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校本培训内容实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603962

【导言】此例“校本培训内容实用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校本培训内容范文1

(一)培训内容偏离学校的实际教学

培训内容的合理选择是做好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一环,培训内容既要反映新课程的需求,又要与学校教学实际相结合。但是在实际的培训中教师培训学习的内容脱离学校实际的情况屡见不鲜。一方面,每个学校的教学情况各不相同,教师培训未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根据每个学校的具体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另一方面,学校的实际情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教师培训的内容却没有根据变化发展的实际做出调整,未能做到与时俱进,导致培训内容过时、老套,不能满足新课标下学校的实际发展需要。

(二)培训方式缺乏互动性

科学合理的培训方式对培训效率的提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枯燥乏味的培训方式必然对培训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现阶段的教师培训主要是以开展专家讲座、邀请优秀教师代表做报告等形式进行,这样的培训方式不利于参训教师在培训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极易使教师培训变成“培训者滔滔不绝,参训者不知所云”的独角戏。

(三)培训理念更新缺乏前瞻性

教师培训工作是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后备支撑,是教育事业中一个独立而特殊的门类,其培训理念对教师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均有重要影响。目前很多培训者和被培训者都认为教师培训是按时定期的例行公事,是教育主管部门指派的任务,完全没有认识到组织教师培训对教师自身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这样的培训理念让教师培训单位处于极端被动的地位,不利于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也为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培训工作的对策

(一)培训内容注重与实际相结合

组织教师培训的原因是教师的业务能力与当前新课标的要求不能完全适应,因此,其目的在于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师培训工作必须把握好培训内容。第一,培训单位要根据接受培训教师的实际情况明确每次培训的具体内容,培训内容的制订以新课标的要求为标准。第二,培训内容切忌过于理论化,要与实际相结合,纯理论的内容既不利于教师的实际吸收掌握,又缺乏实例的支撑,使得教师培训内容看起来过于空洞。培训单位要根据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困惑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培训指导,以解答教师的教学疑惑,使其更好地进行教学。第三,要根据被培训教师任教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培训内容进行微调。例如,有的教师来自城市学校,学生群体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水平与农村学校的学生有很大差异,此时教师培训内容要根据学校情况而定。除此之外,教师所教授具体科目的实际情况也是进行培训内容选择时应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培训队伍

教师培训的对象是在职教师,被培训者已经有一定的授课经验和能力,因此在培训者的选择上必须令受训教师信服,所以培训者要具有一定的素养。第一,培训者的专业素质要过硬。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培训的首要任务是对新课标的解读,因此培训者必须对新课标的理论有全方位的把握,对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方式了如指掌,唯有如此,培训者才能赢得受训教师的尊重与信服。第二,培训者要有较高的课堂教学水平和调控课堂的能力。对教师的培训并不只是教学内容的简单传授,更重要的是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第三,培训队伍内部要做好协调工作,提高整个团队的协作能力。教师培训工作并不是靠几个培训者就可以完成的,而是整个培训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培训队伍必不可少。

(三)注重培训方式的多样化

培训方式是影响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培训主管部门要更新培训观念,明确教师培训工作不是例行公事,而是出于新课程教学的实际需求,关乎全体教师、学生的切身利益。在教师培训工作中,培训方式要丰富多样、灵活机动。传统的专家讲座的形式容易使受训教师开小差、拒绝参与,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培训可以考虑以讨论会、辩论会以及座谈会的形式进行,这样受训教师会积极主动地参与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开动脑筋、集思广益,从而加深对培训内容的理解。而且互动式教师培训有利于提高教师培训的效率,使培训者和受训教师之间达到取长补短、教学相长的效果。

(四)加强校本研修工作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山草香为大家整理的5篇校本培训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校本培训内容。

校本培训内容范文2

一、立足学校教研实际,就地取材

校本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教师在教学中研究教学,目标是“为了教学”,仅凭个人意愿设定培训内容,是不能发挥校本培训的功能的。所以,首先,培训的目的要明确,要切实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其次,培训的方式要灵活,要根据实际需要机动地选择。再次,培训的内容要实用,要针对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设计。

