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初中作文(精编5篇)
【导言】此例“分享初中作文(精编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分享初中作文1
关键词“循环―差异”;课程资源;教学教研;教师成长;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02-0050-03
作者简介1.高云海,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教育局(江苏淮安,223001)副局长;2.孙朝平,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教研室(江苏淮安,223001)主任,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物理特级教师;3.王国云,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教研室(江苏淮安,223001)副主任,高级教师。
2015年,江苏省100个县(市、区)6100余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国家督导认定,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覆盖第一省,并认为江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江苏样本”值得总结、推广。2009年,淮安市淮安区年所辖26个乡镇(场),其中一所是离县城30多公里的车桥镇初级中W,我们研究决定把它作为实验学校,开展“循环―差异”教学改革实验(该校生源、师资、质量、管理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一、“循环―差异”教学改革实验促进了学校教育的现代化
1.引领并提升了教育教学理念。
一是落实农村学生基础素质发展的底线。据统计,全区约24%的家庭教育条件优越、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小学生向城区优质初中集中,甚至出现了从幼儿入园就开始陆续向城区“移民”的现象。对于乡镇初中来说,必须坚守义务教育阶段发展学生基础素质的底线,必须坚守新课程标准“下要保底”的底线,决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甚至辍学。承认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坚决完成义务教育发展学生基本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根本任务。二是转变观念,为教学实验提供思想基础。通过对现代教育理论及“循环―差异”教学实验的思想理念、策略措施的学习、培训,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在开展“循环―差异”教学实验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质量观和评价观等在持续提升,其实验教学理念和行为受到南通市、上海市闵行区等省市来访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2.提高了学校教学教研管理水平。
一是聚焦课堂教学改革,狠抓配套制度建设。完善集体备课制度。每学期初由区教研室学科教研员组织骨干教师分解课程标准,解读教材,修订单元、课时《导学案》,设计教学方式、手段,提高了备课质量。狠抓有效课堂建设,通过开展“循环―差异”教学改革实验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坚持听课议课制度。要求全区初中学校校长、教师、学科教研员每学期必须完成指定的听课议课节数。每学期末专门组织检查学校听课议课组织情况,定期组织交流展示骨干教师听课记录、评课交流记录,并纳入校长、教师年度绩效考评系列。二是组建教育协作片提高区域整体水平。全区于2010年初成立6个初中教育协作片,成立领导小组,由分管局长任组长,教育科、教研室负责人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每个协作片有5个成员学校,成员分组兼顾到薄弱学校和优质学校的比例,兼顾到地域特点。分片定专题开展“循环―差异”教学改革实验活动。
二、“循环―差异”教学改革实验促进了课程资源的共享化
1.共享课程教学资源。
一是学科课时导学案资源。针对农村薄弱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师教学的实际情况,项目组研究开发学生学习“导学案”优化师生课堂教学活动,使“导学案”成为“循环―差异”教学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和载体。学科“导学案”结构与课堂环节相对应,主要包括目标分层定位、个体自学、同伴互导、练习检测和拓展延伸。每学期前由区教研室按课时组织教师编写,并印发(或通过电子资源包)给广大教师共享。经过多轮修改和教师的个性化调适,所编制的“导学案”已经更加完善并实用化。二是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创建“循环―差异”教学专题网站共享课程教学资源。设立学科资源中心栏目,汇集全区相关学科课标教材解读、课堂教学视频、优秀教学设计或课堂实录、作业设计、教具制作、课例分析与点评,教师可以对所关注的内容下载使用,也可以发帖、跟帖发表意见和建议,或者将自己的优秀作品进行上传。此外,开辟“专家在线”“精彩博文”“‘联盟学校’教学动态展示”等专栏。重视组织“一师一优课”活动,征集优秀课时教学资源,并打包发给全区教师共享。组织全区相关学科教师收看省教学新时空直播课堂,现场研讨交流,撰写心得体会文章。
