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学设计教学总结 工作分析课程设计总结4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2024年教学设计教学总结 工作分析课程设计总结4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教学设计教学总结 工作分析课程设计总结篇1
《制作小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充分利用沉与浮的知识,延伸到制作小船。 2.理解载重最大与船体设计之间的关系。科学技能: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设计小船图纸,会画图,并讲述原理。 2.小组合作完成小船的制作,测试。
科学情感: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设计并制作小船 教学难点:设计小船 教学方法:
steam课程是融科学、工程、技术、艺术、数学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教学中不仅要考量学生已有知识储备,还有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来感知船的特征,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在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探究小船制作需要重视的问题,设计小船的图纸,然后将图纸付诸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现场制作,并测试小船承重。学习方法:
本课是实践类课程,因此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要采用讨论——实验的学习方法,讨论是前提和基础,是科学实践的前奏,只有学生才充分认识硬币、纸张是否沉于水特点基础上,发挥个人聪明才智,进行小船制作的设计探索,研究纸张承载最大的特性,才能设计相应的小船。制作环节是学生平时实验技能的综合性应用,本节课 重点在于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运用沉与浮的关系,感受载重最大和排水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a4纸,剪刀,胶带,双面胶,硬币,水槽。教学过程:
一、实例导入
1.出示图片,幻灯片出示货轮,引出制作小船课题。图片中有很多轮船,他们是怎样运送货物的?
二、猜测实践,诱发探究
1.实验尝试一:请你猜测一下我们将一元硬币放到水里他会怎么样?学生操作,试一试。
2.实验尝试二:如果我们把这张纸放到水里,你再猜猜这张纸会怎么样?学生操作试一试。
3.如果我们用这张纸来做一个小船,让这条小船承压更多的硬币,你觉得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三、设计制作,小组合作
材料:双面胶、尺子、一元硬币、5角硬币等材料制作一艘货船(或小船),使其能承受最大的重量。
量化评价:设计,制作,团队协作,展示。
1.设计环节:时间5分钟,小组讨论,协作,设计草图,交流分享5分钟。 2.制作环节:限时15分钟,计时,教师巡查。四、汇报交流,分享经验
1.测试交流:先介绍,再数数测试。教师总结。2.汇报本节课收获。
本文地址:http:///zuowen/
教学设计教学总结 工作分析课程设计总结篇2
解方程例4、例5教案
岚山区虎山镇官山小学 周明娜
教学内容:教材p69例4、例5及练习十五第6、8、9、13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巩固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知识,学会解ax ±b=c与a(x ±b)=c类型的方程。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掌握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和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在解方程过程中,把一个式子看作一个整体。教学难点:理解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习题:解下面方程:4x = = 学生自主解答练习,并说一说是怎么做的。并在订正的过程中,规范书写。2.引出: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解方程。(板书课题:解方程)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69页例4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图意。再让学生根据图列一个方程。学生列出方程3x +4=40后,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想的。(一盒铅笔盒有x 支铅笔,3盒铅笔盒就有3x 支铅笔。)
在学生说自己的想法时,引导学生说出把3个未知的铅笔盒看作一部分,4支铅笔看作一部分。
2.让学生试着求出方程的解。
学生在尝试解方程时,可能会遇到困难,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困惑。学生可能会疑惑:方程的左边是个二级运算不知识如何解。
也有学生可能会想到,把3个未知的铅笔盒看作一部分,先求出这部分有多少支,再求一盒多少支。(如果没有,教师可提示学生这样思考。)
提问:假如知道一盒铅笔盒有几支,要求一共有多少支铅笔,你会怎么算? 学生会说:先算出3个铅笔盒一共多少支,再加上外面的4支。
师小结:在这里,我们也是先把3个铅笔盒的支数看成了一个整体,先求这部分有多少支。解方程时,也就是先把谁看成一个整体?(3x)让学生尝试继续解答,订正。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解题过程: 3x +4=40 解: 3x =40-4 3x =36(先把3x 看成一个整体)3x ÷3=36÷3 x =12 让学生同桌之间再说一说解方程的过程。
3.出示教材第69页例5:解方程2(x-16)=8。
先让学生说一说方程左边的运算顺序:先算x-16,再乘2,积是8。思考:你能把它转换成你会解的方程吗?
