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医生与患者论文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197799

【导言】此例“医生与患者论文精编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医生与患者论文1

辽宁省医学交流中心,辽宁沈阳 110005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带领下,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探讨患者健康中的沟通问题。患者健康教育是对于医生要解决的问题,部分针对于患者的健康需求,遇到一些沟通上面的问题,要从哪几个方面来提高医生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沟通技巧。首先医疗人员在医疗、护理、心理、社会、教育、文化、艺术有着不同方面的知识,才能提高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沟通技巧。本文主要针对于与患者健康教育实施的沟通技巧进行分析和讨论。

[

关键词 ] 患者;健康教育;沟通技巧;对策

[中图分类号] R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a)-0080-02

在提高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沟通技巧上面必须要正确认识生活,关键是要对患者有爱心,充满包容和理解,关心患者的身心健康,对患者负责任,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对很多医疗人员来说,掌握有关的护理健康行为指导技能,应对患者才能有备无患。时代的变化,导致了患者病人在文化、年龄、生活习性都大不相同,根据相应的情况、分析总结后,实施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医生对患者的沟通技巧,取决于患者能否合理的接受医治,医疗工作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除了每个人都要担负着对生命健康的守护责任以外,使患者消除对病魔的恐惧感,增强心理的信心,这样才能沟通对抗病魔。

1我国现在与患者健康教育沟通的具体情况

医疗人员对大众普及医学知识有着相应的义务,使得一般的大众患者群体能够对自身生命的一般常识和卫生知识有所了解,才能有效的对患者教育进行有效的沟通,方便于在突然罹患某种疾病或者遇到突发的外伤、外科手术情况下能够做一般的应对和镇定自若,避免出现自乱阵脚等情况。

与患者之间出现的问题

现在医院中的收入,主要是包括医疗收入、患者医疗的费用、财政补助收入等,但是有些医药的结合不透明,患者就医程序复杂,加大了对患者在医治时候的患病问题,医生和医疗人员本身局限性高,一旦医院出现问题,直接导致患者的医治效果受到影响。患者健康教育问题是关系到我们医院和社会能不能全方面的发展,在实施现实生活中医疗关系与患者之间其实在沟通上总是有障碍的,患者中出现了部分人员关于医生的服务态度差,部分医院和医生出现收红包的现象,患者和医生存在一种利益的关系,不利于提高与患者之间的健康沟通。

患者健康教育沟通的思想建设

医疗人员既要具备健康教育中的沟通运用健康的知识和不同的方式方法,保障患者的生命财产安全,还能积累健康教育的临床经验。健康教育沟通的思想建设,多种形式上的沟通,避免在多数情况下解决起来好患者与医疗团队之间的关系。我国大城市中的医院都是有计划、有组织、有价值地展开对于患者的健康教育,在医院中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使有着一个安静、舒适、明亮的地方与患者沟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从容的面对不同疾病。思想建设中,不同的患者与医生之间,不同的医生与患者之间,可以进行疾病预防、康复及有关医疗护理的教育问题。因为医疗团队中不同的对疾病的认识,不同的考虑,不同的经验,不同的心理状态,构成了在医患沟通上的一种乱象,只有在思想建设上面加强,才能使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沟通越来越好,避免出现患者在工作上的出现麻烦和心理上的抑郁。

语言是与患者健康教育沟通的重要方式

语言可以使我们能够很好的理解和包容,人无完人试图在医患沟通的话题展开讨论分析和讨论,使医患沟通的途径畅达人心,减少误区的危害。护士和医疗人员通过正确使用语言沟通技巧,语言表达清晰、准确、温和,学会使用保护性语言,学会分析患者之间的病例,调节好患者心理情绪。在语言沟通期间禁用伤害性语言,注意好语言的科学性,理论性,语言明白,让患者通俗易懂,便于患者理解,提高语言的表现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2与患者健康教育沟通的重要性

①医疗人员和患者的沟通方式和行为举止都体现出稳重大方、处理妥当、处事得体、热情接待患者的同时,也得到患者的尊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让患者保持一种健康的心理,接受治疗。语言和沟通交流是医患关系中最重要的技巧是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对方,使患者感到亲切和被关心,通过耐心仔细倾听患者的意见,全面了解好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在护理和治疗过程中,避免出现患者感到焦虑和不理解时,当发生一类的问题时,及时解决,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意志和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与患者健康沟通可以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利于患者的康复,健康教育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和渴望,但是又有谁是不生病的呢?所以在多种形式下面的护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播,调节好医患之间的管理是很重要的。

