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父亲节的美文(汇总4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2024年父亲节的美文(汇总4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父亲节的美文【第一篇】
中午下班路上,我骑着自行车正等红灯,电话响了,一看居然是老妈妈打来的,异常兴奋,妈妈从不给我打电话,我早已经习惯了。
电话那头,妈妈告诉我,七爷昨天去世了,初八上山,问我有空跟爸妈回老家一趟吗?算了算时间,初八那天是星期五,那天事情特别多……
我不确定到时候能不能回去一趟,满脑子却浮现出故乡高高低低的坟头。
想起了故乡的山山水水,眼睛越来越模糊,车都骑不稳了,只能推着走。是那个并不算美丽的小小山村,养育我们长大,空气、河水、泥土,为我们祖祖辈辈的繁衍生息提供了保证。我们依赖于它们,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
故乡的人们都很淳朴。就算我们回去的人再多,只要提前打个电话,他们都会在自己家里把香喷喷的饭菜给我们准备好。有时候突发奇想,想回老家住一两天,妈妈就会到院子里挨家挨户问问他们家里还有没有今年新收的稻草。只要有,他们一定会抱来最好的稻草给我们铺床。其实我们自己也带着帐篷,却习惯了闻着新鲜的稻草的香味入眠……我们走的时候,老家的亲人们总会从地里现摘蔬菜送给我们。而我们,并没有回报给他们什么,反倒像是不断地在向他们索取关心和照顾一样。所以,每当我感觉很疲惫的时候,总想躲开人群,悄悄跑到老家去躲起来。一回到故乡,心灵就找到了归宿,感觉特别安宁。我深深知道,这份安宁,来自于亲人们真诚的关心和对我无私的疼爱。
七爷去世了。再往前算算,春节期间也有个长辈离世。在我离开老家的二十多年里,老一辈的都陆续去世了,现在年长的已经没剩几个人了。每逢春节回家去,总会看到许多陌生面孔,他们不认识我们,我们也不认得他们是谁家的儿媳或女婿。
现在的故乡,诺大的一个村子,只有寥寥几个老人一直守着故土。我们每次回去都能看到他们围坐在长板凳上聊天,或者一前一后去赶场。他们看到我们,老远就过来打招呼;我们看到他们健健康康的,也很开心;而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却很少有机会见面,有的甚至二十多年也不曾碰见过一次。长大了的小伙伴们,你们都还好吗?
那些越来越少的长辈们,最后都进了生前就修好的坟墓里。他们一生都没有离开过故土,死后依然守望着这片土地。他们是有根的。
所以,老家亲人们的音容笑貌常常浮现在眼前。老人们最常对我说的话就是:幺女儿,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你咋那么瘦啊?要多吃饭,长胖一点……
话里话外,全是他们对我最最真心的疼爱!而我,在他们生病最后的日子里,并不知情!所以,这种愧疚、自责,让眼睛一直模糊着……
一想到故乡那青青的山、绿绿的水,静静卧在山窝窝里的老房子,极少极少的几个老人和小孩,还有路边越来越多的坟墓,就有种揪心的痛!
公众号:天府散文
父亲节的美文【第二篇】
世界上,有一种爱,最可贵的,最无私的,那是母爱;有一种情,最勇敢的,是互帮互助的,那是友情;世界上,还有一种爱,最庄严的,那是父爱;世界上,还有一种情是最珍贵的。是无可替代的,那是亲情!
