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赛龙舟游戏(精彩5篇)

网友发表时间 594165

【导言】此例“赛龙舟游戏(精彩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赛龙舟游戏【第一篇】

关键词:体育人类学;田野工作;苗族;独木龙舟;民族传统体育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09)05-0084-05

前言

伴随人类学的兴起,20世纪初西方对原始体育游戏的研究成立了相关学术学会,50年代在西方兴起了体育人类学学科建设的高潮,70年代传播到亚洲,日本较快的接受和认知了体育人类学对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指导意义,特别是研究方法的借鉴,“田野工作”(fieldwork)显现了体育人类学极其重要的方法论。我国体育人类学研究的对象:是面对我国项目众多的民间体育游戏、民族传统体育。怎样为研究我国的民族体育和传统体育构建完整的方法体系,在我国体育人类学创始人胡小明先生的倡导下认为,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非常众多的例证可以通过体育人类学的实证研究来完成,如是;体育人类学为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理论空间。

科学研究的基础是采集最原始、最可靠、最真实、最基本的第一手资料。我国体育界过去在研究民族体育方面,有的长期照搬历史学或民族学的方法,忽视了研究人类体质和文化方面独具优势的人类学,其结果多停留于对奇特身体活动状态的表面描述或历史典籍资料的简单编纂;几乎借鉴了所有的可以用来研究体育活动的各种各样的科研手段,如运用自然科学的定量研究,要么停留在简单的数理统计层面,但是民族区域的小样本,和竞技游戏的小规模,在统计学的数理分析上,有不少学者受传统的研究方法影响,质疑了体质评价的准确性,舍弃了体质人类学的理论分析。总之,照搬历史学或民族学的方法或模仿西方已做过的研究,得到的结果自然在某种意义上脱离中国民俗游戏的具体实际。

2009年6月12日至22日,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与贵州民族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组成19名专家学者对贵州省黔东南地区苗族独木龙舟竞赛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大规模田野工作,是在贵州运用体育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贵州众多的民族传统项目这片处女地进行的首次挖掘,是运用体育人类学研究方法的实际例证。本文介绍联合调查组此次田野调查研究过程中体育人类学的理论指导和方法实践。并重点探讨方法论问题,通过人类学方法对独木龙舟的资料搜集过程和全方位研究,展现其为体育特别是民族体育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一、苗族独木龙舟竞渡调查的人类学指导

人类学作为一门成熟和独立的学科,有自己一套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这种方法叫田野工作法(fieldwork),即是在实地调查中,集中于某一地点或区域居住一段时间,把握当地年度周期中社会生活的基本过程,与当地人形成密切的关系,参与他们的家庭和社会活动,从中了解他们。田野工作的基本内容为参与观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依靠由这种方法搜集上来的资料所写的调查报告称民族志(ethnography),这也是体育人类学的基本方法。

体育人类学,是借助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体育领域里的具体问题的一门应用学科。它在方法的运用上不能脱离人类学的基本技术路线,但又要根据自身的研究特点,根据维护人类身心健康的身体运动这样的研究对象的特殊需求加以调整并自成一体,否则体育人类学也没有必要自成一门学科了。

在我国传统的体育研究方法是寻找一些高效率的方法运作,比如问卷法、资料法等,主要以选定问题、设计问卷、发问卷、统计问卷、分析问卷、提出对策的研究思路甚为流行,如此在民族体育调查中忽视了被调查者在回答问题时在时间、地点、环境、对象上的不一致性导致回到结果的差异,也舍去了许多解决问题的关键信息。人类学参与性观察的小样本量的深度访谈,获得的调查资料更为翔实,具有在世界范围内通行的认可度。

尤其在民族体育调查过程中,人类学田野工作中的测量记录、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是研究孤立、罕见、奇特的“小众”文化甚至“微众”文化,是民族体育研究最适宜的方法,也正是适合了少数民族“微众”群体“小规模”游戏竞技为特征的民族传统身体游戏。

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尤其是少数民族的竞技游戏,大多与民族传统节日集会馄饨的交织在一起,所以体育人类学调查从前期的准备到竞技活动的收尾,竞赛活动时间通常在半月之内,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竞技研究有别于人类学以年为周期的百科全书式的田野工作。也更加说明了体育人类学在调查时间显现了调查周期短的优势,为体育人类学田野调查运用提供了有力的时间保证。然而,通常对体育、民族体育、传统体育的研究中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极少被学者所采用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研究对象是在短期进行的身体活动,所以在获得申请资助时,经费很少;其次工作条件艰苦;而且出成果时间周期很长。

二、苗族独木龙舟体育人类学调查前期工作

1、两校联合调查组

作者过去曾多次深入黔东南地区古老的苗族村寨进行前期考察。但碍于科研调查方法掌握的局限,伴有人力资源及经费和设备缺乏,没有对针对蜚声中外的苗族独木龙舟系统地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在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前期的初步调查。

2008年中期,与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科研合作达成共识,华师本着对支援西部开发和扶持民族院校科研,以及优势互补为出发点。经过一年的多角度准备工作,制定了详尽的计划,编印了相关的调查表格,于人手、财政及物资方面都安排及配搭妥当,组成19人的联合调查组,贵州民院组织教师使用自己的交通工具搭载调查人员及物质设备,完成了长途跋涉,开拓了东西部院校间进行体育人类学田野调查合作的典范。

