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五年级小学数学论文【精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413386

【导言】此例“五年级小学数学论文【精选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五年级数学论文【第一篇】

本人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于律己,虚心勤奋地开展工作。能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做到顾全大局,为人师表。

本人大学本科的学历, 学士学位,2005年评上“中学一级”教师的,任现职以来我进行过两轮循环教学,近五年以来的工作量:2008-2009教九(7)、九(8)数学;2009-2010教七(9)、七(10)数学;2010-2011教八(9)、八(10)数学;2011-2012教九(9)、九(10)数学;2012-2013教八(2)、八(3)数学;(周课时10节,满工作量)。在教学上,我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虚心向同组的老师学习,积极上公开课,任现职以来,在课题研究中开过一节面向全市的公开课;校际交流课2节;对外公开课2节,校内公开课11节,教学效果良好。我从教以来担任了七年的班主任工作,任现职以来我担任了三年的班主任,我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平等友善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师生关系和谐,1999-2000所担任班主任的初一(6)班被评为“市先进班级”,2000-2001所担任班主任的初二(6)班被评为“校先进班级”;2009-2011所担任班主任的班级被评为“校先进班级”(连续三年)。在教科研方面,我参加过市级课题《教师教学反思中同伴互助方法策略的研究》,省级课题《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策略的研究》,两个课题均已经结题,任现职以来我共发表过5篇论文:案例《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2)的教学过程》2005年发表在省级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上;论文《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与构建和谐校园的法律思考》2010年发表在部级刊物《西部科教论坛》(刊号CN62-1031/G);论文《巧用公式善解难题》2011年发表在省级刊物《科技信息》(刊号CN 37-1021/N),论文《游戏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研究》2012年发表在中国级刊物《科技资讯》(刊号CN 11-5640/N);教育案例《你一直让我牵挂》发表在省级书刊《教育不简单》上。我指导过组内青年教师吴月洁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使她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教坛新秀”。

我带领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生活中的轴对称》和《游戏中的数学》,并得到“优秀指导教师”的荣誉;近五年来,我有两年年度考核为“优秀”,有一年被评为“校优秀教育工作者”。 我计算机考核合格,每年都参加网上的继续教育培训,公共科目合格证按要求拿到三张,每年继续教育学时均合格。我顺利通过了教育理论、教育科研、课堂考核等各项考试。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努力,争取再上一个台阶。

五年级小学数学论文【第二篇】

摘 要:作者在写作中使用汉字小写数字或阿拉伯数字作为表述音乐作品结构和专业用语的数字、数词,并不存在“正确”与“错误”的问题,仅仅是写作习惯“是否符合现行规范”而已。但是,《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是作为国家标准颁布的,编辑从业人员必须遵照执行。有鉴于此,为了学术著作的顺利出版,编辑与作者在使用数字和数词的问题上通过沟通达成共识至关重要。

关键词:数字与数词;汉语小写数字;阿拉伯数字;罗马数字;规范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DOI:/

作者简介:吴 朋(1953~),男,人民音乐出版社副编审、总编室主任(北京 100010)。

收稿日期:2012-06-10

在音乐图书中,数字(含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数词不可或缺,如乐理类图书中音符时值的分数、节拍的序数、音程的度数,音乐史论类图书中的术语、专有名词,作曲技术理论著作中乐章、乐段、乐节、小节的序数等等,不胜枚举。在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自1996年6月1日开始实施,以下简称《规定》)以前,书稿中数字、数词的用法是以“尊重作者的写作习惯”和“全书统一”为编辑加工的基本原则的。《规定》颁布以后,不仅作者不适应、不习惯,编辑从业人员对如何规范使用汉字小写数字和阿拉伯数字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平心而论,在写作中使用汉字小写数字或阿拉伯数字作为数字和数词,并不存在“正确”与“错误”的问题,仅仅是写作习惯“是否符合现行规范”而已。但是,目前不可回避的问题是,既然《规定》是作为国家标准颁布的,编辑从业人员必须遵照执行;而作者却很难因《规定》自某年某月某日实施而即刻就能改变长期以来养成的写作习惯。有鉴于此,编辑与作者在使用数字和数词的问题上通过沟通达成共识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否则,很有可能因为反复修改与内容质量毫不相关的数字和数词,影响学术著作按时出版和发行。

