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实用《落花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样例(精选5篇)

网友发表时间 748834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实用《落花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样例(精选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落花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第一篇】

一、板书课题,导入 新课

1、板书课题: 落花生看了这个课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花生,知道不知道?有的地方因为它有营养,吃了对身体有好处,所以叫它“长生果”,平常叫它花生。但课题上为什么要加个“落”字,叫它“落花生”?看图介绍花生,花生的特点就是落花入土而生果,所以在植物学上就叫它――落花生。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前大家读课文了没有?既然读了,现在不要打开书,看看谁对课文有记忆,这篇文章分几部分来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不知道,打开书看看,谁看出来了,一开始写的什么?

2、指名说板书

种花生

过收获节

3、课文就这两大部分组成,你们说这篇课文长不长?

不长,但是这篇文章很精彩,知道是谁写的吗?

4、介绍作者背景,明确学习任务

(小中见大平中见奇 重点突出)

(1)要弄明白作者通过讲花生,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领会“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写作方法

5、作者的笔名落华生就是从这篇文章变来的,你想他是不是为自己的文章有点感到骄傲?所以同学们要好好学,这篇文章很有味道。

三、重点感悟,学习课文

(一)1、下面我们采用抓重点的方法学习课文。怎样知道文章哪一部分是重点呢?第一,看看他写的是“详”,还是“略”。

板书:看详略

2、现在你们看课文已分为两大部分,那哪部分是重点呢?

3、对。重点段我们重点学,不是重点段我们就简单的学,或叫“略学”。下面请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你只要抓住一个重点词,这一段就理解了。

4、学生默读。

5、指名读

6、说说你找到了哪个词?谈谈你的理解 “居然”(什么意思?用在什么情况下?课文为什么要用“居然”呢?)

7、你们再看,种花生的过程就写了四个词,哪四个?几个月的事作者用四个词就概括了,多干脆,多简单!所以这个作家了不起!这是第一段,因为它是略写的,所以我们就采取了“略学”的方法,第二段“过收获节”是重点内容,我们就重点学。

(二)1、现在请你们自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既然是过节,它有几个节目?也就是说他们是怎样过这个节的?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2、学生默读课文

3、好,现在我们来跟他们一块过收获节,收获节的第一个节目,干什么?板书;吃花生

4、一边吃一边干什么?板书:谈花生

5、现在再看,第一部分用了一个自然段,第二部分“收获节”用了十四个自然段。这里“吃花生”用了几个自然段?(两个)而谈花生用了十二个自然段,根据“看详略”的方法,哪一个是重点?“谈花生”是重点,那么“吃花生”用哪种方法学?

6、谁来读“吃花生”这两段,一边读一边找出值得注意的地方来。

7、指名说 好几样 吩咐 很难得(重视)

8、母亲做了好几样食品让大家吃,下面该干什么了?(谈花生)找个同学把下面的课文读一遍,他一边读,大家一边看看有几个人在谈话?(五个)四个人开口说话,这四个是各说各的呢?还是分成了几个方面?谁和谁是一方面?几方面在谈话?仔细看一看。

9、指名说 板书:我们谈

父亲谈

这两方面内容谁是重点呢?用“看详略”的方法还好使吗?(穿插)老师告诉你们第二种方法—“看内容”。看父亲说的话重要,还是我们说的话重要?谁的话重要,谁就是重点。

10、下面找几个同学分角色读这部分,只读他们说话的内容,看看能不能把谈话的气氛读出来。

11、谈话完了,哥哥说了几句话?读出来,这句话重要不重要?姐姐这句话重要不重要?我的第一句重要不重要?再看第二句,读一遍,这句重要不重要?但这句是听了父亲的话后的一个“觉悟”,所以还得看父亲的话。父亲说的话重要不重要?那你们说“我们谈”是重点?“父亲谈”是重点?

12、从什么上面看出来的?这就叫看内容确定重点

“我们”谈的那几句话除去我的最后一句话是重点以外,其余几句用不用仔细去研究?那我们把脑子集中在重要的句子上。通过“看内容”我们找出来了,“父亲谈”是重点。找到这儿,我们就快接近中心了。你们看看父亲一共说了几次话?用序号标出来。

13、五次. 父亲这五次谈话都很重要吗?用“看内容” 的方法比较一下,哪次谈话重要,哪次不重要。指名依次读,并依次分析(1、2、5不重要,3、4重要)。

14、重点分析3、4 赞花生,学花生

(1)你们把“赞花生”。这段仔细默读一下,一边读一边考虑,父亲是从哪几点上称赞花生的。再读一遍,通过读这段话,你们说花生这东西有没有用?花生的果实,深深地埋在地下,只看地上的,貌不出众,那么花生有什么好处?父亲说的是有一点最重要,这一点是什么?对,不像什么一样啊?父亲是不是在批评苹果和桃子这类植物啊?那为什么要这么说?突出了花生的什么特点?(不炫耀自己的好处)

(2)我们再看“学花生”,一起把第四次谈话读一遍。这次谈话有六个字最重要。找找把它圈起来,六个字讲了两个方面,谁找到了(不好看,很有用)父亲在这又说了花生的特点,那么父亲是让你给我们学花生越不好看越好?是这个意思吗?紧接着父亲又是怎么说的?那父亲这么要求,外表好看更好,更重要的是得有什么?父亲说“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不要做这样的人,他是不是叫我们学花生?