2.分享课标分解成果。
一是分享学科课程标准分解成果。“循环―差异”教学实验旨在立足课堂,聚焦课堂,优化教学,落实教学目标任务。因此,组织教学前必须科学分解学科课程标准,准确表述课时教学目标任务。绘制双向细目表。从分年级、分学期的课标要求和教学单元及每册教材的角度绘制“双向细目表”,对所选用教材、教学内容的教学要求进行解读,标出在单元及整册教材中的权重。编制课时目标分解表。从课标中摘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标准”确定合适的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在此基础上,分学科研制优秀课时教学目标设计案例,连同编制好的《单元双向细目表》和《课时目标任务分解表》通过电子资源包等方式进行共享。二是分享学业水平测试数据。学生学业质量检测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师教学行为改进和教学质量提升。从2013年起,每学期末组织统一命制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卷,参照省检测内容(问卷和试题)。要想提高监测质量和监测数据的价值必须科学地命制监测试题,必须有序地组织监考和网络阅卷,当然还必须进行数据的合理分析与研究。2015年,区教研室牵头申报立项了省级重大研究项目“学生学业质量校际差异的成因与对策研究”。每学期监测结束,召开全区各中小学校长、乡镇学校教研员学测分析反馈会议,并组织全区相关学科教师共同研究试题结构、监测要点、命制意图,尤其关注学生能力发展和创新思维方面考查情况,正确地发挥考试“指挥棒”的应有作用。
三、“循环―差异”教学改革实验促进了教学教研的一体化
1.改进了教学实践。
一是优化了“教学五认真”。通过备课,共享“导学案”,个体二次备课,加强了课前准备。通过“循环―差异”教学模式研究,明晰了课堂教学环节,明确了课时目标任务,重视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组织三轮循环学习,承认学生发展差异,分层设计目标,分层设计检测试题。通过研究,优化组织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并在学测命题研制、结果分析的过程中转变观念,改进教学,在落实知识积累目标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关键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核心素养的培养。二是改进了教研活动方式。重视校本培训和专家引领相结合,突出抓好“案例研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解读课标,研究教法、学法,优化教案设计、作业设计和学测试题命制。重视运用学科QQ群、“循环―差异”教学专题网站、直播课堂等现代媒体平台开展教研科研活动,缩短空间距离,节约了时间,方便了研讨、交流和分享;申报立项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循环―差异’教学实践研究”,深入研究“循环”“差异”教W的内涵、特征和教学评一体化等问题。
2.丰富了教学理论。
一是创新了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反复实践和论证,成功地总结提炼了“基于课程标准的‘循环―差异’教学模式”。二是提出了循环学习、差异学习观点。通过教学实践和课堂观测分析,提出学生的学习具有“循环学习”的特点,即个体自学、同伴互导和教师解难三轮学习;具有“差异学习”的特点,即承认学生个体在智能水平与类型、学习水平与能力、学习兴趣与意志等方面的素质差异,认为教师应该针对有差异的学生设计适合学生个体潜能发展的目标,允许不同的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实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在学习”和“真学习”。
四、“循环―差异”教学改革实验促进了教师成长的专业化
1.达成了专业教师的基本标准。
一是理解并执行教学常规要求。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中最平常、最重要的应该是“教学五认真”,即努力做到认真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辅导和考核等。开展教学改革实验必须加强对教师基本教学技术的培训。按照“循环―差异”教学模式组织实施教学,通过“循环学习”“差异学习”来实现学生发展;针对课时教学目标任务分层设计检测试题,组织测试,加强总结反思,改进教学行为。二是认识并参与了教科研工作。开展实验工作以来,区学科教研员分片、分学科巡回备课、磨课、说课、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编印《“循环―差异”教学理论与实践手册》,统筹组织学习、研讨“循环―差异”教学基本信念、操作策略以及实验中生成的问题或困难,他们在参与和推进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提升了教研科研水平。
