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文明的韧性高考作文3篇

网友发表时间 1808114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文明的韧性高考作文3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文明的韧性高考作文篇1

20__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出来之后,我在第一时间浏览了一下。北京卷的这个题目“文明的韧性”,让我最有共鸣感。在我看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作文题目,而是骨髓深处文化自信的真正觉醒。

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当年梁启超先生说的,世界有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明流传了下来。时间是一个最公平的裁判员,为什么中华文明能源远流长几千年不断层?这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纵观古今中外,只有中华文明真正做到了和而不同的包容,而这种包容性,表现出来的文明风骨就是韧性难断。

众所周知,在我们的历史上,并不是没有其他文明对中华大地侵略过。甚至在政治格局上,还成功过,甚至建立过元、清这样的大一统王朝。然而,仔细研究,我们会惊奇的发现,这些侵略中华文明的外族文化,不仅没有把中华文明给取而代之,反而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慢慢选择了向中华文明主动靠拢。因为,中华文明用自己特有韧性,对这些文明进行了润物细无声的同化。最终实现的结果,反而是侵略的外来文明被中华文明“反杀”,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当我们还在为历史书上,把霍去病、岳飞等民族民族删去,而愤愤不平的时候。是否想过,难道不是因为那些霍去病、岳飞抗击过的外敌,已经不知不觉变成了自家人。删去这些民族英雄,并不是否认了他们的功绩,只是给被中华文明同化掉的其他文明,表达一个友善的尊重。如果霍去病和岳飞泉下有知,指不定还会夸上一句,干的漂亮,咱们靠打仗没有解决的问题,最终用文明的方式而同化掉了。

毕竟,中华文明几千年,推崇的都不是兵强马壮和刀剑的锋芒,更喜欢用的好是文化的方式,类似于丝绸般的柔韧。不论是丝绸之路,还是现在的一带一路,都不是搞侵略,而搞共赢。实际上,这都是传统文化推崇的“强而不长,弱而不脱”的典型体现。

几千年来,中华文明的底线都是,无论我们多么的强,都从来不曾恃强凌弱,更没有想过称王称霸。因为中华文明深刻的知道,强而不长的道理,持强凌弱、称霸逞强,从来都是没有好下场的。历史上,那种征战四方的大帝国,无论是西方的罗马帝国,还是东方的蒙古帝国,哪一个不是昙花一现?只有中华文明,虽然偶经动荡,但总体上来说,还是长盛不衰。尽管朝代历经变迁,但中华文明的内核从来都不变。

当然,中华不恃强凌弱,但是谁想要欺负古老的中国,那也是做不到的。即便是积弱的中国,也不会走到被别人随意凌辱的地步。近代的中国,可以算是中华最低谷的时期,然而面对列强的侵略,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们仍然实现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至于说,最近吵的沸沸扬扬中美的贸易战,对于久经风浪的中华民族来说,只是一个小小插曲而已,不值一提。

这一切的底气,都来自于中华文明的韧性。

“韧性”从词意上来看,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但对于解释文明的韧性,还是显得有些空洞、虚飘。务实的讲,中华文明的韧性,主要集中体现在保种思维上。

说到保种,相信大家第一反应就是“传宗接代”四个字,这个联想是很正确的。但,实际上,我们对古人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思想,多少是有些误解的。因为这并不是简单的重男轻女的思想,而是表达对传承的重视。只是在流传的过程中,我们对形式的重视,大于了对实质的领悟。

在传统文化,很推崇“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而这种强调后继有人的思维,并不局限于血缘上,更多关注的是文化传承上。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甚至认为文脉关系,比血缘关系更近,学生甚至某种程度上比子弟更正宗,毕竟传承文化的才是中华文明的精髓,而非血脉。

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实现多民族的大一统,靠就是中华文明强大的融合性。世界上,也只有韧性的中华的文明才有这种功能,那种排外的文明是无法实现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文化自信也是来自于文明的韧性。因为我有这种韧性在,所以我知道,也许在阶段性,我们是处于弱势,但是从长远看,从全局看,我们才真正的赢家。因为我有韧性,所以,我从来不会掉线。这就类似于“剩者为王”的思想,冥冥之中,我们的文明很清楚,谁能在赢得时间线,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因为我有韧性,所以,我从来不任性。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无论你怎么折腾,我都用我的韧性为这个世界托底,所以,最终这个世界,还是由我来做主。

本文地址:http:///zuowen/

文明的韧性高考作文篇2

文明,仅是提笔写下此二字,便觉力透纸背,重有万钧。

这是一个太过浩瀚的词汇,简单的笔划却包罗万象,浩繁如烟的书卷,百家争鸣的哲思,绵延千秋的历史都跃然纸上。自炎黄上古,到今时今日,四大古文明中唯一延续不断的中华文明已走过上下五千载,相较于世界其他文明,它是个更为宏大的命题,横亘山河,纵贯岁月,源远流长,百折不断。