让学生尝试解方程,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做法,然后集体订正,学生可能会有两种做法:
(1)利用例4的方法来解。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思考,重点说一说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先把x-16看作一个整体。)板书计算过程:
2(x-16)=8 解:2(x-16)÷2=8÷2(把x-16看作一个整体)
x-16=4 x-16+16=4+16 x =20(2)用运算定律来解。引导学生观察方程,有些学生会看出这个方程是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方程来解。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计算过程: 2(x-16)=8 解: 2x-32=8(运用了乘法分配律)2x-32+32=8+32(把2x 看作一个整体)2x =40 2x ÷2=40÷2 x =20 4.让学生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先说一说如何检验,再自主检验。(可以把方程的解代入方程中计算,看看方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69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分析图意,再列方程解答。解答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把谁看作一个整体。(可以把5个练习本的总价5x 看作一个整体。)
2.完成教材第69页“做一做”第2题。先让学生自主解方程,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71页“练习十五”第8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再列方程解答。特别是第一幅图,要提醒学生天平两边的砝码不一样重,审题要细心。第二幅图,学生可能会列出方程30×2+2x =158,再引导学生观察有两个30和两个x,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1.在解较复杂的方程时,可以把一个式子看作一个整体来解。2.在解方程时,可以运用运算定律来解。
作业:教材第71~72页练习十五第6、9、13题。
板书设计:
解方程
例4:3x +4=40 解: 3x =40-4(先把3x 看成一个整体)3x =36 3x ÷3=36÷3 x =12 例5:2(x-16)=8(把x-16看作一个整体)方法1: 方法2:
解:2(x-16)÷2=8÷2 解:2x-32=8(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x-16=4 x-32+32=8+32(把2x 看作一个整体)
x-16+16=4+16 2x =40 x =20 2x ÷2=40÷2 x =20
教学设计教学总结 工作分析课程设计总结篇3
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阅读教学设计例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提要:
第一单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为“写作范本”来教——课文的教学功能定位
《爸爸的花儿落了》换位改写——发现叙事的不同视角
《丑小鸭》假想改读——训练想象力的样本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联读——值得广泛采用的有效拓展方式
《伤仲永》中王安石的“伤不起”——深入古人的情怀,“遵路识真” 第二单元
《黄河颂》,情感的温度、思想的深度、背景的广度怎样增加——多媒体技术运用的原则
《最后一课》关注母语教学的价值——语言品读活动一定要充分展开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有三大比喻群落——文本赏析的层次设计
《土地的誓言》“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自读课文教学设计举例
《木兰诗》学完以后的事儿——经典文本的阅读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邓稼先》以点带面、点面结合——长文短教的范例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分步品读,散点透视——“美文”的常用设计思路
《音乐巨人贝多芬》角色模拟,以“画家”的身份读课文——读写技巧的训练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虚拟体验,这是一种阅读能力——亟待加强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孙权劝学》,这不是“数字”而是逻辑——教学思路清晰化的一种方式 第四单元
《社戏》,小说的“文本空白”往往在“冲突”处——小说阅读是“被引导”的发现 《安塞腰鼓》美点寻踪,课文集美——“美文”要“趣教”
《竹影》的“童心”“童趣”角度,不只这1篇课文——阅读教学设计背景分析“四要素” 《观舞记》“读”的“姿态”只有“端坐”吗?——“变式阅读”例谈
《口技》用一词经纬——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常用结构方式
第五单元
《伟大的悲剧》由文题入手——教学设计的捷径
