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物流专业毕业论文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791410

【导言】此例“物流专业毕业论文精编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物流毕业论文【第一篇】

实践教学时间不足高等教育,尤其是本科及以上教育,教学课程时间相对固定,如果教学模式确定后,各个实践环节分到的时间相对有限,势必造成由于实践时间的缺乏,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很难较好的结合。由于受到教学时间、实践与理论教学时间比例分配等多种因素的限制,使得学生的实践时间相对较少。单纯的学习理论,学生并不理解学习的用途,学习目的不明确,导致学生单纯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或者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因此出现了考试前突击,实际的知识掌握不扎实,甚至厌学等问题。

实践流于形式和课程提出的专业能力结合度差实践教学主要集中在课内实践改革,大部分课程只是按照教学培养计划规定的课时,安排几个课时的实践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实用性不强,在设计课程实践的过程中,没有体现专业应用能力。目前的课内实践主要由各门课程老师做主,设计实验项目。由于各个教师自己设计实施实践项目,因此会出现两种现象:一种是实践项目重复。各门课教师各自为政,仅仅考虑自己的课程,却没有从专业发展和专业需求的角度上去全局统筹、整体规划,导致的结果就是1+1<2,即没有体现整体大于部分的叠加,而是整体小于部分的叠加。另一种是实践教学水平较低。实践项目的设置过于草率,由于实践课程远远高于理论课的上课难度,大部分教师依然应用理论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实践教学,导致教学效果较差;有个别教师甚至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实践教学,理解实践课程就是在实验室上课,对实践教学的环节设计过于简单,有的根本就没有设计,把大家拉到实验室上课就可以了,所以大部分的项目是演示性的。

课程实践的内容形式相对固定缺乏多样性实践教学大部分还处于案例教学和简单的电脑软件操作,企业的简单认识和比较固定的论文写作。案例教学作为实践课程实践性不突出;电脑软件的简单操作,只熟悉流程,对于本科生教学严重不足;企业的简单认识,只是走马观花效果不明显;论文写作,大部分学生没有实际的问题分析,只是把别人的论文叠加了一下。对于教学资源丰富的学校,学生大部分实验是依靠软件进行,实验的项目也只是根据个别软件的功能进行基本的输入操作,这种实践教学由于受到软件的限制,并不能真正的和专业能力结合。

物流管理专业缺乏成熟的实践指导教材物流管理专业在国内起步较晚,理论课程体系尚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实践教学指导教材少之又少。目前大部分物流管理专业相关实践教学指导教材大都是软件操作说明书,都是个别软件公司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找人编写出来的,核心内容都是软件的具体操作方法,没有从专业能力及职业能力角度出发。

实验室开放程度不高由于物流专业实践性强,物流专业实验室投入经费普遍较大,一般建设投入都在百万以上。但实验室的日常开放程度不高,设备经费投入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对教师应用科研能力的提高效果不明显。实验室设施和设备的综合应用效率不高,教师和学生对使用实验设备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技术发展比较快,实验设备时效性越来越强,随时间贬值越来越快,造成很大程度上的浪费。

实践教学师资不足实践教师不足一直是围绕实践教学一个很大的问题,虽然国内各大院校做了多方努力,但是学生增长的速度远远高于教师增长的速度,不要说实验教师,连理论教师增长都无法满足目前的教学,学校进了很多的博士、甚至是海外博士,但是对于实践教学的帮助并不是很大。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是实验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实验课程不同于理论课时,可以200个人同时上课,实践课程讲究小班教学,一个实验教师最多可以带20个学生。第二、实验教师待遇较低,职称的晋升也只能到高级实验师,大部分的教师不愿意做专职的实验教师。第三、目前的实验教师队伍参差不齐,刻苦开发实验项目的人寥寥无几,实验师对自己的定义就是教辅管理人员,基本不参与项目开发。

创新实践教学环节提升专业能力的基本思路及措施

(一)创新实践教学环节提升专业能力的基本思路

实践教学环节上的问题还很多,我们仅仅针对以上教学实践环节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打通课内与课外实践,多样性组织及多元化教学实践方法,对目前的实践教学可以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具体可以改善以下方面的问题:一是可以给低年级的学生一些学习及工作任务,使他们从高压管理的高中到松散自我管理的大学实现一个很好的过度,学会自主学习、自我管理;二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对已经学过的知识做更为专业的延伸,做深度挖掘,站在专业前沿上;三是通过专业思想教育所有的学生增加了对本专业的喜爱,明确了专业方向及目标,增强对专业乃至职业的信心;四是解决了目前实践教学方向与任务确定,把实践教学做到实处,真正的实现与社会接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通过学生梯队的培养,高年级带低年级,可以解决或缓解目前实践教学师资不足的问题。

