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机械工程教育研究论文实用精选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1200451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机械工程教育研究论文实用精选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机械工程教育研究论文【第一篇】

摘要:面向电子信息产业实际人才需求,微电子专业类培养计划应以理论基础知识学习为主导,结合实践教学模式、联系校企合作及参与教师科研实践为辅。本文结合微电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概念,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师资队伍、实践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从而实现微电子专业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微电子;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是研究在固体(主要是半导体)材料上构成的微小型化电路及系统的电子学分支,它以实现电路的系统化和集成化为目标,实用性强。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我国相关专业高等院校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模式改革和推进。但随着毕业生数量的持续稳定增长,且就业形势的严峻变化,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日趋激烈。而提升学生适应微电子产业就业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不仅在于理论知识的系统掌握,更在于实践能力的有效锻炼和培养。因此,有效开展微电子专业学生的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综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是高校与企业实现人才输送无缝对接的最佳手段。

一、强调培养特色,优化主干课程。

结合微电子专业各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了解该行业对大学生的需求变化情况,逐步完善微电子人才的培养方案,形成完善的培养体系;以向社会输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摸索微电子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微电子專业属于工科应用类,所培养的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包括:扎实的数理基础、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微电子技术基本理论基础、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具备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专业知识、基本的微电子实践动手能力、系统分析与开发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竞争精神。因此,结合需求,在微电子专业的培养上应注重多元化理论知识体系,并结合实践能力培养;由此来优化知识结构体系,基于大一和大二的基础理论学习,在三年级阶段引入实践课程,让学生了解并亲自操作ic设计、仿真、ic制程的有关工艺等,以面向社会培养适用型新型人才。具体课程有电子技术基础、eda技术、固体电子学、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微电子学概论、微电子制造原理与应用、集成电路版图设计、集成电路工艺与器件模拟、半导体器件特性的表征、电子封装与制造、cmos集成电路分析、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二、结合专业实践,培养动手能力。

理论课程的学习服务于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这一基本思想来培养有微电子基本素养和技能并具备一定创新意识的高校人才[2]。经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线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既有分析和设计电子系统的基本能力;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同时具有系统工程的初步知识,掌握集成电路设计与分析方法,具有独立进行系统建模与设计、系统仿真、版图设计、器件性能分析与测试等基本能力。具有本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3,4]。ic设计类理论课程可以结合实践进行开展,如电路设计、版图设计等课程都可以基于理论的学习来开展实践上机环节,或在理论学习的后期增开相应的实习实践环节课程。微电子制造类理论课程的学习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开展,而ic制造的实训设备昂贵,且高校本科教学经费有限,因此,对于工艺类课程的专业实践需要借助于校企合作等方式来解决。湖北省为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实施了诸多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并先后成立了武汉新芯集成、华灿光电、华星光电武汉分部、长江存储等微电子与光子器件和芯片制造企业[1]。这为武汉本土高校微电子专业学生的培养和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与该类企业的合作,可联合培养微电子专业学生,在校的理论学习,结合在企业的实践实习,将使得微电子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形成良性循环。

三、培养教师团队,提升教学质量。

本专业培养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信息科学技术及产业的发展要求,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业能力;具备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及微电子学领域内宽厚的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从事各类电路与系统、数字化信息系统、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集成等领域的研究、设计、制造及应用、管理与开发的工程型人才。毕业生能够胜任在微电子企业从事微电子器件设计与生产,集成电路研发,以及相关领域的管理工作;能从事芯片制造企业中的集成电路设计、工艺加工、设备维护、技术管理等工作。而课程教学是实践动手的先行者,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基础知识体系,才能为实践动手能力打下好的基础。因此,课堂教学模式及教师教学手段尤为重要[5]。随着教学体系的不断优化,教学团队模式可满足当前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由于微电子专业教师队伍并不十分庞大,传统的教师主要分成基础知识类、专业课程类教师,对于微电子设计及制造精通的教师十分稀缺。因此,培养现有教师队伍的整体微电子知识体系尤为重要。首先,整合现有教师资源,以团队形式重组,分别成立专业基础知识团队、ic设计团队和ic制造团队。其次,理论课程的开展实施团队模式,成立听课及课后讨论制度,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优化教学效果、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最后,定期组织教师团队成员参加微电子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或到相关微电子企业参加短期培训,更多地了解微电子行业先进技术和发展动态,让教师团队整体专业素质得以提高,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融入科研项目,提高人才素质。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电路与系统、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受到相关的电子实验与设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要求具有较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及较扎实的数理基础;具备基本英语能力,具有电路与系统、数字系统建模与设计、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和研究的基本能力。微电子专业作为工科类学科,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出有理论基础、有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学生。而在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后融入教师科研项目是较好和易行的方式。在微电子专业课程的讲授上,教师可以将科研成果有机地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提升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及主动学习的'兴趣。在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后,通过进入教师课题学习的模式,多元化地了解该专业相关的研究方向,掌握和熟练相关工艺原理及步骤,通过样品的制备、结构性能表征来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结果分析、思维创新的综合能力,提升人才素质。而加入科研项目的方式可以采取导师制双向选择模式,既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也发挥老师的能动性,活跃学习的氛围,达到双促双提升的最佳效果,最终为微电子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最好贡献。

五、结语。

微电子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加速该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综合型人才的输送。结合优化的教学模式和提升的教学水平,培养新世纪综合型优秀大学生是高等院校的基本职能。我校对于微电子专业的发展也非常重视,结合现有资源、大力拓展外部资源,联合湖北省微电子企业,培养设计、工艺、测试类人才,将为湖北省微电子产业的大力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黄汉华,陈勇,李璋,徐玲芳,王文峰。电子科学与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30)。

[2]吴尘,陈伟元。依托实训基地的高职微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3,(24)。

[3]方玉明。如何培养应用型的微电子专业人才[j]。价值工程,,(29)。

机械工程教育研究论文【第二篇】

摘要:文章从石油工程全英语教学国际班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入手,简述了全英语硕士学位项目质量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建立了石油工程全英语硕士学位项目质量保障体系。最后落实到具体环节,包括优化培养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入学制度和强化教学过程管理等,阐述了这些与项目质量密切相关环节的质量保障措施。

