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民间故事优秀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67905

【导言】此例“民间故事优秀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民间故事【第一篇】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故事会民间讲故事。欢迎阅读参考!

故事会民间讲故事1传说四川峨眉山上,从前有一座会飞的小山峰。它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西;飞到哪里,就在那里压坍许多房子,压死很多人。

那时,西湖灵隐寺里有一个和尚,因为他整天疯疯癫癫的,不守佛门的清规,所以人们都叫他疯和尚。有一天,疯和尚得知中午辰光,那座奇怪的飞山将飞落到灵隐寺前的村庄上来。他担心山落下来会压死很多人,就五更爬起身,奔进村庄,挨家挨户地告诉说:“今天中午有座山要飞到这村庄上来了,大家赶快搬场呀,迟了就来不及啦!”

老头儿听了直摇头:“疯和尚,你又来寻开心了,山是顶重的东西,谁见过会飞的山呀!”

当家人听了叹口气:“我们穷佃户往哪里搬家呀!要是真的有山掉下来,压死也只好怨命啦!”

小伙子听了哼鼻子:“别编谎话吓人啦!山压下来就拿肩膀顶着,我们不怕!”

小伢儿们嘻嘻哈哈地跟在他后面,指手划脚看热闹。

疯和尚这家进那家出,全村百十户人家都关照过了。他说得嘴唇破、唾沫干,却没有人信他的话,更没有一家人准备搬场的。

太阳越升越高,中午眼看就要到了,疯和尚急得团团转。这时,他忽地听到“的的打,的的打”吹唢呐的声音,赶紧顺着声音奔过去。一看,好呀,原来有一家结婚,人进人出,热闹极了。疯和尚搔搔头皮想一想,就推开众人,钻到堂前,不管三七廿一,把新娘子往肩上一背,抢出大门往村外飞跑。

新娘子头上的红披巾还没有揭掉,忽然糊里糊涂地叫人背着飞跑,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只吓得哇哇叫。疯和尚抢新娘子,这还了得!人们抓门闩的抓门闩,抡扁担的抡扁担,挥锄头的挥锄头,举钉耙的举钉耙,没命地追赶上来。一面追,一面喊:

“抓住疯和尚!”

“前面快快拦住呀,别放他跑了!”

这一下,把全要都哄动了。也不管是亲戚不是亲戚,是朋友不是朋友,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全村人都追了出来。只有村东一家财主没有动,倒反站在门前看热闹,讲风凉话:

“出家人抢新媳妇,真是件新鲜事,嘻嘻!”

疯和尚背着新娘子,一个劲住前奔。他跑得真快哩!大家一直追出十几里路,还未追上他。等到太阳当头,疯和尚站住脚,不跑啦。他从背上放下新娘子,自己往地上一座,摇着扇了扇风凉。人们赶到他跟前,刚要揪住打他,却不料一霎时天昏地暗,伸手不见五指,大风刮得呼呼地响。突然“轰隆”一声,人们都被震得跌一跤,大家爬起来一看,已经风停云散,太阳刚照在头顶上了,却见一座山峰刚刚落在他们的村庄上。人们这才明白过来:疯和尚抢新娘子,是为了救大家的性命。

村庄被压在山底下,大家都无家可归了。有的人急得捶胸顿脚,哇哇大哭起来。疯和尚说:“哭什么!你们不知道,村里的财主已被压死在山下了,今后你们各人种自己的田,还怕盖不起房子!”

人们被说得高兴起来,欢欢喜喜地正想散去,疯和尚又讲话了:“别走别走,大伙听我说,这座山峰既然能从别处飞来,也就会从这儿飞走;飞到别的地方,以会害死许多人命脉。我们在山上凿它五百尊石罗汉,就能把山镇住,不让它再飞往别处害人,你们看好不好?”

大家听了,一齐说好,马上就动起手来,锤的锤,凿的凿,“丁丁当当”忙了一夜,五百尊石罗汉就凿全了,山上山下布满石龛佛像。只凿了罗汉的身躯,却来不及凿出眉毛眼睛。疯和尚说:“我有办法,让我来!”他不用锤了用凿,只用他长长的手指甲到石罗汉脸上去划。半天工夫,便把五百尊石罗汉统统都安上了眉眼。

从此,这座小山峰就再也不能飞到别处去,永远留在灵隐寺前面啦!因为它是从别处飞来的,所以就叫做“飞来峰”

故事会民间讲故事2南宋年间,有一年,又逢三年一次的大比之期,各地学子纷纷云集京城临安,城中旅店早已人满为患。

却说“西湖十景”印月井旁的吉祥旅店里,住着严州府睦州文昌的一位学子何梦桂举人,早在三月前就离开石峡书院来这里复习迎考。有道是“十年寒窗无人识,一举成名天下知”,何举人一边紧张学习一边掰着手指头数着愈来愈近的考期。

就在临考前三天的晚上,他忽然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左手拿着几棵白菜秧,右手提着锄头在自家院墙上挖坑种白菜。不一会儿,天空下起雨来,他想起父母还在田间劳作,便戴上斗笠撑着雨伞出门送雨具去了。回家来推开院门,一眼望见院子里站着表妹鲁秀英,不由又惊又喜,因为父母早年就给他和表妹定下娃娃亲,双方约定考中后即成亲。晚上,他和表妹俩人背靠背同榻而眠,可不知怎么的,任凭他怎么使劲想翻身同表妹好好亲热一番,就是动弹不得,急得他火烧火燎,心中不由十分懊恼,“唉”地长叹一声。