(二)创新实践教学环节提升专业能力的措施

1.实行“内外一体的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1)组织行业企业代表提炼实践任务借鉴国外先进实践教学经验,密切联系地方企业,服务地方经济。组织当地企业,特别是当地企业界有影响力的实干家,提出专业学生能力需求,并形成课程实践指导目标及任务大纲。(2)以典型课程为试点,开展新型实践教学以电子商务及物流信息系统两门课程为试点,打通课内及课外实践,扩大课外实践时间,以增加课程中前沿性、先进性、系统性、综合性、创新性大型实验为目标。根据目前现实社会要求及企业专家意见,制定项目计划。并通过抽样调查法,在部分学生中组织实施,了解学生是否理解教学项目的任务及目的、学习任务量是否充足等意见。通过上述方法,提出切实可行的课程实践教学任务书。(3)组织企业专业精英和教师的双层实践指导团队针对企业人员对上课技巧、课堂环节设计等方面的不足,提出双层指导团队方案。教师指导团队也由相关方向与专业人组成,杜绝以前一人天下的现象。形成合力,并在课程教学能力要求基础上,指导学生按照设计的计划成功的、高质量的完成。

2.创新实践教学过程,实验教学和科研相结合,以研促教创新实验教学环节,把教师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引入实践教学,达到以科研促教学,不断的扩大课外实践的目的,并形成与其他院校相比具有与众不同特色的实验教学内容。(1)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参与教师科研活动中,自感知识匮乏,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会自主学习相关知识,扩大视野。在此过程中,学生还学习到了如何利用工具,学会了很多如VB、C++编程软件、Matlab、SPSS计算软件等,增加了学生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实践教学引入科研活动中,扩大课外实践,提高学生成果积累课内实践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以及假期的社会实践教学体系目前已经基本形成,如何拓展课外实践是实践教学的另一个抓手,与课内实践教学地位同等重要。课外实践活动充实了学生的课外业余时间,能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3)实践教学融入科研活动中,奠定了学科竞赛基础通过实际的学习研究、动手能力培养、团队配合等多项训练,同学已经构成了一个关系紧密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团队,可以在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4)实践教学成果升华,形成高质量、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毕业论文从大二到大四的几年时间内,通过学生科研参与—独立申报课题—公开(提炼毕业论文前期研究基础)—形成毕业论文。#p#分页标题#e#

3.构建高水平的创新实践环节的组织体系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应用型本科学校的重要的任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常规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但是,还不能满足应用型本科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构建新型的基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组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专业计划实施:“科研助手计划”、“毕业论文(设计)与科技竞赛联动计划”、“科技创新训练计划”等3个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计划。构建两个创新组织,一个教师科研创新团队,一个学生实践创新团队。教师科研创新团体具体实施办法:一种是教师科研创新团队以科研项目为单位制定2年或以上培养计划,每个项目6-8人参加,实行资料检索—科学分析方法学习—子项目撰写—独立申请学生课题——结题—毕业论文前期提炼—毕业论文一系列培养计划;另一种是以各类学科竞赛为目标,一般组织3-5人为一个团队,一般是项目成果转化,或半年至一年期训练,教师配备有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实践创新团队具体实施办法:根据项目的不同,学生可跨专业、年级自愿成组。鼓励学生导师制,即高年级的学生可以指导低年级的学生,形成学生自己的培养梯队。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不仅高年级的学生巩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严谨了科学态度,而且学生导师指导更容易从学生可以接受的角度出发,在艰涩难懂科学研究中,效果表现显著。

创新实践教学环节取得的成绩

物流毕业论文【第二篇】

毕业论文

物流管理免费毕业论文:中国流通产业发展前瞻

一、中国流通业正处在产业化发展的起点上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每年平均递增%。1999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31135亿元,比1979年增长倍。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使流通业自身及相关的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已成为第三产业的主体。

