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电子政务论文范例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642017

【导言】此例“电子政务论文范例精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关于电子政务的论文【第一篇】

自一九九九年起,全国1些主要城市已经开始进行企业基础信息交流工作。这些交流工作主要产生在工商局、地税局、质监局等单位之间,并已经在税收征管系统、企业信誉信息系统利用中施展了首要作用。

然而,这项庞大的基础信息交流目前却面临着3个主要问题:1、没有统1的交流轨制以及机制;2、没有统1的数据交流标准(交流标准包含业务数据标准与技术标准两个方面),数据交流后,难以对于数据进行比对于以及收拾,难以获得数据交流的应有效果;3、没有统1的交流系统。目前的交流方式比较复杂,既有通过计算机网络完成的交流,也有通过软盘或者纸质文档进行的交流,因而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安全性方面存在良多隐患。因为上述3个问题,各政府部门在处理诸如企业、事业、社团单位的登记、注册、变更、年检、注销等业务时,没法及时交流信息,不仅造成为了政府各部门大量重复性录入工作,而且很难保证基础信息在各部门的1致性。此外,跟着我国电子政务各项工作的深刻推动,和网上企业年检、银税同享工程等1批信息化利用工程的建设,许多政府部门需要同享机关、企业、事业以及社团等多种经济社会基础信息。实现经济社会基本单元基础信息交流与同享势在必行。

北京市“经济社会基本单元基础信息交流与同享”建设的目的是通过将工商、税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市编办、民政局社团办各自业务系统连接起来,树立部门之间、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基础信息交流以及同享的散布式信息交流系统,增进包含1站式联合网上审批、网上企业年检、企业信誉等重大利用项目在内的政务工程建设、晋升政府信息化利用水平、优化环境、增进经济社会发展。

基础信息交流与同享系统

经济社会基本单元基础信息交流(下列简称:信息交流系统),是应用易达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全面利用集成(EAI)产品,实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税务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市编办及民政局社团办之间企事业单位基础信息资源交流以及同享的业务管理系统。该系统以现有业务利用系统为基础,通过基于XML、Web服务的动静交流系统(Messaging Systems)以及流程管理系统(BMPS)制订切实可行的动态政务信息交流业务,逐渐理顺工商与税务互联触及的业务流程,构成信息化前提下跨部门的系统工作机制。信息交流系统胜利连通了包含国税、地税、工商、技术监督、市编办、民政局社团办在内的各政府部门,应用动态信息交流以及同享技术实现了任何1个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在相干政府职能部门的同步,并通过灵便的业务流程管理平台实现企业信息以流程自动化的方式在各政府部门数据库之间同享及更新,并将其利用规模进1步扩展到更多的部门及利用。

交流系统是1个跨平台的散布式系统,触及到多个相干委办局。

各相干委办局既是数据的提供者,又是数据的使用者,1方面将本部门的数据其他委办局使用,另外一方面接受来自其他部门的数据。在委办局树立独立于现有业务系统的`交流前置机,实现经济社会基本单元基础信息的上传以及接管。

在市工商局等部门的前置机,安装利用集成服务器软件、利用适配器,并进行相应的配置,完成以及外部的数据交流。上图中,市国税局、市质监局、市编办、市社团办的交流系统的逻辑结构以及市工商局、市国税局的结构相似。

其中,市信息办交流节点不介入具体的数据交流流程,但对于整个交流系统提供支撑以及管理服务功能。

在市工商局等其他六个节点,通过交流平台实现各个交流节点同享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流以及同享。在各个节点部署的接口子系统实现同享数据库以及委办局业务系统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流以及转换。

在各个交流节点,交流前置机部署在北京市政务内网部份,委办局的业务系统以及业务数据库部署在委办局的局域网中,两个网络之间的连接为安全隔离。安全隔离是指各个委办局依据自己对于安全的实际需求,采取具体的连接方式,或者者是逻辑隔离,或者者是物理隔离,或者者二者断开。依据实际的连接情况,接口子系统以及业务系统之间通过网络或者者是存储介质应用数据的导入导出的手腕实现数据交流以及转换。

