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实用红色家书读后感实用最新8篇

网友发表时间 1885858

红色家书读后感【第一篇】

家书是家庭的感情纽带,是家教中的重要载体,也是家风的一面镜子。这本《红色家书》,根据每封信的主旨,分为明志篇、正己篇、亲情篇、教子篇4个篇章。以书信的形式具体地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家庭建设,既反映了他们对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追求,又反应了他们对亲属的深情、对子女的教诲。书中的这些家书,不仅情真意切,而且蕴藏着很多感人故事,是我们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品格风范,特别是进行家庭建设的生动教材。

家书寄语,纸短情长。品读家书,让我们走进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阅读家书,还原了烈士们虽身陷囹圄却矢志报国的画面,革命先烈们以朴实的语言抒发着爱党、爱国、爱家的赤子之心,让我感受到了先辈们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使我再一次得到了红色精神的洗礼。

走入家书,红色精神再洗礼。

《红色家书》之明志“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毛泽建就义前的遗书;“杀不尽头颅流不尽鲜血"---邓贞谦狱中绝笔书。英雄虽逝、浩气长存,为了建设光明、美好、幸福、富强的新中国,他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不怕牺牲精神,谱写出一曲曲悲壮的英雄史诗。

《红色家书》之亲情“别让子规滴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夏明翰给母亲的信。在亲情与国家之间,无数革命志士选择远离父母妻儿,明知牺牲而无怨无悔地走向战场。然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战斗之余,革命者只能将对亲人的思念埋在心头,溢于家书。可以说,革命者最讲亲情,最懂真爱。

《红色家书》之正己“我们是共产党员,为革命而死,毫无所怨,更无所惧"——方志敏,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的殉道者",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用《我们临死以前的话》的狱中绝笔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无比美好的“可爱的中国”

不忘初心,理想信念更坚定。

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红色家书中,烈士们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让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这是他们的信仰与初心。陈觉给妻子赵云霄写道:“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大丈夫不成功便成仁,死又何憾!”。

今天,祖国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又是什么?习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我们当以革命先辈为榜样,牢记入党誓言,坚定理想信念,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积极践行“四讲四有”,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砥砺奋进,撸起袖子加油干。

“有一种骄傲叫我是中国人,有一种幸运叫我是中国人,有一种安全感叫我是中国人。”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中这样说道。影片中展现的日渐凝聚、坚不可摧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让每一个中国人以祖国母亲为荣耀。回头想想,正是因为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和崇高情怀,才有了祖国强大昌盛和现在的幸福生活。而我,将带着从《红色家书》中汲取的强大精神力量,珍惜岗位、珍惜时光,完成好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使命,切实将革命先烈矢志奋斗的理想变为更加美好的现实。(张春惠)。

-->

红色家书读后感【第二篇】

“传统是非常重要的。从个人来说,从生到死有一定的时间段,人人如此。唯独传统和内在于传统的伟大精神、智慧与理念没有时间段,它超越了时间。”

——题记。

“我的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说。古人云,“修其身、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对读书的热爱与痴迷,贯彻着习总书记的人生轨迹。从梁家河的窑洞到中南海的办公室,从基层工作到治国理政,一路走来,他始终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青年时代的习近平,对知识有着发自心底的热切向往。上山下乡的日子里,他随身带了满满一箱子书。为了借阅《浮士德》,他走了30里地。在梁家河村,习近平上山放羊也不忘读书。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提出“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我紧紧追随总书记的脚步,细细阅读着如五星红旗般鲜艳的《红色家书》,手不释卷,抚今追昔,钩沉史海,感受着中国革命斗争中创造的红色文化的伟大自信,这股穿透人心的力量,令我的思想受到洗礼、精神获得升华、心灵得到触动。

