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精编3篇)

网友发表时间 517586

【导言】此例“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精编3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范文1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原因;对策

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性格缺陷、心理障碍、人生观的形成及价值观的偏移等。缺乏亲情、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安全感缺失和家庭监管缺位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重视和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确保“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下面我将就“留守儿童”的主要心理问题,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应对措施三大方面进行浅要的分析:

(一)“留守儿童”的主要心理问题

性格缺陷: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烦恼与冲突需要倾诉的对象,需要有人能够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而由于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经商,与留守儿童联系较少,有的甚至多年未与孩子谋面,很难与子女交流,使有些孩子产生孤独、寂寞、胆怯心理,形成孤僻性格;而作为监护人的祖辈或亲戚通常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又助长了其自私任性、蛮横霸道、心理逆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心理障碍: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产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这时他们需要畅通的倾诉渠道,需要正确的引导。但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大部分学校不可能有专门的心理教师开设心理课程或者学校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太重视。这些都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社交恐惧等。

行为偏差:留守儿童一般由祖父母或亲戚监护,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使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形成行为偏差。

价值观错位或偏移:由于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外出务工的父母使家庭经济状况相对改善,部分外出打工者急切致富的心态迅速膨胀,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是有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儿童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一部分留守儿童子产生了厌学情绪,认为读书无用,自己父母也没读什么书,同样天南地北挣钱,部分学生开始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热衷于吃喝玩乐,在学习中往往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精神,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产生了“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使孩子形成了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家庭因素

(1)缺乏亲情:缺乏关爱造成母子、父子无法沟通。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抚慰是儿童情绪情感健康健全发展的基础,具有不可替代性。儿童对父母都有依恋倾向,依恋是幼儿出生后最早形成的人际关系,依恋的程度与性质如何,直接影响儿童对周围世界的信任感、他们的情绪情感、社会和性格特征。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先接触的是父母,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和抚慰满足了子女的情感需要。这种亲子关系使他们获得一种心理的支撑力量,能够很好地面对外部世界发生的各种情况,他们的内心始终是安全的、充实的。而对于“留守儿童”来说,虽然得到祖辈的疼爱和呵护,但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空闲时间少,回家频度极低,与留守子女联系少,有的父母与孩子之间两星期通一次电话;有的一年见到一两次,有的甚至3、5年都没有见面,当孩子想找父母的时候找不到或者碍于经济的考虑拼命克制,使许多留守儿童子多数时候只能独自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留守儿童长期处在缺乏母爱、父爱的环境中成长,即使有一方父亲或母亲在家,但是家务相对于两人在家时也一定会更多更忙,根本无暇顾及孩子,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也很少发现,即使发现也难有很多时间去沟通、去教育,促进孩子改正。

(2)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与缺乏父爱母爱相反,“留守儿童”大多受到祖辈的溺爱。由于父母不在家,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祖父母一起生活,教育的责任便落在这些老人的身上。受各种因素的局限,老人们无论教育思想或教育方法都无法跟上时代的要求。同时,受“隔代亲”传统习惯的影响,祖父母活外祖父母往往溺爱活偏护“留守儿童”,使他们养成了唯我独尊、缺乏约束的小皇帝心理,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能宽容和理解别人。

(3)家庭监管缺位: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监护人多是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祖辈。由于体力、素质等原因,临时监护人大多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不出事之类的浅层关怀,而忽视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再者,由于老人本身上了年纪,有时对孩子的约束管教也显得力不从心,无形中助长了“留守儿童”自私任性、蛮横霸道、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性格。

社会因素。

留守儿童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目前的社会环境复杂,良莠并存,特别需要父母和社会的关爱与引导。可是他们的父母远在他乡,关爱和引导缺位同时中小学周围林立的网吧、游戏厅、歌舞厅,对于那些缺乏父母管教的留守儿童来说简直就是一个“潘多拉魔盒”。内部疏于防范、外部诱惑多多,久而久之,留守儿童极易出现心理失范和越轨行为。这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