根据对《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的理解和多年从事音乐图书编辑工作的感悟,笔者以为在音乐图书中规范使用数字、数词时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 汉语小写数字和数词的用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汉语小写数字和数词在报刊和书籍中已逐步显现出“被弃用”的趋势,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是事件的日期前缀,如《规定》中明确“必须使用汉字”的一二·九运动、八一南昌起义、七七事变等等。但是,近年来,事件的日期前缀已渐渐为阿拉伯数字所取代,例如5·12汶川地震、7·23动车事故等写法频繁见诸报端,动摇了“必须使用汉字”的规定。实际上,无论是“七七事变”还是“5·12汶川地震”,都鲜明地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用词习惯和特点,而且为不同年龄段的读者所接受。因此,有理由认为,《规定》中“必须使用汉字”的规定,是指已经定型的词组不能随意改写,如“一二·九运动”不能改写为“12·9运动”,“七七事变”不能改写为“7·7事变”,等等。而近期发生的“事件”,只要不影响阅读、不引起歧义,应该可以“合理使用”阿拉伯数字。反之,由于专业特点和表述上的需要,“应该”(不是“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数词,亦可“合理使用”汉字小写数字。

同理,在音乐图书中使用汉字小写数字时,也应该遵照“必须使用”的原则并把握好“可以使用”的分寸。

1.“必须使用”的原则

凡涉及中国古代音乐史专有名词、中国乐曲名称、中国传统乐器名称、农历和少数民族历法及相关的词汇,即用阿拉伯数字“不能替代”的词汇,如五声音阶、七声音阶、十二律、京房六十律、三百六十律、十二宫调、六宫十一调、九宫十三调、燕乐二十八调、八十四调、《胡笳十八拍》、《十二木卡姆》、《弦索十三套》、《十六板》、六弦琴、七弦琴、十七簧笙、天宝十三年、丙寅年十月十五日、农历二十五西沟花儿会、(农历)三月三歌节、藏历六月初五朝山节等等,必须使用汉语小写数字。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引用古代文献时,切记不要将引文中的汉字小写数字改为阿拉伯数字,特别应该切记的是,“卷一”不能改写为“卷1”。见范例1:

《宋史》(卷一二六)载:“元等驳之曰:前圣制乐,取法非一,故有十三管之和,十九管之巢,三十六簧之竽,二十五弦之瑟,九弦、七弦之琴,十六枚之钟磬,各自取义。”[1]

西方音乐史和作曲理论论著中的有些专有名词,虽然是译名,但和路易十三、保罗二世一样,亦不能用阿拉伯数字取而代之,如五声音阶(调式)、七声音阶(调式)、十二平均律、十二音体系、三和弦、大小七和弦、那波里六和弦、四六和弦、三四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等等。见范例2:

……在弦乐队六音和弦的背景上由钢琴等乐器奏出一个五音动机,二者和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十一音音列……[2]

2.“合理使用”的范围

在不违反《规定》的前提下,出版社可以根据专业用语的特点和约定俗成的惯例“合理使用”汉字小写数字。在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图书中,“合理使用”汉字小写数字构成的序数和数词有以下几类。

(1)五线谱的线、间名称,如第一线、第四间、上加三线、下加二线等等。见范例3:

所谓加线,是指在五线谱上方或下方添加的短横线,它们也有一定的名称。凡在五线谱上方的加线,自下而上分别称为上加一线、上加二线、上加三线等。其线间也应自下而上分别称为上加一间、上加二间、上加三间等……[3]

(2)音符的分数,如二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以及三连音、六连音、十二连音等等。见范例4:

当音符时值的划分与偶数均分的基本划分不一致时,则称之为音乐时值的特殊划分。特殊划分用连音符来表示,常用的有三连音、五连音、七连音、九连音、十连音以及二连音和四连音等。[4]

(3)音程的度数,如三度、增四度、纯五度、小六度、十三度等等。见范例5:

纯音程(一、四、五、八度),大、小音程(二、三、六、七度)及统称为三全音的增四度和减五度叫做自然音程,共有14个。[5]

(4)节拍的序数,如第一拍、第三拍、第九拍、第十二拍等等。见范例6:

中段主要是调式色彩的对比,主题虽是新的,但和程式段主题性格类似,特别是每个乐节都落于第二拍,形成一种共同的“节奏风格”。[6]

(5)乐章序数、变奏的序数、主题和乐段的序数,如第三乐章、第四变奏、第二乐段(乐句)等等。见范例7:

……之后的第七变奏(258~276小节)是第二主题先在C大调,后在bE大调(第266小节)上的展开。从表现意义上讲,它紧接在上一变奏,即第三主题之后再次被强调,与第一乐章展开部的类似处理相呼应,而第六变奏具有高潮性效果此处具有抒情性,在音响上能起到调节作用,并为下一变奏作铺垫。[7]

(6)曲式与作品分析常用词汇,如三句乐段、二段曲式、三段曲式、三部曲式、第二展开部等等。见范例8:

三段曲式可以说是带再现的二段曲式的扩展。当带再现的二段式的“中间部”(即第二段的上句)发展为相当于一个乐段的规模,而再现句在结构上也相当于一个乐段时,就成了三段曲式(简称“三段式”)。[8]

另外,在章、节、目体例的图书中,章、节、目三级标题应统一使用汉字小写数字排序。即第一章、第十一章,第四节、第九节,六、七等级别的标题,均应使用汉字小写数字。

二、阿拉伯数字的用法

笔者以为,鼓励使用阿拉伯数字是颁布《规定》的初衷,即“要求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特别是当所表示的数目比较精确时,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按照《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分、秒属于“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的范畴;物理量量值“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非物理量“一般情况下应使用阿拉伯数字”。目前,见诸报端的新闻标题中,“尽可能地使用阿拉伯数字”的例子比比皆是,如《中国男子拳击再添3张奥运门票》[9]、《停售封存13种药用空心胶囊产品》[10]、《南昌出台公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 市直单位处级领导两人配1辆车》[11]等等。在音乐图书中,除前述“必须使用”和“可以合理使用”汉字小写数字的范例所及以外,均应“尽量”使用阿拉伯数字。

1.谱例序数“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

由于作曲技术理论类图书谱例较多,使用阿拉伯数字排序已成惯例。全书谱例统一排序时,采用例1、例2……例26、例27……的形式;全书谱例分章排序时,第一章为例1-1、例1-2……,第二章为例2-1、例2-2……,第三章为例3-1、例3-2……,余类推。

2.小节数和小节序数“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

有些编辑认为,《规定》许可“10”以下的数词和序数使用汉字小写,因此,在同时涉及“10”以下和“10”以上的数字时,可以混用阿拉伯数字和汉字小写。这种理解显然不够全面。《规定》的定义是:“整数一至十,如果不是出现在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字中,可以用汉字,但要照顾到上、下文,求得局部体例上的统一。”引文中的“如果”和“但要”应该是《规定》的关键所在。音乐图书,特别是论及曲式问题的书稿、文稿,表述小节时以“10”以上的数词和序数较多见。另外,在分析音乐作品的图式中,大多数作者都习惯用阿拉伯数字标示小节和小节数,如1~8小节、9~16小节等等。因此,本着“照顾到上、下文,求得局部体例上的统一”的原则和分析音乐作品时表述上的特点,“10”以下的“1小节”、“2小节”和“第1小节”、“第2小节”都“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见范例9:

为独唱和乐队而作《大地之歌》……第一乐章也有这种特点,它使用了双呈示部(1~89,90~202)、双主题的主部(1~15,16~33)、双主题的副部(53~74,75~89)、分成两个大部分的展开部(203~266,267~325)以及两个基本调性(a小调和ba小调)。从比例关系上看,乐章全长405小节,两个呈示部的长度为202小节……[12]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在表示小节的范围时,不能使用一字线(—)或两字线(——),而“必须使用”波纹式连接号(~),例如:第1小节~第16小、17~32小节等等。

三、罗马数字的用法

在图书中(包括音乐图书),为了与正文的页码有所区别,目录的页码往往使用大写罗马数字排序。当然,目录也可以用不同于正文页码字体或其他体系的数字排序。

在音乐图书中,使用罗马数字表述调式音级时,可见“大写”和“大小写”两种“体系”,且情况比较复杂。

采用“大写体系”的乐理类图书,仅用大写罗马数字表述调式音级,例如:“……因此把自然大调的第Ⅲ、Ⅳ、Ⅶ级降低变化半音可以求得同名自然小调。反过来把自然小调的第Ⅲ、Ⅳ、Ⅵ级升高变化半音也可以求得同名自然大调。”[13]〔美〕柏西·该丘斯《音乐的构成》(缪天瑞译),[14]〔苏〕赫伐斯琴科《音乐基本理论习题》(汪启璋译)[15],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16]、《基本乐理简明教程》[17],晏成佺、童忠良《基本乐理教程》[18]等著作中,亦仅用大写罗马数字Ⅰ、Ⅱ、Ⅲ、Ⅳ、Ⅴ、Ⅵ、Ⅶ表述调式音级。

在采用“大写体系”并使用“音级标记法”的和声类图书中,同样仅用大写罗马数字表述和弦,例如:“Ⅰ在大调中是大三和弦,在小调中是小三和弦。Ⅱ在大调中是小三和弦,在小调中是减三和弦。Ⅲ在大调中是小三和弦,在小调中是增三和弦。Ⅳ在大调中大三和弦,在小调中是小三和弦。Ⅴ在大调及小调中都是大三和弦。Ⅵ在大调中是小三和弦,在小调中是大三和弦。Ⅶ在大调及小调中都是减三和弦。”[19]采用这一体系的还有〔美〕柏西·该丘斯《和声学》(缪天瑞译)[20],〔德〕保罗·兴德米特《传统和声学简明教程》(罗忠荣译)[21],〔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声学实用教程》(张洪岛译)[22],〔苏〕奥·斯克列波科娃、斯·斯克列勃科夫《实用和声学教程》(孙静云译)[23],吴式铠《和声学教程》[24],童忠良《近现代和声的功能网》[25],〔匈〕凯斯特莱尔·略林茨《键盘和声学教程》(张瑞、邹国昌、徐振华译)[26],谢功成、马国华、童忠良、赵德义《和声学基础教程》(下册)[27],谢功成、马国华、童忠良、赵德义《和声应用教程》[28]等等专著。

采用“大小写体系”标记音级的乐理类图书,在国内以缪天瑞先生在《基本乐理教程》中的描述影响最大:

在主音、下属音和属音上构成的三和弦,分别叫做“主和弦”、“下属和弦”和“属和弦”。这三个三和弦,其根音距三音都是大三度音程;各和弦在性质上都叫做“大三和弦”,以大写罗马数字为记。在大音阶的第二、三、六各音上构成的三和弦,其根音距三音都是小三度音程,其根音距五音都是纯五度音程;各和弦在性质上都叫做“小三和弦”,以小写罗马数字为记。

……

和弦的标记法,也可以对大、小、增、减各和弦一律用大写罗马数字,而在其下方加记“大、小”等字样。[29]