②与患者之间的沟通的灵活多变的,运用自如的,才能取得健康教育活动的良好效果,举个例子说指导高血压的病人要结合自测血压法或者是谈论心理状态与疾病的相关因素讨论。在沟通过程中不但要与患者面对面交流,还要让患者明白健康教育的认识,语言要通俗易懂,方式方法要简单,搞好健康教育,增强患者的自护能力,对提高生活质量有着一定的帮助。医疗人员对于患者沟通要具备相应的知识、从患者的生理、心理、做到每个方面的考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沟通模式应用后,进一步提高各方面的理论知识能力。

③现在医疗人员对于患者的关系很冷淡,在这一方面要善于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融洽好医患关系,针对于健康教育水平的沟通具备医疗专科知识。在情感方面的沟通,是具有同情心,沟通和理解不同方面的考虑,满足患者的个体生理、心理的承受压力,从不同程度进行宣教。在医疗关系中要保教并重,寓教育于社会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了解不同患者之间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情况,关注个别差异和病症之间的区别,引导和教育患者向好的方向发展,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

3提高患者健康教育沟通的方式

从患者心理考虑,通过肢体交流

在人的躯体外观、行为习惯、眼神、手势触摸、面部表情中,不断的分析,讨论,对患者的肢体健康教育过程更是要运用这些方面进行沟通。医生、护士、医疗人员在健康教育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要通过肢体交流不是只是手比划,而是要在肢体交流中关怀患者,体谅患者,通过合理的分析、沟通等方式,加以肢体上面的鼓励。医疗人员的关怀和精神上面的关心,才能不断从身、心上面去治疗患者,在患者理解和接受健康教育,沟通合理分析和讨论,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等等,适当的运用手势沟通。沟通肢体的交流,做到关心、关怀患者。医患关系之间,要合理的沟通,易于理解掌握相关的讲解,患者对于手术和医疗认知程度的分析,实行健康教育,让患者积极配合,早日恢复健康。

主动性和指导性沟通的方式

主动性沟通的方式在于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与人交往、交流有着推动的作用,而与患者的健康教育有着一定的分别。主动性沟通一般在医患关系上面主要是为病人治病,把医生自己完全置于主动地位,要求病人绝对服从安排,这种方式主要是绝对的权威,患者请求医师给予诊治,自然而然把自己置于被动地位。在沟通和交流过程中,主动性慢慢的变成了指导性沟通方式,这种指导性沟通方式才适合我们病人患者的全方面的治疗,适应了医学模式上面的转变及健康教育等。指导性沟通方式是健康教育的主要沟通模式,使用与不同方面的患者。当医疗人员与患者沟通的时候,要注意事项和接待方式,检查前的准备时,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纠纷。指导性沟通针对于年人、文化水平差、理解力比较低的,避免使用医学专业术语要让他们明白,在沟通中要选择通俗的用词,语速要适宜,不要过快,让他们有时间理解。医疗人员在与患者交流沟通的时候,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患者才能理解的词语,其中很多需要我们医疗人员的解释,尤其要选择患者易接受,美好性的语言,避免使用伤害性的话,让患者身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治疗性沟通方式

治疗性沟通在医疗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有效的交流,只有掌握相应的技能才能够明白患者的痛苦,鼓励患者战胜疾病。治疗性的沟通是时间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说话的语调合理分析,给护士等医疗人员提供一定的信息,如病人的情绪状态是积极的、消极、开心、兴奋的,低落的、焦虑的、悲观的,以便及时发现,有效控制,使患者及时调整心态。治疗性沟通方式让患者回答时有一定的范围,使患者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要建立起一种鼓励交往的气氛和有效的持续沟通的环境条件,取得相应的方式方法去解决。

4结语

患者的健康教育问题要运用合理合法的方式方法去沟通,医患关系是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医疗人员包括医生、护士、相关的工作人员,在患者健康教育中要运用一些技能和医疗常识,结合不同方面的科学理论,让患者得到身心的健康,医学交流的方式中,通过不同的沟通技巧治疗患者,是他们身心健康。

[

参考文献]

[1] 钱财娣。外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沟通模式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2010,3(9):16-17.