绿水青山聚英灵,红色家书抒壮歌。江西是令人敬仰的革命老区、红土圣地,生长在江西的我,儿时便对井冈山八角楼等革命先辈旧址、英雄事迹耳濡目染;青年求学时,浏览名胜古迹,在图书馆博览群书;工作后不忘读书、求知若渴,先后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诸多著作,如今又积极响应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同志号召,与《红色家书》结下不解之缘。这本承载着最真实、最生动感人故事的《红色家书》,具体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家庭建设,既反映了他们对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追求,又反映了他们对亲属的深情、对子女的教诲。从中有人感受到人间大爱、革命大义的家国情怀;有人领悟到苟利社稷、舍家为国的高尚品格;有人传承了居之无倦、行之以忠的忠诚信仰;有人身体力行着夙兴夜寐、日夜兼程的工作干劲。而我,在对老一辈革命家强大信仰精神力量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同时,更加深刻体会到,这不仅仅是一种民族之魂,一种理想信仰,更是党在奋斗历史过程中积累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曾经说过:“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文化的本质和文化自信,便是建立在对中国文化载体中内在蕴藏的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和中国理念的总体性理解基础上的。它体现在中国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中,贯穿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中。无论是文物、古迹还是典籍、家书,都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主体是人,而灵魂是载体中内在的精神。

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包括了对中国革命斗争中创造的红色文化的自信。红色文化和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集合,对当代极度需要高水平精神滋养的青年一代非常具有现实教育意义。我认为,对于《红色家书》来说,文化自信,信的就是红色文化中的革命精神和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家书》正是红色文化的充分展现,老一辈革命家优良醇厚的家风,一直为人称颂,是新时代不可或缺的珍贵文化信仰。他们不仅严于律己,还严格要求亲人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一生坚守着共产党员的本色。许多家书都记录下了这种崇高的精神品格。《明志篇》中“争国权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儿之有责”、“一息尚存,终当努力奋斗”等,充满了铮铮男儿精忠报国的铁血正能量,展现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正己篇》中“我的人生观,绝对不能为一身一家谋升官发财以愚懦子孙”、“起得早来眠得晚,能多做事即心安”、“不要抛弃工作已有根基的地方,在任何地方作事都一样”、“不论学工、学农,只要好好干都有出路”等,朴实生动的语言,为矗于人生十字路口的广大青年修真正己点亮了指引的灯塔,铺设了未来的坦途;《亲情篇》中“家母病重,赶回服伺,亲侍汤药,未尝废离”、“只要我俩的心情紧紧的靠拢在一起,一切就没问题了”、“与人民事业结合必能长展骥足”、“这个时代总是要求我们多向前看”等,既体现了儿女亲情的温暖,又将感情与党的工作、国家的事业提升到了完美契合的高度,实乃对当今青年人生抉择最佳指引;《教子篇》中“我们应该以劳动生活为荣”、“为人民服务,已成终身事业”、“要从艰苦的过程中,得出隽永的味道”、“在各方面都很刻苦的锻炼和严格的要求自己”、“要始终一贯的站得正、站得稳”等,句句箴言,老一代革命家教育后代的理念,宛如人生最朴实无华的真理,指引着当代青年怎样做人、做事。诸如种种,《红色家书》既是老一辈革命家高尚品格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处理家国关系时崇高境界的充分展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总书记掷地有声的誓言,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决心,也代表了近百年来中中国历史上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而前赴后继、英勇牺牲的烈士的初心。读《红色家书》,字里行间、时时刻刻,我都深深体会着老一辈革命家追求共产主义,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一切,矢志不渝、视死如归的精神气节和初心信仰。国家危亡之时,无数满怀热血与理想的仁人志士,告别父母妻儿,义无反顾走向战场,救百姓于水火、救民族于危难之中。“为了中华民族就为不了家和个人”,一封封沉甸甸的红色家书,映照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群群宁死不屈的共产党人的身影。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是他们的伟大领袖,他们身后还有为共和国的建立而光荣牺牲的370多万共产党人。是他们的铮铮铁骨筑成了中华民族迈向复兴的坚实路基,这不仅是战火纷飞的岁月里的生命赞歌,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长城,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坚定基础。