几天前的周末,我走在大街上,一对父子的举动引起了我的注意。父亲大概三十来岁,儿子五岁左右,父子正要过马路,父亲走在后面,儿子走在前面。走到马路中间不到,父亲看到红灯便退了回去,儿子发现了,也要往回走,跟她父亲在一起。可他刚转身迈步,一辆车便从他跟前驶过,差点没撞到他。
我看到此情景,便走上前,说道:“要不要我帮你?”那位父亲回答到:“不用,要帮忙的话,他会说的。”听他这么说,我也没办法,只好呆呆地站在路边,看着他儿子怎样才能安全地过马路。
那位父亲的儿子依然在尝试过马路,但都失败了,车辆的喇叭声不断地传入他耳朵里,他依然不停地在尝试,就这样来回十几遍都没有成功。这时,我发现他已经眼泪汪汪了,我便又问他的父亲:“真的不需要我帮忙吗?”“不需要!”见他依然拒绝我的帮助,我便继续把目光转到他儿子身上。
忽然我发现,那个儿子不再继续尝试过马路了。他索性在那等,等待车辆什么时候停下来。不一会儿绿灯了,前后的车辆都停下来了,儿子见状,这才大步走到她父亲面前。父亲欣慰地笑了,他抱起儿子转过来冲我一笑说:“男子汉,要学会自己面对困难,解决困难……”。
那位父亲的话,给我上了深刻的一课。
公众号:玉峰文苑
父亲节的美文【第三篇】
美文欣赏两篇
越逃避,越艰难;越主动,越顺利
魔云兽 20xx-03-24 18:09:02
我老弟来北京后换过两次工作。他第一份工作非常劳累,早七点从家出发,晚九点到家,到家以后还要加班到十一点,周六日几乎总会有一天用来加班,所以坚持了半年多后终于撑不住了,向我问询,要不要辞职。
我在这方面可以说帮不上什么忙,因为第一我混得不如他,第二我的看法非常简单,既然钱给得还可以,不妨坚持坚持,看看周围的人干得累不累,如果他们有人和你做类似的工作,但是干得不累,那你就有改进和优化的空间。
我弟弟听了我的建议,果断离职了,就换了工作。可是,干了不久就又遇到了和第一份工作类似的情况。而同时段,我也遇到了几乎同样的问题。我们两个都感觉日常工作内容强度太大,领导总是交给你一堆事情,然后说要你加快效率,但是一到晚上就设法让你加班,做不完不能回家。 很多事情突然到了恶性循环的地步。因为知道事情必须加班才能完成,所以工作时间多多少少都有怠工的情况。于是我们俩每天碰头的共有话题就是吐槽工作。我当哥哥,所以在一些事情上还是要做出表率,有一天就提醒他,是不是工作上还有要改进的地方啊。
一开始,他很不以为然,自然说了很多自己任务完成的很好之类的话。在细问之下,我发现了一个问题:他和我那段时间一样,做事情缺乏真正的主动性。领导交办的任务,以他自己的熟练度,总是能完成个八九不离十。但是在交办的任务之外,基本就不去做了。而他所从事的工作,其实需要操心很多事情。
我提醒他不要有打工心态,而是把这些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那样操心。也许心态一变,什么都变了。比如说同样是加班,主动加班和被要求加班就是两个概念。我当时也正深陷在这种被动加班的状态之中,所以我老弟自然不信我,还出言讥讽我先管好自己。
我其实对我说的道理也不是百分百相信,但是当哥哥嘛,样子总是要做一做,可是劝说他的过程中,我自己好像觉得劝说他的那番话,其实说得也很有道理,所以,那次长谈以后,我就想试着在工作上做些改变。
有一天,晚上我在那边完成一个白天没有做完的事情。做到九点多的时候,还没有弄完,领导过来说要不你明天来弄吧。我看了一下剩余的部分,感觉很快就可以弄完,于是就说我弄完再回家。等我做完的时候已经十点了。如果是平时,这么晚的情况下,我一般脸上自动就没有好脸色。说来也奇怪了,自从我想尝试做一点点主动性的改变以后,我很久以来的抱怨停止了,那天晚上我一点都没有不高兴。回家的路上,我又破天荒想了一些日常工作之外的新方法。
第二天一大早,统计了数据以后,领导非常不高兴,像往常一样批评了我们半天。这样的情形我记得持续了一个来月了。总之那会儿就是所有的人都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开会的时候我自己也很不开心,可是开完会往电脑跟前一坐,看到便签纸上前一天晚上想的新方法,我突然就觉得,如果我真的按照我给我老弟洗脑的那一套来做这些事情的话,会怎样呢?
