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红旗渠精神演讲稿范文 弘扬红旗渠精神演讲稿范文大全【优秀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886910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红旗渠精神演讲稿范文 弘扬红旗渠精神演讲稿范文大全【优秀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红旗渠精神演讲稿【第一篇】

几年前,我有幸随老公单位的旅行团赴河南林州游览了被誉为“人工天河”、“中国水长城”的红旗渠。

红旗渠景区是自然和人工的结合体,几年来,它的美景在我的心里虽已成了模糊的记忆,但红旗渠精神却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里,时常鼓励着我,让我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坚毅,顽强,勇敢地面对困难。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建于1960年,是一项引漳入林(引漳河水入林州)的伟大工程。它穿梭于太行山的各个山头、山腰,气势雄浑,如条条巨龙翻山越岭、喷吐着碧波,滔滔前行,滋润着林州大地的的每寸肌肤,给这里的人们带来无尽的吉祥与幸福。

走进红旗渠的展览馆,一座座雕塑、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无不向我们诉说着旧社会林县(林州旧称林县)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林县人民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恒心和毅力。这些雕塑、文字和图片至今仍深深的珍藏在我的脑海中,既让我为当时林县人民的悲惨生活感到痛心,又时常被林县人民的愚公移山的精神所感动,所鼓舞。

下面我用文字为大家展现的这些雕塑就充分说明了林县当时的旱情及修建红旗渠的艰辛。左边一群衣衫褴褛的人们摆上香案贡品,双膝跪在干裂的土地上,双手合十,仰望上天,口中似在念念有词,脸上也写满了虔诚,不用说这是在祭天求雨。另一群同样衣衫褴褛的人们似乎已信不过上天,背着包袱,挎着篮子,扶老携幼背井离乡,逃荒要饭。另一幅雕塑是当时的勇士们除险石的情景。修建红旗渠时,有些山石被开山炮震得松散,随时可能有石头掉下来砸伤修渠民工。为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就需要有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勇者腰系大绳,在崖上如荡秋千一般落在崖壁上除险,这种举动被称为“虎口拔牙”。看着这样的情景,每个人都不禁会为悬在崖上的勇者捏一把汗。

修建红旗渠动用的人力有多少,带来的效益如何,看看这一幅幅动人的图片和惊人的文字吧。从图片中我们看到:男子汉出动了,铁姑娘出动了,白发苍苍的老人来了,小学生放学后也来帮忙了。他们用镐头、铁锹和落后的的小推车铲运石块,用麻绳、保险钩除险,昼夜奋战在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1250座山头,架起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方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州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7万人和37万头家畜的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了灌溉,粮食产量也翻了几番。

在红旗区分水宛我们可以看到闸门内奔泻出的两股激流。向西南方向流去的是一干渠,向东南方向流去的是二干渠。三干渠在分水岭双孔遂入口处,三条干渠和从他们身上分流的众多支渠如人体大大小小的血管,向整个林州大地源源不断的输送着生命的营养,使林县这个不毛之地披上象征生命的绿装,变成希望的田野。

从分水宛出来,再去有名的青年洞景区,由于时间已久,青年洞在什么方位,怎么去的已记不太清。只记得上有郭沫若亲笔题写的“青年洞”三个大字,汹涌的漳河水从洞中穿过。当时用手机拍下的一组数字和文字资料告诉我们:洞长616米,高5米,宽米,挖土石方19400立方米,总投工13万个。据说当年因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总干渠被迫停工。为早日将漳河水引入林州,建渠干部群众挑选了300名青年突击队,在艰苦的条件下继续施工,他们战斗在工地,吃住在工地。位于虎口崖下的神工铺就是当时民工住过的地方,当时漳河沿岸村庄少,修渠民工没有住房,就住山崖,打地洞,还要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他们还在崖壁上留下了豪迈的誓言:“崖当房,石当床,虎口崖下度时光,我为后代创大业,不修成大渠不还乡。”突击队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时间终于将洞凿通,使其成为总干渠的咽喉工程。

在60年代,一个一切都还很落后的年代里,林州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以势把河山重安排,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雄心壮志和英雄气概创造了新中国的奇迹。红旗渠的建成让我们看到,在勇敢、顽强、恒心和毅力面前,没有什么可以叫做困难。在所谓的困难面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实干、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就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如果每个企业、每个团体、每一个人都具备了这样的精神,那么一切困难都可迎刃而解。

红旗渠精神演讲稿【第二篇】

在这个太行山菊更为明丽的节令里,我与一百万家乡同胞被来自10月的通信——《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深深震动,红旗渠畔的儿女们踏着霜花,调剂着步调,给本人做了全新的定位。

我们西望太行绝壁上的千里长渠,回眸历史,硝烟仍在,瞻望未来,大方激动。因为,我们的血脉中传承着祖辈半个世纪的创业情怀,我们的眼珠里高扬着一面猎猎的精神之旗,思维所到,无坚不摧。

老天没有给林州人太多的福祉,甚至连一条像样的河流都未曾给予;但老天又是公正的,他给了故乡这方土地盘古开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魄力巨大的神话。不被运气屈从的林州人,在这些神话的鼓励下,向往幻想,满怀豪情,用简陋的工具书写出只有如椽巨笔才干实现的宏大诗篇。