(3)好,一个第三次,一个第四次谈话,你们看这两次那一次更详一些?推出第三种方法 “看目的”。在这里看两个目的。第一,看父亲谈话的目的,第二看整篇文章的写作目的。现在问你们,父亲谈话只是为了把花生称赞一番呢?还是为了让我们学习花生?我们用“看目的”的方法很容易就看出来这个是重点。父亲谈话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学习花生,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还是叫我们学花生。因此“学花生”是这两段话的重点。父亲这番苦心,“我们”理解了没有?

(4)光说理解了不行,得从课文里找根据。看你们能找出几点根据?(三点)这三点里,哪一点表现得最明确?印在心上是什么样子的?父亲的谈话是什么内容?再读一遍。这句话深深地表明他理解了,学花生要学什么?板书;做有用的人

(5)小结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做有用的人”正是这篇文章的中心。作者写这篇文章,他不是在向我们介绍花生这种植物,而是给我们讲了一个道理。是借助花生说的,这叫“借物喻理”。

板书:

种花生

落花生 吃花生

过收获节 我们谈

谈花生 赞花生

父亲谈

学花生

借物 喻 做有用的人

(道理)

(找重点的方法)看详略、看内容、看目的。

《落花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第二篇】

设计背景

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拥有对教材文本的绝对的解释权,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被限制在教师的理解范畴之内,于是,学生的个性化的阅读理解被扼杀殆尽。法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说:“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新的阅读文本,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客观存在的。首先,不同的家庭背景、知识储备、兴趣爱好等所带来的学生的个体之间的差异,必然对学生的阅读活动产生影响,导致即使阅读同一文本也会得出不同的认识和体会,;其次,对于阅读材料来说,由于语言文字的包容性极大,因此对同一文本也完全可以从若干角度进行不同的解读。所以,新的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不能以教师的理解去代替学生的理解,以教师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尊重学生的想法和选择,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发现,“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所以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独立发挥,读出个性,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教材分析

这是1篇散文。文章重点记叙了一家人品尝花生时的讨论,告诉我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全文分为三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第二自然段(二至十四自然段)写一家人尝花生谈论花生的好处。内容可分两层:一是讲花生的好处与特点;二是以花生喻做人。第三段(第十五自然段)写父亲的话深深印在“我”的心上。课文通过议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阐明做人的道理,很有教育意义。文章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语言质朴简洁,清新自然,适宜于学生边读边思考。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是本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这个训练点包含两个互相联系的阅读理解过程。一是细读重点段,真正把重点段的思想内容读懂;二是以重点段内容为核心,联系全文及题目,进一步体会全文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指导运用这一阅读方法时,不要忽视第二个过程,以免学生产生“理解课文,只要读重点段就行了”的错觉。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自己不懂的词语。

2、初步懂得做人不应该只讲体面,应该做到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当然对题目的理解是宽泛的,不应该拘泥于教材。

3、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并能尝试运用。

教学重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2、了解课文借物喻人、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积淀来理解外表和内在的关系。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植物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题

同学们,都吃过花生吧,喜欢吃吗?(喜欢)那么著名作家许地山写的这篇《落花生》是不是告诉我们花生什么样子?如何好吃啊?(不是)而是以“落花生”为题,以“落花生”为线索写了一件事,什么事?(我们种收花生,尝议花生的事)(板书:种收花生,尝议花生。)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落字、不读破句:

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哪一部分内容给你印象最深。

学生能抓住议花生的场景回答。

引导理解“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抓重点词语谈体会。

(“天色不大好”、“难得”,体会到父亲对我们的关心和爱。①肯定我们的劳动成果,分享劳动的快乐;②借这个机会教育我们。)

回答: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吃花生,谈花生)哪个是重点?(谈花生)

2、默读第二段,划出:有哪些人谈花生?怎么谈的?谁谈的重要?(板书:我们谈,父亲谈)

⑴分角色朗读。

⑵指名读父亲的谈话内容。思考:父亲的话有几方面意思?(赞花生、学花生)赞美花生的什么?学花生的什么?