二、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有的放矢

现今的农村学校注重培训,但却没有相应完整的评价体系,尤其是缺乏对培训组织方和培训者的评价,从而导致了校本培训缺乏约束和督促。教师是校本培训的主人,只有激励起教师的参与积极性,才能使校本培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发挥资源共享优势,注重辐射效应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中学、在学中研,与新课程改革一起成长,这更要求校本培训要关注教师在岗位上的自我提高和发展。调查发现,大部分老师认为校本培训最大的困难是没有时间,其实解决这一困难的最直接办法就是设置共享资源,发挥教学资源的辐射效应。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渠道鼓励教师间的交流和研讨,鼓励教师间的资源共享,为教师的交流和研讨提供时间和机会,从而实现学科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四、创新校本培训方法,提升校本培训内涵

校本培训不仅要“以学代培”“以研代培”,而且要克服校本培训视野狭窄、方式单调的问题。我认为,除了现行的专家讲座、考察实践、经验介绍、理论研讨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外,更重要的是根据培训目的及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和方法。

经验可以借鉴,校本培训作为一种被许多专家和教师认可的培训方式,它有着坚实的理论支撑,但在实际的培训活动中,我们可以不断地丰富其内涵。

五、重视校本培训效果,强化专业教师素质

校本培训的内容、形式、目的,归根到底,其结果是为了达到校本培训的效果。而校本培训的效果如何,取决于对校本培训的重视程度,取决于对校本培训的科学规范化管理。在工作上支持教师,为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和成功的各种机遇,使他们能各尽其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让教师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

校本培训内容范文3

校本培训 有效性 策略

校本培训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规划与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把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继续教育形式。

校本培训是在集中式大面积的教师机构培训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指责中发展起来的教师培训方式,并且已成为基层学校开展教师培训的重要方式。校本培训较传统集中式培训的优点在于:首先,关注本校的实际需要,使教师所学到的教学技能理论迅速地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培训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中,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其次,教师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培训方式,机动灵活,培训更是结合本校的实际需要有别于其他学校。第三,重新配置了教师在职培训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利用各校现有的条件开展培训工作,既节省了经费又解决了工学矛盾问题。第四,培训者与受训者都是主动参与、地位平等的,双方可以互动学习,既可是培训者也可是受训者,有利于教师积极性发挥。

校本培训在在职教师培训的过程中无疑具有明显的优势与特色,但是就像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不足、有待继续发展完善的过程一样,校本培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校本培训的现状调研

基于对校本培训的思考,我们选取了某省的中小学教师及校长、教师培训及管理部门相关责任人开展了校本培训的有效性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开展研究校本培训。其中教师277名,校长30名,教育行政相关管理人员10名。调查的主要方法是问卷调查与访谈,主要调查结果如下。

1.对校本培训认识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有80%的教师对校本培训的内涵只是“了解一些”,有4%的教师“一点都不了解”,16%的教师了解。85%的中小学校长、教师认为,校本培训最大的好处是省时方便经济,“反正必须参加培训,在自己学校最方便”。个别校长认为“校本培训就是自己学校组织的培训”。部分教师认为,“学校怎样要求我就怎样做”,“专家到学校开讲座,教师听报告”,“要完成学习任务必须参加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是业务培训”。有的校长认为,学校教学任务重,实行校本培训是必须的,但不能太多,不然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精力。28%的教师因教学任务重不愿意参加校本培训。

2.对校本培训开展方式的调查

校本培训的方式主要是:专家讲座、观摩听课、集体备课、自我反思、师徒结对、课题研究、外出学习。学校常用的方式前三位依次是:集体备课、观摩听课、专家讲座。对于培训方式的满意程度,调查结果显示,40%的教师满意,35%的教师不太满意,25%的教师认为一般。不满意的原因有:“同事间的听课流于形式,并没有深入探讨,怕说话得罪讲课教师”,“别的学校组织外出学习,我们总是备课、听课”,“走出去,请进来,说的容易,需要经费,需要联系”。除教研活动外,城市及重点学校校本培训方式更多的倾向于专家的报告及指导、课题研究、外出学习。教师认为有效的校本培训方式前三位依次是:专家的讲座及实践指导、观摩听课、自我反思。最集中的建议是要给教师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不搞形式,要追求实效,增加外出学习机会。

