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拟人句的例子【范例5篇】

网友发表时间 597141

【导言】此例“拟人句的例子【范例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拟人句的例子【第一篇】

关键词仿写;学生;语用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可见,不论语文课如何千变万化,教学方法如何成千上万,都必须紧紧围绕学习运用语言文字这个核心。下面,笔者就结合《北大荒的秋天》一课的课堂教学,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仿写词语,提高学生语用能力

英国语言学家魏尔金斯曾精辟地指出:没有语法不能很好地表达,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不能表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词汇量是制约学生学习效率的最重要因素。离开了高效率的词汇学习,语言知识的掌握便无从谈起。故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北大荒的秋天》语言优美,词汇丰富,用词生动准确,不仅适合学生朗诵积累,更适合学生模仿练习。在教学本课时,引导学生感受比喻的奇妙、领会比喻的精髓,是突破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的一个有效的切入点。因此,在教学时,结合文本特色,我作了这样的教学安排:

教学片断1:

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师:这里作者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把水面比作了明镜。

师:联系上文,我们可以猜想到,这明镜一样的水面倒映着――

生1:一碧如洗的天空。

生2:五彩斑斓的流云。

师:你们瞧,在这个句子中作者用上了一个带比喻的词语,给了我们多少联想和想象呀。这篇课文中有大量的比喻句,你能快速地找出来吗?请把你找到的比喻句用波浪线画下来。(生独立找句子,然后交流)

师:那你们能否学着“明镜一样的水面”这个词语的样子,把那么长的一个比喻句缩成一个带比喻的词语呢?

……

正是有了课堂上教师的有效引导和仿写练习,所以才有了后来学生练习中的精彩:“平静的河面上漂浮着月牙一样的小船。”“小弟弟红苹果一样的小脸上露出了快乐的笑容。”“早晨,红气球一样的太阳跃出了地平线。”

二、仿写句子,提高学生语用能力

《北大荒的秋天》一课中有两个拟人句写得非常精彩,值得我们引领着学生仔细揣摩玩味。

教学片断2:

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

师:大豆真的会笑吗?那么是谁在笑?

生:那是农民看到大豆丰收了在笑呢。

师:所以,从“笑“这个字上可以看出作者把大豆当成人来写,这种修辞手法叫拟人。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先结合句子引导学生理解什么叫“拟人”,然后再让学生仿写句子,学生果然不负所望,说得一句比一句精彩。

三、仿写片段,提高学生语用能力

加强片段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北大荒的秋天》第四自然段采用总分的构段方式,从三个方面写出了原野的热闹非凡。在教学时,值得我们教者注意,并引导学生仿写。

教学片断3:

师:我们合作着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齐读,第二句女生读,第三句男生读。

师:大家发现第一句话和下面两句话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这一自然段先总写“原野热闹非凡。”然后从大豆、高粱、榛树叶子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描绘,使人感受到原野是怎样热闹非凡的。这样的构段方式叫先概括后具体,也叫先总后分。下面,请大家用这种构段方式,围绕“下课了,校园里真热闹呀。”写一段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对于学生来说,课间十分钟是非常熟悉的,是他们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当我一宣布这一练笔要求,学生就纷纷埋头奋笔疾书,不一会儿,1篇篇“大作”就诞生了。

四、仿写课文,提高学生语用能力

课文是供学生学习的最好范本。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有写作指导的意识,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还要让学生知道作者是如何表达的,从而引导学生从名家名篇中汲取养分,读中取法,以读促写,以写悟情。《北大荒的秋天》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方式。课文起笔交代了时间和地点,只一句话,干净利落。接着从天空、小河、原野三个方面写了北大荒的优美景色。然后写北大荒的物产丰富。最后呼应开头,赞美北大荒的秋天。在学完这一课后,我要求学生先仔细观察家乡的秋天,然后模仿课文写一写《家乡的秋天》。从学生反馈上来的习作看,大部分学生不仅掌握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还能有条理地按照空间顺序来写家乡美丽的秋景,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就让我们以教材为例,从仿写开始,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范海群。仿写,架起运用与迁移的通途[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0(09)