岂料这一声长叹倒把何举人叹醒了。他这才知道自己在做梦,不由心中奇怪。因为他平常很少做梦,这大考在即梦到这些也不知是什么兆头。天亮后,何举人梳洗完毕,便上街想找个看相算命的先生给解解梦,没走多久就在街旁遇到了一位,卦摊上写着“铁口直断李半仙”。虽说这李半仙是个瞎子,可他知道的事却比明眼人要多得多。何举人将昨晚之梦说给他听,李半仙听后沉思了一会儿摇头晃脑道:“举人,你梦见自己在墙壁上种白菜,这不明摆着预兆你种(中)不了嘛,说明你此次科考无望;你雨天头戴斗笠又打着雨伞举在头顶,正所谓多此一举;既然你和表妹赤身裸体同睡一床,却又无法行那云雨之事,岂不就是空欢喜吗?举人,你看我如此解梦是否恰当?”

何举人听了,觉得他说得十分有理,便付过谢银转身走了。一路上,他想:我何某人在严州府睦州石峡书院,可是数一数二的学生,大家都认为我这次科考一定能高中。若真如梦中所兆墙壁上种白菜“中”不了,传扬出去,岂不名誉扫地?既然高中无望,那又何必去参加这次考试,做那无用功呢?我还是早点回家寻个学馆教书过日子算了。

何举人主意已定,当即回旅店收拾行李准备回乡。旅店老板杨成龙看到,心()中诧异,忙问道:“何举人,大考在即,你收拾行李却是为何?难道是嫌小店招待不周要往别处投宿?”何举人见杨老板误会,只好解释道:“杨老板此言差矣,学生并无他意,只是不想参加这次考试,打算回家乡去了。”杨成龙一听,追问道:“这又是为何?”何举人这才将昨晚之梦及刚才街上李半仙的话细细说了一遍。不想杨成龙听后哈哈大笑起来。何举人见状问道:“杨老板因何发笑?”杨成龙一本正经道:“何举人呀何举人,你可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你想,一个梦就能决定你一生?那李瞎子为了混饭吃,随口编的胡言乱语你也相信,那你这十年书岂不白读了?再则,你所做的梦在我看来完全是些好兆头,不信请听我解一解此梦如何?”

何举人听了半信半疑道:“那依你说又是怎样呢?”杨成龙手拈胡须慢慢答道:“你梦见墙上种白菜,说明你此次科考定能高种(中);下雨天头戴斗笠手撑雨伞出门,说明你复习准备得相当充分,正所谓有备无患啊;你和表妹背靠背同睡一床,说明你翻身和表妹面对面的时候已经不远了,你们的婚姻大事马上花好月圆。何举人,此梦这样解说也很合乎情理,你说是不是?再说,咱抛开此梦不说,大考就在眼前,这是多少学子梦寐以求的时刻,你若不参加这次考试,就根本没有考中的机会了,岂不白费了十年寒窗苦读,辜负了父母和教育过你的师长?你若参加这次考试,就有了考中的机会,一举成名就在此一搏。”

听了杨老板的话,何举人顿觉眼前一亮,细想想觉得有道理,自己复习得如此充分,岂能临阵脱逃?于是马上打消了回家的念头,继续在“吉祥”旅店认真复习。考试那天,他信心十足地走进考场。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高中探花。

同样一个梦,由于两种截然不的解说,却使何举人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使他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命运要靠自己去掌握。

故事会民间讲故事3防风氏是古越先祖,夏禹时代杭嘉湖一带的一位部落首领,治水英雄。

大禹治好地上洪水,来到会稽茅山开庆功会。各路治水的领头人陆续前来。

到了开会的日子,只缺一个防风氏。

防风氏个子非常高大,曾经和大禹的阿爹一起治过水。因为他们治水只堵截,不疏导,治水失败了。鲧被砍了头,防风氏侥幸留下。

后来,防风氏又跟大禹治水,不愿跟随大禹去挖河,说让他带些人仍到山间去筑坝拦洪。大禹心里虽不高兴,还是同意了。

防风氏带了些人在四明山筑坝,把四明山北坡的水全拦了起来。这回他以为大功告成了,就头枕在山巅,脚搁在坝上,呼噜呼噜睡起大觉来。

不料转身时脚一蹬,大坝倒了一大截。山洪哗啦啦往下泻,搞得余姚百姓死伤惨重,等到防风氏重新把坝筑好,已是大禹在茅山开会的第二天了。

防风氏懊懊丧丧来见大禹,大禹十分气愤,就问身边执法的人道:“损坝泻洪,毁田伤人,该定何罪?”