我迅速把思路整理了(*),然后把自己做的计划分条罗列,发给了领导,并且以极快的速度去推进它们。一个小时后,我被单独喊进了办公室。和以往哭丧着脸不一样,那天他格外高兴,说“你可以按照你的方法去试试,我觉得会好”。我也非常开心,但是没多讲,听他说完,我就转身离开了。在离开之前,他突然把我喊住:“你日常的那些工作,今天可以先转交给xx做一部分。”
要知道,他每天批评我,对我简直说到了苛刻的地步,全部都在这些日常工作上,而今天他居然说可以说转交出去。更有意思的是,他还说“你按照你的那个计划推进,日常这个事儿你今天可以先不用操心。”
我感到非常意外,好像一瞬间,有一种冰释前嫌的感觉。当天,我的效率奇高,很快就把事情都做完了。快下班时,领导过来看了一下说,你今天早点回家吧。
这是那个半年,第一次窗外有光的时候,回家。
我整理完东西,出门时,正好碰到刚从卫生间出来的他。他拍了拍我肩膀跟我说:哥们儿,继续保持,平时给我感觉你是我的手,今天我感觉你是我的脑……
我这才第一次从他那里感觉到舒缓,一种高度焦虑后的放松。他平时对我们呼三喝四,其实并不是存心要这么做,从他的角度来看,不很主动的我们其实用着并不顺手,所以以他心中的标准来要求我们,我们自然处处做得不尽人意。他的工作压力应该比我们还要大,所以他反过来给我们很多压力。
我只是稍微主动了一些,想着自己去做一些事情,然后一切就发生了变化。我的主动给他减轻了精神压力。而当我听到他说这种“手脑”之别的时候,我也理解了他,于是发自内心地说了一声“我们知道你也不容易”。突然之间,我们关系就变了,后来大家成了私交不错的朋友。
我的变化很快影响到了我弟,然后我分享了我的做法给他。恰逢他遇到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我们一起出谋划策,做的结果超出了他们领导的预期。他由此而尝到主动的甜头,扛过了最难熬的几个月。未来他肯定还会换工作,但是关于主动做事这件事,其实对我们都很有触动。 前段时间我在阅读《沟通的艺术》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新名词叫做“自我坦露”,看了一下具体内容不禁让人莞尔。沟通学家把自我坦露当做隐私管理的一部分。这种自我坦露有几个显而易见的好处,我无意中其实正运用了这样的技巧。
在书里,作者认为自我坦露可以宣泄压力,还可以产生互惠,自我澄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当然也有风险,比如,被拒绝,产生负面印象,丧失影响力等等。
我与我老弟一起吐槽各自的公司,实际就起到了宣泄双方压力的作用。而我与领导关于“手脑”不同的沟通,其实是领导运用了自我坦露,然后达到了互惠状态。同时由于这样的坦露,我们拉近了彼此关系。但是这种事情,和谈话的时机,以及本人的想法关系很大,也许有人反而会因为这样的对话,而认为这个领导没有强有力的职业技能和威信。这又涉及到了自我坦露的原则问题。
幸好,在那样的时机之下,我只注意到彼此的同理心。
总之,“我愿意”和“我主动”也许真的是改善我们疲于奔命或者消极怠工的不良工作状态的重要方法。当然这里并不是一味建议你无头无脑地付出,如果实在不合理,还是不能骗自己呀。这些问题上,对别人诚实,会增加机会,对自己诚实,会减少弯路。
如何做一个成功的恋人?