《在沙漠中心》“虚拟体验”需要“角色模拟”——让“体验”更彻底一点
《登上地球之巅》“剑走偏锋”更实在——自读课文教学重点的设计自由一点
《真正的英雄》跳读课文,跳出课文——让自读课文教学更有效
《短文两篇》的扩写和改写——让文言文阅读理解跳出“讲授”
第六单元
《猫》要把小说当成小说来读——阅读教学设计的文体意识
《斑羚飞渡》抓住小说构思的关键——小说线索与教学线索应该和谐“共振”
《华南虎》怎样教“象征”——语文知识教学的生动例证
《马》一文两读——科学小品文教学设计的文体视角混搭
《狼》一课多案——教学设计都是“预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为“写作范本”教——课文的教学功能定位
一、学课文整体构思方面的“两块式结构”
从文章题目可以看出,本文包括两个部分,两部分之间表现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从??到??”表现出的是一种比较清晰的“两块式”思路或结构。这既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模式,也是一种常用的思维模式和常用的口语表达模式。
用这种结构模式写文章,有利于“精编”材料和“联结”材料:或将一段时间内的不同的经历、或将时间或空间距离很大的相关内容、或将若干从表面看来完全不相同的事物“组合”在一起,通过对它们的抒写来表达一种情慷、一种情致、一种情思、一种情感。
课文就是这样。
作者先从百草园的生活写起,写了勃勃生机的百草园,写了带着神秘色彩的美女蛇的故事,写了百草园冬天里雪地捕鸟的故事,作者扣住“我的乐园”来写,文章满溢着乐趣、生机和活力。
二、学课文中叙写童年故事的简明思路
课文中从“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到“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这一部分,写的是“我”初到三味书屋时的生活。这一个重点片段的内容相对集中,不到600字的篇幅,一写去私塾的原因,二写拜孔子拜先生,三写问先生“怪哉”为何虫,四写先生的不高兴以及“我”的感悟。思路非常简洁,层次非常清楚,衔接非常紧密,详略非常分明,穿插非常巧妙,描叙非常生动,表现出“交代一笔、铺垫一笔、详写一笔、感悟一笔”的写作思路,简直可作为学生600字作文的精彩范本。
下面就是“详写”和“感悟”的内容。?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三、
学课文中片段描写的美妙笔法课文在片段描写方面,可供学习、借鉴的内容也很多。
(1)景物描写。第二自然段是非常美妙的语言组合,作者写景抓住了事物的特点,景物描写有着恰当的顺序,然而更美妙的是句式的运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像一条彩线,一层进一层地牵动了百草园中美丽的景物,读后给人一种乐而忘返的感觉。“不必说??也不必说??”指的是美丽的景物;“单是??就有??”指的是看来似乎单调的景物。连似乎比较单调的景物都有“无限趣味”,那美丽的景物就更不消说了。“不必说??也不必说??”是略写,是写“面”;“单是??就有??”是详写,是写“点”。这样点面结合地写,既省去了许多文字,又显得情趣横生,整段文字真情流露,富有诗情画意。
(2)人物素描。课文中写寿镜吾老先生的文字是:“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作者仅用三十余字就勾勒出了先生的形象,表现了他的年龄、身材、须发、装束、神态等几个方面的特点,可谓用语简洁,生动传神。(3)动作描绘。“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批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这段话中 用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生动简洁,富于变化。难怪课文练习中这样说道:“仔细品味,然后自己写一段话,或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也试着用上一系列动词。”(4)场面描写。“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这几个自然段是精彩的细节描写,是让人捧读不厌的场面描写,也是生动的群体活动的描写。活动的场面、人物的形象如在我们的眼前,很适宜我们在写作上进行学习与模仿。
《爸爸的花儿落了》换位改写——发现叙事的不同视角
用换位改写的方式,换小英子自己的回忆为她身边人关于小英子成长的见闻感受,对课文内容以事件为分界线做分散改写处理,训练学生变换看问题的角度、变换叙事的方式。这一设计意在把烦琐、机械的教学程序简明化、灵活化,丰富学生的表达体验,促进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
一、朗读感知
1、理解课文内容,概述小英子的成长足迹。
2、体会文中丰富的情感,尤其是父女深情。
二、换位改写
通过朗读课文,我们知道课文是以小英子的回忆为线索串起她成长的经历的,作为她身边的人,温柔善良的妈妈、质朴性情的爸爸、亲爱的韩老师、她要好的同学、一直在她家做事的厨子老高,目睹小英子的成长与遭遇,他们的心理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对课文做换位改写。
1、选择改文的叙事者和所叙事件
提示:所叙事件可是单一事件,如爸爸鼓励“我”独自参加毕业典礼、爸爸逼“我”去上学、爸爸爱花、爸爸鼓励“我”独自去银行寄钱、闻听爸爸死后“我”的镇定,也可是以上某几件事件的组合。
2、确定叙事的方式和侧重点
提示:是沿用倒叙?是叙议结合?是叙亲见还是叙耳闻?侧重于家庭里的英子,还是校园里的?或是父女情?