在市信息办交流前置机上,安装交流平台的基础软件以及交流平台管理系统,实现对于交流平台的管理以及服务。

信息交流系统的功能

信息交流

树立经济社会基础数据库,实现数据交流的存取、连接以及权限节制等功能。通过公共数据交流平台,实现企事业基本数据的公共交流,以充沛保证对于整个交流信息平台的有效管理、交流信息备份及历史信息记录。

交流系统的交流内容可以按数据来源分为工商、地税、国税、质监、编办、社团办6类。

数据比对于

在部门间数据交流的基础上,依据各部门业务的需要,对于来自不同部门的基础信息进行自动比对于以及人工比对于,依据比对于结果,找出部门间数据差异以及问题,并更好的服务于本部门的业务工作。例如,税务部门将从工商部门交流来的企业开业注册登记信息以及税务登记信息比较,找出已经办理工商开业登记但未办理税务登记的企业,再剔除了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的企业,对于剩下的企业就能够进行重点监控以及检查,到达加强税源监控的目的。

因为目前各委办局的业务系统中基础信息存在着不少数据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企业代码不1致:每一个委办局的业务系统采取了不同的编码来表示1个企业,如工商局业务系统中的企业注册登记号,税务系统中的纳税人辨认号,质监系统中的企业组织机构代码等,这些系统以各自的编码规则组织、管理企业信息,编号仅在本系统中有明确的含意,到了别的系统中则可能没成心义。

二、数据量不1致:因为目前各个业务系统之间尚未实现实时的数据交流,存在着企业注册后,没有办理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等业务,造成为了各系统之间数据的差别。

三、数据项数据不合法:比如企业名称、注册日期等。

四、数据项数据不1致:各个业务部门记录的同1数据项的内容不同,主要体现在企业名称、注册登记号、注册地等数据项。

五、代码标准不1致:比如民族、性别等,在不同的系统中采取不同的代码。

经济社会基本单元基础信息来自各委办局的业务系统,因为各业务系统的数据存在上述问题,因而,要对于采

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加工收拾、比对于以及整合,对于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质量进行改善。

针对于历史数据以及新增数据,可采用"自动比对于以及手动比对于"等不同的法子进行。这里的历史数据是指在使用数据交流系统之前累积的数据,新增数据是指各单位使用数据交流系统之后发生的业务数据。

业务系统接口

为了维护各委办局业务系统的安全性以及独立性,在各委办局树立企业基础信息同享数据库,用于存储各单位向外发布的信息以及从其他单位交流过来的信息。

业务接口子系统负责从业务数据库中提取需要发送的数据,并将其保留到同享数据库,同时还负责从数据交流平台提取数据导入到各自的业务数据库,并提供管理系统对于同享数据库进行管理以及保护。

电子政务论文范文1:电子政务安全工程关键技术研究【第二篇】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已得到了高度普及。现代社会活动中几乎所有领域都对计算机进行了应用,计算机已成为人们生活、办公中的一部分。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已经达到了另一个高度,全球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政府组织和工作中也已经开始融入计算机技术。电子政务是一种全新的政府办公手段。但电子政务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信息安全问题。现如今网络攻击、病毒入侵、黑客攻击等现象都给电子政务发展带来了威胁。本文将针对电子政务安全工程的关键技术及重要性展开研究

关键词电子政务;安全工程;关键技术;重要性

1前言

电子政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展已逐渐成熟起来,电子政务迅速广泛应用到各国政府机构办公中,但电子政务建设的同时却一直被病毒、黑客等负面因素所困扰。且近些年来电子政务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甚至已严重威胁到国家信息安全。电子政务安全工程是保障政府机构政务信息数据安全的主要手段,只有做好电子政务安全工程,才能避免电子政务系统遭到破坏以及导致数据信息丢失、泄漏、被篡改。当前威胁电子政务系统安全的主要攻击手段有:口令攻击、窃听和数据截获攻击、IP欺骗攻击等等。