7伴 20xx-03-13 19:43:57
文:丛非从
常闻在亲密关系里的挫伤和失败都来自于“你不懂我”而做出的.“你不爱我”的结论。在伴侣关系里,人们常常对对方有个期待:我期待你可以知道我想要什么,当我没有告诉你的时候。并且能够自动满足我。
当这个期待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他们就会发展出形形色色的行为来证明爱,或者放弃爱。
比如我的一个案主,当她离婚的时候,她问了丈夫一句话:你到底爱过我没有?丈夫坚定的告诉了她:“不爱你怎么会娶你呢?”。于是她难过的离婚了,觉得从来没被爱过。
比如我见过的很多初婚夫妇的争执。男的觉得我为家赚钱,付出了那么多,女的一点都不理解而心凉。女的觉得男的过于冷漠不管不顾就知道忙自己的事儿觉得不被爱。
比如在我以前的关系里,当我生病的时候,我期待女票可以主动给我倒水,问我体温。但是她没有做,当我要她去做的时候,她也做了,但还是感觉很不好。比如有的女生希望男生主动做些什么,但是男生没有。情感专家会建议“你想要就去要啊”,女童鞋们还是觉得要来的没意思,那不是爱。
比如热恋中的男女在“今晚吃什么”、“情人节有没有送花”上数次争执赌气。男生的木讷和不懂人能让女生目瞪口呆,女生的作和复杂也让男生瞠目结舌。所以他们才呐喊出“你若懂我,该有多好”的呼声,对自己评价出了“我并不在乎物质,我只想有个人能懂我”。
在我刚开始学心理学的时候,我觉得这些人都有问题。因为他们活活的把爱情给作没了,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单一化了爱的渠道,固执的用自己能接受的方式来索取爱。后来我帮助他们打开了爱的渠道,他们看到了爱其实一直都在,不必证明,是自己蒙蔽了双眼。比如我上面说的案主,当我开始跟她工作一小段时间,她悔不当初。在她的世界里,爱不直接表达,就不是爱。在老公的世界里,爱说出来要比做出来难100倍。
我们都把自己从原生家庭里带来的模式和缺失放到了亲密关系中,于是每个人都学会了不同的付出和表达爱的方式。当这个方式有差异,而且通常差异是必然的,的时候,他们的冲突就会产生。
很多人在小时候因为各种原因,比如父母忙碌、孩子较多等原因没有被过多的关注,就会造成了自己不相信自己是值得被关注的,而不断想从伴侣那里获得,不断索取和证明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一旦得不到,就像当年觉得父母不爱自己一样,觉得伴侣不爱自己。
因此某种程度上说,我们找到的伴侣,就是找到的另外一个父母。心理学家说,我们长大后和他人的关系,都是在重复早年和父母互动的模式。亲密关系作为人际关系的升级版,尤为如此。当年我们怎么学会了“怎么不被爱”,我们就会从伴侣类似的行为中体验到同样的不被爱。
当这些人来到心理治疗室的时候,心理咨询师会对来访者作一个评估:他们的父母在他们小时候没有做什么,哪些是好的父母该做的事情而他们的父母没有做。比如小孩子应该是被重视的、无条件接纳的、安全的、被赞美的、被认可的、被看见的、被及时满足的。但是他们的父母没有做,这时候治疗师就需要再为他们做一次,让他们意识到,他们是值得被满足的,从而在体验里修通他们的经验,进而修通看到爱的方式。
因此治疗师们常说:成功的治疗师和成功的父母做的是一样的。成功的治疗师只做两件事情:
1.评估来访者的父母当年什么是该做的但没有做。2.对于这些事治疗师做了吗?所以接下来的很常见的“移情”就会发生:来访者很容易爱上治疗师。
你不能说这种爱情是假的。他是来访者身上切实的感受。爱就是这样一种满足感,你感受到和另外一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全身都被点亮了一样,心里暖暖的,世界上因为有了另外一个人而自己也变得有意义起来。
基于这些原因,一直感觉不被爱的人可以去给他做修通。但是如果这些人没有机缘来到治疗室,他们是否就活该被情感伤害呢?
当然不是。既然治疗师可以做,真正的恋人,为什么不可以做好这些,自行维护感情呢?