2、确定调查时间

贵州省黔东南地区苗族独木龙舟几千年原始传承,节日活动时间固定在农历5月24-27日,24日的“赛龙头”、25日“赛龙身”、26日“分龙竞赛”27日“赛龙尾”和“吃龙肉”;22日是龙船下水的日子,按照公历计算是在2009年6月14-19日,节日活动六天;联合调查队需要调查活动的内容必须包括节日前后的情况,为此全面调查时间安排为2009年6月12-22日(农历5月20日-29日),总计11天。

3、联合调查行前事项

调查行动之前联合调查队有必要妥善安排每一个成员在调查期间调查工作的内容和任务,由于大部分东部学者对独木龙舟竞渡的时间、地点、活动内容不甚了解,所以行前多途径收集有关苗族独木龙舟的相关资料进行阅读,还要对苗族风俗习惯、民族禁忌等重点学习,而后制定具体调查的工作计划,包括对调查人员如何进行分组分工,安排每一天调查的路线以及调查对象、村寨等内容的具体布置,以期 用最少的消耗发挥最大效益。

4、联合调查行前的任务与调查内容的重点

行前制定田野调查的任务是一个极为细致而重要的工作,是调查成功与否的保证,针对贵州苗族独木龙舟竞赛活动范围宽泛,节日龙舟活动仪式可观察次数极其有限的这样的珍稀民俗游戏,调查前尽可能广泛参考已有的人类学、民族学资料,收集独木龙舟古籍资料和前期有关研究成果。把体育人类学的田野调点集中到围绕这项活动的竞赛选手的体质状况测量、独木龙舟竞赛区域和参加者(村寨、姓氏、组织者、竞赛涵盖河流及区域)、环境器物记录以及历史文化深度访谈等,充分涵盖与体育运动有关的所有宝贵信息,力求最大效益。

三、苗族独木龙舟选手体质人类学田野工作解析

体育学对研究对象的身体形态的测量评价极其看重,而且体质人类学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对体育的一切研究中其基本出发点和终极的依托主干都离不开对人的体质形态的研究,这也是体育学存在的依据。通过对研究对象的体质测量与评价,正是体育人类学的研究人员与其他领域的学者在判断研究对象体质状况方面更具有学科优势的一个方面。

本次体质调查是在2008年对划船选手初次体质人类学测量基础上进行的复测。2008年的测试受当地民族文化习俗、防御心理、戒备情绪的影响工作受阻,许多竞舟选手拒绝测试,通过耐心说服并亲自组织动手测试,简化测试方法,使用最简单的体重计、身高杆尺和腰臂围软尺等,选择身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臂围等苗族同胞能接受的形态指数,克服语言、交通、民族习俗、被测试苗族同胞的心理阻扰,完成了参加苗族独木龙舟竞渡人员的体质形态测试工作。

复测的目的,是为了弥补08年体质测量中单一形态指标,通过再次复测增加了多项生理指数和机能指标,目的是证实上次基础性预调查工作的真实可靠,测试得到香港体适能总会黄永森等专业人士主持。

四、苗族独木龙舟体育人类学的田野调查

1、政府部门协调帮助

2009年6月12日,联合调查队成员全体集中于贵州民族学院,得到贵州省体育局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6月13日,联合调查队成员清晨离筑,午时联系上台江县政协杨主席、文史办张主任等,获赠苗族独木龙舟资料;而后直奔调查地下午14时到达老屯乡,访问了老屯乡的张海乡长以及老屯村和岩脚村的村长和支书,了解到乡级、村级基本情况,安排访谈组进驻老屯乡。余下的调查人员进驻施洞镇与熊副书记、龙舟协会刘会长等协调今后的调查工作。6月15日贵州省龙舟协会、施秉县文广局、马号乡政府办及财政所等为调查进行了接待安排等等,联合调查顺利完成对区域横跨在清水江两岸,地属施秉县与台江县两县交界的苗族独木龙舟竞渡活动及村寨的调查与当地政府部门的通力支持紧密相关。

2、分组调查

根据前期部分调查人员对独木龙舟竞渡活动的基本了解,调查组由台江县进入巴拉河中段的老屯乡,而后进入清水江段的商贸中心区施洞镇。调查组进入巴拉河区域分组为老屯组和施洞组。之后,清水江两岸行政区域为北岸属于施秉县、南岸属于台江县,因道路崎岖仅有部分车辆载部分成员能缓慢通过前往调查地点,为此,一组进入施秉县双井镇、马号乡所属村寨(道路崎岖),一组对台江县施洞镇周边的村寨进行一施洞镇为中心的辐射调查。

3、环境器物的调查

实地参与观察法是最重要的田野工作方法之一,也是收集第一手材料的最基本方法,调查时间短,为此对环境器物测量与记录,必需事先准备提纲和表格。

少数民族的竞技游戏往往仅存于偏远的民族聚居区,苗族独木龙舟竞渡的区域与活动范涉及到清水江()及其支流巴拉河()的范围,在此范围内全面测量和记录有关拥有龙舟的族群、村寨拥有龙舟的数量及附属器械的尺寸数据、龙舟棚位置、周边的地理地貌、植被和农作物等,还有海拔、气温、水温及江水流速等指标的表格的制定。

4、深度访谈

体育人类学利用深度访谈的优势,可以了解自己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深层文化内涵,深度访谈要根据事先拟好的访问提纲,按照提纲逐一询问和填写,正常情况下尽量录音或摄像。