2.加快了卓越教师的成长步伐。
一是提高了课堂教学展示水平。实验教师经常深入课堂、观察课堂、分析课堂,经常听课、开课、评课,参与磨课,一些农村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显著提高。与泰兴洋思中学开展“同课异构”活动,邀请省教研室专家现场点评;在省中小学教研室“教学新时空”平台围绕专题进行5次专题研究成果展示性网络直播教学。二是提高了课题研究的专业性。申报立项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循环―差异’教学实践研究”,成立总课题组,划分子课题,由实验学校、实验教师分别承担子课题、子课题的小专题开展研究。由总课题组统筹安排调查研究、文献学习、课堂观测、总结提炼等。
五、“循环―差异”教学改革实验促进了学生发展的平等化
1.资源配置的标准化。
一是均衡配置办学资源。在“循环―差异”教学实验启动的时候,加强了对实验器材、设备设施和实验耗材的普查,并予以及时购置,必须达到省定配置标准,必须保证学生个人实验。目前,全区农村学校在校舍、图书、计算机、实验器材等人均享有资源方面已经接近或超过城区学校配置水平。二是建立农村校长、教师保障制度。针对部分乡镇初中学科教师结构性缺乏和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教师不足的情况,选派超编乡镇、学校的教师对口支教;选派部分骨干教师到城区学校跟岗学习,再返回安排到主要岗位开展工作;在年度教师招聘的时候安排定向报考,专门予以落实;实行长期在农村学校工作的教师晋职晋级优先;城区学校教师评聘高级职称必须有农村工作经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5篇分享初中作文就是山草香小编为您分享的分享初中作文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分享初中作文2
关键词开放而高效的课堂;“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真学
开放而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新时代每一位教师和学生所期盼的。教学改革从未停歇。《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1]语文教师深知自己的责任,也明白应不断追求,与时俱进。于是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求语文课堂既有生机,又能促使学生学有所获,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很多的教学实践表明,只要遵循教师“导”、学生“主”的原则,合理地运用好的教学方法,就能促使课堂充满活力,从而建设开放而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1)追求大容量,课堂缺乏生机。长期以来,我们追求环节完整、容量较大、节奏紧凑的课堂,我们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内教给学生最多的知识,我们希望零遗憾,于是行云流水式的课堂越来越多。而这样的课堂中,大多教师既是主导,又是主体,教师的告知代替了学生的体验,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思悟,个别学生的学习代替了全班学生的学习……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我们只是获得了眼前的顺利,渐渐地,慢慢地,那丰富多彩的语文在学生面前失去了生机和活力,语文课堂也渐渐沉闷。(2)为应试而教学,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为要成绩,很多教师殚精竭虑,凡是教科书上的一字不落地要讲给学生,觉得这是重点,那也是重点,即便是同类型的细节,也认为不拎出来不行,如果考到,就是自己的失职。结果,同一类型的内容,老师不强调,很多学生还是不知道。因为学生不会迁移,不会变通。老师在追求成绩的时候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更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我们的学生渐渐变得死板。
二、建设开放而高效的语文课堂的策略
(一)牢记学生是“本”,科学运用教学方法