首先,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多渠道并存的流通格局已经形成;商品价格基本放开,市场在资源配置、价格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市场交易的透明度、开放度、公正性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本文转载自第二,社会化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一是连锁经营浪潮方兴未艾,我国从90年代初开始导入这种经营组织形式,其后便迅速演变为现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形式。据不完全统计,到1999年底我国共有连锁经营组织1000多个,2万多家分店,年销售额1000多亿元,已约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5%。与此同时,我国商品批发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成为重要的商品流通渠道。根据国家经贸委和国家统计局在1999年联合开展的快速调查,截止1999年6月末,我国现货商品交易市场(含批发、零售交易市场)近6万个,1998年全国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总额为亿元,相当于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全国商品批发市场约9000家,占同期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的80%左右。全国已形成一批规模较大、辐射功能和带动作用较强的重点骨干市场。此外,流通主体正在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竞争实力逐年提高。目前我国各类商贸集团大量涌现,除传统的批发贸易商外,以海尔、联想为代表的一批生产制造商也直接进入流通领域,构建自身的营销网络和销售体系,实行工贸一体化经营,成为重要的流通主体。各类市场中介组织逐步发育,经纪公司、快递公司、报关服务公司、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机构不断涌现,提高了商品流通的专业化与组织化程度。

第三,流通业的对外开放步伐加快。1992年中国政府在商业领域实行对外开放试点,到目前已有300多家外商企业以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入中国市场。沃尔马、麦德龙、家乐福等一些大型跨国商业集团先后登陆,超市、便利店、专卖店、仓储式和会员制的大卖场等各种新的商业形式、业态和经营方式都已采用。外资商业的广泛进入标志着中国商品流通业已开始融入国际市场,外资企业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促进了国内流通业的组织化程度和经营管理水平,同时也带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各种业态的生命周期明显缩短,这使得中国的流通业现阶段发展带有明显的跳跃性和急速扩张性。

第四,流通的现代化开始起步。主要是商业设施投资的规模与建设不断发展,各种商品交易市场、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加工储运中心相继建立,在流通中的作用开始显现,物流体系建设正在带动传统仓储业向现代物流发展。新的管理技术与管理手段的采用,使流通作业的自动化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电子计算机、条码、pos系统等现代信息处理手段逐步采用。流通业由传统的手工操作、柜台销售、经验性管理逐步转向专业化分工与规模经营,行业的资金与技术含量都有所提高。深圳、上海、天津等地已着手物流基地的建立,通过规划和多渠道投资形成新的产业优势。二、加快商品流通的产业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

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经济以年均%的速度增长,人均国民收入由250美元提高到近800美元,有亿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和第三产业,工业化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仍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工业化进程远远没有完成。要促进我国工业化和下一步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必须加快流通产业化进程。

首先,流通产业化是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内容和前提条件。从世界上发达国家走过的历程看,在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都经历了一个流通现代化的阶段。如日本曾在60年代连续推出三个流通现代化的五年计划,意在配套和促进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韩国在70~80年代也效仿了这一做法,并大大提升了流通产业化水平,为增强本国经济的竞争力、实现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战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再从我国的情况看,尽管工业化发展水平与世界上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但相比较而言,流通产业化水平滞后于制造业的升级和结构调整,成为制约我国工业竞争力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流通设施、管理手段、经营组织方式上基本还是沿用了原来的一套,经营分散、管理落后、流通成本高、效率低、服务水平差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以物流成本为例,据有关资料统计,美国全年的物流成本为8000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1%,德国的物流成本约占gdp的10%,中国为30%。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实力。

第二,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看,商品流通业是第三产业的主体和发展的重要带动力量。在后工业化时期,第三产业的加速发展成为产业结构发展演变的必然趋势,而流通产业的率先发展能带动第三产业。

三、流通产业化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重大举措

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经济全球化将呈现出以下几个新的特征:一是跨国公司已突破反垄断法约束,全球购并规模不断扩大,将涉及更多的领域。二是网络经济将带动电信、银行、保险和运输等全球服务业市场继续扩张,并已经形成在时间上相互接续、价格上相互连动的国际金融交易网络。三是wto等多边组织、国际政策协调集团和区域性的经济组织,通过全球范围和区域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安排,将在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新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加快中国流通产业化发展具有十分的紧迫性。