访谈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村寨、年龄等事先准备提纲甚至表格;也可以通过参照其他访谈的记录加以对照提高效率。在对独木龙舟研究涉及的访谈人群中涵盖了村干部、寨老、鼓头、龙舟制作工匠、锣手、巫师、划手、龙舟协会会员等人员。制定访谈表格涉及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如:姓名、苗名、性别、年龄、身份、村寨和访谈时间等。内容包括:苗族独木龙舟的起源传说、龙舟的制作与安装、龙舟竞赛的仪式和禁忌、龙舟竞赛活动组织、龙舟竞赛的程序和费用、选手的参赛动机及时间等。

5、参与性观察法

体育人类学调查方法极为重视调查项目进行的竞赛活动参与性观察研究,在众多的体育学者对民族体育、传统体育的研究方法中,参与竞赛活动实现对项目的调查,在调查过程中体现了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流失的担忧,也对民族竞技组织方法缺乏科学性的不理解,为此在常规体育参与性调查中,学者往往要对调查项目的竞技规则、竞赛组织形式的现代改造实施参与,这样的研究在笔者前期对独木龙舟的研究中常用,也为多数体育学者长期采用。

参与性观察法是体育人类学田野调查最基本和最主要的调查过程。但是体育人类学的参与陛观察法有别于常规的体育参与调查,他们最大区别就是体育人类学的参与是在不干涉竞赛活动,竞赛组织形式,不对原始竞技实行现代改造的调查,它处于参与到民族竞技活动的每项竞赛中,却不干涉竞赛的任何活动,从而得出了解到最原始和最有价值的调查结果。

此次联合调查突破以前没有完成苗族“请送神”仪式的参与性观察和深度访谈,苗族“请送神”仪式通常是在夜间,其次,在巫师作法时场面肃穆庄严,不能有打断他念咒语的行为,比如高声说话、照相机闪光灯等的影响,都是巫师作法时禁忌的事情,还是要感谢老屯张海乡长等政府人士大力支持,征得今年岩脚龙舟的鼓头家同意,完成了多年调查没有涉及的“请送神”仪式,观察是在6月14日22时-6月15日8时的岩脚村鼓头家,历时10个小时,调查组三人全程观察了巫师请龙神祭祀及开划仪式。

调查组完成参与性观察的内容包括龙船的组装、请送神仪式、下水仪式、开划仪式、平寨码头的“赛龙头”、塘龙码头独木龙舟节的“赛龙身”、各寨“分龙竞赛”、施洞码头的“赛龙尾”、参赛各村的龙舟归棚仪式和“吃龙肉”等活动的参与性观察,参与到苗族同胞的节日活动每一个环节里去,完成对独木龙舟竞渡的全面参与性调查。

五、苗族独木龙舟田野工作法实践解析

解析调查工作方法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发挥调查工作效率,在多年苗族龙舟的田野工作中发现有的调查科目是一次调查就要求完成的,总结以往的困难与认识不足为今后的田野工作提高效率打下基础。

1、体质调查:民族或少数民族居住地的交通困难是客观的,也正是他们能原始传存民族习俗、原始竞技活动规避现代化改造的要素。体质调查测试器材设备数量多,在交通不便利的山区测试器材数量 必须尽量精简,人员的组合设备使用数据的录入工作是需要调查人员具有决定信念。实际调查测量工作中调查对象外出务工导致样本的采集难和样本选择局限,测试难度有苗族村民农活作息时间与测量时间矛盾,还有被测试人员的戒备心理阻碍等,这些需要当地人士的引导和耐心疏导。本实证研究所选择的测量指标,在国民体质监测指标的基础上加以精简,主要目的是为了评估该项活动的体育效果。

2、区域和数量调查:独木龙舟竞赛活动区域广泛,地处施秉县与台江县交界,涉及四个乡镇38个自然村寨,介于清水江及其支流巴拉河流域,龙船是否参加当年龙舟竞赛是不确定的,竞赛期间龙舟活动处于流动,都为选定调查对象增加了难度,要协调政府支持、龙舟协会的帮助、龙船鼓头的信任以及追踪调查。

本次调查是有调查例证以来,为最系统和全面的完成了对苗族独木龙舟拥有村寨龙舟数量的田野工作,调查结果:拥有独木龙舟的苗族村寨38个,地属于施秉县双井镇5个村寨、马号乡9个村寨;地属于台江县施洞镇16个村寨、老屯乡8个村寨。38个苗族村寨2009年共计现存独木龙舟42条。调查结果还表明:独木龙舟长度界乎23至26米,宽至米,厚度为至米,母舟有六个舱,每舱长米余,中间四舱供装载节日期间亲朋好友所送的家禽和当日桡手的饭菜。子舟15米左右。龙舟棚一般长度皆为米(实测米至米),统一为一丈一尺宽的一排七间八柱,两头还有米的檐,宽米,高为米,檐口各抽出米,距地面高米。

3、深度访谈和资料收集:在寻找访谈对象时,调查组部分人员找到的对象对独木龙舟不甚了解,导致调查结果不真实,有时找到了解独木龙舟历史的对象被调查者问卷设计的提问难住了;其次,民族地区语言交流障碍是部分调查人员遇到的困难。