执法的人答道:“立斩!”大禹点了点头便叫随从把防风氏绑了去杀头。

因为防风氏个子高大,跪在地上,执刑人的刀子还够不着他的项颈。

于是大禹就叫人建造了一个刑堂,堂中央设立高台,让防风氏跪在刑台下,执刑的人站在台上,这样手起刀落,才把防风氏的头斩了下来。

大禹斩了防风氏。立即带领一行人赶到余姚去挖江,引洪入海。

当地百姓便把防风氏的尸体葬在附近。

后来老百姓在治理镜湖时,还掘出过一根七尺长的人骨,据说便是防风氏的脚骨。于是人们在那里建了一座“七尺庙”,纪念防风氏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有的学者认为,禹王杀防风的主要目的在于杀一儆百,借以削弱本地区部族势力,有利于夏王朝在太湖流域的统治地位。他们认为,公元前2198年,中原华夏部落军事联盟的首领夏禹巡视江南,在今绍兴会稽山召集各地诸侯会议。因防风氏曾劝阻并反对禹企图破坏原始邑主禅让制度、传位于其子启的决定,于是禹借赴会迟到之罪杀害了防风氏,制造了我国历第一桩千古冤案。

故事会民间讲故事4大清朝乾隆年间,在一个冬日,正逢潍县县城的集日,人来人往的闹市里,一片繁华景象。

突然,衙门外传来“咚咚”的连续不断的击鼓声。

县官郑板桥稳稳端坐在县衙的大堂上,两班衙役手持杀威棒分列两边,班头大呼:“升堂!”只见外面跑进来一个人,由于走得匆匆忙忙,差一点跌倒在地。来在堂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老爷,为我做主啊!”板桥定睛一看,这个人是自己在书画方面的老相识,潍县有名的“韩记”大当铺的大当家韩老六,便和气地说道:“韩老六,起来说话。”

韩老六慢慢从地上爬起来,细细向郑板桥叙述了他的冤屈。原来去年有人在他的当铺里典当了一件物品──一幅明代画家唐寅的书画《江南烟雨图》,这幅画价值连城,事关重大,老板韩老六亲自验的货,根据他多年的经验,货是真品,他也就收下了。但如今人家持当票来赎回物品时,却发现物品不是原来的样子了。典当的人要他赔偿损失──要价三百两白银──这简直就是要他的命啊。

板桥听明白了,急忙让班头带人把这一幅《江南烟雨图》带来衙门。板桥亲自打开匣子外面的锁头,再拆开一层层的丝绸,才拿出一幅画:画面上一片空白,空空如也,哪里有画的半点影子。韩老六还给郑板桥指出,自己曾经在这幅画的背面做了一个不被人发现的标记──画轴上藏进去了一枚小小的银针,如今这枚银针依旧完好无损地镶嵌在画轴上,可是这画上的《江南烟雨图》却不翼而飞。况且放置这画的匣子是上了锁的,这钥匙还紧紧地挂在身上。可是……韩老六搔着脑袋瓜,一脸茫然地看着郑板桥:“老爷,到时候你可要给我讨个公道啊!”这事情弄得郑板桥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韩老六为人老实本分,不可能给老爷我开这个大玩笑吧?可这若不是玩笑,又作何解释?

“这东西你先把它留在这儿,我要好好看看这是怎么一回事。若那典当的人去了,你就说老爷我帮你管这件事了,把他领到我这儿。你们两个,不是你的问题,那就肯定是他的问题,老爷我一定要弄个明白不可!”

郑板桥一拍惊堂木,“退堂!”站起身来,拿着盛放着那个什么《江南烟雨图》的大匣子回了书房。

来到后宅,只要无事可做,郑板桥就把那幅画平铺在自己的书桌上,仔仔细细地欣赏。一连几天,板桥只要吃过饭,就端坐在书房里品着茶,看着这幅空空的画纸出神,可是却百思不得其解。

已到了就寝的时间,书童给郑板桥打来了洗脚水,满满一桶的冒着腾腾热气的热水瞬间让这间小小的书房里呈现一派云雾缭绕的景象,犹如进入了令人神往的仙境。板桥也懒得挪动地方,就在书桌前脱下长靴,刚把双脚放进洗脚桶,就有了新的发现:书桌上的那幅画在热气的氤氲下,好似有了一点点的变化。上面开始模模糊糊地出现了一些暗影。板桥大惊,急忙让书童把画拿起,两个人手持画卷,放置在水桶的正上方,以便让热气更多地熏蒸着这幅画。随着时间的流逝,画面上模模糊糊的暗影也越来越清晰,渐渐有了一点画的模样。可是好景不长,随着水桶里水的温度渐渐凉了,画面上刚刚显现的东西又开始慢慢消失了。

板桥从桶里把脚拔出来,顾不得擦洗,就急急忙忙穿上靴子,拿着画卷,来到后厨,让厨娘烧上了满满一大锅水。时间不长,水开了,掀开锅盖,他和书童再把画卷展开直接让水蒸气熏蒸。一炷香的工夫,烟雨缭绕的江南风景就历历在目,跃然纸上:飘拂的长长柳枝在水面荡起一圈圈涟漪,一座座亭台楼阁在雨丝中若隐若现,远处的群山青翠欲滴,几只白鹭飞翔在空中,一个牧童骑着水牛行走在梯田边的小路上,甚至还能看得到有几只蝉藏匿在一棵柳枝上,似在“吱吱”长鸣。旁边,唐寅的印章清清楚楚地盖在画作的一边,唐寅的落款落落大方,笔意如流水般顺畅。看到这儿,板桥忍不住惊呼:“妙啊!实在是妙啊!这唐寅真不愧是一个‘怪才’。”

“大人,何妙之有?”书童在一旁问道。

“我是说这画有‘二妙’。‘一妙’,‘妙’在画得好,你看,这画上的景物那叫一个栩栩如生;二‘妙’,这纸也用得‘妙’,只有用这样的纸,才会有这样奇特的效果。才能骗得过我们这些凡人的肉眼。若不是唐寅这绝世怪才,绝想不出这主意。也绝不会有这样的奇画传世。”板桥对唐寅的这幅画作是赞不绝口。

等他们回到书房,再看这幅画时,画上的一切又不见了,只剩下一张光秃秃的白纸。板桥这才明白,这幅画的奥秘在于这张画纸。为人怪诞的唐寅肯定是用了一种特殊的宣纸,这纸具有在达到一定湿度的情况下,吸足了水分,才能把墨迹显现出来。直到此时,郑板桥才感觉到靴子里湿漉漉的,两只脚冻得快要麻木了。这才恍然记起,刚才光顾得欣赏画作,没有来得及擦去脚上的水,在这滴水成冰的时候,靴子里的水几乎要结成冰了。

第二天,郑板桥派人把韩老六叫来:“你这幅画什么时候收进来的?”