什么是高效的好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2]。科学运用好的教学方法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辨力、创新力等,比如“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它从数学学科成功走向其他学科,包括语文学科。究其原因是这种教学方法凸显了教学的根本:发展学生。那么,能牢记发展学生的使命,科学运用好的教学方法,努力实现着“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这就是我们追求的好课。真正的好课可以有欠缺,甚至不完整,正所谓“大成若缺,其用不弊”,但学生从中受到了启发,有收获,即所谓“真学”发生。所以,初中语文课堂的指挥者,即我们这些教师,若每节课能以发展学生的学习力、思维力、创新能力等为目标,用心设计教学并灵活使用好的教学方法,就可以营造出开放的氛围,实现课堂高效的目的。长期坚持,就能激发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和发展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教师精讲,以少致多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位好人,不愿意看着蛹痛苦万分地挣扎,帮助蛹破茧,结果这只蛹只能永远仰望天空。老师的不放心、急于求成和寓言故事中好心人的做法有什么两样呢?这样看来,老师讲得多并一定是好事。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3]语文教师课前一定要考虑:如何做到精讲、少讲,真正发挥“导”的作用?而不是从头讲到尾。否则,即使教师讲得精彩纷呈、妙语连珠,陶醉的也只是自己而已。所以,我觉得,教师备课的环节中,备教材很重要,但预设学生的活动更重要。我们要以学生的长期发展为抓手,有责任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及创新等能力。学生的思维等能力跟上了,我们要的“牛奶”“面包”自然也就有了。教师精讲,善于留白,起初可能会觉得沉闷,但不怕,黎明前不是也有黑暗吗?只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我们的学生定能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其他方面的能力也会提升。这就是教学中的以慢致远、以少致多。
(三)学生展示,激发学习热情
不剥夺学生真实学习的权利和过程,让学生在体验、参与、展示中获得思维的发展及成长的力量,这是发展学生能力的关键所在。然而,体验、展示需要时间,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初中语文课堂要给学生思考问题、尝试实践、交流分享的时间,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互动。真正的关爱是准备随时撤退,为师者就得有这样的情怀,站得高,看得远,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教学,必须考虑:学生什么时间思考、发言、创造,真正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随机调整课堂。课堂可以不完整,但是学生一定要有时间进行体验、感悟、思考、展示,进而深度学习,最终有所收获。课堂因学生的参与而充满活力。这方面一些教师深有体会,与其说老师成就了学生,不如说是学生成就了老师。很多时候,可爱的学生成了老师前进道路上的精神支柱、力量的源泉。比如某老师带领学生学习朱敦儒的《相见欢》,课堂上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尝试填词。一位学生写道:相见欢十四班,争首榜。蓬勃朝阳东升书香浓。倾心授,用心学,怎不好?试倩时光慢些送夕阳。教师幸福感满满。学生的参与和展示点燃了他们学习和习作的激情,是参与和展示让他们知道学习原来可以如此美丽。还记得,某老师在教研活动中分享教学感受时说:“上完《背影》要求学生仿写,因为时间原因只叫了一个同学读了习作,课后某同学跑到我跟前抓着我的胳膊,咬着牙说:‘老师,我写着都哭了,你竟然没叫我,你竟然没有叫我!’我们对视一下,我笑了,学生也笑了!”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课堂因为有了学生的参与而分外精彩,学生又因为自己的展示而更加自信!初中语文课堂鼓励学生适时展示、充分展示,是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意识,建设开放而高效的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之一。
(四)加强阅读,开放教学方式
创建开放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课前读书分享是可取的环节之一。课堂上,教师可以尝试删减一些空泛的讲说及无效的表演等,增加有效的听、说、思、写等环节。下面是七年级某班课前的读书分享环节的实录:同学A愉快地拿起早已准备好的纸飞机,轻轻一掷,飞机划出一道弧线。同学们有的激动,有的期盼,也有的躲闪。同学B一伸手,抓住了纸飞机。同学B信步走上讲台:“我分享的文章题目是《老舍的脚步》。本文主要讲老舍先生的房子附近有座破庙,里面住了一些盲人,老舍想帮助他们。他给盲人们买了乐器,教他们弹琴。一年后,这些盲人成功地在全国巡回演出,一些盲人也被老舍安排去了别的地方,直到后来,盲人全部搬出庙里,但他们还是会在老舍下班后给老舍打灯照路。我喜欢文中的‘盲人听到的脚步声叫善’这句话。”老师:“感谢同学B的分享!希望我们能像老舍先生一样心存善,多行善。有没有同学认为昨天所读的文章特别好,现在不吐不快?”