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读后感西游记芭蕉扇汇聚【范例8篇】

网友发表时间 1726458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读后感西游记芭蕉扇汇聚【范例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读后感西游记芭蕉扇【第一篇】

上学期的名著导读有《三借芭蕉扇》,在指导学生的学习中发现仅仅凭借很久远的印记和电视上的荧屏形象很难真正的品析小说的真正滋味。于是,假期又重新拿起书本,再次对这部书进行重读。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它的故事是在我国妇孺皆知的,影响力波及海外。在世界上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和地位。尤其是电视剧《西游记》的播出和无数次的复播,更是使这部书比之其他三部书有着更广泛的人民群众基础。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更是深入人心。可以说,《西游记》是和人们最为贴近的一部名著。

再次读起《西游记》,刚开始时感觉不是在读一部非常熟悉的书。总感觉和自己有隔阂。后来想想,自己的头脑中总是在用电视中的形象、画面、情节,甚至是服饰、环境与小说进行比较。这种比较,让我有两种感触。

一是,现代的视觉形象真的是对文字想象力的一种毁灭。在读其他书时,书中说不应让孩子沉迷于视觉的形象太早,这样会影响孩子的想象力的形成。通过自己的这次重读,我有了深深地体会。我都会被脑海中的形象干扰,何况是孩子们。所以,怎样培养学生的文字想象能力,确实是一个不小的问题。因为在语文中,学生必须把无生命力的文字,利用自己想象转化成为自己脑海中区别于他人的独一无二的形象。只有完成这样的转换,学生(读者)才是完成了阅读,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悟作品中的思想。这样才能动过阅读提升自己的思想意识。

二是,书籍文字和影视作品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怎样传承祖国的优秀文化。虽然,影视作品是改编于书籍原著,但是受制于诸多因素,他们所呈现出来的和原著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仅就故事的情节上就有很多的不同之处。影视剧删改添加了很多情节,只为迎合现代人的一种喜好,甚至知识出于营销或者仅仅是改编者个人的喜好(尤其是最近重拍的两个版本)。这样,就更凸显出阅读原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生无论在学习或者作为传承祖国优秀文化时,他们不是把原有的传承下去,而是把别人改了样子的所谓名著传承了下去。他们就认为《西游记》的内容样子就是那样的。这样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还怎样往下传呢?所以要让学生重视阅读书籍原著,让学生先要知道最早的样子面貌,然后再去做出他们这一代人的取舍。

阅读过程中的另一个感触是所谓名著用现在的审美去评判,它还是有自己的不足的。任何一部作品都不能说只有优点没有缺点或者不足。《西游记》也是如此。在我看来,它的文字水平不是一样的,有的章节写的十分精彩,有的地方就略逊一些。在孙悟空保唐僧取经之前是文字水平最高的地方。在取经的过程中,也有精彩的地方,像是“三调芭蕉扇”、“大战红孩儿”、“车迟国斗法”等。有些地方,书中的文字反而不如后来人们精加工的故事,比如最著名的“三打白骨精”,我就觉得它不如后来人们的改变精彩。当然我们不能用现在的标准去完全衡量苛求《西游记》。在五六百年前,吴承恩完成这样一部文学作品是具有开拓意义的。

重读《西游记》,让我又一次回味了作品内容给我带来的无穷快乐和享受。同时也让我在阅读中又重新认识思考了关于名著导读的重要意义。接下来,我应该在名著导读的教学探索上在进行实践,让名著导读,读书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让学生在文字阅读中提升读书的能力,在文字的阅读中提升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读后感西游记芭蕉扇【第二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下面和网友一起来看看吧!

唐僧师徒四人,西行遇到火焰山。又听说,要想过山,只有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扇灭火后才能通过。悟空把师父安排好,前往芭蕉洞找铁扇公主。铁扇公主因上次红孩儿想吃唐僧肉与悟空结下了冤仇,不肯借。悟空初次借扇,被铁扇公主用芭蕉扇扇得无踪无影。灵吉菩萨得知实情,给他一粒“定风丹”再去借扇。悟空二次来借扇,公主又用扇扇他,悟空口含定风丹,一动不动。公主急忙回洞,闭门不出。悟空变作一只小虫,乘公主喝茶之际进入铁扇公主腹中。公主腹疼难忍,答应借扇,但给的是一把假扇。第三次,悟空变成牛魔王模样,骗得真扇。牛魔王到家得知真相后急忙追赶,悟空与牛魔王大战。八戒、沙僧上前助战,最后把牛魔王打得现出原形。悟空用芭蕉扇扇灭山火,师徒四人继续西行取经。

话说,悟空打死了六耳猕猴后。唐僧师徒四人继续一路风尘仆仆朝西行去。走着走着,渐渐觉得热气袭人,难以忍受。此进正值秋天,大家感到很奇怪。一打听才知道前方有座火焰山,火焰山上的熊熊烈火如同一只凶猛的巨兽喷吐着火焰,方圆八百里寸草不生。周围一片炽热,土地被烤的焦黑,村民们痛苦地呻吟着,一颗颗豆大的汗珠从脸上滴到地上,脸全都被晒成黑色的,个个都耷拉着脑袋;庄稼们一个个也面无生机.