“去年夏天!”

“具体说一下当时的情形。”

“去年夏天,我们这儿阴雨连绵,几乎天天下雨,穿在身上的衣服甚至都可以拧出水来。就是那么几天,有一个公子哥模样的人把这幅画当了进来。”韩老六答道。

“这就对啦!”郑板桥听到韩老六的一番话,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笑得韩老六一脸茫然。

“你回吧!若是那人来了,你便带他来见我,包你一两银子也不用赔他。”郑板桥挥挥手,让韩老六回去了。

不几天,韩老六带着一个衣着光鲜的商人来到衙门,请县官郑板桥评理。

在大堂上,那个商人依旧让韩掌柜赔偿他三百两白银。郑板桥不慌不忙,拿起狼毫笔,在纸上写下一行字,让手下递给商人。

商人接过来一看,纸上写着两行字:雨中来当宝,雨中来兑宝。

故事会民间讲故事5相传,薛河上的西仓桥,是在明朝时候兴建的。这座三孔石拱大桥,据说是皇家工程,规模很大,征调的能工巧将很多,征用的民工就更多啦。建桥的时候工地上很热闹,象个小集市。

一天,从外地来了个白头发的石匠老头,给河北涯一家打石碓窝儿。他一连打了好几天,歇着的时候,就到工地上转悠转悠,看人家雕刻水兽、石狮子和桥栏石柱。高了兴还跟石工门扯上几句,就连那工地上的头头们,他也偎上去唠叨几句。大伙都说这个老头迂魔,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老石匠把石碓窝子打成了,他跟主家说:"你有这么多石料,我再给你打个石墩,坐着舂粮食多方便。"主家很乐意,就让他接着打了。

打这个石墩时,老石匠别捉多细心啦,他量了打,打了量,有人问他:"一个石礅子,费这么大的劲儿干什么?"老石匠听了,光笑不说话,就知道低头干活。石礅打成的这天,正赶上大桥石拱圈要合龙门。不知因为什么,垒到最后,正好缺一小块石头碰不上茬儿。当时天阴得很厉害,眼看要下大雨,石拱圈不马上合好龙门,一场大雨,几个月的工就白搭啦!可现打制也来不及呀!石工们和掌管工程的官员,急得团团转,活象热锅上的蚂蚁。就在大伙犯难为的时候,这个老石匠又遛了来。他看了看缺口,对工程人员说:"我那里有一个石礅,你们看看放到这儿合适不。"石工们听了,马上跟老石匠把石礅搬了来,往中间一放,竟一丝一毫不差,扣得严严实实。

大桥建成了,官员们都很高兴。当想起去找老石匠道谢时,可哪里还有老人的影子!光看见碓窝子跟前,有一张大红字条上写:

施工马大哈,桥拱出误差。

民间故事【第二篇】

有个小姑娘,叫珍妮。有一天,妈妈叫她去买面包圈,珍妮买了七个面包圈,爸爸两个,妈妈两个,一个粉红色的给小弟弟,两个带糖的给自己。珍妮提着一大串面包圈,一边走,一边念着商店招牌上的字,数着天上飞来飞去的乌鸦。

这时,一只小狗跟在珍妮后面,它偷偷地把面包圈吃了,先吃了爸爸的、妈妈的、小弟弟的,然后吃了珍妮带糖的面包圈。珍妮觉着手里轻了,她扭头一看,哎呀,面包圈全没了,旁边一只小狗正舔着嘴呢。“你这害人的狗,小偷!”珍妮追着小狗,要打它。

珍妮追呀追呀,追不上小狗,自己却迷路了,她走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她害怕了,呜呜地哭起来。忽然,不知从哪儿出来一位老婆婆,老婆婆问她为什么哭,珍妮把一切全告诉了老婆婆。老婆婆很可怜珍妮,就说:“别哭,小姑娘,我这儿有一朵‘七色花’,它什么事都能办得到,我把它送给你,它会帮助你的。”

那朵七色花,有七片花瓣,黄、红、蓝、绿、橙、紫、青,一片花瓣一种颜色。老婆婆说:“你想要什么,就撕下一片花瓣,扔出去,说:‘飞吧,飞吧!我要……’它就会替你办好。”

珍妮接过七色花,谢了老婆婆,她要回家去,但不知该走哪条路。她想起七色花,就撕下一片黄色花瓣,把它扔出去,说:“飞吧,飞吧!我要带面包圈回家去……”话还没说完,手里已经拿着一串面包圈,回到家里了。

