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禅宗思想汇总4篇

网友发表时间 642114

【导言】此例“禅宗思想汇总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禅宗思想范文【第一篇】

关键词:体验经济;设计;交互理念;体验;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3-0061-01

一、极简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极简主义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是在早期结构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艺术门类。画家阿德・莱茵哈特是极简主义的启蒙者,受禅宗影响的他主张在艺术中追求一种心灵至上的空寂。极简主义者主张彻底清除作品中的描述性因素,追求形式上的单纯性和完整性。这些思想最早体现一些绘画和雕塑作品中,以抽象简练的几何形式为特征。后来就被彼得・沃克、玛萨・舒瓦茨等先锋园林设计师运用到他们的设计作品中去。彼得沃克将极简主义解释为:物即其本身。他们秉承把景观设计当成一门艺术的原则,形式服从功能,功能与形式在他的设计中是相互依赖的。

二、禅宗艺术

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它继承了以往佛教诸派思想同时吸收采纳传统玄学思想和中国文化的思想精髓,形成一个独特的思想流派。禅宗思想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空”观,“空”是对自身的存在现象的觉悟和超越,《楞伽师资记》有云“色即是空,非色灭空,色性是空”。禅宗继承了佛教大乘空宗的心物观,认为心是真正存在而把自然看空,追求极度的心灵化。二是“境界”,禅宗通过个体直觉体验和沉思冥想的思维方式,由感性上的悟境而达到精神上的超脱自由。禅宗有三种境界,第一境,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禅者了寻禅而不得其所,举目茫茫无所见的心境。第二境,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禅者已经有所悟进入到了忘我的境界。第三境,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喻禅者勘破时空,刹那顿悟。

三、禅宗思想在彼得・沃克景观作品中的体现

彼德・沃克,当今美国最具影响的极简主义园林设计师。他的作品通过简洁现代的布置形式,运用古典元素营造出一种具有浓重的原始气息的神秘氛围,把艺术和园林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彼得・沃克设计的环境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必需设施之外又激发了人们本能的反应。他的作品往往能够引人深思,像禅宗一样在极富哲学气息的氛围中追求个体的某种觉悟境界,而这正是彼得沃克个人艺术的独特成就。

(一)彼得沃克景观中作品的禅宗意境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所呈现的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禅宗中的意境受到创作者那种静心澄虑、心物交融的思维方式的影响,禅宗思想鼓励在园林中师借用有限的物质实体构建出精神的无限天地空间。这些思想在彼得・沃克的景观作品哈佛大学唐纳喷泉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唐纳喷泉由159块花岗岩大卵石组成的石阵。石阵中央的雾喷泉喷出的水雾弥漫在石头上,给人以强烈的神秘感。喷泉随时节而变化,冬天是喷出的是蒸汽。石阵的灵感来源于英国远古巨石柱阵,质朴的巨石与周围古典风格的建筑互映成辉,而圆形的布置方式则暗示着石阵与周围环境的联系。细看那些石阵仿佛崇山峻岭、群峦叠嶂在茫茫大雾中若隐若现,蕴涵了极其深远的意境,体现了一种玄远寂灭的情怀。

(二)禅宗的“空”在彼得沃克景观中作品的显露

《般若无知论》中云“真般若者,清净如虚空”,佛教大乘般若空宗的直观,就是“空观”,“空”是超越时空永恒的般若智慧和涅之境。这种与“少即是多”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空观”的思想在彼得・沃克的作品中有明显体现。加州大学校园是一个极好的例子,校园里有一个用来阻隔外界噪音的植被小山,同时又为学生提供非正式露天剧场和教室。打破了以往沉闷以墙作为隔断工具的设计手法,以“虚”隔“实”反而令其有一番禅宗“空”的意境。丰田市立美术馆喷泉池塘位于两栋新旧博物馆建筑之间,池塘里有种了玉蝉花的泥沼,一些石头和一个圆形气泡喷泉。这些简单凝练的设计手法把极简主义发挥得淋淋尽致,极似东方禅宗园林的写意风格,其意境中表现出来的禅宗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空观”思想让人深思。用十分抽象的设计语言营造出一个虽“空”犹胜实超脱尘世的禅宗境界。