学校因素。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发展缓慢,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没能引起学校和教育部门的足够重视。学校仍然沿用着陈旧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没有注意到这些儿童独特的心理需求,致使留守儿童不愿与他人交流,不信任周围的人,这些也是形成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形成的又一原因。

自身因素。

青少年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十字路口,生理、心理、人生观没有成熟,行为最易越轨,突出表现为身心发展快速而不平衡。在青春期到来时,青少年在躯体和心理方面呈现快速的发展。随着身体的发育,青少年必须适应发展中的新自我,同时还必须适应别人对于他的新形象所表现出的反应。然而,由于身心方面的成长不一定能平衡发展。因此会产生不稳定的现象,在“幼稚”与“成熟”的尺度上会有大幅度的徘徊。

三、“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家庭。

家长应加强与留守儿童的交流沟通,帮助他们享受家庭的温暖。有些留守孩子虽然父母长期在外,生活物质条件也比较恶劣,但他们仍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这得益于父母、亲人、老师的切实关爱,从关爱的人身上,他们也学到了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人生态度。从家庭教育方面来说,在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0—3岁),父母最好能陪伴孩子;在孩子品德发展关键期(小学4—5年级,初中二年级),父母要给予孩子特别的关注。父母要加强与留守儿童的亲情联系,可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与留守子女多作情感交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要加强对孩子精神、道德2方面的引导,培养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此外,可适当改变外出务工方式,尽量不要夫妻同时外出务工,一方可择近在本地务工,并尽可能常回家看看孩子。家长在为留守孩子选择监护人时要格外慎重,以防不法分子对留守孩子造成伤害。

学校

(1)在大力推行农村地区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地区,要重点关注“留守儿童”的初中教育。

(2)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学生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及时发现、诊治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充分发挥学校的少先队、共青团的力量,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积极鼓励“留守儿童”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改善“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障碍;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使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公平、公正地对待“留守儿童”,使“留守儿童”享有与其他儿童同等的待遇。

(3)要积极引导“留守儿童”正确认定自我,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对“留守儿童”教育负有重要责任的人员,如老师等,要充分利用赏识教育,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例如,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要加强学习指导,做好课外辅导和查缺补漏;对性格内向的学生,要多给他们创造机会和条件,鼓励他们勇敢地展现自我;对取得了进步的学生,要认真发现、总结,并及时表彰,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励他们继续前进。

社会

(1)采取措施,促进流动人口家庭化。主要是流入地减少对于外来流动儿童少年的入学限制,降低儿童随父母流动的成本。

(2)在“留守儿童”密度较大的地区,对父母双方外出或父母一方外出的儿童,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管理和监护。

(3)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社会有必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有效的弥补家庭教育对其关怀的不足,多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政府应加强和完善社会制度,维持社会秩序,严厉打击犯罪分子对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加强对娱乐场所的有效管理,严厉打击传播不良音像制品的行为,维护社会安定,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多组织社会公益活动,抓住对公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利时机,呼吁社会成员多关注“留守儿童”及其他弱势群体,给予他们热心的关怀与帮助,让他们感觉到国家及政府的温暖。

参考文献

[1]刘宗发。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研究[J].教育评论,2013,04.

考括坟籍,博采群议。山草香为大家整理的3篇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空闲型焦虑困住打工人。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范文2

关键词留守儿童 心理问题 对策

一、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

由于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由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监护不力,导致留守儿童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二、留守儿童表现出的心理问题

(一)性格柔弱内向

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些是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与父母亲疏不同,一遇到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

(二)自卑心理严重

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些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不求上进。

(三)学习心理问题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减除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态。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骂,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四)叛逆心理突出

有叛逆心理倾向的留守儿童软硬不吃,好坏不听,常对他人抱有不友好的态度,甚至把别人的赞扬也看成冷嘲热讽。把老师、同学的善意批评看作恶意的挖苦,轻则置若罔闻,重则做出报复、破坏的举动。

