现、掌握,但不能制造,可依据它制定相关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人们在认识教学过程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的一些教学基本准则,反映教学规律,带有主观性,人们可以制定它,并用于指导教学实践。

12.现阶段我国中学的教学原则主要有哪些?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6个。

13.在教学中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贯彻这些原则的要求有哪些?

含义(提出依据与适用范围)、基本要求。

(1)直观性原则:在教学中通过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的形象化语言,使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及其过程的清晰表象,获得感性知识,从而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提出依据是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基本要求:(1)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方法。直观教具包括实物直观(包括各种实物、标本、仪器、地图、模型、实验、参观等)和声像直观(即电化教具,包括各种幻灯、电影、电视、电脑、录象、语音等多媒体技术);(2)直观与讲解相结合;(3)充分运用语言直观。指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讲解和描述,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掌握理性知识。

(2)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依据是学生认识规律)基本要求:(1)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教学民主是指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基本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提高。

(4)循序渐进原则(即系统性原则):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循序渐进不等同于面面俱到。(提出依据是学科知识本身特点和学生认识发展的特点)基本要求:(1)按照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抓住主要矛盾,解决重点和难点的教学;(3)由深入浅、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5)因材施教原则:教师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最佳发展。(提出依据是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基本要求:(1)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地发展。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提出依据是间接与直接经验相统一规律)基本要求:(1)引导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要注意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开发必要的校本教材。

14.什么是教学方法?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有哪些?

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手段及教与学相互活动方式的总称。一般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依据:(1)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环境;(4)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和个性特点。

15.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它们的有什么特点?

有三大类:一是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二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实验法和参观法等;三是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包括练习法、读书指导法等。

中学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参见《中学教学基本技能》相关章节。

中学教学方法的特点(1)师生之间在运用教学方法时的互动和联系加强。(2)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逐步增加。(3)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和相互配合。“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是为了不教”。

16.列举20世纪50年代以来四种最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教学方法改革。

(1)发现教学(起源、步骤、特点、优点、缺点)代表人物:布鲁纳的“问题—发现教学法”主要观点:以发展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学科基本结构为内容,以再发现为学习步骤的教学方法的综合。操作步骤(4个):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解决课题—教师提供结构性材料,学生提出解决问题设想—学生验证假设,交流初探成果—得出原理概念,检验假设。特点(3个):教学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获得经验和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探究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处于主要地位;教学方法以学生独立探究和作业为主,教师的讲授、指导和学生阅读、练习仅为学生独立探究服务。优点(4个):能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习主动性;能培养学生独立探究习惯和能力;教学中多采用个人或小组形式进行,便于因材施教;获得的经验和知识都是通过自己探索得来,故容易理解,便于记忆。缺点(2个):因强调学生独立作业和探究而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教师要求高,除了具备深厚理论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

(2)程序教学(起源、分类、特点、优点、缺点)代表人物: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主要观点:分类:根据教材载体分为机器教学、课本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根据教材结构形式分为直线式程序(斯金纳首创)和分支式程序(克洛德首创)。特点(3个):教材编制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科的知识体系、内在逻辑结构;学习时学习者手脑并用;能够及时地反馈学习结果,便于自我调节,掌握学习进度。优点(3个):目的要求明确,便于学生掌握预定的系统知识与技能;便于学生个人学习,适应因材施教,提高学习效率;能够及时强化学习的动力。缺点(2个):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主动学习习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人际交往较少。

(3)范例教学(起源、特点、优点、缺点)代表人物:[德]瓦·根舍因(20世纪50年代)主要观点:教师首先对教材结构进行分析,找到关键性问题,并对它进行实例分析和研究,通过范例引导学生理解学科的知识结构,帮助他们选择未来生活。操作步骤:一般由“个—类—规律和范例—获得经验、实施教学”这一途径进行。特点(4个):体现了基本性;体现了基础性;体现了范例性;体现了统一性(四个:注重知识教学与德育、问题教学与系统学习、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主体与客体)优点(3个):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结构体系;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便于因材施教;重视基础知识学习,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广泛迁移和运用。缺点(2个):难于准确把握学生将来所需知识;不能很好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

(4)暗示教学(起源、优点、缺点)代表人物:[保加利亚]卢扎诺夫。主要观点:人具有可暗示性,通过一定手段和情境给予有意识地暗示,可对教学起积极作用,教师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对学生施加影响,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优点(3个):有利于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从事学习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利于调动学生各种潜能参与学习,注意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发展。缺点(3个):对教师素质要求较高,需具有一定医学和心理学知识,以及合理利用音乐、舞蹈、戏剧等单项或综合艺术形式进行配合;准备较烦琐,对环境要求较高,特别是诱发学生学习潜力的外部环境设置难度大;推广难度较大。

主要纲目:

第一节教学组织形式及其演变。

第二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第三节教学策略。

基本概念: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教学程序、教学策略、个别教学、分组教学、设计教学、道尔顿制、课的类型、课的结构、课外辅导、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

主要问题:

1.什么是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指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2.列举教育史上几种有影响的教学组织形式。

演变历史: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制(集体/课堂教学)—分组教学—多样化教学。

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特殊组织形式:现场教学、复式教学。

3.什么是班级授课制?其主要特点、优缺点有什么?

