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语文摘记实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522905

【导言】此例“语文摘记实用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语文摘记1

关键词:英文摘要;元话语;应用机制

一、元话语

元话语是交际中常见的话语现象。在语篇建构过程中,话语包含两个层面:基本话语和元话语。基本话语传递话语主要信息,涉及话语的命题内容和指称意义,实现语言的概念功能。元话语则促进读者对基本话语做出反应,引导读者诠释、评价基本话语,实现话语的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因此,元话语关心的是读者,其功能是语用的、修辞的 [1 ]。

元话语的分类因研究角度不同而引入不同的分类体系。本研究采用Hyland的元话语分类体系。Hyland从功能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元话语的人际模式,把元话语分为引导式元话语和互动式元话语。引导式元话语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作者建构语篇,进而帮助读者理解语篇;互动式元话语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作者表达态度,允许读者作出回应,从而实现互动 [2 ]。

二、元话语与英文摘要的相关性

论文摘要是论文的精华,同时也是建构语篇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体现写作的交际性本质的重要手段,具有客观性、劝说性和社会性 [3 ]。 因此,论文作者在摘要中不能简单地陈述事实,而要借助各种语言手段,说服读者认同论文的可读性和学术价值,确认和建构与读者的人际互动关系,并对这种关系进行“有意识和有效的操纵” [4 ]。 而元话语的交际性本质使其成为摘要写作中控制这种互动关系的重要手段。元话语标记在论文摘要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建构论文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帮助读者理解、评价摘要的语义特征和人际特征。引导式元话语在摘要中主要体现语篇功能,而互动式元话语在摘要中主要体现人际功能。

三、引导式元话语在英文摘要中的案例分析

根据Hyland对元话语的分类体系,引导式元话语主要包括过渡标记语、框架标记语、内指标记语、言据标记语和语码注释语。下文以大庆师范学院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摘要为例,具体分析引导式元话语在英文摘要中的应用。

纵观近三年的毕业论文,引导式元话语在英文摘要中分布的趋势如下:框架标记语 ―― 过渡标记语――内指标记语 ――言语标记语 ―― 语码注释语。相对于框架标记语、过渡标记语和内指标记语而言,言语标记语和语码注释语在英文摘要中使用得较少。但总体而言,引导式元话语在二语学习者英文摘要中的应用相当广泛。

学术论文对框架结构的要求较高,而框架标记语标示语篇的顺序式阶段,因此框架标记语对论文摘要语篇的建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用相当普遍。“First,second,third”等框架标记语的使用可以帮助论文作者组织摘要语篇,引导读者理解语篇,同时凸显命题信息之间的联系,提升摘要语篇的逻辑性,进而构建“作者 ――读者 ―― 论文”三位一体的语篇结构。

过渡标记语表达主句之间的语义关系。“and”“but”“thus”“in addition”等过渡标记语的使用对论文摘要语篇的建构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论文作者可以借助 “however”等标记语的转折和对比含义,揭示同一问题的不同侧面;借助“even”等标记语引出另一个结果,促进语篇的衔接和连贯。

内指标示语标示语篇其他部分的信息。“in this paper”“in Chapter One”等内指标示语的使用在阐明命题信息的同时,促进了摘要和正文的联系。

由此可见,引导式元话语在二语学习者的英文摘要中占主导地位。梳理论文摘要框架的框架标示语,加强衔接与连贯的过渡标示语,促进摘要和论文主体连结的内指标示语构成了英文摘要中所有标记的主要成分。

四、交际式元话语在英文摘要中的案例分析

根据Hyland对元话语的分类体系,互动式元话语主要包括模糊语、强调语、态度标记语、自称语和介入标记语。下文以大庆师范学院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摘要为例,具体分析互动式元话语在英文摘要中的应用。

纵观近三年的毕业论文,互动式元话语在英文摘要中分布的趋势如下:增强语 ―― 态度标记 ――模糊语 ―― 自称语 ―― 介入标记。相对于引导式元话语而言,互动式元话语在英文摘要中出现的频率较少。在互动式元话语的使用上,二语学习者偏重于对增强语和态度标记的使用,很少使用模糊语、自称语和介入标记。

