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范例【热选4篇】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幼儿园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范例【热选4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幼儿园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粗细的相对关系,能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的粗细。
2.能在周围环境中找出不同粗细的物体,发展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粗细不同颜色不同的无根塑料管,带有空心的珠子一颗。
2.幼儿学习资源②第34-35页。
活动过程
1.游戏“穿珠子”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不同。
(1)幼儿用两根粗细不同的小棒穿珠子,有一根穿不进去,引导幼儿讲述为什么。
(2)幼儿讲述自己的感受:两根小棒粗细不同,所以粗的穿不进去。
2.观察三根小棒,进行两两比较,感知粗细的相对性。
(1)教师根据需要提出问题:
这三根小棒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你是怎么知道的?最粗的是哪一个?最细的呢?
A小棒和B小棒哪个粗?哪个细?B和C哪个粗哪个细?()为什么B小棒我们一会说它粗一会说它细呢?
(2)小结:原来物体的粗细是比较出来的,要看他们和谁比,才能知道是粗还是细。
3.游戏:排排队。
(1)请幼儿按照物体的粗细顺序排排队,说说是怎么排的。
(2)小结:从粗到细排一个比一个细;从细到粗排一个比一个粗。
4.寻找粗细,发展幼儿的比较观察能力。
(1)引导幼儿从自身找出可以比较粗细的物体。
(2)从周围环境中寻找可比较粗细的物体。如树干和树枝比,
5.阅读幼儿学习资源②第34~35页,进一步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
活动延伸:
教师带幼儿到户外观察幼儿园内物体,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粗细的树,并用量一量、抱一抱的方法进行比较。
幼儿园教育反思100篇 教案教学反思20字幼儿园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感知、猜想、实验、记录等活动,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
2.尝试用获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对活动产生探究兴趣并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感知、猜想、实验、记录等活动,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难点:尝试用获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
海绵、纸巾、积木、胶头滴管(若干)杯子1个、水盆4个、记录表1张。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师:孩子们,你们看过魔术吗?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一个魔术。
(一)、出示材料:一个不锈钢杯子(里面藏海绵)
你们看!我现在要把水倒入这个杯子里,你们可要看仔细哦!二、科学发现,找出水不见了的原因。
(一)教师实验,幼儿找出水不见的原因所在。
1、提问:奇怪,这个杯子里的水为什么会不见呢?水去哪里了呢?
2、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现在我请一个小朋友来学一学。
3、请该幼儿将杯子里的海绵取出,用手拧,会发现有出水现象。
4、小结:当我们把水倒入杯子里时,水都被能吸水的海绵全吸住了,所以杯子里的水会倒不出来。
二、进行实验,验证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并记录下来。
(一)幼儿猜想: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
1、介绍材料。
师:老师今天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看一看。有海绵,来摸一摸它是什么样的,还有纸巾,最后的一样是小朋友玩的积木。
2、你们觉得这些东西容易吸水吗?为什么?
3、出示记录表,请幼儿猜想哪些吸水哪些不吸水。
师:吸水的我们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不吸水的又用什么来表示呢?(和幼儿一起来讨论并记录)。
(二)幼儿操作、记录操作结果并验证。
1、师:“到底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呢,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
2、交代要求:8个小朋友为一组;保持桌面整洁;听到老师手摇铃响,马上回座位坐好。
每个小朋友选择一种材料用胶头滴管滴一滴水上去观察,这滴水会不会被材料吸走?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交流讨论,一起来验证幼儿猜想:你是用的什么材料,它容易吸水吗?那一起来看看你们的猜想对不对。
5、小结:海绵、纸巾可以吸水,刷了油漆的积木不能吸水。
三、经验迁移:
1、请幼儿说说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么作用。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纸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脸等等。
2、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吸水,它有什么作用?回家以后请小朋友一起去找一找。
活动总结
在组织教育教学中主要以一个魔术贯穿整个活动,从导入部分以此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加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以魔术来结尾,幼儿找出水不见的奥秘的同时也知道了哪些物品吸水与不吸水。在亲手操作中来探索水不见的奥秘,先猜想再验证,鼓励幼儿对于科学能想、敢想、畅想,同时学会做记录,能将看到的事物按照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在实际教学中整个活动目标达成较好,但在幼儿材料的投放过程中有所欠缺,可以让每个幼儿都去完成每个物品的操作,亲自感受,积累经验。
幼儿园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篇3
活动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感受和比较物体的粗细,理解粗细是具有相对性。
2、尝试给5个以内物体按粗细进行正逆排序。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筷子、木棒、铅笔、彩笔、记号笔、蜡笔。
2、粗细不同的吸管若干,操作材料一人一份。
3、口袋一个(里面装有粗细不同的物体)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引入
1、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孙悟空有一个很厉害的兵器是什么?(金箍棒)金箍棒可以变粗也可以变细。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并请幼儿说一说
(1)哪个粗?