⑶自己读父亲两次说的话,思考以上问题。

⑷指名分别读父亲第一、二次说的话,回答:花生的好处很多,它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父亲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

⑸我们来看看桃子、石榴、苹果是怎样使人就生爱慕之心的?(出示图)现在你又是怎样理解的?

⑹让学生举例谈一谈自己的理解。齐读,体会其中的含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分角色朗读我们的讨论和父亲的谈话。

父亲的话很短,为什么能深深印在我们的心上?

二、继续学习第二段

围绕思考题,分小组自读自悟。

三、质疑深化

生也许会提: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又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

师简介作者。

四、辩论提高

辩一辩:“落花生和苹果、石榴两者只能择其一,你想做什么?”学生分成了“苹果、石榴”(以下用“反方”代替)和“落花生”(以下用“正方”代替)意见相左的两派,进行“实话实说”辩论。

正方:我想做落花生的理由是因为要是太夸耀自己,有些人会妒忌你。

正方:花生埋在地里很阴凉,苹果、石榴挂在枝头遭受风吹雨打。而且苹果摘下来容易腐烂,花生保存时间长。

反方:苹果、石榴虽然挂在枝头,长得好看,炫耀自己,但它们确实很有用,有炫耀的资本。

正方:我们落花生非常谦虚,同样有用,但不炫耀,因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正方:毛主席就像是落花生,从农民当中走出来默默工作,做了我们新中国的第一位主席。

反方:落花生代表着旧时期的观念,苹果、石榴代表着现在新世纪的观念。如果像花生那样默默奉献,不讲体面,大家都瞧不起你。只有让大家都看见你的好处,你才能得到重用,所以应该像苹果、石榴。…………

师:好,辩论到此结束。同学们经过这次辩论,你们觉得当今时代应该做怎样的人?

正方:既要像落花生那样对别人有用,也要像苹果、石榴那样敢于推销自己。

反方:不能过于埋没自已,也不要过于炫耀自己。

小结:

1、课文将花生的生长特点与桃子、石榴、苹果生长做对比,以突出花生特有的“可贵之处”,这并不是说桃子、石榴、苹果没有用处。

2、果实埋在地里还是挂在枝头,是各种植物的生长规律决定的,跟好坏无关。

3、课文中“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只讲体面”是指只要表面漂亮,缺乏道德品质和知识能力。

五、总结深化

师:这篇课文借“落花生”来喻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作者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他父亲的教诲和希望,后来就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终于成为一个著名作家。

大家齐读最后一节。(我们谈到深夜才散……)

师: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上,也印在了我们大家的心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要有真才实学,有本领,将来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六、延伸课后

请同学们阅读《许地山文集》看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写一段话谈谈自己的看法。

板书设计

落花生

种收花生

外表不美却实用

尝议花生

默默奉献不炫耀

教学反思

这是1篇老文章,其中父亲的话哲学意味很浓“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旧教材强调花生的朴实无华,藏而不露,打击石榴、苹果、桃子的高高在上及迷人色泽。而新教材的理解则更加富有人文性,更加丰富多彩。文本中父亲在百忙之中能过来参加收获节,可见教育意图明显,文中姐弟对花生的评价体现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认识,父亲并没有刻意拔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也是如此。课堂上学生质疑时就能提出:石榴等既外表好看而且好吃有用。这种思维方式是和时代相吻合的,现今是一个追求美的社会,但是这种美要以实用为基础。因此我采用辩论的方法让孩子充分阐述观点,同时让他们在辩论中交换思想,交流看法,使之在现有理解基础上,对花生和其它水果的特点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明确:内在美和外表美的结合是人们所追求的,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内在美,即是否具有实用性。也就是:评价一个人的根本标准是是否实用,如果你达到了就是好的,至于美好的外表能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这是锦上添花的事又何乐而不为呢?不同的时代就有对《落花生》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学生眼中就有不同的“哈姆雷特”。

同时教学中不能仅仅体现孩子的独特感受,对于儿童认知水平上的局限性,必须“给予”的东西,不能期待他不学就会,好比从未使用过筷子的婴儿,只有教他使用方法,今后才能摸索出更适合他使用的技巧。对于课文中花生的样子,生长情景,我不但让他们观察生长图,还告诉他们花生种植条件。在这基础上孩子通过上网搜集到的资料交流花生的实用价值,对“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这句话才有自己更深的理解,也才能引经据典证明“外表好看又有实用更好”。

综上所述,阅读课教学要引导孩子独特体验,变“你应该学会的”为“我能够学会的”是根本,但不排除教师合理的传授,及时的给予。“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还要给他渔具,让他马上去“渔”。那时兴趣也有了,技能也有了,阅读的自信心就能逐步增强。

《落花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第三篇】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

同学们,你们吃过花生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篇关于写花生的课文。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

4、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3、用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

(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

5、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⑴ 种花生、收花生。

⑵ 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

⑶ 吃花生时的议论。

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

⑴ 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⑵ 质疑、解疑:

① “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空地?