(常识:兴起于乌克兰的兄弟会学校,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32年《大教学论》奠定其理论基础。19世纪中叶普遍采用,我国最早采用是清朝1862年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后广泛推行)。

4.什么是个别教学?其主要优缺点有什么?

个别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一对一、一对二的方式轮流进行教学,在教师对某一学生施教时,其他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进行学习,包括预习、复习、练习或作业。(最早采用)。优点:教师教学的知识难易、内容方向、教学方式和教学进程因人而已,因内容不同而不同,很好地照顾了每个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缺点:教学规模小、教学成本高、教学效率低。只能适应古代农耕社会低水平生产力发展状况,不能满足机器大工业时代经济发展对熟练工人的大规模需求。

5.什么是分组教学?其主要特点、优缺点有什么?

分组教学:指学校按照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实质上属于集体教学,目的是为了使班级授课制更优化,解决其不利于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弊端。

主要优缺点。优点:较好地照顾学生个别差异,重视学生个别性,有利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缺点:(1)对学生的能力和水平鉴别不一定科学,忽视学生发展性;(2)对学生心理发展负面影响较大,快班或实验班的学生容易骄傲自满,慢班和普通班学生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心理;(3)家长、学生、教师和学校在分组教学问题上意见很难达成一致;(4)由于学生处于不断发展中和确保学生能受到恰当教育,情况一变就得重新分组,就必须经常进行,教育管理比较麻烦。

6.什么是设计教学和道尔顿制?

设计教学:杜威首创,其学生克伯屈改进和完善,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学科界限,强调学生已有知识和兴趣,组成以学生生活问题为中心的综合性学习单元,由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在生活情境中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工作方案”。

道尔顿制:帕克赫斯特于1902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创设,主张“个别化”教学,取消班级授课制,强调以“各科作业室”代替“教室”。由1-2名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按月安排学习内容,师生双方每月签定“学习合同”,然后学习、作业、研究讨论、考试测验甚至游戏,记载学习进程并公布,如此循环。只有经过考试及格后方能签下个月的合同。

这两种组织形式从不同角度改革班级授课制的刻板模式,20世纪30年代后没有发展。

7.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有哪些?

(1)备课(2)上课(3)作业检查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8.怎样才能把课备好呢?

(1)做好三项工作:钻研教材;要注意弄懂、吃透、内化教材三阶段。了解学生;考虑教法。包括组织内容和选择教法。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得分享【第八篇】

(1)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共两科: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保教知识与能力》。

(2)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共两科: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3)初级中学、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共三科: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三为《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4)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分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品德(政治)、英语、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等13个学科。

(5)申请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资格的人员参加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6)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考试科目共三科: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三为《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其中科目三暂不作为笔试要求。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得分享【第九篇】

1、综合素质——主要是考语文常识,其中选择题考一些人文知识,简答题阅读材料谈理解即可,作文占整个卷面一半的分。所以中学语文底子好的同学基本可以过线(120总分,70是合格线)语文底子好一点的,靠着知识积累,不做准备也能过。如果不是,最好买题库自己做一做。

2.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的是教育学心理学的一些概念专业知识。笔者基本是靠着良好地心态和自己个人的理解来对待这门考试的。其中的选择题和简答题应该是标准答案的,这门考试最好准备一些专业资料一般都能用上。主观题可以靠自己的文笔。

3.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即学科专业知识。这个一般也不用准备,考的就是专业知识。最后一部分是一个教案,教案的基本程序还是要清晰的。笔试总结与建议:通过笔试对于专业知识比较扎实,文笔较好的同学来说不是难事。如果能有时间准备复习下当然是最好不过。应试最重要的还有态度,即使考试中碰到了很多不确定的题目也要端正态度,认真答题,写出自己的答案,阅卷者多少会给点分的。尤其是主观题并没有标准答案。