从卖糕少年嘴里听说,要想过山,只有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扇灭火后才能通过。孙悟空把师父安排好,前往芭蕉洞找铁扇公主。这铁扇公主乃是牛魔王的妻子,红孩儿之母。因上次红孩儿想吃唐僧肉与悟空结下了冤仇,铁扇公主误以为孙悟空杀了她的孩儿,今天又恬不知耻的来借扇,喝他血吃他肉还来不及,哪里肯借芭蕉扇。这不,猴哥初次借扇,就被铁扇公主用芭蕉扇扇得无踪无影。

“呼——”悟空在这飓风里飞了好长一段时间,好家伙,这风可了不得,一下子把悟空扇到了灵吉菩萨那里。要知道,从火焰山到这里可是五万余里的路程。悟空心里直叹这宝扇的厉害。想着一会儿向灵吉菩萨那儿探探路。

正踌躇间,便见得灵吉菩萨赶来,待得知实情,便给了悟空一粒“定风丹”叫他把那一粒定风丹,安在衣领里边,将针线紧紧缝了。再去借扇。保证被扇不动。

悟空二次来借扇,公主又用芭蕉扇扇他,见悟空站在这股飓风中稳扎不动。公主惊恐极了,连忙躲回洞中,闭门不出。悟空趁机变作一只小虫,在公主喝茶之际,飞入茶水之中,进了铁扇公主肚子里面,搅得天翻地覆。公主腹疼难忍,答应借扇,但给的是一把假扇。恨的悟空直发狂。转眼就又想到一个计策。

第三次,悟空变成牛魔王模样,花言巧语骗得真扇。牛魔王到家得知真相后,想出与悟空一样的损招———变成猪八戒,急忙跟后追赶,从悟空手里再次把宝扇骗回。悟空一看,原来是牛魔王,接着便与他大战了一场。八戒、沙僧上前助战,最后把牛魔王打得现出原形。牛魔王不得已,交出宝扇。

悟空用芭蕉解除了火焰山上的熊熊烈火,让老百姓过上了太平的日子,师徒四人继续西行取经。

读后感西游记芭蕉扇【第三篇】

《三借芭蕉扇》写了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了火焰山,可火焰山里都是火,环境及其恶劣,要翻过这座火焰山据必须要用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才能扇灭。

于是,孙悟空就去向铁扇公主要扇子,却拿了一把假的第二次又去了,这次他变成了牛魔王,成功地拿到了真的芭蕉扇,但被牛魔王变的猪八戒骗走了,最后,孙悟空以他高超的武艺拿到了芭蕉扇,扇灭了火焰山的火,师徒四人继续向西边走去。

孙悟空的勇敢是可见的,勇敢是人人都应该有的,我们都要勇敢的去面对任何一件事情,勇敢地去挑战自我或某人。花木兰是古代的一位女英雄。

在那个时代北方常常发生战争,有一次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花木兰看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很着急,因为父亲年老多病,弟弟又小没有男的去当兵,这时,花木兰想到自己理应为国家分忧,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要替父从军。

她披上了战袍,跨上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前线,她在战场上英勇善战,并且征战多年,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花木兰本是一位文静俊美的姑娘,但她还是勇敢地上战场杀敌。

我本来是非常胆小,只要天一黑,我就很害怕,还记得那时候我害怕时的情景,夏夜的风轻轻地刮着,窗帘被刮了起来,睡在床上的我害怕得赶紧起来叫爸爸妈妈,说又妖怪,现在的我已经变勇敢了,不再像以前一样胆小如鼠,那些奇怪的幻觉也就没有了。

勇敢是每个人必备的素质,只有勇敢才能让我们勇敢地向前走。不管多困难,多艰苦,也会挺过去的。勇敢使人坚强,使人强大,使人幸福……任何人都不能不勇敢,因为勇气是战胜所有困难的唯一方法。