(一)增强语与模糊语

增强语与模糊语是表达观点的两个层面。英文摘要中增强语的使用主要是为了强调和肯定论文作者的态度和立场,意在要求读者对其采取认同的态度。而模糊语则意在凸显命题评价的不确定性,承认不同观点的存在,增强命题的严谨性、客观性和与读者的协商性。也就是说,模糊语考虑了作者、读者和摘要本身三重因素。有研究表明,从语用功能来看,模糊语的使用遵守了质量准则和礼貌原则 [5 ]。

纵观近三年的论文摘要,二语学习者在其论文摘要中注重增强语的使用。相对而言,模糊语通常出现在摘要的讨论部分,在摘要简介和结论部分很少出现。二语学习者的英文摘要中增强语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模糊语的使用频率。这种现象导致论文作者在与读者的互动中显得较为强势,缩小了作者与读者的对话空间,导致论文摘要缺少读者意识。读者意识强的摘要能够融合论文作者和读者的互动,增强摘要的可接受性。因此,读者策略的培养和模糊语的使用应该是二语学习者在其摘要写作中应关注的一个问题。

(二) 态度标记和介入标记

态度标记明确反映作者对命题信息的情感表达,传递其对命题信息的赞同,凸显命题信息的重要性。纵观近三年的论文摘要可以看出,二语学习者在其英文摘要中使用较多的态度标记,以强调其研究的重要性。态度标记通常出现在论文摘要的背景介绍和结论的话语中。态度标记的使用考虑了作者和读者的双重因素,突出作者选题的重要性和吸引读者。与态度标记不同的是,二语学习者在其英文摘要中几乎不使用介入标记。介入标记有助于论文作者和读者的互动。“You can see that”等介入标记语有效地拉近了论文作者和读者的距离。但英文摘要等学术语篇强调其论述的客观性和行文的正式性。鉴于此,介入标记的弱化使读者在语篇中的参与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从而凸显了摘要语篇的客观性和正式性。

(三) 自称语

自称语是指称作者本身的话语。纵观近三年的论文摘要,二语学习者在其英文摘要中较少使用自称语。二语学习者在其摘要的行文中避免使用“I”和“my”等词,而用“paper”“thesis”等词来替代。很明显,二语学习者优先考虑的是其观点论述的客观性,论证的力度,凸显研究目的和研究成果。但语言学界对于自称语的使用存在不同的观点。Hyland等学者的研究结果以及中外英文摘要对比研究的结果表明,在英文摘要中合理地使用自称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文章的可接受性 [4 ]。

由此可见,二语学习者在其论文摘要中很少使用互动式元话语,互动式元话语的出现频率仅仅体现在增强语和态度标记的使用上。模糊语弱化是二语学习者的论文摘要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

五、结语

元话语具有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考虑了语篇的信息处理,读者和作者三重因素,因此元话语的使用能够优化英文摘要写作。但二语学习者的英文摘要偏重于事实的陈述和命题意义的阐述,引导式元话语占的比重很大,互动式元话语使用得少,缺乏与读者的沟通意识,人际功能薄弱。基于此,二语学习者应关注互动式元话语在英文摘要中的应用,增强元话语意识,提高元话语使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蔡建衡。 从摘要写作的元话语使用看二语习得之变异[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1): 176-178.

[2] 谢洪。 试析元话语的语篇功能与人际功能[J]. 时代教育, 2013,(8): 136-137.