在该书的第二次修订版中,作者删去了“和弦的标记法,也可以对大、小、增、减各和弦一律用大写罗马数字,而在其下方加记‘大、小’等字样”这句可以变通使用两种“体系”的表述,[30]从而明确了“大小写体系”标记法的“唯一性”。〔美〕腓·约·罗曼在《和声分析》(顾连理译)[31]一书中则更加明确地指出:“大写字母表示大调,小写字母表示小调……在大调中,各音阶音上的的三和弦的标记如下:Ⅰ、ⅱ、ⅲ、Ⅳ、Ⅴ、ⅵ、ⅶ。在小调中:ⅰ、ⅱ、Ⅲ、ⅳ、Ⅴ、Ⅵ、ⅶ。”采用“大小写体系”和声类图书还有谢功成、马国华、童忠良、赵德义《和声学基础教程》(上册)[32],王瑞年《基础和声学》[33],〔美〕斯蒂凡·库斯特卡、多萝茜·佩恩《调性和声及20世纪音乐概述》(杜晓十译)等等专著。

根据约略的比较可以发现,采用“大写体系”的论著多用于音乐院校和艺术院校使用的教材,而采用“大小写体系”的图书则多用于师范院校使用的教材;采用“大写体系”的论著多用于和声形态比较复杂的论著,而采用“大小写体系”的图书则多用于和声形态比较简单的论著,谢功成、马国华、童忠良、赵德义《和声学基础教程》上册、下册分别采用“大小写体系”和“大写体系”即可以为佐证。在采用何种标记法“体系”的问题上,出版社以尊重作者的见解和写作习惯为编辑加工的基本原则。但是,笔者以为,标记法应该以简洁明了为取舍标准。相比之下,“大小写体系”既不简洁,也不明了,例如〔美〕腓·约·罗曼在《和声分析》(顾连理译)一书中“小调中:ⅰ、ⅱ、Ⅲ、ⅳ、Ⅴ、Ⅵ、ⅶ”的表述和标记因不全面而不准确。按照所采用的的体系,腓·约·罗曼在书中的标记仅指和声小调,如果是自然小调,应标记为ⅰ、ⅱ、Ⅲ、ⅳ、ⅴ、Ⅵ、Ⅶ;如果是旋律小调,上行应标记为ⅰ、ⅱ、Ⅲ、Ⅳ、Ⅴ、ⅵ、ⅶ,下行应标记为ⅰ、Ⅶ、Ⅵ、ⅴ、ⅳ、Ⅲ、ⅱ。此外,加上大调中和声大调的标记,“大小写体系”的标记法显得过于复杂了。既然音乐是听觉艺术,和声教学亦是培养听觉感受的课程,那么,用“大写体系”标记和弦及其性质已经足矣。为此,笔者建议在和声类著作中最好统一使用“大写体系”。当然,仅仅是建议。

四、“混用”汉文数字与阿拉伯数字的例子

在中文图书中,并非“绝对”不能“混用”汉文数字和阿拉伯数字。例如不同级别标题的序数。我们假设“一”为一级标题,二级标题至七级标题依次写为:一)、(一)1、1)、(1)、①。这里有两点需要说明。其一,加单引号的标题级别大于加双引号的标题级别,但很少使用。在大多数情况下,除了章、节两级标题外,再用“一、(一)、1、(1)、①”五级标题已经足够用了。其二,在中文图书中,一般不提倡用罗马数字和英文字母区分标题的级别。

另外需要提及的是,现在有些作者在区分标题级别时喜欢采用西文的体例,即一至三级标题依次为1、和,需要增加标题的级别时,可以继续增加脚点和脚点后面的序数。这种区分标题级别的写法用于论文尚可。但是,中文图书的体例(不含竖排右翻图书)自以来“进化”至今,既有“传统”的支撑,又有“风格”的延续。倘若在中文图书,特别是大量引用古代文献的理论著作中以、、……的样式为三级标题序数的话,相信大多数读者都不适应,甚至会引起阅读障碍。如是,笔者以为中文图书体例的“进化”,还是循序渐进为好。

注释:

[参 考 文 献]

[1]田可文。中国艺术史·音乐卷·宋辽金夏音乐史[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686.

[2]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273.

[3]晏成佺、童忠良。基本乐理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32.