拟人句的例子【第二篇】

一、锤词语

在各类词语中,我们尤其要精心锤炼动词、形容词,做到准确、生动,因为这两类词语特别能表现人物、事物的性质、状态、特点,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情感。怎样才算用词准确、生动呢?对此,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说:“要赋予动作,唯有一个动词;要看到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这段话是说:要描写一个动作或一个事物的性质,就只能用这个词而不能用别的词;如果还能够用别的词来替代的话,那就说明所用的这个词还不够准确、贴切。下面各举一个准确运用动词、形容词能使文章中的形象更美、更生动的例子:

①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鲁迅《孔乙己》)

上面句中的动词“排”字,准确生动地揭示了孔乙己明明穷得要命却还要摆阔的迂腐性格。

②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布丰《松鼠》)

作者在介绍松鼠的时候,运用了“清秀”“ 闪闪有光”“矫健”“轻快”四个形容词来分别描写松鼠的“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准确地描写了松鼠的外部特征,使松鼠的形象栩栩如生。

因此,在写作实践中,应鼓励学生追求用词的准确性,坚持不懈,养成不随随便便滥用词语的习惯。每用一词都反复斟酌,用心揣摩,不用则已,用则求准。要让学生学习古人“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的精神。

二、善描写

一棵树如果只有树干,不见枝叶,就会给人以单调、乏味的感觉。同样,1篇作文如果语言干瘪、无味,不能给人以形象、直观的感觉,也难以成为佳作。如何做到给读者形象、直观的感觉?笔者认为要善于运用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可以通过以下两段话来说明。

原稿:我和爸爸一起割麦子,我感到很累,麦子也不听话,打到了眼睛上,真想哭。

修改稿:我和爸爸一起割麦子,割了没多一会儿,我觉得头重脚轻,眼冒金星,心慌的怦怦跳,真有点支持不住了。这时,麦子好像更不听话了,它们左躲右闪,我就是抓不住。好不容易抓住了,搭在镰刀上的麦穗打在眼睛上,啊,酸疼酸疼的,眼睛一下子睁不开了。我捂着眼睛坐在地上,真想大哭一场。

从以上这个例子看,原稿的语言显然太过于概括了,很干瘪,缺少表现力,不能打动读者。修改后亮点顿生,集中体现在扣人心弦的细节描写上。这就好像吹气球一样,将空洞、干瘪、缺少表现力的语言加以充实,使文章内容充实饱满起来,使文章更有美感,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因此,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就应该学会细节描写。描写的目的是要达到生动形象,做到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能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三、用修辞

无论何种体裁的文章,若用上一些贴切的修辞定能起到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因此,平时进行作文语言的训练时,应强化对修辞手法的运用,在行文的关键处考虑一下,换一种修辞手法写这几句,效果会怎样?这样有意识地在平时训练时运用修辞手法,定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文增色。举个例子,便可看出用修辞手法和不用修辞手法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异:

①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②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显然,第②句比第①句更生动、更形象。因此,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可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从而使作文的语言鲜活起来。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对比、夸张、反复、反问、设问等,它们在语言表达中有各自不同的作用。

1.善用比喻

比喻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例如:“春雨是天使的眼泪。”这里把春雨比喻成天使的眼泪,形象生动地体现了春雨不仅有着天使的翅膀,更有天使的爱心,正是用它那天使般的心,给世界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希望。

2.巧用拟人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例如:“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害了羞”将雪人格化了,使雪富有了灵气,写出雪的动态美。

3.妙用排比

在文中适当使用排比,能有效地增强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用于叙述,则清晰深刻;用于描写,则形象生动;用于抒情,则情深意笃;用于说理,则鞭辟入理。把比喻句或拟人句组合成排比句效果更佳。

例一:“书如甘霖,滋润着我们久旱的心田;书如春风,驱赶我们心灵的严寒;书如方舟,渡引我们脱离灾难。”用三个比喻句组成排比句,把书的好处、价值生动形象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而且增强了语气。

例二:“春雨来到花园,众花笑逐颜开;春雨来到原野,小草探出了它的脑袋;春雨来到田园,麦苗欣喜得手舞足蹈。”通过三个拟人句组成排比句,把春雨、众花、小草、麦苗等物“人格化”了,具体形象地写出春雨给人间大地带来生机。

