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规划优推4篇
【导言】此例“交通规划优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交通规划【第一篇】
(一)把握发展中心。充分把握我县作为先导区核心区的有利契机,发挥我县连东贯西、承南启北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乘势而上,借势而为,顺势而进,切实履行交通职责,全面发挥交通作用,通过“一谋二推三对接”,使交通成为我县区域建设的生力军。“一谋”即谋划好公司的发展。完善组织机构,明确战略定位,把握市场发展方向,创新投融资方式,使交建投充分行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载体作用。“二推”即推进重点工程建设。通过强化组织工作,加强质量监管和科学管理、调度,着力推进县域内京珠西线等多项重点工程建设,打造我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精品工程”。推进县乡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按照多元筹资、分级养护、管养分离、有路必养的原则,积极做好我县公路养护改革工作。“三对接”即对接大交通路网建设。组织精兵强将,积极对接京珠复线、公路、大道等干线公路建设项目,争取早规划、早建设、早投入,推动经济发展。在主城区快速实现七纵七横的网络格局的基础上,实现路运一体化,承接长交通网络,充分发挥路网整体效能。对接费税改革工作。面对即将全面实施的费税改革,我局将积极做好准备工作。一是做好调查摸底、上报工作;二是做好广大干部职工思想工作;三是大力争取政策支持。将政策用好用活,促进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对接上级政策支持。积极对接国家启动内需的政策,加强项目包装,与中央、省、市有关部门充分沟通与协调,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与倾斜,并将政策用活用足,最大限度地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对我县交通建设的投入。
(二)突出行业主线。交通运输行业的管理与发展是我局工作的主打题和重头戏,贯穿工作的始终。我局将着力采取“一引二调三创新”的工作措施,促进我县运输行业持续、有序发展。“一引”即引导运输服务业快速发展。坚持以政策引导、市场需求为原则,积极引导客货运输、客货联运、运输信息服务等道路运输服务经营业务的有序发展,引导运输服务企业做大做强,支持物流企业,加快建设物流基地,形成日趋合理的运输综合服务体系。“二调”即调整站、点建设。目前我县已建成的农村客运站因班车始发站点分散,以致基本处于闲置状态,没有发挥作用。因此,我局将调整站场建设方向,积极争取省、市支持,选择主要线路,合理建设200个左右侯车亭,真正满足群众出行的需要。调控四大市场。增强企业责任,建立调控机制,优化客运网络,让行政管理、企业行为、市场导向有机结合,使运力、运量达到相对平衡,逐步完善以客运为主的四大市场(货运、驾培、维修)。“三创新”即创新管理方式。对行业管理力求新的突破,全面实施调度制、信誉等级考核制、责任追究制,用制度规范企业行为,改变职责错位的局面,增强企业自主责任能力。创新核算办法。探究新的核算模式,严格制度管理,坚持收支两条线,规范执法行为,着力推进处罚分离、罚缴分离的新方式。创新发展环境。牢记服务宗旨,广泛开展优质服务,扎实推进社会服务承诺制,打造交通良好的社会品牌形象,积极深入开展“两优”创建活动,力争进入全县“两优”先进行列。
(三)建立基础体系。坚实、科学、合理的基础工作是推进整体工作发展的基础,为此,我们将通过“一改二建三加强”,构建高效运作的基础管理体系。“一改”即改变管理体制。针对政、企、事相混的现状,将逐步建立一个机关独立、事业分设、企业自主、职责明晰的高效运转模式。“二建”即建立顺畅的格局。按照民主决策、共同管理的要求,建立分线负责、程序管理、环节把关的工作格局。建设窗口工作环境。通过加强窗口的软、硬件建设,优化工作环境,开展“创人民满意基层站所”活动,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树立良好形象。“三加强”即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中心,健全信息网络,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力争两年内投入100万元,完成信息化建设任务。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交通文化理念和精神,加强思想引导、素质培训、能力建设和法纪教育,建设一支积极向上、充满活力、业务精通、德才兼备、奋发有为、廉洁自律的队伍。加强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改进工作作风,规范工作行为,激发工作热情,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廉政型、效能型机关。
(四)确保企业稳定。企业稳定是整个交通系统乃至全县稳定的前提和基础,我局将通过“一强二争三化解”,确保企业大局稳定。“一强”即强化安全维稳责任。通过制定目标、签定目标、考核目标、兑现目标,强化安全维稳目标责任制。“二争”即争取重视。交通企业稳定与否影响大局,困难解决好否牵涉大局。因此,务必高度重视。争取政策。积极争取上级对困难交通企业的扶持、改制政策和资金支持,促进企业生存与稳定。“三化解”即化解安全隐患。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检查监督和隐患排查,特别是要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时段的安全隐患排查,继续加大航运公司渡口渡船、危旧船舶的整治和更新工作,将安全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无重特大事故发生。化解缠访事件。密切关注上访“专业户”和长期难以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时刻把握发展动向,尽全力落实上访人员的合理诉求,逐步化解缠访事件。化解改制矛盾。坚持“积极稳妥,稳步推进”的改制原则,把工作重点放在理顺思想、安置就业、资产处置等矛盾中,为企业顺利改制创造有利条件。
1、请求调整我局预算管理体制。将局机关实行“三定”,纳入全额预算管理,保证人员和公用经费支出,并实行工资统发,将运管所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保证人员和公用经费支出。
2、请求就我县公路养护体制改革问题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明确相关问题。
3、请求解决企业改制解困资金300万元。
4、请求解决交建投加快发展的相关问题
①明确交建投定编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职级和职数,以利投资公司的作用发挥。
②请求同意将交建投的用地153亩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融资,财政进行贴息,同时,请国土尽快办理洗心大道回报用地手续,以缓解交建投资金压力。