关键词:石油工程;全英语教学;硕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为了满足国内石油石化企业的人才需求,培养一批既具备扎实的石油、石化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又熟练掌握英语、国际化经营等相关知识的高层次国际化创新人才,推进学校国际化战略的顺利实施,促进学校石油石化主干学科建设与发展,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于9月启动了全英语硕士学位项目。石油工程全英语教学国际班作为第一批开设的全英语硕士学位项目,至今已经开办了5年。为了保障石油工程国际班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石油工程学院配合学校研究生院要求的同时,在入学制度、培养方案、师资队伍、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与尝试。然而,对于全英语教学国际班这一新生事物,国内高校尚缺乏成熟的、全面的、适用于全英语硕士学位项目的质量保障体系。因而,关于如何做好石油工程国际班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工作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仍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

1石油工程全英语教学国际班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

石油工程全英语教学国际班在建设初期,在研究生培养和教学质量保障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课程安排不平衡。

石油工程国际班的所有专业课程全部邀请国外知名大学教授、国外石油企业高级工程师授课,但由于外教来华时间的限制,在课程的时间安排上一般分散在2个月的课程学时只能被压缩至1周全天完成。因此,出现了学期内的授课时间集中和各个学期授课安排不平衡的现象。从教学效果上来看,1周集中式的授课方式使得学生和外教均感到紧张和疲惫,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学生差异。

石油工程国际班的入学制度对研究生的专业课成绩排名和英语能力要求都是非常高的,学生在入学前必须拥有较高的托福、雅思或大学英语六级语言成绩。但进入国际班课程学习之后,反映出来却是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参差不齐,这使得全英语教学的授课效果出现了失调现象。

外教授课风格。

与国内教师“灌输式”的教学风格不同,国外教授习惯于“启发互动式”教学,在课堂上一般会从浅显基本的知识点讲起,随着学生的反馈和呼应酌情增加授课难度和调整授课内容。然而,国内学生往往不习惯提问或与老师互动,外教讲多少就听多少,外教没讲的也不追问。这样造成了学生抱怨外教讲得内容少且不深入,外教抱怨不清楚自己所授内容中国学生是否听懂的局面。

质量评估体系尚未完善。

目前的硕士培养质量评估以校内自评为主,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入学质量、课程教学、教材建设、学术水平、学位论文等。未能将用人单位和社会对培养出的全英语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满意度”作为评估指标,以强化全英语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学校总体社会声誉的联系,确保评估的真实性、客观性、指导性和权威性。

上述几方面是石油工程全英语教学国际班研究生培养实践中遇到的困境,如不对其进行恰当的改革与建设,必将带来种种弊端,引发质量滑坡。因此,构建石油工程全英语硕士学位项目质量保障体系,实施质量保证体系中的具体措施已成为当务之急。

2石油工程全英语硕士学位项目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质量保障体系。

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实际上是一种质量管理制度,明确目标,以已有资源建立管理程序,实施过程控制,最终达到预期目标。石油工程全英语硕士学位项目主要面向国有大中型石油石化企业,以培养具备系统扎实的石油工程学科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英语和经济管理、国际化经营等相关知识的高层次国际化创新人才为目标。全英语硕士学位项目质量保障体系即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利用国内外、校内外资源,以教学实施和管理制度为基础,以质量评估为手段,把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的教学质量管理行为有机地结合成一个目标清晰、分工明确、相互协作、能够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整体。

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在社会、学生、导师、管理和条件建设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综合结果,其影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本研究在参照已有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结合石油工程全英语教学国际班的教育特点和实际建设经验,最终整理出一套适合石油工程学科特色和全英语教育项目特色的指标体系。落实到具体指标中,此体系可关联至师资队伍、生源条件、管理教育、物质条件和质量评估五个影响因素。物质条件包括教学科研设备与图书资源等。管理教育包括日常教学管理、培养方案设计和课外学习氛围创建几个方面。培养方案设计又涉及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几个环节。另外,质量评估作为质量保障体系的一部分,是衡量保障措施是否合适、有效的天平。

完善质量保障体系的措施。

首先,应严格把好入学质量关,认真审核学生的入学条件,全面考察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技能,确保生源的质量,宁缺毋滥。其次,应重视全英语教学国际班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学院应制定好相应的规章制度,安排好公共课教学活动,做好考勤工作,确保课程学习的质量。再次,要加强授课教师和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只有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才是质量保证的关键。在全英语教学国际班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进行不断优化和加强。最后,需要完善评估方法,构建合理的质量评估体系,充分发挥其在全英语教学国际班研究生培养中进行质量监督的重要作用。

3已开展的质量保障措施。

为了构建和完善石油工程全英语硕士学位项目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石油工程学院针对上述质量保障体系的各个节点,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质量保障工作。

优化培养方案。

石油工程09级国际班的培养方案中专业课共9门,其中油气井工程1门,油气田开发工程6门,石油地质1门,石油经济1门,共21学分。通过四年的探索,学院进一步修订了全英语教学国际班培养方案。在广泛调研国外高校相近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按一级学科制订了13级石油工程全英语教学国际班的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体现了国际化、创新性和特色化的特征,保留课程体系中的主干专业课,将部分非主干专业课改为讲座的形式。另外,为了平衡一级学科中油气井与油气田开发方向的授课比例,增补了油气井工程方向的专业课程。修订后的培养方案中主干专业课共12门,其中油气井工程4门,油气田开发工程7门,石油地质1门,共28学分。在课程时间安排方面,为了使授课时间和学期课程量达到平衡,将外教来华的授课周期分散安排,将国内教师的授课时间由集中授课改为分散授课,填补了学期空档。在学位论文方面,石油工程学院结合本院实际,制定了全英语国际班学生进入论文开题工作后2年的研究、学习计划。国际班学生的英文学位论文评审以及答辩也突破了传统普通研究生中文学位论文的评审形式而采用石油工程专业领域专家和英语语言类专家共同参与的形式,如此既保证了论文的理论水平又保证了英文论文的语言水平,进而指导全英语国际学位硕士论文向更高水平发展。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石油工程国际班早期专业课程的授课教师全部来自国外知名大学的教授或跨国石油公司任职的高级工程师,这些教师的教学水平、质量很高。通过近四年的师资队伍建设,对石油工程国际班的教师结构进行了优化,按照外籍教师占2/3、国内教师占1/3的比例配备。国内教师要求具有国外教育背景,3年的国际班助教经历以及课程所需的专业基础。此外,学院为每位外教配备了一名校内助教。助教要求具有博士学位和国外教育经历。助教是关系到每门外教授课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肩负着课程的预习辅导、课堂教学管理、课后答疑和组织安排考试等重要环节的教学工作。特别是在课堂教学管理环节,助教将协助学生及时就听课效果对外教进行反馈,督促外教实时调节授课难度,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完善入学制度。