调查中常见的遗漏是对调查对象基本资料的遗忘,常见的有时间、地点、人物、村寨、年龄等资料收集的简化,导致基本资料的遗漏;其次,田野工作最重要的民族志的整理,是每天调查结束后撰写访谈日记,回来以后进行整理完成,民族学与人类学的访谈日记有共同点也有区别,无论是用什么方法每天必须完成的访谈日记在酷暑、炎热的山区伴随疲惫的身体被晚归的调查人员忽略了。

结论

1、在以往的民族体育研究中,单纯民族区域体质形态的测量与评价总是感到样本量的不足,将少数民族“小众”群体的体质与其他群体体质对比分析感到欠缺,这是忽略了体质人类学强大的人类起源、民族迁徙以及人类进化发展等基础理论与体质评价相结合运用的误解;加之体质调查测量的工作条件艰苦,也是调查研究不涉及对被调查者进行体质人类学研究的原因。

赛龙舟游戏【第二篇】

温州龙舟文化节暨塘河龙舟拉力赛

地点:温州塘河

亮点:龙舟竞渡 文化唱戏

推荐指数:

活动时间为6月12日上午,参加拉力赛的龙舟数量有40只,全程为18公里。从一度谈“龙”色变到如今龙腾瓯越,从一度禁而难止到如今百舸争流。这场龙舟文化节,让龙舟竞渡从端午的“鸡肋”变成传统节日的精华。 摆开“龙舟竞渡、文化唱戏”的舞台,传承华夏文明,弘扬瓯越文化,打造生态塘河,共创幸福温州。传统习俗在节日里与现代生活交融,因为有了龙舟竞渡,温州人可以自信地说:温州的端午并非“粽子节”。

武汉东湖端午文化节龙舟赛

地点:武汉东湖

亮点:屈原故乡 荆楚文化

推荐指数:

作为屈原故乡和荆楚文化发祥地之一,湖北保持着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薰苍术、喝雄黄酒等最传统的端午习俗,2013年武汉东湖端午文化节也将在6月9日—12日举行,端午假期前往武汉看龙舟赛事、品特色美味粽子,到屈原故里观摩屈原祭祀大典,实在妙哉。

6月9日—12日,来自各行各业的龙舟将竞渡东湖畔。除了龙舟赛,端午文化节期间,东湖景区内还会上演各种各样的端午习俗表演,游人可尽情领略荆楚地区的节日气氛。看完了精彩的赛龙舟后,还可以到秭归县的“屈原故里景区”。端午期间,这里将举行大型的屈原祭祀大典,祭祀者们将身着各色古服,以刺五毒、喝雄黄酒、送香囊的形式还原两千年前祭祀屈原的传统古礼,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渊源流长的端午文化。

老广州民间艺术节之“五月五·龙船鼓”活动

地点:广州荔枝湾

亮点:老底子的记忆

推荐指数:

端午节当天起,第二届岭南民俗文化节暨2013年老广州民间艺术节“五月五·龙船鼓”将上演,以荔枝湾涌为主舞台,接连5天、上演数十场民俗好戏。届时将有省内12个地市、30多支民俗队伍参加表演和巡游。清远三人燕尾龙舟、潮州龙湖寨的舞龙表演都首次亮相。其最大亮点是节庆特色更为突出,将全省各地关于端午节庆活动集中在西关展现。在文化节上,不仅能欣赏到如端午祭祀、岭南传统龙舟、醉龙等民俗表演,还可参加“龙舟说唱”、赛旱龙舟、牙刷龙船大擂台、万人齐敲龙船鼓等传统龙舟风俗游戏。届时,荔枝湾还有飘色巡游,每天分三个时段,集中10艘游船进行水上飘色巡游表演。

上海苏州河龙舟赛

地点:上海苏州河

亮点:历经10余年风风雨雨,已升级为国家顶级赛事

推荐指数:

历经10余年风风雨雨后,苏州河龙舟赛将升格为一项国家顶级龙舟赛事。端午节期间,上海苏州河城市龙舟国际邀请赛十届巡礼活动和2013年中国龙舟公开赛(上海·普陀站)将在苏州河举行。

届时,将由12支国内高水平的龙舟队分别进行500米和200米的竞赛。同时,还将举行第十届上海苏州河城市龙舟国际邀请赛。以上两项赛事的参赛龙舟队共计42支,参赛运动员达900余名。

除龙舟竞渡外,活动期间还将首次举办沪台龙舟文化交流活动,推出一系列文艺演出。此次海派文艺表演融汇了上海市列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三林舞龙、吕巷小白龙、奉贤滚灯、手狮舞等民俗类节目,同时还有极具视觉冲击力的龙狮表演、花式跳绳、中华武魂、体育舞蹈等节目。

杭州西溪国际龙舟文化节

地点:杭州西溪

亮点:赛装饰,赛技巧,民俗龙舟文化有看头

推荐指数:

锣鼓喧天,百舸争流,台上戏曲、武术、舞龙、舞狮精彩纷呈,水中数百条龙舟来往穿梭……每年端午,西溪五常和深潭口一带都会开展龙舟赛,热闹非凡。今年6月12日,“我们的节日·端午”——2013杭州西溪国际龙舟文化节又将举行,老外赛龙舟、名校名企西溪同竞渡等精彩活动将一一上演。

西溪龙舟文化节是杭州端午期间最重要的节庆活动。此次文化节将“龙舟胜会”与当地戏剧、武术、舞龙舞狮等传统民俗项目与创意文化类活动相结合,分为龙舟竞技体验、传统民俗文化两大板块24项活动,精彩纷呈,看点十足。

据介绍,开幕式当天,游客不仅能欣赏到激烈的龙舟竞赛,还可以品尝五常端午民俗料理“龙船饭”和“五黄”,体验蕴含在这些民俗美食中的西溪人民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企盼。西溪湿地·洪园会将参加民俗竞渡活动的逾百艘本地龙舟进行统一编号,通过嘉宾评分结合现场游客微博投票,赛技巧、赛合作、赛着装,选出本届“最美龙舟”。

赛龙舟游戏范文【第三篇】

南宋时,广东已有民间的大型龙舟竟渡,明清时,广东官方和民间的端午节赛龙舟活动更普遍。解放后,省内各地每年都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龙舟赛事,水平不断提高。

龙舟,具有独特的观赏性。而龙舟的鉴赏,还是一门学问呢!