③请求速拨南接线工程款2000万元,以利促进工程建设。
5、建议政府加大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力度
①建议适度提高公路建设配套标准,并每年新增2000万元的公路建设专项资金,建立公路建设投入、质量监督、养护考核新机制。
交通规划【第二篇】
一“十五”期间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
“十五”计划是我国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市交通行业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新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牢牢把握“发展、改革、质量、廉政”主旋律,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的建设方针,承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交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抢抓机遇,突出重点,“十五”规划目标全面完成,为全市经济建设和未来支撑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十五”计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十五”期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490公里,二级以上公路达到1282公里,占总里程的%,全市公路密度达到公里/百平方公里。
——“十五”期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61亿元,其中:高速公路完成投资亿元,干线公路完成投资24亿元,县乡公路完成亿元,场站建设完成亿元。
——“十五”期末,实现了所有县通二级公路,乡乡通油路,行政村村村通公路,平原区行政村村村通油路。
——*年底,全市完成公路旅客运输量5550万人次,旅客周转量323160万人公里,“十五”期间年均增长分别为%和%;完成公路货物运输量3925万吨,货物周转量299628万吨公里,“十五”期间年均增长分别为%和%。
(二)“十五”公路交通发展主要成绩
——公路增长方式实现了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到*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4490公里,五年新增公路里程881公里,年均增长速度%,同时通过大规模改造,路网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二级以上公路里程达到1282公里,占总里程的比重由“九五”末的%提高到%。
——高速公路建设全面提速,多条连南贯北、承东启西的高速通道建设进展顺利,豫北交通区位优势初步显现。“十五”期间,高速公路建设规模达192公里,其中建成公里,完成投资26亿元,大(大庆)广(广州)线安阳境、安(安阳)林(林州)线、济(济源)东(东明)线安阳境三条高速正在施工,安(安阳)南(南乐)高速公路也进入建设阶段。
——干线公路大幅升级,通行能力全面改善。“*”期间,干线公路完成投资24亿元,新改建二级公路580公里、桥梁3座共1136延米,基本消除了干线公路上的危桥。
——农村公路建设全面开展,通达深度、技术等级不断提高。到“十五”末,全市县乡公路总里程达到3509公里,五年新增710公里;村道里程达到2965公里。五年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完成亿元。实现了100%乡镇通油路,100%行政村通公路,100%平原区行政村通油(砼)路。在县乡公路中,二级公路所占比重由“九五”末的2%提高到10%,通行能力大大提高。
——公路运输场(站)设施进一步改善,运力结构继续优化。截至“十五”末,全市共建成客运站25个。其中,市级站3个,县级站5个,乡级站17个。全市营运客车达到1975辆,高速客运已基本实现了由高档客车为主经营,城乡客运以中档和普通客车为主经营。营运货车达到20962辆,道路运输力结构有了较大改善。
(三)公路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五”期间,我市公路交通虽得到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公路总量仍显不足。到“十五”末,我市公路密度达到公里/百平方公里,但平均每万人拥有公路仅公里,虽高于全省平均8公里的水平,但远低于全国平均14公里的水平。高速公路仅有66公里,还未形成高速公路“十字”框架结构,干线公路全市总里程为915公里,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公里,与沿海城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公路总量与全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与我市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不相适应。
——干线公路路网等级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到“十五”末,我市干线公路网中仍有三级、四级和等外路49公里,亟待改造提高。
——农村公路建设任务仍然繁重。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基本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平原区行政村通油路,但由于早期的通达标准低和车辆绕行农村公路,加之排水设施不完善,部分路段损坏严重。对于新的通达标准和要求(公路通达村委会或学校),全市还有相当一部分路段需要改善和提高。整体上讲,农村公路的现状与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还很不适应。
——农村客(货)运基础设施薄弱,网络化水平较低。农村客运班车较少,场站设施建设刚刚起步。农民群众乘车难、运货难的问题虽然有所缓解,但在部分山区、偏远地区依然比较突出。
二、“*”时期公路发展面临的形势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而公路交通是安阳市的主要运输方式,在全市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中部地区崛起的历史机遇是本规划顺利实施的保障条件。
(一)宏观形势分析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交通发展面临一个全新的形势: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和生产结构的重大调整;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中部地区崛起等等。这些都标志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将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同时也标志着我国中部地区社会经济也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规划,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在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公路交通必须实现以整体性、功能性和协调性为标志的新的跨越式发展才能适应和支撑未来经济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二)公路交通运输量预测