社稷苍生念,拳拳赤子心。习近平总书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回首来时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舍身为国、公而忘私的家国情怀,正蕴含着每一位共产党员在前进道路上所不能忘记的初心和方向。让我们传承《红色家书》中的理想和信仰,汲取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红色革命精神的营养和力量,在当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的关键节点,将学习阅读《红色家书》与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紧密结合,以一片赤子之心、满腔赤诚之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不忘初心使命,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青春的力量。

红色家书读后感【第三篇】

1928年3月18日,夏明翰由于叛徒出卖在武汉被捕,他在狱中写了一封信给自己的母亲陈云凤:“亲爱的妈妈,别难过,别呜咽,别让子规啼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两日后他牺牲于汉口余记里刑场,牺牲前写下绝命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我们对这首诗是耳熟能详,对于这封家书的内容,我却是在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的《红色家书》中第一次看到。

是的,烈士牺牲后的90年,先辈们举过的红旗在祖国广阔蓝天处处飘扬,烈士可以瞑目了,烈士的母亲身上也承载了无尽的荣光。我们不会忘记那些举起民族救亡旗帜,开创民族独立和民族振兴新纪元的先驱者。我们无法亲眼目睹烈士宁死不屈的壮烈情景,无法感同身受革命战争的烽火硝烟,却可以从一封封红色家书中去铭记那段历史,缅怀为真理而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英烈。家书寄语,字短情长,每个字、每句话都是那段红色革命洪流的历史见证,是一种为国家为民族牺牲自我、奋斗拼搏的人生诠释。

面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大义,夏明翰毅然选择了洒满鲜血的革命道路,因为他坚信,这条路的尽头必然是真理。他的选择是对的,正因为有无数像夏明翰这样的烈士前赴后继、视死如归,马克思主义终于在中国大地上落地生根,成为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思想支持。马克思是千年思想家,夏明翰这样的烈士则是千年不朽。

中国社会的发展不断在跨越,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实现全面小康、两个一百年……新的历史阶段给爱国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当然,仍然有许多人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更多的人在全球化的国际角逐场上积极地、努力地学习;殚精竭虑地工作。这不仅是我们伟大祖国民族复兴的需要,也是我们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我们很多人能够成为国家以后的栋梁,很多人则甘做一枚螺丝钉,同样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出自己的一份力,不论自己能力的大小,只要尽了力,即使是微薄之力,也是为祖国这条巨龙增添一份力量,更是对革命先烈的最好回报。

红色家书读后感【第四篇】

《红色家书——革命烈士书信选编》,该书辑录了李大钊、____、陈毅安等三十位革命烈士遗书、就义诗、家信等红色书信,再现了革命烈士舍生取义、英勇报国的家国情怀,是党性教育又一生动教材。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同志就《红色家书》向全省党员干部发出“每位同志都要认真读一读的”真情号召。

翻开《红色家书》这部朴实珍贵的红色经典,每一封家书都是一幅震撼心灵的感人画面,都是一个鲜活的英雄形象,都浸透着大无畏革命精神和真挚的至爱亲情,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

学习革命先烈对理想的坚贞,做忠诚至上的人。刘绍南烈士的“铡刀下,节不变......”毛泽建烈士“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这一份份用热血生命坚守的理想与忠诚,触动灵魂!信仰是人的生命灵魂,是共产党员的精神之“钙”。新时代的组工干部,要把对党忠诚作为最大的德、最根本的党性要求,以至诚的赤子情怀将“四个意识”根植于心,把“四个自信”“四个服从”实践于行,始终坚守维护核心、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

学习革命先烈对事业的坚韧,做担当至上的人。裘古怀烈士在被捕入狱后的一年零七个月里,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仍夜以继日的为党工作,直至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们共产党人讲奉献,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面对走好“复兴梦”新征程,对标刘奇同志对全省新时代组织工作“五个坚持”新要求,我们必须紧握新时代“担当实干”的“接力棒”,聚焦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持续建设模范部门等重点,发扬好“安专迷”精神、“钉钉子”精神,以初心谋事、实干成事的领跑者、先行者姿态,以永远在路上的担当实干奉献,把每一项组织工作都做成党和群众喜爱的“精品”,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贡献组工力量,建强组织保障。

