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教师读书随笔【通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009938

教师读书随笔【第一篇】

作为教师,要想永远胜任,就要不断地学习新知、更新教学方法及教学观念。今年寒假,学校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本《如何成为高效能教师》的书。看了目录,感觉颇具诱惑力:

a、什么是真正的高效能教师(成功的教师必须了解和实践高效能教师的三大特质);。

b、第一特质:积极期望(高效能教师对学生的成功抱有积极的期望);。

c、第二特质:课堂管理(高效能教师是一个优秀的课堂管理者);。

d、第三特质:掌握课堂(高效能教师知道如何设计课程来帮助学生进步);。

e、全新的理解:从高效能教师成长为教师领袖(孜孜不倦地学习成长的教师最终会成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这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我虽不是什么成功教师,但是我也想成为一名高效能的教师,因为我也想具备高效能教师的特质:对学生的成功抱有积极的期望、做一个优秀的课堂管理者、想知道如何更合理的设计课程来帮助学生进步。

读了《如何成为高效能教师》,我更明确了需要努力的方向:高效能的课堂上,要的是老师的尽心尽智而不是大声叫嚷、发号施令,更不要打扰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个人接受教育的最重要的一天是开学第一天,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学生们希望明确自己现在学的是什么,将要学什么。在这点上,他们不希望有任何的惊喜混乱。所以开学第一课我们不必忙着讲新课,而是应该细细地与学生们熟悉本学期的教材,让学生们都知道,这一学期,我们要学些什么。接下来的一到两周里我们应教导学生们如何在学习过程中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学生比我们教师更向往一个井然有序的课堂。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另外,要加强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高效课堂这一最终目标。

有人说:一本好书,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没有学习新的理念和方法,课堂将会变得那么空洞和无趣!本学期,我按照自己的读书计划,认真阅读了《礼记·学记》、《学生第一》收获很大。同时也深深体会到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快乐。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能最大程度地闲下来,而学生最大程度地忙起来;能最大限度地要求每一个学生,也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道”的设置,而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

“教师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看学生,使他们感觉到你对他是公平的、信任的。

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贵之处,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在学生做好的大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在学生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更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不要加以指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样。其实他们也很痛苦,作为教师就是要时刻给他们启发和鼓舞,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

“关于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的知识的事业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可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其实,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想想自己,在这方面做得确实不好,每天不停地忙于备课、上课、批改,管理班级,总是抱怨没有时间读书,但闲暇时又懒得动,而那些教育书籍却安安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早已落满了灰尘。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此时,想一想实在是可悲!可怜!现在觉得自己还年轻,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还足以能“应付”小孩子,然而面对飞速发展的今天,可以说孩子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了,我们不得不时刻要求自己要走在前面,那么惟有读书才能武装我们的头脑,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的尴尬境地。而读书的这种意识更应该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

读书,使我对工作、对生活都充满了自信,使我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始终充满激情。每天读书一小时,我还要持之以恒,相信它会为我带来丰盈的人生!

教师读书随笔【第二篇】

这本书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分别讲述了秦汉,唐,宋,明,清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比较突出的五个重要朝代的政治制度史。这本书的条理十分清晰,每个朝代分别从政府的组织,考试和选举,赋税制度,国防与兵役制度四个方面来分析制度优劣。本书比较重于对于政治体制的变迁与优劣的分析,而且重于细节方面的研究。

钱穆先生的渊博学识当然不可否认,但个人觉得钱穆先生的意见中个人的对于民族自尊的主观好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观成分过多。对于细节方面的评述还显客观,但对于中国古代关联政治制度总体的评述和把握就显得过于主观,带有个人的情绪。例如书中有这样的话,“由历史事实平心客观地看,中国政治,实在一向是偏重于法治的,即制度化的,而西方近代政治,则比较偏重在人治,在事实化。”这在现在看来近乎是可笑的。这可能与这本书原来是演讲稿有关,必须要有引发听众共鸣的东西,也可能与当时的学风与历史条件有关,但放在今天就不能不用略带批判的眼光来读这本书。

