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药理学课程设计论文热选【实用8篇】

网友发表时间 1868053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药理学课程设计论文热选【实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药理学课程设计论文【第一篇】

摘要:任务驱动法是一种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本文结合反应堆热工课程设计的教学实践,探讨任务驱动法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并以“压水堆堆芯单通道稳态热工分析”为例,通过科学设计课程任务、合理设置实施方案和有效优化评价体系三个过程,阐述任务驱动法在反应堆热工课程设计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引言。

近年来,核电技术的迅速拓展及深入对高校核电技术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已成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课程设计是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我校针对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反应堆工程方向开设反应堆热工课程设计,该课程以我校核能与核技术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为依托,是我校培养核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传统反应堆课程设计教学是以教师为主的手把手式的教学模式,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任务在探索中学习,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反应堆热工课程设计”是我校在《反应堆热工》理论课程学习后开展的一门独立课程。该课程的任务主要包含以下几点:其一,以反应堆相关理论知识为基础,建立符合课程设计任务要求的热工模型;其二,强调利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先进数值模拟方法,其三,以我校国家级核能与核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为依托,利用各种编程语言开发求解程序,完成题目内容、分析对比、撰写报告。以“压水堆堆芯单通道稳态热工分析”为例,其主要任务包含:利用压水堆堆芯单通道相关理论知识,建立堆芯单通道稳态模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如四阶龙格库塔方法求解模型方程组,最后开展计算分析并撰写报告。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反应堆热工相关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研究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获取新的知识和经验。

二、任务驱动法的实践。

“任务驱动法”教学是“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全程参与”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主的手把手式的教学模式,创造以任务定目标,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

(一)科学设计任务。

要科学建立课程设计任务,就必须彻底打破学科“各自为政”的课程设计思路,增强课程设计内容与能力要求的相关性。要求在设计任务时必须考虑如下几点:

1.任务目的的科学性。反应堆热工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包含认知目标和操作目标两个层面。认知目标主要是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反应堆热工的基础知识;操作目标主要是要求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先进数值计算方法,熟练开展反应堆热工设计,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并予以改正。

2.任务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课程设计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是完成设计任务的必要前提。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实践性和任务的可操作性,尽可能设计一些通过设计操作完成的教学任务的案例。比如“压水堆堆芯单通道稳态热工分析”这一任务,先通过分组,开展单通道建模及模型求解,然后开展小组内讨论,及时纠正问题,然后进行小组比赛,最后通过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得出最后的名次,这样的任务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激励作用。

3.任务层次感分明。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因此设计任务时应注重层次,即把一个大“任务”转换成一个个小“任务”,同时考虑这些“任务”之间是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更快地掌握这项技能,才能用已经掌握的“任务”作铺垫,学习其他更深层次的“任务”。例如“压水堆堆芯单通道稳态热工分析”这一任务,需要计算堆芯单通道内的温度场,包括燃料芯块温度、包壳温度及冷却剂温度。在已知稳态轴向功率分布的情况下,通过建立堆芯稳态单通道模型,依次求解得到冷却剂温度、包壳温度、燃料芯块温度。

(二)合理设置实施方案。

确定好设计任务后,需要明确实施方案。在反应堆热工课程设计教学中,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开展实施方案:第一步,查阅资料。学生可以利用学校图书馆及互联网数据库查阅收集与课程设计相关的资料,抓住课程设计任务的本质,从而可以为下一步作准备,便于能够独立地进行每一个工作步骤。同时,也可以将收集到的信息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准备对课程设计任务的分析。在这一教学环节结束时,教师将每人准备的答案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各自的依据,明确设计任务的本质。第二步,制定计划。围绕课程设计任务制定完成设计任务的计划,包括具体工作的日程安排。通常以书面的形式拟定工作计划。第三步,决策实施。采用师生相互交流的方式开展讨论,就所拟定的计划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否可行以及所选择的工具是否合适等问题交换意见,作出较为合理的决策。在执行决策中,工作与检验互相交替,不断反馈,调整进度和修订方案。以小组的形式工作,要求学生既要学会独立思考,又要有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第四步,检查分析。从两个大的方面开展检查分析,一是在整个实施过程中需要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并制定可行的计算流程,在编制程序中要确保程序中结构逻辑的正确性;二是在实施终结时,将最后的计算结果进行组内互查,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再在小组之间进行互查和老师检查。