[2] 张玉兰。倾听技术在住院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7,21(4):1087.

[3] 侯智容。基层医院、护理预防措施研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7(19):121-122.

[4] 朱雪辉。如何提高健康教育中的沟通技巧[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12):337.

[5] 胡丽华,吕文静。老年患者沟通与健康教育[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10):3000-3001.

医患关系论文2

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学生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由医学生向医师转变和过渡的桥梁,这期间病人是最宝贵的学习资源。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病人对医疗服务要求的提高,使得临床实习资源日趋短缺,也造成了现阶段“实习医生不觉得自己是医生,患者及家属拒绝接受实习医生的服务”的尴尬境地。因此,表面看来,实习医生与患者之间没有出现紧张或恶劣的正面冲突,但今天的“平和安静”,却正是明天“医患纠纷”的隐患。临床带教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提前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安排好他们与实习医生配合的学习项目,但是最终得到的效果充其量也就是一出“表演”,而非真实的诊疗过程,无法从根本上调动起双方的主动性和相互需求,使得临床实习教学流于形式。医患关系的改善不仅要注重于当前,更应该着眼于今后。从临床实习阶段就应该教育实习医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树立为病人服务的思想,为其在以后走上实际工作岗位时,能够正确处理好医患关系并真正地贯彻和体现医学医疗“以人为本”的理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临床实习阶段对实习医生进行建立正确医患关系教育的方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病人的权利和法律意识增强。传统的以医生为中心,只注重疾病本身,而忽视病患的旧生物医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思想观念转变的步伐,因此,除了指导学生要掌握专业的医学知识外,还应该强化学生的服务意识,对病人要从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进行诊治,使学生力争做到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为人服务为中心的服务方式。针对这一教学目标和要求,初步尝试了“一站式跟踪服务”的临床带教模式。

2.1从门诊开始教育实习医生树立“患者至亲”“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实习医生从门诊开始接触病人。带教教师选择合适的患者,让实习医生协助完成基本的查体项目,并在之后的检查和住院过程中陪同患者及其家属,一方面帮助患者更快捷有效的完成入院程序,同时为实习医生提供了与病人接触和了解的机会,使双方建立需要与被需要的关系,从而顺利过渡到住院后的问诊和查体等环节。当然,需要提前告知实习医师医疗行为是一种以人和人的健康为对象的行为,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必须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原则。在临床工作中做到痛病人所痛,帮病人所需,贴近病人,认真仔细对病人进行检查治疗,取得病人信任,让患者放心,倾吐自己的心声。带教教师在指导实习医生学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患病过程的同时,还应该帮助其进一步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思想与态度,如对所患疾病的看法,内心的感受,尤其是对疾病的担心与恐惧感,疾病对生理与心理的影响,病人对医生治疗方案、措施与态度的期望等。

2.2在住院部进一步强化实习医生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和交流有了门诊的初步接触,进入住院部,开始第二阶段的培训与渗透。避免让实习医生管理超过2名以上的患者,在患者及其家属面前多肯定实习医生的工作,当面给实习医生布置任务,告知家属实习医师是最直接照顾患者病情的医生。进一步教育实习医生应该摒弃“以医为尊”、“重病轻人”、“患者求医”、“医不叩门”的思想,耐心地向患者多解释、多倾听,增加人文关怀与情感交流的投入,交往中要注重沟通的技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际关系中,相似的态度、信念、价值具有吸引性”,医生的语言贴近患者生活、适合患者心理,就可取得相似的吸引。语言内容因人而异,根据病人所处的社会阶层、文化程度、习惯与患者关系亲疏等社会属性的不同,运用适当的语言形式和内容。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村的患者等,尽可能注意医学语言的通俗易懂、简明扼要,而对文化程度较高的则注意语言的条理性和适当的医学术语,能够用数据说话的尽量使用,不可含糊、模棱两可;特别注意减少支配和强加的意识,把治疗方案等选择交给病人(家属),不轻易说“不”,用期望与引导实施医疗行为。