全英语教学国际班的招生选拔工作于每年4月份进行,学校研究生院对符合条件的已报名学生进行统一的外语水平测试。学院结合本院实际,制订针对全英语教学国际班报名学生的专业素质与技能的面试考核方案,加大对报名学生的专业考察力度。最终将结合学生的外语考试成绩和专业面试成绩进行综合评定,确定录取人选。按照原来的招生制度,石油工程国际班只面向油气井工程和油气田开发方向的研究生。然而,通过四年的探索发现,较为单一的生源环境并不利于国际化教学环境的培养。于是,学院对招生政策进行了改革,使13级石油工程国际班的招收范围扩大到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方向的研究生,此外还招收成绩优秀的国外留学生。实践证明,留学生的加入和多元化的生源环境确实有助于学生的课程学习与日常交流,特别是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及英文论文的写作能力由此得到了显著提高。

强化教学过程管理。

石油工程全英语教学国际班建立了由研究生主管院长负责、班主任主抓、助教协助管理的班级管理体制和组织体系。通过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每门外教课程做到了“四个一”,即一门外教课程用四周完成,第一周由校内教授讲授该门课程的基本框架、基础知识;第二周由外教讲授,开课前班主任和助教会结合外教的专长和本课程能反映的前沿知识设计教学内容;第三周由助教对学生大作业进行检查、批改,深入了解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知识掌握程度,对部分内容进行串讲、答疑;第四周为学生讨论、复习准备考试时间。授课结束一个月内,助教组织学生进行结课考试,学期末向学院提交完整的教学材料进行归档。学院鼓励国内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研讨式教学方法,同时加强课程质量的评价。学院参考国外高校课程评教体系,结合国内研究生教育实际、特色,制定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评教指标体系。国际班开设的每门课程,都做到有任课教师对学生、学生对任课教师评价的完整记录、统计。每学期期末,学院对本学期每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总结,向学校提交质量分析报告。

4结语。

石油工程全英语硕士学位项目研究生培养已有5年多。通过不断优化培养方案、建设师资队伍、完善入学制度和强化教学过程管理,石油工程全英语教学国际班的各项教学工作有条不紊、进展顺利。通过调查了解到绝大多数石油工程国际班学生认为全英语教学对他们英语水平的提高,特别对石油工程专业英语的的学习有明显促进作用。更可贵的是,学生反应国际班的学习在提升英语和专业实力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继续学习和深造的热情。统计表明,石油工程国际班毕业研究生的就业情况及再学习情况良好。其中,石油工程09级、10级和11级国际班毕业生成功出国深造和国内直博的比例分别为44%,64%和56%,石油工程12级国际班(目前研三在读)中已经获得出国深造录取通知的学生比例为43%,还有一部分学生正在积极申请。随着学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不断迈进,全英语硕士学位项目将一如既往地开展和完善,石油工程国际班对于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索依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熊玲,李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8):4-8.

[3]曾夏芳.中美比较视野下我国教育硕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

[4]陈思,王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与特征[j].中国科技信息,2010,(13):210.

机械工程教育研究论文【第三篇】

截止到2008年4月,国内高等学校中已经有600多所设置了工程管理专业。工程管理专业以培养技术型、职业型、应用研究型人才为主,强调学生在掌握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等四个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工程管理本科规范(讨论稿)》中,对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做了要求,包括专业实践训练知识体系。但是如何实施专业实践教学和训练各个学校不尽相同,取得的效果也不一样,因此,如何在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专业培养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由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及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组成的系统的、开放性的知识结构,全面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同时具备较强的专业综合素质与能力,具备健康的个性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在国内外土木工程及其它工程领域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并初步具备相关行业与领域工程管理类专业人员国家执业资格基础知识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因此,首先,从培养目标来看,工程管理本科专业首先是系统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土木工程技术知识、管理、经济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其次,工程管理又是一个具有很强实践性的专业,应特别注重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再次,学生应具有发现、分析、研究、解决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综合专业实践能力、基本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研究能力。近年来,工程管理专业得到迅猛发展,但是与企业需求和社会发展还是有相当的差距,比如:人才知识结构和人才类型不适应企业实际需求,课程设置和教学环境不合理,缺少实践教学环节或者实践教学内容偏少;毕业生到现场工作和专业技术人员相比,实施工程项目能力较低;而与管理人员相比,专业管理水平又不够高,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同时,学生在学校接受专业教育前,对工程实践过程没有较多感性认识,对工程中需要解决的管理问题缺乏基本和全局性的概念。因此,工程管理作为实践性要求很强的专业,更需要通过实践教学环节,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从系统性和学科体系出发组织专业教学,以解决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主要由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与项目管理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构成。实习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促进课堂教学;并且可以培养学生工作实践背景和职业意识。

2007年由我校和四川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牵头成立了四川省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根据每年各参会高校介绍情况,并对国内有代表性的高校和四川省内各高校进行调研,结果发现,实践教学环节是各高校最为关心的.议题之一。根据调研情况,发现在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缺乏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难以支撑实践教学环节。

实习基地是对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之一,但是由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约束,施工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社会责任较重,风险较高;施工企业项目经理或现场管理人员出于安全考虑,经常不安排学生具体工作,甚至不让学生去施工现场,只安排学生在办公室看图纸或者整理资料。因此,学生实习效果很差,实习内容也不全面。

2.学校对实验室建设重视不够。

一方面,由于很多学校多学科协调发展,因此对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不够,实验室的建设内容单一,不能满足专业四大类平台课程专业知识的教学要求,更不能满足开设研究性实验课程要求。另一方面,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思想仅仅停留在为教学服务,除此之外,还应该围绕科研工作和对外科技服务进行,围绕提升工程管理专业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建设来展开。

3.实习教学方法和内容过于单一。

工程管理专业的生产实践教学环节应当巩固和深化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加强学生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同实习环节有不同的目的,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从认识实习到课程设计,再到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内容和要求都不一样,需要学生深入到项目现场,需要培养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而不能只停留在参观、讲解,否则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实习效果不佳。

4.毕业设计或论文与实际结合不强。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环节是对学生四年来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检查,除了要求学生按进度认真完成设计内容或者论文内容以外,对设计题目和论文题目的选择最好能以实际项目为主。而多数学校毕业设计环节的论文题目或设计题目凭空想象居多,毕业设计的效果不佳。

