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精编4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精编4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第一篇】
美术作为一种人文艺术,它的发展受到世界文化的影响和区域性文化的影响。在强调美术艺术的民族性和社会性的同时,中学美术教育中应该渗透民间工艺美术,利用贵州民间艺术的资源,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培养。
传承民间艺术
社会的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贵州这个西部大省也同样接受着社会的日新月异的变迁。现在的农村,大多数的年轻人都不愿待在家里,而是到大城市去实现梦想。所以,对于民间的各种工艺作品,已经很少有人再研究。年轻人不愿意学,认为那个花时间学也没有用。因此,民间艺人大多六、七十岁以上,眼看着后继无人。所以,中学美术课堂有必要挑起这副重担,为优秀的民间艺术做好传承。
丰富学生生活
学生通过学习传统工艺,尤其是欣赏工艺作品,对于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家乡民间艺术有很重要的帮助。
弥补教育缺失
现在的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对于民间美术资源的运用太少,尤其是这方面的理论知识更少。所以,民间美术资源的运用,对于研究民间艺术也是很有帮助的。
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第二篇】
地方资源中的美术教学策略运用论文
摘要:苏州东山人杰地灵,有着独特优美的历史人文资源和众多艺术名家,这些得天独厚的地方资源是学生学习美术、发展美育的源泉。本文结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的美术课与生活经验的联系,以《家园的变迁》教学为例,结合构图、造型、透视、表现形式等专业技法,简略谈谈地方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策略运用。
关键词:地方资源;美术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美术课程要“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作为美术老师,应努力引导学生走进身边的资源,让他们嗅出生活的“清新”,看出生活的“美丽”,品尝出生活的“快乐”,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描绘生活、创造生活。罗丹在《罗丹论艺术》中说过:“对于我们,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苏州东山地处苏州西南端,距离城区40公里。由于远离城市,学生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学生接触到的信息和事物相对闭塞,接受美育的途径相对要少得多。学生美育意识和美育途径的缺乏是当前面临的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下面我就以《变迁中的家园》教学为例,谈谈地方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策略运用。
一、厚重的历史人文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东山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建筑也很有地方特色,历史人文底蕴和美学意蕴十分深厚。引领学生参观家乡的明清建筑,感受江南小镇粉墙黛瓦的独特魅力是我运用的第一个策略。学校附近的雕花楼是民国初期建筑,整个建筑群是砖雕、木雕、石雕、铁雕等雕刻的有机集合,可以说是无处不雕,有着“江南第一楼”的美誉。这里的每一块雕刻都有深厚的文化沉淀并极具美学价值。在授课的过程中,我把课堂搬到雕花楼,带领学生参观具有苏派园林典型风格的亭台轩榭,欣赏极具艺术审美价值和历史人文价值的雕刻工艺。但如何教会学生学会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去记录这些美好的画面,并能传达出其中的韵味?这操作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首先要教给学生一种记录的方式,让他们记录下各自喜爱的局部或细节。而速写又是最为合适的记录方式,记录时鼓励学生选择合适的场景和角度,以线造型为主的方式来表现。线条有长短、粗细、曲直、软硬之分。建筑要用相对“硬朗”一点的长线条来凸显它的气势,建筑上的雕刻大多是中国古代纹样或吉祥图案,以及一些具有传统特色的人物、动物或植物形象,则需要用“软”一点的曲线条来凸显它的形象。这么解释,对于学生来说,还不够直观,为此,我选取了雕花楼一石雕门楼,用5~10分钟给学生简单示范了门楼和门楼上人物形象的画法,边画边讲解,对于同学提出的问题现场答疑解惑。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把学生分散到雕花楼的各个角落,自主选取合适的场景或局部进行速写训练。学生们借鉴学习老师示范教授的方法,加上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和相互帮助,果然轻松完成了任务,有些同学甚至还创作出了具有一定艺术水平的作品,着实令人惊喜。这样的训练,不仅轻松实现了本节美术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家乡建筑工艺的精湛和独特的审美意蕴,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独特优美的自然风光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在教授《变迁的家园》这一课时,我利用社团活动课的时间带领学生走进有着“中国内湖最美环岛公路”之称的东山环山公路,并选取环岛路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段把它当着我们的教学内容,周边的山色湖光、民居建筑、山地树林都是我们的写生素材。公路、民居、太湖、天空是最平常的景物,也是最能体现透视,特别是焦点透视。我先把学生集中到了一起,采用示范法,简单示范了透视效果图,让学生感受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这种视觉现象,并学会运用透视的技法来呈现身边的湖光山色。考虑到时间、安全等因素,我给学生一定的距离范围(1公里),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取景来进行创作。布置完任务后,同学们带着纸笔欢快的散入路边的丛林美景中,寻找各自的心仪观察点和观察角度。一个小时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带回了自己的创作,创作的作品也明显多了些生活的气息和生命的灵气。
