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实用北师大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200638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实用北师大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北师大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篇1

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需要根据周长的含义,应用图形的边的特征进行探究。因此,本节课注重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激发兴趣,鼓励探究。

本节课通过具体情境引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探究,通过动手量一量,动笔算一算,探究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究的能力。

2、注重算法的多样性,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在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展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并针对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对照图形,说出每个算式各部分的实际意义,以数形结合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体会数学的抽象与简洁。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直尺、相同规格的长方形卡片和正方形卡片

创设情境。(课件出示)

(1)让学生观看课件后思考:美羊羊和喜羊羊分别沿着长方形和正方形走了一圈,谁走得远呢?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要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才能知道)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既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带着问题去探究,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1、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计算美羊羊走了多远。

(2)组织学生汇报各组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方法一 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用2个长加2个宽可以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算式是6+4+6+4=20(厘米)。

方法二 用6×2算出两个长的长度,再用4×2算出两个宽的长度,最后把它们加起来,算式是6×2+4×2=20(厘米)。

方法三 先算出一组长和宽的长度和,因为另一组长和宽的长度和与这一组是相等的,所以再乘2就可以了,算式是(6+4)×2=20(厘米)。

(3)引导学生概括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①引导学生比较、讨论,对算法进行优化。

(学生讨论之后,认为方法三最简便)

②引导学生根据方法三的算式,尝试用文字表述出来。

(学生讨论,组内交流,然后汇报)

③师生共同概括出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2、引导学生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计算喜羊羊走了多远。

(2)组织汇报,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方法一 可以把4条边的长度加起来,算式是5+5+5+5=20(厘米)。

方法二 因为正方形的4条边的长度都是相等的,所以还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算式是5×4=20(厘米)。

(3)引导学生讨论并概括出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然后汇报。

教师根据汇报板书: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4)比较美羊羊和喜羊羊谁走得远。

(学生汇报:20厘米=20厘米,美羊羊和喜羊羊走得同样远)

3、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我们知道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有很多,归纳这些方法,我们发现:要求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归纳概括能力,同时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巩固知识,综合运用

1、完成教材85页“做一做”1、2题。

2、完成课堂活动卡。

设计意图:适时地进行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更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87页1、2题。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北师大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篇2

1.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制作长方形和正方形等活动,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理解。

3.通过“拉一拉”等活动,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

安排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再认识,目的在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并尝试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教材设计了一个探索活动,鼓励学生在操作中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然后通过想一想使学生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本节课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试图把抽象的知识活动化、生活化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具准备:放一张长方形彩纸的信封;三角尺、直尺、剪刀等;装有若干长方形、正方形及边角料的若干信封。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曾经认识的朋友。(课件出示若干正方形、长方形。)你能说出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长方形吗?

(生很容易就找出来。)

师:这些朋友我们以前只是认识,想不想深入地了解它们呢?

生:想。

师:现在我们就来深入地研究它们,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谁最愿意开动脑筋。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了一个装有长方形、正方形及一些边角料的信封。

1.探索二者的特征

师:让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小组内先研究一下用什么方法,然后进行操作。

(学生进行活动,非常认真、热烈,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研究得非常认真,相信一定有了结果,交流一下好吗?

生1:我们小组是用尺子量的,量的结果是长方形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师:长方形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我们可以说……

生2:(抢着说)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

生3:我们小组采用了“折一折”的方法。

师:你能上来边说边演示吗?

生3:(大声)能!

生3:先把正方形沿中间这条斜着的线对折,再对折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横着对折,上下重叠,竖着对折,左右重叠,这说明长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师:你的方法真好。哪个小组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4:笑笑在用三角尺量角,我们也用三角尺量出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很好!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仔细观察,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看屏幕,你能填上去吗?

(课件出示“填一填”的内容,学生一起填,大声说出来。)

(反思课堂之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研究,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既有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又有学生之间的交流;既要小组合作,又要独立思考,放手让学生自己思索、自己探究,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游戏

师: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同桌合作,一个说图形的名称,一个蒙住眼睛在信封里摸图形,然后同桌互换。

(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做游戏。)

3.巩固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下面请大家用一些边角料做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大家的作品合格吗?我们怎么检验一下?

生1:用三角尺量一量四个角是不是直角。

生2:我觉着不用量,折折就行了。

生3:(非常着急)不行,如果角不是直角,只折是检查不出来的。

生4:我觉得他们说得都不准确。我们既要量,也要折。量一量角,折一折边。

师:你能演示一下吗?