(三)有效优化评价体系。

以最终的.分析报告作为学生评分的最终依据的传统评分方式,评价过程简单、评价方法单一,这种评价方式无法全面考察被评价者在动态的、真实的背景中的综合能力。因此,优化课程设计评价体系意义重大。可以通过采用发展性课程评价方式,提倡评价方法多样化和融合性的方式完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对前几个步骤的评价、任务完成的成果的评价和学生行为的评价,如工作态度、责任心等评价。通过评价学生学到必要的技术规范,学会对自己行为做出公正的评价,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最后教师要通过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本节应用到的知识、技能进行总结和点评,让学生理清思路,让层次较低的学生得到提高。比如:根据规定的评价指标,采用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两种方式评定小组成绩和学生个人成绩,并由教师综合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结果给出“小组最终成绩”和“学生最终成绩”肯定优点,作为宝贵的经验。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和改正方案。不同的评价方法相互结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准确。

三、结束语。

以我校核能与核技术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为依托,采用任务驱动法开展对“反应堆热工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采用任务驱动法开展其他专业内容的教学时,还需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以达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付山明.任务驱动法在《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信息,2011.

[2]熊淑慧.任务驱动主体参与教学法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

[3]唐占红.竞赛任务驱动法在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高教学刊,2015.

药理学课程设计论文【第二篇】

此次只实训了短短的三周。虽说时间很短,但其中的每一天都使我收获很大、受益匪浅,它不但极大地加深了我对一些理论知识的理解,不仅使我在理论上对java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实践能力上也得到了提高,真正地做到了学以致用,更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对我来说受益匪浅。除此以外,我知道了什么叫团队,怎样和团队分工合作;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别人沟通,如何更好地去陈述自己的观点,如何说服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这也是第一次让我亲身感受到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让我大开眼界。也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初审吧!这次实训对于我以后学习、找工作也是受益匪浅的,在短短的三周中相信这些宝贵的经验会成为我今后成功的重要的基石;这对于我的学业,乃至我以后人生的影响无疑是极其深远的。

这次实训虽然是我们的第一次,不过同学们表现不错,由此看来,我们在进入大学的这几个月里学到了不少的专业知识,只是自己感觉不到而已。对于所学专业,我们不能过于自卑和担忧,否则会妨碍自己学习。实训是学习java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我们巩固专业知识、掌握工作技能,提高就业筹码。

我把本次为期三周的实训看作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通过这周的实训和学习,我知道了此次实训的目的,也清楚目前自己的不足,那就是缺乏相应的知识与经验,对所学的专业知识不能够很好地运用于实践操作。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经过这次自身的切身实践,我才深切地理会到了“走出课堂,投身实践”的必要性。平时,我们只能在课堂上与老师一起纸上谈兵,思维的认识基本上只是局限于课本的范围之内,也许就是这个原因就导致我们对专业知识认识的片面性,使得我们只知所以然,而不知其之所以然!限制了我们网络知识水平的提高。但是课本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是为我们的实际操作指明了方向、提供相应的方法,真正的职业技巧是要我们从以后的实际工作中慢慢汲取的。而针对实际操作中遇到的一些特殊的问题,我们不能拘泥于课本,不可纯粹地“以本为本”。

在这次实训中我得到了许多收获,我第一次体会到java工程师的工作是什么样子的,也发现了很多不曾注意到的细节,在实训的演示过程中,我对作为一名java工程师注意的事项应该从小事做起、从基本做起。把职业能力训练与职业素质有机的结合起来。相信这对我接下来学习专业知识会起到很有效的帮助,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会以作为一名职业人的身份在这几个方面要求自己,严格自我,向java工程师靠近。

而经过这次实训,让我明白如果是一个完整项目的开发,必须由团队来分工合作,否则,即费力又费时还做不好这个项目。因此不管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要和老师、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很多知识、道理。

药理学课程设计论文【第三篇】

摘要:随着社会对大学生就业安置问题的不断重视,全国各地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就业课程也都进行了多种方向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的效果。在实践考察中,各地大学生就业课程的效果存在较大的差距,提升大学生就业课程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使就业课程安排的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是当前大学生就业课程设计中的重要任务。本文将大学生课程分为引导类、心理类、实践类三个方面,分别阐述这几类课程所代表的不同意义,以及研究过程中的其他发现,为更好地指导就业课程的设计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课程设计。