三、吴地名家优秀作品等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
在风景画的构图中,我们可以借用摄影术语“景深”来表达画面的空间感和层次感,也就是把一幅画面中的景物分为近景、中景、远景三个层次来进行表达。纵观古今中外艺术名家的作品,无一例外都很好地运用了这样的构图模式。以吴门画派文征明的山水小品《横塘》为例,画面中近景是岩石、中景是河道、远景是山石。在三个层次中,文征明主要想表达的是远处的山石,因此重点刻画。而当代画家吴冠中先生创作的江南水乡《周庄》,房屋数量众多,沿着河道分布,是重中之重,整个画面看似无远近之分,但细细品味,近有零星船只、中有房屋和河道、远有拱桥点缀,这不也是体现着近景、中景、远景的构图模式吗?通过对这两幅作品的构图方式的解读,特别是吴冠中的《周庄》这一作品,更加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环境。此时,让学生去创作《变迁的家园》就顺理成章,东山的陆巷古村、西新街、雨花胜境等名胜古迹是学生创作的素材。为此,这一课我有计划的分为三个课时,从建筑到风景再到名作,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绘画不只是手上运动,而是手脑眼并用,是需要有相应的技法支撑的一项综合性的活动。我在三课时的教学过程中分别渗透了取景、透视、构图、表达方式等绘画技巧。通过学习,让学生综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运用合适的方法加以呈现,最终创作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品。艺术创作的素材源于生活,但不只是对生活的提炼和概括,更是情感的升华和表达。《家园的变迁》这一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完成了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一系列的活动过程,创作出了新鲜的作品,同时也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人文、地方名家有了更深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法)罗丹.罗丹论艺术[s].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第三篇】
成功学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新名词,曾经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不断地被运用在管理、营销等各个领域。如何将成功学应用在美术高考班的教学中,来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给学生营造成功环境、增强自信;倡导自由、体验成功;发展个性、成就自我等尝试,通过三年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美术班学生当初进校时文化成绩的平均分比普通高中班文化成绩低43分的情况下,通过师生的互相配合,共同努力,高考时本科进线率达到了%,比普通班高出了27%。下面是我在美术教学中运用成功学的几点心得。
一、营造成功氛围,增强自信
成功始于自信。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是支撑人类生活的基石,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多注意调节好学生学习时的心理,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时时处处给他们营造一个成功的氛围,让他们信心十足的去学习,那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术高考属于艺术类考试,因为文化课的考分要求比非艺术类学校低,所以有不少文化考分不太理想的学生就选择了美术的学习。三年前我和另一位美术教师开始带的美术高考班就属于这种情况。这个班的学生,绝大多数是从农村来的,进这个班之前,只知道自己的考分比别人低,只要学美术就可以进重点中学,至于美术到底是怎么回事,那就不得而知了。甚至到高二下学期,有位学生回家画画时,还被他母亲指责不用功读书。
因为文化课比其他班差,又是学画画的,给人一种“不务正业”的感觉。一开始,这个班学生的自尊心就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他们被称为“糊涂班”。他们觉得,其他班的学生看不起他们,个别文化课老师也看不起他们,甚至连校工都看不起他们。有的学生开始后悔进了美术班,而学生的这种消极情绪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美术教学。
要带这样一个功底薄、自尊心又受到伤害的美术班,凭心而论,我没有什么绝对成功的把握,但我知道要提高他们专业成绩,首先要树立他们的自信。所以我就来了个现身说法,我对学生说:我也来自农村,当初也是误入美术班,开始看着别人的画,自己只有羡慕的份。但一年半之后,我就保持了全班第一,直到大学毕业。当然 ,第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走好自己所选择的路,尽力而为,即使失败了,也不会后悔。不管别人怎么看你们,你们一定要自己看得起自己,路是人走出来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肯付出,我坚信总会有收获,总有一天,你们会向那些看不起你们的人证明,你们并不弱智!