四、总结

现代设计思想下的彼得・沃克的极简主义景观在有形的设计中追求精神的无限空间,禅宗一个以追求自我精神解脱为核心的适意人生哲学以及自然澹泊、清静高雅的生活情趣的佛教宗派,但二者在精神的追求方面达到了共通之处,共同追求虚空静远的真般若境界。

禅宗思想【第二篇】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历史研究法对参悟禅学思想对少林武术的影响来进行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时代,禅学思想赋予少林武术的内涵是不一样的,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文化、武德、禅武合一、医学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各有升降,禅学思想慢慢转变为体育化、娱乐化、商业化,与以往的思想流派相背离,但是,它适应了社会的大发展,并没有失去其精要,反而让更多的人去接受,说明禅学新思想的转变是成功的。

关键词:禅学思想;少林寺;少林武术

绪论

禅学思想和少林武术精神两者的联系,促进了以佛道思想为主的习武技艺及以武术训练为主的佛教修行方式在中国慢慢发展起来,弟子们在武术练习时一直保持着修行的基本原则,其指导思想也对领悟禅武合一精神起到关键作用。随着在禅学思想的影响下,武术思想造诣也→←充分拥有了更精深更博大的思想文化内涵――参悟禅学思想。

“天下武功出少林”,讲到武术,“少林”仿佛是一个恒久不变的话题,少林寺即是武术的圣地又是佛教的圣地[1]。受到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寺院特殊环境影响,武术的产生和发展比少林寺建立及佛学传入中国都要早。少林武术在形成和发展中呈现多样化的态势,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继承了中国传统多元文化。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禅宗在中国的兴盛,武术的实用与普及,少林寺与武术的历史因缘,已使禅宗与武术的关系变得非常紧密,其中尤以少林武术与禅宗的结合表现得更为突出[2]。

禅学思想传入中国,快速的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使得武僧能更好好的接受和吸收。最初,禅学传入中国的教义目标是追求成佛得道的精神,而禅学思想比当时以健身体魄、看护寺院的武术更能深入人心,也迎合了出家人习武的嗜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少林武术与禅宗结合的思想在寺院内得以传播开来。

一、参悟禅学思想对少林武术文化的影响

禅学思想自形成到现在,在中国也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了。根据中国古代史记载,东汉末年处在一个战争不断的年代,老百姓生活疾苦,常常生命都会受到威胁,因此,在当时的背景下佛教伦理道德的思想很容易被大众接受,这为后来佛教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提供了条件。少林武术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宗教文化的沃土之中,依托佛教圣地,吸收古代武术百家之长,具有独特的技击艺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3]。对于“禅宗祖庭”的少林寺,它在中国佛教发展的历史长河里的地位是其他派别所不可替代的,少林寺独特地位所呈现出来的胸怀却是宽容开放、兼容并蓄的。

(一)二十世纪初,参悟禅学思想对少林武术的影响

二十世纪初,中国正经受着政权动荡、中央集权被的苦难,那时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军阀割据统治的阶段。在这个混乱的时期,禅学思想也随着时代的变动而展现出它的侧重面。《少林十戒约》云:“肆习少林技击者,必须以恢复中国味志意。朝夕勤修,无或稍懈。”自强不息,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与少林僧人的思想深深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的少林精神。禅学思想还处于不稳定的发展阶段,但是当时的少林武术在禅学思想的微妙影响下,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行为技艺,这种技艺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表现。

(二)二十世纪中期,参悟禅学思想对少林武术的影响

二十世纪中期的中国连年征战,不仅受到外来侵略者的与压迫,而且受到本国争权夺势的战火硝烟的危难,使人民群众处于水深火热当中。而禅宗的根本目的则是自卫健身、护寺护法,因为在历史上大多的帝王都对佛教寺院进行了封赏,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防止侵略者的抢掠,少林寺中僧人就武装起来以求自保。在佛教《佛教持诵必要》中,第一条便为不杀生,所以本着佛教慈悲为怀的心,在寺庙里练习的武术都是以御敌为主的拳脚功夫。