其它修辞,如对偶、对比、夸张、反复、反问、设问等,只要我们巧妙运用,一定会亮人耳目,怡人心扉。

四、引诗句

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行文的关键之处,恰当地引用诗句,能丰富文章的语言,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1.开头引用诗句,可以为全文定下抒情的基调,同时开门见山给文章镶嵌了一个美丽的“凤头”。例如:笔者班上的一位学生在写《慈母》这篇文章时,开头就引用了冰心的《荷叶・母亲》这篇散文诗的主旨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2.文章穿插诗句。写作文时,如果在文中精心穿插几个诗句,定能使文章诗意盎然。例如:《欣赏数字中的语文》一文中有这么一段话:是一个擎天柱,是正直,是不屈不挠的骨气。于是,我们有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正气;有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英勇无畏;有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英雄气概。

3.结尾引用诗句,引用与主题密切相关的诗句作结尾能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例如:《听雨》中的结尾:“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前行的途中也许遇到很多坎坷,可我要……还有两分钟交卷,那下一句是什么?这个填空题可不能失分!窗外明亮起来,天晴了,“已是晴天万丈光,犹有鸟儿叫!”

文章结尾点题,深化主题,巧妙地化用了毛泽东诗词,暗含文章的意境,包含“风雨过后是彩虹”的哲理,引人思索。

拟人句的例子【第三篇】

关键词:虚拟;语气;从句

1 “动词的虚拟式” 不等于“虚拟语气”

英语将“语气” 称为“mood”。语法书和词典对mood一词的解释大同小异。到目前为止,笔者所见到的资料几乎都将“语气”解释为“表示陈述语气、祈使语气或虚拟语气的三种动词形式中的任何一种”[ mood 6“GRAMMAR”[Cn tech one of the sets of verb forms In grammar such as the INDICATIVE(=expressing a fact or action),the IMPERATIVE(= expressing a command)or the SUBJUNCTIVE(expressing a doubt or wish)(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1995)]。

我们认为,“语气”不仅仅体现在动词的形式上,它还有更丰富的内容。无论是综合性语言还是分析性语言,无论是有文字的语言还是无文字的语言,都有各种不同的语气。不管使用哪种语言说话或写文章,都会交替使用不同的语气,否则文章就会显得单调、枯燥、乏味。

语气可分为陈述语气、祈使语气和虚拟语气。陈述语气用来叙述客观事实和状态;祈使语气用来命令或表示请求;虚拟语气用来表示假设、想象、建议、打算、间接命令、祝愿、推测、怀疑、赞美等。语气的表达方式大致有以下三种:1.用词语表示;2.以词形变化表示;3.用语调表示。不同的语言,表示语气的方式往往有所不同。用词语表示虚拟语气的现象多见于分析性语言,汉语就是如此。例如:“‘要’是我当了一只鸟,我就要飞到他家里去。这‘要’所示的就是愿望。”(见高名凯《普通语言学》增订本,)综合性语言,如拉丁语、德语、法语等往往以词形变化表示虚拟语气。而语调是所有语言共用的一种表示语气的方式。

现代英语是由综合性的古英语演变而成的,它既有综合性语言的特点,又有分析性语言的特点。因此,英语的语气可以用语调、词语和词形变化三种方式来表示。例如:“She wrote it” 是一个陈述语气的句子。但是,如果将“she” 重读,句未用升调,就是表示说话者“不相信” 或“怀疑” 的心理,“不相信” 和“怀疑”就属于虚拟范畴。在这种情况下,决定语气的不是词语,也不是词形,而是语调。又如,“He said she might succeed.这句话中的“might”是表示“推测”。“推测”并非客观事实,也属于虚拟范畴。这种虚拟含义体现在“might” 的词义上,而不是体现在词形变化上。“If were you…” 和“God bless you.”这类句子中的“假设”、“祈愿” 则体现在动词的特殊形式上。由此可见,英语动词的特殊形式可用来表示虚拟语气,但英语动词的特殊形式并不等于虚拟语气的全部内容。

2 英语动词虚拟式的种类、含义及基本用法

关于英语动词的虚拟式,语法专家们的意见也有分歧。如前所述,有的语法家根本不承认英语中有虚拟语气。当然,他们也不承认英语动词的虚拟式。夸克等语法家认为英语动词只有两种虚拟式:be型和were型。多数人则认为英语动词有七种虚拟式:be型,should be型,should have been型,were型,had been型,should/Would be型和 should/would have been型。

我们认为,不承认英语中存在虚拟语气或英语动词的虚拟式,那是不现实的,即使对英语动词的某些特殊形式不单独立项论述,也不能将它们忽略不计。克鲁辛加在它的语法巨著A Handbook of Present-day English中从头至尾未正式提到过虚拟语气,但涉及到此类语言现象时,他仍然将它们称为:(动词的)“祈使词干”(Optative Stem)、“谦逊(过去式)”(Preterite of Modesty)、“非真实(过去式)”(Irrealistic)等。

至于两种虚拟式(以下简称为“两式” )和七种虚拟式(以下简称为“七式” ),那一种提法更符合英语的实际情况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分析一下它们的含义和使用情况。

be型主要表示“祈愿、让步、建议、打算、要求、间接命令”等,常见于某些固定短语中,某些动词、形容词、名词之后的从句中。例如:

Home is home,be it ever so humble.