第一,传统产业的主导地位为流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我国现实出发,传统产业仍然有广阔的市场需求,仍是我国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支柱。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丰富而且素质较高的劳动力资源是我国最大的比较优势。在整个国际分工中,中国正逐步成为众多工业品的世界性生产基地,成为跨国公司的加工基地。中国正在跻身于世界生产大国的行列。如何采用高新技术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如何实现一个工业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是我们面临的任务。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最大的市场仍将是传统产业,这在客观上为商品流通业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它提出了产业化的要求。构筑商流、物流的全球性网络,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的配套,还需要管理技术、管理手段的更新,使流通的产业化势在必行。

第二,流通产业化是提高传统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流通产业化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即较低的流通成本与较高的增值服务,核心是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制造业的状况看,长期以来,我国在传统体制下,实行产销分离、内外贸分离的管理体制,不仅与现代流通产业的发展趋势相悖,而且成为我国加工制造业发展的重大缺陷和先天不足。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流通对生产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我国在分销服务领域与国际上的差距比在生产技术上的差距要大得多,只是由于这一领域的国内市场保护,使矛盾还没有充分暴露而已。

分销服务实际上是现代商品流通的另一种说法。

分销服务不仅仅提供商品,更重要的是提供服务,服务的内容覆盖流通的全过程。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分销服务已成为产品增值的主要来源之一,其比重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而且分销服务还越来越成为产业竞争的重要手段。目前国际跨国公司采用的重要竞争策略之一,就是通过提供销售过程中的各种服务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产品竞争力,使顾客难以离开供应者,同时又使新的竞争对手难以进入该领域,由此看来,在未来的产业竞争中,商品流通领域的分销服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谁通过领先技术、网络商路掌握了分销渠道的控制权,谁就能在竞争中操有胜券。中国加入wto以后会使这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暴露得更加突出,服务竞争已成为产业竞争的重要内容,服务增值也是产业的重要利润来源。面对新的国际分工和制造业的全球竞争,要增强我国经济的整体实力,除继续引进技术、改进管理外,还要在流通产业化上下功夫。

第三,再从商贸服务领域看,我国传统商业在现代化的起步阶段面临商业全球化的严峻挑战。目前我国传统的商贸企业基本上仍是在相对封闭、狭小的市场范围内开展业务活动,经营规模小,经营方式单一,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的应变能力差,流通设施和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尤其是生产的组织服务能力薄弱,按现代商品流通标准衡量,总体上仍处在传统商业阶段。中国在加入wto以后,无论是传统的零售业和批发服务,还是制造业的分销服务活动都要面对国际流通业的竞争。即使是国内市场,也已成为国际竞争的舞台。在与跨国公司、国外企业同台竞技中,赢家与输家只有一把共同的尺度流通效率最大化,流通成本最小化。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国流通业必须加速其产业现代化进程,这是中国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惟一选择。

四、确立赶超型的发展战略目标

电子商务为实现流通业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机会与可能。首先,电子商务改变了企业的成长模式。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中,流通效率和竞争优势的取得主要是靠经营规模和管理技术,而规模与技术的背后又主要取决于资本实力的较量,电子商务所依托的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打破了以往经济增长的法则,其核心是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比特对原子的替代,即数字的传输替代了相当一部分传统的物质运动和信息交换方式,替代了人们面对面必须付出大量时间和交易成本的交流。电子商务在时间上的节约和有效利用,使传统经济增长法则和企业运作方式发生变化,虚拟企业运用较少的资金就可以构筑自己的网络帝国,规模经济的神话被打破,中小企业照样可以与大企业平等竞争。

第二,流通服务业占有先机。从商品流通业自身的特点看,服务性产业、中小企业居多,多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在整个经营活动中人力成本、服务性成本所占比例明显大于其它行业。电子商务使销售活动的方式发生根本性改变,企业无须通过构造一座座有形商厦去实现自己的销售,厂商也不一定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才能卖出产品,从而可以大大节约流通的人力、物力。同时还可以大大提高服务的效率与质量,采用新的管理手段和经营方式较之传统的流通方式无疑更具竞争力。

由于流通方式的重大技术变革,加上电子商务领域的不断扩展,使得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在流通产业化进程中无须一步步地跟在别人身后,走他们曾经走过的路,而可以选择较高的起点,利用新的技术手段与企业模式赶超发达国家,实现蛙跳式发展。我们从国内已有的电子商务实践看,流通业完全有能力、有可能实现这样的发展。在民航售票和旅游服务网站系统方面,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几乎同期起步,水平也基本上接近,这些服务领域电子商务的顺利起步,为商品流通业选择高起点、跨越式的发展模式提供了借鉴,也藉此说明实现赶超是完全有可能的。