在爱情中也是亦然,把握好治疗师的那两件事情,你就是个好的恋人。你要去知道你面前的这个恋人,他经历了哪些伤,哪些缺失。哪些是他从小就没有得到的,但是却是人生一直都需要的。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人的心理在发展过程中,相应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会被一直延续下来,在其他客体身上寻求满足,那个最靠近他的恋人就会首当其冲。因此你需要知道,这个伴侣他缺了什么,需要什么。当他与你产生冲突的时候,他必然在以他的方式索取他需要的心理营养。那是他变相了小时候哭喊的信号。
对于父母来说,并不是24小时陪伴和满足着孩子才是好的爱。依恋理论认为,小孩子并不需要父母24小时的陪伴和满足,他只需要在他需要的时候,母亲可以出现并给予就够了。
我有一个案主,她对伴侣极度不信任,又非常占有。需要伴侣时时陪着她她才安心。不在一起的时候信息要秒回,要天天打电话发短信才觉得自己是被爱的。我们探讨到她的幼年的时候,她谈到经常不敢睡去,一旦睡去后醒来就会看不到妈妈,她使劲哭,哭了好久,妈妈才满身怨气的回来。我们的常识知道,小孩子睡觉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找妈妈,确认妈妈的存在他才觉得安全。当他找不到妈妈的时候,他就会顿时觉得世界不安全了起来,自己被抛弃了一样。这个案主就这样,她无法自行确认妈妈的存在,所以长大后对伴侣的陪伴和在视线可控范围内的需求就很强。这时候我给她做干预的时候,几次都会在她体验到自己被抛弃的时候,给予到她讯号“别怕,我在”。其实她男朋友如果能够多一些耐心让她意识到“别怕,我在”的时候,她的这种占有就会降低很多。相反,她男朋友一直烦不胜烦甚至不愿意回信息,有意无意躲避的时候,只会增加她的不安和被抛弃的感觉。
因此好的恋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知道对方需要什么,并准备好给。
实际上她妈妈也不需要24小时陪伴她。完全可以在她睡着了的时候该干嘛干嘛去,问题就是:你要预感到小孩子什么时候醒,并及时回来。这就说到了另外一个关键点:敏感性。
一个敏感的妈妈是能觉察到孩子的需求的,往高级了说就是“连接”、“心有灵犀”。妈妈会下意识的看看孩子在不在身边,确认他的安全。会隔段时间就想看看孩子怎么样了,她能及时的意识到孩子此刻需要什么。当孩子还没有学会说话的时候,她就知道什么时候该喂食,什么时候该抱抱。当孩子一个小小的信号发出来,她就知道该去满足了。
记得广州的小月月事件悲剧,也跟这个不敏感的父母有很大关系。小月月被汽车压了7次无人救援而死亡。我们不得不好奇:这么久了她的父母就没有意识到孩子不在身边?父母就感觉不到孩子此刻需要他们?这就是敏感性不高。
在爱的人之间,是有这种敏感性的。母亲对小孩子的爱很明显。热恋中的爱人也是如此,热恋中,你能及时觉察到对方需要的是什么,并愿意去满足。爱久了也是如此。你看那些多年的亲密夫妻就具有这个特点,他们眼神一动,就知道彼此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他们结婚的时间越长,越懂得彼此的眼睛。在我课上的一个学员就曾经说:我老公一回家,我看到他的背影,就知道他今天心情怎么样,大概发生了什么。实际上这种敏感性是可以,而且很容易做到的。只是需要你真的去用心培养。用心的基础就是——你爱他吗?你愿意走进他吗?
当你不愿意的时候,就会去责怪伴侣:你不说,我怎么知道呢?