龙舟分“专职龙舟”和“业余龙舟”两大类。“专职龙舟”只作竟渡,不作它用。“业余龙舟”则是以生产用船临时改装而成,用后又恢复为生产用船。

专职龙舟又分为专用龙舟、简便龙舟、游龙、造型龙舟等。

各种龙舟的构造大致相同:船体(包括浆梢或橹)、龙头、龙尾、各种装饰物和锣鼓。

龙头大多用整木雕成。无论专职龙舟或是业余龙舟,龙头都是竞渡前才装上船头的。龙头造型千姿百态,根据各地风俗而定。广州西江水系的鸡公龙头和东江水系的大头狗龙头,别具特色。

龙头多染成红色,称“红龙”。也有涂为黑色或灰色的,称“黑龙”或“灰龙”。龙尾大多用整木雕成,充满鳞甲。

船上装饰最繁杂的以顺德的鸡龙舟为代表。其中部有一个神楼,一个大鼓和一个铜锣。龙舟上有龙头、龙尾旗、帅旗和罗伞等装饰。龙舟的大小按扒龙舟的人数区分:3人、5人、10人的为小龙舟,长约1丈半到2丈;20到50多人的为中龙舟,长5丈到7丈;60到100人以上的为大龙舟,长9丈到10多丈;还有200多人的特大龙舟。

小龙舟只有桡手和舵手,中龙舟配鼓手和锣手各一人;大龙舟配鼓手和锣手各两人。珠江三角洲一带因河床比较宽,人民生活水平比较富裕,故龙舟比较大,60多人以上的算较普通,100多人的也很多。 飞溅的浪花、飞舞的龙旗、飞驰的龙舟,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呐喊声,与两岸欢乐的人群一起,构成乡情浓浓的中国龙舟竟渡风俗画。龙舟竟渡,起源干四、五千年前我国民间的一项有趣的传统体育活动,在漫长发展岁月里产生五花八门的龙舟奇俗。

江西等地有旱龙舟之俗,龙舟有竹制、也有木制,这种活动观者如云。《琼州府志》载:“城中人缚竹为船,用五色纸为饰,鸣钲鼓沿街作竞渡状,名日旱船。”《徽州府志》载:“五月五日迎神船疫,船用竹为之;袭画状似鳅,以十二人为神,载而游诸市”。《江西通志》载,在金溪城,“每岁五月五日,城内造龙舟,以人装故事其上,一舟数百人舁之,行诸陆地”。《南昌府志》载:“五月五日为旱龙舟,令数十人舁之,传葩代鼓,填溢通衢,士女施钱祈福,竞以爆竹辟除不祥。”《歙县志》也记载了当地有旱龙舟之俗。

赛龙舟游戏【第四篇】

古老又新颖的魅力

龙舟文化,穿越硝烟炮火,走出农耕文明,来至如今的都市生活,让我们不能不慨叹这一奇迹。回想百余年前,当西方的利舰伴着洋枪大炮,叩开古老的中华大门。随之而来的凋零,是因为军事工业的不如外人,导致从科技到文化,从文学到思想,从哲学到方法的全线崩溃,众多国故、传统艺术颓败殆尽。然而随着新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龙舟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的一个缩影,在世界各个角落闪动着其独有的风采。现在中国内陆、港澳台各地区高校的校际比赛交流,龙舟从来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一个项目。

龙舟这个体育项目,可参与性特别高。当上升到竞技体育的高度时,龙舟队员们坐姿、握桨、划水等等,需有妙在颠毫的技术要求。然而在平时大众娱乐时,只要能划桨就可以参与。更值得注意的是。划龙舟对人数的限制又很少。一般说来最少3个人就可以划动了,而普通的龙舟可以60人以上来参与,特大型的龙舟甚至需要200多人来划动。若是龙舟比赛,那么数只龙舟争渡,再加上热情观赏的民众,这样每次聚集起来的人,可就当真有成千上万了。只是龙舟的好看耐看,却还远不止参与性强这一点。

我们还需要看到龙舟这一项目,是属于竞技性非常强的体育项目。竞技性强,关键在乎一个标准的确立。所有参赛人员围绕着这一规则,进行游戏比赛。相反规则不明确,标准无法量化,参赛对手难以比较,将直接导致该项目无法推广,最终只能成为小众项目,依靠单纯的喜好,维系其不绝如缕的传承。尤其是在科技、经济、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竞技性强的项目,同时具有简洁清楚的观赏性,就更多地受到大众的喜闻乐见。在这些前提下,龙舟自身的技术也必将精益求精。从工具上龙舟、划桨的制作,到划桨入水出水的技术动作,为了达到团体协作的最佳速度\\,这所有一切,都可以经得起现代力学的推敲和检验的。