社会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学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人才二者“不对口”,而且在供需内容上有一定的偏差。企业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以及对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能力。而学生群体,一般拥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较专业的理论知识,对于动手能力、探索能力都因为环境资源的有限,并不能得到较好的培养。作为学生来讲,毕业之后所面临着就业的刚性问题,却因为专业与工作不对口,只好降低自己的求职意愿。对于用人单位来讲,他们不得不实行岗前培训,但岗前培训又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必要的经济资源。在各个行业还是一个人才流动比较大的的市场前提下,保证人才资源的可靠性是企业优先考虑的原则之一。当代大学生缺乏自主择业的能力,同样缺乏社会资源,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不应当仅仅将工作摆到学生面前,让学生直接拿走,而是应当授予当代大学生自主择业的技巧和能力。为了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这样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在校期间关于就业课程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探究:

1、引导类课程。

基于我国的教育现状出发,学生从小就顶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一方面,紧密的课程安排并没有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独立思考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对未来择业就业问题概念较为模糊。在学习压力之下,只有极少数的学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什么样的目标和理想。在大学里存在着这样的学习现象:大部分学生都在按照学校既定的课时任务机械地学习,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具有自己的规划选择能力,额外修读与自身实际相关的就业方面的课程。大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特别是当代的上世纪90后大学生,他们有着自己的个性特点,有较强的学习创新能力,如若在刚刚进入大学之初就得到了较好的引导,对促进大学生进一步增强对自身能力的认识,对未来职业道路的规划将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引导类课程的侧重点分析。

学生的引导主要包括思想和政治两方面的引导。一个人真正的成熟,是从思想成熟开始的,所以正确思想引导在大学课程设置中尤为重要。让学生如何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大学教育必须思考的问题。人文方面的课程学校可适当根据学生需求进行合理安排,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引导。与此同时,大学生还应了解时事政治,关心国内外局势,明白我国当代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和任务。这样,才能够使大学生的把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的理想联系、同步起来,紧跟时代的步伐,践行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引导类课程所要达到的果效。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从开始,进入就业市场的大学生逐年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出现”。[1]合理地设置引导类课程,会为大学生们踏入社会,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打下一定的基础,提升分析以及分辨事物的.能力。有利于形成高效的思维逻辑习惯,促进他们更快、更好的树立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当他们清楚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之后,他们就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事业当中去,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我们可以为学生们争取到更多有益的时间来锻炼他们自己。当他们毕业找工作时,将可以更加从容的面对就业问题。

2、心理类课程。

心理学习的重要性。

在毕业生面临求职工作时,一部分的学生对于就业会表现出焦虑、迷茫等情况,这是因为其没有正确地树立良好的求职心态而造成的。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高校在开设就业课程的时候应该适当增设心理学的内容进入其中,有利于广大学生正常心理的发展。在大学的校园里,心理学相关课程不应该是心理学专业学生的专利,在生活压力、学习压力、工作压力日益增大的现代社会,应该普及到每一个在校的大学生。

作为就业类课程,在高校中收到教学课时的局限性,并不能够大量投入时间在这些课程上。心理课程的设置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注重效率,贴近实际。在课程的设置中,更应该从已有的实践经验角度出发,为大学生在择业中所遇到的具体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告诉他们这些现象都是正常的。

(2)解决方式,有据可循。提出具体的思路方式,指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如何去自我分析,自我解决。或者提供一些倾诉的途径,寻找其他的解决思路,又快又好地解决问题。

3、实践类课程。

实践类课程的一般特点。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当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则,理论性课程注重课堂内,注重的是一般性的知识经验的积累;而实践类课程则是注重于课堂外,更加注重的是在专业领域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及对提高团队的协同能力,一般的实验类型的课程并不具备这些特点,所以严格意义上并不属于实践类型的课程。