安阳市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处,具有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战略地位,尤其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中部地区崛起的进程中,我市交通运输需求将更加旺盛,但随着小汽车不断进入家庭和农用车辆不断增加,预计“*”期间公路客货运输量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预计到2010年,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将达到130135万辆,年均增长%,公路旅客运输量7080万人次,周转量422000万人公里,年均增长5%和%,公路货物运输量5250万吨,周转量410500万吨公里,年均增长6%和%。
三、“*”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根据全省公路建设规划和布局、市委八届五次全会通过的《安阳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等目标要求以及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提出的“四路并进,五力同驱”的战略思想,围绕城镇化建设和安阳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及安阳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结合我市交通行业自身发展规律,我市“*”发展指导思想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党的十六大精神统揽交通工作全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实现我市交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思路
安阳市“*”交通公路规划本着规模适度,重点突出,网络优化,兼顾长远的原则,坚持“四个围绕”:一是围绕我市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及地处三省交界的区位优势,统筹“*”交通公路建设规划;二是围绕突出网络优化的思路,优化项目结构,打破普遍撒网的思路,通过优化达到合理规划。结合城市卫星城,重点镇,县域经济,工业园,旅游区等形成快速到达县、重点镇的快速通道和便捷的客运网络,充分体现交通先行;三是围绕交通公路建设重点,合理确定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比例,突出抓住快速通道和农村公路建设重点,加快建设步伐;四是不断完善交通三项改革和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继续抓好投融资体制改革,为交通公路可持续发展提供后续力量;五是围绕打造半小时经济圈的目标,实现高速、干线、农村公路联网,缩短各县(市)县城(市区)抵达我市的时间,在建设好现代化公路客运和货运场站的同时,处理好对外运输与城市内部交通之间的关系,建设各枢纽间相互联系的交通走廊,打造半小时经济圈。按照“1243”目标,实现在市区10分钟抵达快速路,20分钟抵达高速路,40分钟抵达县城,30分钟由县城抵达乡镇。到“*”末,基本形成以市区为主枢纽,各县(市、区)为节点,与高速公路、主要干线沿线经济带相互连接,适应现代物流和高速客运发展需要的客货运场站网络,使我市的区位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成为区域性枢纽城市。
(三)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要求,正确把握发展与环境、速度与质量、增长与效益、城镇与农村的关系,促进公路运输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坚持“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级负责,联合建设”的基本方针,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管理与市场等关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抓两头、保中间”的建设方针,正确处理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建设的关系,建立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相互协调的公路网络。
——坚持“建、管、养”并重原则,正确处理建设与需求,建设与养护、建设与管理的关系,调整投资结构,加大养护投入力度,使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护管理协调发展。
——坚持规划扩张与扩大内涵再生产并举原则,正确处理新建与改造,改造与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的关系,使现有设施和投资发挥最大效益。
——坚持质量首位、质量永恒、安全第一的原则,严格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制,创造优质精品工程,提高运输服务品质。
——坚持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体系和机制,加快交通人才培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工程质量,提升管理水平。
——坚持“统一规划、统一组网、分步实施、分级管理、综合利用”的信息建设原则。
四、“*”交通公路发展的目标和重点
(一)主要发展目标
“*”期间,按照我省交通建设与发展总体要求,我市将坚持以高速公路和农村公路为重点,以完善干线公路和客货运场(站)配套为基础,以发展现代交通物流为中心,以交通改革为动力,努力实现以下目标:建设高速公路东西大通道,构建交通“十字”大框架。安阳市境内的国道、省道及高速公路网规划路线全部建成,形成高速公路与县城为快速通道;以县城为中心连接各乡镇公路达到二级路标准;以乡镇为中心连接各行政村公路达到三级路标准;行政村到行政村公路达到四级路标准,实现县县通高速,乡乡通二级,村村通水泥(油)路。
