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实用世界无烟日活动小结幼儿园 社区世界无烟日活动小结大全(精选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775353

世界无烟日活动小结幼儿园【第一篇】

2011年5月31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第24个世界无烟日。本次无烟日的宣传口号是“烟草致命如水火无情,控烟履约可挽救生命”。我校无烟日系列活动旨在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清新的环境,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吸烟既给青少年造成了不良影响,又为学校控烟工作增加了难度。多年来,我校以开展创建“无烟学校”为契机,在师生中开展了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教育活动。为进一步做好控烟工作,提高全社会对吸烟危害青少年健康的认识,保护未成年人,结合第24个世界无烟日主题精神,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做了如下工作:

首先学校将控烟纳入工作计划,落实控烟规章制度。学校不设吸烟室、吸烟区。学校领导、教师以身作则,不在校园内吸烟,积极倡导吸烟的教职员工戒烟,为学生创造清洁的环境。其次,学校结合今年世界无烟日的主题,利用校园广播、电子屏幕和健康教育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宣传吸烟有害健康和危害环境的知识,营造“无烟花季,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组织学生会会议,传达落实无烟精神,并积极在学生中开展演讲比赛等控烟宣传教育活动。另外,在健康教育课上做了一次主题为“吸烟的危害”、“青少年不吸第一支烟”的活动,使学生受益非浅。

总之,我校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从关心青少年身心健康、关注祖国未来的角度出发,长期做好此项工作,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清新的学习环境,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

世界无烟日活动小结幼儿园【第二篇】

根据xx县爱卫会《关于做好“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的通知》精神,现将我局开展无烟环境创建宣传动员活动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市爱卫会《关于做好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的通知》精神,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为契机,认真保持县级无烟单位积极创建市级无烟单位,全面推进全局开展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创建无烟环境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领导重视、组织得力。

我局高度重视无烟环境创建工作,为营造无烟、清洁、健康的工作环境,局领导班子对开展第33个世界无烟日活动进行了周密部署,专题召开会议对无烟环境创建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学习《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同时要求各科室要密切配合,广泛动员和鼓励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控烟工作,大力开展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工作。

二、明确目标、完善制度。

我局提出了“一个目标”、“两个带头”、“三项制度”、“三个结合”的工作思路。一个目标:即大力开展创建无烟单位活动,促进干部职工身心健康和思想道德建设,创建和谐单位。

两个带头:即领导带头不吸烟,党员干部带头不吸烟。

三项制度:即控烟制度、控烟工作督导检查制度、控烟工作奖惩制度。

四个结合:即把创建无烟环境工作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与行政效能建设、与年度考核评比相结合,形成了科学完善的管理模式,促进了我局无烟环境创建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三、积极宣传、落实规定。

我局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吸烟有害健康”的。

世界无烟日活动小结幼儿园【第三篇】

县、乡各医疗卫生单位:。

今年5月31日是第26个“世界无烟日”。5月30日,衢州市康久医院保健科医师沈樟土走进了市区钟楼社区,为社区居民开展“珍惜生命,远离烟草”的知识讲座,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讲解了吸烟的危害性。

世界无烟日活动小结幼儿园【第四篇】

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的控烟意识,营造自觉控烟的良好氛围,迎接第29个世界无烟日。近日,肥城市新城街道同圆社区以5月31日世界无烟日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控烟禁烟宣传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社区工作人员及志愿者们为社区居民及过往的群众发放无烟倡议书,向大家介绍吸烟的危害,尤其是对年轻人,呼吁烟民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远离烟草。提高人们对烟草危害的认识,劝导人们不抽烟,倡导离香烟远一步,离健康就更近一步。

通过这次宣传活动,使社区居民认识到吸烟的危害,也教育大家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特别是为了孩子的健康,远离烟草,少吸烟、不吸烟。

世界无烟日活动小结幼儿园【第五篇】

在烟草的燃烧过程中,可以产生4000多种已知的化学物质,其中有69种致癌或促癌物质。烟草的主要有害物质有:

尼古丁:又称烟碱,是高度成瘾性物质,其成瘾性仅次于海洛因。尼古丁可作用于吸烟者的大脑,使吸烟者对烟草产生依赖性,是导致烟草成瘾的主要成份。尼古丁还可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引起冠状动脉痉挛,血管内膜受损,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烟焦油:俗称“烟油子”,每支卷烟5-15毫克不等,内含多种致癌物和促癌物。它可黏附在气管、肺泡的粘膜上,影响其功能,长期可以致癌,是引起肺癌和喉癌的主要原因。焦油还是吸烟者牙齿和手指发黄的原因。最新研究表明,所谓“低焦油含量”的卷烟并不安全,不会因为改吸这类卷烟而降低烟草导致的疾病风险。

其他包括:一氧化碳、多种有毒化合物(如苯丙芘、甲醛、氰化钾、丙烯、醛等)、放射性物质和多种有害金属(镉、汞、铅、砷、镍等)。

二、吸烟导致的主要疾病。

全球范围内已有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吸烟和被动吸烟是导致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目前已成为全球前8位死因(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下呼吸道感染、copd、hiv/aids、腹泻、结核、气管/支气管肺癌)中除了hiv/aids和腹泻外,其它六种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烟草几乎可以损害人体的所有器官,吸烟导致的主要疾病有:

肺癌及多种恶性肿瘤:90%以上的肺癌因吸烟引起,吸烟者肺癌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18倍。吸烟还可引起口腔癌、喉癌、食管癌、胃癌、胰腺癌、膀胱癌、肾癌、肝癌、白血病,以及女性宫颈癌、乳腺癌等。

慢性阻塞性肺病:烟雾中的烟焦油和其它有害物质长期刺激呼吸道,使吸烟者极易患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最后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心病。吸烟者中患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比率比不吸烟者多3~5倍。吸烟量愈大、吸烟时间愈长、吸烟时烟草烟雾吸入气道愈深、开始吸烟的年龄愈早患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危险性愈大。

心血管病:烟草中的焦油、一氧化碳、尼古丁等多种有毒物质,可损害心肌和血管壁,引起胆固醇代谢紊乱,高密度脂蛋白缺减,导致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硬化等疾患;吸烟可使血液粘稠度增高,促使血液形成凝块,降低人体对心脏病先兆的感应能力,最终引发冠心病、心脏性猝死。吸烟还可引起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据调查,吸烟可使冠心病的患病时间提前20xx年,发生心肌梗塞的几率比不吸烟者高倍。吸烟还会使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死亡的风险平均增加76%。

脑血管病:吸烟可增加脑出血、脑梗塞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危险。我国吸烟者发生中风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倍,男性中风病人中有90%以上是吸烟者。吸烟还会损伤脑细胞,损害记忆力,影响人的思考判断能力,甚至精神紊乱、老年痴呆。

消化系统疾病:吸烟可引起消化性溃疡、胃炎和食管、结肠疾患,尤其会引起消化性溃疡复发。

内分泌疾病:每日吸烟20支,可使糖尿病危险增加1倍。吸烟还可促发甲状腺疾病。

口腔疾病:轻者口腔异味、黄牙,重者可引起唇癌、口腔癌、口腔白斑、白色念珠菌感染等。

眼科疾病:可引起中毒性视神经病变、视觉适应性减退、黄斑变性、白内障等。

吸烟还可引起血液病、骨质疏松等疾病。

严重危害男性性功能:烟草中的有毒物质能够损伤睾丸,降低性激素分泌,损害阴茎的血液循环,引起男性阳萎。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还会减少精子的数量,影响精子的质量。它会杀伤精子,对精子的外形、活动力和穿透卵子的能力均有影响,造成男性不孕症或胎儿畸形;尼古丁浓度越高,影响越大。

吸烟可使女性容颜早衰,月经紊乱,痛经,雌激素低下,绝经期提前,骨质疏松,尿失禁。孕妇吸烟会严重影响胎儿发育的各个阶段,易引起自发性流产、早产、死产或宫外孕;引起胎儿发育迟缓、先天畸型等。妊娠妇女吸烟,其婴儿出生体重平均减压少200g,低出生体重婴儿是不吸烟妇女的2倍。

三、被动吸烟对健康的危害。

被动吸烟是指不吸烟者吸入吸烟者呼出的烟雾及卷烟燃烧产生的烟雾,也称为“非自愿吸烟”或吸“二手烟”。

1、被动吸烟不存在“安全暴露”水平。

有些人认为,只要吸烟人数少,房间面积足够大,危害可以减压至最低,甚至没有危害,也就是说,存在“安全暴露”水平。但是科学证据说明,被动烟不存在“安全暴露”水平。研究显示:目前的空气净化装置只能除去大的烟尘颗粒,不能清除微小颗粒,更不能清除二手烟中的各种有毒气体。一旦卷烟烟雾形成,很难加以清除,被动吸烟者不可避免地会吸入烟雾。在公共场所或室内设吸烟区,将吸烟者和非吸烟者分开,不能防止“二手烟”危害。美国通风问题权威机构(美国采暖—通风—空调工程师学会)已经做出结论,不能依靠通风技术来控制接触二手烟雾的健康风险。因此将吸烟者和非吸烟者分开、净化空气或装置通风设备等,都不能够消除二手烟雾对非吸烟者的危害。吸烟区设立在同一建筑内,暖气、通风、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会把二手烟雾传送到整个建筑物中的每个角落。

2、二手烟同样危害巨大。

由于二手烟雾包含很多能够迅速刺激和伤害呼吸道内膜的化合物,即便是短暂的接触,也会导致健康人上呼吸道损伤、血液粘稠度增加、血管内膜受损等严重后果。因此,被动吸烟的烟雾同样可引起肺癌、慢阻肺、心血管病、脑血管病以及其它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尤其可危害孕妇、婴儿和儿童的健康。

有研究表明:与吸烟者共同生活的女性,患肺癌几率比常人高出6倍;20-30%的肺癌患者是由被动吸烟引起的。婴幼儿尤其易受被动吸烟的侵害,可引起婴儿猝死综合症、肺功能低下、支气管炎、肺炎和哮喘等。在家中或工作场所的被动吸烟者,发生心脏病的风险增加25-30%,发生肺部疾病风险增加20-30%。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775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