那是一个放映时只有黑白两色的时期,上一世纪六十年代,林州的十万开山者,历史十年,硬是在悬崖峭壁峭壁上,挖渠千里,从此,多山的林州舆图上多了一条代表水的蓝色曲线——红旗渠。

“渠道网山头,净水遍地流,旱地稻花香,荒山果树沟……”这是一个如许浪漫的畅想,又是怎么一个穿梭时空的清楚的目视。红旗渠水在林州的大地上流响了,那是1965年的时候。同时,一面精神之旗正在徐徐升起,传承于民族精神的红旗渠精力,闪着熠熠辉煌,映红了太行山的紫色岩壁。1969年,红旗渠水系全体竣工,红旗渠精神之旗刚毅地破在了太行之巅。发明红旗渠奇观的祖辈们在新中国艰难创业时代的厚重史册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此,一条渠,一种精神,被众人做了跨世纪的仰望。

林州人是一个富有个性的群体,他们不甘落伍,永不废弃追求,以许存山、郭变花支书为代表的时代先锋,一脉相承60年代的激情,完成了家乡由穷变富的宏大特写,100万林州人的性情在13亿中国人道格的背景中赫然卓然。改革开放,林州人富了、幸福了,也成绩了“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当代红旗渠精神。她是时代精神的缩放,又是时代精神的领航。10月的新华社政论,《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像60年代红旗渠通水庆典一样把国人的眼光引向了林州,引向了“人工天河”红旗渠,引向红旗渠精神。精神再次被高扬,被歌颂,被时代深深颔首,沉默赞成。不外,时代已经掀开崭新的一页,掀过黑白,掀到颜色真切的全息一页。

历史将会铭刻这个沉甸甸的10月,我一遍又一遍的拜读《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林州儿女,守望精神家园,义不容辞。让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续写不平凡的精神之歌。去年以来,我们教系统统进行了声势浩瀚的课堂改革。课改,势在必行,时代命题,难以绕开。我校借时乘势,进行了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的课堂改造。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积极地参加到这一推翻传统的课改之中,在小组建设,导学案编制等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获得了阶段性结果,“三段五环”教学模式开端构成,学习后果有了显明进步。课改是艰巨的,一如当初修筑红旗渠工程。没有无所害怕的勇气,红旗渠工程只会是一代又一代林州人的生命期盼,只会是一个宏大的命题,不会成为我党执政为民的不朽典型。

高效课堂需要一种同样的气势,没有坦然面对课改中呈现的一波又一波问题的胸怀就会畏缩在课改的起步阶段止步不前。课改又是无尽头的,谁在课改中沾沾自喜,自豪骄傲,也会夭折在前无古人的我们才刚开辟出来的课改道路中。只有朝夕守望这面课改的大旗,永不困惑于路程中的奇花异草,尝试再尝试,能力走出实在地上并没有路,走到人多了也便有了路的课改之路。课改是需要一点精神的,让“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斗争不息”确当代红旗渠精神在教坛上高扬吧!

恋旧就没有今天簇新的林州,恋旧就没有今天崭新的课堂。盼望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踊跃践行红旗渠精神,迎难克艰,发奋进取,让林州教育的品牌标识一如红旗渠精神一样走出河南,走向中国。

红旗渠精神演讲稿【第三篇】

几年前,我有幸随老公单位的旅行团赴河南林州游览了被誉为“人工天河”、“*水长城”的红旗渠。

红旗渠景区是自然和人工的结合体,几年来,它的美景在我的心里虽已成了模糊的记忆,但红旗渠精神却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里,时常鼓励着我,让我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坚毅,顽强,勇敢地面对困难。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建于1960年,是一项引漳入林(引漳河水入林州)的伟大工程。它穿梭于太行山的各个山头、山腰,气势雄浑,如条条巨龙翻山越岭、喷吐着碧波,滔滔前行,滋润着林州大地的的每寸肌肤,给这里的人们带来无尽的吉祥与幸福。

走进红旗渠的展览馆,一座座雕塑、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无不向我们诉说着旧社会林县(林州旧称林县)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林县人民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恒心和毅力。这些雕塑、文字和图片至今仍深深的珍藏在我的脑海中,既让我为当时林县人民的悲惨生活感到痛心,又时常被林县人民的愚公移山的精神所感动,所鼓舞。

下面我用文字为大家展现的这些雕塑就充分说明了林县当时的旱情及修建红旗渠的艰辛。左边一群衣衫褴褛的人们摆上香案贡品,双膝跪在干裂的土地上,双手合十,仰望上天,口中似在念念有词,脸上也写满了虔诚,不用说这是在祭天求雨。另一群同样衣衫褴褛的人们似乎已信不过上天,背着包袱,挎着篮子,扶老携幼背井离乡,逃荒要饭。另一幅雕塑是当时的勇士们除险石的情景。修建红旗渠时,有些山石被开山炮震得松散,随时可能有石头掉下来砸伤修渠民工。为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就需要有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勇者腰系大绳,在崖上如荡秋千一般落在崖壁上除险,这种举动被称为“虎口拔牙”。看着这样的情景,每个人都不禁会为悬在崖上的勇者捏一把汗。