They have demanded that the manager resign.

Have they informed you of the resolution that a new school be built here?

be型

should be型主要表示“假设、建议、打算、要求、间接命令” 等,往往见于虚拟条件句和某些动词、形容词、名词等之后的从句中。例如:

If he should come here tomorrow,tell him about it

They have demanded that the manager should resign.

It’s imperative that you should not be seen here.

have been型

should have been型表示“怀疑、失望、惊喜、惊讶”等,常见于某些形容词之后的从句中。例如:

It is strange that he should have come back so late.

It is really surprising that the weather should have kept dry for such a long time.

were型主要表示“事与愿违” 的现实情况或假设条件。例如:

I wish I were as tall as you are。

If I were you I would do it at once.

been型

had been型用来表示“与过去事实相反的虚拟条件或愿望”。例如:

If he had been there last night,he would have heard the news.

I wish I had known how to do It long ago.

/would be型

如果虚拟条件与现在事实相反或与将来事实可能相反,主句中往往用 should/would be型表示相反的结果。例如:

You would do the same thing If you were In my place.

It would be so pleasant If she came to see us tomorrow.

/would have been型

如果虚拟条件与过去事实相反,主句中往往用should/would have been型表示相反的结果。例如:

If it hadn’t been for him she would have lost the way that day.

从以上几种形式可以看出,“七式” 不仅都具有“虚拟”含义,而且包括了“两式” 的全部内容。“两式”尽管也有“虚拟”含义,但不能包括“七式”的全部内容。另外,关于“两式”和“七式”还有以下几点值得进一步讨论:

1.“两式” 的提法有时考虑了句子的含义,有时又不考虑句子的含义。例如,在 a)“We ask that the individual citizen watch closely any developments in this matter.”中将“要求”的含义考虑进去了,用 be型虚拟式表示。但是在 b)“We ask that the individual citizen should watch closely any developments in this matter .” 中则不考虑其含义,而将其视为非虚拟式。其实,这两个句子的意思相同,从句部分都可以用“名词+不定式短语”来替换:“ We ask the individual citizen to watch closely any developments in this matter.”。“两式”论者往往将类似句 b的表达方式一起划到“情态动词”的用法中。

但是句b中的“should”并不表示“应当”的情态意义,因此,在书面表达中,往往将“should”省去。其实,句a和句b的深层结构完全相同,句a是句b的书面表达形式;而句b则是句 a的口头表达形式而已。如果将should be型归到“情态动词”中,不仅不能将“虚拟”意义解释清楚,还会给“情态动词”带来麻烦。因为“情态动词” 一般不省略,如果句b中的should是“情态动词”,按理就不应当省去。

2.“两式”仅仅考虑了动词单独作谓语的情况,没有将动词。短语考虑进去。虽然在陈述语气中也有 be型和 were型之外的五种动词形式,但它们的含义大不一样。例如:

a〕If had been there last night, I should/would have heard the news.

b)This was the second time he had been abroad.

c)She said that she would have got everything ready before the party began.

句a和句b中的“had been”虽然形式相同,但含义大不相同。句a表示“假设”(与过去事实相反),句b表示“过去的过去”(符合实际情况)。同样,句 a中的“would have heard”和句c中的“would have got” 都属于“would have been” 型。但是,句a表示“假设条件的结果”(与过去事实相反),而句c则表示“过去将来完成”。如果不将这类同形异义的用法加以区别,只会使问题更加复杂化。

3.“should/would be”与“should be”

从表面上看,“should/would be” 比“should be”只多一个“would”,但它们的用途却大不一样。用来表示“虚拟” 的“should be”主要用在各种从句中,如宾语从句、表语从句、某些形容词之后的从句、条件状语从句等。在这种情况下,“should”不能换成“would”,但可以省去(条件状语从句除外)。而“should/would be”表示“虚拟”时,往往用在带有虚拟条件从句的主句中,表示与现在事实或将来的情况相反。在正式的英国英语中,第一人称用“should be”,其他人称用“would be”;美国英语所有的人称往往都用“would be”。