拥有符合现代科学标准检验的高度竞技化项目,同时又有广泛参与性,是作为一件事物能够长久存存的必要条件,可以说是缺一不可。然而仅仅有此还不能确保其可以传承千年,历久弥新。可以蕴含、可以笼罩、可以包容引导一个项目本身的,必是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龙舟文化,它有着几千年来华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对天地、对忠臣、对龙文化、对和衷共济的理念,对君子之争的体现,皆可以做出极佳的诠释。

西方经济学中有一条非常著名的概念,叫做边际效益递减规律,说明的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为生产某产品所需投入的要素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增加一单位产品的产出,所投入的要素带来的效益增加量是递减的。看似复杂的规律,揭示的是西方严谨的逻辑、缜密的推理,甚至是方法论与世界观的体现。然而在中国这一古老的国度,龙舟赛事每逢端午随即举行,年年如是转进千年,对此再不能说什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只能慨叹龙舟文化层层积累的深厚底蕴,能够与时俱进而返本开新,这或许也正是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

科学又传奇的龙舟

深受世界喜爱的龙舟,极具生活特色。今天我们能看到的龙舟,除了竟渡用的“专职龙舟”外。还有平时用于生产,而在端午时节临时改装而成的。但是谈到花样与特色,自然是“专职龙舟”更胜一筹了。各种龙舟的构造大致相同:船体(包括浆梢或橹)、龙头、龙尾、各种装饰物和锣鼓。龙头大多用整木雕成。无论专职龙舟或是业余龙舟,龙头都是竞渡前才装上船头的。龙头造型千姿百态,根据各地风俗而定。广州西江水系的鸡公龙头和东江水系的大头狗龙头,别具特色。龙头多染成红色,称“红龙”。也有涂为黑色或灰色的,称“黑龙”或“灰龙”。龙尾大多用整木雕成,充满鳞甲。

通常见到的龙舟是大龙舟,可承载60到100人,长9丈以上。中型龙舟则载人20到50人,长度在5丈到7丈之间。最小的龙舟只有1丈半到两丈。小龙舟只有桡手和舵手,中龙舟配鼓手和锣手各一人;大龙舟配鼓手和锣手各两人。龙舟长度不一、大小不同,所以对划龙舟的技术要求十分精细。以坐姿握桨为例,右排划手的身体保持坐姿。右大腿外侧紧靠船边,右腿弯曲,脚掌后自己座位下的隔板,左腿半屈,脚掌前撑前排隔板。左排划手的坐姿与右排相反。划手左手先放在桨把的上端,四指从外向内并拢,掌心紧贴桨把上端,大拇指从内向外包住桨把。右手在桨的下端(桨叶与桨把的交界处),四指从外向内并拢,大拇指从内向外包住桨把。划行时要自然放松,不能握得太紧。左排的选手坐姿和握浆的要领与右排一样,只要左右手换位即可。

看似复杂,操作起来却很简单,十分符合科学原理。比如坐姿可以合理利用两腿前蹬后撑的力量,稳定身体重心。利用身体前俯,躯干扭转,充分做伸肩动作,节省体能的同时,避免用蛮力,以巧劲、以团体整齐划一的默契快速推进龙舟。握桨的方法也可以有效以免手心起泡。如果深入到划龙舟时,桨如何入水、拉水、出水,则要求更为精准,从躯干背部,到肩部肘部,从入水角度到拉水距离等等,都是特别符合现代力学与运动学原理。专业的龙舟运动员在训练时,对技能的要求更好。而龙舟团队对龙舟造型的设计到打造,也都是十分严谨的。回想龙舟在中国最早出现的时候,可以说已有天壤之别。

最早记载龙舟的书籍是《穆天子传》,“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周穆王是一个喜欢游玩的君主。他乘坐八骏马拉的马车,跑遍了中国的名山,他有乘坐鸟形、龙形的船,游遍了中国的湖海。须知在当时的科技水平下,天子乘舟需是非常有讲究的事情。在周穆王之后三百年,大家熟知的齐桓公,就曾因为在舟上的一件小事,而发动国际战争。当时齐桓公和夫人蔡氏共戏舟中,蔡氏善水就故意摇荡水舟,齐桓公惊恐屡次阻止而无效。结果回到岸上齐桓公就把蔡氏归还给蔡国,之后又发动了战争。反观周穆王时期的自然条件与工艺水平,就更不用提乘舟游玩名山大川,是多么凶险之事。

赛龙舟游戏【第五篇】

关键词:广西;民族传统体育;龙舟文化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的民族是尊龙奉龙的。在我们的娱乐生活中经常都能遇到“龙”,尤其是龙舟竞渡,其经历之久远,流行范围之广泛都早已为世人所知。可以说,它是一项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性活动。我们的民族自古以来就把自己称为“龙的传人”。龙文化是中华民族古文化的重要渊源和组成部分,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很深远的影响。在有关龙的诸多传说中,乃至由此而衍生的各种以龙为主题的活动中,龙舟竞渡是一项历史久远、流传广泛、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形成传统的文化、体育活动项目。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延续至今,始终保持着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风格。国家体委于1984年做出决定,把龙舟竞渡列为全国的正式比赛项目。这一活动,不仅根据传说和想象塑造了栩栩如生的龙的形象,而且也突出地表现了“龙的传人”同舟共济、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生气勃勃的豪迈气质。凡是观看龙舟竞渡的人,无不受到这种精神的感染和鼓舞。