“*”末,拟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亿元,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0033公里(包括村道),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3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到264公里;干线公路里程达到1012公里;农村公路里程达到8757公里。五年新增公路2765公里,全市二级以上公路达到2000公里。“*”末,形成市区东、西、南、北、中及林州市、滑县共7个一级汽车客运站,各县(市)5个二级汽车客运站,实现92个乡镇乡乡有客运站、98%行政村通班线的目标;建成物流、信息2个中心、3个物流园区和3个市货运场(站)及7个县(市)交易市场,基本形成以安阳市区为主枢纽,各县(市、区)为节点,与高速公路、主要干线沿线经济带相互连接,适应现代物流和高速客运发展需要的场站网络,充分发挥我市的区位优势。
(二)建设内容
1.高速公路
“*”期间,高速公路建设里程公里,估算投资亿元,其中,安林、阿深、济东高速3个续建项目,总长公里,“*”投资亿元;安南、林长高速2个新建项目,总长公里,投资38亿元;安新高速改建项目长公里,投资亿元。这些路的建成,实现了各县(市)通高速的目标,形成了安阳市高速公路“十字”大通道。
(1)阿深高速安阳段
项目全长公里,总投资亿元,于*年12月开工建设,“十五”期间完成投资亿元,“*”计划投资亿元,预计*年建成通车。
(2)安阳至林州高速公路
项目全长52公里,总投资亿元,于*年11月开工建设,“十五”期间完成投资亿元,“*”计划投资亿元,预计*年建成通车。
(3)济源至东明高速安阳段
济东高速公路新乡至长垣段安阳境长公里,估算投资约亿元,于*年9月开工,“十五”期间完成投资亿元,“*”投资3亿元,计划*年建成通车。
(4)安阳至南乐高速公路
该工程是安林高速公路向东延伸的组成部分,起点连接安林高速起点,经安阳县、内黄县、清丰县接阿深高速,全长公里,概算总投资20亿元,计划*年12月开工,*年建成通车。
(5)安新高速改建工程
项目全长公里,全线由现在的双向四车道拓宽改造为双向八车道,概算总投资亿元,计划*年开工,*年完工。
(6)林州至长治高速公路
该项目是安林高速公路向西延伸的组成部分,起点位于安林高速终点,经姚村、任村、苤兰岩进入山西省境内,山西省境内段已列入山西省高速公路规划。安阳境长公里,估算投资18亿元,计划*年开工,2009年建成通车。
2.国、省干线公路
(1)一级公路规划建设项目
2020年以前,我市拟建设四纵三横一放射共8条一级公路,建设总规模616公里,估算投资亿元,其中“*”计划开工建设二纵二横4条一级公路,建设里程317公里,估算投资亿元,规划期内计划完成投资20亿元,同时完善高速公路过境服务功能,建立高速公路出口与县城间的快速通道。
①国道107京深线安阳境改建工程
改建国道107线,建成连接柏庄、汤阴二个卫星城及省级重点镇宜沟镇的快速通道,对长泰铁路汤阴站起到服务功能。起点位于安阳县与河北省交界处,经柏庄镇、过安阳市区、汤阴县,止于省级重点镇宜沟镇与鹤壁交界处,全长62公里,估算投资亿元。
②省道301大林线白壁至水冶段改建工程
改建省道301大林线,建成连接白壁、水冶二个卫星城的快速通道,同时为北京至郑州铁路客运专线安阳站服务。项目起点位于安阳县白壁镇,向西过市区、曲沟镇,止于安阳县水冶镇,全长50公里,估算投资亿元。
③省道228东南线安阳境改建工程
改建省道228东南线,形成林州市南北交通大通道,为林州红色旅游服务。项目起点位于林州与山西省交界处,经任村镇、姚村镇、城郊乡、合涧镇、原康镇、茶店乡,止于林州市临淇镇与新乡交界处,全长90公里,估算投资亿元。
④省道302葛嘴线安阳境改建工程
该项目是我市中部一条横向主干道,解决安新高速公路汤阴出口东西向的快速连接,起点位于内黄县与濮阳市交界处,经内黄县东庄镇、高堤乡、汤阴县任固镇、菜园镇、韩庄乡,过鹤壁市连接林州市东姚镇、桂林镇,止于合涧镇与山西省交界处,全长115公里,估算投资亿元。
⑤高速公路连接线快速通道
市境内高速公路出口共10个,除规划改建为一级公路的省道302、303、219连接四个出口及市区一个出口外,还有5个出口道路目前由省道二级公路连接,总里程75公里,我们将根据政策、条件,逐步改善出口路交通状况,基本实现高速公路到县城间15-20分钟到达。
⑥“十二五”及“十三五”期间计划对省道303胡鹤线、219永定线、101郑吴线、215东上线共4条二级公路改建为一级路,总里程299公里,估算投资亿元。
(2)二级公路规划建设项目
“*”期间计划新改建二级公路项目5个,建设里程245公里,改建宽路窄桥3座,桥长延米,估算总投资亿元。全面消除我市干线公路宽路窄桥、断头路及低等级路。
①国道107至林州姚村新建工程
该项目是服务于西部工业发展的资源路,重点解决安阳县铜冶工业区及林州市陵阳开发区的交通问题,为长泰铁路物流中转起到链接作用。项目起点位于国道107北环弯道处,向西经铜冶工业区、林州市陵阳开发区,止于省级重点镇姚村镇与省道228东南线交汇处,全长约60公里,估算投资亿元,计划*年开工。
②省道307杨小线孔村至南宋林段改建工程
该项目为瓦岗寨旅游区开发服务,同时解决阿深高速公路慈周寨出口东西向通道,起点位于滑县老庙乡孔村,向西经高平镇、慈周寨乡、瓦岗寨乡、焦虎乡,终止于牛屯镇南宋林村,全长43公里,估算总投资亿元,计划*年开工。
③省道303胡鹤线五陵至岗西段改建工程
该项目是胡鹤线安阳境改建工程的二期工程,一期工程内黄县境于*年完工。项目起点位于汤阴县五陵镇,经菜园镇、高庄乡,过安阳市区、龙泉镇,止于安阳、鹤壁两市交界处,改建里程53公里,估算投资亿元,计划*年开工。
④省道219永定线安阳境改建工程
该项目起点位于安阳县与河北省交界处,经永和乡、瓦店乡、汤阴县菜园镇、瓦岗乡、止于鹤壁市交界处,全长40公里,估算投资亿元,计划*年开工。
⑤省道215内黄至滑县上官村段改建工程
该项目起点位于内黄县城,途经亳城乡、井店镇、滑县城关镇、什牌,止于上官村。全长49公里,估算资金亿元,计划*年开工。
⑥宽路窄桥改造工程
对省道228东南线合涧大桥,省道302葛嘴线祝庄桥和古贤桥3座大中桥进行改造,总长延米,投资估算亿元。
3.农村公路规划建设情况
“*”期间,农村公路计划建设总规模3750公里,估算总投资亿元,申请国省补助亿元,地方需配套资金亿元。新增里程2453公里,期末达到8757公里。
县道新改建750公里,估算投资亿元,申请国、省补助亿元,地方需配套资金亿元。新增里程500公里,期末达到1107公里。
乡道新改建1500公里,估算投资6亿元,申请国、省补助亿元,地方需配套资金亿元。新增里程853公里,期末达到3800公里。
村道新改建里程1500公里,估算投资3亿元,申请国、省补助亿元,地方需配套资金亿元。新增里程1100公里,期末达到3850公里。实现所有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且基本上连线成网,平原区60%自然村通油路或水泥路,山区30%自然村通油路或水泥路。
4.渡口改桥工程
对我市卫河水系的西方山、善村、羊坞、石盘4个渡口撤渡改桥,计划投资亿元。
5.物流、场站规划建设项目
“*”期间围绕加快城市客运站的建设,加大现代物流事业的发展,打造成全国较大的免费物流网站。完善乡镇客运站,行政村通班线率达到98%的目标,计划投资亿元,完善我市客货运场站网络。
(1)物流项目
规划建设物流、信息2个中心、3个物流园区、3个市货运场站及7个县(市)交易市场,估算总投资亿元。
(2)客运场站
规划期内,投资亿元完成2个市级站、2个县级站及94个乡镇客运站的建设。
①安阳市汽车客运南站
站址拟定于安阳市开发区长江大道与武夷大街交汇处,占地100亩,建筑面积4278平方米,估算总投资亿元,*年完工。
②安阳市汽车客运北站
站址拟定于安阳市北部,占地70亩,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估算投资亿元。建设年限*—*年。