4.“should/would have been”与should have been

“should have been”用来表不“怀疑、失望、惊喜、惊讶”等,主要用在某些形容词之后的从句中,“should”不能换成“would”。“should/would have been”主要用在带有“与过去事实相反”的虚拟条件句的主句中。在正式的英国英语中,第一人称用“should have been”,其他人称用“would have been”;美国英语往往所有的人称都用“would have been”。

以上情况表明,“两式”的“简单”只是一种表面现象,“七式”的用法似乎更加符合英语的实际情况。

3 虚拟式的用途越来越小

有人认为,如果把“should be”,“should have been,had been”,“should/would be”和“should/would have been”都归到虚拟范畴,那么在现代英语中,虚拟式的用途不是越来越小,倒是越来越大了。

我们认为,英语中虚拟式的用途的确是越来越小了,但是这种越来越小的趋势不是体现在界限的划分上,而是体现在其他语言形式的活用方面。

如前所述,“The officer ordered that the men fire the guns.”和“The officer ordered that the men should fire the guns.”都可以改写成“The officer ordered the men to fire the guns.”。改写之后的句子不含虚拟式,但句子的意思不变。这就是虚拟式的用途越来越小的一个实际例子。在现代英语中,虚拟式的用途越来越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不定式短语表示。例如:

I require that you be back by require you to be back by ten.

It is necessary that he take an entrance examination。It is necessary for him to take an entrance examination.

My idea is that we hold another meeting to discuss idea is hold another meeting to discuss it.

2.用动名词短语表示。例如:

I insist that you take an immediate insist on your taking an immediate action

I suggest that we bring the meeting to an suggest bringing the meeting to all end.

3.用陈述式表示。例如:

Our decision Is that the school remain decision is that the school remains closed

It is vital(that)we be is vital(that)we are present.

I suggest(that)he apply for the suggest(that)he applies for the job.

4.用介词短语表示。例如:

If it hadn’t been for our support,we couldn’t have your support,we couldn’t have succeeded.

If the conditions had been more favourable, we could have done more favourable conditions, we could have done better.

5.用其他形式表示。例如:

If we should delay another hour,all doors would be hour and all doors would be locked.(用并列连词等改写)

He insisted that Tom to tidy up the room at told Tom to tidy up the room at once.(用其他词语改写)

4 结论

英语动词的虚拟式与陈述式和祈使式,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用法上,都是有所区别的。在英语教学中,对于英语动词的虚拟式,要灵活处理,既要把它们的本来面目讲清楚,又要指明其发展趋势,使复杂的问题清晰化 ,系统化 。

参考文献

拟人句例子【第四篇】

1、那只猫好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我们每一个人一张嘴,它就像猫尾巴一样跟着其他人,不停地喵喵叫,直到它得到食物。

2、到了秋天,架子上的丝瓜只剩下几颗来年的旧丝瓜的种子,它们变成了一件金袍,丝瓜皮有些开裂。透过泪水,我看到了又大又黑又亮的种子。

3、那座小桥耸立在那里,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4、苹果脸红得像个害羞的女孩。

5、夏天来了,街道两旁的树木给人们带来了凉爽。

6、鸟儿在树枝上唱着美丽的歌。

7、小溪一路奔流,望着路边的风景,从身边,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8、雨滴带着微笑从蓝天上落下。

9、我爱硕果累累的秋天,但我更爱秋天的黄昏。每天晚上,我都喜欢在山上散步,寻找她的脚印。

10、雨后,蘑菇躺了下来,露出了头。

11、深夜,美丽的天鹅也进入了梦乡,脸上依然骄傲。

12、兔子扭着身子,手里拿着胡萝卜,向自己的窝走去。

拟人句的例子【第五篇】

关键词:新海诚 小说 《秒速5厘米》 日语修辞法 表达效果

基金项目:南通大学2013年度人文社科项目“新海诚小说《秒速5厘米》的日语修辞法研究”(课题编号:13W42)

新海诚是日本著名动画导演兼作家,动画电影《秒速5厘米》是其最受赞誉的电影,荣获2007年亚洲太平洋电影奖最佳长篇动画电影奖。由于电影的巨大成功,新海诚亲自执笔创作了同名小说《秒速五厘米》。新海诚毕业于日本中央大学日本文学专业,其文学素养同样出色,小说一经问世即获得好评。该小说单行本在日本国内创造了重版17次的长期热销记录。