(三)二十世纪末,参悟禅学思想对少林武术的影响

二十世纪末,参悟禅学思想发展较快,因为它适应了国际上发展的潮流,中国由战乱走向安定,从贫穷走向富强,少林寺也颇为兴盛,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对旅游事业的重视,国家又重新修葺了少林寺的大部分建筑和文物,并且对环境以及设施进行了改善,从而使少林寺这座千年古刹又恢复了曾经辉煌的局面。在社会新文化的冲击下,禅宗新思想不多的发展。随着少林寺电视剧电影的火热播出,释永信方丈为了能更好的促进少林寺事业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过多的运用商业的模式。虽然这样的举动和佛家传统思想背道而驰,在当今这个商业化模式飞速发展的社会,少林寺的发展也面临着一定的冲击和机遇,为了更好的传播少林寺传统文化思想,适应社会,将少林寺发展置于社会商业环境当中也是出于无奈之举,这样的举动所作出的的贡献也是不容置疑的。

二、参悟禅学思想对少林武术武德的影响

孝文帝在迁都洛阳之后,为了更好的传播小乘禅法思想,建立了后来闻名世界的少林寺,以少林寺当作传教习佛的主要场所,传播者在宣扬的过程思想越来越成熟,最后也成为当时最精湛的团体。随着禅学思想的成熟和中国化,禅学思想也慢慢的被本土化。在传播禅法过程中主张屏弃世俗一切杂念、渐悟成佛为主旨,其任务是弘扬禅法;武僧的任务以参禅、修行未日常生活,而不在是单纯意识上的练功。练‘功夫’的真正目的,是为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品行素质;少林僧人的练武,正是一种修行。”[4]因此,在练武修行的境界下慢慢的体悟和形成现在武术流派盛行和遵守的武德,也主要是受到参悟禅学思想的影响,而且形成至今依然受到禅宗戒律的严格约束。禅宗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随着时代变迁,禅学思想也是不断的发展,但是禅学思想中对武术道德的规范恒久不变的,禅学思想讲的是慈悲,是一种关怀,是无条件的关怀一切生命。

三、参悟禅学思想对少林武术禅武合一的影响

禅学思想是武术的一种灵魂,指导着武术的训练,武术是禅学思想的一种表现形式;武术的精神内在本质就是禅,要想使得武术的造诣达到最高境界,就必须要静心参禅,心无杂念。在参悟禅学思想传习中,所谓的武学大道也就是禅道,二者相互融合相互渗透。释永信方丈说:“少林功夫是以禅入武,身心两修,追求的是悟道解脱,成就的是‘不动心’”[5]。禅宗要求“身心双修”达到法相全无的境界。“禅拳合一”体所现出的主要特点是:(1)禅拳归于一寺。(2)修禅与习武归于一身,少林僧人既要打坐参禅,更要习练武艺。(3)少林武学中禅中有拳,拳中有禅,禅拳互融,通过少林僧人这一媒介将佛家经义与武学精要糅合在一起[6]。

古代禅宗思想是佛学理论与历史融合,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也反应出了在不同时期参悟禅学思想随着历史流变而不断改变。禅武合一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心理上的修养,要求要从心理开始禅的参悟,武的精髓是以静制动,静动结合,在古代禅武合一少林武术表现出禅中有拳,拳中带着禅意,禅拳的融合是将佛教的精髓和武术的精要恰当的糅合在了一起。少林拳功法主张在以技击之道取人同时,也重视“精、气、神”的修炼,达到“强内固外”的作用[7]。

