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校长在大学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实用3篇

网友发表时间 2457786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校长在大学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实用3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校长在大学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学校20**年本科教学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我们步入新时代,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两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我们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山西省委、省政府关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圆满高质量完成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整改任务,扎实推进“133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各项任务。

刚才,李明副校长代表学校作了本科教学工作报告。报告回顾和总结了我校近三年来的教学改革成果,深入分析了当前本科教学工作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存在的问题,并对2018年本科教学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学校本科教学督导组组长张洪斌教授作了本科教学督导工作报告,通报了本科教学督导组多年来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所做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两个报告客观务实,讲得很好。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本科教学工作再强调四个方面意见:

一、坚持立德树人,构建全员育人思政工作新格局

大学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站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勇于创新创造,既要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也要融入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我们一定要扎根中国大地办高水平大学,要切实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为青年人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前途与党和人民的事业同频共振,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我们要坚持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能力。

具体到我们学校来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牢固树立和矢志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和做法,就是要求我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们要围绕学生、服务学生、关照学生,树立学生主体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切学生的发展需求,注重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具体的教学上就要从以“教”为主,逐步转移到以“学”为主,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继续开展好“聚焦学生心声、服务学生成长”面对面等活动,倾听学生心声,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推动学校改革发展。

二、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1.强化问题导向,大力推进审核评估整改

20**年,我们在全省高校中率先接受了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经过评估,专家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指出了我们还存在的不少问题和差距,应该说这些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不容回避,全校上下必须高度重视、扎实整改!

我们要以问题为导向,逐条落实整改。学校先后出台或修订了《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本科教学绩效考核办法》《学院年度工作考核办法》《核心基础课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案》等一系列制度,这些政策为落实评估整改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我们也出台了《整改方案》,进一步有效凸显了学院在教学改革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学校各二级单位务必要对照《整改方案》,完善本单位整改措施,落实整改细则,责任到人、任务到人,确保整改工作高质量完成。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科学制定教学计划、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应该看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陈旧呆板,仍是我校本科教育的一大痼疾,必须下大力气进行整改。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和学的效率。其次,要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整改工作。只有通过所有教师认真的教、所有学生努力的学,并以生动活泼、丰富多样、富有效率的启发式、互动式、提问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为引领,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

2.强化固本强基,大力推进基础课教学改革

2017年,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成立了基础学院,“专业与通识相结合、基础与个性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建立,基础核心课程教学有效加强,实现了“专业招生、大类培养”,在教和学、教和管、管和学等方面实现了互动,特别是我们实现了教师排队、学生排队、辅导员排队,这三个排队对学生、教师、辅导员都是一个科学的考核和评价,通过排队,我们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在上个学期的期末考试当中,仅仅成立半年的基础学院就取得了明显的效果,5614名大一学生中,数学成绩平均分提高了9分,英语提高了2分,这为我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我们培养一流人才具有极大意义。不及格率大大下降,数学和英语不及格人数都下降了1/3。这是我们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具体实践。

我们在教师考核、学生评比、辅导员排队等方面,主要以奖为主。学生排队,可以一次选专业、二次选专业,排在前面的学生可以在推免研究生、出国等方面优先考虑,这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导向;教师排队,凡是排在前面的,教学工作量都要乘上质量系数作为奖励,同时教师还采取了末位淘汰机制。应该说,这些制度的建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老师的创造性,对于我们转变学风、提升教风、改变校风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基础学院的实践,这是刚刚开始的新生事物,这是我们改革当中刚刚迈出的步伐,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基础学院的改革工作,这是事关全局的大事,希望大家高度重视,全力支持。

3.强化特色发展,大力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双一流”建设坚持特色发展,这是必由之路。刚才李明副校长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经做了汇报,我们学校已经认证了14个专业,排在全国所有大学第22位,今年又有7个专业将开展进校认证评估,我们的位次可能还会前移。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各个学院也是高度重视。这些认证工作是非常艰辛的、艰苦的,但是意义是重大的。这些通过认证的本科专业就是我们的特色,就是支撑理工大学奔向一流人才培养目标的坚实基础。我们今年要把这7个专业认证好,争取一次性通过。

认证工作有三大特点:以学生为中心、目标导向、持续改进。以学生为中心,是国家高等教育的必然趋势,是国际教育的主流方向。教育部最近也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这个标准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一脉相承、高度契合的。该标准指出的三大原则就是突出学生中心、突出产出导向、突出持续改进。《国标》的建立,就意味着本科专业有了优胜劣汰的标准,凡是不满足这个标准的专业都将面临着淘汰,因此我们在本科专业的优化调整方面要主动作为,今年学校要停招、间招、撤销专业总量达到16个,新增1个专业;力争到2020年,招生专业总数削减1/4,集中精力办好高水平特色专业和服务国家区域贡献突出专业。在调整的过程中,我们会继续加强认证专业的建设力度,在遵循学科专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增设新兴、边缘、交叉学科专业,加快建设和发展新工科专业。

4.强化能力提升,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双一流”建设,我们要培养高端创新人才,创新创业是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已进入了新时代,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资源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潜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学校在创新创业方面取得了比较辉煌的成绩,在“2012–2016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及结果(本科)TOP300”排名中,我校位列39位,为学校争得了荣誉,这为我们培养创新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要继续推动创新创业工作,要继续打造更多的像晓明工作室、晋豹车队、机器人团队等高水平的平台,培养更多的双创导师,让我们有更多的学生跟着这些导师,走进这些平台,进行创新创业的训练,理工大学在“双创”上继续争金夺银,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对标世界一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

随着中国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高校人才培养也要与之相适应,要走国际化道路,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并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世界胸怀、中国灵魂”的高素质、高质量人才。