3、给改文拟一个新颖而有情味的题目
如:《孩子,别怪你爸》(妈妈)、《我的爱,你可明白?》(爸爸)、《一路芬芳的孩子》(老师)、《令人羡慕的英子》(同学)、《我眼中的大小姐》(老高)等。
4、改写,交流,互评。
三、
总结
改写要领改写可以换位,当然也可不换位,就以英子的口吻来写,用内心独白的形式写,有侧重地写,如《爱花的爸爸》《我和爸爸的花儿》《雨中情》《惊闻噩耗》《我的毕业典礼》等。《丑小鸭》假想改读——训练想象力的样本
瑰丽的重话王国就是一块块想象的魔砖垒起来的,每个孩子读童话的时候思维都特别活跃,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成为童话的一分子,会情不自禁地冒出许多假设,把他们的这些假设有序地组织起来,正是想象力训练的最佳途径吗。“假想改读”该是教学此类课文的一种良方。
一、自由阅读课文,谈阅读感受,整体理解课文。
二、提出“假想改读”课文的设想,学生再读课文,提出假想话题。
三、全班交流归纳,以学生公认为有趣的假想为话题进行再创作,尝试改读课文。
想想在这些情况下,丑小鸭的生活又该是怎样的呢?
1、假如丑小鸭忍辱偷生,赖在养鸭场不走;
2、假如五小鸭贪图安逸,在老太婆家定居;
3、假如丑小鸭到处流浪,一直到死也没遇着白天鹅;
4、假如丑小鸭见到白天鹅后因为自惭而远离天鹅群;
5、假如这只可怜的小鸭一直这么“丑”下去;
6、假如一开始人们就认出了那只天鹅蛋;
7、假如丑小鸭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是只天鹅;
8、假如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消息传到了它过去生活过的地方。
四、创作交流,评价
评价不必构泥于课文主题思想的限制,从思维创新的角度评价,但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哪些是与课文吻合的,哪些是有分歧的〕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联读——应该广泛使用的有效拓展方式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美好创意在于联读。
很漂亮的逻辑顺序:
《假如生活欺了你》→《假如你欺骗了生活》→《假如生活重新开头》1篇课文阅读教学,哪怕仅仅只有这样的创意,它也是成功的。
联读,是从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出发,从某1篇课文生发开去,找到具有相同主题的、相同题材的、相同写法的或有其他相同之处的若干文章进行阅读。这样既可以为这“某1篇”课文找到充足的配读资料,又能让我们体会到各篇联读文章的取材角度、语言表达、情感流露、修辞格运用等方面的独到之处。
“联读法”是一种研究的方法,是一种搜集资料的方法,是一种综合比较的方法。将这种方法用于课文阅读,有一种特别的乐趣。
“联读”的主要目的在于扩展,在于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在于给课文的阅读教学增加容量。“联读”的方式有时候适于长篇课文的教学,但更多的时候是用于精短诗文的教学设计,用“增容”的方式使这些课文在烘托、映衬之中愈加显得精美。
“联读”不仅是阅读教学的设计思路,也是教材编写的一种常用模式。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短文两篇(《日》《月》)、组歌(节选)(《浪之歌》《雨之歌》)、俗世奇人(《刷子李》《泥人张》)、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诗经》两首(《关雎》《蒹葭》)等等,都表现出一定的“联读”意味。
“联读”教学的设计过程与其说是完成一个教学方案的过程,不如说是一个研究与思考、辛劳与享受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充满着意趣。
1.它需要我们优选内容。
“联读”是一种教学需要,因此要有明确的目的。一般来讲,我们可以从如下若干个方面来确定联读内容的组合:
①弥补课中短篇教学容量的不足。
②从更深的意境上品味作品的主旨意味。
③集中地感受某名家名作的写作风格。
④重点了解某种科学或文化知识。
⑤形成一种综合性学习式的专题研讨。
⑥感受事物或思想的联系与发展。
⑦从情、趣方面烘托课堂教学的气氛。
⑧从艺术的角度展示教学设计的美感。篇2: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阅读教学设计例谈 2015年春季备课研讨会上的发言稿