(五)人际交往能力低下

因为父母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到空落感到孤独无靠,从而在人际交往中不敢交往、不愿交往。大部分留守儿童不愿意和同学一起参加集体活动,显得不合群,不愿与人接触,喜欢独来独往,孤僻自闭,产生交往的心理障碍。

三、形成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

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就可以了。很多家长很少联系孩子,导致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呵护,使得他们极易表现出胆小、迟钝、呆板、不与人交往、叛逆等不良的人格特点。

(二) 学校教育不完善

目前,由于学校的教育评价制度不够完善,大多数的学校、老师仅仅十分关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成绩差”的学生。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显得困难重重,自然而然不引起学校、老师的注意,加之留守儿童性格孤僻自闭,沉默寡言,人际关系十分敏感,极易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而作为老师却没有足够的重视,不能给予他们及时的引导。

(三) 监护人的管教不严

大部分的留守儿童由祖父母辈监护抚养。老一辈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去教育现代的儿童是行不通的。在这种教育环境下,许多留守儿童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最后出现了一系列的不良心理问题。

(四)社会因素

社会也是影响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社会制度不够完善,使社会上存在大量的不法之徒,他们整天游手好闲,拉帮结派,偷摸拐骗,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缺乏及时的引导,很容易受不良分子的诱惑、拉拢,最终误入歧途。

(五) 自律能力差

由于留守儿童从父母那里得不到教育,他们很容易从其他渠道接受并养成一些不良习惯,使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等行为,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导致行为偏差。

四、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监护人的素质

作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能够及时地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及时的教育与引导,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要对留守儿童进行细心的观察与沟通,打开他们的心扉,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

(二)强化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学生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及时发现、诊治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充分发挥学校少先队、共青团的力量,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改善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障碍。

(三)加强村委会职能,施以爱心

各个村委会要把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村委会要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要定期或不定期的与监护人沟通,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各方面情况,协助监护人对孩子进行管教。

(四)加大法律保护力度

坚决依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维护留守儿童的权益,对于侵犯少年儿童的情况给予严厉打击,对于犯罪的,要绳之以法。政府应加强对娱乐场所的有效管理,严厉打击传播不良音像制品的行为,为留守儿童的成长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

五、总述

我们必须要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帮助留守儿童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改善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使其身心能够积极、健康地发展,成为一个健康的社会人。

参考文献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范文3

1.性格孤僻

父母外出打工后,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失落情绪。湖北的一次调查显示,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所以留守儿童大都缺乏应有的活泼。由此导致留守儿童普遍呈渴望亲情、孤独、脆弱。也可以称之为“情感饥饿”的孩子。

2.情绪消极

留守儿童大都情感不稳定,长期处于消极状况。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拥有焦虑、沮丧、孤独的情绪。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焦虑的占26.3%,情绪不稳定的占42.4%,抑郁的占24.2%。在对门坎小学的400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发现,其中近八成的学生具有心理问题,88人表现为情绪不稳定,107人表现为抑郁,106人表现为焦虑。

3.发展失衡

留守儿童中,28.3%的人群表现为心理不平衡。这部分儿童不能享受健全家庭的温暖,造成心理失衡,缺乏温暖。倘若儿童拥有经济来源,那么这部分儿童就会选择用物质掩藏自卑情绪,进而充实内心,获得一定自信心;也有部分儿童带有仇视、叛逆的心理,造成儿童价值观错乱、自卑情绪的上升。

4.认知能力差

留守儿童普遍对思想认知、学习方面的认知不明显。留守儿童对周边事物非常敏感,对价值观、思想认识并不完善,缺乏正面引导,导致儿童的认知能力很差。调查显示,倘若儿童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那么该儿童的认知偏差程度明显高于单亲打工家庭。由此可见,认知能力同父母外出打工具有密切关联。