实践类课程的具体安排。

实践类型课程一般都安排在大学的末端,专业课程结束以后,这样的安排对于学生而言是最合理的。在实践课程安排的过程中,集体实践优先于单独实践,集体实践的优点一方面是安全系数比较高,较容易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能够发挥集体智慧,享受团队所带来的集体成就感。单独实践中,优点是可选性比较高,能够加强个人的创造能力,较容易快速做出分析决断,提高个人的工作素质和工作能力。

提高实践类课程的效率。

在高校的实践类课程的安排里,很大一部分高校的实践类课程的安排是相似甚至相同的,我们可以共享课程经验,总结实践课程安排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时规避风险,并且共享发展成果,提高高校课程的质量。另一方面,随着实践类课程的普及,一些高校在实践课程的安排中存在着千篇1律的实践内容,并没有太大的促进价值。在实践课程中,更应该注重不可预知的风险的存在,允许课程在一定限度以内发生变化,及时增添新的内容,不断设计新的环节,这样才能够使实践课程真正赋予学生实践的意义与价值。

结束语。

在当今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在国家教育部门的积极引导之下,全国高校开启了促进就业的浪潮,在各界人士的不断努力之下,大学生的就业安置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但是,就业问题的难度还在不断地提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社会大众对高等教育的期望将会越来越高,在家庭对于高等教育投资不断增大的同时,社会大众普遍关心高等教育能否有合理的投资回报和投资收益”,[2]所以,对于高等院校而言,思维方式和课程结构都需要不断进行改良。本文对于就业方面的高校课程进行了初步的归类分析,旨在对未来的就业安置工作的方向提供一个方向基础,希望在不久的未来,能够看到各高校在促进学生就业方面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晓.大学生就业难得思考及其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

[2]小向.慢就业[j].中国就业,

摘要:针对工程机械教学与课程的重要性的特点,以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为目标,简要讲述工程机械关联性课程体系现状及总结当前课程设计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利用关联矩阵法建立关联课程模型,通过逐项比较原理选出较好的方案。在继承原有设计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提出工程机械教学体系与课程设计的建议,对高校的课程教改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机械;课程设计;关联矩阵;课程体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课程设计是工程机械体系教学的关键。高校在课程设计时大多数是局限课本上的题,虽然书本上的题是经过严格的逻辑设计的,但是由于学生本身知识量的有限和对专业的认知等因素,出现“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现象,虽然学习很认真,但是不能将课程与整个体系联系起来,使学生不知道这些知识用来干什么,怎么用。为适应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应当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和课程设计,更好地适应世界发展的潮流。当前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教学结构单一,教学方法“僵硬”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能发掘课堂上的知识点。针对学生在教学中对知识点的认识不清,不能将整个课程体系结合起来的问题。首先应当转变教学模式,将以前的照套课本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兴趣型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就是在课程设计时主要依据学生的实践课程来设定相应的题目,既不脱离教学中的知识点也联系了实践理论,最后在培养目标上我们应当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体系中对于一些关联性课程的知识点在课堂上应当做简单地阐述,以培养贯通社会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科学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一、工程机械关联性课程体系现状。

工程机械关联性课程体系的类型主要是以理论为主,其中也有的是理论加实践,如表1所示。当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工程机械关联性课程没有实践训练,只是依附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对于有实践训练的课程,这些实践缺乏创新性,内容比较简单,甚至与理论知识缺少内在的联系。同时机械类的课程设计主要是以齿轮减速箱为设计的对象,虽然设计所涉及的面广,但是内容缺乏创新性,每年的课程设计大多都是相同的,所以设计的内容老化与社会实际联系较少,从教学效果的角度看,当前的教学与设计并不能构成一个具有逻辑性的体系。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

二、关联矩阵法建立关联课程模型。

目前,为了更好地使关联性课程与教学相融合,在此利用关联矩阵法的原理,建立一种简单的评价体系,使教师能够更好地确定关联性课程的重要性,在设定关联性矩阵时每一门关联性课程对整体教学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这种影响程度可以通过学生对兴趣来确定,这样不同的关联性课程就对应了不同的影响因子,这些影响因子就组成了一个体系,如果关联性课程体系为,那么对应的影响因子就为,通过关联性矩阵原理可知,影响因子体系应当满足:通过关联矩阵的逐项比较原理选出较好的方案。