学习革命先烈对清廉的坚守,做廉洁至上的人。____被捕时身上只有一块怀表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杨汉军一生住在建于上世纪墙漏水门开裂的家……这种一生质朴纯粹、一身清廉洁白的浩然正气,触动灵魂!组织工作具有特殊性,组工干部也易成为一些人“围追堵截”的对象。我们要把“纯粹”“阳光”“规矩”刻入脑海、记在心间,以革命先烈和新时代组工楷模为榜样,始终保持“源头活水”的纯净;要带头彻底扫除“怕、慢、假、庸、散”的作风顽疾,做党员、干部、人才和群众的贴心人;要常怀律己之心、绷紧纪律之弦,带头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干事,让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组工干部优良形象伴随始终。

红色家书读后感【第五篇】

翻开《红色家书》,一封封为了信仰、为了民族而舍生取义的书信,一句句为了主义、为了真理而坚贞不屈的豪言,震憾人心,洗涤精神,催人奋进。毛泽建在就义前的遗书中写道:“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邓贞谦写道:“杀不尽头颅流不尽鲜血”。邹子侃写道:“宁死不求虚伪、卑污、罪恶的自由”。裘古怀写道:“共产党员是杀不完的。”“胜利的时候,请不要忘记我们”……每一封家书都深切地表达了无数共产党人在残酷的革命峥嵘岁月,为了心中的信仰,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成就了他们不朽的人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但信仰有正确和不正确之分。正确的信仰是对真理的领悟,是有益于国家、社会和人民的人生意义,是具有正义感、崇高感和使命感的人生信念,是超越一己私欲、胸怀天下的精神境界。《红色家书》中每一位写信的共产党员,正是因为有了正确的人生信仰,有着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有着对党绝对忠诚的赤子之心,有着为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崇高气节,才能在面对敌人的诱惑、恐吓、威逼,面对生与死的选择时,做到坚贞不屈、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他们的人生之船经受住了敌人的严刑拷打,没有转向,没有倾覆。他们宁愿沉没也不愿投降。

大浪淘沙。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很多“革命者”因为没有坚定的信仰、正确的信仰而投敌叛变,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同志而换取自由。《红色家书》中绝大多数英勇就义的革命先烈就是被这些丧失了坚定信仰、正确信仰的无耻叛徒所出卖。中共一大13名代表中的张国焘、陈公博、周佛海因为信仰难持久而投敌叛党,人生小船在失去正确的信仰这块压舱石后沉入大海,被盯在历史耻辱柱上。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证明书。《红色家书》给我们最大启迪是:只有始终怀抱正确信仰这块压舱石,人生的航向才不会偏离,才能经受住任何艰难险境,其人生将是荣光的、胜利的、有意义的。

红色家书读后感【第六篇】

利用休息时间,我怀着一颗崇敬之心认真阅读了省委书记、省长人名同志推荐的《红色家书》,书中那一封封来自革命年代的饱含情感的书信,深刻地诠释了革命战士和中共党员劝学励志、爱国忧民、思念家乡的情感。作为组工干部,我们要将《红色家书》读在心里,记在心中,更要从一封封家书的血肉深情中不断汲取“精神营养”,传承红色基因,牢记新时代赋予的使命,做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组工干部。

读红色家书,就是要做政治上的坚定者。每每读起《红色家书》都让我从内心深处深切感受到革命先烈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和坚定的革命信念。组工干部要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责任是为党工作,做到时刻心中有党,忠诚于组织;要把“四个意识”根植于心,把“四个自信”“四个服从”外化于行,始终做忠诚领袖、维护核心、履职担当的坚定践行者;要把红色基因内化于心,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最大的德、最根本的党性要求和终生必修课,始终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读红色家书,就是要做工作上的担当者。每一封红色家书都饱含着革命先烈执着奉献的伟大革命精神。对标新时代组织工作新要求,组工干部要以时不待我的紧迫感,把组织工作镜头聚焦到脱贫攻坚、基层组织建设、新农村建设等中心工作和复杂环境中,以“敢于吃苦、能耐寂寞、甘为人梯、奉献自我”的组工特质,在服务中心大局中体现组工作为、彰显组工力量;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把从严治党要求压实到每一个党支部,把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落实到每一名干部身上;要以干事创业的责任感,大力弘扬“安专迷”精神,以精耕细作,把每一项工作都做成“精品”,干出一流业绩。