修建红旗渠动用的人力有多少,带来的效益如何,看看这一幅幅动人的图片和惊人的文字吧。从图片中我们看到:男子汉出动了,铁姑娘出动了,白发苍苍的老人来了,小学生放学后也来帮忙了。他们用镐头、铁锹和落后的的小推车铲运石块,用麻绳、保险钩除险,昼夜奋战在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1250座山头,架起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方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州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7万人和37万头家畜的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了灌溉,粮食产量也翻了几番。

在红旗区分水宛我们可以看到闸门内奔泻出的两股激流。向西南方向流去的是一干渠,向东南方向流去的是二干渠。三干渠在分水岭双孔遂入口处,三条干渠和从他们身上分流的众多支渠如人体大大小小的血管,向整个林州大地源源不断的输送着生命的营养,使林县这个不毛之地披上象征生命的绿装,变成希望的田野。

从分水宛出来,再去有名的青年洞景区,由于时间已久,青年洞在什么方位,怎么去的已记不太清。只记得上有郭沫若亲笔题写的“青年洞”三个大字,汹涌的漳河水从洞中穿过。当时用手机拍下的一组数字和文字资料告诉我们:洞长616米,高5米,宽米,挖土石方19400立方米,总投工13万个。据说当年因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总干渠被迫停工。为早日将漳河水引入林州,建渠干部群众挑选了300名青年突击队,在艰苦的条件下继续施工,他们战斗在工地,吃住在工地。位于虎口崖下的神工铺就是当时民工住过的地方,当时漳河沿岸村庄少,修渠民工没有住房,就住山崖,打地洞,还要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他们还在崖壁上留下了豪迈的誓言:“崖当房,石当床,虎口崖下度时光,我为后代创大业,不修成大渠不还乡。”突击队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时间终于将洞凿通,使其成为总干渠的咽喉工程。

在60年代,一个一切都还很落后的年代里,林州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以势把河山重安排,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雄心壮志和英雄气概创造的奇迹。红旗渠的建成让我们看到,在勇敢、顽强、恒心和毅力面前,没有什么可以叫做困难。在所谓的困难面前、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实干、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就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如果每个企业、每个团体、每一个人都具备了这样的精神,那么一切困难都可迎刃而解。

红旗渠精神演讲稿【第四篇】

林州市市直第九小学杨向红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当代红旗渠精神谱写壮丽人生》。

大家都知道,上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战天斗地,劈山凿石,修建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插在了太行山巅。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大地,林州人民又谱写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生动诗篇。现在,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坚持精神立市、工业强市、和谐兴市,铸就了“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

体而奠基!平凡是做人的常态,但平凡并不是平庸,平凡之中蕴藏着伟大。这样的人生即使平凡,也很精彩!平凡的岗位上有我们的追求,平凡的岗位上有我们的自豪,在平凡的岗位上有我们不平凡的奉献。

记得前年担任毕业班班主任那一年,由于长期教学讲课劳累,我经常说话声音沙哑,严重时竟然发不出声来,经过检查,原来声带长出了息肉,医生建议禁音,不准发声,否则就会更加严重,需要做手术治疗。家人一直强烈要求我请长假休息,可是一想到我的孩子们,想到他们给我买药治嗓子,给我带水果,想到那几个“可气”又“可爱”的淘气学生,想到他们渴望我给他们上课的眼神,我硬是一边吃药,一边上课,坚持挺了半年时间。孩子们圆满毕业了,我的病也拖到了非做手术不可的地步。手术后,不断有孩子打来电话问候我的病情,有的还到家里看望,他们对老师纯洁的爱,让我一次次感动不已,让我深深感到做教师的幸福,也更加坚定了我忠于教育事业的决心!我在心中默默发誓,不为名、不为利,只为这些天真无邪的学生,我也要把这阵地守好,不求轰轰烈烈,只求踏踏实实,不求涓滴相报,但求人生无悔。

现代教学改革给了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广阔天空,我们手拿三寸粉笔,百舸争流,我们稳站三尺讲台,千帆勇进,当代红旗渠精神为我们“课程改革”搭建出了璀璨的实践舞台。在事业默默的耕耘中,在对“新课改”的挑战中,我们昂首阔步,一路高歌,体验着人生的莫大幸福。

放弃的时候,我就会想起“铁姑娘”们在井下打炮眼填炸药的场景„„每当在教学中一时难以出成绩的时候,我就会想起雄伟壮丽的桃源大桥„„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成功!

仰视翱翔长空的雄鹰,远眺耕耘沧海的海鸥。亲爱的老师们,三寸粉笔在指挥着我们教育改革与时俱进的交响,三尺讲台在传承着我们努力创新继往开来的斗志,红旗渠精神指引我们不畏严寒,指引我们傲视风霜,拼搏吧,亲爱的同事们,为了我们的梦想与希望!奋斗吧,老师们,因为我们的选择无尚荣光!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886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