3.对校本培训内容的调查

学校在校本培训中是否对培训内容做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教师反映“没有调查”,40%的教师反映“有调查”。学校校本培训内容对不同层次教师是否有差异?结果显示,36%的教师反映“有”,36%的教师反映“少部分有”,而反映“很少有”的教师占28%。校本培训的内容依次是:学科的教学、师德修养、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理论、改革信息。对于培训内容是否适合学校及教学实际的问题,87%的校长、79%的教师认为比较适合。但大部分学校实施的校本培训内容是停留在原来的教研活动这一层面。“听课和评课”成为了教研组活动的主要内容,占到了%。60%的教师认为“结合工作中实际问题的培训更好”。

4.对校本培训的组织与管理的调查

结果显示,80%的学校都有文本的培训计划,各个年级组和教研室也有计划安排,负责人大多是教研室主任。64%的教师反映学校对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评价不详细,16%的教师反映几乎没有评价内容。学校是否有关于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监督管理制度?64%的教师反映没有监督管理制度。关于学校对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有奖励激励措施问题,70%的教师反映没有奖励措施。关于培训结束后,培训方组织教师进行评价或反馈,54%的教师反映“有”。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评价标准主要是:是否参加讲座、完成听课任务;检查是否有教案;目的是否是“督促教师学习”。在校长的个人因素对校本培训的影响上,72%的教师认为校长的个人风格、能力对校本培训存在很大影响。对校长是否发挥好第一负责人的职责上,52%的教师反映校长在校本培训中没有发挥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对于教育行政机构是否介入培训管理,80%的校长表示主管部门主要并不介入具体过程,仅看汇报材料。

5.对校本培训的效果调查

培训结束后,您有对培训内容进行回顾和整理吗?在实际工作中,您是否运用培训时所学内容?调查结果显示,60%的教师偶尔有对培训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另有20%的教师对培训内容不进行思考,有20%的教师经常对培训内容进行思考。在实际工作中,对培训时所学内容的运用,经常运用的只有28%,而多数教师即56%的教师只是“偶尔运用”,另有16%的教师“没用过”。教师对校本培训的效果评价是:非常好18%,好35%,不确定25%,不好12%,一般10%。访谈中,教师认为,教学任务繁重没时间、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缺乏管理是影响培训效果的主要因素。原因是:“校本培训的主题并没有完全根据本校的实际需要,也不是教师急需学习的问题,只是按照大的教育趋势,跟风走,或是单纯的完成上级领导的要求,并没有联系日常教学实际”。部分教师习惯了灌输、接受式的活动方式,拘泥于教材和教参,没有积极研究和反思个人教学。

从校本培训现状调研中得出以下结论:(1)校本培训已成为基础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其目的主要是解决学科教学中的问题,促进本校教师专业的发展。校本培训更多的表现为学校自主性活动。(2)以课堂教学实际开展的各种培训活动对教师的专业帮助最大。校本培训并未充分发挥其优势,主要影响因素有:校长的重视程度、制度的保障、教师自身的动力、师资的力量、培训信息的沟通、培训方式、培训的经费。其中,校长对校本培训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校本培训的质量。(3)校本培训发展不均衡。城区及重点学校校本培训普遍好于农村地区学校、薄弱学校。缺乏经费与师资的学校,更多靠校内教师进行培训,校本培训自我封闭,只能成为材料的堆砌与经验的总结,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办学条件的差异是导致校本培训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因素。(4)评估与监督制度不健全。校本培训并无完善的评价机制,各校评价的标准不统一,评价的方法也不一致,所以培训多是只看结果而不看过程。另外,还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对于校本培训,各校有各种文本,但却不一定有实施保障。学校主管部门认为校本培训是学校自己的事,也缺少必要的监督与管理。