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措施。

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本科规范的指引下,结合近几年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做法,对工程管理专业应如何实施实践教学环节做一些总结和介绍。

1.以高等学校工程管理本科专业规范为指导,构建和完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本科规范指出: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体系包括教学实习(包括课程实习、生产与工程管理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课程实验、毕业设计或者毕业论文、专题讲座与专题研讨、社会实践等环节。课程实验由各高等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针对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程进行开设,应以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为主。另外,某些综合教育内容,如学术与科技活动、自选活动(如大学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研究、学术性社团组织活动等),有条件的高等学校也可作为相应的实践教学形式逐步纳入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建立长效稳定的实习基地,使其成为实践教学的载体之一。

实习基地是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动力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实习基地建设应该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常抓不懈。聘请实习基地单位的专家任校外导师,可以在学生进行实习时候对学生进行讲解和辅导,也可以在学生毕业设计或者毕业论文时候进行指导。另外,实习基地是本专业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以及毕业实习的场所,通过实习,可以增强学生对工程管理的感性认识,并可能通过实习中发生的问题再强化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课程有感性认识,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由于教育观念上的认识误区,仅仅把工程管理专业等同于一般的管理专业,在教学方法上局限于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专业课教学模式。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建立工程管理专业模拟实验室,强化人才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实验室是专业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科创新研究的基础平台。工程管理模拟实验室是专业实验室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的建设必须满足设备配套、专人管理、制度完善、维护及时。在模拟实验室中,可以模拟的方式开展教学与实践,同时结合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完成对相关课程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对工程项目实际管理过程的认识水平。实验室可以分为教学型实验室和研究型实验室,教学型实验室由专人管理,除了教学以外,还可以给学生发放门禁卡,面向学生全天候开放;研究型实验室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引导学生参与,使学生通过参与课题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模拟实验室的建立要基于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及虚拟仪器等关键技术基础上的开放式创新实验模式,为案例教学的大力运用提供强有力的基础。通过工程项目管理案例教学,可以强化学生对工程项目管理复杂性、风险性等特点的认识,还可以使学生在模拟情景中体验管理实践,通过学生个人及集体的分析与决策培养独立综合的项目管理工作能力,为今后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及实务基础。

4.聘请校外导师指导学生学习。

邀请校外导师给学生做专题讲座、专题报告或工程综合案例讲座。校外导师一般是工程界、实业界的专家,每学期结合某门课程的知识单元来安排讲座内容,内容最好来自校外导师的实际工作,时间安排在课程学习到14周左右比较合适。通过讲座,可以让学生尽早接触实际工作,加强学生对专业问题及发展状况的了解,同时也是扩大教师知识面的一个机会。

5.教学方式多样化、灵活化。

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应仅停留在理论教学,还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和方式和方法,比如结合教学内容采取案例教学,案例可以来自于教师的科研课题,也可以来自企业的实际项目;在教学内容方面,可以购买专业出版社的教学光盘,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由老师到项目现场进行视频拍摄,形成对某一单元教学内容的实际录像资料,以增强学生对工程内容和管理过程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机械工程教育研究论文【第四篇】

在这个多元化发展的社会进程中,各个领域都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作为学生启蒙阶段的重要引导者与陪伴着,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更是站在教育的角度来担负起了学生个性化发展、个性化差异培养的重任,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获得不败之地,得到良性、健康的发展。下面就来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展开研究,希望能够为广大的同行业从业教师带来一定的参考帮助。

一、个性化发展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标准已经明确支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提升学生的语文专业化修养,同时还要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小学生才能够在教育体制改革的春风下实现良好、健康的个人魅力发展,同时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与发展性。另一方面对于这个高速发展、竞争激烈的社会而言中华民族的青少年们肩负着国家富强昌盛、国家复兴的历史重任,我们必须要从语文教育提升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养成[1]。

二、培养小学生个性发展的策略。

(一)通过打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来帮助学生找到自信。自信是一个人走向成功之路的必然因素,每一名小学生都应当在语文教学的帮助下,紧跟语文教师的引导来挖掘个人内在潜能,通过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来为学生构建轻松、愉悦、活泼的学习气氛,在鼓励学生展开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同时,寻找到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金钥匙,以此来树立小学生们的自信心与自强感,勇于、敢于在课堂上勇敢的将内心的想法进行表达与描述,久而久之便会养成乐于思考、敢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个性品质[2]。

(二)通过语文阅读来渗透人格教育。人格焦旭对于小学生而言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品格,在小学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培养学生人格的教学内容,每一名小学教师都应当借助这个利器来向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工作,这点优势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例如在进行《金色的鱼钩》这节课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红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人格魅力传递给学生们,通过这篇生动的课文来帮助学生学会感悟人生、赞美人生。可以说无论是哪一类的课文,只要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都会为提升他们的人格魅力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除此以外语文教师还应当对文章中需要重视、主义的问题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思考,以此来拥有明辨是非、善辨丑恶的品质。

(三)通过多感官的调动来全面展示自我。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必须将学生作为整个教学的主体,教师的地位必须要转换到合作者、同行者,通过在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启发来鼓励学生勇于动手、敢于张口、善于动脑,时刻让大脑与双手都处于一种探索的状态,以此来为日后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进行铺垫。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我们发现,调动多感官的教学手段更加适合小学阶段学生们的个性化发展,例如在进行《守株待兔》这则成语故事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充分的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学、翻转课堂等手段来鼓励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走进课文,完成思考,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以及多媒体教学工具的辅助来寻找到既定的答案[3]。

可以说多元化、多感官的教学体系不仅能够调动小学阶段学生们的主动性,同时还能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积极性,这些都是一名学生在漫长的人生路上需要具备的个性,也只有通过这些提升他们才能够拥有属于个人独特魅力的综合性能力。另一方面,这种多元化、多感官刺激的教学方式还能够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为激发学生对于各个学科的热忱、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率具有十分正面的作用,同时也是小学阶段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养成独立的人格魅力的必备条件。

(四)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拥有个性化品格。在进行作文教学的适合,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让学生们明白文品与人格的重要性,我们常说的“文如其人”就是这个意思。在日常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不仅要从真实的生活案例中让学生拥有正、反两面的价值观,同时还要充分的认识到完善的个性化发展与优秀的人格魅力都是个人写作水平提升的重要法宝。例如在写《我的父亲》等记叙文的时候,教师就不妨引导学生们去思考生活中父亲的高大形象,来阐述人性的光辉与伟大[4]。