读后感西游记芭蕉扇【第四篇】

说到《西游记》想必大家都是再熟悉不过了。我就是它的超级粉丝,电视剧、动画片每次播我都会看,但我最喜欢看的还是这本书。自从我把《西游记》从书店买回家,反反复复不知看了很多遍。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我想不用我来介绍大家也都很清楚,书中的四个主人公性格特点鲜明:孙悟空神通广大;唐僧慈悲心肠;猪八戒憨厚贪吃;沙和尚任劳任怨。我最喜欢的当然就是孙悟空了,他有一双火眼金睛,任何妖魔鬼怪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也不是他的对手。

在品读《西游记》的日子里,我不但享受到了快乐,而且还悟了许多道理:只要齐心协力,再难的事也一定能做好。就像这次我们女子管乐队的同学们参加区里的艺术节比赛,为了取得好成绩,我们个个认真训练,萨克斯、黑管、长笛、号子、还有打击乐器,虽然是不同的乐器,但每位同学都能听从指挥,劲儿往一处使,合奏出了美妙的音章。我还明白了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不要轻言放弃,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就像我弹钢琴一样,今年暑假我就要考8级了,乐曲的难度加大了,练习的时间延长了。每当我坐在钢琴凳上感觉疲惫、枯燥时,我就暗暗对自己说:不要怕,咬咬牙,坚持下去,就是胜利!我相信有了我的执着和坚持!

读后感西游记芭蕉扇【第五篇】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途径火焰山附近,发现这里热得不得了,问了住在火焰山附近的乡亲们才得知是因为那火焰山上的大火常年不灭造成的。要怎么才能让这儿不热呢?大圣到处打听,了解到要用翠云山芭蕉洞罗刹女的芭蕉扇才能熄灭火焰山的火焰。罗刹女可是红孩儿的母亲,她一直以为大圣杀了她孩儿,无论如何不肯相借,于是有了后来的“三调芭蕉扇”。

读完故事,合上书本,我的内心久久无法平复,仍然沉浸在大圣智取芭蕉扇的情节中。这个故事出自《西游记》。《西游记》是我国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写的。这本书讲述了一个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历险故事,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让人回味无穷!

读了故事想起了一件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记忆中的一次爬山。当时春暖花开,爸爸妈妈带我去爬花果山。我们出发前准备了各种水果、饮料,兴冲冲的来到山脚下。看着蜿蜒崎岖的十八盘山路我的心里开始打鼓。爸爸看出了我的想法,笑着问我是不是退缩了。我立刻否认,转身就开始爬山。宽大的台阶,一节又一节,蜿蜒的山路望不到尽头。

刚刚攀爬二十分钟我就开始觉得累了,怎么也不肯爬山,并且耍赖让爸爸背着我。可是爸爸并没有像以往一样答应,而是严肃的让我自己爬山。没有办法我只好慢慢往上挪步行走。不知爬了多久终于到了山顶,爸爸这才用温和的语气告诉我:只有自己克服困难,永攀高峰,才能体会其中的快乐!

大圣的身影仿佛出现在我的眼前,似乎在告诉我:生活中遇到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只有克服困难,不断攀登,才能到达理想的巅峰!

读后感西游记芭蕉扇【第六篇】

在《西游记》三借芭蕉扇这个故事中,悟空几次借扇均未成功,虽然几次都拿到了扇子,但是总因为几个小疏忽,导致与成功擦肩而过。第一次借扇时,悟空与罗刹女杀的难舍难分,由于罗刹女的武力不高,占了下风悟空就轻敌了,疏忽了罗刹女的宝贝—芭蕉扇。

在危机时刻,罗刹女拿出芭蕉扇用了吃奶的力气连扇了好几下,悟空被扇出了几千里地,罗刹女得胜回府。正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样,蜀国丞相诸葛亮疏忽了先主刘备的遗言“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让马谡去守军事要地——街亭,果然,被杀的落花流水,结果蜀国从此一蹶不振。

第二次借扇时,悟空忘了辨别扇子的真假,第三次也同样因为疏忽,被牛魔王骗取了扇子,最终还是借助天兵天将之力,拿到了扇子。在社会中,一个疏忽,可以让一个人走上犯罪之路;一个疏忽可能让医生把手术刀放在病人的腹中;一个疏忽,就可能让得100分卷子最后得了分。

大家是否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国王,准备与敌人拼死一战。在战斗前夕,他让铁匠加紧干活,把他的马钉好四个马掌。可时间实在来不及了,最后一个马掌还没有钉实,国王便匆匆上了战场。

在与敌军拼杀的关键时刻,冲锋陷阵的危险之际,马掌掉了,马因此失去平衡,国王倒在了地上,不远处的士兵以为国王被杀,纷纷撤退,结果兵败国亡。这个国王疏忽第四个马掌,这个不稳健的马不能带著他冲锋,失去了胜利的机会。