二、提高校本培训有效性的对策

“校本”就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校本培训有以下基本理念:学校是校本培训的基地;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教师是校本培训的主体;促进学校和教师以及学生的发展是校本培训的最终目的。结合以上理念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以教师专业标准为导向,提高校本培训质量,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我国已初步研究制定了教师专业标准,它是国家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基本要求,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依据。学校是培养教师、促进教师发展的场所。教师从初级的专业人员发展到成熟、高级的专业人员,这一过程大部分是在学校进行的,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在本专业内拥有实践经验和价值理解。由学校提供的某种专业发展活动,可以调整到适合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的实际状况。校本培训中应以教师专业标准为依据结合学校教师实际开展,切实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教师专业标准提出了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校本培训在教师培训的目标定位上,应突出教师师德修养的提高、专业知识的增长、专业能力的提高,以及教师专业态度的发展,改变校本培训中忽略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性的状况。培训内容上应注重教师职业道德、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教学设计、学习指导、学生教育及班级管理等,并体现差异性,注重更新和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不忽略解决学校及教师发展存在的问题。培训方式上避免集中讲座式培训方式,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性、自主性、合作性,主张灵活多样、开放多元的培训方式,在教师的日常工作及学习中促进教师实际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培训的评价中,注重教师的情感、态度、专业能力发展,注重学生能否发展得更好,真正保证教师专业发展的全面性和完整性,提高教师培训质量。

2.学校要重视校本培训,立足本校,联系实际,加强对外合作

校本培训是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校本培训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应突出解决本校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在问题的解决中促进师生发展、学校发展,体现针对性。在培训工作开展前要明确学校发展目标,考虑师资、经费和设施等培训资源,充分利用本校的资源,制订相应的培训方案,实施以自培为主。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需求,按需培训。培训应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重点,避免理论学习和实践脱节,以使教师能够将学习转化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这样才能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校本培训并非本校培训,应借助外力,建立培训共同体、避免自我封闭。可通过以下途径:(1)专家引领,包括理论专家与实践专家,可以是校外及本校优秀教师。理论专家可以为学校提供专题讲座进行理论指导,教师可以跟随实践专家,充当其助手锻炼实践能力。(2)与兄弟学校合作,结合本校实际吸收其他学校良好的培训经验,多到其它学校观察学习,实现区域内校际间的交流学习。(3)与教育行政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与教师培训院校和教科研部门沟通信息,为学校提供校本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实现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的纵向信息共享以及学校与学校的横向信息共享。农村及薄弱学校可以适当通过网络培训解决培训资源及经费的问题。

3.校长要做好培训的第一责任人

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负责人,是培训工作的决策者、执行者、引领者、合作者。其作用至关重要。首先,校长必须提升对校本培训的认识。开展校本培训活动是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校本培训必须以学校发展为本,必须以教师发展为本,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培训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性,反对形式主义。校长必须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作恰当决策,得到全校教师的认同。其次,学校要建立校长为首的校本培训管理机构。学校形成一个校长亲自抓、分管校长助理负责抓、教导处具体抓、教科室协同抓的校本培训管理网络。实施教研活动组长负责制、学校领导联系制,校本培训才会落实到具体的学校工作中。第三,为了提高校本培训的成效,校长在资源上予以大力支持,包括时间、经费、场地等。如保证培训经费、保证课题研究经费、保证外出学习经费、保证校内奖励经费等。第四,校长应将培训工作日常化。把校本培训当作学校常规工作来抓,与平时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相结合。最后,校长要不断学习,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研究教育现象,才能引领好校本培训。

4.注重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形成校本研修文化

教师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是教师作为校本培训的主体必须实践的三要素。教师的职业极富个性化特点,只靠外在知识的传授,没有自己的实践,没有找出自己身上的问题加以改进并创造,没有主动探索教学实践的意识,没有自我监控与调节教学行为问题,那么外在的培训、引导都达不到理想效果。所以,教师的自我反思是培训的基础与前提。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理清自身教学实践的问题,力图改进,只靠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寻求有经验的教师指导,进行集体备课、课堂观摩、讨论、教学设计等,吸收同伴有益的经验。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是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方式。专业引领中的人员应包括:大学或研究机构的专业研究人员、各级教研室的研究人员以及中小学教师中的骨干教师。

校本培训也需要学校文化的支持。只有当反思合作为成员所理解、接受、认同并内化为内在价值时,才能促进校本培训的有效开展。可从两个方面考虑:(1)营造安全的、主动的、积极探究的反思氛围。反思是教师对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审视的过程,本质是一种理解和实践之间的对话,反思必然公开揭示自己的错误不足,公开自己的困境,因此学校应积极营造教师反思的安全环境,让教师主动反思,敢于公开暴露自己的失误以求帮助。(2)培养民主、和谐和合作的学习文化,形成学习型组织。学校应努力将各种不同类型的组织打造成为学习型组织,通过团队组织的合作、互助学习保证校本培训的开展。