[4]同[3],8.

[5]同[3],41.

[6]谢功成。曲式学基础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122.

[7]同[2],62.

[8]同[6],106.

[9]中国男子拳击再添3张奥运门票[N].人民日报,2012—04—14(6).

[10]停售封存13种药用空心胶囊产品[N].人民日报,2012—04—17(9).

[11]南昌出台公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 市直单位处级领导两人配1辆车[N].人民日报,2012—04—17(11).

[12]同[2],174.

[13]〔苏〕斯波索宾,汪启璋译。音乐理论基础[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6:120.

[14]〔美〕柏西·该丘斯著,缪天瑞译。音乐的构成[M].北京:音乐出版社,1964:26.

[15]〔苏〕赫伐斯琴著,科汪启璋译。音乐基本理论习题[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6:133.

[16]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M].北京:音乐出版社,1962:75.

[17]李重光。基本乐理简明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108.

[18]同[3],111.

[19]〔美〕瓦尔特·辟斯顿,丰陈宝译,沈敦行校。和声学[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6:12.

[20]〔美〕柏西·该丘斯,缪天瑞译。和声学[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5:13.

[21]〔德〕保罗·兴德米特,罗忠荣译。传统和声学简明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4.

[22]〔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张洪岛译。和声学实用教程[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5:16.

[23]〔苏〕奥·斯克列波科娃,斯·斯克列勃科夫,孙静云译。实用和声学教程[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5:28.

[24]吴式铠。和声学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19.

[25]童忠良。近现代和声的功能网[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60.

[26]〔匈〕凯斯特莱尔·略林茨,张瑞,邹国昌,徐振华译。键盘和声学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5.

[27]谢功成,马国华,童忠良,赵德义。和声学基础教程(下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2.

[28]谢功成,马国华,童忠良,赵德义。和声应用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5.

[29]缪天瑞。基本乐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9:174~175.

[30]缪天瑞,林剑。基本乐理(第二次修订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179.

[31]〔美〕腓·约·罗曼,顾连理译。和声分析[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5:1.

[32]谢功成,马国华,童忠良,赵德义。和声学基础教程(上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3.

[33]王瑞年。基础和声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3.



Norm Use of Digital and Numeral

——Essays from the Editor of Music Book

WU Peng

五年级数学教学论文【第三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讨论;高年级;讨论氛围

对于高年级小学生而言,参与课堂需要学生不断思考、交流、讨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从课堂中学有所获。为此,本文将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组织课堂讨论进行研究。

一、课堂讨论的意义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很多小学数学教师越来越青睐运用课堂讨论法组织教学。课堂讨论法不仅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及时反馈数学教学信息,以便于教师调控教学进程。可见,课堂讨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用巨大。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课堂讨论的现状

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的小组讨论大多存在缺乏良好的讨论氛围、对讨论问题不感兴趣、教学目标空洞、追求表面热闹、注重形式、讨论肤浅、缺乏讨论的积极性等弊端。尤其是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面临小升初考试,缺乏一个和谐、轻松的讨论氛围,使学生难以融入课堂讨论环节。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对于讨论的问题选取不细致,导致学生讨论盲目、散漫,丧失了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很少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科学、及时的评价,从而降低了学生的讨论热情。

