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与人生精编3篇
【导言】此例“棋与人生精编3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棋与人生1
一、弈棋冶情,弈棋养性――营造象棋文化氛围,浸润学生思想
1. 在校园环境中体现
“弈棋奕人生”五个大字首先映入我们眼帘,它醒目地展示在学校大门口,让我们永远铭记“漫漫人生路,走好每一步”的座佑铭。在学校大门的左边,树立着一个硕大的帅子,寓意孩子们都能成为对祖国有用的“将帅之材” ,也同时彰显我校是一所象棋特色学校。
2. 设立象棋专用室
象棋室的布置古色古香,每个角落都渗透着浓浓的象棋气息。如:象棋室一面主墙壁上,我们设计喷绘了大副拟人化的国际象棋棋盘图,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亮丽和谐的色彩色调,给人一种绝美的视觉享受;四周的墙壁上,布置了有关象棋发展的历史资料等。
3. 挖掘室外环境的潜力
我们学校还将学棋氛围延伸到了室外,根据同学们爱玩的天性,在羽毛球场上画上了一块中国象棋大棋盘,让同学们在操场大棋盘上边游戏边下象棋。在三层教学楼的柱子上,都用防碎材料做成透明的相框,里面有介绍国际大师的图文、有残局破解的奥妙等。同学们在课余时间也会聚在一起,讨论其中破局的妙计。
二、弈棋促德、弈棋益智――课程与活动相结合
1. 课程与活动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品德,形成了良好的校风
在象棋文化教育中,我们学校开展相关的比赛、教育活动,对学生渗透祖国悠久文化传统的教育,学生领略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学到了名家的人品修养。
2. 课程与活动相结合,对优秀棋手的培养更有好处
课程与活动相结合,通过学生乐于参与的各项活动(如征文比赛、班际象棋赛),不但激发了同学们学象棋、赛象棋的求知欲望,而且从这一系列活动中,我们老师也从中发现了象棋的“小棋王”,以便更好地更新学校象棋校队的新生力量,为各项片、区、市、省的比赛作更好的准备。
3. 课程与活动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
象棋文化教育不仅对促进儿童智力素质发展有着显著的相关性,还能够开阔视野,培养同学们判断能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团结协作精神等。对弈过程中的胜负,更强化了同学们的好胜心、进取心,强化了他们的目标感和成功欲。同学们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校的各项活动,为了取得好成绩,付出十分的努力。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主动地挑战自我、战胜自我、争取成功。
4. 课程与活动相结合合,更利于开发同学们的心智潜能
首先,培养了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下棋时每走一步都要动脑筋,发现和利用别人的错误,自己尽量避免犯错误,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要分析、要归纳。这些都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其次,培养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和注意力。棋盘上的拼杀和战略战术的运用,都需要想象和联想。下棋时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否则就赢不了对方。而一个人注意力是否能集中,是一个人学习、做事效率是否高的先决条件。再次,培养学生敏捷的反应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比赛时每一步棋都是不同的,每着棋都是新的,整体“作战”都是千变万化的,这就需要棋手对每着棋的信息进行处理,并能随机应变。
5. 课程与活动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意志力、记忆力和竞争意识
中国象棋是一种智力活动,一旦喜爱上这项活动,就要找对手对弈。当遇到真正的对手就会开动脑筋,勤于思考,认真思考,慎重看棋、走棋,想方设法战胜对手。一个好的棋手还要锻炼出超强的记忆力,要记很多的棋谱;记好每一盘棋,下完后进行复盘,这些过程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力。当失败时会不服输,要再下一盘。强烈的求胜心会使同学们去研究棋路,提高棋艺。下棋既能锻炼人的意志,又能提高人的竞争意识,为我们将来走上社会并参与社会竞争奠定基础。
6. 课程与活动相结合,有利于提高成绩
考括坟籍,博采群议。以上3篇棋与人生就是山草香小编为您分享的棋与人生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棋与人生范文2
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起,两子就成了业余围棋与专业围棋水平的一道分水岭。无论是在中国、日本或是韩国,业余棋手若想向专业棋手讨教一盘,那至少得先在盘上老实地码上两子,这几乎是约定成俗的“行规”。
两子的差距究竟有多大,很难给出一个量化的标准。常昊等依据目前的黑先贴目制大致推测,两子的优势在二十目以上。专业棋手习惯于精打细算,半目、一目地抠,被人让先就已不在一个档次上,遑论两子。当年吴清源先生扬威日本十番棋擂台时,木谷、桥本、坂田等只被降至先相先,就觉得是平生的奇耻大辱。木谷一气这下,全身心办起了“木谷道场”,这是后话。据说日本江户时期的一位围棋名人曾掷地有声地说:“被让两子,那就不叫棋。”这话虽极端了点,但由此可见历来围棋专家的自负。十二世本因坊丈和与业余强豪米藏的二子棋,是近代日本棋坛的一段佳话。但传去传来,都说专家的棋高深莫测。
对现代围棋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咱中国围棋在半个多世纪内是被日本人让两子的。自然,在当时日本人的眼里,中国的围棋也就属于“业余”。因此,1960年中日围棋恢复交流后,日本代表团的名单中总是少不了业余棋手。像大竹英雄等职业棋手,一度就不屑与中国棋手分先对局。这还不能全怪日本人狂傲,因为咱们的老国手过惕生、刘棣怀等,即使与日本业余棋手对局也不占上风啊。至直1979年第一届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出台时,聂卫平还是以“业余”棋手的身份捧杯的呢!