三、结论。

综上而言,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为每一名学生日后的个性化发展与综合能力提升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如果我们每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都能够站在学生需求的角度来对学生展开有效的思想品德、心理健康辅导,就会对学生日后迈向更高学府搭建一条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机械工程教育研究论文【第五篇】

摘要:金融专业的教育教学活动在高校教学中有些特别重要的地位,我国现代高校的金融专业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有些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我国一些比较知名和权威的金融专业方面的专家对于当前我国金融专业培养人才素质方面的研究来分析,很容易看出地方性的高校金融专业培养的金融方面的人才应该具备良好的素质教育,金融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各方面素质良好的全能型人才。本文通过对高校金融专业教学过程中实施的素质教育进行深入的思考,提出一些关于培养高校金融专业人才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金融专业;素质教育;实施。

一、加强素质培养。

对于我国传统的金融专业来说,金融专业的课程一般都是注重对金融理论的学习和掌握,金融专业的教师偏重的也是对教材理论的指导和解释。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改革,境界的发展不断地走向市场化,所以,系统的金融理论的弊端也在不断地暴露出来,但是这些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金融专业的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很难涉及的。所以,加强金融专业人才的素质培养,首先应该结合我国金融专业的实际情况,并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让我国金融专业的人才能够更好的迎合市场经济的变化和发展。在大部分的高等院校中,专业的学科教学往往占用学校素质教育的大部分时间,把素质教育的培养融入金融专业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是提高金融专业的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所以,金融专业的教师应该注意对金融课本教材中人文素材的挖掘和整理。虽然金融专业的学习比较枯燥无味,他的逻辑性,系统性也很强,但是,金融专业的课本上不是没有素质教育额的素材,所以,金融专业的教师应该深入到课本教材中去,就能够挖掘出丰富充足的素质教材,然后在把他们结合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就能够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讲到《货币银行学》这一课的时候,金融专业的教师应该结合货币产生的原因,货币的发展过程,货币的定义等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金钱是万能的吗?”通过一定的学习,学生知道,商品的等价交换产生了货币,从古至今,货币经历了从实物到金属,纸质,电子货币的发展过程,但是不管货币是以哪一种形态存在的,他都是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所以,一部分学生认为金钱不是万能的',因为他买不到健康,亲情,人心,另一部分人确认为金钱是爱情的保障,没有金钱就没有爱情。这个问题争论的结果就是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学会挣钱,学会花钱,取之有道,要做金钱的主人,而不能做金钱的奴隶,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正面额的积极引导的作用。

二、丰富教学手段。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网络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个优秀的金融专业的人才不仅应该很好的掌握金融知识,还应该能够熟练的操作现代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这些网络手段来获取丰富的信息反馈有用的信息,并且做出正确的决策,不断地创新。针对我国当前金融专业方面的发展趋势金融专业的教师要注意运用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来培养金融专业的人才,利用信息网络进行金融方面的教学不仅仅是手段和信息方面的革新,从根本上来说也是理念的创新。在新经济发展的今天,培养金融方面的人才,不只是培养出一些能够熟练度的掌握和运用金融知识的人才,更是要培养出一些具有很强大的创新能力,能够捕捉信息,运用新信息,传播信息能力的人才,具有创新意识,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从不断变化着的事物中获取大量有用的信息,这种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必须在不断的运用于信息网络技术才能够培养出来。

三、注重实践性教学。

我国传统的金融教学方式都是以金融教师课堂上的教学为主,这种灌输性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得不到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的金融专业的人才很难适应现代金融发展的需要,也很难适应新经济的发展,在国际化竞争中不能占据有机的地位。所以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进行相应的改进注重对金融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践性的培养,让学生从被动变成主动,这样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现代化发现的都要,在国际上的金融竞争中处于一种有利的地位,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的实施是提高高校金融专业的教学质量额的关键和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不仅能够促进金融专业人才的全面发展,而且能够激活金融专业的教育教学活动。深入思考高校金融专业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认清并解决我国放下高校金融专业在培养金融专业人才方面的存在的问题,要想让金融专业的人才更好地适应和把握我国当前金融业市场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就必须要提高金融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在金融专业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素质教育在金融专业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提出者一些相关的具有可行性的措施。素质教育在金融专业教学过程中俄的渗透是势在必行的,金融专业的人才要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发展自己的素质,金融专业的教师也要注意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营造一个良好的培养金融专业的学生素质能力的环境,在最大程度上完善和发展金融专业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赵家敏.从金融学科发展趋势看我国的金融人才培养——对金融学课程实验教学的思考[j].高教探索,(4).

[2]吴治成,曹艺.素质教育在金融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金融理论与教学,(2).

[3]赵洪丹,邹之坤.我国高校金融专业贱无敌吃的基本思路[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

机械工程教育研究论文【第六篇】

开始,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我国针对性的在各校设立了软件工程专业。一直到,一共有两百多加高校开设了与软件工程有关的专业,招收的学生将近两万多名,招生规模也是其他专业的前十名。因此,从前期的经验可以总结出,想要建立起一套适合本国发展且又能跟上世界步伐的特色软件专业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刻不容缓。由于我国还处在发展阶段,对于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也是边摸索边前行,所以在实践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及时地提出,并共同研究出应对的方案。

机械工程教育研究论文【第七篇】

1.提高认识。

通过制定考核与激励办法,提高教师对提升工程实践能力的认同感与紧迫感,避免价值弱视导致动力弱化。在第一个半年内,召开专业建设目标、任务分解会议,通过管理上的目标激励、新教育理念的内化引导,提高教师对工程实践能力重要性的认识。

2.实行教师下企业工程实践。

(1)安排教师到企业工程岗位工作,进行顶岗实践。两年之内有计划地按专业、课程门类分工,确定教师的主攻方向和实践目标。依托制粉、制油、制米、粮油仓储等企业,根据内容、方向、目标的不同,将任课教师派到中粮香雪面粉、中稻米业、中纺油脂、中储粮沈阳直属库、沈阳一库等企业顶岗实践半年以上。

(2)真正“顶岗”,突出“顶”字。教师的顶岗实践不能流于形式,要突出“顶”字,即教师通过实践能在具体的工程岗位上发挥实际作用,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参与技术改造、设备维修、产品研发等工作。在实践中验证并提升理论,并运用掌握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案例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3.开展横向课题与技术服务。