(学生上台演示。)

师:真不错!同学们能够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制作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俩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反思巩固练习,立足于基础,力求变化。通过游戏、小制作,使学生在创造性的练习中内化新知,培养空间观念以及创新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4.探索二者之间的关系

师:这个信封里装着一张彩色纸,你猜是什么形状的?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师:到底是什么形状?同学们请仔细观察。

(师把彩色纸拉出一部分。性急的同学喊道:长方形。师继续拉。)

生:长方形、正方形。(声音不一。)

(师继续慢慢拉,学生的答案在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徘徊。师把彩纸全部拉出。)

生:(齐声高呼)长方形。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考考你:从刚才老师的拉动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长方形中有正方形。

生:不对!正方形中有长方形。

生:不对!还是长方形中有正方形。

(学生争论起来。)

师:同学们想一想,长方形的特点是……

生:对边相等。

师:那么,正方形是不是对边相等呢?

(学生若有所思:是这样的。)

师:所以呀,我们可以说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

(学生恍然大悟。)

(反思通过生动活泼又简单的小游戏,探索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感受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得对平面图形的直观认识。)

(三)小结

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这节课最有趣的地方是什么?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1 重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中我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机会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动手实践,促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进行学习。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中,教师重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充分使用动态的.学习材料,精心组织,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在兴奋愉悦的氛围中动起来,提高学习效率。

3.不足与困惑

(1)课堂中,学生的数学语言不够规范,教师未能及时纠正与说明,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教师需不需要在课堂上给学生讲呢?比如:本节课中,学生把对角线说成中间斜着的线。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2)对于学生精彩的表现,教师未能及时给予充满鼓励的评价,只是蜻蜓点水。

(3)这样的课,适合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但操作起来比较耽误时间,还要达到教学目的,处理不好会适得其反,该如何把握,我一直在思索。

本节课,学生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来完成,在活动中学生亲自感知、亲身体验。教师能够充分提供给学生机会,使学生在激烈的讨论、大胆的汇报中产生一种成就感。学生在活动中亲自感知,亲自体验,使得课堂真正做到活动化、自主化,切实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中将学生的思维强行纳入预设轨道、限制学生思维空间的弊端。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师生、生生的互动过程,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数学知识技能的形成、情感态度的发展、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北师大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篇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p63~65

1、通过实际测量,探索交流,让学生感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计算。

2、在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索交流,让学生感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计算。

一、探索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一)提出问题,测量相关数据。

1、谈话:今天的数学课我们还是从黑板说起。同学们都知道黑板的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工人师傅为了加固黑板,往往要给黑板一周加铝合金边。

2、指一指:你知道我们教室这块黑板大约需要多长的铝合金边?谁能来指一指?

3、想一想:要求这块黑板大约需要多长的铝合金边,其实就是求什么呢?

要求这块黑板面的周长,你需要知道什么?

(需要知道黑板的长和宽,)

4、测量:请个同学跟老师合作一起测量

(测量之前先提问:你需要测量几条长几条宽?为什么呢?)

(量得数据并板书:长大约4米,宽大约1米)

例题的呈现没有给学生提供现成的条件和问题,而是选择了学生熟悉的黑板作为研究对象。学生自己观察,动手测量数据,不仅明白了求长方形周长所需要的合适的条件和一般需要条件,而且能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也培养了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的良好习惯。

(二)试求黑板一周铝合金边的长

1、测量好了长和宽,你能求出黑板面的周长吗?

2、交流算法:说说自己的方法的意思。

学生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教师随机板书:

a、4+4+1+1=10(米)

b、4+1+4+1=10(米)

c、4×2=8(米) 1×2=2(米) 8+2=10(米)

d、4+1=5(米) 5×2=10(米)

提问:请用方法c的同学们想想和方法a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再说说每步求的是什么呢?

大家都来想一想d方法,第一步求出的是什么?你能在图上指一指吗?第二步为什么要乘2?

3、比较:这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你的理由。

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等都是《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数学活动。在这里,没有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把现成的计算公式直接告诉学生,硬把成人思考的解题思路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凭他们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策略去解决问题,然后通过交流各自不同的方法,学生既可以加深对算法的理解,又可以博采众长,修正或完善自己的想法。教师不引导学生用所谓“最简单”的方法,而让学生自己逐步体会。

(三)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学校有一片篮球场,看图:指一指什么是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

1、独立解决

2、交流方法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虽未统一,但总有学生喜欢或已内化的方法。此处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让学生逐步体会最简单的方法。

二、探索交流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正方形手帕边长25厘米,周长是多少?