③规划建设林州市汽车客运北站及滑县汽车客运南站,总投资亿元。
④农村客运站
*年前完成92个乡镇94个等级客运站的建设,投资亿元,“*”末,行政村通班车率达到98%,使我市客运市场基本形成以高速客运为主干,普通客运为基线,农村客运为延伸的公路客运网络。
(三)项目资金筹措方式: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县级以上场站建设采取市场融资的形式筹集资金;二级公路建设以申请收费还贷为主要筹资方式;农村公路及乡镇客运站建设以申请国、省补助和地方配套相结合的方式筹集资金。“*”期间,全市交通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亿元,其中:争取国、省资金亿元,市场融资亿元,地方配套资金亿元。
地方配套资金筹措渠道:
1.路基部分可由沿线群众自愿投工投劳的方式解决,可节省直接投资亿元;
2.汽车养路费超收部分预计可返还我市亿元,按大部分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可筹集资金亿元;
3.拖拉机、摩托车养路费可用于公路建设资金亿元;
4.各级政府筹集配套资金可以从交通建设投资所交纳的税收中解决,即取之于路用之于路。按每亿元公路投资可创造亿元GDP的比例计算,5年交通投资亿元,创造亿元,可交纳税金亿元(税率%),按70%投入公路建设,可筹集配套资金亿元。
以上四项可筹集资金亿元,基本解决我市公路建设所需亿元配套资金问题。
五、政策及措施
(一)建立科学规划机制
目前,我省公路建设管理模式已由原来的“条条”管理为主改为“块块”管理为主,将建设责任下放到市、县(市)、乡。因此,必须转变观念,变过去向上级争项目,争资金为主,转变为建设资金以市场运作、地方配套为主。全市将本着实事求是,合理规划,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的原则,根据本地的财力和物力等实际情况抓好交通公路的建设与发展规划,在高速公路和干线一级公路(包括建站收费还贷项目)向市场融资方面,解放思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坚持规模适度,统筹发展,坚决避免不顾当地人、财、物力的实际情况,随意扩大建设规模,带来诸如地方配套资金不落实等一系列问题。对没有筹资能力和建、管、养力量的项目不得列入建设计划。
(二)建立政策保障机制
1.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引用外资”的投融资机制,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筹集交通建设资金。继续深化高速公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调动社会资金参与高速公路建设的积极性;建立“谁建设、谁筹资、谁收益、谁还贷”的干线公路投资政策;继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投入,形成以政府为主、农村社区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渠道农村公路投资新体制;放开运输场站投资市场,鼓励社会投资主体参与运输场站的建设与经营。
2.认真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意见。明确职责,建立以县人民政府为主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建立稳定的农村公路建养资金渠道。特别是在建设资金方面,一定比例的交通规费要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场站建设改革后,客货附加费更多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同时,抓住中央“*”投资补助我省45亿元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等机遇,认真落实利用好国家和省农村公路建设与改造资金投入政策,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加大项目申报力度,确保规划项目全部进入国家和省“*”规划,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农村公路建设补助资金;并通过经营权转让、资产置换等方式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特许经营权、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措施,引导社会资金参与交通建设;推行以路养路政策,提供新的筹融资渠道;提倡以转让冠名权、路林置换等多种方式鼓励、吸引企业等社会力量投资农村公路,鼓励个人捐资。在不增加农民负担、不强行摊派的前提下,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和捐资修建农村公路。
市、县(市、区)发改委、城建、国土资源、环保、供电、通讯、林业、税务等部门要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农村公路建设。与公路建设有关的地方税收按政策足额征收,所征税款应通过政府再投入公路建设;免收砂砾石、取土、弃土等有关费用。工程取土等临时设施用地由县(市、区)、乡镇政府负责组织复垦;公路用地及电力、通信等线杆迁移由县(市、区)政府负责协调解决。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设计、评审、招投标费用涉及国家机关或财政供给事业单位的一律减免。对财政相对困难的县(市、区)适当倾斜,将各县(市、区)当年农村公路项目完成情况与下年度补助资金挂钩,未完成任务的核减该县(市、区)下年度省补助资金额度,超额完成的县(市、区)下年度优先安排补助资金。
3.全力落实配套资金,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各县(市、区)政府是农村公路建设筹资主体,要制定相关的筹资措施,统筹考虑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凡是列入规划的项目,各县(市、区)必须安排配套资金,确保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除了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外,县(市、区)要将拖拉机、摩托车、农用车养路费大部分要用于农村公路的建设和养护。年度目标任务完成后,每年由市财政对列入省年度投资计划的我市项目,按实际完成数量给予“以奖代补”,奖励资金按照建设规模、技术等级、验收结果分配到项目。
4.制定《加快全市交通公路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目标、任务、奖罚等责任,调动全市人民群众交通公路建设积极性,推动交通路建设快速、稳步发展,确保“*”目标顺利完成。