禅与武,为静与动,柔与刚的关系。少林寺释永信方丈在《禅武合一,少林功夫》一文中这样描述:“以武悟禅,以禅证武,武禅映照,在习武实践中教禅宗智慧的真谛,体悟人生及宇宙真的本性”[8]。禅与武的关系发展至今已日趋成熟少林武术吸收各方思想成为中国最大的武术流派,一直秉承着开放和拥有博学的禅学思想。从少林僧人在日常活动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看出禅学思想已经影响着僧人们的行为方式,进而说明了禅学思想的传入造就了少林武术发展。在当代世界这个大环境的影响下,禅宗禅拳合一的精髓没有改变,而表现形式却逐渐地走向现代化。

作为佛教禅宗独有的“禅武合一”文化,是不能墨守陈规的,禅武作为佛教的一种文化,又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发展无疑要与时代特点相结合。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传统文化整体发展与传承面临危机,而禅宗少林寺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推陈出新,从娱乐、商业、旅游等方面发展,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禅学思想的禅武合一在娱乐方面的开发势不可挡。少林禅武的娱乐更多倾向于竞技、舞台表演、电视网络等方面。在当今大众传媒互联网等新媒体不断出现的时代,电影、电视网路等大众传媒已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目前我国主要针对青少年人群的动漫游戏,它将现代禅学思想大道与中国传统武术大道相融合,讲究的是以禅为引,以武会友,以体现出少林武术内涵中的禅武合一。因此,禅武文化的边沿应注意内容的调整和创意。当今社会是一个体验式经济和审美经济的时代,禅学思想随着社会大环境而不断创新,禅宗的禅武文化也成为吸引旅游的方式之一,少林寺开发的体验式项目是少林禅武文化的闪光点。就少林禅武合一来说,坐禅和练武已经是生活中的基本内容了,而对于没有接触这方面的人来说就一有了很大吸引力。

结束语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发展较快,一系列新兴思想文化涌现,参悟禅学思想在这种文化的冲击下,禅学思想进行着不断的改变与发展。少林文化具有兼容并蓄的胸怀,禅学思想对少林武术的影响也是不断的发展的,反过来少林又是禅宗之发源所在,更加促进了中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所以要推陈出新,不断加大对少林武术文化宣传和推广力度,才能为少林武术注入新鲜的血液。禅宗武德的精华和造诣在形式和内容上与中华武德如出一则,需要细致,精确的深入研究,判别其内在和外在精华与糟粕,更好的促进少林武术的发展。现代意义上的禅武合一慢慢转化为体育化、娱乐化、商业化,少林武术技术不再是表面的意义,它是少林僧人禅修的一种方式和生活方式,更体现了禅学思想的价值理论,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浓郁色彩,满足当代社会大众的文化需求。禅宗养生思想和实践,并结合众多学说的理论,从而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养生文化,对人类社会医学价值方面有重大参考与直接意义。

通过趋势图可以看出:现代禅学思想在文化方面的影响较以前有所下降,特别是期间,陷入低谷,随后又逐渐上升。禅学思想对无数道德的影响较深,面对科学文化快速发展的浸透,禅学思想中少林武术武德的影响却是缓慢上升的。而禅宗禅武合一却大不如前,因受到娱乐化、商业化发展的影响,禅与武逐渐分开,像以前的禅武双修之风并不多见了。随着人民追求的物质生活慢慢地像精神层面、养生长寿方面发展,禅宗武功医学被更多的人接受,乃是现阶段少林武术影响较大的方面之一。近几年乃至未来5―10年里,禅学思想对少林武术医学价值的影响会不断改善和提高,再加上社会老龄化问题加重,都会促使人们关注并且重视养生的医学价值。

(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参考文献:

[1] 张大伟。武术与佛教关系的探讨[N]中国体育报,2010年12月2日(第007版)

[2] 王建宇。禅宗与少林武术的“禅武合一”[J].搏击・武术科学,2011,8(10):37-38.

[3] 赵歆。少林武术文化的历史流变对武术发展的影响[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24(5):14-15.

[4] 阴山,张军。 少林上乘功夫与禅宗智慧[N]. 北京科技报,2004-10-15.