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阅读教学设计例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提要:
第一单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为“写作范本”来教——课文的教学功能定位
《爸爸的花儿落了》换位改写——发现叙事的不同视角
《丑小鸭》假想改读——训练想象力的样本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联读——值得广泛采用的有效拓展方式
《伤仲永》中王安石的“伤不起”——深入古人的情怀,“遵路识真” 第二单元
《黄河颂》,情感的温度、思想的深度、背景的广度怎样增加——多媒体技术运用的原则
《最后一课》关注母语教学的价值——语言品读活动一定要充分展开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有三大比喻群落——文本赏析的层次设计
《土地的誓言》“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自读课文教学设计举例 《木兰诗》学完以后的事儿——经典文本的阅读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邓稼先》以点带面、点面结合——长文短教的范例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分步品读,散点透视——“美文”的常用设计思路
《音乐巨人贝多芬》角色模拟,以“画家”的身份读课文——读写技巧的训练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虚拟体验,这是一种阅读能力——亟待加强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孙权劝学》,这不是“数字”而是逻辑——教学思路清晰化的一种方式 第四单元
《社戏》,小说的“文本空白”往往在“冲突”处——小说阅读是“被引导”的发现 《安塞腰鼓》美点寻踪,课文集美——“美文”要“趣教”
《竹影》的“童心”“童趣”角度,不只这1篇课文——阅读教学设计背景分析“四要素” 《观舞记》“读”的“姿态”只有“端坐”吗?——“变式阅读”例谈
《口技》用一词经纬——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常用结构方式
第五单元
《伟大的悲剧》由文题入手——教学设计的捷径
《在沙漠中心》“虚拟体验”需要“角色模拟”——让“体验”更彻底一点
《登上地球之巅》“剑走偏锋”更实在——自读课文教学重点的设计自由一点
《真正的英雄》跳读课文,跳出课文——让自读课文教学更有效
《短文两篇》的扩写和改写——让文言文阅读理解跳出“讲授”
第六单元
《猫》要把小说当成小说来读——阅读教学设计的文体意识
《斑羚飞渡》抓住小说构思的关键——小说线索与教学线索应该和谐“共振”
《华南虎》怎样教“象征”——语文知识教学的生动例证
《马》一文两读——科学小品文教学设计的文体视角混搭
《狼》一课多案——教学设计都是“预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为“写作范本”教——课文的教学功能定位
一、学课文整体构思方面的“两块式结构”
从文章题目可以看出,本文包括两个部分,两部分之间表现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从??到??”表现出的是一种比较清晰的“两块式”思路或结构。这既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模式,也是一种常用的思维模式和常用的口语表达模式。
用这种结构模式写文章,有利于“精编”材料和“联结”材料:或将一段时间内的不同的经历、或将时间或空间距离很大的相关内容、或将若干从表面看来完全不相同的事物“组合”在一起,通过对它们的抒写来表达一种情慷、一种情致、一种情思、一种情感。
课文就是这样。
作者先从百草园的生活写起,写了勃勃生机的百草园,写了带着神秘色彩的美女蛇的故事,写了百草园冬天里雪地捕鸟的故事,作者扣住“我的乐园”来写,文章满溢着乐趣、生机和活力。
二、学课文中叙写童年故事的简明思路 课文中从“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到“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这一部分,写的是“我”初到三味书屋时的生活。
这一个重点片段的内容相对集中,不到600字的篇幅,一写去私塾的原因,二写拜孔子拜先生,三写问先生“怪哉”为何虫,四写先生的不高兴以及“我”的感悟。思路非常简洁,层次非常清楚,衔接非常紧密,详略非常分明,穿插非常巧妙,描叙非常生动,表现出“交代一笔、铺垫一笔、详写一笔、感悟一笔”的写作思路,简直可作为学生600字作文的精彩范本。