三、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组织课堂讨论的方法

1.营造和谐的讨论氛围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开展讨论,首先,教师要精心预设具有一定思辨性的讨论主题,并营造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紧跟教师精心设计的探究主题展开热烈的、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讨论活动,以此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具体而言,教师要精心选择那些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数学概念、答案不唯一的数学题目、解法多样的数学题等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其次,教师要尝试多元化教学手段,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会质疑,从而为学生创设“愤”与“悱”的学习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以笔者执教班级为例,在讲授“梯形认识与面积计算”(人教版五年级)内容时,笔者如此营造教学氛围的:首先出示梯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图片,而后质疑学生:“同学们,大家认识上述图形中的哪些图形?了解上述图形中哪些图形的相关知识?想了解不认识的图形的相关知识吗?”问题一提出,学生马上集中注意力,并主动看书和积极思考。10分钟后,笔者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有的学生问道:“横放梯形时,梯形的两个底是不是可以称之为右底与左底?”有的学生质疑道:“可不可以用割补法计算梯形面积?”也有学生说道:“计算梯形面积时,只要连一根对角线,把梯形切割成两个三角形,就可以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了。”还有的学生说道:“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办法同样适用于计算平行四边形与矩形的面积。”在此基础上,笔者再引导学生重点探究问题:“梯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才会又准确又便捷?”至此,学生充分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与联想力,畅所欲言,有效地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2.精心设计问题引发讨论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学会并掌握科学备课,充分准备讨论话题,设计讨论环节,吸引学生参与,引发热烈的讨论。例如,在讲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实际问题与方程》知识点之前,教师就抛出了一个问题“暑假时,老师与朋友相距1820千米。一次,老师想要到某地与朋友见面,老师所坐的汽车每小时行130千米,朋友所坐的汽车是每小时52千米,那么老师多久能与朋友会面?”学生很快计算出了答案。这个时候,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还有没有别的计算方法?”学生由此开始热烈地讨论,并且提出了许多设想,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以评价激发学生讨论热情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及时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享受成功的喜悦与学习数学的乐趣。具体而言,在学生讨论之后,应该抓住学生讨论过程中的闪光点,积极鼓励表现良好的学生,对于表现不突出的学生则给出希望:“老师相信下次讨论你会像一匹黑马脱颖而出,老师期待那一刻!”这样一来,学生便会对以后的课堂讨论充满热情与期待。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学生在预设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开展最优化的合作探讨活动。为此,教师应做好讨论引导工作,从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钟文芳。试析新课改实施中小组讨论的形式化问题[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4(1).

五年级数学教学论文【第四篇】

关键词:小学生;主动;数学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192-02

课堂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活动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情"与"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1.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学习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一个人为了探索知识和认识事物的意识倾向,学生在学习中才能表现出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在数学课中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幽默的比喻,可引发兴趣。 数学知识有时很抽象,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穿插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举例往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和谐师生情感,而且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接受。比如,教学"长度单位的进率"时,我用祖父、父亲、儿子、孙子四代同堂来比喻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大小关系。同时特别指出米和厘米是隔一代的祖孙关系,所以1米=100厘米。这样,学生在欢笑中记住了长度单位的进率,又强化了学生的推理记忆。

游戏活动,调动兴趣。 低年级的注意力的持久性较短,恰当的插入些游戏,可能吸引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自觉地投入到浩瀚的知识的海洋中去。如教学"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比较,哪个重一些?"当学生看到讲台上的棉花和铁时,有的学生认为棉花重,铁轻。因为棉花多;有的学生认为铁重,棉花轻。谁都说自己的结果对,谁也不肯认输。就在学生争执不下的时候,我让学生做游戏,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同学们通过用手掂一掂,用天平比一比,称一称,最后得出,讲台上的棉花和铁一样重。从游戏中,学生不仅得到了正确的结论,还学会了处事的知识。

2.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材的思想,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小学高年级阅读前出示阅读题,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 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培养小结习惯。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3.自主探究发现问题,会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4.转换思考,训练思维的变通性

通过逆向思维的转换。

通过假设转换。假设就是凭借创造想象,将题目中的某个条件假定为与之相近的另一种情况,并从假设情况入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题思路。如:这样〈WWW.〉一道应用题"四年级同学20人和五年级同学18人,在校园里种向日葵,四年级比五年级每人少种2棵,两个年级一共种了264棵,四年级每人种了多少棵?"分析:假设五年级同学与四年级同学每人种的棵数相同,那么总数要减少 2×18=36(棵),即植树总数为 264-36=228(棵),这样四年级每人中的棵数就容易求出来了。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和运用数学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王芬芬;数学教学与生活情境的融合[J];小学科学;2004年09期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413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