读红色家书,就是要做纪律上的坚守者。唯有清清白白,才能守正心静。纵观红色家书中的革命先烈,无一不是一心为公、廉洁自律。组工干部要像革命先辈一样把党的纪律、政治规矩放在案头、记在心间,树立过硬廉洁作风。在生活中,要常常清清朋友圈,多交一些基层之友、人才之友、交心之友;在工作上,要常常把工作置于党员群众监督之下,让组织工作在阳光下运行,抹去“神秘之色”;在平常时,要常常以“畏己知”之心审视自我,时刻绷紧纪律之弦,让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组工干部优良形象伴随始终。

红色家书读后感【第七篇】

“我的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2013年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__曾这样说。古人云,“修其身、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对读书的热爱与痴迷,贯彻着__的人生轨迹。从梁家河的窑洞到中南海的办公室,从基层工作到治国理政,一路走来,他始终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青年时代的__,对知识有着发自心底的热切向往。上山下乡的日子里,他随身带了满满一箱子书。为了借阅《浮士德》,他走了30里地。在梁家河村,__上山放羊也不忘读书。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提出“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我紧紧追随__的脚步,细细阅读着如五星红旗般鲜艳的《红色家书》,手不释卷,抚今追昔,钩沉史海,感受着中国革命斗争中创造的红色文化的伟大自信,这股穿透人心的力量,令我的思想受到洗礼、精神获得升华、心灵得到触动。

绿水青山聚英灵,红色家书抒壮歌。江西是令人敬仰的革命老区、红土圣地,生长在江西的我,儿时便对井冈山八角楼等革命先辈旧址、英雄事迹耳濡目染;青年求学时,浏览名胜古迹,在图书馆博览群书;工作后不忘读书、求知若渴,先后阅读了《__的七年知青岁月》、《__谈治国理政》等诸多著作,如今又积极响应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同志号召,与《红色家书》结下不解之缘。这本承载着最真实、最生动感人故事的《红色家书》,具体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家庭建设,既反映了他们对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追求,又反映了他们对亲属的深情、对子女的教诲。从中有人感受到人间大爱、革命大义的家国情怀;有人领悟到苟利社稷、舍家为国的高尚品格;有人传承了居之无倦、行之以忠的忠诚信仰;有人身体力行着夙兴夜寐、日夜兼程的工作干劲。而我,在对老一辈革命家强大信仰精神力量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同时,更加深刻体会到,这不仅仅是一种民族之魂,一种理想信仰,更是党在奋斗历史过程中积累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__在__报告中强调的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色家书读后感【第八篇】

担当是一种责任、一种自觉、一种境界、一种修养,敢于担当更是一位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在诵读《红色家书》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诸如“此身纯为被压迫者牺牲,非有丝毫个人企图”,“把全部爱我的精神,灌注在我们的事业上”,“我们愿流尽最后一滴血”等一往无前的革命担当。

心中的理想即使再伟大,也要通过敢为人先的勇气和舍我其谁的斗志来实现,共产党人吃苦在先、冲锋在先、改革在先、创新在先,以往的艰辛历程,无一例外地镌刻着“敢为人先”的烙印。

所谓“功成未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正是这样一种敢于担当不计得失的精神,才换来了我们得之不易的今天。

我突然觉得我很幸福,因为我生活在一个先辈们渴求的为之奋斗一生并献上宝贵生命而得来的和平、幸福和充满生命力的新时代。先辈们心中的希望通过新中国几代人的努力已经成功实现了,相信在未来,祖国会更加强大。先烈们为了自己心中的信仰和希望百折不挠、九死不悔的精神力量,一定会在历史的浩瀚长河中熠熠生辉,我辈之人当以此为前行之楷模,以中国之复兴为毕生目标,奋勇前进,才不负时代给予我们的责任和机遇!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88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