[3] 杨莹。 英汉学术论文摘要中互动式元话语的对比研究[J]. 语言应用研究, 2010,(9): 104-106.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以上就是山草香给大家分享的5篇语文摘记,希望能够让您对于语文摘记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语文摘记2

一 、刺激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课外阅读在形成学生语文能力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要靠长期的大量的积累才能形成的,正如庄子所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要让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必须让其广泛地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阅读内容。而要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地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成为他们的一种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 , 使他们感到课外阅读如同吃饭、睡觉不可或缺。

语言材料的积累,光靠教材二、30篇课文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光靠五、6篇作文的训练也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学必须大大地向课外延伸。低年级,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推荐选择短小精悍的、学生们喜闻乐见的读物,让学生立竿见影学会有针对性的阅读例如《小布头奇遇记 》《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笨笨猪》《狐狸列娜的故事》《米切尔・恩德童话绘本》等有趣的故事书。中高年级推荐名著中的经典场面,激发学生积累和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更不能学好语文。而且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 ,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二、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

1. 摘抄。积累语言材料的方法之一是摘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古人又云:“不动笔墨不看书。”摘记的意义,一在过程,二在于储存备用,因为抄摘的过程就是一个熟悉的过程、记忆的过程。“书到用时方恨少”,若有一个储备仓库可以随时取用,也就不怕临时不够用。我觉得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制订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计划,特别是小学生,阅读和作文处在起步阶段,各级语言材料、名言警句、格言俗语仍然是作文所欠缺的基本材料,对他们的写作来说,积累是很重要的。低年级主要积累四字词语和优美的句子,中年级积累古诗、成语、优美词句,高年级积累成语、名言、警句、格言、歇后语、古诗词、现代文中的好词好句或优美片段,甚至逐步学会积累中外名著中的经典文段等。学生以读书笔记的形式进行,每周利用阅读课集中摘抄一次,主要摘录一些名言警句以及生动优美的、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和段落,让学生积累阅读中的鲜活素材。有关课文中涉及到的名著,如《鲁宾逊漂流记》、《西游记》、《红楼梦》等,让学生利用假期去阅读,同样要求有笔记、有心得体会。

语文摘记3

关键词:阅读积累;内容;方法;兴趣

一、阅读内容的积累

1.语言材料的积累

语言材料包括字、词、句、段落和篇章,丰富的语言材料是构建学生“知识仓库”的必备内容。阅读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语文教材和课外书籍中的佳句妙辞、精美篇章。教材每单元积累运用中的“读读背背”的内容,成语、对联、谚语、名人名言、歇后语……学生只有积累了丰厚的语言材料,脑子里有丰富的知识,说话时才能“妙语连珠,出口成章”,写作时才能文思如泉涌、笔下生花。

2.语感的积累

学生只有不断积累语感,才能不断提高语文素养。语感是学习主体对语言学习的理解和内化后,对语言文字直接迅速地整体感知和把握。语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和训练。叶圣陶先生说过:“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因此,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学生只有不断积累语感,不断积淀语感,语文素养才能逐渐形成。

3.语言表达形式的积累

语言表达形式的感悟也是一种重要的积累。因此,在阅读中要引导学生积累各种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低年级时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重点积累浅显的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等基本句式。中年级和高年级时注重积累的内容范围更广了。

二、阅读方法的积累

1.摘记法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管是在课外阅读,还是课堂阅读中,随时随地积累,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段摘录下来;将原来意蕴较深的书或文章用提纲形式摘录下来;看电视、上网、与人交流时,把学到的优美语句摘录下来;还可以把自己阅读或生活中的一些感受及时记录下来。

2.背诵法

积累语言最重要的方法是背诵,但不是死记硬背,是在理解和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要帮助学生抓住感知的重点,理解的要点。我在指导学生背诵时,总是十分重视教给学生最基本的背诵方法。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3.剪贴法

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把自己需要的、喜欢的内容或图画剪下来,然后贴到本子上;还可以配上自己画的插图。这样学生在剪剪贴贴、画画中获取了知识,积累了语言。学生掌握了积累语言的方法,就有可能在实践中乐此不疲,进行广泛的阅读和摘记。

三、激发阅读兴趣

1.鼓励学生将积累语言运用到课外语文实践中

演讲、辩论会上,学生在表达时运用的好词好句,我都给予充分的肯定。语文活动课上,比如成语接龙,找近、反义词,指定一个意思要求用各种方式表达等,让学生运用积累的语言,展现其语言能力。