于如此博大之中华文明中谈韧性,自是有说不完的话题。在我看来,文明积淀出的国民性格中的韧性是文明之韧性的最高级。

文明被记载,流传百世,除了书画琴棋这样可见可触的文化实体之外,其深远传承另有所在。举例来说,毛泽东主席追求的共产主义与几千年前孔夫子所倡的大同社会有诸多共通之处,故文明更是一种精神内核,是对民族气节、国民品性的塑造。华夏文明本身即诞生于韧性之中,造字之仓颉仰观群星,俯察大地,日思夜想得汉字初本;移山之愚公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治水之大禹开道于群山之中,三过家门皆不入,终使江河畅通。这些先祖的身上,无一不有韧性在。这样的韧性为伊始的文明赋予了内在之精神,其随着时间的推移注入了国民血脉,存在于每一辈国人的基因中,使国家经沧海而不倒,文明历风雨而弥坚。

往事越千年,中国历史上从不乏心怀天下之人,生逢其时或可一展鸿鹄之志,身处乱世却难免报国无门,即便迫于时局怀才不遇,未得赏识有志难伸,但千千万万以天下为己任的人们,仍旧以坚韧之性守护着寄于天下的信仰。且看北宋庆历年间,内忧外患并起,为肃清天下呕心沥血发起的新政以失败告终,但身遭贬放的范仲淹为名楼作文,提笔写下的是一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朝奏一封,夕谪八千,有幼女夭折于穷山的韩昌黎,在与魑魅为群的蛮夷之地不忘“欲为圣明除弊事”的初心,衰朽之身不惜残年,一番利民实事让潮州山水皆姓韩;王勃自知三尺微命,一介书生,虽无路请缨却常怀投笔之志,慕宗悫长风,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然白首之心不移,青云之志不坠;一生空怀壮志,终未如愿的陆游,年近古稀尚不自哀,梦中有铁马冰河,有未竟之业……中国文人永远失望,也永远杀不死自己入世的灵魂。一代又一代怀志之士,无论境遇如何,地位如何,一生不忘忧国,他们骨子里折不断的坚韧正是文明之韧性有力的注脚。

如此坚韧之品性并非古仁人所独有,而是作为文明的特性几千年来于国人身上一脉相承。

近现代革命时期有无数为国家谋求未来之人,上到以革命推翻封建统治的孙中山,下到五四运动中奔走呼喊的一众青年。帝国主义铁骑危我中华之际,有心人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于将倾,绝境中觉醒,不可谓不坚。今天,国际压力之下,海思团队潜心打造国产芯片;屠呦呦青蒿一握,以水二升,德音孔昭,浸渍千年;贸易战当前,举国皆不惧不屈,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不改沉着定力,不可谓不韧。

中华文明包罗万千,实在是精彩之至,浩大之至。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人,无论是从少壮到暮年一生怀国,还是为实现毕生所愿愈挫愈勇,都有一份“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坚韧。国人品性之韧是文明所养所赐,是文明之韧性的最高体现。具有韧性的文明,坚实不断,传承文明的国人,百折不屈。有品性坚韧如此,有文明坚韧如此,中华民族,必臻大成。

文明的韧性高考作文篇3

古今往来,无数成功人士,谁不是用一股韧性,在追求真理的进程中斗争,在探索科学的实验中拼搏,在商海沉浮中坚持……

开国总理周恩来,从法国到上海,从延安到重庆,从北京到万隆,哪一次不是以坚韧的毅力和应变躲过了多次暗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三起三落”后,七十古稀,给毛主席的信中还决心“为国家和人民做点事情”,后来才有时机主导被国外称为“迎来中国千年盛世”的改革开放。

中国的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为保障国家的战略安全,以坚韧的精神专注科学,多年春节都未能和家人团聚,父亲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还对他“母亲过世未能回家”耿耿于怀,而他依旧以“韧性”坚持科学,直到成功。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到四十多岁还为生计发愁,而他具有坚持发展通信技术的韧性,坚持学习和再超越。如今的华为让美国总统举全国之力遏制也难以动摇。马云当年由于长得丑,面试官都不要他,结果他硬是凭借惊人的韧性和毅力创业,通过多年的努力,造就了如今的阿里巴巴帝国。

成功满分作文网的背后都有无数苦难,韧性让无数人选择了坚持,才有了后来的成功。

个人是民族的细胞,韧性的意义对个人如此,对一个民族何尝不是一样?古今往来,中华民族哪一次崛起不是在内忧外患时,哪一次成功不是在经历过艰苦卓绝的“长征”后。

中华民族在西汉初期,国库空虚,西北外族时常烧杀抢掠我族民。汉初几位皇帝忍辱负重,只得延续和亲之策,休养生息,保持实力,充分体现了“韧”的精神,通过多年休养之后,才一举平定边疆,收复失地,奠定了之后数百年的和平与繁荣,以至于我们汉民族的“汉”字,也是由此而来。

中华民族在清朝初期,康熙年幼登基,皇位不稳,也面临西北不定之状,康熙和雍正以坚韧的毅力积聚实力,举全国之力,收复新疆,平定西北,迎来“康乾盛世”。

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赶走帝国主义的侵略,带领民族脊梁完成长征,以小米步枪推翻了腐朽的“蒋家王朝”,粉碎了别国再次通过朝鲜半岛侵入中国的可能,教训了当年几近狂妄的西南国家,哪一次都没有“敲乐打鼓”的胜利,都是以坚韧的毅力通过长期的斗争得来的。

当下的形势一样,我们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需要个人不畏失败,不怕摔跟头;时代需要中华民族有更多韧性,发扬韧性。只有这样,个人才能找到人生的意义,行远走向某种成功;中华民族才能行百里而半九十,通达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80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