5.建立规范灵活有效的培训制度

校本培训的评价与监督是培训工作的关键环节,如果缺乏一定的权力和制度方面的支持和保障,校本培训的预期结果很可能成为一种理想或奢望。以校为本的培训制度化是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内在需要也是开展校本培训的有力保障,它对于保障培训活动的有效展开,防范、抑止培训中的消极因素,当会生发有效且久远的功用。校本培训制度的建设可以从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几个方面考虑。一是规范过程管理的制度,如读书活动制度、培训活动制度、定期交流制度等;二是落实结果管理的制度,如培训组考核制度、成果展示交流制度、培训组评比表彰制度等;三是为培训活动提供服务的制度,如经费保障制度、学校领导联系培训组制度、培训组长选拔和定期测评制度。制度化的过程应包括:(1)确立共同的价值观念。通过引导促使教师对培训活动意义有比较一致的认识,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2)制定规范。根据共同的价值需要制定相应的培训规范,把教师的培训活动行为纳入比较一致的程序中,规范的制定要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互动,尽力提高教师对规范的认同度。培训制度不能只是向教师提要求,而应更多地考虑如何让教师在行使权力时,自觉地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3)建立机构。规范的实施要由组织机构保证,制度化过程也是组织机构建立和健全的过程,这样形成的制度才确实可行而非流于形式。学校要建立校长为首的校本培训的管理机构,整合教导处教科室、学科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的力量,形成教学研究进修密切结合的培训系统,由教导处日常监督,课题组、年级组、学科教研组等具体实施。

――――――――

参考文献

[1]陶玉凤,朱虹。基于“教师发展学校”的校本培训的再思考。中国成人教育,2010(16).

[2]张雳,郭勇。试论实施校本培训的有效策略。四川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7(5).

[3]肖远军,张俊珍。教师校本培训的反思及其改进策略。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0).

[4]胡庆芳。我国校本教研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综述。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4).