5.制定《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农村公路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农村公路建设的意义,正视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的不足,从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出发,进一步增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紧紧抓住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机遇,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与发展步伐。
6.出台“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推进农村养护体制改革,建立符合我市农村实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促进农村公路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公路养路费总收入用于公路养护资金比例不低于80%,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资金不低于县道每年每公里7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3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
7.制定交通公路“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针对我市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物流(场站)等建设项目,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在土地、税收、环保、建设环境等方面给外来投资商提供良好的交通建设投资环境,吸引外资投资我市交通建设项目。
(三)建立质量监管机制
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继续加大依法监管工程质量的力度。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等项目建设要确保质量,力争建设一流工程。
(四)建立目标考核机制
把交通公路建设纳入市政府目标管理,全面监督和考核。特别是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认真抓好农村公路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各县(市、区)农村公路建设第一责任人为分管副县(市、区)长,第一责任人对本辖区农村公路建设负全部责任;各县(市、区)交通部门是县道、乡道和村道的直接责任单位,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要按照农村公路建设年度计划,对工程资金、进度、质量负全部责任。把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作为县(市、区)人民政府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将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乡镇人民政府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考核办法,建立激励机制。市政府将对农村公路建设目标完成好的县(市、区)进行奖励,对目标完成差的县(市、区)给予处罚,确保农村公路建设年度任务的圆满完成和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
交通规划【第三篇】
关键词:城际轨道交通;景观规划;生态和谐;多元文化
1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极大便利了居民的出行,但同时由于其大体量、连续封闭的空间形态,不可避免对沿线环境产生噪声、遮阳等不利影响。然而,因其线形特点,高架轨道能形成景观廊道,具有巨大的景观价值和开发潜力,能为所处的城市增添亮丽的景色[1]。本文主要以青岛市高架轨道交通11号线为例,总结分析项目成果,梳理其特点及创新点,以期为相关项目研究提供借鉴。
2项目概况
青岛市轨道交通11号线位于青岛市崂山区和即墨区境内,线路起点为崂山区苗岭路和深圳路交口处,沿苗岭路、滨海公路、大田路、皋虞河向北,终点为鳌山湾,全长。景观规划设计范围崂山区段为辽阳东路至区界,长约20km,总面积约36万平方米,其中市政段约,面积约20万平方米,农林段约,面积约16万平方米。即墨蓝色硅谷段范围为区界至鳌山湾站,全长约28km,绿化带宽度11m,总面积约万平方米。
3规划设计理念
生态和谐的魅力路线,青岛速度的活力典范。本设计将轨道交通沿线打造为兼具交通衔接、疏散、生态共融的城市风景线,坚持生态、绿色、简约、共融的设计理念,结合山、海、林、田、城,密切串联高端金融、科研教育、会议展览、休闲度假、生态宜居、特色农业等多种业态布局,将其打造为风景靓丽、景观突出、空间开放、文化传承、体验多样的景观轴线。
4项目特点
本项目设计线路长,沿线串联石老人海水浴场、白果树森林公园、北九水风景区、鹤山风景区、温泉度假区等多个景点,同时连接崂山国际金融区、海信产业园、蓝色硅谷核心区、会展中心、博览中心、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等金融、教育、科研区域。根据周边环境划分景观段落,按照乐活城区段、文化教育段、生态景区段和魅力田园段四个段落进行规划分区,整体构成了“四段一廊”的景观规划结构。
5具体设计
乐活城区段。主要为苗岭路-青岛科技大学段,主要穿越崂山区金家岭金融新区,沿线以商务办公、会展为主。本段整体以规整、简洁序列为主,重点突出商务氛围,同时在路口节点区域增加特色景观雕塑。植物选择主要有银杏、美国红枫、杂交鹅掌楸、楸树、黄山栾、榉树等高耸直立、威严挺拔的苗木。植物配置模式采用乔木+地被方式,充分体现出通透、大气的效果。
文化教育段。主要为青岛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段,沿线以两所大学及枯桃花卉中心为主,设计着重突出花卉文化及教育文化,将文化融合到各种景观元素中,花主题的特色坐凳、特色城市小品与特色铺装相呼应,为周边市民提供休闲活动与文化传达的场所。植物选用以突出青岛特色为主,选用青岛市树市花雪松、耐冬、月季及朴树、榉树、金桂等特色树种,以自然组团式种植,充分打造出自然有趣的景观节点。
生态景区段。主要为北宅-浦里段,此段穿过著名的崂山风景区,沿线可充分观赏到崂山的自然风光,春花烂漫的樱桃、杏树,夏季浓荫如盖的刺槐、法桐,秋叶绚丽的黄栌、元宝枫,冬季傲然挺立的黑松、雪松等,优越的自然条件引导设计采用近自然式的群落种植方式,选择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乡土树种,以自然混交式种植,使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交融。
魅力田园段。主要为泊里-鳌山湾段,此段穿越即墨区的温泉度假区,周边以农林用地为主,极具田园风光,同时可远眺海湾,将田野风光一览无余。为与周边环境协调,此段植物主要选择紫花地丁、欧石竹、连翘、榆叶梅、红瑞木、棣棠、紫穗槐等,以连续片植为主,打造大尺度的田园景观。