好几个同学将手高高举起。同学C像一位英雄一样大步走上讲台:“我读的文章是《所有的艰难时刻都只属于你一个人》,主要内容是‘我’回忆了在大学时,某老师让讨论:如果你是主持人,在台上被什么东西给绊倒了,这时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呀?众说纷纭。后来那位老师说,最好的方法是你自己悄悄地站起来,把裙子拉好。”老师:“是的,命运握在自己的手心,我们要自尊自强,做个有力量的强者,做名有智慧的好人。同学们分享的文章犹如鸡汤滋养了我们的心灵,如果每天都能这样养心润田,相信我们会变得智慧而强大。今天的读书分享暂且进行到这,我们进行新课学习。”课外阅读和分享让思想教育改头换面。学生的能力潜藏于身,需要教师帮助挖掘。其实,我们教师做的并不难,也不多,我们只要肯相信学生,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空间,他们就能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教学实践中,这样的时刻很多,这样的经历也很多。陶行知先生说,读好书受用无穷。是啊,读一本好书,就好比跟伟大的灵魂交流。好的书籍,能净化人的思想,美化人的心田,提升人的素养。语文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美文佳篇,用书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案例中同学B的分享,具体地诠释了善有善报的道理。相信,那一刻,很多同学心中悄悄地埋下了善的种子,继续浇水、施肥,善良的种子就会发芽开花。所以,倡导学生读好书,就是使教育自律化,使学习自觉化。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教育就会悄悄改变厉声呵斥、张牙舞爪的可憎的面目。阅读和读书分享让语文教学轻松愉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语文素养的提升是日积月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已明确地要求九年级的学生阅读量达到400万字,而现在的语文试题也逐步加大了文字量。所以,不加强课外的阅读训练,初中学生就可能会出现读不完语文试题的问题,至于提高语文成绩、提升语文素养等目标就成镜中花。万物离不开水,就如语文教学需要课外阅读一样。上面实录里的同学自觉地积累好句,长此以往,相信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等都会更上一层楼,语文教学也就轻松愉快。课外阅读和读书分享让语文课堂焕发容光。读书分享,使丰富的课外内容走进了语文课堂,比如案例中同学B的分享,让七年级的学生了解到老舍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而且具有伟大的灵魂,油然产生对老舍的敬仰之情,怎能不爱他的文章?就这样,学生在读书、分享、聆听、思考中成长,激发了兴趣,形成乐读、乐学的良好局面。发言不再被动,聆听成为习惯,交流变得主动,展示也成常态。这样的课堂开放又充满活力。所以,加强阅读、注重分享,是开放语文课程内容,开放学习途径,开放教学时空的良策。
(五)培养习惯,使课堂更高效
说一千道一万,学生不学没效果。最美的声音、最好的信息都不可能被“非道德的耳朵”接纳。所以我特别赞同冯卫东老师的一句话:“学生上课要培训,学生要学会做学生。”[4]而“学生学会做学生”是需要教师培训的,在多次的要求下,在不断的叮嘱下,在反复的练习后,学生肯定会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建设开放而高效的语文课堂的有力保障。
(六)合理评价,促使发展
教师要在课堂的每个环节对学生的表现行为给予合理的评价,促使学生更积极、更深入地学习。所以,教师的评价语言、方式等应力求科学,争取达到激趣的目的。而学校评价又引导教师教学,所以怎样评价课堂,学校必须高瞻远瞩,长远思考。评价促进发展,学校和教师科学的评价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实践中立足生根的养料。
三、结束语
总之,巧教才能促真学。好的教学法都是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倘若牢记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为本,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都能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努力做到教师精讲、学生积极参与等,相信我们的语文课堂定会吸引学生眼球,“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望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2]李凡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J].中小学班主任,2021(2):58-59.
[3]蔡万刚。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在教学上的启示[J].东方藏品,2017(2):137.