2.3将患者(家属)对实习医生的满意度纳入考核指标针对实习医生作为学生的角色,对其各方面的教育和要求都应该有一个量化的考核指标。将患者及其家属对实习医生的满意度纳入考核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强学生对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视,使其认识到医患沟通能力的高低与医学知识技能的多少一样,是考评一名医学生合格与否的不可或缺的标准,两者缺一不可,不可分割。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著名的《福岗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同情)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这种“一站式跟踪服务”的代教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实习医生与患者的疏离关系,强化的双方的需求关系,提高了实习医生的责任感,使其能够切实体会到真实的医疗行为中医患之间的关系。但是与此同时,也增加了实习医生与患者产生摩擦的概率,因此,作为指导教师,应该做到“放手不放眼”,及时发现隐患问题,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和对待。

医学生经过3年多的理论课学习和见习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开始由学生向医生的角色转变,这一阶段是一名医师职业生涯的重要时期。随着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被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取代,对医生的要求除了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技术以外,还必须是一个个性丰满的人,要学会与患者进行情感交流,从精神上解除患者的恐惧和痛苦,因此,探讨和尝试多种形式和方法对实习医生进行有关正确建立医患关系的教育,是临床教学的重要部分。

医患关系论文3

在中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医疗服务是通过自费或者大部分自费获得的,所以对医疗服务的质量就会有着较高的期望和要求,一旦医疗服务不能满足这种期望和要求时,患者就会极为不满。这正是导致医疗纠纷和医患暴力频繁发生的原因之一。同样,这也导致了社会各阶层对医疗服务的不满,中低收入者抱怨“看病难,看病贵”。高收入者也在为花钱也无法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而不满。这些都是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所致。

多年以来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公费医疗长期集中于少数领域,未能惠及普通民众。医疗保险未能达到全民覆盖,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的不健全,也是使我国医患矛盾不断加深的重要原因。只有通过完善医疗卫生体制,实现医疗保障体制的全民覆盖,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医疗纠纷,真正缓解逐步恶化的医患关系。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善医患关系的现状,不太现实,但是为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医患关系的长期和谐发展,我们仍然要继续努力。

(一)要加大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的投资,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增加医疗保障体制,尤其是对医疗意外的国家补偿救助机制和医疗意外保险机制,减少患者因病致贫情况的发生。

(二)提高医疗机构的管理效率,聘用专业的医院管理团队,提高医务人员的收入和社会地位,吸引更多的优秀的青年人学习医学,从事临床工作,为国家的医疗社会保障体系储备高素质的医疗人才。

(三)认清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在立法时脱离“大民法”的视线,提供保护医疗行为的裁判机制,如医疗过错达到50%以上时才由医院提供赔偿的机制。

(四)发挥新闻媒体的正面宣传作用,弘扬社会正气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崇尚感恩,给予和回报社会。普及医疗卫生和科学文化知识,抵制伪科学,虚假宣传的非法药品广告。

(五)加强医患沟通,树立人文关怀理念,既能提高患者对疾病诊疗全过程及其风险性的认识,又能减少医患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矛盾。对医疗的投入是长期的,也是收效最慢的,但却是关系民生的大事,也需要和我国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形象相匹配。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

医患关系论文4

(一)稿件数量和分布从2006到2012年,总共收集到的样本有164篇。其中2006年21篇,占总量的%,2007年16篇,占总量的%,2008年19篇,占总量的%,2009年23篇,占总量的%,2010年27篇,占总量的%,2011年31篇,占总量的,2012年27篇,占总量的%。由此可见,稿件数量分布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二)事件性质本研究将所报道的事件根据性质分为正面、负面和中性三类,这一分类只针对事件本身,而不涉及媒体在报道中的立场倾向。正面指所报道的事件体现了和谐的医患关系或者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负面指所报道的事件体现了医患矛盾或者不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统计结果表明,事件性质为正面的报道为59篇,占总量的%,负面的报道为90篇,占总量的%,中性的为15篇,占总量的%,负面报道明显高于正面报道,两者相差%。我们将每一年所报道的事件的性质做了进一步对比,见图1。由此可以清晰地看到,正负面报道比例差波动较大。从2006—2008年,正面报道在数量上高于负面报道,从2009年开始,正面报道数量开始低于负面报道,2009年和2010年的情况尤为突出。从2009年开始,负面报道数量大幅度上升,但正面报道数量没有太大的变化。