(2)哪个细?
(3)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
2、教师通过变变变的游戏出示不同粗或细的物体,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3、游戏变变变教师说变粗时幼儿两手做出粗的样子,师说变细时幼儿两手做出细的样子,通过游戏加深对粗、细的理解。
三、活动结束比较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粗细,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东西的粗细并做记录。
1、观察实物,区别粗细。
(1)教师出示筷子和木棒,引导幼儿观察哪根粗,哪根细。
(2)分别出示铅笔、蜡笔和记号笔,幼儿比较粗细。
(3)出示三支笔让幼儿比较最粗和最细。
教师小结:判断哪一种物体是粗还是细,一定要通过两样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才能区别它们的粗细。
2、摸一摸,比一比。
(1)教师出示"奇妙的口袋",以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在口袋里有很多粗细不同的物品。
(2)做游戏"奇妙的口袋"。
游戏规则:教师出示一支水彩笔,请幼儿从口袋里摸一样比水彩笔更粗的物品,每个幼儿一次摸出一样的物品。
3、幼儿找找自己身上的部位,哪些是粗的,哪些是细的。
教师小结:手臂细,大腿粗;小腿细,大腿粗;手指头细,手臂粗;大拇指粗,小拇指细等。
4、尝试用5种以内的物体按正逆顺序排序。
(1)出示三种粗细不同的吸管,引导幼儿用吸管按从粗到细和从细到粗的顺序排序出来。(教师巡回检查)
(2)教师出示4个粗细不同的纸筒,请个别幼儿按从粗到细和从细到粗的顺序排序。(集体检验)
(3)发操作材料,让幼儿把5棵树从粗到细和从细到粗的顺序排序。(教师巡回检查)
(4)请个别幼儿到黑板前演示自己的排序方法。如幼儿排对,教师给予鼓励。
5、教师小结:在给物体排序时,如果是按从粗到细的顺序排序,就要先找出最粗的排在最前面,剩下的又来比较继续排。如果是按从细到粗的顺序排序,就要把最细的排在最前面,剩下的又来比较继续排。这样就能准确的排出物体的粗细。
教学反思
比较的物体比较少,还没能更好激发孩子对物体比较的粗细的兴趣,老师说的多,孩子说的少,做游戏的时间比较短,整体还不错。
幼儿园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篇4
设计意图
引导幼儿通过大胆猜想和实验亲自验证吹泡泡的方法,体验吹泡泡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工具吹泡泡,在实践中发现有孔的物品能吹出泡泡来。
2。能够对吹泡泡实验进行大胆猜测、积极尝试,通过操作探索验证自己的猜测。
3。体验用多种工具探索吹泡泡的乐趣。
重点难点
通过操作,探索发现有孔的物品能吹出泡泡来。
能够对实验进行大胆猜测并验证。
活动准备
泡泡液或肥皂水、吸管、细绳、铅笔、带孔玩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在睡眠室)(神秘的语气)小朋友们,快把眼睛闭起来!老师要给你们一个惊喜,不许偷看哦。(吹好多泡泡)看!是什么?(泡泡!)
2.(泡泡爆完了)哎呀,泡泡没了怎么办?(幼儿自由发言)
二、对吹泡泡实验进行大胆猜测。
1.(回活动室)分别出示四种工具,请幼儿说是什么。
2.你们猜猜看,它们能吹出泡泡吗?
3.老师这里有小贴画,你认为哪个能吹出来就给它贴一个小贴画。教师注意提要求:音乐结束时要完成猜测,回到小椅子上。
4.小结幼儿的猜测。
三、第一次实验。
1.每个桌子上都有一种材料和一张记录卡,请小朋友们试一试,如果能用它吹出泡泡就在记录卡上贴一个小贴画,如果吹不出来就不贴。快去试试吧,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测!