2电子政务安全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自从计算机诞生以来就开始出现各式各样的计算机病毒和攻击手段,对计算机数据进行窃取和破坏,甚至还有一些不法之徒利用计算机病毒,入侵他人计算机盗取账号密码、银行卡信息、隐私信息及财产的现象[1]。对企业而言,信息数据的丢失和泄漏,很有可能导致企业商业机密泄漏,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对个人而言,就是个人隐私的侵害。对国家而言,信息泄漏就可能是国家机密的泄漏,给国家安全带来威胁。一些信息外泄极有可能引起不良社会反应,给社会稳定及和谐带来危害,给国家带来不可预期的后果。电子政务系统中的信息就是如此,政府部门担负着管理国家事务的重任,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中包含大量国家机密及公众隐私信息。电子政务安全直接涉及到国家信息安全问题,其安全性是国家安全及社会稳定的基础。我党对电子政务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重点强调了电子政务安全的重要性,要求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强化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对电子政务安全的重视。

3威胁电子政务安全的主要攻击手段

口令攻击

口令攻击是当前黑客较为常用的攻击方式,黑客在选定攻击目标后,便会试图利用口令入侵目标计算机系统,获取想要得到的信息。口令攻击基于穷举法来实现,利用"字典"尝试口令直到验证成功,口令验证的全过程可利用计算机软件自动完成。口令攻击多被用于UNIX系统入侵,UNIX验证失败不会封锁用户,可无限尝试口令,成功入侵后不会提示系统管理员,而后就可以利用Telnet、FTP等工具,对加密文件进行破译,最终得到他们想要的信息。

数据劫持攻击

这种攻击方式危害最大的,可直接威胁电子政务安全。计算机使用互联网进行数据传输时,需要与服务器建立连接后才能完成传输。数据劫持攻击可截获被攻击目标的数据包,并利用破译工具破解截获数据包,来获取目标信息及口令,在对目标计算机系统进行攻击。

欺骗攻击

当前较为常见的主要攻击方式是IP欺骗攻击,这种攻击方式多被用来入侵目标计算机的攻击行为中[3]。在目标计算机进行IP协议传送报文时黑客可利用IP欺骗攻击为自己提供假认证,来复制主机TCP/IP地址,伪装网络主机,获取返回报文,返回报文被解密后黑客就可以获得到想要的数据。

4电子政务安全工程的关键技术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黑客攻击的手段五花八门,可谓是防不胜防,影响电子政务系统安全的因素多样复杂。必须通过电子政务安全工程,来保护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为其构建起一个有效的保护屏障,来避免非法入侵,保障政府信息安全,国家安全。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电子政务安全工程的关键技术:

包过滤防技术

包过滤防技术是保障电子政务系统网络安全的主要手段之一,这种安全技术在路由器上实现,该技术会自动对用户定义内容进行过滤,控制非法数据包和病毒数据包的安全,以保障电子政务系统整体网络安全,避免病毒入侵。包过滤技术的原理是:在网络层对数据包进行检查,确认安全后,在把数据包下载到物理层,包过滤技术保障了电子政务系统数据包安全性。但该技术尚未成熟,被过滤的数据包,还是有被攻击的可能性,所以仍有待完善。

应用网关检查技术

应用网关检测技术是通过检查应用层数据包,并将检查的内容放入决策过程中,从而提高信息安全性的一种安全技术。这种技术有效性较高,防御效果较好。但该技术效率较低,且缺乏灵活性,过于繁琐,涉及到防火墙和服务器。并且系统中新应用程序使用,需添加针对此程序的服务,否则无法正常使用,所以该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暂时无法大面积推广。

状态检测技术

状态检测技术与其他安全技术相比具有较好的性能,操作也相对简单,对电子政务系统安全性的提高效果也十分显著,对新应用程序也有着较好兼容性,状态检测技术继承了包过滤防技术的优点改进了缺点,该技术能够检测网络层和传输层的行为,通过建立状态链接表对数据进行安全检测。