② “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

3、指导感情朗读。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交待探究目标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弄清作者对落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的方法。

二、深入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

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3~11自然段)讲议论花生的好处。第二层(12~15自然段)讲从谈花生到论人生。

2、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从谈花生怎么到论人生。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⑴ 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

① 投影出示父亲的话。

② 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如下填空:父亲的话中提到了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 让人一见就,但是和 相比,还是 最可贵。

③ 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

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心”?

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c、什么是“最可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

(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④ 教师:

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⑤ 生活中有没有其他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有没有具有花生品质的其他事物?你能用上“爱慕”一词吗?

⑵ 体会第二层意思:

过渡: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

① 投影出示父亲的话。

② 学生齐读,谈理解。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③ 教师:

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

三、分清课文的主次

1、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

(思考练习2)

种花生→()→()→()

2、思考:

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四、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

3、总结:

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五、延伸拓展

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

《落花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第四篇】

一、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1篇课文,这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的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这是1篇叙事散文,在表达上颇具匠心,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重难点:

由表及里的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四、前置性作业: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填字、不漏字。

2、自学本课生字、生词,借助课文或词典理解词语意思。

3、把不明白、或有异议的问题,记下来。

4、根据预习,自己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花生的生长过程图片,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叫“落花生”。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词掌握情况,适时正音。

2、分段检查读课文,总结概括课文的方法。

三、小组合作,质疑问题。

1、小组合作,解决自己预习时遇到的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梳理有价值的问题。

四、品读重点段落:

根据学生找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一)课文为什么写“桃子、石榴、苹果”,它们与“花生”有什么关系?

a、师生讨论得出:作者之所以写“桃子、石榴、苹果”是为了与“花生”作对比。

b、找它们的相同点:

生:相同点是都好吃,都对我们有好处。

c、再读课文,小组讨论他们的不同点:

小组长代表发言,学生补充得知它们的不同点是:

d、通过朗读把它们的不同读出来。(生读、师范读强调读书方法、声再读)

e、透过它们的不同,细品花生的可贵之处。

生:默默无闻、朴实无华、不炫耀、不张扬、甘愿平庸、谦虚

(二)理解父亲说的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a、师:正是因为花生有这些可贵的品质,所以父亲才希望“我们”做这样的人。

b、谈谈父亲说这句话的意思。

c、讨论“父亲在赞美花生,难道是想贬低桃子、石榴、苹果吗?”

d、了解这种对比写法些好处。

(三)理解作者说的这句话“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a、理解什么叫“体面”?(广义的)

b、现代社会中我们该不该“讲体面”?

c、能不能“只讲体面”?

五、总结深化,升华主题:

联系生活,说一说我们身边有哪些人是对我们有好处、有用的人?

六、课外延伸,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师:题目是落花生,其实在写人,我们把这种写作手法叫借物喻人(板书),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这种写法,老师推荐阅读,老舍的《落花生》、茅盾的《白杨礼赞》、陶铸的《松树的风格》、周敦颐的《爱莲说》。大家每个人写1篇文章,用“借物喻人”的方法。

《落花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第五篇】

一、引入新课,初读课文

花生对于我们并不陌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篇以它为题的文章。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花生依次写了哪些内容?

二、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指名朗读第一段,想一想为什么说“居然”收获了:

⑴为帮助学生理解,请学生简单介绍自己了解到的花生生长资料。

⑵请学生把“居然”换成另一个词朗读第一段,使意思不变,理解花生的好种易活。

2、教师小结:

一片荒地,在我们几个小孩子的侍弄下,在不经意间,竟然长出花生!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请学生各自朗读这一段,读出惊喜之情。

3、在母亲的提议下,我们过了一个收获节,大家畅谈花生的好处。各自默读2~15段,找找大家认为花生的好处有哪些?

4、学生发言后,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5、花生有这许多可贵之处,其中你最欣赏哪一点或哪几点,和小组的同学谈一谈。

(学生分组交流。)

6、全班交流,重点理解父亲说的话:

⑴学生围绕第10段谈各自的体会,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父亲认花生的可贵之处是什么?

⑵花生与苹果、石榴、桃子有哪些不同之处?

⑶学生反复朗读第10段,理解其含义。

⑷练习背诵。

⑸学生围绕第12段谈各自的体会,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父亲希望我们像花生学习什么?反复朗读第10段,理解其含义。

⑹练习背诵。

7、“我说,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请学生在生活中找找,哪些人是这样的。

三、总结课文,受到启迪

1、教师小结:

那晚天色不好,可父亲也来了,他说的话铭记在孩子们心上:做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做人就要像花生那样朴实无华,而又有实用价值。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各自反复朗读父亲的话,理解其含义。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748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