制定激励机制,与考核评职挂钩,鼓励教师利用“顶岗”实践时间和业余时间,为企业承担横向课题与技术服务工作。教师在实践中主动寻找技术课题,进行工艺测试、设备参数测试、品控测试等操作,发现问题,开展研究。这不仅是深化校企合作,稳固校企关系的纽带,更是教师工程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4.从企业聘请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

从企业聘请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与专家,承担专业课程中实践性较强的篇章的教学任务,比如设备结构、维修维护、课程实训、课程设计等环节。在强化实践教学效果的同时,还可与校内教师在工程实践能力提高方面形成“传、帮、带”提升机制。

二、教学水平提升建设。

1.开展经常性教学研究活动,加强教师的教学水平研究与建设。

针对研讨教学内容的取舍、教材的处理、教学深度的把握等,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开展教师听课制,教学团队教师要互相听课,博采众长。实行学院督导评课,对学生反馈有问题的教师,督导深入课堂听课,查找原因,解决问题,帮助提高。

2.加强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1)重视现场教学。工程类专业的工科特征鲜明,工程特色突出,许多设备、工艺及操作在课堂上难以表述清楚。通过企业或实训室现场教学,不仅生动直观易于理解,印象深刻,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融工程实践能力与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于教学之中。值得注意的是,各门专业主干课程现场教学的学时应不少于10%。

(2)改革教学方法,摒弃单一的讲授法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采取启发探究式、讨论式、问答式、案例式、项目教学式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思考、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改革考试方法。消除“一张试卷定乾坤”的弊端。采用阶段考核、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立体化的考核评价形式,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注重过程考核。同时将实践环节成绩计入总成绩,使考核评价过程更加全面化、合理化。

(4)选派教师参加培训与进修访学。及时选派教师参加专业对口的“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并有计划地选送专业教师到国内粮油行业有影响力的科研设计院所、211高校进行进修访学,提高理论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目前,我校已安排两名教师到华南理工大学和江南大学学习进修。下一步将安排教师到西安油脂研究院、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进修,参与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与工程能力。

三、科研能力提升建设。

1.以目标引导为先决在广泛实践、贴身实际的理念下,在人人参与、竞进提质的氛围中,在学院的目标引导政策下,确立发展科研的总目标,并要求每个教师结合实际制定个人目标,形成目标体系,对教师进行目标决策与动机诱导,把教师的个人目标引导到专业的总目标中去。

2.以课题为载体实施课题带动策略。教学团队根据专业办学目标,反复论证,以横向课题为主,纵向课题为辅,横向、纵向两方面切入,构建课题研究网络。发挥每个教师之所长,各项课题由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重点主持,其他教师协助参与,营造科研氛围,有助于提高青年教师的选题论证能力、方案设计能力、研究操作能力、资料的整理分析和撰写报告等科研能力。

机械工程教育研究论文【第八篇】

对于施工现场管理者来说,其主要任务不仅是要使工程质量满足设计技术标准,还要在确保进度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控制工程造价,使各项运行机制处于合理运行期间,这样将使企业效益最大化、损失最小化。在与国际合作不断深入的环境下,为了提高效率和增强自身竞争力,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对我国现行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使得我国将按国际惯例完善和改进企业管理机制,进一步还要架构适应国际环境的管理体系。本文将针对目前国内关于工程管理上的问题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并提出创新性建议,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寻找突破口对其展开讨论来创新工程管理的效率。

二、工程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施工工程管理机制与体系没有与国际先进管理模式接轨,还出现了跟不上经济形势的发展的步伐,其表现现状也不容客观,存在诸多问题。

(一)管理人员因素。

1.专业素质低众所周知,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参与整个项目的全部过程,管理人员从项目确立、规划、乃至实施及完成都有所涉及,另外,工程管理也渗入到项目安全、工程质量和进度、还有合同管理及成本预算等多个方面。所以说,工程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出现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明确,管理机制不到位,不完善,将造成管理人员责任缺失,素质地下,不能形成良好的工作责任习惯,将使工程管理处于混乱状态。

2.管理水平低若现场管理技术滞后于施工进度和质量的发展,将会直接制约工程进度的效率和质量。管理水平的低下也会妨碍项目个别部分之间的有效沟通,其协调性也会受到直接影响。对此,落后陈旧的.管理技术直接限制了工程进度,造成了极大地浪费。

(二)施工操作人员因素。

施工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及教育程度、社会经验等综合素质尚待提升,将会影响施工的整体效益及质量。为了保障规定的施工质量,工程规模的扩大与相应技术要求的提高也使得工程施工人员面临很大难度,施工人员具备的技术不一致性也使得管理存在一定难度。若进行分组作业时,具备不同施工技术的施工人员将会导致工程进度和质量不一致,这将对工程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协调能力带来考验。

(三)设备与工程材料等资源因素。

1.设备管理问题我国许多施工现场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施工设备的使用率低下,处于闲置状态,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没有及时嘱咐设备负责人保养威胁施工设备,这样不仅提高了设备的故障率,增加了工程成本,还降低了部门工程进度和质量。所以说如何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施工成本是考核管理人员的主要指标。

2.材料管理问题降低工程成本,控制工程造价,不仅要考虑设备的利用率,还要考虑材料的利用率。材料的造价占工程总造价的比重达六成多,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处于难管理状态,尤其在采购过程中,由于市场现有材料不一定与技术要求的材料规格一致,将会造成施工中需要及时协调与沟通,这将会影响施工进度与质量。

(四)其他因素。

施工安全的管理手段滞后将会使安全隐患较多,构建的安全管理制度不清晰、建立的安全小组进行监督和管理不够,现场施工管理的环境非常复杂,因此必须重视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且坚持预防与治理相结合的安全管理理念等。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施工现场工程管理需要运用新观念及新构想通过培养创新管理能力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体如:

(一)重视施工队伍素质建设。

在管理过程中,要突出管理的创新意识,烘托企业和项目管理的文化氛围,从整体上提高和强化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不管是针对工程管理人员,还是施工操作人员,都应该密切注意自身业务素质状况。企业要针对具体情况加大培训力度,让他们接受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培训,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并鼓励创新思维,从队伍建设上强化施工效率,从而提高工程质量,增加企业和社会效益,进而使队伍建设得到完善。必须重视优化施工队伍结。为了有效地减少项目施工成本和工期,使资源的消耗降至最低,通过培训使施工操作人员通过新技术和材料提高施工的技术含量,保障施工技术和质量达到标准和要求。