校本培训内容范文4

一、指导思想:认真落实浙政办发[xx]39号中《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实施办法》、《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通知》(浙教师[xx]151号)、《镇海区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全员培训的指导意见》精神及相关计划,以“面向全体、突出骨干、追求实效”为原则,以“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为重点。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我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水平,促进我镇的可持续发展。二、培训目标要求:1.通过培训,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我校教师新课程培训成果,确立利用新技术和网络环境实施教育教学的理念。2.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我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水平,根据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学习和讨论,把自己在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和参加培训学习的收获提供给一线教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3、校本培训的内容主要针对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实践需要,努力提高教师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和水平,以课堂教学实践,网上学习、交流,专题竞赛为主要形式。三、培训对象:我镇全体在职教师(已参加省、市级及以上骨干培训的教师可以不再参加本地的集中理论培训,但须参加校本培训,并发挥引领作用。)四、培训内容:1、《信息化、网络学习与现代教育》2、《个人工作室(blog)的建立与应用》3、《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知识》4、《网络学习与研修(实践篇)》5、《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五、培训形式和学时安排:结合我镇实际,采取集中培训、骨干、分学科和校本培训以及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信息化、网络学习与现代教育》、《个人工作室(blog)的建立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知识》采用集中培训形式;《网络学习与研修(实践篇)》由进修学校对我镇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在骨干培训基础上,负责组织对全镇教师进行培训。《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由各学科分别进行培训。集中培训、骨干培训由区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实施。集中培训力求做到精心组织,全员参与,严格考勤,努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进行校本培训时,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课程校本培训计划,结合学习资料帮助教师理清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加强学习指导,督促教师做好读书笔记和进行实际操作培训,强调教师的自主学习,重视教师的实践反思,精心组织校本培训活动,让教师通过培训和实际操作对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能力有较大提高。五、培训安排 1、准备阶段(xx年4月-----xx年5月)。主要工作: a、针对我镇教师目前对信息技术掌握现状,确定具有本校特色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制定《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课程全员培训课程培训计划。 b、制定《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课程培训考核表。 c、根据《镇海区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全员培训的指导意见》和《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课程全员培训计划,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校培训计划,并在xx年5月20日前报镇海教师进修学校审核确认。 d、选派《网络学习与研修(实践篇)》校本培训骨干一名(曹益伦),在xx年5月20日前报镇海教师进修学校审核确认。 2、实施阶段(xx年6月--xx年8月)。主要工作:a、组织骨干培训(进修学校)。(xx年5月底)时 间培训地点培训对象主 讲5月30日教师进修学校曹益伦郑国平;张 谊b、组织集中培训(进修学校)。(xx年6月底至7月初)时 间培训地点培训对象主 讲6月24日上午(8:00-11:00)骆驼中心学校报告厅我镇全体在职教师谢敏海;邬卫东;樊耀州c、组织校本培训。从xx年6月至8月,认真实施学校《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课程校本培训计划,精心组织两次校本培训活动,重点围绕《网络学习与研修(实践篇)》,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培训,联系各校实际进行交流研讨,重视本培训的过程管理。每位教师至少上交三次培训作业,作业内容参考本培训计划中的附件三《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培训指南。把培训教师的出勤和业情况及时记录在培训考核表上,并按要求上交培训考核表。具体培训进程、内容:①、5月份制订专题培训实施计划;②、5月下旬辅导员(曹益伦)参加区级培训;③、6月上旬开展第一次校本培训,并做好资料整理归档工作;培训内容:《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培训指南——第一部分“理论篇”; 《网络学习与研修(实践篇)》;发放“教师按需培训学习调查表”;建立学困人员专人帮困机制;完成作业1;④、6月中旬开展第二次校本培训,并做好资料整理归档工作;培训内容:《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培训指南——第二部分“操作篇” (结合“教师按需培训学习调查表”统计情况调整培训内容);《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分学科培训);完成作业2;⑤、6月下旬参加区级集中培训;培训内容:《信息化、网络学习与现代教育》、《个人工作室(blog)的建立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完成作业3;

共2页,当前第1页12

校本培训内容范文5

一是缺乏针对性:据了解,不少学校都喜欢在两个学期的开学前安排半天或一天的校本培训,然后在开学后再安排两到三次次就算了。至于培训的内容方面却很少考虑是否有针对性,对培训的目的往往不够明确,很少与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或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往往是一些大而空的培训。所以,有时候老师们好像只是应付式或任务式的培训。长此以往,老师也只好带着一种被培训的心态去参加,反正心里想着拿点继续教育的学分就是了。显然,这样的校本培训是达不到预期目的的。

建议:校本培训必须加强针对性,根据学校与教师发展的需要而规划具体的培训内容。缺什么就培训什么,什么最紧迫的就先培训什么。培训内容不在乎多,与其务虚不如求实,要充分体现其必要性和针对性。对于学校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强对一线老师的培训,尤其是与教师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培训。

二是缺乏系统性:由于培训部门对校本教研缺乏系统的思考,因而在培训内容方面往往缺乏系统性,培训专题之间缺乏连贯性,所以往往是一次性的培训。对培训的主题未能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只是停留在一种一知半解的状态或似懂非懂的感觉。当下一次培训时,基本上就忘记了上一次的培训内容了。

建议:校本培训要体现系统性,系统规划,系统培训。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从认识到操作。通常来说,一个主题的培训要通过系列的培训才能真正完成,一次性的培训是不透彻的,所以效果也是不明显的。

三是缺乏层次性:校本培训通常是全员性的一种培训,无论是什么培训都要求全体老师参加。作为一所学校来说,不同层次的老师是需要不同层次培训的。但由于缺乏全盘考虑,往往停留在通识培训这一层面。由于缺乏层次性,所以老师感觉收获不大,自然就慢慢地失去了参加培训的兴趣和热情。

建议:校本培训要关注层次性,根据不同层次老师的需要安排不同的培训。一是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对象(如:新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等),二是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内容(如:教学技能、教学策略、课题研究等),三是要考虑安排不同层次的主讲老师来培训(如:校级、区级、市级、省级等)。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603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