物流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三篇】

1.物流专业及其人才培养关注点

物流包括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两个专业。其中,物流工程专业侧重于物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物流管理专业侧重于物流系统的运作与管理。这就是说,两个专业的研究对象都是“物流系统”。从系统角度研究物流是物流专业的最大特点。根据系统定义,将物流系统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位移的物资、包装设备及技术、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目的的有机整体。物流系统的最终目的是以最少的费用提供最好的物流服务,实现物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效用。

物流系统是由物的流动所需而产生,而物的流向和流量将随经济环境和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变动。鉴于全球不断变化环境所带来的物流系统的变动性和动态性,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最大关注点应是实践性。如何从不断变化的实践环境中识别出各类物流服务所需物流系统,并为其规划与设计以及运作和管理,既是物流专业人员需要完成的工作,也是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然而,物流系统是涉及多个机构、集多种技术和知识为一体而产生的复杂系统,无论对其规划与设计还是运作和管理,需要掌握的技术和知识都非常之多,这为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如何在众多相关技术和知识领域中,提炼出适合物流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和锻炼环境和条件,既是高等院校的重任,也是专业教师的责任。就是说,物流的系统性、专业知识领域的广泛性和面向实践的研究导向是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关注点。

2.物流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及其关注点

本科毕业论文环节是培养并考核学生综合四年所学专业知识来解决本专业工程和科研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识别、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其中,“识别问题”即论文“选题”过程,作为毕业论文阶段的首要一步,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最重要环节。论文选题直接决定着论文基本框架、主要内容乃至最终质量。然而,就目前我国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管理模式来看,基本都采用指导老师定题、学生选题的运作模式,这种模式不仅难以培养学生“识别问题”能力,而且也容易出现论文题目的陈旧雷同,这也是近些年大家普遍感觉到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明显下滑的主要原因。

鉴于物流专业特点,物流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应该关注以下三点:(1)研究对象的适宜性。如前所述,物流工程与物流管理研究对象都是“物流系统”。然而“物流系统”千差万别,大到“全球领域的物流系统”及“国家范围的物流系统”,小到一个企业或组织的“作业物流系统”。本科毕业论文必须有别于硕博士论文,研究对象不能过大,否则很容易产生研究内容做空做虚现象。(2)应用方法的适宜性。因为物流系统比较复杂且牵涉知识面比较广,所以本科生在选择研究方法时,难以在广度和深度上掌握好“度”。本科毕业论文应引导学生尽量应用本科阶段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过分追求超出本科大纲范围的方法,否则同样会产生弄虚作假现象。(3)实践导向的选题。引导学生走出校门,从现实中识别问题,并从中选择适合个人兴趣的研究题目是培养本科生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基本前提。

二、研究式教学在“生产与运作管理”授课中应用带来的启发

研究式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讲解原理与方法、给出现实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思考、讨论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其核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促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独特的理解,客观上加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其学习与研究兴趣,提升其自主学习与研究能力。

生产与运作管理是研究如何将生产与运作系统各相关要素合理组织起来以高效地创造出产品或服务的_门学科。该课程具有随生产技术和经济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的前沿性特点。随着系统工程理论的不断完善,借助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研究生产与运作管理已成普遍倾向,所谓生产与运作管理即生产与运作系统管理。将系统工程理论和管理方法综合应用于生产与运作系统,在各类众多的生产与运作系统中,抽象提炼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研究思路以及理论和方法,以形成“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体系:生产与运作系统设计、生产与运作系统运行、生产与运作系统控制、生产与运作系统维护和生产与运作系统评价等。

由于本科生缺少实践经验,他们对该课程的印象就是“内容抽象,难以理解”。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内容,我们尝试引用研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改革。在内容体系不同阶段(设计、运行、控制、维护和评价等)引入案例,按课程研究思路和体系,师生互动识别并分析不同案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引出案例中可能涉及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并启发学生利用相关理论和方法,提出多种可能求解方案;接着,互动分析不同方案可能带来的不同效果及其优缺点,最后整理出不同管理理论和方法的适用条件。这种基于案例,在引导学生识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传授各种理论和方法及其适用条件的案例研究式教学方法,为帮助学生领会“抽象内容”起到很好的作用,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由此得到启发:从实践切入、案例为导向、系统理论为基础,引导学生从识别和分析系统问题入手,掌握不同管理理念下的各种管理方法及其特点和适用条件,也就是掌握不同理念导向的管理方法,是培养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有效方法。