山体修复段。沿线轨道交通共三次穿越山体,出入山体对其周边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为满足生态恢复、绿色和谐的理念,对山体周边植被进行调查研究,后期修复主要选择黑松、紫穗槐、刺槐、臭椿等小规格苗木,以自然式种植,打造出生态自然的景观。全线特色植物如下:(1)乔木类:雪松(Cedrusdeodara),松科雪松属,终年常绿,树形美观;黑松(Pinusthunbergii),松科松属,终年常绿,造型奇特;美国红枫(Acerrubrum),无患子科槭属,秋叶绚丽,高大通直;元宝枫(Acertruncatum),无患子科槭属,秋叶绚丽,树形优美;银杏(Ginkgobiloba),银杏科银杏属,秋季观叶,高大挺拔;杂交鹅掌楸(Liriodendronchinense×tulipifera),木兰科鹅掌楸属,秋叶金黄,树形端正;朴树(Celtissinensis),大麻科朴属,秋季观叶,树形美观;黄山栾(Koelreuteriabipinnata‘integ⁃rifoliola’),无患子科栾属,秋季观叶,高大挺拔;榉树(Zelko⁃vaserrata),榆科榉属,秋季观叶,高大挺拔;楸树(Catal⁃pabungei),紫葳科梓属,夏花优雅,树干通直;刺槐(Platanusac⁃erifolia),豆科刺槐属,春末观花,树形美观;二球悬铃木(Plata⁃nusacerifolia),悬铃木科悬铃木属,叶大荫浓,雄伟端庄。(2)小乔木类:山杏(Armeniacasibirica),蔷薇科杏属春花淡雅,树形优美;樱桃(Cerasuspseudocerasus),蔷薇科樱属,春花烂漫,树形优美;月季(Rosachinensis),蔷薇科蔷薇属花开不断,优雅端庄;金桂(),木犀科木犀属,秋花香浓,树形端庄;黄栌(Cotinuscoggygria),漆树科黄栌属,秋叶艳丽,树形优美;耐冬(Camelliajaponica),山茶科山茶属,花开隆冬,树形优美;(3)灌木类:榆叶梅(Amygdalustriloba),蔷薇科桃属,春花靓丽,形态自然;连翘(Forsythiasuspensa),木犀科连翘属,春花靓丽,形态自然;红瑞木(Cornusalba),山茱萸科山茱萸属,夏花冬枝,形态优美;紫穗槐(Amorphafruticosa),豆科紫穗槐属,根深蒂固,挺拔直立;(4)花卉类:紫花地丁(Violaphilippica),堇菜科堇菜属,春花高雅,自然野趣。
6项目创新点
服务城市发展战略,塑造城市名片。轨道交通的高效节能、低碳环保和形象美观的特征通常是其被列入城市公交系统的重要因素,与当下大力提倡的生态、宜居的城市发展目标十分契合。通过轨道交通的建设,对沿线景观及设施进行统筹设计,借此进一步展现城市特征、塑造城市名片、提升城市形象。
流动的风景,复合的生态廊道。蜿蜒流动的轨道交通跨越一个个景区,以多样的生态绿地为背景,与主要生态廊道相交,将轨道融入生态架构之中,打造出一条贯穿生态片区的复合型生态廊道。
多元文化,多样魅力。通过梳理崂山的花卉文化、海洋文化、高校的教育文化、高科技的产业文化,提取不同的文化元素融入景观设计中,花瓣广场、人文小品、贝壳雕塑、科技元素的铺装纹理等全面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错落起伏的空间,营造丰富变化的动态视觉观感通过对轨道交通的动态体验来感知边界的丰富变化,强调边界中人工界面与自然界面的自然转换。凹凸不平的边界不仅表现在天际线的高度变化上,也表现在视线与林缘线的进深感上。全线依山傍水,串联“山”、“海”、“林”、“田”、“城”,形成旷奥有致的空间开合。
塑造大尺度景观,营造速度体验。本轨道交通沿线是崂山风景区、即墨蓝色硅谷核心区的第一视窗,是片区城市整体形象的展示,是城市最有力、最精彩的概括。通过段落式的绿化,大尺度大节奏的设计及序列的景观设计,使各路段丰富统一。运用大体量的造景元素、色彩丰富的植物配置等造景手法,使沿线景观极具视觉冲击力与吸引力。
打造四季景观,感受山野风情。植物设计充分结合崂山风景区植物群落特点,以植物季相色彩为主题重点打造自然景观。沿线山林段,运用色叶树种,营造红叶相映,层林尽染的山林景观;在乡野路段,运用乡土树种,近借周边农庄,打造日落归乡的乡村景色;在田园路段,打开视线,透出农田,以观赏田野景色为主,打造芳草夹道的大美田园。
优化车行与慢行体验,动静结合增加野趣。在沿线路侧绿带设置游步道及自行车道,给观赏者提供可以放慢步伐或改变步伐的环境条件,结合周边环境设置可供游人休闲、游憩的节点空间,营造出动静结合的空间序列,增加出行乐趣。
力推“P+R”模式,满足多元化出行需求。站点周边区域设置公共停车场,满足停车、换乘的需求;同时根据不同站点特点,设置各具特色的节点广场,配套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自行车停靠点、交通指示牌、景观照明、休闲座椅、垃圾桶等设施,打造既有景观效果,又极具人性化的场所。
实现绿地海绵系统、轨道高架桥排水系统完美结合。在高架桥柱落水管处增设集水井,结合集水井位置相应设置线型排水沟,同时在汇水区域较大处设置雨水花园,以减缓雨水排放速度,满足海绵城市的相关要求,实现桥上、桥下雨水合理有组织排放。
多种植物配置模式的完美呈现。沿线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桥下净空2m~30m不等,充分结合周边环境,灵活运用乔灌草复层模式、乔木片林模式、灌木地被组合模式、野花组合模式等,完美呈现出多姿多彩、灵动自然的植物景观。
增绿补绿,山体植被修复。轨道交通沿线穿越3处山体,形成6处需恢复的山体断面,通过对隧道出入口段山体地貌及坡面分析,采用生态喷播及藤本混播方式,将6处山体断面进行生态修复,修复后与原植被紧密结合、相互交融,形成自然的风景。
7结语
高架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内新型交通设施,其沿线景观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沿线防护绿带的建设可以形成良好的生态屏障,起到改善环境质量、消除粉尘废气、阻隔噪声等防护作用,缓解轨道交通高架区间段给城市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对公共交通沿线进行绿地恢复,融入丰富精神内涵和特色理念的环境设计,使其成为城市中的活力系统,同时有效保持了生态的连续性,完善区域生态系统,对于全面提升城市绿化建设规模和标准、实现城市绿肺功能起到积极作用。[2]
参考文献:
[1]全文燕。城市高架轨道交通线性景观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
交通规划【第四篇】
关键词:城市交通;生态系统;规划设计;思路
1我国城市交通与文化生态系统现状
城市文化生态系统的内涵
探究城市文化生态系统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文化生态这一词的词义,指的是人类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一种内在的相互作用关系,而加上城市则是特指在城市这一区域环境内,人们日常的生活环境,以及随着历史沉积下来的区域文化、生态环境等。
城市交通系统与文化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