珍妮把面包圈交给妈妈,就走进房里,想把七色花插进心爱的花瓶里,可是一不小心,花瓶掉在地上,打碎了。妈妈在厨房里大声说:“珍妮,你把什么东西打碎了?”“没有……”珍妮赶快撕下一片红色花瓣,扔出去,说:“飞吧,飞吧,给我一个像这一样的花瓶吧……”地上破花瓶的碎片立刻又合拢起来了。妈妈进来一看,那花瓶好好的。

珍妮来到院子里,男孩子们正在玩到北极探险的游戏,他们不肯和珍妮玩,珍妮说:“我自己到北极去!”她撕下一片蓝花瓣,扔出去,说:"飞吧,飞吧,我要到北极去……"话刚说完,忽然太阳不见了,一阵大风吹来,把她吹到北极去了。

珍妮这时穿的是夏天的衣裙,光着腿,孤零零地一个人到了北极,冰天雪地的北极冷极了。“妈妈,我冻坏了,快来呀!”珍妮哭喊着,眼泪一串串流下来,马上冰成了冰柱子。

这时,七只大白熊从大冰块后边蹿出来,向珍妮扑过去。珍妮吓坏了,她用冰僵的手指,抓起七色花,撕下一片绿花瓣,扔出去,大声说:“飞吧,飞吧!快让我回去……”一眨眼工夫,她又在院子里了。

珍妮去找邻居的女孩们玩,她看见她们有好多玩具:小汽车、大皮球、会说话的洋娃娃……珍妮很羡慕,她把一片橙色花瓣扔出去,说:“飞吧,飞吧!我要好多好多的玩具……”立刻,玩具从四面八方向珍妮拥来了。会说话的娃娃堆满了院子,它们吵得要命。汽车、皮球、玩具飞机、飞艇、坦克、大炮……把整条胡同,甚至连对着胡同的马路都挤满了。空中降下来的许多带着降落伞的娃娃,它们都挂在了路边的树上,电线上。站岗的警察吹着口哨,叫大家来维持秩序。

“够了,够了!”珍妮抱着头叫起来,玩具快别来了。”可是玩具还是不断涌来,它们堆着、堆着,一直堆到房顶上了。珍妮走到哪里,玩具跟到哪里,珍妮爬到房顶,连忙撕下一片紫花瓣,扔出去,说:“飞吧,飞吧!快叫玩具回去吧!”于是所有的玩具都不见了。

珍妮一看七色花,只剩下一片花瓣了。她想:六片花瓣都浪费了,这最后一片,要它做什么事,得好好想一想。珍妮想买巧克力糖、买蛋卷……可是吃过就没有了;买三轮小车,买电影票……不,等一等,让我再想想看。忽然,她看见一个小男孩坐在大门前的小凳上,他有一双可爱的黑眼睛,珍妮很喜欢他,想和他玩,但是小男孩是个跛子,不能跑、不能跳。珍妮想,要让小男孩能够走路!

民间故事【第三篇】

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传承于辽北的铁岭、开原、调兵山、昌图、西丰等地。铁岭及辽北的朝鲜族是中国朝鲜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最早移居我国的朝鲜族。根据“铁岭县志”记载,朝鲜族最早在铁岭居住是明朝万历年间或清朝初年,与东北其他地区相比早一些(东北地区朝鲜族居住史一般为200年),已有400年的历史。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活环境构成了朝鲜族民间故事这一独特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形态生存和传承的特殊环境。

因为朝鲜族民间故事是从古到今世世代代口传下来的,无法考证它的原创者,但它最好地蕴涵着朝鲜族先人们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精髓。铁岭朝鲜族中口传的民间传说、民间故事为数甚多,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其中,朴纪东、郑永守、朴炳大、玉元实、金鼎淳、李周善、金钟元等老人都能讲述上百则的民间故事,而且富有极强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是一代一代口头流传下来的,源远流长,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既有神话、民间传说、魔法故事,也有生活故事、动物故事、寓言、笑话、熟语等。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内容丰富,情节完整,生动有趣,不仅有鲜明的主题,而且还反映了朝鲜族民俗特色和讲述人本人富于感染力的语言艺术风格。

铁岭朝鲜族人民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创造了具有浓郁辽北特色的朝鲜族民间故事,留下了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遗产。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在作品的内容方面有鲜明的迁移民族文化与农耕文化交汇相融的铁岭地域文化特色。各类体裁的作品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朝鲜族古老的原始崇拜的继承

在几位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传承人讲述的上千则故事中,有数十则关于太阳神、月亮神、熊神和朝鲜族祖先以及历代朝鲜族先人的传说,有始祖神话、部落神话、自然神话等,其中始祖神话、部落神话都是借助古代文献的记载得以流传。如《三国史记》《三国遗史》《东明王篇》《檀君神话》《朱蒙神话》等,都是表现朝鲜族古老的原始崇拜的神话。

朝鲜族的自然神话也有流传,诸如,郑永守讲述的《千年水》《福神》和李周善的《风神》《洪吉童传》,还有黄特洙讲述的《人为什么长头发》和朴炳大讲述的《洪水神话》等。

另外,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中,还有历史上的其他实有人物故事,如朝鲜李氏王朝五百年间的李成桂国王、发明朝鲜文字的世宗大王、多智多谋的御使朴文秀等等。

(二)对历代本民族先人生活的展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反映朝鲜族先人生活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故事有《坏事变成好事》《争福的少年》《抓狐狸》《十年扛大活儿》《破镜奴》《善良贤惠的妻子》《宽宏大量积大德》《孟士成佳话》等。