三、物流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导向与指导模式

自2001年我国第一批本科物流专业设置以来,目前为止已有300多所学校设置了本科物流专业,每年有几千本科毕业生需要完成毕业论文。然而,在大学逐年扩招、师资及培养条件与学生规模难以匹配的时代背景下所出现的理论与实践脱节、毕业论文考评机制缺失等诸多问题,不仅导致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滑,而且也造成对本科毕业论文重要性意识逐渐减弱的现象,甚至出现过“存弃之争”“实践代替”“报告代替”等引起争论的话题。借鉴“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我们尝试了结合实习企业引导学生自主选题的一种毕业实习与论文相结合的基于实践的毕业论文指导模式。其指导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首先引导学生选好实习单位,并在全面了解实习企业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实习企业简介及现状报告。该阶段培养并考核学生对实际现象的概括和总结能力及对实际问题的识别能力。

第二阶段:引导学生在分析实习企业现存问题以及问题间关联性的基础上,明确研究对象系统界限,并结合个人兴趣,针对所选系统选择适宜的毕业论文题目。该阶段培养并考核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并能识别要点的能力。

第三阶段:针对所选研究系统,要求学生在明确系统目标的基础上,分析系统结构及影响系统目标的要素,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提出解决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定性、定量评价。该阶段培养并考核学生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阶段:将前期研究过程和内容,按毕业论文格式和要求,整理编辑成最终毕业论文。该阶段培养并考核学生写作、归纳、整理和表述能力。

按上述过程,明确毕业论文各阶段目标及任务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和启发来指导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方法,无论从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角度还是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角度,都带来了较好的效果。

四、结语

物流毕业论文【第四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DOI]/

1 引 言

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由于就业率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评价指标,高校多把注意力集中在就业上,学者的研究也多是以企业需求为主进行教学体系研究。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在校期间持续时间最长的动态教学过程,是总结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探究、研究和发现的最重要的表现方式。但本科毕业论文制度的建立和运作问题近年来呈现出“两极化”的认知态势,国家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和一些专家学者的质疑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根本原因就在于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下滑。

从形式上讲,国外的很多大学在本科阶段没有毕业论文,也没有毕业论文答辩,但这不代表对学术论文没有要求。实际上,国外的许多大学,每一门课都要写许多小论文,每门课程的成绩往往是由多个小论文成绩组成,从某种意义上讲,课程的学习过程就是研究与写作学术论文能力的训练过程。需要写毕业论文的国家也会给予足够的教学延伸、时间、政策等方面的支撑,澳大利亚的大学将学术研究与写作纳入课程体系,日本留给大学生一年的时间专门用来写论文,德国的论文答辩只有一次机会。国内有相当数量的学者在研究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以及提升措施,归纳影响论文质量的原因主要有学生的不重视、缺乏写作时间、师资不足以及教学管理方面的不完善等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提高论文的方法和措施,如加强过程监管、增加指导经费、增加撰写时间、改革评定方法、改革教学模式等。但针对物流管理专业,特别是广西的物流管理专业进行的论文质量研究还很少见。加强对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从而形成一套强而有效的管理制度,已经成为各高校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1]

我国还没有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型和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目标体系,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深入发展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地位的提升,广西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物流通道和交通枢纽作用越发突出,广西政府在近年来对公路、铁路、港口、机场以及物流园区等物流硬件设施建设上不断加大投资,物流业的规模也随着传统物流企业的壮大、新兴专业物流企业的发展以及物流企业装备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而不断扩大,但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制约是在物流业硬件提升的同时也急需解决物流人才方面的软件配备。在广西物流产业飞速发展的形式下,从物流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入手,构建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广西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评价体系的建立

本文通过对2010级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开题答辩、论文写作以及论文答辩过程的调查分析,总结出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五个方面。