动画版《秒速5厘米》有两大特色,第一是影片中的自然景物背景精美绝伦,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第二是影片中穿插了大量的人物心理旁白,使得细腻的情感流淌在整个影片之中,拨动观众的心弦。小说版《秒速5厘米》同动画版一样,非常注重自然景物的刻画和人物心理的描绘,在这两方面的描写中,新海诚巧妙运用了多种日语修辞法,增强了言辞或文句的表达效果,带给读者美的享受。笔者对小说中自然景物和人物心理刻画部分进行了文本细读,搜取出新海诚在小说中运用的日语修辞法实例,探究采用这些修辞法在文本具体的语境中产生的艺术和思想表达效果。

综观新海诚在小说《秒速5厘米》中运用的日语修辞手法,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凸显文字画面感的修辞表达法

但凡看过新海诚这部电影作品的人,第一印象恐怕都是唯美的画风。影片的每一帧画面都是精雕细琢,画质的清晰度及美感,常为人称道“可以直接截图当桌布”。澄澈的碧空、波光粼粼的海面、飘舞的樱花、斑斓的光影、在月光中掠过云端的飞鸟……这些画面背景美轮美奂。新海诚在小说版《秒速5厘米》中,同样非常注重自然景物的描写,他通过文字营造的画面依然优美动人。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新海诚运用了直喻、拟人、共感觉法这三种日语修辞法,来凸显文字的画面感。

1.直喻的运用。直喻是比喻的一种,指运用「よう、「みたい等指示性词语的比喻。新海诚在景物描写中使用了大量直喻,如:

(1)まるで雪みたいだね。(仿佛雪花一样啊)

(2)空はまるで青のの具をたっぷりの水に溶かしたように淡く澄んでいた。(天空好像蓝色颜料溶解在足量的水里一样澄澈。)

(3)全天を巨大な柱のような眩しい川がいている。(炫目的银河仿佛巨大的光柱一样横贯整个天际。)

在这几个直喻的例子中,作者将樱花比喻成漫天飞舞的雪片;把澄澈的天空比喻成如同蓝色颜料溶解在大量的水里一般;把银河比喻成巨大的光柱。直喻的运用可以使得文字产生具象效果,激发读者透过文字,在脑中想象文字营造出来的画面。

2.拟人的运用。拟人的定义是:「人法は人以外のもの、つまり物や事物、抽象概念を人として表する技法である。(拟人法是指将人类以外的,即动物、事物、抽象概念看做人类来进行表达的技法。笔者译。)下面列举小说中的两个例子说明:

(4)町はただ々と雪に降りこめられつつあった。(小镇默默地被大雪逐渐覆盖。)

主人公远野贵树在寒冷的夜晚,独自一人乘坐几个小时的新干线去和原明里相会。例(4)描写了当时车站周遭的环境,采用了「々と(默默地)这个拟人化的表达,使得读者的眼前浮现出了这样一幅画面:万籁俱静的漆黑夜晚只有星星点点的灯火,漫天飞舞的雪片沉默无声地落下,不发出丝毫声响,远野贵树的孤寂无助无法得到排遣。此处拟人修辞法的运用突出了寂寥清冷的环境气氛。

(5)そのな海面はがらりと表情をえる。(变幻多端的海面突然改变表情。)

女主人公澄田花苗在大海里冲浪的时候,发现随着身体高度的改变,海水的色泽也随之改变。例(5)中作者采用了「表情をえる(改变表情)这个拟人化的表达来表现海水的色泽变幻。“表情”是指表现在面部或姿态上的思想感情,是人类特有的。被人格化的大海就像人类能展现出丰富多彩的表情那样,海水在光线的折射下也能呈现出多变的色彩。拟人修辞法的运用使大海的形象更加生动形象。

3.共感觉法的运用。共感觉法的定义是:「共感法は5つの感――触、味、嗅、、を表する言を的にみ合わせる技法である。(共感觉法是指将表示五种感觉――触觉、味觉、嗅觉、视觉、听觉的词语,按照不同性质组合在一起的技法。笔者译。)下面列举小说中的一个例子来加以说明:

(6)あたりはいのいにちている。(周围充满了强烈的绿色气味。)