[5] 唐云。论少林“禅武”文化的娱乐式传播方式[J]. .搏击・武术科学,2011,8(2):32-33

[6] 王建宇。禅宗与少林武术的“禅武合一”[J].搏击・武术科学,2011,8(10):37-38.

禅宗思想【第三篇】

关键词:休闲女装;禅宗自然观;自然;自由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志码:A

The Embodiment of Zen View of Nature in Women’s Wear

Abstract: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embodiment of Zen aesthetics and view of nature in women’s casual wear from four angles, namely leisure culture, human feelings, natural beauty and simple and rudimentary spirit. It discusses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Zen aesthetics and view of nature in women’s casual wear design, trying to find new inspirations for women’s casual wear design.

Key words: women’s casual wear; Zen view of nature; natural; freedom

休闲女装是文明社会和生活方式创新的结晶,是女性在喧嚣的生活环境中自由的追求。古印度佛教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的禅宗文化渗透到了我国的哲学、文学、艺术、建筑、设计、生活习俗等各个领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休闲女装中的休闲文化、人文情怀、天然之美、简素精神等 4个方面阐述了禅宗美学自然观在休闲女装中的体现,探讨了禅宗美学自然观在当代休闲女装设计发展中运用的可行性,寻绎休闲女装设计新启示。

1 休闲女装

休闲女装是随着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生活的变迁而产生出的服装类别。浙江理工大学服装系赵伟国教授将休闲服定义为:“区别于特定的工作服之外,与人们的生活形态、方式以及时尚紧密相关的一类服饰”。市场定义为:“凡有别于严谨、庄重的服装都可称为休闲装”。现如今随着女性社会分工的增加及工作生活压力的加大,紧张、焦虑的情绪以及精神生活匮乏问题日趋出现,追求身心自由解脱、回归自然成为现代女性的渴望。相较而言,女装正装的设计空间以及搭配宽度过于狭小,女性便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休闲服装。但是真正使休闲女装深得人心的还是它所传达的轻松、自在的生活态度、穿搭随性自由的个性风貌以及在享受休闲中了解自我的过程。

2 禅宗美学自然观思想精髓

禅宗美学自然观思想的精髓主要体现在对生命的爱护、对自然的尊重及对自由的追求,包括两个方面:(1)强调“性即自然”,把众生的本性归结为自然,肯定了人的主体价值。铃木大拙在《通向禅学之路》中说:“禅宗是大海、是大气、是高山、是雷鸣、是闪电、是春天花开、夏天炎热、冬天降雪”,这是对禅宗自然观的一种表述,它强调禅不是外加的而是自然本身,习禅的人应该与自然融为一体,成为自然的一部分,才能领悟到真谛。禅宗自然观表现的是对自然清净、自由适意生活的追求,对生命的关爱以及生命自由的企慕。(2)提出了心造的境界 ―― 意境,肯定了人的主观心性。意境是心灵的、独特的、主空的。当人们感知到宇宙万物的存在本质都是空的,就不会过多陷入得失的迷惘与不安之中,才会放下“物执”、“我执”,达到心灵的愉悦、自在和解脱。

3 禅宗自然观在休闲女装中的体现

休闲文化

休闲是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标志,是衡量社会文明的标尺,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是人的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生命状态,是与每个人生存质量相关的领域。如果说休闲服饰是休闲生活的象征和核心内容,那休闲文化则是休闲服装的灵魂。

休闲女装中的休闲文化有以下 2 个内涵。

(1)认知:休闲女装强调清新舒适、放松、回归本源的感觉,斑驳的印染、褶皱与磨毛、手工的装饰,都是设计师对自然的解读与认可。此外休闲女装不过分注重形式感,讲究品质与内涵,关注的正是女性寻找自我、发现自我、肯定自我的过程。

(2)自由:休闲是一片自由世界,休闲文化的产生是以自由为前提。休闲女装的款式活泼多变,色调丰富多彩,在组合上灵活自如,这与禅宗文化追求的自由、尊重、创造的精神真正相一致。休闲服饰文化本质上是超越了生存的劳累、紧张、压抑而获得轻松、自由的身心体验,是超越了世俗功利心而获得精神的充实与自得。