三、工程机械教学体系与课程设计的建议。

工程机械教学体系与课程设计必须要以现代工程教育的实际背景为前提,根据学科的特点在结合学校现有资源,在传统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现有的实验室和企业实习的经验对教学体系进行整合。(1)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所有的实践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设定,在实践过程中首先需要学生对整个实践的理论知识掌握,在自己动手去做去分析,并在做完后提出自己观点和建议,培养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进行实验室操作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继承并更新以往的设计题目,通过学生们自主提出问题来发掘新的思路,可以通过一个实践引出多个题目,分层次的进行。这样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好的适应21世纪对创新人才的需求。(3)开展仿真实验:目前对于计算机的运用已经无处不在,它具有进行大量数据的运算、三维物体的动态模拟等功能,能够高效的解决实际运算中的繁琐问题,在实践教学前先通过计算机对整个实践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对于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较好的解决方案,避免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相应的问题。(4)课程设计联系工程实际:为了增强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在选择课程设计的题目时,我们可以从在工厂参观学习的车间中选出一些覆盖面广且具有一定创新性的零件作为设计的对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对实际工程问题有叫清晰的认识,我们可以邀请工厂里的工程师走进教室,对学生的设计提出实际性的问题及触发学生的灵感。

四、总结。

课程设计与教学体系的设定是高校工程机械体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教学体系的设定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因此,以工程机械教学体系为前提,加强教学和课程设计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确保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毕业人才质量。

参考文献:

[1]朱高峰.工程教育的几个问题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

药理学课程设计论文【第四篇】

在此毕业论文完成之际,我首先要感谢在我完成论文的过程中关心过、帮助过我的导师、老师、领导和同学,是他们的帮助、鼓励和教诲,让我能够顺利的完成论文的撰写。

感谢给予我最大帮助的指导老师--胡江平,在您的悉心教诲下才能有我的毕业论文。

感谢中国电信西安分公司田立超高工,您对工作的严谨和细致,尤其是退休后对工作的执着,让我受益匪浅。

感谢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所有教授过我的老师们,你们的谆谆教诲我将铭记在心。

感谢我身边的同事、同学:黄晓明、黄凯、魏航、韩振涛,并肩作战,每一个困难的攻克都伴随着大家的成就和喜悦;庆功会上的欢笑和泪水……你们的声音和背影都深深的印刻在我的记忆里。感谢你们给我了那一段充满欢笑和惆怅的美好时光,我们都要坚持住心中的梦想。

最后,感谢身边所有的朋友与同学,感谢你们对我宽容和理解,与你们一起的日子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记忆。

药理学课程设计论文【第五篇】

感谢天津大学党委宣传部的所有老师对我生活和工作的关怀。在你们的帮助和陪伴下走过的大学岁月,给了我最好的锻炼和最快的成长。

感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沈弢大哥,在我课题研究过程中给予我技术上的极大支持和心理上的鼓励。感谢曹玉鹏和姜鹏,是你们的陪伴让我度过了最难过的时光;感谢吴爽,是你教会了我如何简单地快乐;感谢安莉,是你让我懂得温暖。

感谢我的室友们,尤其是黄媛媛,我们一起经历过的聚散喜悲,一起走过的每一段路,我一生都不会忘记。友情的无私为我们的大学时光重重地写下了无悔。

感谢我的家人,养育之恩,无以回报。我将用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你们欣慰。

药理学课程设计论文【第六篇】

现代化的图书管理需要有现代化的管理系统,采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图书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给图书管理带来极大的便利。近年来图书事业的发展,以及软件开发的逐步成熟,图书管理系统使得原来繁重而易出错的图书管理变得简单而有条理,我所开发这一图书管理系统的目的在于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员成本,使得管理变得方便可靠。

图书管理系统关系模型功能模块。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资源高效利用提高效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图书管理也提出这样的要求,因此图书管理的数字化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图书管理系统是现代图书管理工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广泛应用于图书馆管理,力求开发出一套严谨、可靠、功能完整的管理系统。使用图书管理系统能够很好的解决了传统图书管理的问题。人员需求能够减少,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管理更加便利。

此图书管理系统主要采用的是visualstudio2008做为前台开发工具以及sqlserver2005做为后台支持。以操作便捷、界面友好、灵活、实用为出发点,设计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方法。系统实现了以下基本功能:

日常操作:此功能实现图书的借阅、归还。

读者管理:可以实现读者的添加、修改、查询等操作。

图书管理:实现图书的添加、修改、查询等操作。

系统管理:实现了对管理员的添加、修改、查询等操作。

开发工具:microsoftvisualstudio2008(c#)和sqlserver2005。

图书管理系统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方便性:读者以及工作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图书情况,以便完成需要的工作。

稳定性:系统性能稳定。

操作性强:由于系统及面简洁,使用容易很便于用户操作。

1、需求分析。

通过调查,要求系统需要有以下功能:系统登录;管理员管理;图书管理;读者管理;日常操作管理系统退出。

2、可行性分析。

图书管理系统使图书管理走上了科学化、系统化管理道路。

经济可行性。

技术可行性。

目前国内外软硬件产品和技术发展迅速。服务器,操作系统等相关资源技术容易获得并有较大的选择余地,而且在本系统软硬件要求适中,因此现有条件在技术层面上完全可以满足要求。

本系统是针对图书管理工作过程进行设计的,主要实现如下目标:合法用户可以登录此系统;读者可以查询图书、查询借阅记录;工作人员可以对读者、图书进行管理和借书、还书操作。

2、数据库设计。

把上面的概念结构转化为关系模型,我们可以得到各实体的关系模式(关系的码用下划线标出):

图书(图书编号,图书名称,图书作者,出版社,页码、图书价格、图书总数、现存总数、借出次数、isbn、备注、条形码、书架、图片)。

读者(读者编号,读者名称、院系、类型、性别、证件编号、可以借阅数量、电话、备注)。

用户(用户编号,用户名、用户密码,真实姓名,性别,电话,年龄)。

以下关系模式为读者――图书的关系模式:

借阅图书(读者编号,图书编号,借阅日期,应还日期,归还日期,是否归还)

从以上的关系模式我们可以得到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为了优化数据表结构,部分字段采用代码形式,以便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表对应起来。根据以上分析,需要设计数据表来存放数据信息,这些表分别为图书表,读者表,用户表,借阅表。

3、总体设计。

图书管理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数据库应用程序,由应用程序和后台数据库两部分构成。

应用程序:应用程序主要包括登录,用户信息,读者信息,图书信息管理,借阅图书,综合查询,退出系统几个部分组成。

数据库:数据库负责对图书信息,用户信息等数据的管理。

1、登录界面。

进入系统必须经过登录,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系统会查询数据库中的用户表,如果用户存在且密码正确,系统只有管理员。

2、主控制界面。

此界面是进入相应功能模块的入口。

3、图书信息维护。

在此界面用户可以对图书信息进行管理,具体包含图书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等。

4、图书借阅界面。

图书借阅界面使用户完成图书借阅归还的操作。用户输入读者证件编号后单击[查询]按钮查出读者信息。输入图书isbn编号好,查出对应的图书信息,当读者的可以借书量为0时,提示不能借阅,当图书的库存量为0是提示不能借阅。借阅和还书需要同时操作三个表,因为需要用事务来操作。

5、读者信息管理。

本文重点讨论了“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过程。在本次设计的全过程中,我对所学的知识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在设计中我才知自己掌握的知识还远远不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总会出现各种问题,不是理论没掌握好,而是光知道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多做多练,才可以把理论的精华发挥出来。知识不是知道,了解就好,一定让它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应用,从而解决一些问题,这才是学习的根本目的。虽然我按部就班的完成了设计任务,但由于自己的知识水平有限,设计时间又较短,所以该系统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用户界面不够美观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改善。

[1]sqlserver2005数据库管理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王辉,张大治。c#程序设计实用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

药理学课程设计论文【第七篇】

文献标志码a。

随着嵌入式系统软硬件的发展,“智能化设备”、“可穿戴设备”等概念渐渐被人们所熟悉。单片机作为嵌入式系统的核心芯片,其相关技术伴随着广泛的应用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在各大工科院校中,《单片机》都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目的是使同学们掌握单片机的系统开发知识,熟悉嵌入式系统的测量和控制原理,为以后的产品设计等打下基础[1-2]。然而,在部分特色院校,比如医学院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我们希望使单片机课程更有专业趋向性、趣味性,引导同学们从理论走向专业实践[3]。从高中到大学,从多年学习几门课程到一学期十几门新课,且同时都是从基础理论开始,大学的课程容易让同学们感到繁杂,考一门丢一门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我们在各阶段授课中都注意相关课程的系统性,让理论知识形象化,易于学生接受,同时把各知识点跟专业实际应用相联系,让同学们切实认识到其实用性[4]。