(1)学生独立尝试。

(2)交流方法,说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会有下列算法:

a、25+25+25+25=100(厘米)

b、25×4=100(厘米)

(3)比较:两种算法之间有什么联系?比较这两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

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后,教材没有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也作为例题出现,而是安排在“试一试”中,其意图十分明显。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解决这个问题是水到渠成的。

北师大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篇4

1、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探求知识过程中,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在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利用信息媒体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信息输入和传递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这节课力求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使学生在网络教室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通过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并会灵活计算与应用,解决数学问题。

1、创设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环境主体与学习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应当为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创设必要的环境和条件,使得学生能够利用这些环境和条件主动学习获取知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重点是计算公式的推导与理解,为了突出重点,老师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学习课件,教学中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根据教师提出的研究提示语,学生进行拼摆长方形,测量长方形的长宽得出面积,使学生更深刻理解了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的关系。

2、运用多媒体学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节课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电脑课件的操作,学习新知识。通过数形结合,实际操作,突破知识重难点,满足了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学生在电脑中进行动手操作,根据出示的图形进行拼摆测量填写完整的表格,再根据表格中填写的数据研究长方形的长和宽与面积的关系,总结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利用面积单位拼摆或用尺子测量,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根据“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必须更好的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服务。在练习中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学生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练习,在练习中学生遇到问题不仅可以求助于教师,还可以求助于同学帮助解决。这样的设计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都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

在学习中,教师不仅是组织者、更是引导者与合作者。我力求使电脑从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化为学生的认知工具,从而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在学生小组学习时,教师随时可以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在学习汇报的过程中,教师随机指导学生学习情况,使学生充分的自主与教师有效的指导相结合。

授课环境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课件分教师演示课件和学生学习课件。

教师课件,通过演示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长正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理解,通过数面积单位个数并求面积,为新知识做好准备。新授中教师机出现的研究提示语,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导航。 学生课件,突出自主学习的特点。在新知识学习中让学生在学生机上动手操作,根据出示的图形进行拼摆或测量,填写完整的表格,再根据表格中填写的数据进行归纳,研究长方形长和宽与面积的关系,总结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练习部分,教师设计不同难度的习题,电脑对学生计算的结果进行判断,实现人机对话。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

1、复习新知:

师引语,让学生说一说前面学习的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些知识。

学生回答有关知识

(1)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3)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根据学生的回答带领学生复习旧知识,为新课作准备。

2、引入新知:

师:这节课你还想学习什么知识?

教师引入:有的同学想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板书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生1:我还想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生2:我想知道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生3:我知道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宽。

生4:……

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尊重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引入新知识。

3、探究新知:

师:请看图形,你能很快地说出面积是多少吗?

(1)、师操作电脑演示(1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 (1)面积单位个数一个一个出现(2)面积单位个数一排一排出现(3)面积单位个数一列一列出现 小结:你们怎样求出图形面积的?

学生观看教师电脑课件学生说出面积(1)面积12平方厘米(2)面积15平方厘米(3)面积9平方厘米

生1:数小方格方法数出面积

生2:计算出来的

生3:……

通过学生数面积单位个数认识面积的大小为新知识作铺垫。

(2)、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学生上机操作进行自主学习。学生活动要求:

学生每人一台电脑,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教身边的同学帮助解决。学生上机操作摆图形的面积。

<1>给出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随机摆出3个长方形计算出面积。

<2>用尺子动手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计算出面积(两种方法自选)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学件将原来抽象的内容通过数形相结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师研究提示语:

(1)每排摆的面积单位数和长有什么关系?

(2)摆的排数和宽有什么关系?

(3)长方形面积和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小结:每排有几个面积单位,长就是几,摆了这样的几排,宽就是几,也就是长方形所含的面积单位数正好等于长和宽的数的乘积。电脑出示:长4厘米,宽2厘米,求面积长是5厘米,宽3厘米,求面积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和摆的过程。

汇报:每排摆4个面积单位,长就是4厘米,有这样的2排,宽就是2厘米,长方形面积就是长乘宽长方形面积=长×宽

(1)学习本节课后你有什么收获?

(2)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学生谈谈自己的本节课的收获

(4)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反思小结,体会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200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