(三)报道主题本研究将报道主题分为8类。由表1可知,报道主题主要集中在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医患暴力冲突事件、医方其他负面事件(如医生拿回扣、医院用假药等)、医院/医生正面形象宣传这四个方面。其中“医疗纠纷/医疗事故”这一主题的比例最大,占总量的%。笔者认为,由于医患双方医疗知识和信息的不对称,医患沟通的不及时等问题,最容易造成医患矛盾。在医疗纠纷、医疗事故中患方往往会向媒体求助,因此该主题的报道比较多。正面主题主要集中在医院活动和医院、医生的正面形象宣传。负面主题主要集中在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和院方的其他负面事件。关于医患关系现状评析的报道所占比例最少。

(四)报道版面由表3可知,关于医患关系的报道主要集中在A版,占了总量的%。A版中的新闻大多为要闻,相对于其他版面的新闻更为重要,这也从里一个侧面表明,医患关系已成为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我们将A版所刊登的相关报道按其性质做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在A版刊登的正面报道有25篇,占正面报道总量的42%,而负面报道有53篇,占负面报道总量的59%,由此可见在A版刊登的报道中,负面报道多于正面报道。

(五)报道体裁由表4可知,报道体裁主要是消息,占了%,深度报道比较少,不到2%,可见《钱江晚报》对医患关系问题的深入挖掘不够。表中的图片新闻,多数为图加简短的说明,因难以归入其他体裁类型,故单独列出。

(六)新闻来源从表5中得知,新闻来源最多的是《钱江晚报》自采,其次是转载和综合,转载新华社的报道排在第三。网络博客文章的引用有4篇。

(七)信息来源本研究将信息来源分为官方、民间、网络和其他四类。官方信息来源主要是指政府、卫生部门、医院,民间信息来源主要是指读者热线电话、读者来稿等等,网络信息来源主要包括网友发帖、微博等等。由表6可知,在《钱江晚报》的信息来源中官方信息占了很大的比例,是民间信息来源的两倍多。民间信息来源较少。其他一类所占比例最大,主要是指未提及信息来源的报道。

(八)语义倾向语义倾向是指不受事件本身的性质影响,而是媒体在报道中的用词、报道方式等等造成的报道倾向。由表7可知,《钱江晚报》有语义倾向的报道比较少,只占总量的%,不到两成。绝大多数都为中性报道。

(九)医疗纠纷、医疗事故中的引用信息方在医疗纠纷、医疗事故中,引用多方提供的信息是客观呈现事实的关键。由表8可看出,《钱江晚报》医疗纠纷类报道中所引用事件涉及双方信息和第三方信息的报道数量最多。其余五项分类报道数量相差很小。

二、分析与讨论

(一)稿件数量分布从研究结果来看,有关医患关系的报道数量除了2007年略有下降,此后一直呈上升趋势。2009年的“黑色六月”将医患矛盾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①“黑色六月”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医患关系的思考,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广大关注,不少地方政府相继出台政策措施制止恶性医闹事件,从而增加了医患关系问题的报道量。

(二)所报道的事件性质从所报道的事件性质看,负面报道数量远远大于正面报道,特别是在2009年起,负面报道开始大幅度上升,而正面报道的数量没有太大变化,笔者以为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原因:1.新闻的特性治病救人是天职,因此医生为病人尽心尽力往往不会成为新闻,而病人由于医生失误所受到的伤害却容易成为新闻,而且负…山草香 …面新闻更能引起受众的关注,或者说更具有新闻价值。2.医疗纠纷频发,正面报道呆板单一医疗纠纷特别是含暴力性质的医闹事件越来越多,仅2009年上半年发生的医疗纠纷就达550起,其中暴力性质的医闹事件22起,医患关系问题已经成为受众的关注热点,媒体自然加强了这方面新闻的挖掘和报道。另一方面,正面报道的内容却始终呆板单一,主要是医院活动、医院体制改革、医生所获奖项、医生献血等等,缺乏与时俱进。《钱江晚报》作为一份发行量和影响力都比较大的都市类报纸,具有相当的“设置议程”能力,[3]在医患矛盾尖锐化的背景下,媒体集中报道医患关系的负面新闻,让医患矛盾成为舆论中心议题,易扩大这些负面报道的负面效应。[4]