他不说,你也是可以知道的。你知道的途径有很多,比如你的敏感性。他自己告诉你,只是最偷懒省劲的知道方式。
敏感性就是你知道了对方需要什么,并在适当的时机去满足。再比如当伴侣觉得不安全的时候,你要告诉他你一直在。当对方感受到不爱的时候,你要向他展示你是一直爱的。在需要敏感的时候,表达出的爱是事半功倍的。因此我们也有理由说:维护爱情,往爱箱里存款,并不需要做太多事,也不需要消耗的自己精疲力竭。你只需要在对的时候做了对的事就够了。
所以我依然有另外一个结论:知道对方是怎么想的,完全是可能的。很多情感专家在教育说不要把对方当成你肚子里的蛔虫,能知道你怎么想,能知道你要什么。妈妈可以知道孩子怎么想要什么,心理师可以知道病人怎么想要什么,作为无比亲密的恋人,有什么理由不知道。所谓的不知道,大抵只是不想知道。不想走出自己的世界,对对方保留一定的埋怨和指责。实际上当你真的很爱一个人的时候,你是愿意走出自己的世界,真的去理解他的,理解他的缺失,并且愿意满足他。
我相信爱是可以超越价值观的不同的。
当然这并不是你苛求另一半的理由,当他没有意识到你的心理需求,不具备敏感性的时候,并不是他不爱你,只是他没有学过如何去爱。他是一个爱人,但却不是一个成功的爱人。我们这里所谓的成功的恋人,是和成功的父母一样,做的事情,是为了促进彼此关系和谐,能够促进对方成长的人。
如果你的伴侣不是一个成功的恋人,你可以:先成为一个敏感的恋人,觉察他童幼年缺失的心理营养,教会他敏感,如何去爱。或者你也可以:换了他,来找我(如果你是个漂亮女生的话)。
很多人还会计较:我不是你的妈妈,我只是你的爱人。你妈妈欠你的,不该我还。道德上来说,无可厚非,你不该承担这些。但是实际中,他妈妈欠他的,他妈妈不还,他的心理师不还,只能你这个恋人来还了。谁让你要爱他,跟他在一起呢?
父亲节的美文【第四篇】
前世情人
作家刘墉的作品《一生能有多少爱》里有一段话:女儿是爸爸上辈子的情人,父亲就是来还女儿前世的情债,今生,情人做了女儿,男人做了父亲,他要养育她,宠爱她,为她忧心忡忡,最后却注定要送她离开,白发苍苍依然守望着她,用尽一生,无怨无悔。――题记
过年,吃饭,至中旬。同席的一位叔叔总是不时地看着手表,似是有什么急事。宴末,上完水果,宾客坐在一起闲聊。先前的那位叔叔更像是极不耐烦,索性站起来来回走动。坐在他身旁的妻子便笑着和我们解释。原来他家读高三的女儿因为临近高考,独自留在家里温习功课,没有一同来吃饭。虽然留了饭菜,但是孩子她爸就是不放心,刚才就自言自语了好几次,不知道孩子吃了没有。这会儿更是着急地坐也坐不住了。
话匣子一打开便引入了一个新的话题。阿姨说,对于女儿,从小到大都是她爸爸比我细心。每天接送她上下学,还给她准备早饭。女儿要是稍微有点头疼脑热或是拉肚子,她爸爸总会悄悄地在他书包里放一盒药。我都没有他这么心细。有时候,我也会和女儿开玩笑,问她是不是上辈子挑好了父亲才来投胎的。听着阿姨的调侃,在座的宾客都笑了。
听关于父亲的故事,总会联想到自己的父亲。前几天,车不小心被刮擦,看着有些花哨的车门,总觉得心里有些疙瘩。本来只想打个电话征询下爸爸的意见,是否要去维修。爸爸也没有说什么,似是随口地问了声人没事吧。稍后便说,那我过来看看。很快,爸爸便急急地赶了过来。稍后便是等待查勘员定损。爸爸一边等,一边便开始念叨,开车这么不小心,这样都会撞上去。但是我知道,他嘴上虽然这么说,心里却是因为满满地担心,不然也不会这么急着赶过来。事情过去后,回想起来却是满满当当的知足。就像同事说的,也许,你再也找不到一个男人如你父亲般视你如珠如宝。