分享初中作文3
关键词:经济发展史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01
一、建国初期的经济恢复
在刚刚解放的中国,当初的曾经给过这样的说法,共产党军事上10分,政治上7分,而经济管理只有3分。这是对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治理能力的轻视。我党在建国初期面临的社会环境和各方面的压力是不能小觑的。如在经济方面,当时我党面临的整体经济情况可以用“满目疮痍”来形容。
首先,通货恶性膨胀,纸币贬值。对于解放前期的国统区的纸币贬值的情况,曾经有一幅漫画给予非常生动、形象的概括。一位瘦弱的年轻人扛着一带着法定的纸币,去买几斤粮食。有人会说这太夸张了,但现实就是这样。 在政府统治的最后一段黑暗的日子里,由于维持连年内战的费开支,造成国统区的财政出现巨额赤字。能够弥补赤字的唯一办法,就是继续发行纸币,造成纸币泛滥,纸币的价值贬值。就其购买力而论,解放前期法币1元钞票,只相当于抗日战争前的元,十年的时间法币贬值上百万倍。1948年 8月19日,法币已经崩溃,然后就发行金圆券,贬值的情况仍没有好转,金圆券也很快形同废纸。这种通货膨胀,没有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清除。
其次,工商业倒闭,农业破产,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抗日战争期间社会生产力已遭严重破摧残,抗战胜利后,由于美国的经济侵略、官僚资本的垄断和发动反革命内战,使全国的社会生产力遭到进一步破坏。
最后,劳动人民更加贫困,生存在水深火热之中。大批失业、半失业工人的生活状况更惨。许多家庭只得靠典当变卖糊口,卖光、当光、吃光以后只好坐以待毙。农民生活状况更为凄惨。灾区0饿死人的现象非常普遍。
面对这种凋零的现实,为了实现迅速恢复经济和发展生产,我党要求一切工作都要紧紧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一中心工作进行,有步骤有计划有组织地把生产恢复起来,发展起来。还在1949年6月在北平召开新政协会上明确指出:“中国民主联合政府一经成立,他的工作重点之一将是尽一切可能用极大力量从事人民经济事业的恢复和发展。”
二、十年徘徊时期的经济发展
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总体经济情况向好,呈现欣欣向荣之态。从1957年开始至1976年结束,党史学家称其为徘徊的20年。本文简要介绍一下后十年的中国经济情况。对这一时期的国民经济有两种说法,一种来自国外《剑桥中国人民共和国史》,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经济用了一个词“崩溃”来形容。另一种也是主流、国内的观点认为,这一时期中国经济还是有所发展的。根据一九八一年发表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文件,建国32年以来,我们取得的成就有很多,比如建立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剥削制度消灭了,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不再存在,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而且在工业领域中的建设成就也是显著的,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根据文件中数据,一九八年同完成经济恢复的一九五二年相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增长26倍多;棉纱产量增长倍;原煤产量增长倍;发电量增长40倍;原油产量、钢产量以及机械工业产值均是数倍增长。同时,农业的生产条件也已经发生比较明显的改变,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解放前我国农村几乎没有农业机械、化肥和电力,截止到1980年为止,农用拖拉机、排灌机械和化肥施用量都有明显的增加,用电量等于解放初全国发电量的倍。各种经济和粮食作物的产量也有所增长。尽管人口增长过快,现在已近十亿,我们仍然依靠自己的力量基本上保证了人民吃饭穿衣的需要。整体来看,截止到1976,我国经济虽然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经济还是有所发展的。就像薄一波同志指出的,就1967年混乱的情况来看,把国民经济推向崩溃的边缘并不过分”“应当提出的是,纵观1966年至1970年着五年乃至1966年至1975年这10年的情况,经济还是有所发展的”。
三、二十世纪末的经济飞速发展