第一,学生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即使进行第二次答辩也肯定会通过。这样导致了学生在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没有认真地去完成,极少数学生到了论文提交时才着手去做,从而严重降低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第二,由于物流业在国内的发展时间短暂,许多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只是从其他专业中转化过来,缺乏足够的物流活动实践经验。造成了在选题过程中为了向物流方面靠而牵强地将相关理论生搬硬套。因此导致论文选题狭窄,过于追求论文的创新点以及追求论文的层次,而没有考虑论文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以及与自身能力相结合,导致最终脱离实际。选题应结合学生兴趣与特长、体现专业特色、难度适宜和选题可与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2]

第三,时间不够,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不能等同于某一门课程或传统意义上的某一个教学环节,而应视为一个必须谨慎规划的、长期的、动态的教学过程。但实际情况是,毕业论文的撰写时间与求职、备考研究生等学生认为更为重要的事是冲突的。造成了真正用到毕业论文的时间很少。

第四,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交流也是比较重要的部分,很多学生在做毕业论文期间与导师没有任何交流,最终的方向也可能与之前的方向相差较大,论文的质量在撰写期间没有控制。导师指导风格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是有一定影响的。

第五,评阅者给出的评价和导师给出的评价是基本一致的,在论文质量特别是跟研究方法方面评阅者往往会给出比导师低的分数。

本科毕业论文的实施包括三个关键环节,即选题阶段、实验阶段和论文撰写阶段。因此建立的指标体系需要在这三个阶段的不同时期,通过阶段性小组答辩的形式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的成绩对学生的毕业设计状态进行追踪,通过成绩的反馈及时调整学生的工作状态,从而使毕业设计的质量最终得到整体性的提高。

为了评估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结合前文的分析,本研究设计了毕业论文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为重视度、选题质量(难度)、论文工作量、互动性、导师评价成绩、答辩成绩。其中选题质量这一指标是为了改善物流管理专业论文选题与实际的偏差而提出的,与专业结合越紧密则分数越高;互动性指学生与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交流越多、效果越好则互动性的得分也越高;导师评价成绩为该轮答辩中,导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评价;答辩成绩为答辩小组在该轮答辩中给出的学生答辩分数。各准则层和指标的重要性由参与教授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老师共同制定。而制定的原则是从教师以往教学、指导毕业设计中的经验中总结。

3 评价指标体系的实现

对于学生每次论文阶段性答辩成绩的评价,考虑使用专家调查法进行评判,通过反复汇总不同教师的意见,得到六项指标的权重分别为[,,,,,]。将该权重转为直接的表格,便于在阶段性答辩中进行统计和打分,表格所占的分值如表1所示:

从成绩结果来看,学生A的总分在三轮之后有所提高,从原来的平均分之下提高到了平均之上,说明提高了重视程度以及导师的指导力度。学生B的总分在第二轮答辩中有所下降,从分值来看,是与导师的互动性降低了,实际原因是该生在第一轮与第二轮答辩周期中忙于找工作,因此减少了论文工作的投入,在第三轮答辩中又恢复到了正常的毕业设计中了,所以总分又提高了。学生C的总分一直低于平均,从分值来看该生对于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比较低,工作量也不够,需要在后面的阶段加强进行管理。

由于采用的是多轮答辩进行评价,因此对于学生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质量跟踪是有积极意义的,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并找出原因,同时这种评价方法也能够对比出不同素质的学生对于毕业设计的表现,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较为准确地得到学生的毕业设计效果,有利于后续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杨文超。本科论文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9(2):48-51.

[2]刘正远,段玉玺,呼汉卫,等。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3):301-304,307.

物流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五篇】

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由于就业率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评价指标,高校多把注意力集中在就业上,学者的研究也多是以企业需求为主进行教学体系研究。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在校期间持续时间最长的动态教学过程,是总结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探究、研究和发现的最重要的表现方式。但本科毕业论文制度的建立和运作问题近年来呈现出“两极化”的认知态势,国家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和一些专家学者的质疑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根本原因就在于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下滑。