从禅宗对自然的审美经验上看,休闲中的“闲”与禅宗里的“空”、“静”是相通的,空观下的自然所o予人的正是“闲”的感性心理经验。休闲文化作为服饰与环境相和谐的纽带,正是禅宗自然观的“物我合一”思想的彰显(图 1)。

人文情怀

服饰交流的背后是精神的传递,是情怀的感知,是文化的交融。休闲服装的人文情怀体现在 3 个层面:(1)自然:东方典型的农业文明生活,人与自然交融共存的生存状态,使得东方人对大自然有着深厚的依恋之情和感性认知,这种情怀也渗透到其他领域,包括文学艺术和审美领域,休闲女装采用印染、刺绣、打印等技术手法对自然美做直观诠释;(2)情感:设计的本质就是情感的表达,休闲女装是基于尊重个体自由的基础,借助服装载体与身体相融合完成对女性内心思想的传递与表达;(3)民族:民族精神是提升作品生命力的唯一存在,设计师有责任对民族文化精髓加以拥护和传承。

禅宗美学自然观是以东方审美为基准的美学思想,因此在设计中不仅要体现中华文化素养,而且又不能被传统所束缚。休闲女装设计要结合时尚趋势,吸收中国传统女装设计的精华,关注主体价值实现,将中国女性雅韵特质通过服装这一物质语言表达出来,不落俗套,形成本民族的风格特色,向世界展现本国文化精神(图2)。

天然之美

禅宗自然观认为,一切事物都是自然产物,最终还是要回归自然。设计的灵魂源自于自然,设计的最终目的也是处理人与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以自然为主体才能更客观地涵盖设计中的服务对象。马可曾说过“人类的终极需要终究不是物质,对于人类最宝贵的始终是情感的交流与精神价值的分享”,因此在日新月异的科技中人们仍然贪恋天然的味道。

“无用”品牌设计师马可,一向致力于民族风格服饰的传承,她设计的休闲女装散发着无希冀、无欲望的超自然反都市的气息。制作方法是手工与天然的结合,面料以棉麻为主导,色彩多为本白、浅咖、深棕等素色为主旋律,款式多以宽大为主,不强调女性曲线,追求的是女性在无束缚自然状态下自信美的浑然天成。她认为相较于用华丽的面料包裹出玲珑的身姿更重要的是用服装升华女性自信的气质与丰富的内涵,而这一切只有自然手作才能传递。禅宗自然观充斥的是对过度消费的否定,体现的是对物质天然状态的敬畏与欣赏。融入情感与交流的天然服饰使穿着者可以放下浮华,回到最自然、最朴素的生活,得到精神上的解脱与大自在,这也是禅宗“解脱论”的体现,也是禅宗追寻的最高境界(图 3、图 4)。

简素精神

禅宗美学思想从不刻意追求装饰,崇尚朴素纯净,主张“多即是一,一即是多”。朴素是天然的本色,是原始的状态,是东方素朴精神的特质。

设计的张力源自于自然的本身力量,自然便是表达生命力的有利途径,因此设计无需过多诠释。

休闲女装中禅宗简素精神体现在以下 4 个方面:

(1)形:形态偏向宽松,使人体得到自由放松,造型偏向简洁明快,摒弃多余,走向精简;

(2)材:不重奢侈华丽,对面料进行最低限度的加工,减少科技的雕琢,追求人体最大舒适度,环保节约;

(3)色:色彩上大多使用低调的单色,不求绚烂耀眼,力求低调平淡,给人以澄明自在;

(4)素:即朴素的风格,简单朴素的东西不需要太多刻意的外在装饰,在对外在物质的层层舍弃中,不仅可以减少物质占有数量,服装的搭配自由度也越大。

休闲女装专注服装的内在本质,在基于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对细节精致入微,这是对于服装以及人的基本尊重。休闲女装体现的素朴精神与禅宗自然观倡导的宁静、节制、简单、朴素的生活相贴合,其所延伸出来的生态美、朴素美超越了美的外在层次,是美的最高价值体现(图 5、图 6)。