复合型防火墙技术

复合型防火墙技术是当前效果最好的安全防御技术,该技术是状态检测技术和透明代理技术基础上改良的新型安全技术。该技术能够有效屏蔽大量常规非法攻击和病毒攻击。能够实现对电子政务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在发生入侵时便会第一时间发出警报。另外,该技术还实际了入侵检测、安全评估等多项功能,能够有效保障电子政务系统安全。

5结语

电子政务安全工程关系着电子政务的持续发展和未来建成以及国家信息安全,提高电子政务系统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安全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墨菁。电子政务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2012,13(11):119-124.

[2]__搏。电子政务安全技术发展的分析与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2011,11(14):132-136.

[3]王慧灵。浅淡计算机网络中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J].武汉信息技术学院,2011,12(04):119-124.

关于电子政务的论文【第三篇】

摘要:“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电子政务总体发展水平迈上了新台阶。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难点,受到“数字鸿沟”、“信息孤岛”等的影响。有必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探索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电子政务 信息安全 措施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滞后,电子政务受到人文环境的约束

从近年的实践来看,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一方面,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不少人对电子政务的目的、意义、重要性和发展趋势缺乏足够的认识,他们习惯于传统的办公模式,对电子化给传统政务办公方式带来的革命性变革认识不足又难以适应。把电子政务当作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认为电子政务是一个技术问题,从而加强硬件投入,却不重视软件的开发,也不重视业务流程的重组,更不注重信息的收集,使建立起来的网络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部门利益自我保护根深蒂固。电子政务建设强调政府流程再造,需要对政府机构进行改革,必然会带来政府相关部门利益和部门的消失和权利的削弱,会减少人员等,对发展电子政务的阻力也会增大。

(二)标准化程度低,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滞后 。

电子政务建设没有完全以政府业务流程为导向,各业务系统共享程度较低,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轻应用,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尽管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现有网络平台条件,严禁重复建设”的明确要求,但由于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宏观的规划,政务专网建设存在各自为政、标准不统一的现象,不能支持实现互联互通,信息不能共享,跨部门业务不能协同。“纵强横弱”、“信息孤岛”现象比较严重。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制度规范尚不完善,政务信息公开的制度性建设刚刚开始,制约了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整体水平。

(三)注重“电子”建设,忽视政府业务流程的改进 。

“电子政务”的关键是“政务”,而不是“电子”。但不少领导者只是把电子政务当成一种新技术,以为只要投资,有了硬件设备和各种软件,政府上网以后,就算建成电子政务。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出现一些问题,一方面,原有的金字塔式的行政组织结构不利于信息的有效传播。信息在行政传播过程中呈现非对称性和层级性,往往造成信息的失真或失效。另一方面,传统的业务流程不适应电子政务。传统的政府机构条块分割,职能包罗万象,政府业务数据流程不得不按地理位置和人力分配被分割在多个部门,使得相同的信息往往在不同的部门都要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和管理,在建立电子政务系统时,各个系统相互独立,技术与规范各不相同,结果是建立起了一个个信息孤岛。这种多层次、低效能的行政机构和业务流程不利于信息的统一收集和整理。

(四)安全存在隐患,制约了电子政务的发展 。

对于电子政务来说,网络的安全非常重要,它关系到信息时代国家机器的稳定运行和社会秩序的安定团结。总体上看,我国的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仍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科学、完整、高效、统一的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主要表现为我国的政务系统大多分级、分域保护不明确;安全隔离不彻底,内外网承载业务划分与信息安全的要求不对等;密码与信任体系建设不完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完善;全社会的信息安全意识不强;信息安全的管理和技术人才缺乏;信息安全技术缺乏创新性与自主性,同时对引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缺乏有效的管理与合理改造。呈快速上升趋势的病毒传播和网络攻击等犯罪活动使网络泄密事件屡有发生。这些都存在对电子政务系统构成威协的不安全因素。