(三)情节曲折、生动感人的道德训诫故事

以朝鲜族祖先的传统美德为主题的故事有《孝子龙凤狗汤的传说》《和睦的家庭》《报恩的灵魂》《蟒蛇与孝女》《奇怪的报恩》等故事,讲的是朝鲜族的孝道和邻里间和睦相处、对人忠厚、知恩图报的为人之道;反映劝善惩恶道德训诫故事和朝鲜族先人聪明智慧为主题的有《善与恶的报应》和《喇叭和虎皮》《聪明的童子》《贪婪者的下场》《害人等于害自己》《恶毒的婆婆》《被老虎咬死的和尚》等故事。

(四)反映到中国辽宁的移民史和与汉族的交往、对本土的热爱

反映朝鲜族和汉民族以及其他文化融合的作品流传较为普遍,这些作品反映了朝、汉民族之间的政治、文化、婚姻往来、生活习俗;朝、汉民族之间的农耕纺织、文字交流、礼仪习俗、通婚等历史过程,使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具有浓郁的地域性。代表性作品有:《李斗贤和金顺爱》《在梦中唤起丈夫的女人》《王老汉娶明月》《洪翻译的请兵史》《柴河的故事》《龙山的传说》等等。

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的讲述者,以他们活泼的艺术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朝鲜族历史和朝鲜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以及思想愿望。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凝聚着朝鲜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一)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的素材广泛、主题深刻

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所讲述的主要类型有动植物故事、神异故事、一般故事、幽默故事等二十多种,再把它具体分成起源故事、智谋故事、超人故事、善恶报应故事、教训故事、命运故事、夸张故事等等。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之所以包罗万象,从中可以了解整个民族的历史和生活的各个角度。

(二)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的语言特色

讲述者大多是使用朝鲜族本民族语言,而且还大多是使用朝鲜族大众的生活语言。他们在讲述故事中,普遍运用大众语言和比喻夸张手法,语言生动鲜活、幽默风趣,使口头民间文学具有更强的故事性;受地域文化的影响,经常使用汉字语,使铁岭民间文学更具地域特色;经常运用大最脍灸人口的哲人睿语、格言俗语,使民间故事更具有思想性,使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熠熠生辉,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

(三)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的情节别致生动,结构形式完整、功能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不仅从内容上重复少,而且在故事的构成和形式上就有数十种。

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讲述人,以自己超群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才能,塑造出许多生动活现的人物形象,更使故事情节曲折动人,表达的语言优美动人,使听者仿佛看到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如同尝到美酒佳酿,有一种美的感受。

(四)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不仅反映朝鲜族的亲属关系、婚丧祭礼、年中习俗、官职制度,还反映了歌谣和占卜、风水、巫俗、民间信仰以及古代人的宇宙观和世界观。

辽北朝鲜族民间故事,即守护着本民族特征和传统,同时也吸纳了其他民族文化的营养。以民间传承的故事、民歌、歌谣、俗语、格言为载体,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朝鲜族文化源流体系,同时构成了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的三大特征。

(一)传统的民族历史特征

1.对日月星辰、天体万物的崇拜和信仰。

2.对本民族祖先的崇拜。

3.对本民族传统的崇拜。

承载这些内容的神话、传说、故事、展示给我们的是朝鲜族人民的原始信仰。由这种信仰所产生的伟大奇异的幻想,创造了优美传奇和朝鲜族传统文化艺术。

(二)鲜明的地方特征

1.浓厚的地方色彩。

2.鲜活的时代色彩。

铁岭朝鲜族生活在这样一个多民族集居的地方,不论从思想、文化、生活习俗,都受到其它民族极大的影响。因此,反映在他们所讲述的故事中,也必然染上浓郁的地方色彩。

(三)多彩的艺术特征

1.鲜活的人物形象。

2.感人的人生哲理。

民间故事【第四篇】

[关键词]东乡族;民间故事;民俗文化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4-0043-03

东乡族是甘肃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因东乡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而曾被与回族混为一谈,又因其语言近半与蒙古语相近而曾被称为“回”、“东乡土人”,历代官方一直没有承认东乡族是一个独立的民族。直到1950年,新中国政府设立东乡族自治县,东乡族从此成为我国少数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份子。

由于历史的原因,文献资料对东乡族的记载凤毛麟角,所以,民众口耳相传、世代沿袭的民间口头文学成为认识和研究东乡族人民生产状况、生活习俗以及思想情感的一笔珍贵资料。在东乡族形式多样的民间口头文学作品中,尤以民间故事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一、东乡族民间故事的题材内容

东乡族民间故事大多是民众在封建社会制度下集体创作而成,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蕴涵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一)反抗封建统治阶级压迫

东乡族形成于元末明初,由于元代的民族政策,回族人的地位一般都高于汉族,所以,东乡地区的社会较为稳定。从清初到新中国成立以前,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和政府的反动政策使东乡族人民深受统治阶级的镇压和迫害。东乡族的民间故事从普通民众生活的角度出发,深刻地揭露官僚地主阶级的贪婪和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体现了人民群众积极反抗、顽强抗争的精神。其中较有影响的作品有《三个县的衙役》、《新媳妇驱鬼》、《尕孙子》、《背地的故事》、《俄晃祖哈》,还有“玉斯哈的故事”系列中的《三不做》、《打饿虫》、《怜悯》、《撒谎》、《二两银子的工钱》等。