4 结语

禅宗自然观与人们的生活经脉相连,与服装艺术息息相关。休闲女装想要在设计中达到禅的境界,必须要领悟禅宗自然观随缘任运、达观朴素的精神情怀,在喧哗浮躁中回归生活本质。同时,禅宗自然观作为东方文化瑰宝,散发着迷人的民族光辉。休闲女装应当传承禅宗美学自然观的精髓,将本民族文化特色的女装展现在世界舞台。

参考文献

[1] 刘福运,李山。浅析禅宗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J].科教导刊,2010(9):244-245.

[2] 张玉能,张弓。身体与休e [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3(5):76-83.

[3] 欧阳晓龙。浅谈我国休闲服装的产生于现状 [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75-77.

[4] 荣梅。禅宗自然观谫论 [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3(3):117-120.

[5] 铃木大拙。通向禅学之路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禅宗思想【第四篇】

关键词日本;禅宗;绘画

中图分类号:J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1-007-02

一、前言

禅宗兴起于唐朝,宋朝时期发展到最高峰。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流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并且对当地的文化,礼仪,社会风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些国家中对日本的影响最大。僧人荣西和道元最早把禅宗传入日本。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禅宗影响到日本生活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天文、地理、书道、社会风气、正义、儒道、绘画、文章等。日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原则是建立在禅宗的基础上的。也可以说是“禅造就了日本的性格,禅也表现了日本的性格。”

而室町时代在日本被称之为“战国时代”,由于天皇复辟和幕府将军反复辟斗争的常年战乱,使得镰仓时代确立起来的佛教各派纷纷走向衰落。只有禅宗一派继续盛行,加上禅宗的世俗化、平民化的特点,无疑都为禅宗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本文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对日本与禅宗思想的起源以及日本绘画与禅宗思想的互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分别从自然之美以及意境之美对日本禅宗对日本绘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日本绘画与禅宗思想

(一)日本禅宗的起源

佛教传入日本的时间大约是在6世纪初期,但当时并没有真正流传开来,由于受到日本当地的“神道教”的阻碍以致佛教在日本的发展较为缓慢。一直到8至12世纪,佛教才开始真正盛行,并且衍生出天台宗和真言宗两大流派,佛教真正发展到顶峰是在镰仓时代(1185-1333)和室町时代(1334-1572)。随着佛教的进一步世俗化,一些佛教徒开始遵循自己内心情绪的变化来自我反省,并且发展成禅宗形式,被人们称为临济宗,他们把“即心是佛”当做他们的活动的原则,认为世间万物的一切都是来自于自己的内心,他们认为自然界存在的声音就是自己的声音,自然界的颜色就是自己的色彩。禅宗认为要破除经文教条,拘于教条只会让自己陷入禁锢的思想中。禅宗凭借自身的特征赢得了当时很多贵族和武士的青睐,因为这些人都厌倦了宫廷礼节。禅宗的重要思想还表现在它要求人们追求自身的目标,鼓励人们努力前。在禅宗里,战胜自我才是战胜最大的敌人。禅宗认为与自己相关的一切都是出自于自己的内心,日本的绘画艺术也深受禅宗的影响。在佛教传入初期,日本的佛教艺术基本上都是效仿中国的艺术形式,人物形态端庄高雅,举止稳重。但随着禅宗的影响,人物肖像开始注重个人的生理特征,不仅如此,还特别强调禅风。例如《寒山图》,采用粗狂的笔法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其中也有很多作品赋予了浓厚的民族精神,如把人物描绘的肥胖臃肿的《大灯国师像》,以及《梦窗国师像》。