完善电子政务建设的措施

促进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既是我国各级政府机构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与国际接轨,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的现状,针对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健全领导机构,规划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

目前,制约我国电子政务应用发展的主要瓶颈是地方之间、部门之间不能协同共享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因此,对电子政务的发展要加强领导、统一规划。一方面,国务院要成立电子政务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和组织中央及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可以采取“总体统筹、分工负责”的原则,加强政府的指导监督等管理

关于电子政务的论文【第四篇】

摘要:

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整体建设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依然存在缺乏足够认识,项目人员随意,组织架构不合理等问题。一旦风险发生,将会给项目进度、成本、效果等带来很大影响,甚至导致失败。因此,如何依据识别的潜在风险选择合适的外包模式,已成为政府部门开展电子政务服务外包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电子政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本文对电子政务常见风险进行识别,提出标准化的政府电子政务信息化三方治理结构模型,通过多层次分解,规范每一层级中相应角色所需承担的职责,以期通过明确规范化的项目组织架构来控制相关风险因素的发生概率和风险后果的影响程度。

一、电子政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电子政务的建设,不仅仅是一项软件开发项目,更是一项影响甚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同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管理、民生保障都息息相关。开展风险管理,使成功率得到提升,能够进一步推进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提高行政效率和民众满意度。本市的电子政务建设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依然需要科学的改进。由于收入原因,政府部门较难拥有一支自己的专业开发团队来进行系统开发和运维,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节约信息技术的投入成本并专注于核心业务,所以目前绝大部分政府部门采取了外包的形式将系统建设外包。另外,深入研究风险及后果,通过理顺组织架构的方式避免部分风险发生,对于指导本市电子政务管理信息系统项目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电子政务项目风险识别

与一般IT外包项目类似,电子政务系统的外包项目的风险主要来源于外包项目、客户方及供应商三个方面。另外,项目中也存在一些自身独特的风险,主要来自政府部门相比较企业所具有的自身独特性。以下为电子政务项目可能的风险因素,风险后果及作用机制。

1、政府自身IT能力不足

目前,由于政府部门薪水的限制,难以聘请到高水准专业的IT人员,自身也并不具备系统架构、开发、运维管理的能力,只能外包,但又因为能力,无法有效监督建设过程,也难以准确评估绩效。正因为如此,借助外脑,与供应商形成良好组织架构,充分调动发挥供应商的能级至关重要。

2、资产专用性

政府部门对IT外包部门相对依赖。电子政务系统大部分是针对政府对社会、经济、金融、房屋等管理用途,这些管理都是长期性的,政策一直在更新的,所以项目一般建设周期跨度较长,需要反复修改,应用范围狭窄。如此造成供应商的深度介入,难以替代。

3、沟通不畅

电子政务系统开发过程中,受限于我国政府部门的组织结构、政府工作人员IT技能和政府领导自身问题等,可能导致各方沟通不畅。轻则导致项目范围反复修改,成本增加、进度拖延,重则可能导致项目失败。

4、政策与管理变革

相较于欧美国家数百年的发展,我国目前无论是社会、法律还是政府自身都处于相对不稳定的高速迭代阶段,国家鼓励创新,绝大部分领域的政策也年年有所修改,带来大量不确定性因素,对系统建设有所影响。

5、外包方能力

我的电子政务外包市场兴起不久,大部分供应商规模小,成立时间短,相关经验少,专门针对电子政务信息系统项目的外包也并没有详细、明确的资质要求标准。电子政务系统领域的广泛也造成系统比较客制化,如此在选择时也难以有效评价供应商的能力。

6、绩效考核

电子政务的绩效考核没有统一、明确的标准,正如同政府自身绩效考核系统落后企业一样,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以为企业带来了多大的利益为考核目标,但电子政务却不同,需要考虑更多的社会效应,但这部分产出却往往难以精确测评。