当然,自信心的提高不是靠一两句话就可以解决的。在平时的绘画过程中,我们两个美术教师除了教学生绘画的基本常识外,还特别注意学生情绪的变化。有的学生会因为画不下去或者其他的原因而苦闷、垂头丧气,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画画的料?每当这时,我们就会和他们交流思想,让他们有信心去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如用进步较快学生范蕾前后习作进行对比,找出其进步的原因,告诉学生绘画技艺的提高来自于“悟性”,而“悟性”需要“自信”, 只有充满自信的人才会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画画是一门情感艺术,没有好的心情,就不可能去画好画。我们两个教师就特别重视调节好学生的情绪,注重教师的情感投资,注意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如和他们一起野餐,放风筝来调节他们的情绪,在活动中融洽了师生关系,更能有机会及时解决学生的情感波动。再如在专业高考期间,由于各大学的专业考试日程时有冲突,我们亲自为他们去买车票,订住宿,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让他们除去后顾之忧,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专业考试中去。我们时时让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他们所学的专业。尽管他们开始画的并不好,但我们反复地让他们相信,只要坚持努力到底,成功就一定会降临,总有一天他们成为出类拔萃的人。三年下来,这些学生变得特别自信!一个相信自己会成功的学生,那他已经开始向成功迈近了一步。
二、倡导“自由”,体验成功
现代教学不单是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去获得这些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了把“自由”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由自在的轻松环境中,学会学习,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和他人分享成功的快乐。
首先我们将言论的自由还给学生。做法是定期把学生的作业贴在画室的墙上,让学生进行自评或者互评。开始,有的学生不敢要这样的自由,我们就引导他们如何去学会分析、评判一张画,吸取他人画中的优点,避免同样的缺点。渐渐地,每个人的胆子都大起来了,教师只在他们说不下去或者有说错的时候给以帮助。评画的过程,培养了他们的语言概括能力和正确审视自己及他人的能力。在这种“自由”的言论氛围中,在每一个小小的成功体验中,学生们学会了学习,学会了与人相处。(我们的学生进入大学后有近半数的学生担任了各种班干部和学生会的工作 )
其次,我们采取了“一帮一”的自由搭配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中,为了解决学生多教师少和缩小学生的两极分化的差距,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尽最大努力来提高自己,我们采取了“自由”搭配的一帮一活动。之前,我们还担心学生会碍于面子,不愿意配合。结果好多成绩在中等水平的学生也要求要找个“小老师”,这样就形成了几个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大家一起探究问题的所在,各自把自己成功的体验拿出来与同伴分享。学生们合作学习的方式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经验,使他们体验到成功感和得到别人承认的荣誉感,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需要学习,更需要向别人学习和在别人的帮助下发展自己。(到美术全省统考的时候,一个被帮助过的学生,在全省一万四千多名考生中排列187名,居全班第五。)
第三、放飞“自由”,感悟秋天。秋天是美好的,因为她是收获的季节。但如果没有春天的播种,夏天的耕耘,那么也就谈不上秋天的收获。高三了,当其他班的学生静静的坐在教室里苦思冥想做各种试题的时候,我们的学生却在有着“江南小长城美誉”的虞山门“自由”的玩乐,看着火红的日落与虞山脚下金黄色的稻子交相辉影的美景而欢呼雀跃。当然,我带学生去爬山并不单是为了娱乐,而是去感悟秋之韵,去感受大自然对勤劳的人们的馈赠。上山之前我规定,可以三五成群,但不可以走有石阶的路,只要注意安全,达到目的地就行。所以,当学生们汇聚到一起的时候就兴奋的交流着各自看到的不同景色,体验着道路是人走出来的,“条条道路通罗马”的道理。回校后,当我布置了以《秋》为题的命题创作时,学生们有的用树叶做了剪贴画,有的画了各种各样的树叶,还有的用绚丽的色彩描绘了各自对秋的感受。
三、发展个性,成就自我
经济学家说过,知识经济时代的市场竞争,已经成为设计人员在工作间里的创意竞争,谁能设计出个性化的、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谁就能在市场竞争立于不败之地。个性化的产品离不开个性化的人,个性化的人离不开个性化的教育,个性化教育事实上就是我们美术设计教育的灵魂。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