(二)日本绘画与禅宗思想的互动

禅从字面的意义上追究是一种修行方法。中国人理解的禅的意思是静下心,冷静思考。禅梵文Dhyana翻译过来的,音译为禅那,简称为禅。

禅宗深刻影响了日本绘画的发展,世界上几乎没有国家能像日本那样对禅宗如此热爱。并不仅仅是对中国文化的借鉴和学习,更是日本内部的民族精神决定的。

日本的自然条件决定了日本的文化特点。从地理位置上看,日本是一个远离陆地,并且常年伴有自然灾害的岛国。很多美好的事物都因为自然灾害瞬间毁灭,所以日本人常常存在一种不安全感,因为他们知道美好的事物不会长久。日的国花是樱花,因为樱花的花期只有七天,花期一过,就会让人感叹伤怀,给人凄凉的感觉。日本人认为自然界存在的事物是不可征服的,所以他们更加崇拜大自然,正是因为对大自然的崇拜造就了日本人的审美意识,并且这种审美意识和和禅宗的美学正好相一致。

日本本土的神道教认为崇拜自然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基础。禅宗也认为要敬畏自然,只有尊重自然界的发展才能获得人类的进步,而这也是禅宗容易被日本人接受的客观原因。随着禅宗和神道教的融合,让双方的信仰互相借鉴,在《日本文明》一书中写道禅宗的发展了改变了日本的“空寂”的审美倾向,并且随着禅宗的被人们所接受,日本的绘画开始出现了禅宗的特色。

三、日本室町时代禅宗对绘画的影响分析

(一)重视禅宗的自然之美

禅宗认为世间存在的事物是和人和谐统一的,都是佛性的具体表现,当禅宗在日本受到青睐时,日本人开始关注自然界,并且认为把自身投入到自然界可以提高自己的感悟,自然界存在的事物,如皑皑白雪,涓涓流水,鸟儿自由的歌唱都是最好的禅境。因此,在室町时代,临济宗的信徒(上接第7页)开始把重心放在人们先前不重视的事物上面,他们用木、石、纸、布等材料将心中的佛性跃然纸上。所以,在室町时代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可谓是如火如荼,人们把佛祖和大自然联系在一起,真正让佛性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水月观音图》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作品描述的是观音在景色美丽的溪水河畔,把观音形体和自然界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呈现出自然和佛性和谐统一的画面,观音水中的倒影更加妙曼多姿,能够让人产生安静和谐的心情。

在《残照》中,作品注重思想的表达。作品描绘的不是他看到的自然,而是用心感受到的自然。“作品传递着一种空寂思想,当自己坐在一望无际的草地上,可以看到远方的高山,并且把自己可以融入到天与地间,可以感受到那一刻人和天地间万物的融合。

(二)强调意境的营造

禅宗对日本绘画受禅宗影响的最深的是水墨山水画。早在12世纪,山水画传入日本,给日本的绘画类别增添了色彩。日本人用山水画来表达自己内心情绪的变化,随着绘画阶层的逐渐扩大,绘画题材也随着扩展到自然界存在的万物,随着各方面的不断完善,造就了很多知名的山水画家如真芸、周文、雪舟等杨。

日本的水墨画重视作品的意境,利用线条来展现人物的张力。画家可以按照事物本来的形状和外貌来组织色彩,调节光线,用不同的构图原则来表达画家内心情绪的变化。如周文的《竹斋读书图》、雪舟等扬的《破墨山水图》,两位画家都是用简单的线条来让画面具有充实感,同时,笔法严谨统一,具有宏大的气势。画家们追求空灵的艺术感觉,在自然界寻找禅意,变形成了狂禅艺术。在禅宗中,一休禅师是最早被人熟知的,他热爱自然并且摒弃那些中庸的常识,热爱自然的程度几乎接近疯狂的程度。这种狂禅精神通常用漫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让人民鉴赏。如《福富长者物语绘卷》描绘的是一个老翁竟然靠随时随地放屁的习惯发家致富,另一个老翁东施效颦,没有得到任何好处。这里面所传达的是个性自由是不可仿效的,要有狂独创精神。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64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