下面就是“详写”和“感悟”的内容。?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三、学课文中片段描写的美妙笔法
课文在片段描写方面,可供学习、借鉴的内容也很多。
(1)景物描写。第二自然段是非常美妙的语言组合,作者写景抓住了事物的特点,景物描写有着恰当的顺序,然而更美妙的是句式的运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像一条彩线,一层进一层地牵动了百草园中美丽的景物,读后给人一种乐而忘返的感觉。“不必说??也不必说??”指的是美丽的景物;“单是??就有??”指的是看来似乎单调的景物。连似乎比较单调的景物都有“无限趣味”,那美丽的景物就更不消说了。“不必说??也不必说??”是略写,是写“面”;“单是??就有??”是详写,是写“点”。这样点面结合地写,既省去了许多文字,又显得情趣横生,整段文字真情流露,富有诗情画意。
(2)人物素描。课文中写寿镜吾老先生的文字是:“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作者仅用三十余字就勾勒出了先生的形象,表现了他的年龄、身材、须发、装束、神态等几个方面的特点,可谓用语简洁,生动传神。
(3)动作描绘。“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批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这段话中 用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生动简洁,富于变化。难怪课文练习中这样说道:“仔细品味,然后自己写一段话,或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也试着用上一系列动词。”(4)场面描写。“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这几个自然段是精彩的细节描写,是让人捧读不厌的场面描写,也是生动的群体活动的描写。活动的场面、人物的形象如在我们的眼前,很适宜我们在写作上进行学习与模仿。
《爸爸的花儿落了》换位改写——发现叙事的不同视角
用换位改写的方式,换小英子自己的回忆为她身边人关于小英子成长的见闻感受,对课文内容以事件为分界线做分散改写处理,训练学生变换看问题的角度、变换叙事的方式。这一设计意在把烦琐、机械的教学程序简明化、灵活化,丰富学生的表达体验,促进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
一、朗读感知
1、理解课文内容,概述小英子的成长足迹。
2、体会文中丰富的情感,尤其是父女深情。
二、换位改写
通过朗读课文,我们知道课文是以小英子的回忆为线索串起她成长的经历的,作为她身边的人,温柔善良的妈妈、质朴性情的爸爸、亲爱的韩老师、她要好的同学、一直在她家做事的厨子老高,目睹小英子的成长与遭遇,他们的心理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对课文做换位改写。
1、选择改文的叙事者和所叙事件
提示:所叙事件可是单一事件,如爸爸鼓励“我”独自参加毕业典礼、爸爸逼“我”去上学、爸爸爱花、爸爸鼓励“我”独自去银行寄钱、闻听爸爸死后“我”的镇定,也可是以上某几件事件的组合。
2、确定叙事的方式和侧重点
提示:是沿用倒叙?是叙议结合?是叙亲见还是叙耳闻?侧重于家庭里的英子,还是校园里的?或是父女情?
3、给改文拟一个新颖而有情味的题目
如:《孩子,别怪你爸》(妈妈)、《我的爱,你可明白?》(爸爸)、《一路芬芳的孩子》(老师)、《令人羡慕的英子》(同学)、《我眼中的大小姐》(老高)等。
4、改写,交流,互评。
三、总结改写要领
改写可以换位,当然也可不换位,就以英子的口吻来写,用内心独白的形式写,有侧重地写,如《爱花的爸爸》《我和爸爸的花儿》《雨中情》《惊闻噩耗》《我的毕业典礼》等。《丑小鸭》假想改读——训练想象力的样本
瑰丽的重话王国就是一块块想象的魔砖垒起来的,每个孩子读童话的时候思维都特别活跃,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成为童话的一分子,会情不自禁地冒出许多假设,把他们的这些假设有序地组织起来,正是想象力训练的最佳途径吗。“假想改读”该是教学此类课文的一种良方。
一、自由阅读课文,谈阅读感受,整体理解课文。
二、提出“假想改读”课文的设想,学生再读课文,提出假想话题。
三、全班交流归纳,以学生公认为有趣的假想为话题进行再创作,尝试改读课文。
想想在这些情况下,丑小鸭的生活又该是怎样的呢?