首先,我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分别帮助他们确立不同的专业目标,因为成功者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然后按照一定的计划去努力,才会离目标越来越近。在确立各自的目标中,我和学生们一起把各自的参考书拿出来共享,并在网络上寻找适合他们看的各种资料,以拓宽他们的视野,然后根据他们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专业。当然,我对学生各自的特长有所了解,因此指导他们根据不同的个性选择不同的专业。比如有的学生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具有较强的创造才能,我就建议他们去报考注重创意类的学校;有的学生感情细腻,有耐心,我就让他们选择服装或染织专业类学校等等。我学的是普通师范美术教育,对各种具体的专业设计并不熟悉。设计教学开始,我就坦率地告诉学生,设计课程的种类有很多,每个学生只能够选其中相近的一到两类,老师也不是万能,但我愿意和他们一起学。学生们觉得老师和自己一样,从头学起,就有了一种要超过老师的自信心。在这样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们学的是自己喜欢的专业,自然就学得开心,各自的思维越来越活跃。有位名人曾经讲过:“你一定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会有所成就”。到高考时,全班有十个学生去参加比较难考的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考试,就有三名通过专业考试。当然还有许多学生顺利的通过全国各地的各种专业设计考试。
有耕耘,就会有收获。三年的美术高考班教学结束了,三年来,这些学生在充满自信的氛围里,在人为营造的成功环境中,茁壮成长。在克服了种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后,养成了一种较好的成功心理,从开始对绘画一无所知,到高考前基本能够领悟了绘画要领。由此可见,我的“成功学”教学方法在美术高考中已初见成效。在2002年度的江苏省美术统考中,我校美术高考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全省艺术类统考中,最高分达到了370分(总分400)在全省一万四千多名考生中排列第三十四名,最低分也比全省艺术类本科分数线高出了近二十分。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迅疾,要培养学生走向成功,教师首先不能墨守成规,否则就有可能会扼杀学生活跃的思维,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不断地成就自己。也只有这样,教师才可以带领着学生一起走向了成功。
/12
参阅文献: 《21世纪超级成功学》 陈安之(台湾)
《新课程改革系列丛书》
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第四篇】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同居住的省份,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形成了具有贵州地方特色的各种民间艺术。例如,蜡染、银饰、刺绣、挑花、木雕、剪纸、漆作等优秀的民间美术艺术,世代相传,成为贵州特有的民间美术资源。
1 贵州民间美术资源的特点
朴实、稚拙的特点
贵州民间工艺的最大特点就是质朴,由于地理特点和环境的限制,贵州民间创作的工艺品大多受到材质和制作工艺的限制而显得很粗糙,甚至感觉稚拙。然而,粗糙的外表中却透着质朴的贵州人民的特点。
充满想象和夸张
贵州是个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各民族的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在民间艺人的想象中,糅杂成具有独特魅力的工艺品。例如,刺绣、挑花、剪纸等艺术,他们可以把石榴、鱼儿、桃花等各种物品放在同一个空间中,还能叫出很美的名字,或者讲出一个动人的故事。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其表现手法也极其夸张。
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各民族相互渗透又保持独立的艺术手法,在贵州民间工艺中显得尤为突出,就算是相同的民族由于所生活的区域不一样,也略有区别。例如,苗族的刺绣,不同的地区都有不同的特点。正因为如此,贵州民间工艺才堪称中国民间工艺艺术的瑰宝。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诸如刺绣、挑花、剪纸等工艺正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因此,作为中学美术教师,培养孩子们喜欢民间工艺的兴趣便成为当下比较重要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