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中,我国经济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改革开放,使我国了解到了市场,接触到了商品经济,充分认识到市场机制在经济运行中的决定性作用,进入加入到全球竞争行列中。在这30多年的历程中,我国GDP总量跃升到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我国进入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外汇储备世界第一;贸易进出口额中国位居世界第二;制造业大国地位初步确立,中国能源资源总自给率达到90%。一切一切的数字表明,在两个世纪交替的全球复杂经济局面下,我国正以昂扬的态势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
四、二十一世纪的分享经济新机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可以说全球的大“E” 时代已经来临,我们也称为“互联网+”时代。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延展,移动终端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发展,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的互动,一种以共享、分享行为为基本特征的新经济模式迅速流行,这种模式被称为“分享经济”。近两年来,分享经济模式正在从交通出行和住宿行业延伸到其他领域,广泛渗入到从日常生活消费到生产的各类行业当中,有力地推进了产业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
什么是分享经济?分享经济,它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闲置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和纽带,实现产品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通过基于互联网的共享平台和人人参与的大众化市场,将原本在线下难以对接的供给与需求有效衔接,在所有者和需求者之间实现闲置资源使用权的共享。在广泛意义上,分享经济模式包含协作消费、协作生产等两种子模式。协作消费是指消费者与他人共同享用产品和服务,如Airbnb房屋短租、Uber租车、WeWork办公等;协作生产是指多人合作参与设计、生产等,如Open Street Map、猪八戒网、威客网等。
分享初中作文4
1、五花八门的习俗在塞内加尔的巴兰特人中,酋长对其部落中的所有属民不仅拥有生杀大权,而且还拥有领主权,任何女子,在酋长为她破贞之前,均不得嫁人。尼日利亚的巴格勒部落、古代埃及领属的利比亚部落,酋长或者国王也享有此种权利。在加纳利群岛的一些部落中,新娘在出嫁的前一天晚上,要把贞操先献给国王。国王本人如不想与她同床,便把她转交给在地位上仅次于国王的祭司或者法官,也可以转交给国王宠信的某个贵族。美洲的某些印第安人,初夜权是赋予巫师或者首领的。未破贞的新娘必须同祭司共度新婚第一夜,现今委内瑞拉的库马纳地区,被娶为正妻的女子,必须由祭司实行破贞,娶妾则不在此例。古巴的加勒比人也严格禁止新郎新娘在新婚第一夜同床共枕。在这里,地位低下的人结婚时,就请酋长或者祭司为新娘破贞,贵为酋长的人结婚,也必须遵从此俗,请其他酋长先同自己的新娘同床。
古希腊学者希罗多德在其名作《历史》中记载说:“当一个纳撒摩涅司的男子第一次结婚时,在第一夜里新娘必须按照习惯和所有来宾依次性交。”据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说,在巴利阿里群岛,亲友们参加了新人的婚礼之后,先由其中最年长的男人同新娘睡觉,然后其他人按照年龄大小依次与新娘性交,这些程序过后,新郎才能跟新娘亲近。在波多黎各土着居民中,新娘在新婚之夜要先同与自己丈夫地位相同的人交媾,无论是酋长还是普通人,都得遵从此俗。在马克萨斯群岛的努库西瓦岛,有名望的人家在女儿出嫁时,都要宰杀很多头猪,还要邀请所有的亲朋好友前来聚会。婚礼上,每位宾客只要征得新娘同意,即可共享交合之欢。婚宴一般都要持续两三天,新娘至少可以享有这两三天的性自由。
在这些破贞习俗中,由宗教神职人员为少女破贞似乎广为流行。在印度的马拉巴尔海岸,婆罗门一直在担任给新娘破贞的角色。卡利卡特的国王娶亲时,必须找一位最富有、最显赫的婆罗门同自己的新娘共度新婚之夜并为其破贞,国王为此还得给婆罗门支付400-500金币作为辛苦费。
这种对神职人员的向往甚至在已婚妇女中也很流行。在格陵兰,如果一位土着妇女得到先知的一番抚爱,就会认为自己十分幸运。有时,做丈夫的还乐于因为先知同自己的妻子交合而支付酬金。在吕基亚的塔奇塔德希人,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宗教聚会,聚会期间,神职人员有权同他看上的任何女子交媾,女子全家都会为此感到荣幸。在摩洛哥某地,一位神职人员在大街上看上了一位年轻女子,马上当街同她交媾。这位女子的同伴们在周围发出欢快的叫声,祝贺她交上了好运。同时,还有人跑到女子的丈夫那里对他表示祝贺。