(二)提高设备和材料等资源的利用率。

针对设备使用率低下问题,工程管理人员应充分合理地利用机械设备并及时注意保养,以降低故障率,从而提高部门的管理效率。另外,施工材料的现场管护是很重要的,需要协调处理好材料的防潮、防水和防腐问题。

(三)其他创新实践。

制定切实相关地安全策略和建议,通过合理布局和创新意识,降低安全隐患,减少或消灭危险源,从而提高安全管理的力度和效果。

四、总结。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企业管理方法也应有所创新和改变。通过创新性研究可以对我国工程管理体制进行创新,使其朝全面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也可以让企业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实现企业降本增效。这将会使企业积极推进现场工程管理提升建设,对不断改进现场工程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机械工程教育研究论文【第九篇】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工程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人们对机械工程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我国的机械工程制造业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机械工程的可靠性优化设计往往注重理论而没有很好的把理论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还有,我国的大部分高校与企业不够重视可靠性研究,这导致了我国比较缺乏可靠性研究人才的局面;甚至有些企业认为可靠性研究可有可无,认为可靠性研究对企业产生不了什么重大影响,这是很不利于机械工程的可靠性优化设计的发展的,进而也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机械工程教育研究论文【第十篇】

摘要:专业教育在引导新生正确认知、树立专业观念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近年来在华侨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开展新生专业教育的多种方法和实践经验中进行了探讨和。

本科新生刚刚进入高校,对生物工程这个专业的认识一般是基于填报志愿时的宣传以及父母、亲戚、身边朋友及中学教师的口头信息或见闻,大多数新生对专业缺乏系统而深入的了解。而大学一、二年级的课程设置又多以通识课程为主,新生能接触到专业领域的内容很少,影响新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引起新生对本专业的误解,无法激发新生的学习兴趣[1]。此外,本校生物工程专业新生的调剂率较高,很多新生对本专业几乎一无所知,再加上兴趣不高,容易导致新生意志消沉而堕落,因此大一学年的专业教育极为重要。专业教育的核心是针对学生从事专门领域的工作所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2],是引导新生正确认知、树立专业观念的重要途径。本文就近年来本校生物工程专业开展新生专业教育多样化实践的情况作简要介绍和探讨。

一、做好新生的学习动员工作。

与高中学习相比,大学的学习表现出显著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多数新生对大学学习认识不足,无法很快地适应这一转变,再加上经过高考结束后三个月的假期,在思想上有所松懈,因此大多数新生刚开始学习时表现得很迷茫,甚至无所适从,此时新生急需专业教师的点拨和指导。基于这一情况,在新生正式上课前,本系组织了两次新生交流大会。第一次交流大会是迎新活动的一部分,由系主任为大家介绍生物工程专业的发展历史和研究方向以及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等内容,让新生初步认识生物工程这个专业。第二次交流大会是新生学习动员大会,由分管的系副主任主持,邀请高年级成绩优异的同学与新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探讨对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领域的认识,传授先进的学习经验和方法,并解答新生的困惑。此举的优点:(1)能够在新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雪中送炭,让新生对大学的学习不再迷茫和畏惧。(2)能够让新生接触到本专业的优秀学生,学习其先进经验,树立榜样的作用,走上正确的道路。在几年的实践中,学生反响热烈,不少新生对优秀的学长、学姐投以钦佩的眼光,多数学生还积极地记录他们的学习方法要点,亦主动吐露自己的心声。每一届参加学习动员大会的新生中又会产生一些优秀学生,将成为下一届新生学习的榜样。如此以旧带新,新旧交流,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为了加强新生对生物工程专业的认同感,尽早了解专业内容,本专业在第一学期设置了《现代生物技术》这门专业选修课(限选),并采取导师组授课制,每学年安排15位本系教师,从他们自己所熟悉的研究领域向新生讲授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内涵和外延。授课教师团队根据需要每年进行微调,但每学年都能保证三分之二以上的授课教师具有高级职称,其中博导至少为6人。授课形式由每位教师灵活掌握,采用讲授、讨论、辩论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成为课程的主人,加强新生的专业认同感,坚定专业学习的信念。在第一次课上,由课程负责人发给学生一份介绍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的英文阅读材料,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而后从材料最后的十道大题中任选五题作为平时作业,并建议用英文作答。所有题目均无标准答案,必须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来做答。在学期末,每位学生必须提交1篇课程论文,要求围绕自己感兴趣的生物技术领域,阐述他们对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的认识以及学完《现代生物技术》这门课的收获。几年的实践结果表明,新生对生物工程这个专业的热爱出乎所有教师的意料,他们在作业和论文中表现出来的想象能力令人惊异。例如作业中有一题是谈谈学生对克隆人的态度,有些同学联想到科幻片里人造生物反客为主对人类痛下毒手的情景并加以类比;而有极少数同学支持克隆人,认为克隆人可以作为自己的分身,让自己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尽管某些观点有待商榷,但经过这门课所进行的头脑风暴,学生对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的认识显著加深了,在期末论文中他们已经可以较完整地描述基因工程和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的原理及操作方法,能说出生物技术在工业和服务业中的应用;甚至有些学生能紧跟学术前沿,把最新的学术成果及个人看法体现在论文中(如crisp基因编辑技术、3d打印人体组织器官等)。虽然没有强制使用英文,但不少学生用英文完成了作业和论文,说明他们对这门课相当重视。相比由一两名教师承担课程所有内容的授课形式,导师组授课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1)每位教师对各自研究方向的了解比较深入,可以把自己所从事的领域讲得很“专”。(2)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和讲授风格,这就使课程的知识面扩展得很“广”,可以涉及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各个方面。(3)选用英文版教学资料,与通识课英语教育安排在同一学年,可以锻炼新生的英语阅读和表达能力,并及早接触一些专业词汇,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4)导师组授课方式是建立并加强师生联系的重要渠道,可以让新生尽早接触到本专业的教师,还促使了新生对教师的研究方向产生兴趣,并为今后的课外创新实践等创造条件。