(三)报道主题本研究将报道主题分为8个方面,《钱江晚报》在各个主题上的报道分布不均,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医患冲突和医方负面报道这些主题占总量的接近一半。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医患冲突、医生受贿等内容容易抓住人们的眼球,激起人们的感情共鸣,具有较大的舆论影响力。而医院/医生正面形象宣传、和谐医患关系宣传、医院活动宣传等主题大多局限于社区义诊、医生献血、专家号网上预约方便受众等,相对于负面主题而言显得单薄无力。这种正负面报道主题上的不平衡直接导致负面报道的舆论影响远远高于正面报道。从各类主题的报道数量看,“医患关系现状评析”所占比例有待提高。笔者认为,现状评析是各种主题当中比较容易把握全局、对舆论进行有效引导的一种报道主题,但是在《钱江晚报》的医患关系报道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小。

(四)所在版面由研究结果可知,医患关系报道的版面集中在A版,一般而言A版的新闻内容多为要闻,相对于其他版更为重要。近年来医患关系一直受到舆论关注,媒体比较重视这类新闻的挖掘,并将之放在重要的版面。进一步分析,笔者发现,同样是有关医患关系的报道,正面报道刊登在A版的数量占总量的%,负面报道刊登在A版的数量却占到%,后者高出将近两成。笔者认为,报道版面直接影响报道的阅读量和影响力。鉴于负面报道的量本来就远高于正面报道,建议《钱江晚报》适当调整正负面报道的版面安排。

(五)报道体裁从报道体裁看,消息类报道占了将近八成,而深度报道和评论不到一成。消息作为一种最常用的新闻体裁主要是以简洁的语言文字传播新近事实,但一般不会详述经过,缺少细节。笔者认为,媒体不只是传播,更肩负着监督和引导的作用。深度报道能够全面地展现事件的过程,剖析事件并揭露隐含在事件背后的东西。评论则是最能够起到舆论引导的一种体裁,记者在尊重客观事实的情况下,对事件进行更多的分析和解读,有助于舆论引导。但是这两种体裁在医患关系报道上所占比例非常少,这是媒体需要加强的部分。

(六)新闻来源从新闻来源看,“本报”占了75%,在医患关系报道中《钱江晚报》注重掌握第一手资料,更能够保证报道的客观真实。在新闻来源中有一项是网络,主要是转载的一些医生博客内的文章。目前不少医院开通了网络平台,并提倡医生下班后在网上解答病人疑问,这对加强医患交流往往起到积极的作用。当然,由于网络信息参差不齐,媒体扩大新闻来源的同时,应加强对转载信息的核实求证。

(七)语义倾向造成医患关系恶化的原因很多,有医疗体制的原因,也有医患沟通不及时以及医生和患者的自身原因。负面事件的不断曝光,造成了受众对医院、医生的刻板印象,个别医生的收取贿赂、不负责任让人对医生整个群体产生怀疑。因此,媒体在报道中特别是报道带有争议的事件时,语义上做到公正客观就显得尤为重要,记者在采写中的立场偏颇容易造成错误的舆论引导。《钱江晚报》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绝大多数是中性报道,具有语义倾向的报道所占比较很少。

(八)医疗纠纷、医疗事故中的信息引用方医疗纠纷、医疗事故报道中引用不同方的信息和观点会直接影响读者对事件的理解。在医疗纠纷中,患者和医生常常意见不一,如果仅仅引用一方观点,舆论就可能偏向这一方,因此在医患关系报道中需要引用多方信息,做到客观公正,除了涉事双方的意见外,最好补充权威机构或专家的观点。从本研究结果看,报道所引用的第三方观点,大多来自卫生主管部门、法院等,而很少有权威的专家和民间观点。此外,报道中只有一方提供信息的数量仍然不少,笔者认为,在采访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力争采访到至少两方,才能保证报道的公正客观。广州的“八毛门”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记者只听取了患者一方的信息,没有向医院或相关专家核实,闹了个大乌龙,虽然事后当事者赔礼道歉,但是对医院造成的名誉损害已经难以弥补。

三、思考与建议

(一)平衡正负面报道,丰富正面报道主题从研究结果可知,《钱江晚报》所刊登的正面报道数量远少于负面报道,且主题单一,版面位置也处于劣势。笔者认为,在如今医患矛盾尖锐化、医生形象妖魔化的环境下,平衡正负面报道,加强正面报道的挖掘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有关医患关系的正面报道不仅主题单一,而且有软文嫌疑。受众往往关注与其日常生活和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主题,因此在正面报道中应该注重那些能让百姓感同身受、易产生情感共鸣的报道。在正面报道中,尽量采用客观中性的语言,避免大篇幅的赞美,否则极易引发读者的逆反心理。