龙舟这项富有意义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之所以长盛不衰,形成传统,世代相传,主要由于它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它不仅为汉族人喜爱,许多兄弟民族也非常喜爱,并且成为一些民族节日及文体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 1 研究对象

以龙舟文化的起源和龙舟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发展广西经济为研究对象。

1. 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和网上收集、整理有关龙舟文化的资料。

(2)逻辑分析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

2 结果与分析

2. 1 龙舟文化的起源

2. 1. 1 图腾崇拜的民俗文化

“龙”是我们祖先想象出来的一种奇异的神灵动物。对农耕民族来说,天文气象是最重要的,龙便成了作雨兴云的神灵。为了求得神灵保佑,人们在图腾祭的日子(端午节)都要赛龙舟,赛龙舟时还要祭龙。一方面把裹好的粽子投进水里给龙吃(古人认为龙多居住在水中) ;另一方面,各比赛队还要设香案,设美酒犒劳下江祭龙者(即比赛队员) 。唐宋时期,竞渡者还要纹身,如唐代张建封的《竞渡歌》说:“须臾戏罢各东西,竟脱纹身清书上”[ 1 ] 。竞舟者纹身,目的是使自己象龙子,求得龙神保护,逃脱船翻人亡的危险。达到与龙同娱,讨好神灵的目的,向掌管雷雨的龙神祈求无病无灾、风调雨顺。

2. 1. 2 纪念前人宣扬忠君爱国思想

以龙舟竞渡来纪念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人物,从而赋予了龙舟竞渡以新的内容和意义,使这项传统的文化体育活动更富有民族性和人民性,更能激发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凝聚力。

一说是为了纪念越王勾践操练水师,打败吴国。吴越交战,勾践败而被俘,在吴国过了三年忍辱含垢的生活,骗得了吴王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国。回国后,他卧薪尝胆,立志雪耻,于当年五月初五成立水师,开始操练,终于在数年后,一举消灭吴国。后人为了昭彰勾践这种坚韧不拨的精神,便效仿越国水师演练时的情景,于5月5日这一天划船竞渡,以示纪念。

二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和曹娥。传说伍子胥因遭谗言诽谤,被吴王夫差命人抛于钱塘江波涛之中,有曹娥驾舟去救。后世逐划龙舟,作救伍员状。

三说是为了纪念楚大夫屈原。至汉代以来,赛龙舟是为纪念屈原的传说流传最广。因为屈原之死与泪罗人祭龙日(端午)正好巧合。从此,每到端午祭龙,人们一边划龙舟,一边唱着哀歌,纪念他们敬仰的屈原。从文献记载来看,最初为纪念屈原的竞龙舟只在汩罗土人中流行,南北朝时发展到南郡、襄阳一些地区。后经唐代文人这样大量的文学渲染,纪念屈原的竟龙舟更是广泛流传[ 2 ] 。到宋代,龙舟竞渡由民间传入宫中,皇帝也亲自到场观赛,场面十分宏大。众所周知,北宋末年,国势大衰,宫廷想利用龙舟竞渡,宣扬忠君爱国思想,振奋国人的精神,另一方面也是想祈求龙神保佑,国太民安。[ ]

2. 2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区内开展的龙舟比赛

南宁市自1978年起,每年都组织规模盛大的龙舟比赛。1980年端午节。融安县溶江公社举行了大型的龙舟比赛,有28 个男队、13 个女队共3300多名运动员参赛,观众达5万多人次,有不少外国来宾和港澳同胞。梧州市最近几年赛龙舟的活动也非常活跃。桂林市开展较晚,到1985年才恢复中断了30多年的龙舟活动。1984年9月,由横县横州公社江南大队龙舟队代表广西,参加在广东佛山市举行的全国首届“屈原杯”龙舟比赛。1985年7月,广西又派出龙舟男、女代表队共59人赴湖北省宜昌市参加全国第二届“屈原杯”龙舟比赛。

自1984年起,每年自治区体委都举办全区性龙舟竞赛活动,形成了传统。促进了群众性龙舟竞渡的开展,梧州市政府1986年把端午节定为“市龙舟节”,群众性的龙舟活动开展更为广泛。2008年举行的龙舟活动,来梧州市洽谈贸易的广东、四川等省来宾和专程前来会唔的日本朋友与数万群众一起参加了龙舟比赛。

过去只局限于城市的龙舟竞渡活动,近年来已逐渐扩展,南宁、柳州、桂林、百色、永福、兴安、灵川、资源、贵县(现贵港) 、田东、横县、防城、宁明、岑溪、容县等二十个市县都举行过赛龙舟活动,此外,不少乡、镇、街道也举行龙舟竞渡。如1987年北海市回洲镇的东风街、红旗街的渔民和驻岛海军战士联合举行了龙舟友谊赛;防城县的企纱乡、江平镇;地处高寒山区的中峰、梅溪等地都举行了龙舟竞渡活动。

1987年,广西5个市和20个县有257条龙舟下水,出现了百龙开江,万人盛会的世界。桂林市对端午节龙舟竞渡活动很重视,当年市政府发出专款建造十二条标准龙舟。当年6月4日在桂林市举行的全区龙舟赛,有13个男女队,观众达10万之多。除市民外,还有来自国内外贵宾及附近各县乡民,人们为了饱观龙舟竞渡的盛景,起早摸黑、扶老携幼,聚集在漓江两岸的桥上、房顶、山头、水中,观看的群众比肩接踵,欢呼雀跃。