这些都是陈年旧事了,我之所以把它们翻出来,只是想说两子的差距远比咱们一般人想象的大,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扯平的。1988年,在中日围棋擂台赛掀起的围棋热浪中,首届“晚报杯”全国业余围棋大赛应运而生。组办者匠心独具,策划了专业棋手与业余棋手对抗赛。在征求专业棋手的意见时,老聂说:“摆两子吧!”以聂棋圣当时的水平和状态,连日本的超一流棋手也不怎么放在眼里。只让绿林好汉们摆两子,算是照顾情绪了。
从此,专业棋手与业余强豪的两子对抗赛,就成了一年一度的晚报杯的压轴戏。1995年前,绿林好汉们的确不怎么经得住折腾,不仅6战1胜2平3负明显居下风,而且还吞了一回零蛋,怪没面子的。“业余棋手想过两子关,没门。”老聂说。但话音未落,紧接着的三年较量,绿林豪杰却出乎预料地有了抗摔打的能力,与专业棋手平分秋色。
1999年,风云突变,草莽英雄一顿乱棍,直打得老聂、马小等只有招架之功、全无还手之力,来了个5比1的大捷。2000年,业余军团乘胜追击,4比2再下一城。“让两子有点累。”专业棋手们的信心开始动摇了。因此,新世纪到来,专业棋手就给了业余棋手一个台阶:实行升降制。不用说,他们压根儿就不指望让业余棋手三子。结果,在去年的对抗中业余棋手又以4比2胜出,将交手棋份提高了半格――前三台授先,后三台让两子。
今年的晚报杯,李岱春以骄人的十连胜卫冕成功,位居2至6名的分别是付利、刘钧、刘轶一、鲍云和崔前进。尤其是前4位,可以说是当今中国业余棋界的“超一流”棋手。因此,对于彻底打破专业棋手的二子关,他们都显得信心十足。而代表专业棋手出战的六强则是曾名噪一时的“聂、马、曹、刘”,外加俞斌与王磊。虽然等级分靠前的常昊和周鹤洋缺阵,赛前认为专业队将小胜或打平的还是占大多数。但结果却是一地破碎的眼镜,让先的前三台,除了“鱼头”以一子半险胜李岱春外,老聂和马晓春分别败给了刘轶一和付利。让两子的后三台,更是输得一塌糊涂。向来自负的老聂说:“太惨了!输得只剩一条小裤衩,脸面真有点儿挂不住。”
对于专业棋手的惨败,有人分析说主要是心态起了变化。让两子时,专业棋手输了也不丢丑,反而是业余棋手有心理负担。怎么说也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业余强豪吧,被人家让两子心里总是怪怪的。一旦让先,专业一方似乎就有点输不起。从实战的进程看,聂卫平、马晓春和俞斌的棋都曾一度占优,但后半盘却患得患失,输得有点不明不白。马晓春输给付利后神情困惑地嘀咕道:“怎么会输这么多?后半盘稀里糊涂的,简直什么都没走到。”
偶然性肯定是有点,败北的专业棋手不怎么服气,但多数人还是认为,中国业余棋手的水平有了实质性的进步。王汝南和华以刚都说,现在的业余水平,比我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整体水平高多了。像李岱春、刘钧那样的棋,目前世上肯定没人能让得了两子。
中国业余围棋整体水平的提高,当然有一些不可排除的特殊因素。由于政策的宽松,近些年不断有退役的专业棋手加入。比如说:像刘钧、刘轶一、付利等,都曾是吃专业围棋饭长大的,原本就有扎实的基本功。以他们的实力,正常情况下,专业棋手要让两子的确是勉为其难。此外,也有一些在各种围棋学校或道场学棋的小孩子,把晚报杯当成了未来晋升专业段位的练兵场,其中少数已有接近专业初段的实力。但曾拥有职业段位的棋手在业余棋界毕竟还是少数。李岱春、孙宜国、唐晓宏等就是纯业余棋手,他们不仅多次闯入业余十强,而且在历次与专业棋手的对抗赛中,战绩也不俗。因此,目前业余围棋顶尖高手的水平绝不会逊色于一般的专业低段棋手。