(二)加强深度报道和评论在本研究所收集的研究样本中,深度报道和评论的数量非常少。笔者认为,媒体若要较好地承担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的社会责任,就不能停滞在浅层的消息传播,而应深入挖掘事件的过程和原因,并作出客观深入的评析。比如,医闹事件的背后反映了患者怎样的心理,对于医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三)进一步加强对网络资源的利用从信息来源看,《钱江晚报》已有少数报道开始利用网络资源,例如转载医生博客博文,在微博、帖子中寻找新闻线索等。虽然比例很小,但这不失为一种创新和尝试。在互联网基本普及、新媒体得到广泛应用的今天,网络微博、论坛、博客已经成为一种很好的信息载体和言论发表平台。传统媒体在报道中加强与网络媒体的合作,不仅体现在选题、数据的搜索上,还应该多引入网友的声音,因为它往往代表着真实的民间声音。

医患关系论文5

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双满意调查法”实施后患者对护士接诊态度、住院环境舒适、产前产后健康教育、沟通交流、服务态度、陪同检查、穿刺技术、巡视病房及时性、满足需求及时性、患者隐私保护、费用合理性、出院指导内容等各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1),见表1。

护理人员自身工作满意度“双满意调查法”实施后,护理人员对工作环境、工作压力、绩效考核、薪水分配、人际关系、个人发展机会、职业成就感、工作自主性、科室管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2。

护理质量“双满意调查法”实施后,病房管理、健康教育、基础护理、母乳喂养指导、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护理文书、消毒隔离等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实施前(P<0.01),见表3。

2讨论

一所医院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及生存发展,取决于良好的医患关系。而产科是医院的一个特殊科室,产妇是一个特殊的就医群体,出于对自身及围生儿健康的关心,她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因而常对医务人员提出过高的要求。有报道指出,全国医患纠纷中妇产科约占1/3[5]。戴爱秀[6]对本院医患纠纷调查发现,妇产科发生的护患纠纷占全院护理纠纷的29.21%,指出护患纠纷不仅影响医患关系的和谐,对护理人员也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从而产生职业倦怠感,影响工作积极性。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最多,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取决于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意识及服务水平。有研究表明,产科护患纠纷发生原因主要包括护理技术操作水平不高、服务态度不佳、护患沟通不善以及患者或家属本身的因素等[7]。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高低对护理工作的评价具有可靠性及参考性[8]。“双满意调查法”就是患者满意、医务人员满意,而双方满意的原则是“一切为了患者”“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认同感”。

开展双满意调查活动,有助于在了解医患双方需求的同时,尽可能改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缓解医患矛盾,提高患者满意度[9]。本研究结果表明,在产科实施双满意调查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表明该护理模式是一种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并改善护患关系的方法。通过发放双满意调查表,医院及科室能够通过患者的反馈及时掌握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及医患关系情况,通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护理人员的需求,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及时进行整改。对表现好尤其是患者点名表扬的护理人员,科室除通报表扬外,还在绩效考核方面予以充分体现,体现“多劳多得,干好多得”的绩效考核原则,并直接与评优、进修、晋职等挂钩,使护理人员个人发展机会增多,获得职业成就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主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努力改善工作环境[10],搞好与医生、护理人员及与患者的人际关系,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主动提高操作技术水平,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有研究表明,无论是物质激励还是口头表扬等精神激励,对护理人员都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激励模式,促使护理人员发挥自身工作潜力,主动改善工作细节,提高科室管理水平,更圆满完成护理工作,从而使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提高,患者满意度亦相应提高[11]。而对患者投诉较多的护理人员,除给予通报批评,按照绩效考核规定扣除相应的绩效工资外,还应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查找发生纠纷的原因,寻找更好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将消极事件转变为积极结果[12]。若护理人员再犯同样问题时,应取消评优、进修、晋职资格,从而有效督促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工作规范,提高护理质量。

“双满意调查法”基于患者与护士两个层面开展调查,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出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认可度以及护士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还仅仅是一个表层的数据分析,如何通过挖掘数据,寻找到提高患者、护士满意度的方法与途径,进而加以持续改进,这才是“双满意调查法”真正的内涵。另外,本文仅仅局限于本院两年的数据进行分析,而且护理人员标本数较少,更可靠的结论还需要大标本、多中心、长期的数据积累去加以佐证。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197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