2.鼓励学生在作文时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写作

我在批改作文时,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用红笔标出并给予好的评价,有时学生的作文常出现堆砌辞藻的现象,对这些词,哪些要保留,哪些要删除,我都予以悉心指导。这样,学生慢慢体会到正确运用积累语言的方法。

3.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

定期交流读书笔记,把同学之间的读书笔记实现资源共享,作为全班同学的共同财富;办个人手抄报,在五一、国庆长假期间让学生把积累的优美词句作为手抄报的内容进行交流;在学习园地上,选登同学摘记的优美词句,开辟“优美词句赏析专栏”等。

总之,当学生掌握了阅读积累的内容与方法并形成习惯,必定对阅读积累产生浓厚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阅读积累也快乐!

参考文献:

[1]魏春峰。正确认识语文积累[J].小学语文教师,2002(6).

语文摘记4

关键词:课堂笔记;学习策略;运用英语;记笔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268-02

《新课标》把学习策略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并且明确了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应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采取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

一、明确记笔记的作用

有这样一个实验,调查和研究做笔记与不做笔记对听课学习的影响。学生被分成三组,每组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甲组为做摘要组,要求他们一边听课一边摘出要点;乙组为看摘要组,他们在听课的同时,能看到已列好的要点,但自己不动手写;丙组为无摘要组,他们只是单纯听讲,既不动手写,也看不到有关的要点。学习之后,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回忆测验,检查对文章的记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听课的同时,自己动手写摘要组的成绩最好;在听课的同时看摘要,但自己不动手组的成绩次之;单纯听讲而不做笔记,也看不到摘要组的学生成绩最差。(以上实验摘自胡 进 “论课堂笔记策略的创新性”,《上海教育科研》2000年第3期)

由上述实验表明,记笔记在课堂教学中有以下重要意义:

1、有助于指引学生并稳定学生的注意力。

在听课的同时记好笔记,首先要跟上老师的讲课思路和进度,同时还要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只听不记则有可能使学生造成学习接受疲劳,这样就很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到学习以外的其他方面,比如思想开小差,玩学习工具,东张西望等等。更主要的是,记笔记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吸收。记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可调动眼、耳、脑、手一齐活动,促进了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

2、有助于学生后期的复习。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老师在课堂上把课讲得再清楚,如果学生不记下来,过些时候也会忘的。教育心理学表明,人的记忆分为瞬时记忆和恒久记忆,如果只是单纯的听,当时觉得记住了,但是没过多久就已经忘记过半。所以笔记是永恒的备忘录,可以给以后的复习带来方便。

3、可以克服大脑记忆方面的限制。

我们的英语人教版,每学期的教学容量是九个单元(七年级为例),教师每周都要教授新知识,如果学生只凭大脑记忆而不动手,或许一两节课内容还可以承受,若积累太多,就会逐渐被遗忘。期末临近,想要再次复习,却无课堂笔记供自己参考以及课堂上所补充的内容,最终一无所获。不可否认,英语学习是一个不断重复,不断巩固记忆的过程,单靠一时、一遍的记忆很难奏效。所以,在课堂上,随着老师的节奏,把知识点用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方式记下来,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英语课堂笔记的基本方法

1、教师方面。

(1)抓好课前的习惯培养。记好英语笔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教师应该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就抽出一定时间辅导学生做笔记。指导学生记笔记,让学生先有一个感性认识,了解应该重点记什么,如何更好地跟上老师讲课的节奏和进程,以后再通过一、二节课的实践,学生就可以很快适应教师的授课方式,避免学生盲无目的,不知要求地乱做笔记。

(2)抓好备课环节。俗话说,不打无准备的仗。英语教学也是一样的道理。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学生做好笔记的前提。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做好笔记,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根据将要教授的课堂内容,对教材认真分析、归纳、整理,形成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的教案,也就是一个详细的教学知识摘要。仔细设计该节课的板书设计。然后在备课计划中列出重点、难点、关键的问题,并用特有的符号、颜色等标出,以便课堂上学生能围绕这些重点、难点、关键问题做好笔记。