7、信息安全

在外包的过程中,政府必定需要将自己部分或全部的系统数据提供给供应商进行开发、运行和管理,许多公共管理数据涉及机密或个人隐私,供应商的人员可以轻易接触到数据,使项目面临着信息安全的潜在风险。Khalfan认为,公共部门对安全的关注已超过其他风险(比如失控、隐性成本),电子政务IT外包的信息安全是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的首要问题和核心问题。

8、既得利益

电子政务上线后会使原有管理流程发生改变,甚至业务流程重组,如此必然会牵涉到组织机构的调整、权利再分配和人员变动,触及部分业务部门或人员的既得利益,造成项目建设和推广可能面临巨大阻力。

三、电子政务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模型

设计良好组织架构能够有效避免诸多风险并降低影响程度,如沟通不畅、绩效考核、项目需求理解不一致、政府IT能力不足、IT战略与业务规划冲突等风险因素,因此是项目成功的必要前提之一。

1、角色和职能的重新定义

随着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选择将电子政务系统进行外包,目前政府方面的外包项目管理架构一般为三层或两层架构,三层架构包括用户部门、信息部门、承包方,两层架构则是系统用户和发包机构整合在一起:

(1)用户部门:各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业务部门等;

(2)信息部门:各级政府部门下属的`信息中心、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等;

(3)承包方:承接电子政务项目的系统集成商、软件开发企业等。相较于政府自行开发系统,外包一旦实施,身为发包机构的政府信息部门将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维等职能转移到了承包方。与此同时,信息部门的职责和工作重点都变成了对合同管理和实施过程的监控与考核。电子政务项目实施外包后,政府的领导管理层面和中层管理层面的任务将会大大增加,原本只是内部事务的沟通变成了需要放上台面开会解决,如

(1)业务规划和系统规划的设计制定;

(2)业务规划和电子政务规划的相互协调;

(3)业务需求的管理;

(4)电子政务外包合同的管理。而相应的,部分职能则转移到了承包方。

如:

(1)IT需求管理;

(2)IT基础设施管理;

(3)IT架构设计;

(4)IT解决方案设计;

(5)具体项目管理。

2、联合组织机构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许多工作需要协同完成,所以应当在准备阶段,共同设立联合的工作小组,将责任落实到专人,以建立有效沟通和协作的平台,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在合同中必须确定管理架构,用合同约束力将架构下各方权利义务固定。管理架构中应当有联合工作小组,签订合同之前讨论确定成立事宜,并在合同内对其赋予相应的职能,以更好地进行跨部门协调。签订合同时是组建这类机构的最佳时机。整个架构如同企业管理,分为高层、中层、基层三个层次,其中高层负责战略制定,作为战略层;中层负责具体管理,作为管理层;基层负责执行任务,作为执行层。联合工作小组中,战略组一般由各方的高层领导组成,如政府分管信息化的领导、分管业务部门的领导、供应商的CIO。战略组在达成合作意向初期,共同制定双方认可的战略目标,明确共同的责任、设立项目治理原则等。另外,战略组由于都是高层领导,在项目遇到重大风险难题时,管理组应将问题提交由战略组进行讨论。战略组的成员组成和意志是否一致对于项目至关重要。管理组一般由各方的中层领导组成,如信息部门的项目经理、用户部门的处长或科长和供应商的项目经理、技术经理、项目总架构师等。管理组负责保持对项目的风险监控,按照既定里程碑定期对项目绩效进行评估,在出现问题时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电子政务项目的各项资源制定规划并进行合理的协调分配;总体规划设计项目的IT架构。执行组一般由各方小组负责人或业务骨干组成。执行组负责实时收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定期向管理组汇报;管理电子政务项目具体建设层面的日常沟通协调管理。以上的成员组成、职能、沟通机制(如沟通形式和时间)应当在电子政务项目合同中加以明确规定,以确保能够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陈涛、电子政务外包风险管理与标准化研究[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xx、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64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