2.(对比猜测和实验记录)我们来看看,你们的实验结果跟猜想一样吗?
(1)吸管可以吹出来。(与猜想一样)
(2)铅笔吹不出来。(与猜想一样)
(3)带孔玩具有的能吹出来、有的吹不出来。
①请吹出来了的幼儿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
②他是从哪里吹出泡泡的?
③对!从有小孔的地方吹就能吹出泡泡来。
(4)绳子吹不出来。(与猜想一样)
3.小结:小朋友们通过实验发现吸管和玩具可以吹出泡泡来,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有孔、有洞)对啦,有孔、有洞的东西就可以吹出泡泡来。
四、第二次试验。
1.既然有孔、有洞的东西可以吹出泡泡来,那我们能不能想办法让刚才没能吹出泡泡的绳子变成有孔、有洞的东西吹出泡泡来呢?
2.那小朋友们赶快去试一试吧!
3.小结:第一次用绳子吹泡泡的时候没有吹出来,绳子是什么形状的?第二次吹出来了的时候绳子是什么形状的?小朋友们的尝试再次证明了我们刚才的实验结果:有孔、有洞的东西可以吹出泡泡来。
五、自主寻找材料,进一步提升经验。
1.请小朋友自己在班里找一种有孔、或者能变成有孔的东西去尝试一下,看看是不是有孔就能吹出泡泡来。
六、结束。
1.你们找到的有孔的东西吹出泡泡了吗?
2.那我们现在拿着你们找到的工具一起去操场上吹泡泡吧!
活动反思
本节教育活动预定的活动目标全部达成,重难点设计突出,体现出幼儿在科学实验活动中的猜想与探究过程。幼儿自始至终积极融入参与探究活动之中。
幼儿园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篇5
活动目标:1.了解纸有吸水的特点。2.感知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不同。3.愿意动手操作,对实验感兴趣。活动准备:
1.绘图纸、手工纸制作花苞图示各一张,实验步骤规则图示,绘图纸、彩色手工纸、小花若干。
2.毛巾、装有水的水盆若干(分组摆放)。重、难点:
重点:感知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不同。难点:了解纸有吸水的特点。活动过程:
1.认识材料,引出话题。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这是什么纸?(白纸)
你说的是它的颜色,你可以来摸一摸,我们平时会用它做什么?这是一张什么纸呀?
2.出示图示,讲解图示。关于这张纸,我这里有一张图示,你来猜猜看是什么意思?
用纸剪成一朵花,然后折成一朵花苞,折好以后轻轻压一压。提问:如果把这朵小花苞放到水里,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你们想不想试一试?但是,在实验之前,我们有规则,你们要看懂了规则才能进行实验。
3.尝试第一次实验,观看实验规则图示,明确操作步骤方法。实验规则图示:①每一名幼儿拿一朵纸花;②制作成花苞,放在水里;③不能用手碰。
师:这里写了几条规则啊?(3条)谁能告诉我规则告诉我们什么?要求:在进行实验的时候小手不能碰,但是我们的眼睛要仔细看,纸花发生了哪些变化?
4.幼儿操作,播放背景音乐,教师巡回指导。5.交流试验情况。(花瓣撑开,纸花绽放)
教师提问:纸花在水里发生什么变化了?它为什么会开呢?
小结:原来纸花放到水里,水慢慢跑到纸宝宝的身体里去了,就好像纸喝了水一样,使花瓣撑开了,这就是纸的吸水性。6.对比实验结果,经验提升。(1)教师出示手工纸
你认识这样的纸吗?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手工纸,
(2)将不同的纸花放进水中进行观察,引导孩子发现会有点什么变化。手工纸做的纸花要和刚才的图画纸做的纸花比赛,它们要比一比在水中谁先开放,你猜猜哪一朵先开?为什么?