抽签等候—抽试讲课题等候(可看题不可动笔)约20分钟—备课20分钟—面试20分钟。

1、先回答两个问题。主要是考察面试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跟教学不一定相关。笔者抽到其中一题是谈谈对“亲其实,信其道”的理解。由于当时没完全听清就脱口而出答案,讲了一通对“亲其师,信其道”的`理解。面试完回想起来才惊觉回答偏差了。面试官一开始听到笔者的答案也露出了疑惑的表情,但是笔者当时不知情,一直讲的铿锵有力非常顺畅。所以虽然有所偏差,但是依然展示了自己的语言表达与一定的理解能力。并且,面试的主环节还是在于接下来的试讲。所以对于问题回答,同学们最好淡定对待分析全面,也不要犯笔者这样逞一时口快的能。这一环节主要是展示第一印象。

2.模拟上课试讲。由于备课时间短,笔者勾画了一节课的大致内容,讲课时尽量完整呈现一个课,并且展示出层次感。

3.试讲后答辩。笔者对于教学的构想受到了三位面试官中一位的诟病。这位考官坐中间,估计是主考官,负责提意见。笔者答辩时讲了自己设计课程的意图,同时感谢并默认老师的意见。右边的考官一直做记录,在笔者被质疑时提出不同意见,提到了笔者设计意图的优点,非常感激之。左边的考官主要负责计时及问题的抽签。面试总结与建议:面试时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声音洪亮,口齿清晰,回答问题笃定自信。无论准备充分与否,都不要怯场。受到质疑时也不要气馁,适度辩解加谦虚感谢。去考试的同学很多都是新手,在经验老道的考官面前都会有所不足,所以不需害怕不完美只需展现积极的一面。笔者的态度是可以没有比别人更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不能没有比别人更积极的精神。

将这些经验和大家交流希望会帮助大家,祝大家考试顺利。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得分享【第十篇】

要知道您应聘的是教师这个行业,您以后要教书育人。所以一定要注意您的仪表。

1、化淡妆,而不易浓妆艳抹。刘海不要遮住眼睛,更不易烫发,染发。尽量做到清清爽爽。

2、服饰要符合职业特点。教术科,您就要穿正装,男士别忘了打领带。教体育您则要穿运动服。

3、妆容,服饰还要符合所教授学生的年龄层次。教授小学和教授高中,妆容和服饰绝对不一样。

总之,女教师要给人感觉即典雅,又平易近人。男教师要给人感觉挺拔而充满阳刚之气。

二、进入试讲地点。

1、如果没有人领您进入试讲地点,那么您进去要先敲门。等专家说请进时,再轻轻推门进入。

注意,从门口到讲台这一段路也是专家在观察您的时候。所以您走路一定要挺拔,给人精神抖擞的第一印象。有些应聘者进门时,臂弯里夹着课本,弯腰驼背,没有一点老师的风度。给专家的第一印象就十分不好。

2、如果有人领您进入试讲地点,也要有礼貌。进门先打招呼。例如,各位专家好等。

三、自我介绍。

即使招聘流程里没有这一项,自己也要主动争取。这样可以让专家对你的优点和性格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自我介绍就紧扣八个字:突出自我,张扬个性。要充满自信并充分表现对自己所教授科目的热爱之情。

四、试讲。

1、首先要表明你所要教授的科目、内容,针对的是几年级,第几次课。例如:新课程标准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新授课。

2、普通话。

一定要用普通话。如果您一开口就是乡土话,那么您在这时已经被pass了。因为普通话是教师的基本功。普通话要标准,咬字清晰。(特别是对于语文科目)。

3、音量。

音量要大。不要认为自己对着的是几名专家。要把他们想象成一个大班的孩子。况且,专家们听了一天的课,已经昏昏欲睡了,您的音量要足以把他们震醒。

4、音调。

语调要抑扬顿挫。要有重音,轻音,拖音,有节奏性。不要有口头禅。例如:是吧,对吧等。

5、语速。

语速不能太快。有些应聘者可能太紧张,一上台就开始滔滔不绝的讲,飞快的讲。好像赶任务一样。结果一堂课下来,他自己都不知道在讲些什么,专家们也没听明白什么。所以语速要尽量慢一点,也可以缓和一下紧张的心情。

6、仪态。

抬头挺胸,目视前方。双手可随意放在身体的两侧。也可放在讲台上。腿不要乱抖动。目光要时而环视讲台之下,与学生或专家又眼神的交流。

3.教师面试技巧:教师的站姿。

7.小学美术教师面试技巧。

小学教师面试技巧。

9.求职指导_教师求职面试技巧。

10.高校教师面试技巧与心得。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83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