2、习俗的文化含义丈夫不能享有新婚妻子的初夜权,这种婚姻现象究竟具有什么样的文化含义?包括恩格斯在内的许多学者认为,这种现象是古代社会群婚制度的残留。英国的达尔文和斯宾塞、美国的摩尔根、瑞典的巴霍芬等等人类学界划时代的重要学者都认为,现在的人类文化和制度,是在比较原始的基础上进化而成,婚姻制度也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和演变。人类历史上曾经普遍存在过群婚制度,也就是一个氏族某个辈分的全部男性,与另一个氏族相对应辈分的全部女性,结成群体共有的性交关系,这边所有男性和那边所有女性互为夫妻那时并无夫妻概念。这就是所谓原始共妻制度,也就是群婚制度。
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和财产私有观念的发展,创造财富的男性在族群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并且越来越希望将财富遗留给自己的亲生孩子,对女性婚后的贞操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以保证孩子的父系血缘关系真实可靠。于是,以男权为中心的一夫一妻制和一夫多妻制逐渐取得主流地位,女性逐渐失去了共夫和多夫的权利。作为对这种逐步失去的权利的补偿,女性一度继续享有婚前的性自由按照恩格斯的解读,丈夫不能享有妻子的初夜权,意味着女子在结婚以前可以享受充分的性自由。一个充分享有婚前性自由的女性,当然不一定能够将她的贞操和初夜奉献给自己的丈夫。
恩格斯这样讨论古代群婚制的残余问题:“在北美的至少40个部落中,同长姊结婚的男子有权把她的达到一定年龄的一切妹妹也娶为妻子--这是一整群姊妹共夫的遗风。而加利福尼亚半岛的居民蒙昧时代高级阶段,据班克罗夫特说,一些节日里几个部落聚集在一起,进行不加区别的性交。显然,这是指一些氏族,它们在这些节日里,对于从前一个氏族的妇女以另一个氏族的所有男子为她们的共同丈夫,而男子则以另一个氏族的所有妇女为他们共同妻子的时代,还保存着一点朦胧的记忆。这种习俗在澳大利亚仍然盛行着。”
接下来恩格斯论述了女子婚前性自由问题,诸如到神庙里破贞、由丈夫之外的其他男人破贞等问题,这都是群婚制的遗风,并且广泛存在于世界各个角落。恩格斯说:“在另一些民族中,新郎的朋友和亲属或请来参加婚礼的客人,在举行婚礼时,都可以提出古代遗传下来的对新娘的权利,新郎按次序是最后一个……在另一些民族中,则有一个有公职的人--部落或氏族的头目、酋长、萨满、祭司、诸侯或其他不管什么头衔的人,代表公社行使对新娘的初夜权。”简单地说,新郎放弃对于新娘的初夜权,乃是为了日后长期独占其妻子所付出的代价,是放弃一种权利用以赎买另一种更加需要的权利。
分享初中作文5
山青青,水盈盈,弹一曲“高山流水”,震彻群山,激扬层浪。于是俞伯牙与钟子期共同欣赏这份相遇相知的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那份默契与和谐是上天铸造的,所以,知音与你分享的不只是感觉,还有向往。钟子期既死,伯牙亦无心苟活于世。于是摔琴自弃。分享,却也如此凄凉。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夜清辉遍洒胸臆,量这些大小杯儿怎能盛得起?是离愁,还是思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相思岂是一个人的事,在千里之外,有人与你共同分享相思的苦酒。苦后便是甜,分享后便是快乐。寂寞的酝酿,思念的醇香。东坡的思念,系在千里之外的孤坟,而孤坟内的思念,却充盈在世间。别担心一人承受,随时都有人与你分享……
失去后才知道珍惜,拥有时却毫不在意。于是李煜叹道:“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故国重游,无限江山。当李煜独自凭栏,独自感伤的时候,需要有人来分享他的悲凉。那会是谁呢?他的国家在风中沉睡,他要向风儿寄托他的哀思,向雨儿倾诉他的悲苦。淅淅沥沥的一场春雨,帮他分享了一切痛苦。春雨纷纷,笼走一切哀伤。原来有时分享的不只有快乐,还有苦痛。
执着的追求需要不懈的努力,而阿炳却在独自守着那份感觉。那同样是在追求,对音乐以美的无限向往。他希望人们能够分享他的快乐,那就是对“春江花月夜”的赞赏。二胡用它的颤悠悠的音拨动了人们内心深处的那根弦,轻轻一捻,便生出无限情愫。那对美的欣赏,如果美单单只存在于世,而无人欣赏无人分享,那将会如枯萎的花,一瓣一瓣凋谢,落了一地的哀伤。分享美的一切,便是对生活的信仰。
分享是一种博爱的心境,学会分享,就学会了生活。
分享是一种思想的深度,深思的同时,你分享了朋友的痛苦。
分享是一种生活的信念,明白了分享的同时,明白了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