5.人生观偏移

在我国农村,孩子们改变命运的出路为读书,渴望通过工作、考学、读书等脱离当地,但在社会实践中,不少家长发现,尽管有些人没有文凭,但却依旧可以赚大钱,由此部分留守儿童将未来发展方向定位外出打工,人生观偏差,读书不认真。

6.焦虑自卑

当儿童遇到困难的时候,儿童会主动寻求父母的帮助,但倘若父母不在身边,那么就会缺乏安全感和依赖感,造成心理方面的缺失。儿童在敏感之余,长期引发恐惧心理。儿童缺乏自我认同感和安全感,表现出行事猥琐、胆小怕事,进而对自身评价较低,造成严重的自卑感。

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

1.家庭原因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打工造成儿童心理发生很大变化。留守儿童无法同父母进行交流和思想交换,得不到父母的安慰和鼓励,形成无助、自卑、怨恨、暴躁等情绪。家庭教育作为儿童最早的启蒙教育,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良好的家庭有利于培养健康的一代,父母作为第一任教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留守儿童缺乏这种家庭教育,由于监护人教育水平、精力、体力等限制,不能对留守儿童实行家庭教育,造成孩子行为发生偏差。

2.学校原因

学校对留守儿童的重视不够,甚至有些学校根本没有留意到留守儿童的这种心理需求。学校对留守儿童关注力度不够,表现在办学条件的制约,由于学校的师资力量、硬件设备不齐全,造成教育方法缺乏针对性。有些学校心有余而力不足,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短缺的现状,导致教学过程中耗尽教师精力,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注留守儿童,影响教学质量,造成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3.政府原因

政府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力度不够,并没有提供可执行的有效帮助。当下对儿童提供有效发展的机构数量不多,尤其在广大农村,更没有社区为留守儿童提供帮助。除此之外,政府部门对游戏厅、舞厅、网吧的管理并不完善,有些企业为了商业利益,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公共场所,严重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

4.社会原因

留守儿童大部分生活在我国广大农村,农村的治安状况比较差,这部分儿童大都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而社会对违法打击力度远远不够,导致伤害留守儿童的案件时有发生。

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措施

1.家庭应对措施

父母首先应该具备责任意识,客观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恰当选择监护人,同监护人合理搭配,改善留守儿童心理状态,强化沟通交流。首先,父母应加强同孩子之间的交流,让孩子充分体会到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其次,采用多种沟通方式。父母可在使用电话的同时辅以书信的方式,强化同孩子之间的交流,孩子也能通过书信的方式,将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情感表达出来。再次,强化同监护人的沟通。父母应该及时同孩子的监护人沟通交流,获取孩子的学习、生活、心理信息,进而采取有效沟通,对孩子的问题进行疏导解决。最后,沟通内容应宽泛。沟通过程中,不应该仅仅注重孩子的生活、学习问题,也应当注重孩子的健康问题,涵盖孩子的心理发展、变化等,注重孩子的健康发展。

2.学校应对措施

学校应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的心理档案。学校应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多参加学校举办的关于心理方面的活动,通过定期培训的方式,提高监护人、家长的心理辅助能力,推广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学校也应该为教师提供培训,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的了解,掌握儿童的心理特征,可通过心理机构培训的方式,提高教师的技能,提高心理健康的效果。除此之外,还应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和心理咨询室。

3.政府应对措施

政府应树立责任意识,尤其是乡、县,应对留守儿童多加关注。政府应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学校建设,改善留守儿童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由于农民工子女不能享受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所以政府需要对体制进行改革,同时对法律、法规进行完善,改变留守儿童的现状,让进城务工人员的孩子享受同城市孩子相同的教育。政府应加强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加强对基础设施、学校资金的投入,发展农村经济,解决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

4.社会应对措施

应加强对游戏厅、网吧等公共场所的监管,加强农村治安,加大对违法犯罪的打击,建立健全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对于大众传媒来说,应引导社会关注留守儿童问题,集合社会力量,鼓励爱心活动,关注留守儿童。进而帮助留守儿童自强、自信、自立,彻底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四、小结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517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