(二)爱情故事

这类故事主要通过描写青年男女曲折的爱情,表现东乡族青年美好的爱情观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这类作品有《双双金鸟》、《蛤蟆姑娘》、《白羽飞衣》、《挡羊娃和牡丹花》、《沙郎哥》等。如《双双金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勤劳的青年洒力海在放羊时认识了漂亮的姑娘索菲亚,他们约定每天在山岗上相会。有一天,索菲亚没有如约而来,洒力海被告知原来是黑鹰地主绑走了他的心上人,洒力海在昂唐本驻(金鸟)的帮助下救出了索菲亚,他们在一起过了330天幸福的日子,但最后还是被发现了,黑鹰地主火烧牛星山,洒力海和索菲亚化作一对灿烂夺目的昂唐本驻飞向天空。

(三)山川风物传说

代表性的作品有《璐妇人斩蟒》、《赤孜拉妩滩》、《称够湾的传说》、《勒退夫斩妖龙》、《九泄和龙宫窝的故事》等。如《璐妇人斩蟒》讲述了东乡族迎婚曲“哈利”的来历;《赤孜拉妩滩》讲述了赤孜和拉妩与毛速木恶魑(妖怪)斗争的故事,不仅描写了男女主人公的美好爱情,也赞扬了他们为当地百姓除害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葡萄山与高陵峙》在讲述洮河两岸山川由来的同时,也蕴涵了东乡族与汉族人民的深厚感情。这些故事表面上是对地方山川风物来历的解释,实际上则表现了东乡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以及生活中的各种感受、观念和愿望。

(四)以动物为主人公的寓言故事

东乡族的寓言故事大多是动物寓言,表现的是民众在生活中的感悟和总结出的经验、教训和哲理,体现某种道德观念或行为准则。如《虚荣的喜鹊》告诉人们贪图虚荣只会害了自己,所以做任何事都要脚踏实地;《麻囊与霍霍兔》、《何了和地达达》告诫人们要提高警惕,不要被别人的花言巧语所蒙蔽。《可恶的地狗》、《猫和狗的古经》、《牛心洞里的白鸽子》、《老虎和兔子》等故事则从各个侧面揭示了不同的哲理,寓意深刻,给人们以不同的启迪。

二、东乡族民间故事的艺术特征

东乡族民间故事不仅具有民间故事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紧密结合的普遍特征,也因其独有的民族语言而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特色。

(一)理想与现实结合

任何民族的民间故事中都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成分,这也是民间故事有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特点,东乡族民间故事自然也不例外。阶级斗争是东乡族民间故事中的常见话题,故事中的财主、富汉或仗势欺人,或强抢民女,或千方百计克扣工人工钱,这些情节无一不是封建社会现实的反映,但故事的结局往往都是地主阶级被聪明机智的劳动人民所愚弄和惩罚。这样的结局实际上并不符合生活逻辑,处于弱势的劳动人民面对强大的封建势力,被剥削被压迫的现实很难改变,民间故事的结局却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民众改善自己生活状况的愿望和他们惩恶扬善的心理要求。

另外,像《挡羊娃与牡丹花》中牡丹花变成的漂亮姑娘趁放羊娃不在时为他打扫房间,烧火做饭;《后阿娜的心肠》中主人公被同父异母的弟弟推入井中不但没死反而听到了一段神奇的对话,他按照对话的内容去做,不仅帮助巴彦(财主)找到水源,挖出了金子,还收获了美好爱情,而狠心的后娘和弟弟最终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孤儿与后娘》中神奇的老汉、《咯日――八石》中神奇的碌碡等这些幻想性较强的故事反映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人性善恶、嫌贫爱富、社会不公等现象。故事中贫穷的男主人公勤劳勇敢,美丽的女主人公温柔善良,这些都是民众心目中美好形象的代表。而他们的美好爱情与奇妙的遭遇也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民众常把他们对弱者的同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和投射到民间故事中。

(二)语言特征

东乡族民间故事的语言通俗易懂,既没有光彩照人的词句,也没运用太多的修辞,即使把它讲给一个白丁,他也会听得明明白白。但不管是曲折的情节、各色的人物形象,还是丰富的思想感情、朴素无华的语言,都可以将其表现得详尽透彻。口语化是东乡族民间故事的一个显著的特点。例如:

后阿娘听的牙痒痒哩,手都攥出水来了。她狠狠地对自己的尕娃说:“阿妈的心头肉肉,崩心烦,没个啥!他的悄悄事咱们也明白了,没怕的!明个儿阿妈把你也搡到那井里去,你听听神仙们的说话,也能就成这么富哩!”(《后阿娜的心肠》)

不料乡爷也动气了,骂得更凶了:“你是个吃屎的憨娃娃吗,玉斯哈是个‘古当赤’,他的话你就当真了?”(玉斯哈系列之《撒谎》)

蛤蟆姑娘长大了,阿达、阿娜想一定要给她挑个称心如意的好女婿。

阿达说:“姑娘莫嫁给有钱汉,有钱汉的心肠是铁石蛋。”

阿娜说:“穷汉姑娘嫁穷汉,和和气气赛蜜甜。”(《蛤蟆姑娘》)