1、假如丑小鸭忍辱偷生,赖在养鸭场不走;
2、假如五小鸭贪图安逸,在老太婆家定居;
3、假如丑小鸭到处流浪,一直到死也没遇着白天鹅;
4、假如丑小鸭见到白天鹅后因为自惭而远离天鹅群;
5、假如这只可怜的小鸭一直这么“丑”下去;
6、假如一开始人们就认出了那只天鹅蛋;
7、假如丑小鸭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是只天鹅;
8、假如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消息传到了它过去生活过的地方。
四、创作交流,评价
评价不必构泥于课文主题思想的限制,从思维创新的角度评价,但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哪些是与课文吻合的,哪些是有分歧的〕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联读——应该广泛使用的有效拓展方式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美好创意在于联读。
很漂亮的逻辑顺序:
《假如生活欺了你》→《假如你欺骗了生活》→《假如生活重新开头》1篇课文阅读教学,哪怕仅仅只有这样的创意,它也是成功的。
联读,是从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出发,从某1篇课文生发开去,找到具有相同主题的、相同题材的、相同写法的或有其他相同之处的若干文章进行阅读。这样既可以为这“某1篇”课文找到充足的配读资料,又能让我们体会到各篇联读文章的取材角度、语言表达、情感流露、修辞格运用等方面的独到之处。“联读法”是一种研究的方法,是一种搜集资料的方法,是一种综合比较的方法。将这种方法用于课文阅读,有一种特别的乐趣。
“联读”的主要目的在于扩展,在于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在于给课文的阅读教学增加容量。“联读”的方式有时候适于长篇课文的教学,但更多的时候是用于精短诗文的教学设计,用“增容”的方式使这些课文在烘托、映衬之中愈加显得精美。“联读”不仅是阅读教学的设计思路,也是教材编写的一种常用模式。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短文两篇(《日》《月》)、组歌(节选)(《浪之歌》《雨之歌》)、俗世奇人(《刷子李》《泥人张》)、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诗经》两首(《关雎》《蒹葭》)等等,都表现出一定的“联读”意味。
“联读”教学的设计过程与其说是完成一个教学方案的过程,不如说是一个研究与思考、辛劳与享受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充满着意趣。
1.它需要我们优选内容。
“联读”是一种教学需要,因此要有明确的目的。一般来讲,我们可以从如下若干个方面来确定联读内容的组合:
①弥补课中短篇教学容量的不足。
②从更深的意境上品味作品的主旨意味。
③集中地感受某名家名作的写作风格。
④重点了解某种科学或文化知识。
⑤形成一种综合性学习式的专题研讨。
⑥感受事物或思想的联系与发展。⑦从情、趣方面烘托课堂教学的气氛。
⑧从艺术的角度展示教学设计的美感。
教学设计教学总结 工作分析课程设计总结篇4
2、例3》教学设计
张梦雅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例
2、例3 教学目标:
1、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
2、利用已有知识经验,经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过程的探索,发展推理能力。
3、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跟整数除法之间的关系,促进学习的迁移。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末尾添0继续除”和“整数部分不够除,在个位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往下除”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草稿本、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口算。÷5=
÷4=
÷8=
14×=7
×3=
÷5=
(二)笔算。÷7
÷12
(三)提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设计意图对上节课的知识进行一定的复习巩固,并为这节课的知识点做铺垫。
(四)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小数除法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2。
1、情境引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热爱运动的学生,王鹏,在他的带动之下,爷爷也要开始锻炼身体了。(出示情境图,学生齐读题目)
2、学生独立列式,并尝试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找到典型的例子,并展示学生正确的答案。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做到真正让学生自己探究。
3、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板书过程)。
(1)教师引导:这是什么除以什么?(整数除以整数)除数是两位数,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写在什么位置上?
设计意图联系整数除法的知识。小数除法其实就是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2)按照我们以前学的,28÷16就是商1余12。但我们现在学习了小数除法,我们就可以继续往下做了。(展示其中一位同学正确的答案)
设计意图联系以前所学的有余数除法,感受现在我们可以将以前的知识更加深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3)教师引导:为什么这位同学在后面添上了两个0?学生发现28后面加了一个小数点。(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探究出来的正确答案为例子,来发现计算当中的特殊之处,突破难点。
(4)教师引导:我们在28后面加了一个小数点,那么1后面?(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5)12表示什么?120表示什么?80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在解释每步计算的含义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6)小结要点。(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7)展示其他同学错误的答案,大家一起帮忙说出错因。(8)学生自己再次尝试解决28÷16,并同桌检查。
设计意图在讲解之后再对这道题进行规范的解答,起到一定的巩固效果。
(二)教学例3
1、出示情境图,学生提取信息(王鹏每周计划跑,平均每天要跑多少千米),列式,学生独立尝试列竖式。教师巡视,找到典型的例子。
2、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
(1)在计算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吗?(被除数比除数小)(2)教师追问:那商会出现什么情况?(不够商1)(3)教师追问:不够商1怎么办?(用0来占位。)(4)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5)教师引导:现在该怎么继续往下做?(把被除数的整数部分和十分位上的数合起来看作56个十分之一)再除以7够不够除?商应该写在哪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白商应该写在商的十分位上。(6)学生自己尝试验算。
三、总结
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注意什么?
(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除;如果有余数,要添0继续除)
四、知识运用
(一)判断下列各题哪些商小于1
(二)判断竖式正误并修正
(三)笔算小数除法的练习
(四)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8÷16=(km)
÷7=(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