深层的经济文化因素还未考虑,并不仅仅是制度的问题。所以对于钱穆先生中国政治制度是逐步倒退的,“后不如前”,这个也是有问题的。

《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张鸣著。

作为一个对历史了解十分有限和片面的理科学生,我觉得读一下这种导论类的书还是有必要的,不了解古代政治制度的大体原貌是无法去读更深一些的书的,所以就在严老师的书目外选了这本书。总的来说这本书与老师课上的内容互有联系与印证,又各有所长。这本书按照朝代划分,讲述了从先秦到晚清各朝政治制度的大体状况,对于构建中国古代官僚政治体系很有帮助。书中的史料讲解方面很全面,基本还原了各朝各代的政治面貌。对于政治体系的研究主要从政治中枢变迁,中央行政机构,地方行政机构,科举学校制度,人事制度,政治文化和军事制度等方面做概述式的讲解,因而对于各个政治、历史事件抱有比较客观中立的态度,可以对基本知识做出一定的解析。这本书还有分析了制度变迁的内在原因,虽然并不十分深入,但对于像我这样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启迪作用的。

这本书细节方面较为全面,对于各种制度的联系发展和变迁原因也有详尽全面的论述。对于制度主义和历史主义的方法都有所介绍。缺点是没有对于经济的过分关注,对于财政制度、司法制度之类的,即使有所涉及,也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这本书浅显易懂,故而比较好读。也不乏幽默之处,据说人大的张鸣教授的课也是不错的。

教师读书随笔【第三篇】

多年前的一个午后,看电影频道播放《草房子》,那种氤氲着青春成长时淡淡的忧伤与苦涩,那种在贫穷苦难面前少年们所展现出的坚强与人性美,成为我心中挥之不去的萦绕。那时不知曹文轩,那时的自己手握遥控器漫无目的的找台,最终总是定格于电影频道,那里,总有连续不断的电影满足我的观看欲望。

大半天的时间,一口气读完了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十年典藏”《草房子》,看得浑然不知时间的流逝,以至于时空颠倒。时至今日,我自以为被世俗磨砺地冷漠麻木的心灵,仍一会儿忍俊不禁,一会儿湿润了眼眶。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江南水乡,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此时期,在作家余华的笔下,人们贫困艰难的活着,这种活着总是伴随着接二连三、悄无声息地死亡,眼泪再宽广也无法澄澈那些容不得喘息的沉重,而在曹文轩的笔下,也有贫苦,但没有满目的荒凉,没有揪心的苦痛与辛酸,他的贫穷与苦难总是荡漾着温暖的忧伤,他的笔下是一个个在苦难中洋溢着优美人性的孩子。

我想起了沈从文,想起了边城,想起了他那温柔淡远的牧歌情调,想起了他那充满着人性皆真善美的湘西世界。小女孩纸月似一幅淡远清新的画,似一枝中通外直的莲。

冬季的夜晚,无一丝风,只有一弯清秀的月牙斜挂在冬季青蓝的天上,学校排练文艺节目,三十个女孩,每人辫子上一律扎了鲜亮的红头绳,插上一朵白绒花,拿一个小碟子,一支筷子,轻轻敲打着唱起歌来,最后,纸月独自敲着碟走上台来,桑乔说:这小姑娘其实不用演,只要往哪儿一站就行。是的,这个女孩什么都不用做,只要往那儿一站,就是一种清冷、哀伤、不肯屈服的情绪,就是一幅淡远清新的画。

从小无父无母与外婆相依为命地纸月,文弱恬静,清纯柔和,总是带着会说话的眼睛,默默注视这身边的一切,再远的上学路,孤寂的身影,她没有屈服过,还背诵了很多古诗词,写出的毛笔字不骄不躁,有着同龄人不可能有的灵气与书卷气。对于美好的事物,她有着一种天赋的感受力。虽然她已经过早的感受到了世态炎凉,世事的艰难,但她仍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对待身边每一个人。她没有用眼泪换取别人廉价的同情,而是用自己的品行获得了我们的发自内心的钦佩,她就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一枝红莲花。杜小康似一首跌宕起伏的诗。曾经蒸蒸日上红门中的杜小康,油麻地家境最厚实,总能做成许多孩子想做但做不成的事情,甚至是老师也不能做到的事情。小小的少年满心都是小小的骄傲,满满的幸福和优越感。但生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击了他,一夜之间他一贫如洗,苦难将他推进了残酷的大人世界。

教师读书随笔【第四篇】

歌德这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读着书中的故事,我不由联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类似的状况,我会如故事中老师一样对待如此的吗?当意外发生时,当学生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底线,我会如何呢?我会和故事中的老师一样一笑了之,灵活的对付,还是会大发雷霆,以自己的威严压载学生个性的闪现?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经在慢慢转变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最为可亲的朋友。

读过此书,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章节:不要放下任何一个孩子。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009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