脑海里时常会想到一句话,幸福就是“时光静好,岁月平顺”,这样看似平凡的、淡淡的父爱,却是满满地关心。一辈子,总有那么个男人,他看着你出生,呵护着你成长,却从来不直言他的担心与关怀,总在一旁静静地、静静地守护着。
有人说,女儿是爸爸上辈子的情人,儿子是妈妈上辈子的情人。因为上辈子积攒的缘分,所以这辈子总是无怨无悔地付出。
木屐
沉重的木屐扎在江南惆怅的雨地里。爸爸的背上,不是背着我,就是驮着犁。
木屐被爸爸疲惫的双脚拖着,弯弯的田埂上便留下一行行清晰的屐齿印。我在爸爸背上的蓑衣和斗笠下,与江南雨一起伴着他的木屐,随着池塘边上的水翻车,一圈圈地碾动了岁月的车轮。
有一天,我爬上了老黄牛的背,而犁却驮上了爸爸的肩膀。雨声中,我反复聆听木屐敲击土地的声音,那是爸爸沉重的步履。就在这颤抖的敲击中,我长大了。
转眼,我到了上学的年纪。爸爸送我上学那天又下雨,我骑坐在爸爸的肩上。然而,一条淹没小木桥的河水阴住了我们的去路。爸爸卷起裤管,咬着牙涉过冰寒刺骨的春水,我分明听见他牙关的磕碰并体会到他身体的颤抖。第一次,我感觉江南的雨天是惆怅的。
放学时,我冲出教室,却发觉雨地里微笑着的爸爸。他执意要让我骑“高马”。我执拗不过,便再次爬上爸爸的肩膀。路上,他喘着粗气将我放下休息,我回头时却见一行零乱、不规则的屐齿印。看着爸爸苍白的脸,我的眼泪夺眶而出,便再也不肯让他背了。
于是,我拥有了自己的木屐。
一天,一位同学穿着一双半旧的雨靴来上学,引起全校学生的羡慕。回到家,我嚷着要一双雨靴。为了达到目的,几天后我将我的木屐藏在一个山洞里,谎称丢了。从不打骂我的爸爸恼怒了,举起手打我,落下却轻轻的。在他的天平上,一头是祖辈财物,一头是儿子。
当晚,堂屋响着不断的咳嗽声和斧头声,我失眠了,发誓再也不让爸爸生气,准备第二天取回木屐。然而,当我从黎明的迷糊中醒来,却见一双新的、但做工粗糙的木屐摆在床前。
我看到套上牛准备去春耕的爸爸通红的双眼,我的眼泪悄悄地流了下来。爸爸忽然返身,抚摸着我的头说:“孩子,要像爱惜牲口一样爱惜东西。”
我呆呆地点点头,看着晨曦中爸爸远去的身影和他身后的一个个屐齿印……
终于,我接到了那张我只能在地图上才能看到、我梦想的地方来的“录取通知书”。走的前夜,乡亲们来送我,屋檐下摆放着一排木屐。我在送乡亲们回家时,望着满天的雨,忽然想:“斗笠划下了一个木屐永远也走不出的圆。”回过头来,却发现爸爸坐在堂前,神色黯然,眼睛停留在门角摆放的没有继承人的铁犁和木屐上。见我望着他,爸爸忙挤出一丝笑,自我安慰地说:“放心去吧!孩子,我有乡亲们照顾。”
看着爸爸斑白的头发,我才猛然意识到他老了。
坐在行将远去的汽车上,我脱下了那双木屐。这时几次劝不回去、坚持再送送我的爸爸忽然塞给我一样东西,就转身走了。我知道爸爸不忍分离的痛苦,拼命地擦亮雨窗看着他那微驼的背消失在江南惆怅的雨地里。
我心里像堵着什么,不觉触到爸爸送我的东西,打开一看,竟是一双新雨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