从形式上讲,国外的很多大学在本科阶段没有毕业论文,也没有毕业论文答辩,但这不代表对学术论文没有要求。实际上,国外的许多大学,每一门课都要写许多小论文,每门课程的成绩往往是由多个小论文成绩组成,从某种意义上讲,课程的学习过程就是研究与写作学术论文能力的训练过程。需要写毕业论文的国家也会给予足够的教学延伸、时间、政策等方面的支撑,澳大利亚的大学将学术研究与写作纳入课程体系,日本留给大学生一年的时间专门用来写论文,德国的论文答辩只有一次机会。国内有相当数量的学者在研究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以及提升措施,归纳影响论文质量的原因主要有学生的不重视、缺乏写作时间、师资不足以及教学管理方面的不完善等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提高论文的方法和措施,如加强过程监管、增加指导经费、增加撰写时间、改革评定方法、改革教学模式等。但针对物流管理专业,特别是广西的物流管理专业进行的论文质量研究还很少见。加强对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从而形成一套强而有效的管理制度,已经成为各高校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1。

我国还没有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型和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目标体系,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深入发展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地位的提升,广西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物流通道和交通枢纽作用越发突出,广西政府在近年来对公路、铁路、港口、机场以及物流园区等物流硬件设施建设上不断加大投资,物流业的规模也随着传统物流企业的壮大、新兴专业物流企业的发展以及物流企业装备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而不断扩大,但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制约是在物流业硬件提升的同时也急需解决物流人才方面的软件配备。在广西物流产业飞速发展的形式下,从物流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入手,构建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广西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评价体系的建立

本文通过对2010级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开题答辩、论文写作以及论文答辩过程的调查分析,总结出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五个方面。

第一,学生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即使进行第二次答辩也肯定会通过。这样导致了学生在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没有认真地去完成,极少数学生到了论文提交时才着手去做,从而严重降低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第二,由于物流业在国内的发展时间短暂,许多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只是从其他专业中转化过来,缺乏足够的物流活动实践经验。造成了在选题过程中为了向物流方面靠而牵强地将相关理论生搬硬套。因此导致论文选题狭窄,过于追求论文的创新点以及追求论文的层次,而没有考虑论文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以及与自身能力相结合,导致最终脱离实际。选题应结合学生兴趣与特长、体现专业特色、难度适宜和选题可与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2。

第三,时间不够,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不能等同于某一门课程或传统意义上的某一个教学环节,而应视为一个必须谨慎规划的、长期的、动态的教学过程。但实际情况是,毕业论文的撰写时间与求职、备考研究生等学生认为更为重要的事是冲突的。造成了真正用到毕业论文的时间很少。

第四,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交流也是比较重要的部分,很多学生在做毕业论文期间与导师没有任何交流,最终的方向也可能与之前的方向相差较大,论文的质量在撰写期间没有控制。导师指导风格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是有一定影响的。

第五,评阅者给出的评价和导师给出的评价是基本一致的,在论文质量特别是跟研究方法方面评阅者往往会给出比导师低的分数。

本科毕业论文的实施包括三个关键环节,即选题阶段、实验阶段和论文撰写阶段。因此建立的指标体系需要在这三个阶段的不同时期,通过阶段性小组答辩的形式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的成绩对学生的毕业设计状态进行追踪,通过成绩的反馈及时调整学生的工作状态,从而使毕业设计的质量最终得到整体性的提高。

为了评估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结合前文的分析,本研究设计了毕业论文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为重视度、选题质量(难度)、论文工作量、互动性、导师评价成绩、答辩成绩。其中选题质量这一指标是为了改善物流管理专业论文选题与实际的偏差而提出的,与专业结合越紧密则分数越高;互动性指学生与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交流越多、效果越好则互动性的得分也越高;导师评价成绩为该轮答辩中,导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评价;答辩成绩为答辩小组在该轮答辩中给出的学生答辩分数。各准则层和指标的重要性由参与教授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老师共同制定。而制定的原则是从教师以往教学、指导毕业设计中的经验中总结。

3.评价指标体系的实现

对于学生每次论文阶段性答辩成绩的评价,考虑使用专家调查法进行评判,通过反复汇总不同教师的意见,得到六项指标的权重分别为,,,,,]。从成绩结果来看,学生A的总分在三轮之后有所提高,从原来的平均分之下提高到了平均之上,说明提高了重视程度以及导师的指导力度。学生B的总分在第二轮答辩中有所下降,从分值来看,是与导师的互动性降低了,实际原因是该生在第一轮与第二轮答辩周期中忙于找工作,因此减少了论文工作的投入,在第三轮答辩中又恢复到了正常的毕业设计中了,所以总分又提高了。学生C的总分一直低于平均,从分值来看该生对于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比较低,工作量也不够,需要在后面的阶段加强进行管理。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79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