重视认知实习。

生物工程专业现在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理论与实践并驾齐驱,因此新生专业教育不仅对理论知识的传授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对实验和实践的要求以及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要求也越来越高[3]。仅仅依靠理论课的教学难以使新生对生物工程有直观的印象,因此我们必须提供一个实践的机会,让新生能够亲身体会生物工程的应用。基于这一考虑,我们把认知实习作为新生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知实习由分管教学的系副主任作为总负责人,直接负责实习单位的联系和指导教师的安排,并亲自带队。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择必须满足具有工科背景、工程实践经验、熟悉仪器设备工作原理和操作步骤这三个基本要求。在实习基地的选择上,需要考虑不同的研究方向,需要上下游兼顾。根据这些原则,我们选择了学院自行建设的壳聚糖氧化降解中试平台、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和厦门古龙酱文化园四个单位作为本专业的认知实习基地。这四个实习基地涵盖了从上游基础研究、中试放大到下游工业化生产这一完整的产业化流程,囊括了细胞培养、植物育种、生化分析、生物医药、生物活性物质开发、食品加工、生物过程工程等不同的方向,能够较好地反映生物工程专业的特征。学生在参观、认知的同时,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尝试一些仪器设备的操作使用,从而使学生通过理论学习获得的知识得到巩固,并加深了印象。实习期间,还邀请实习单位人力资源部门经理为新生介绍就业条件、招聘岗位、待遇、公司福利等情况,让学生充分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形势,坚定他们对本专业的就业信心,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

四、试行本科新生导师制。

本科新生导师制是指由专业教师担任本科一年级新生的导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及需求,对其进行学业、生活、思想品德等多方面及个性化指导的一种教育制度,旨在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形成合理的人生规划,树立正确的目标,激发学习动力,提升育人质量[4,5]。我们试行导师制的初衷是提升学生的专业认识,通过专业教师的个性化指导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开学初,系主任向本系新生提供专业教师的名单、联系方式和研究方向等信息,并根据教师的职称设定指导学生的数量上限,而后由新生各班班长安排全体学生进行导师的选择和协调。学生根据每位导师的研究方向和自己的兴趣选择导师。学生必须在名单确定后一周之内主动联系导师见面,积极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并当面向导师请教;导师主动指导学生如何建立专业自信心和树立人生目标,指导学生如何正确、高效地学习。导师和学生每月至少需见面一次,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态,给予积极的鼓励,并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实行了本科新生导师制后,新生能够通过导师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学习更多的专业技能,不少新生还提早进入学科实验室开始了科研训练,并在之后申请了课外创新和创业实践项目、挑战杯项目等,积极参与课外学术活动,对新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进行了有效的训练。同时,导师制也加强了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避免了因大一专业课接触较少而导致的新生专业热情消退的弊端。从教师方面来讲,导师制的实行为教师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潜在的后备人才,对解决实验室人员紧缺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在首届试行导师制的`级学生毕业反馈中,能够明显地看到学生对导师制的肯定,他们认为导师制的实行让他们对生物工程专业有了更深的认识,还让他们提前接触了科研,坚定了对这个专业的发展信心。

五、引导新生做好人生规划。

前几年在与学生交流时发现一个问题,只有少数学生对自己今后的人生做好了规划,这些学生的目标比较明确,在平时会主动向着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因此在各方面都比较主动,而绝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他们在学习上往往比较被动,也说不清自己毕业后的打算,甚至有些学生到了高年级依然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考研、找工作都像跟风似的,遇到困难又退缩。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应该在学生刚进大学时就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我系自行设计了一份《生物系新生目标意向调查表》。在表中,我们设置了“您对自己今后的人生有何规划?在大学毕业之后,您认为自己会成为怎样的人?”“您准备如何度过大学四年的时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给自己制定一个在大一学年结束时要实现的短期目标”这三个小问题,其初衷是督促新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和人生规划进行思考。此表一式两联,分别由分管教学的系副主任签字后,一联为学生自行保管,另一联交由系副主任保管。大一学年结束后,对偏离短期目标较远的学生,系里组织谈话,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和困难,并给予一定的帮助和鼓励。这一举措从级新生入学时开始实行,目前已实行了两届。学生对这一做法普遍表示欢迎,从交上来的表格中可以看到,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未来的人生和就业等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思考,因此可以说这一举措是有一定效果的,但也发现了少数学生对自己未来的人生规划不以为然,随便敷衍了事。此外,还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如不少学生把短期目标设定得过低,像所有科目考试都及格、读一两本好书等;有不少学生只是在学习方面给自己定了目标,而缺乏从自己的综合能力素质方面提升的思考;对“如何度过大学四年时光”这一问题,有些学生写得简略而虚无,如努力学习、参加校园活动、充实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之类的过于宽泛的话屡见不鲜,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针对这些共性问题,我们将对今后的调查表进行修改和完善,考虑更换提问的形式,并添加适当的注解。此外,还应在新生填写时给予更多的指导。

六、定期交流,了解新生所需。

在每学期期中,本系都会组织一次新生座谈会,正、副系主任和部分专业教师一同与学生面对面座谈,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解答学生的疑问和困惑。新生在交流会上提出的问题主要包括学习方法、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学校活动、对大学的适应、勤工助学及兼职等方面,其中有不少问题每届学生都会提到。我们对这些问题均作了记录,能解答的问题就在现场进行答复,部分问题会及时与学院和学校的沟通,寻求解决的办法。在日常的学生管理方面,本学院还建立了班主任定期走访学生宿舍的制度。每学期班主任走访学生宿舍四次,深入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并就学生生活中的困难向系里和学院反馈。此外,本系学生遇到问题,除了向班主任和辅导员反映外,还可以直接向分管教学的系副主任单独面谈,寻求帮助。

七、总结。

新生进入大学之后,应当尽快适应大学的环境,学会独立、自主地生活,并尽早接触专业知识,因此对新生进行专业教育是必需的手段。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索专业教育的形式,从最初的由个别教师担当的短学时课堂讲授,逐步改进并融合新的方法手段,发展到目前的多样化及全方位指导。专业教育对新生起到了有效的引导作用,主要表现为:(1)这几年生物工程专业申请转专业的人数明显减少,甚至还有其他专业的学生转入。(2)这几年大一、大二学生联系教师开展科研训练及申请课外创新创业等项目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说明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热情较高,重视对自己能力的提升。应该说,我们的实践是比较成功的,当然,我们在工作中还有不少地方需要改进,而且新生专业教育的形式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生群体成长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3]张茜.生物专业教育教学创新及发展[j].西部皮革,2016,(20):226.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200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