(3)实验规则图示:①每名幼儿拿一朵图画纸和一朵手工纸纸花;②制作成花苞,同时放在水里;③不能用手碰;(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7.交流实验结果。8.留疑
小朋友们,老师这里还有许多种纸,你们都认识么?让我们一起去区角里观察一下它们吧,看看那种材料的纸花开的最快。
学情分析:
心理学依据幼儿正处于无意注意占优势,具体形象记忆、思维为主的阶段,在活动中教师需提供一些有趣新奇的刺激,创设好玩的游戏实验引起幼儿的兴趣。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他们对实验的感受力很强,纸花开放中幼儿对实验内容感兴趣,图画纸花苞放进水里瞬间开
放,更是吸引幼儿的注意。同时中班幼儿处于探索期,热衷于实验,最后一个实验环节,幼儿迫不及待的起身去操作,更提现了他们对过程的期待,对结果的向往。
教材分析:
《纸花开放》选自《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教师用书》中班下册,是主题活动《纸的秘密》中的一次科学探索活动。教材中的最大亮点是实验中幼儿亲自操作发现了绘画纸手工花比手工纸纸花吸水速度快,在水中先开放。在实验中幼儿愿意动手操作,而且对实验特别感兴趣。
幼儿的世界就是探索奥秘,他们对纸的奥秘极为关注。教师要走近幼儿,与幼儿一起去探究、感知、理解、体验,在奇妙的探索之旅中共同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教学反思:
《纸花开放》是由我执教的一节中班下科学探索活动,活动的目标首先让孩子认识纸的吸水性,在此基础上了解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不同。在课前材料方面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在上课前也进行了多次实验,活动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探索、学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幼儿对材料的选择也很有方向性,在老师出示各种材料的时候,不时听到“这是我们画画的纸”,“这是可以用来折纸”……对于材料的准备工作,我给孩子留了家庭作业,回到家后认真收集,爸爸妈妈们也参与了进来,孩子们将自己的收集成果带来和同伴一起分享。
幼儿园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篇6
活动要求
认识、比较物体的粗细,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用的4种不同粗细的物体(小棒、牙签、蜡笔和水彩笔)幼儿标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强的为7种不同粗细的物体,能力中等的为5种不向粗细的物体,能力差的为3中不同粗细的物体)(牙签、小棒、蜡笔、记号笔、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
1、请幼儿用自己盒内的东西穿木珠提问:你在玩木珠的过程中发现什么了?(牙签、小棒穿进,蜡笔等没穿进)
2、寻找原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棒、牙签细,蜡笔粗)
3、小结:原来东西有粗和细之分。
二、比较粗细
1、出示小棒
师:刚才我们玩了穿木珠的游戏,有的东西穿进去了,而有的东西没有穿进,那么小棒刚刚穿进了,它是粗的还是细的?
(1)若回答细的,则出示牙签,让幼儿比较
(2)若回答粗的,则出示蜡笔,让幼儿比较那么这支笔到底是粗还是细。
2、得出结论: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粗细的,要两样东西才能比较出租和细。
三、利用粗细不同的物体排序师:你们盒子里的东西有粗有细,那么我们来帮他们排上队
1.幼儿操作任意排
2.提问
(1)你是怎么排的?(从粗一细,从细一粗)
(2)你是怎么排出来的?
3、师生共同小结
(1)先找出最细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依次排队。
(2)从盒中先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一,然后再在盒中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二,反复运用这个方法依次排队。
4、请幼儿采用互换方法比较一种方法排列。
幼儿园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篇7
中班律动《劳动狂想曲》
活动目标:
1、 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动作表演来区分音乐的ABC段。
2、 学习用拖地、刷马桶、擦玻璃的合作合拍的表现音乐。
3、 尝试合作表现音乐,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健身活动
白雪公主离开小矮人后非常想念他们,不知道他们现在生活的怎么样,今天白雪公主想请我们帮她去森林里看望小矮人,你们愿意吗?
播放(波浪舞)音乐,幼儿跟随老师走进场,穿过森林—走过小桥—绕过草地,来到树林小木屋(ppt展示森林小屋场景)。师生做敲门状。可能小矮人们都去工作了,我们去房子里面休息一会儿吧!