现南宁、柳州以及北海等沿江、沿海地区都有农历五月端午赛龙舟的习俗。每逢这一节日赛舟,各船只聚集江面海湾。赛时,舟上人手一浆,竭力戈划,其快如飞,江岸海滩人山人海,全城出动,为胜者获奖旗、衣物、牲口等。南宁市的赛会,还燃放鞭炮助兴,为胜者奖励烧猪;梧州市在赛区举办龙舟节商品交易会,增添节日风采;北海市的竞渡主要由渔村组队,渔民们于赛后还给获胜者开庆功酒宴。当今,这古老的民族体育项目,已展现出枝繁叶茂的风采,洋溢出民族上进的精神。

2. 3 打造“龙舟”品牌,铸造旅游支柱,发展广西经济

解决资金来源问题,是世界各国开发和保护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前提。在开发和保护文化时,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措施。一方面,加大政府投入,设立专项基金;另一方面,实施差别税率,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到文化的开发和保护上来。在文化开发和保护上的一系列较为完善的政策、法律和规定,对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文化产业,具有积极借鉴作用[ 3 ] 。事实上,近年来社会资金已经以多种形式大量流入我国文化领域。目前,广西民族传统体育龙舟文化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但还处于小打小闹的低层次水平。人们对龙舟文化其资源还没有进行挖掘、开发整理。还有由于商品经济不发达,导致观念更新滞后,甚至连龙舟文化产业化的概念都没有建立起来。有些地区龙舟文化已初步开始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但还需进一步总结经验并进行大张其鼓的宣传,同时还需要引起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有些先期工作需要政府进行各方面的协调和指导。

2. 3. 1 把广西民族体育龙舟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在一起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近年来,来广西旅游的东盟各国人数越来越多,仅2002年来广西旅游的人数已达17. 5万人次,其中东盟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不仅已经成为广西重要的旅游客源国,也是广西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的主要目的地。1993年至2000 年,通过广西各旅行社组织前往上述3国旅游的游客达5万多人次。此外,中国各地每年都有大约50万人次经过广西的凭祥、东兴、北海等口岸前往越南旅游,东盟成为广西巨大的潜在旅游市场[ 4 ] 。由于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办,给南宁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广西将把南宁和桂林打造成为两大旅游集散地和旅游目的地,加快旅游产业建设。我们在这个难得的机会把民族体育龙舟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在一起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在广西旅游景点开展龙舟比赛,吸引中外大批商人、游客到广西来观光旅游,给中外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2. 3. 2 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事业,促进各民族体育的共同繁荣

文化产业的产业性,是指文化产业所具有的经济性质、市场运转方式和产业管理规范等一系列特征[ 5 ] 。我国当代文化长期以来一贯奉行的事业型和产业型转化是一场意义深远的社会变革。这场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文化观念,将文化和实现经济联系在一起,文化大踏步地进入了经济领域,而经济性质也成了文化的基本构成因素之一。积极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事业,是未来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和国家体育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应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利时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逐步缩小少数民族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体育方面的差距,促进各民族体育的共同繁荣,提高广西体育事业的整体发展规模和水平。

2. 3. 3 积极发掘广西民族传统体育龙舟文化资源,宣传推广中华体育瑰宝

充分开发和利用民族传统体育龙舟文化资源,高度重视民族传统体育龙舟比赛项目是所蕴藏的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体育文化。在重视民族传统体育在国内宣传推广的同时,还要运用多种渠道和形式,扩大民族传统体育的对外宣传和国际交流。在积极参加各种现代体育运动国际竞赛的同时,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国际交往。要努力把民族传统体育龙舟比赛项目逐步走向世界。

3 结语

3. 1 广西民族传统体育龙舟文化的功能

广西民族传统体育龙舟文化具有强身健体、娱悦身心、促进民族凝聚、加强民族团结、发展民族经济、振奋民族精神的功能。体育活动,作为一种具有社会互动场所,使人们在一定体育规则和体育道德的规范下,拓宽社会人际交往渠道,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它可以消除各民族因地理环境的封闭和文化传统的差异带来的隔障,为广大民族同胞提供感情交流和文化交往的社会媒介环境。通过开展龙舟比赛活动,有助于增进民族间的交流,改善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有助于广西形成内有凝聚力,外有吸引力的大好局面,从而促进广西的繁荣与稳定。

3. 2 广西民族传统体育龙舟文化的发展方向

加大对民族体育龙舟文化的发掘改革力度,使之向着科学化、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在民族体育龙舟文化的发展中,思想观念上要逐步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管理体制上,逐步从自发型向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方向发展;演进方向上,逐步从民间娱乐型,逐步向科学化、社会化、产业化方向转变;在形式上由单纯的民俗体育转变为经贸、文化、体育结合的方向转化;从交流上由单一的民族活动向多民族共同参与的方向发展,并逐步走向全国和世界。[ Www.]

参考文献

[ 1 ]  王俊奇。 简论宋代节令风俗中耳的体育活动[ J ]. 上饶师专学院, 1992 (4).

[ 2 ]  邓之诚。 东京梦华录注[ J ]. 中华书局, 1982.

[ 3 ]  王强。 社会资金:文化产业的重要依托[ J ]. 文化研究,1999 (2).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59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