城市交通系统作为城市这一区域人们最为重要的出行途径,如何建立规划设计出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系统是当前需要积极探究的课题。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们不再只是追求单纯的衣食住行,还更加关注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历史的积淀。对于如今高速发展的城市化建设所带来的城市文化生态问题,人们越发敏感和关注,这主要是因为不合理的城市交通系统会很大程度上消弱城市不同区域模块本该有的魅力。另外,城市交通系统自身的功能特性,以及当前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都使得其对于城市的塑造力不断增强,如果不能及时在设计之前规划好文化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就会使两者产生激烈的矛盾和冲突。
我国现存的实际问题
当前,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在实际的城市建设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历史文化保护的问题。以西安古城为例,作为诸多朝代的古都,其在修建地铁轨道交通系统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古城、古墙、古墓这些文化遗产,使得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发生激烈的冲突。另外古城本有居民的拆迁也是一大难题,拆迁成本巨大往往使得政府财力难以为继,而有受制于容积率,建设高度的影响,使得拆迁的高成本与项目的低收益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改造中的突出矛盾。类似的情况在北京、南京等历史文化名城也不绝于耳,问题相当严峻。
2城市不同功能模块的内在属性分析
以往对于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主要是基于交通的需求而规划设计的,忽略了交通系统对城市文化生态系统的影响,缺乏对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特色的应有的保护措施。下文通过分析城市不同功能模块的内在属性,分析城市交通系统与文化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基于文化生态学的城市交通系统规划设计思路。城市模块的属性主要可以划分为两类:自然生态属性和文化社会属性。以下主要通过分析两种城市模块的内在属性,分析探究其在城市交通系统与文化生态系统的关系融合的重要作用。其一是自然生态属性,不同的城市区域具有不同的地形地貌或自然景观,以长沙湘江两岸的地物特点为例,正是由于独立于城市其他区域的自然生态属性,使得不同城市模块的风格魅力不尽相同。而城市交通系统对于城市不同模块的塑造力较强,这就要求在实际的交通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基于不影响城市相应模块的生态调节功能,减少对模块自然环境的破坏,另外还应该因地制宜,容许适当合理的改变地形地貌。城市交通系统规划应有效的规避交通系统在自然生态属性上突兀与城市模块之中,尽量使两者有效的相互融合。其二是文化社会属性,城市的文化社会属性主要主要是源于城市不同区域人们不断传承所积淀下来的城市特色和个性符号。而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往往会对城市模块的文化社会属性城市极大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肯定会对城市不同模块的肌理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城市模块的文化社会属性也影响着交通系统的设计。现今功能主义的城市建设理念使得原有的丰富历史文化积淀逐渐被破坏,这就要求我们在关注城市化进程发展的同时必须注重文化的保护,优化资源配置,使得交通系统的设计最优化。
3交通建设对城市文化生态系统的影响
城市发展建设的任意模块都具有自然生态属性和文化社会属性,其中也包含城市的交通系统。这就要求在交通系统规划设计过程中,在满足交通量需求的同时,通过对不同模块的内在属性的有效融合,从而实现对传统文化和城市地物地貌的保护。在实际的交通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融合老城区特有的模块特点,减少交通系统以及其配套的基础设施对于其与文化以及生态的损害,建立文化生态的城市交通系统。以上海世博公园交通系统的建设为例,它不止作为上海世博园区核心公共空间,另外其还是上海中心城区及沿黄浦江的一块结构型公园绿地。基于其需要要承载超高密度人流,使得我们在交通系统规划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文化氛围的特点,以及自然生态对其的要求,从而优化交通系统的能力。
4城市文化生态下的交通规划设计思路
为了实现交通系统的规划与城市的文化生态相互融合,这就需要我们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全方位的分析不同城市模块的功能、地物地貌、文化基础沉淀等等,以合理的设置土地利用模式。除此之外,交通系统的总体风格特色城市不同模块的文化生态风格特征相适宜,针对这些要求提出了以下交通系统规划设计思路:(1)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城市模块,基于已有的生态环境,建立适宜于地物地貌的交通系统。对于规模大的居住模块需要建立有效的公共交通系统,使得其合理的连接于公共交通干线之中,满足人们的绿色出行。(2)对于古城遗迹以及老城区的区域交通系统规划,应该不改变已有的道路网络,不大拆大建,避免历史的传统文化氛围被现代建筑所覆盖,只需建立相应的绿色交通系统,满足正常的通行即可。(3)对于商业金融功能为主的城市模块,建立的交通系统尽量以步行方式为主,并建立便捷的轨道交通系统,满足该区域对于效率的需求。(4)对于绿地和公共休闲空间为主的城市模块应高度重视绿道建设,以及休闲健身设施为主,另外该区域内的交通系统建设,应该主要以步行和自行车通行为主。
5结语
随着城市建设者们越来越关注城市的文化生态系统对于交通系统的作用,必将会使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更加科学合理。本文通过对城市交通系统与文化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的研究,会为今后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童果.基于生态适应性的开县北部新区城市设计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3,06.
[2]王一名.基于紧凑城市理念的重庆中心步行区现状调查及设计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3,05.
[3]张卫丽.基于低碳交通战略的重庆主城区城市空间生态化拓展研究[D].重庆大学,2013,06.
[4]方可,简•雅各布斯.关于城市多样性的思想及其对旧城改造的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09,S1.
[5](美)康妮•小泽,著;寇永霞,朱力,译.生态城市前沿—美国波特兰成长的挑战和经验[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