我认为近年来中国业余棋手整体水平的提高,主要得力于以下几个重要因素:
首先,以晚报杯、黄河杯为主的一系列全国性业余围棋大赛,为业余棋手们提供了表演的舞台。单以连续运行了15届的晚报杯为例,它是由中国围棋协会和全国晚报体育记者协会共同主办的,每年由一地方晚报社承办。为组队参加全国晚报杯大赛,许多地方进行了层层选拔;加之进入业余十强者有机会同国手过招,获得冠军者能代表中国参加世界业余围棋大赛甚至于世界职业大赛等等,这对业余围棋水平的提高无疑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就晚报杯的赛制、规模和超强的稳定性而言,它绝不逊色于目前国内的任何一项职业大赛。第15届晚报杯刚刚落幕,就有许多家晚报社有意承办下一届比赛,由此可见它在民间的影响力。联想到近十多年国内五花八门的各种职业棋战,夭折的夭折、停办的停办,而生命力最旺盛的恰恰是新闻媒体主办的“名人战”与“天元战”,再看一看规范稳定的日本韩国职业棋战,也正是仰仗新闻媒体的支撑。这对于一味地依附企业、商家而忽视媒体的中国职业棋界,应该是一种很好的启示。
其次,现代资讯、通讯业的发达使业余棋手能及时、快速地获取职业棋界的信息。有许多上了年纪的棋迷曾感叹道:“现在的棋迷,比咱们那个时代可是幸福多了。我们那个时候啊,不要说现场观看国手的比赛,找本像样的棋书都很难。”现今的棋类书刊多如牛毛,加之电视与网络,业余棋手可以轻松地截取职业棋战的最新对局谱。不要说国内的职业棋战,就是日本的棋圣战、韩国的名人战之类的,电视和网络也都经常跟踪直播了。因此,职业棋界有什么流行的布局、新招,多半逃不过业余棋手的眼睛。前不久在晚报杯上看李岱春、刘钧甚至于一些小孩子的对局,那一招一式,似曾相识,李昌镐、马晓春也就这么下。当然,职业棋手的综合实力、心理素质要强得多。他们的一些构思与招法的深意,业余棋手们不一定都吃得透,照葫芦画瓢免不了要走点样。但要说专业棋手在与业余棋手的对抗中有多少“杀手锏”和“秘密武器”之类的,我看未必见得。
再次,也许是最为重要的一点,现在业余棋手比以往有了相对优越的生存环境。随着近年来国内围棋的普及与大众化,下棋与学棋的人越来越多。市场的需求,使很多业余高手有了用武之地。就我所知,参加今年晚报杯的一些有名棋手,平时也是赖棋为生。如果愿意教小孩子下棋,至少可以过小康生活。像李岱春、付利等,他们用在棋上的时间未必比许多专业棋手少。有一次同几位国手扯到这一话题,他们半是调侃半是认真地说:“咱们是专业棋手,人家是职业棋手。”这绝不是一种文字游戏。就目前中国的现状,至少在围棋这一项目上,所谓专业棋手与业余棋手之分,很大程度上是你有没有中国棋协的段位证书,是不是它的注册棋手,仅此而已。再往直里说,所谓专业棋手,也就是有一个固定的单位,有一份固定的工资,有参加中国棋协主办的各种“职业比赛”的资格。也难怪有人看了前不久公布的国家围棋队名单,说咱们的国家围棋队越来越像“养老院”了。从这个角度,要说谁是“职业棋手”,真的是有点搞不清。但有一点我是可以肯定的,未来中国专业与业余棋手的界线会越来越模糊,中国围棋协会是不是该把它的门开大点?比如说像李岱春、孙宜国之流的,能不能给人家一个“职业段位”的名份,让人家也参加“职业比赛”。新近日本不也有一个医生成为职业五段了吗?