比如,在概述性质的第一次课,将“智能化设备”以人体来做类比,五官对应传感器,大脑对应中控核心(超级计算机、pc以及单片机等),神经对应通讯系统。这样简单形象的类比一是让同学们立即了解到虽然之前没有接触过单片机这个名词,但实际就是计算机的一个分支,并不是一个全然陌生的新设备;另外,也形象地跟《传感器》、《通信原理》等课程建立了联系,传感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是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产业,基本上各工科专业都会开设相关课程,也是嵌入式系统产品设计会涉及到的必不可少的知识体系。通过形象化的介绍,同学们可以了解各门课程的应用方向,在开始学习这些相关课程时,能更快地抓住重点,有目的性地去掌握知识并系统应用。《单片机》是一门软硬件相结合的课程,在软件部分,跟其他任何计算机语言一样,会介绍指令及常用程序。这些程序除了改用汇编等指令来完成之外,本质上都很类似,而且单片机采用精简指令集,指令本身相对来说非常少且容易掌握,因此,我们将重点放在指令实例的情景化,方便同学们举一反三,增强实用性。

比如在练习循环语句时的一个例题:从一个指定的起始位置,查找一个指定的字符,查询结束条件为找到指定的字符或者查询完规定的字符长度。这样一个例题,我们常规的讲解完示例程序代码以后,再简单介绍一下可能的应用,这其实就跟大家在登录各种网页时要做的工作类似,我们输入登录信息(用户名和密码等),网站一般会规定这些字符信息的`最长限制,用户不一定会使用到最长的字符串,同时往往以“enter”键结束输入,进行登录操作,因此我们可以设定查询“enter”的ascii码,以查询到“enter”或规定的字符长度为循环结束条件,将“enter”之前的字符串或规定的最长字符串作为用户输入的登录信息并进入下一步操作。所以这段示例代码,其实就可以作为大家已经很熟悉的日常登录界面的判断代码。通过这样的一些联系,把理论知识跟日常相结合,让大家用到的时候就能想到,加深理解和记忆。作为医科院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列举在医学方面的应用。比如,在讲解单片机对外部设备操作时,通常会介绍一个实例,即通过p1口的某一个管脚送出固定频率的方波,这本质上是一个定时翻转p1口状态的操作,非常简单,但实际上这就是单片机控制外部设备的通用模式。单片机整个芯片封装,跟外部设备通信只能通过管脚,作为一个数字化芯片,输出的就是高低两种电平,而高低电平可以控制电机的启停,高低电平的不同持续时间(占空比)可以控制马达的转速,通过单片机自带的定时器设置高低电平的持续时间或者通过循环语句来进行定时,基本上就完成了这个例题的代码讲解。但我们在介绍完代码以后,以一个自动化输液监控器为例,进一步完善教学。以往人工方式调节是由护士在一定时间(10秒)计数滴落的液滴,手动调节速度阀门,这种调节有很大的误差,而且在对输液中途的状态并没有监控,输液结束以后需要病人主动联系护士拔针,容易出意外。自动化输液监控器在液滴的滴落口一侧放置一个发光二极管,另一侧放置一个光电管,速度阀门的电机跟单片机的p1口管脚相连。通电以后发光二极管发光,照射到对应的光电管产生电流,当有液滴滴落的时候,隔断光线,光电管无输出,这样,液滴滴落就形成对应的下降沿脉冲,滴落的速度即脉冲间隔。将其跟设置好的速度相比,若不合适则增减对应p1口管脚的高低持续时间(占空比),调节速度阀门的电机,直到达到合适的输液速度,并且在输液过程中可以一直监控及调节,输液故障或结束后(超过设定时间无滴落)还可以自动报警或提示。