这些语言简洁、凝炼、新鲜,生活气息浓厚,不但群众熟悉,而且有很强的表现力。

(三)女性形象突出

东乡族大部分爱情故事的女主角都是忠于爱情、不畏强权、视金钱权势如粪土的贤良女子,而智勇双全的女性形象则给人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比如《新媳妇驱鬼》的女主人公胡菲叶利用汤瓶扮成筛淌(妖魔)吓唬地主,不仅救出了被关押的丈夫,还帮长工们讨回了工钱;《璐妇人斩蟒》中为夫报仇的璐妇人最为机智勇敢,她揭了无人敢揭的榜文,带领他人制服了万恶的蟒精,最后还继承了土司之位且深受百姓爱戴。民间故事中塑造了忠贞、机智、勇敢的女性形象,歌颂了她们的美好品德和敢于同恶势力做斗争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东乡族妇女的社会地位,同时也体现了东乡族民众进步的思想和观念。

三、东乡族民间故事中的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包罗万象,民间故事只是民俗文化中很小的一部分,一些民俗文化也往往通过民间故事来表现和传承。仔细挖掘东乡族民间故事可以挖掘出不少独具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

(一)语言民俗

东乡族民众主要的交际用语是东乡语和汉语,在个别较为偏僻封闭的村落不会说汉语的人很多,尤其是妇女和儿童。所以,民间故事在传承中势必保留了独特的民族语言。在已经整理出版的东乡族民间故事里,一些特定的称谓或说法也都以民族语言的形式保留下来。如最常见的“阿达”(父亲)、“阿娜”(母亲)、“妮哈”(女儿);如“古经”并不是指经文,在东乡语中是故事、经验的意思;在《新媳妇驱鬼》中老头号准备给自己的大儿子娶媳妇,“他从兰朱巴咋雇来了木匠,从果朱巴咋叫来了泥水匠”,这里的 “兰朱巴咋”和“果朱巴咋”在东乡语中分别指的是兰州城和临夏城。

此外,在东乡语汇中还有不少阿拉伯语、波斯语借词,这些在民间故事中也随处可见。除民俗语言外,民间故事中还多次出现民间谚语、“花儿”体民歌等民间文学体裁,对民间故事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物质民俗

《三姐妹》故事中曾提到母亲回娘家带了油香和一只鸡,大姐姐骗妖怪说要让二妹妹去取油琼锅馍……这里便隐含了东乡族的饮食、礼仪文化。东乡族自治县位于甘肃中部的干旱地区,耕地主要是山地,粮食作物有小麦、青稞、土豆、豆子等,所以日常饮食以面食、土豆为主。故事里提到的“油琼锅馍”是种特制锅烧烤的烙馍,“油香”是一种油炸食品,也是东乡族待客送礼的食物,而且东乡族还养一种称之为玄鸡的鸡,且喜拿玄鸡作礼物。

同时,在这个故事中也谈到了东乡族妇女的传统服饰。假扮母亲的毛速木恶魑骗孩子们开门时被识破,三姐妹分别描述了母亲的装扮“黑布包头插玉簪”、“身穿夹袄翡翠绿”、“褐黄裤子扎宽宽西裤”。东乡族妇女的服饰在上世纪30年代以前较为艳丽,上衣领圈、袖口都有绣花,下穿套裤,用飘带束住脚管,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妇女一般都戴盖头。

就生产方式而言,东乡族形成之初重视手工业、畜牧业,善经商,轻视农业。从明清两代开始,汉族传统的农耕经济影响逐步扩大,最后形成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仔细阅读就不难发现这些生产方式的影子。在机智人物玉斯哈的故事中常出现“脚户”、“杭其赤”之类的词,这些是对那些从事商业、手工业的人的专有称呼。研究东乡族的历史可以知道,明代曾在河州设立“茶马司”、“番丁”等商业机构,从事长途贩运的脚户(即马帮)人数众多。“赤”在东乡语中是匠人的意思,类似的还有免古赤(银匠)、妥木赤(铁匠)、伊哈赤(钉碗匠)、坎池赤(麻织匠)等,这些与东乡族的先民“撒尔塔人”也有一定的关系。

(三)社会、精神民俗

东乡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所以,其民俗文化也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这一点在民间故事中也有所体现。例如《新媳妇驱鬼》中胡菲叶用的汤瓶是一种尖顶、壶嘴弯曲的器皿,是穆斯林洗“小净”时用的水壶,它同吊罐(洗“大净”时用的器皿)一样至今都是东乡族民众日常生活的必备物;《三姐妹》提到“隔壁的奶奶家做洒大哈”,“洒达哈”是一种追念亡人的仪式,在做“洒达哈”时要宰羊宰鸡,炸油饼子给邻人舍散……民间故事中涉及的婚丧嫁娶、民间禁忌等都表现着鲜明的宗教色彩和民族特色。

东乡族民间故事的产生和传承有其独特的文化土壤,它既受伊斯兰文化和汉族儒家文化的双重影响,又有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融合,对东乡族民间故事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对该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认知。另一方面,东乡族民间故事所反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与临近地区和民族的民间故事有相似之处,而且我国民间故事中的“狼外婆型”、“田螺姑娘型”、“神奇助手型”、“神奇宝物型”、“动物对话型”、“长工型”等一些经典的故事类型在东乡族民间故事中都可以找到相关的异文或变文,这也是我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笔宝贵资料。

[参考文献]

[1]马自祥,马兆熙.东乡族文化形态与古籍文存[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

[2]马自祥.东乡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

[3]郝苏民主编.东乡族民间故事集[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1.

[4]郝苏民主编.丝路走廊的报告:甘青特有民族文化形态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567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