末了,我还想和一些人抬抬杠。由于中国业余棋手迈过了专业棋手的两子关,有一种论调说中国业余围棋水平在世界上是绝对顶尖的。我不知道下这种判断的依据何在?什么事都要讲证据、讲比较是不是?那我就拿点证据、搞点比较给大家看。
1990至于1994年,中日进行了五次业余十强对抗赛,中国队大分2比3落后。双方共下112局,中国队50胜、62负。在两国业余冠军番棋对抗中,双方平分秋色。这几年,韩国业余队也加入了对抗行列,中国和日本各获取一次冠军,但优势并不明显。如果我没搞错的话,1999年中韩业余对抗赛,结果是中国队3比7大败。
棋与人生范文3
关键词:活动德育课程;棋类项目;棋类内容;“三正少年”;“正德之星”
一、背景
人本主义道德教育论的代表人物罗杰斯、马斯洛等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发展个体的“自我意识”,促进自我本性的完善。该理论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和主体作用,注重现实生活和儿童品德发展的实际需要。活动德育课程以活动的形式,在道德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活化学校德育课程,促进学生的道德认知向道德观念与道德品质的转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广泛深入开展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活动德育课程就是要以儿童活动为中心,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校或学生自己组织一系列活动,来增进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并使之形成道德观念和道德品质。学校要将活动德育课程作为学校德育的一种主要形式,并结合学校实际,建设适合学校发展的、有学校特色的活动德育课程。棋类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棋类活动是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新民六街小学长期开展棋类项目的特色活动,为学校活动德育课程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以“三正少年”为活动德育课程目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新民六街小学以“正德教育”为办学思想,以“新民正德”“臻于至善”为办学理念,将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灵魂,坚持以德育人,培养具有正知、正行、正念的“三正少年”。正知,指在知识领域正确吸收接纳、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包括对课内知识学习的“学正”及对兴趣才艺培养的“艺正”;正行,指行为端正、仪态大方、体魄强健,包括对体格体魄锻炼的“身正”及对行为习惯养成的“规正”;正念,指信念纯正、品性端方、心地善良,包括品行心理素质培养的“品正”和挖掘探索创新能力的“新正”。
“正”是一种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它的指向就是“德”,即优秀道德品质和人格品质,这是一个人为学、进业、立人的根本。小学德育应以养成教育为主,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和活泼开朗的性格,奠定初步的思想品德基础。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学校围绕“正德育德”的理念,注重棋类特色活动的开展,在“人人会下棋”的目标引领下,有意识地把德育、智育培养渗透到活动中,以棋促德,有意识地构建活动德育课程,使学生成为“三正少年”。
三、以棋类项目为活动德育课程载体
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棋文化,传说棋最早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晋代张华在《博物志》中写道:“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这里讲述了一个传说:帝尧娶女富宜氏,生子丹朱,可丹朱整日游手好闲,惹是生非,这使做父亲的尧很头痛。于是他冥思苦想,想出了一种游戏。他用箭头在一块平坡山石上用力刻画了纵横十几道线组成很多均匀的方格,然后找来一堆石子,分给丹朱一半,手把手地将自己在率领部落征战四方时的作战谋略讲解给丹朱听,丹朱对这种游戏很感兴趣,于是父亲的话他也能听进去了。后来,舜的儿子商均不够聪明,舜也仿效帝尧,以石子棋教商均。这是棋类起源的故事,这里的棋是最早的围棋,中国象棋也有着类似的起源故事。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棋从诞生之日起就蒙上了育人色彩,承担着教化人的功能。
古代的文人雅士多喜弈棋,因为弈棋能修身养性、生慧增智,但凡喜爱弈棋之人,多给人一种超然淡泊之感,这就是在长久的对弈中涵养出的心性。也正因如此,棋类运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成为中华文化璀璨的明珠闪耀至今。
列宁说:“国际象棋是智慧的体操。”棋类运动是一项寓教于乐的运动。象棋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其不仅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发挥独特的德育功能。
第一,能培养学生的礼仪规范。围棋有猜先、黑棋第一手应下在右上角、对局前下手方主动整理棋具等礼仪,象棋有棋手双方握手、黑方开启计时器、红方行第一步等礼仪,还有各种棋类运动都应遵守的如坐姿保持端正、轻拿轻放、比赛不迟到等礼仪,这些棋类运动中的礼仪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进而将相关的礼仪规则延伸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第二,能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无论围棋还是象棋,尽管在棋战中的变化奇妙莫测,但都必须遵守行棋规则,下棋时双方都是轮流各走一步、落子无悔。每一个棋子也要遵守各自的规则,如象棋中的马走日、象走田等,围棋中的叫子、提子等。只有遵守这些规则,才能在相互平等的情况下获得弈棋的乐趣,才能有志趣相投的棋友。这种行棋时的规则意识会被学生应用于生活,进而自觉遵守安全规则、学校规章制度等,并逐渐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