通过这样一个实际的示例,可以让同学们将理论和应用直接联系起来,明白这些平实而基础的理论知识就是身边各种设备的原理,并不是那么复杂而遥不可及;也可以开拓大家的思维,将其它所见到的“智能化设备”功能分解还原,或者利用单片机去做一些小改动;同时,也将单片机跟传感器联系了起来,让同学们对二者的联合应用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不断通过这些形象化的类比,在大家对单片机在医学设备上的应用有了直观认识以后,我们会通过综合性设计实验让同学们进一步的提升。这些实验的选题跟在研医学课题相关,也可以由同学们提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并根据实验状况进一步申请创新课题,或者延伸至毕业设计题目。单片机作为嵌入式控制系统,这样的课题往往还涉及到《电路原理》、《传感器》等其他相关科目,间接地提升了大家对相关课程的关注度,对各科知识能系统性地掌握,也不会考完就遗忘。医工专业的学生很多会进入公司做医疗产品的研发,或者在医院的设备科工作,这些简单的医疗小设备小产品的开发经验,也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基础。《单片机》是工科专业的一门基础专业课,我们努力将其与专业发展相联系,培养同学们将单片机运用到医疗器械设计的兴趣,增强了大家对相关专业课程的系统性掌握,加强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联系,提升动手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丹.单片机的教育教学改革[j].科技风,(10):215.

[2]吴国贤.单片机课程改革探索[j].电子制作,2015(7):107.

[3]陈玉发.高职单片机教学的探讨与实验[j].时代教育,2015(13):229.

[4]高昀.单片机教学实践改革探索[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18):81.

药理学课程设计论文【第八篇】

一般在较大的程序设计当中,如果把汇编语言与高级语言程序结合起来使用,把两种语言的优点都发挥出来,充分利用两种的优势,进行混合编程,则可以很多的难以解决的难题。在程序设计的实践当中,c语言和汇编语言可以相互调用,c语言可以调用汇编语言,汇编语言可以调用c语言,也可以把其中一种语言程序嵌入到另一种程序语言当中。本文就是探讨把c语言与汇编语言两种语言进行混合编程,实现两者的最佳组合,从而解决一些实践难题。

汇编语言;c语言;混合编程。

汇编语言的优势就是速度快,占用存储空间不大,而且可以随时控制硬件,这些优点是其它的程序语言无法取代的。汇编语言也有不足之处,就是在高级程序的编写与调试时存在着较大的困难,特别是在处理一些数据或者一些混合运算时显得更加困难。

c语言,它的优势就是在于功能全面,表达形式多样且灵活,开发使用效率很高,具有其它高级语言无法具有的优势。通常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大部分程序采用高级语言编写,以提高程序的开发效率;但在要求执行速度快、占用空间少或要求直接控制硬件的场合,则利用汇编语言编写,以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

c语言和汇编语言混合编程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参数传递。

汇编语言程序和c语言程序在调用时会涉及到参数传递,一般采用堆栈进行传递。在汇编语言中将bp作为基址寄存器,调用程序先将来自于c语言程序中的参数依次压入堆栈中,然后当需要使用这些参数时,再用bp加上不同的偏移量依次对堆栈中的数据进行存取操作。

调用关系的确定。

对于将要涉及到调用的过程或函数需要事先说明和建立调用与被调用关系。被调用的过程或函数应预先说明为外部类型,以便被外部模块引用,而调用程序也需要在程序中说明将要引用的外部模块的名称。在说明调用关系时还应根据不同的存储模式确定相应的汇编语言格式。c程序小模式对应汇编程序的近类型过程,而c程序大模式则对应汇编程序的远类型过程。

总而言之,汇编语言和c语言的混合编程方法可以使汇编语言与c语言之间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交叉调用,进行参数传递,共享数据信息和数据结构,使由此开发的软件更实用、更安全可靠,使开发和编程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罗南超,向昌成,李唐辉。汇编语言实现多种进制的通用输入输出[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36)。

[2]崔卫东。vc++与汇编语言混合编程的研究与实现[j]福建电脑,2007,(05)。

[3]宋金华。汇编语言和c语言在图形处理中的综合应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2)。

[4]张银,索旭华,廖建林,郭娟。aocc应用软件的快速仿真平台的研究与技术实现[j]航天控制,2010,(02)。

[5]宋金华。汇编语言和c语言在图形处理中的综合应用[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9,(z2)。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868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