(3)抓好课堂教学常规环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学生更有效地记课堂笔记,首先教师的语言要清晰、有条理,准确而精炼,切忌杂乱无章。要有重难点,分清主次。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好的记笔记的习惯。其次,板书设计的布局要也十分重要,层次要分明,字迹要工整,重难点突出。再次,把握好上课的节奏,讲解重点内容时节奏要稳健而缓慢,反复加以强调,以便于学生把握要领做好课堂笔记。

2、学生方面

(1)笔记本要求。笔记本是一学期重点知识的归宿,个人认为很重要,所以应该是大一点且厚一点的本子,这样能满足一年的使用,从而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封皮最好结实一些,以免撕破划烂,有助于保存,以防因天天使用而导致纸张脱落的现象。每一单元结束后应空出一至两页空白页,以作单元章节的总结所用。

(2)格式要求。首先要记下听课单元标题。每一个知识要点用1、(1)、(2)…2、(1)、(2)…等序号排好。应使用其他色笔标注出重难点。要学会使用常规性的或自己独创的符号标记,以便节约时间,使所记内容一目了然。最好在笔记本的知识要点处注出所涉及内在课本的什么地方,便于以后查实或更正。每页笔记应留出几行空白,便于以后复习时查漏补缺。另外,书写务必要清晰,字迹潦草容易造成日子久了自己也不知道记的是什么。

(3)内容要求。笔记内容不仅仅是教师板书的内容,因为板书只是本节内容最直观简洁的表述方式,所以,课堂笔记应该是本节课的重难点、自己不十分掌握或容易忘记的内容,也可以是自己在听课过程中对老师所讲知识的领悟。课后通过自学所得到的新的知识点也可以记下来,成为笔记的延伸内容。

(4)使用要求。记笔记不是老师分配的一种任务,而是学习英语的工具。学生在课后还应学会整理归纳,完善笔记。不要把笔记当成了摆设。应该通过经常翻阅来复习巩固,逐步地把笔记上的知识装进自己的脑袋。课后要依据教材或寻求老师的帮助对笔记的遗漏之处进行补充。

综上所述,课堂笔记在学生学习中无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勤记笔记,而且要具体引导怎样更科学地记。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对他们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参考文献:

语文摘记5

一、写日记

每天下午放学,要求学生写日记,刚开始,学生对写日记没有产生兴趣。他们会认为写日记没有用,天天写烦死人了。他们把写日记看成了负担。怎样让学生把写日记不当成负担呢?我首先引导学生写日记。如:观察日记,让学生把看到的人物,事物,景物记下来。剪贴日记,把自己喜爱的邮票,图画。照片贴在日记本上,并按图意写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加以说明。信息日记,把看到的,听到的有价值的最新信息记下来。气象日记,把每天的天气,温度,风力,风向和出现的自然新气象记下来。台历日记,把周围实实在在发生的重要事物如实简要的记在台历上,少则一句话,多则一段话。摘录日记,把看到或知道的名家语录,格言,座右铭或写人物的优美词语摘录下来。学习日记,把课本上学到的,课外书刊上读到的,印象较深的心得体会,联想记下来。活动日记,记下参观访问活动或学校,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参加一次写一次,抓住重点写。试验日记,如养花,种豆或搞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把过程、结果记下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学生会慢慢喜欢写日记。日记是孩子们思想的撞击,情感的流露,知识的熔炼。一旦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好处是:1.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写好作文积累素材;2.我可以在日记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及时地沟通。

二、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可以促其个性健康发展。能积极阅读课外多种健康读物的学生,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大量的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了肥沃的知识土壤,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能够以读促思,以读助写。具体方法如下:

1.指导学生阅读

每天让学生读课外书,学生要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读的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可以选读、精读、泛读、朗读、默读、快速阅读、鉴赏阅读等。为了避免学生不认真读书,我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形式多样,有摘录式,索引式摘记,提纲与纲要,各种批注,圈点,心得,读后感,续编故事等。

2.督促检查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522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