第三,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棋类运动是一项竞技运动,有输有赢,能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健康心理。另外,复杂的棋路变化还能够提高孩子的观察、注意、记忆、想象、分析判断等能力。
四、以棋类活动为活动德育课程内容
1.分层进行棋类教学
为了使棋文化教育全面、扎实地展开,学校把棋类运动列入学校活动课程,分三层进行教学。一、二年级为起步层,重点让学生了解棋的基本知识,如棋盘、棋具的知识,知道关于棋的有趣故事和名人事迹。教学形式以形象直观的教学形式为主,激发学生的兴趣。三、四年级为发展层,通过棋艺课程教给学生下棋的基本原理、基本策略,渗透下棋与为人处世的道理,培养学生良好的棋品。五、六年级为提高层,教学生战术的综合运用,锻炼学生处理全局与局部、进攻与防守、取与舍等关系的能力,其间渗透棋理、棋韵等棋文化的学习。
在课程安排上,每班每周安排一节棋类课程,全体学生参与,由专职棋艺老师带领开展教学活动。
为方便棋类课程的开展,学校编写了校本教材《棋乐无穷》和《棋海求知》。《棋乐无穷》是一本在棋文化中渗透德育的校本教材,教材在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象棋和围棋知识的同时,紧紧围绕学校“正德教育”的办学思想,由浅入深,将“棋品人品”“棋艺通艺”“棋道与为人之道”等文化精神渗透到棋类教学中,促进棋类特色活动课程有效实现“臻于至善”的育人目标。《棋海求知》是普及棋文化的校本教材,教材着眼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授相关的棋类知识,以丰富的棋理增长学生见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不断超越自己的人生态度。
2.梯度建设棋社、棋队
2003年,学校创办了第一个棋类兴趣班。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学校已形成“人人有棋,班班结社”的校园风气,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棋类进行学习。学校还挑选三年级以上的学生组建校棋队,培养精英,学生通过选拔进入校队。校队每周有两次集训,每次保证一个半小时的训练时间,由外聘的棋艺老师担任教练。校队代表本校棋类运动最高水平,是在各项赛事中为学校争取荣誉的中坚力量。
学校各棋社、棋队的活动精彩纷呈,有特色的活动有“小小名师讲坛”“小棋手沙龙”等。“小小名师讲坛”给棋艺好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也激励学生们人人争当“名师”的上进心。“小棋手沙龙”为学生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学生们在活动中交流棋艺、提高棋技。这些棋类活动为学校生活注入了活力,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生活体验。
3.规范各级棋类赛事
为提高学生棋类兴趣和竞技水平,学校定期举办各种棋类比赛。有班内比赛、班际比赛、年级比赛、校级比赛等不同级别的比赛,这些赛事逐渐制度化,形成了长期性的、定期的比赛。
“棋王争霸赛”是最具影响力的学校年度赛事,自2010年至今,此项赛事已经发展成为成熟的赛事,学校邀请海珠棋院的专业裁判负责组织比赛,以专业比赛要求使赛事正规化、制度化。参赛选手是在班内比赛、班际比赛、年级比赛中挑选出的精英,也不乏一些自告奋勇上台挑战的小选手。在“霸主”角逐的过程中,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即便是平时对棋类活动不太热情的学生,也会兴趣渐浓。而赛场之上虽是“刀光剑影”,但选手们举棋若定,表现出良好的个人修养。历届的棋坛“小霸主”,在棋礼、棋规、棋风等方面都是全校学生的典范。
五、以“正德之星”为活动德育课程评价
“棋之道在乎恬默,而取舍为急。仁则能全,义则能守,礼则能变,智则能兼,信则能克。君子知斯五者,庶几可以言棋矣。”棋品即人品,古人将所有的道德理想寄寓于棋道之间。“仁、义、礼、智、信被称为儒家五常”,是中国传统价值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学校以此为基础制订了学生活动德育课程的评价机制――“正德之星”。
为体现学校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学校的办学特色,“正德之星”的评选在“仁、义、礼、智、信”五德之外,还增添了一项“艺”。“正德之星”围绕这六大项,评价孩子各方面的表现,借助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的逐层递进式评定,肯定孩子的努力与进步,鼓励孩子正视自己的不足,确立努力方向,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顾明远在《教育大辞典》中给活动德育课程下过这样的定义:“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为改造儿童的经验而设计的课程。”活动德育课程注重儿童兴趣与经验,学校从培养学生的棋类兴趣爱好出发,通过丰富多彩的棋类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各自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同时养成良好的品质行为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在小学阶段为自己的人生书写“正”字,实现“三正少年”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Z].2004.
[2]段 鸿。现代德育:理论和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