例(6)中用到了五种感觉中的两种――视觉和嗅觉。「(绿色)是视觉,「い(气味)是嗅觉。澄田花苗和远野贵树并肩坐在斜坡顶上交谈,坡上青草茵茵,虫儿争鸣,微风徐徐。这一幅景色映在心情雀跃的澄田花苗眼中是分外美丽的,她感到不光眼前一片葱绿,就连空气仿佛都染上了绿色的气味。至于绿色的气味是什么感觉,那就留给读者想象体会了。作者运用共感觉法,在读者的面前呈现出了一幅翠色欲滴的美景。

二、突出人物心理刻画的修辞表达法

在动画版《秒速5 厘米》中,新海诚为了表达人物心理活动,采用了在影片中穿插大量深情的人物内心旁白的手法,直达观众的内心深处,产生了感人至深的效果。比起影像,文字更加容易表现人物深层复杂的心理,所以在小说版本中,新海诚用了大量篇幅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将动画版无法彻底表达的心理活动和情感波动,通过文字淋漓尽致地诠释出来。在这些心理描写的文字里,新海诚也运用了大量日语修辞法,下面进行逐一阐述。

1.隐喻的运用。隐喻的定义是:「はAとBのに似性を指摘することで成立する。直と同じようであるが、は「みたいにや「ようになどの指がない。(隐喻成立的条件是指出A和B之间的类似性。和直喻相似,但是没有「みたいに、「ように等指示性词语标志。笔者译。)隐喻和直喻一样都属于比喻,都具有生动的表达效果,但隐喻比直喻更加简洁灵动。下面列举小说中的几个例子说明:

(7)心の表面はゆるやかに波立っていた。(心的表面缓缓地涌起波澜。)

(8)ぐるぐると感情がく。 (感情的漩涡翻搅起来。)

(9)心とが激しくざわめいた瞬、小田急の急行がふたりの界をふさいだ。(当心灵和记忆喧嚣起来的瞬间,小田急线的快车遮挡住了两人的视线。)

例(7)中,「波立つ意思是指“波涛翻滚”,用在这个句子中,把内心隐喻成波浪滚滚的水面,形象地表现出内心的激荡。例(8)中的「く和例(9)中「ざわめく意思是指“起漩涡”和“喧嚣”,在这两句中分别把内心隐喻成漩涡翻搅的水流和喧闹嘈杂的场所,也十分形象地表现出人物情绪的巨大波动。

2.对照法的运用。对照法的定义是:「照法は二つまた二つ以上の物事の照性を提示するレトリックである。(对照法是提示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对照性的修辞法。笔者译)。以下是小说中的一个例子:

(10)体がふいにくなり、の中心がさっと冷たくなる。(身体突然发热,头脑却一下子变冷。)

远野贵树在夜里接到原明里打来的电话,听到了一个令他无法相信的消息:明里要转学到一个遥远的城市去上学。震惊之下的远野贵树感觉到全身猛然发热,头脑却一下子冷却下来。例(10)中「くなる(发热)和「冷たくなる(变冷)形成鲜明对照,有力地表现出远野贵树内心的震荡是多么的巨大。

3.追加法的运用。追加法的定义是:「追加法は一つの文がわったあとで、その文とすることを付け加える技法である。(追加法是指一个句子结束后,在其后追加关联内容的技法。笔者译)。看小说中的这一句例子:

(11)こんなは自分がまるでとても特な存在みたいに思えて、いつもほんのりと幸せな持ちになってしまう。今在、たくさんのを抱えているにもかかわらず。(这种时候总觉得自己是非常特别的,心中泛起丝丝幸福之感,尽管现在我面临着很多问题。)

碧空万里,沐浴着朝阳的大海闪闪发光,澄田花苗浸泡在温暖的海水中,产生了例(11)中描述的心理活动。她觉得在这样美好的时刻,自己的存在是特殊的,心里涌起了丝丝幸福的感觉。不过在例(11)的最后,作者又追加了一句「今在、たくさんのを抱えているにもかかわらず。(尽管现在我面临着很多问题)。这一句追加就在幸福里投入了一丝阴影,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好奇:困扰澄田花苗的问题都是些什么呢?这一句追加法的运用既细腻地描绘了人物的心理活动,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欲望。

4.订正法的运用。订正法的定义是:「正法は一度表したことを後から正する技法である。(订正法是指把之前表达的语句进行订正的技法。笔者译)。订正法用于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可以体现出思维活动的变化,以下是小说中的一个例子:

(12)あと半年、いやいや、でもひょっとして野くんが卒後もに残るという可能性だってゼロじゃない。(还剩半年时间了,不不,远野君毕业后也有可能留在岛上的。)

例(12)是澄田花苗的心理活动。距离高中毕业只有半年了,她暗恋的远野贵树半年后就要离开小岛,去外面读大学了,所以一开始她想到的是「あと半年(还有半年时间)。但是内心深处她希望远野贵树能够留在小岛上,所以她马上又修正了自己的想法,「いやいや(不不),远野君还是有可能留在岛上的。订正法的运用描绘出了澄田花苗思维活动的变化,突出了她万分纠结的心理。

5.反复法的运用。反复法的定义是:「反法は一つのや句をり返して使う修辞である。(反复法是指将一个单词和语句重复使用的修辞。笔者译)。反复法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首句反复、结句反复、前辞反复、隔语句反复、首尾语句反复、倒置反复法、语法这七种。在小说《秒速5厘米》中,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时,着重运用了首尾句反复和语法这两种反复法。

a.首尾句反复。首尾句反复的定义是:「首尾句反は文の最初と最後を同一の句で一し、中身を替える形式のレトリックである。(首尾句反复是指使用同一语句将句子的开头和结尾统一,句子中间的内容进行替换的修辞法。笔者译)。小说中有如下一个例子:

(13)なぜもっと、真に人を思いやることができなかったのだろう。なぜもっと、う言を届けることができなかったのだろう。(为何我不能更加认真地替别人着想,为何我不能更加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呢。)

例(13)位于小说接近结尾的地方,可以说是小说的一个高潮部分。远野贵树回忆自己过去十年的人生,意识到自己伤害了许多人,同时也伤害了自己。无法消解的巨大悔恨侵袭了他的内心,令他无可抑制地痛哭起来,这一句是他当时的心理活动。为了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突出远野贵树的悔恨心理,作者运用了首尾句反复的修辞法。两个分句的开头「なぜもっと和结尾「ことができなかったのだろう相统一,读起来朗朗上口,相当有节奏感,很有语势和感染力。

b.语法。语法的定义是:「法は同じ言をけて使う修辞であり、その言と言のに他の要素を入れてはいけない。(语法是指同一个词语连续使用的修辞法,这个词语和其他词语之间不能有其他的要素。笔者译。)下面是小说中的两个例子:

(14)会いたくて会いたくてたまらなかった。(想见他,想见他,想得不得了。)

例(14)是描写原明里的心理活动。她回忆自己小时候在车站里等待远野贵树,却久等不来。那时候无论等多少个小时她都能坚持下去,因为「会いたくて会いたくてたまらなかった。(想见他,想见他,想得不得了。)两个「会いたくて重叠使用,强调了原明里对远野贵树的深深思念。

(15)いつかずっとずっと未来に、明里のこの言が自分にとってとても大切な力になるような予感がした。(我预感到在漫长的漫长的未来,明里的这句话会成为支撑我的巨大力量。)

例(15)是远野贵树的心理活动。他和原明里在车站分别之时,隔着车门,原明里对远野贵树说:“贵树君将来一定没有问题的。”听到这句话的远野贵树产生了一种神奇的感觉,并且预感到在「ずっとずっと(漫长的漫长的)未来,这句话都会成为支撑他的力量。两个「ずっと重叠使用,强调了未来的时光是何等的漫长,从而说明了原明里在远野贵树的心中是多么重要的存在,即使时光流逝,原明里的这句话也会牢牢镌刻在他的心中,赋予他前进的力量。

新海诚在小说版《秒速5厘米》中成功地运用多种日语修辞法,给读者构筑了一个优美的文字世界。首先,为了用文字体现出动画版中的唯美画风,他运用了直喻、拟人、共感觉法三种日语修辞法,激起了读者对美好意象的联想,让读者仿若看到了优美的画面。其次,运用隐喻、对照法、追加法、订正法、反复法这五种日语修辞法,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和情感波动,触动了读者的心弦,使得整部小说充满了细腻丰沛的情感。

参考文献

[1] 元天庆。新海诚及其动画作品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

学,2011.

[2] 平山崇。日语修辞法[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 新海。秒速5センチメトル[M].京:株式会社メディ

アファクトリ,2009.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59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