二.分段练习,熟悉音乐(小矮人家里很乱)
(1)A段音乐,学习拖地板动作
师:小矮人家的地板脏了,我们来帮他们拖一下吧。老师发现在拖地板的时候动作不规范,这样是拖不干净的,拖地要这样拖。
(2)B段音乐,学习刷马桶的动作
师:看小矮人家的马桶这么脏,还长满了细菌。那我们要用什么刷马桶?用马桶刷,围着马桶四周刷。
(3)C段音乐,学习擦窗户的动作
师:小矮人家的窗户很脏了,我们来擦干净吧,用什么擦玻璃呢?抹布还有双面擦,抹布太费劲了,用双面擦贴上去擦玻璃。(拿一个贴上去,咕叽咕叽咕叽咕叽真干净)
(4)打扫卧室,打扫之前先做准备带上小围裙和手套,进行三段音乐和拖地、刷马桶、擦玻璃动作的相结合的游戏。(两遍:第一遍打扫第一间,第二遍打扫第二间) 这是谁打扫的呀,做下去休息,看看哪里还需要我们打扫。
三.互相合作,体验快乐
师:小矮人家里有个大的落地窗一个人时没法擦干净的,必须要两个人合作才能擦干净的(启发孩子们相互合作的精神),请一个小朋友和老师示范。(先随音乐做擦窗,在做长音乐)强调擦窗户时要和小朋友贴上去,再来一遍。
4.在老师的指导下再次做音乐和动作相结合的综合游戏。
结束:结束音乐起,小矮人回家了,我们藏起来(藏在小椅子后面),给小矮人一个小惊喜吧。听一听小矮人说了什么,教育孩子做一个爱干净,爱劳动的人。
《劳动狂想曲》学情分析
中班幼儿听辨音的分化能力有所提高,逐渐能辨别声音的细微变化。他们一般能欣赏内容较为广泛、性质风格多样的音乐作品,如舞曲、进行曲、摇篮曲等。对不同体裁、性质、风格乐曲的分辨能力也有很大发展;在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结构把握上,他们往往能够通过教师组织的音乐活动,初步感受到乐曲的结构,听出乐段、乐句之间的重复以及乐曲在情绪性质上的明显差异;能基本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和情感,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想像、联想。
随着幼儿思维、想象的进一步发展,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也在不断地发展。这种理解能力通常表现在歌曲及有标题器乐曲的理解上,幼儿已能借助于歌词及已有的生活经验、音乐经验,基本理解音乐所表达的艺术表演形象,对于较为复杂的、没有标题的纯器乐曲的理解还有一定的困难。另外,他们在欣赏过程中的创造性表现能力也不断增加。
《劳动狂想曲》教材分析
《劳动狂想曲》选自中班下学期的一节音乐律动活动。《纲要》中指出: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特点,培养幼儿初步的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劳动狂想曲》旋律优美,非常贴近幼儿的实际上生活,将生活中劳动的场景融入音乐律动中。基于此原因,我设计了本次的教学活动。以幼儿的发展为主体,从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年龄特点发展为目的,挖掘领域的特征,吃透教材,精心准备每个环节,正如纲要中所提到: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主动参与活动,引导幼儿热爱劳动,体验劳动和音乐带来的快乐。
《劳动狂想曲》反思
《纲要》中的教育理念让我们越来越注重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自主性的发挥,都尽可能地在活动中创设条件,让孩子能自由选择、自由探索、自主想象、自主表达。只要是幼儿感兴趣、能自发参与的,都是在自主学习。
《劳动狂想曲》活动目标定为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动作表演来区分音乐的ABC段。学习用拖地、刷马桶、擦玻璃的合作合拍的表现音乐。尝试合作表现音乐,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在以往的音乐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主要的教学方式就是用非常传统的方法教幼儿,大多数是以跟唱为主,却忽略了幼儿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我增加激励性语言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用生活中常见的劳动动作贯穿整个律动。让孩子们感到音乐带来的的快乐,从而萌发出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活动下来,孩子们在表演的过程中开心的感受到每段音乐的不同以及劳动带来的快乐。
在任何一个教学活动中,我们都要以幼儿的发展为主体,从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年龄特点发展为目的,挖掘领域的特征,吃透教材,精心准备每个环节,正如纲要中所提到: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那样才能够使活动效果更佳。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随着活动的进程,情境导入——教师表演——集体表演——合作表演,幼儿自然地融入其中,边游戏边体验音乐。重视的是幼儿音乐情趣的培养,并且在活动中幼儿也有自由协商、充分想象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