人生也是这样,不要因为疏忽,而导致和成功擦肩而过。

读后感西游记芭蕉扇【第七篇】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它的故事是在我国妇孺皆知的,影响力波及海外。在世界上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和地位。尤其是电视剧《西游记》的播出和无数次的复播,更是使这部书比之其他三部书有着更广泛的人民群众基础。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更是深入人心。可以说,《西游记》是和人们最为贴近的一部名著。

再次读起《西游记》,刚开始时感觉不是在读一部非常熟悉的书。总感觉和自己有隔阂。后来想想,自己的头脑中总是在用电视中的形象、画面、情节,甚至是服饰、环境与小说进行比较。这种比较,让我有两种感触。

一是,现代的视觉形象真的是对文字想象力的一种毁灭。在读其他书时,书中说不应让孩子沉迷于视觉的形象太早,这样会影响孩子的想象力的形成。通过自己的这次重读,我有了深深地体会。我都会被脑海中的形象干扰,何况是孩子们。所以,怎样培养学生的文字想象能力,确实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因为在语文中,学生必须把无生命力的文字,利用自己想象转化成为自己脑海中区别于他人的独一无二的形象。只有完成这样的转换,学生(读者)才是完成了阅读,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悟作品中的思想。这样才能动过阅读提升自己的思想意识。

二是,书籍文字和影视作品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怎样传承祖国的优秀文化。虽然,影视作品是改编于书籍原著,但是受制于诸多因素,他们所呈现出来的和原著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仅就故事的情节上就有很多的不同之处。影视剧删改添加了很多情节,只为迎合现代人的一种喜好,甚至知识出于营销或者仅仅是改编者个人的喜好。

这样,就更凸显出阅读原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生无论在学习或者作为传承祖国优秀文化时,他们不是把原有的传承下去,而是把别人改了样子的所谓名著传承了下去。他们就认为《西游记》的'内容样子就是那样的。这样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还怎样往下传呢?所以要让学生重视阅读书籍原著,让学生先要知道最早的样子面貌,然后再去做出他们这一代人的取舍。

阅读过程中的另一个感触是所谓名著用现在的审美去评判,它还是有自己的不足的。任何一部作品都不能说只有优点没有缺点或者不足。《西游记》也是如此。在我看来,它的文字水平不是一样的,有的章节写的十分精彩,有的地方就略逊一些。在孙悟空保唐僧取经之前是文字水平最高的地方。

在取经的过程中,也有精彩的地方,像是“三调芭蕉扇”、“大战红孩儿”、“车迟国斗法”等。有些地方,书中的文字反而不如后来人们精加工的故事,比如最著名的“三打白骨精”,我就觉得它不如后来人们的改变精彩。当然我们不能用现在的标准去完全衡量苛求《西游记》。在五六百年前,吴承恩完成这样一部文学作品是具有开拓意义的。

重读《西游记》,让我又一次回味了作品内容给我带来的无穷快乐和享受。同时也让我在阅读中又重新认识思考了关于名著导读的重要意义。接下来,我应该在名著导读的教学探索上在进行实践,让名著导读,读书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让学生在文字阅读中提升读书的能力,在文字的阅读中提升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读后感西游记芭蕉扇【第八篇】

四年级在学校礼堂汇演了精彩的课本剧,我们班的《三借芭蕉扇》一剧妙不可言,深受欢众欢迎。

演出开始,扮演唐僧的叶子桐、扮演孙悟空的樊家虎、扮演猪八戒的张景龙和扮演沙和尚的黄大鹏一起粉墨登场,他们师徒四人赶路前往西天取经。舞台的一边几位同学不停地上下舞动着红布条,那就是火焰山。

神通广大、机智勇敢、精灵古怪的孙悟空,被弯腰曲背斜扛着金箍棒的樊家虎得惟妙惟肖。他问土地神,一会儿变小虫子戏弄铁扇,一会儿和牛魔王打斗,一会儿请灵吉菩萨和李天王父子帮忙。他会同张景龙扮演的憨态可掬,横肩着九齿钉耙的猪八戒和黄大鹏扮演的挑担专业户沙和尚,治服了陈志明扮演的助纣为虐的牛魔王,最终从精明强干的李小丹扮演的诡计多端的铁扇公主手里借来宝扇,灭掉了大火,保护唐僧继续向西天而去。

演员们出神入化的风趣表演,引得观众笑声不断,掌声雷动。这样的课本剧真的好极了,它把枯燥无味的读死书变成了好玩的游戏,这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好办法。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726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