我们要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制定完善国际化课程体系,包括双语教学、俄语教学、英语教学等等。我们要营造一个国际化的学习环境,既要培养我们学生的外语能力,也要创造环境让更多的留学生到我们这里学习。我们要大力推进招才引智工作,引进更多的“百人”、国外的博士,引进更多的先进的教学软件,包括MOOC等教学手段;要大力推进留学生招生和培养工作,让这些留学生可以走进课堂、走入社团,营造多元的文化氛围,加强中外学生的交流融合,促进整体氛围的提升。我们还要在联合办学“2+2”“2+3”“3+1+1”等方面大力的推进,让我们的学生走出去,按国际标准、国际环境培养一流人才。

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主要强调“三个方面过硬”:

首先是思想过硬。***总书记强调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学校将很快出台相应的制度,进一步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教师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争做“四有”好教师,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第二是业务过硬。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有一桶水”。我们每位教师都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及时充电的学习热情,主动迎接时代的召唤和要求,切实紧跟学科前沿,潜心研究,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攻坚克难的能力,在教学、科研实践中锻炼成长。同时,学校也会积极创造条件,搭建教师发展平台,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建立完善传帮带机制,努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第三,要全身心投入。教师的主业是教书育人,教育是需要全身心投入的良心工程。学校要从制度层面、生活保障条件等方面,加大力度,加快建设,鼓励广大教师把更多精力投入教学。作为教师本人,也要满怀教育学生成长、培养学生成才的责任感、使命感,把我们的精力尽可能多地投入到备课、批改作业、指导毕业设计、答疑解惑等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让我们的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教师的培养、教师的关怀、教师的教育,以实际行动践行“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神圣职业操守。学校对不认真、不重视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上不投入的少数教师也要进行及时的帮助教育。

同志们,回顾过去,在校党委坚强领导下,学校狠抓坚持立德树人中心任务不动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前不久公示的山西省教学成果奖评审,我校获得特等奖1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0项,总量达到28项,创历史少有的好成绩,这是一个可喜可贺的成绩,这是全校教师攻坚克难、辛勤努力的结果,给我们“双一流”建设提供了一个正能量。一流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任务。全校上下一定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不断夯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全速推进“双一流”建设,全面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实力,努力谱写太原理工双一流建设的新篇章,为把我校建设成为高水平国际化创新型大学不懈奋斗!

谢谢大家。

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讲话 教学工作会议校长讲话

校长在大学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本科教育引起各方高度关注,需要采取坚强有力的措施推动高等教育迈上新台阶。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是教育部党组经过认真研究作出的决定。改革开放40年来,教育部召开全国会议专门研究部署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是第一次。今天,31个省(市、区)教育厅(教委)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全国1200多所本科高校的干部教师代表在现场和通过视频同步参加这次会议,规模空前。这次会议是一次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部署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大会,是一次全面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大会,也是一次全面高扬人才培养主旋律的大会,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必将产生重要影响。这次会议上再次征求意见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可以称为新时代高教40条,是做好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施工图”,干货多、含金量高,请同志们认真研读,多提宝贵意见。刚才,上海市教委、江西省教育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天津大学、东莞理工学院、青海大学的同志分别从不同角度作了发言,做得、讲得都很好,很精彩。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本科教育工作谈三点意见。

一、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和根本标准

推动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必须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着眼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总书记5月2日在视察北京大学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教育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新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集大成,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次5·2讲话,是党的十九大之后总书记首次专门系统讲高等教育。讲话强调了四个“重要论断”:第一个是,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第二个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第三个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第四个是,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四个“重要论断”,充满了对高等教育的热切期望,表明了总书记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最大关切,体现了对扎根中国大地办高等教育、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

讲话明确了四个“主要内容”:明确提出教育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总书记在这篇讲话中,先后十次强调这个根本任务。明确提出“两个重要标准”,就是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明确提出抓好“三项基础性工作”,就是要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在再次强调“四有好老师”殷切期望的基础上,对青年学生明确提出“四点希望”,就是要爱国、励志、求真、力行。这个“一二三四”是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进一步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旗帜鲜明地指出了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高等学校的根本标准——就是立德树人的成效。特别是总书记提出要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大家必须深刻理解、准确把握。

我们学习总书记5·2讲话,要同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政会上的讲话、2017年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的讲话,以及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作为一脉相承的有机整体,联系起来学习。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总书记对高等教育工作的要求更加明确具体了,既有宏观阐述,又有中观要求;既有思想政治规范,又有全面业务要求;既有思想理念,又有标准方法。总书记始终强调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在高校思政会上明确指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在政法大学考察时,总书记强调要深入研究为谁教、教什么、教给谁、怎样教的问题,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这些重要论断为我们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指明了奋斗方向。先进思想引领伟大事业。面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迫切需求,面对时代变革、未来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面对知识获取和传授方式的革命性变化,我们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发展实际,全面落实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和根本标准,高扬起人才培养的主旋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

教育是培养人的,必须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办事。我们常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对于高等教育,我们可以讲: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有两个基本点,大家要把握好。

第一个基本点是,坚持以本为本。

以本为本是由本科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的。本科教育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的成型期,要教育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铸就理想信念、锤炼高尚品格,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打牢成长发展的基础。这一阶段,也是学生知识架构、基础能力的形成期,要教育引导他们夯实知识基础,了解学科前沿,接触社会实际,接受专业训练,练就独立工作能力,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学生成才立业奠定立身之本。

以本为本是由本科教育的地位作用决定的。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体量规模最大。全国1200多所本科院校在校生中,本科生与研究生比例是8∶1,毕业生中本科生占比8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培养了6000多万名本科毕业生,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这几千万名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有力支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世界瞩目的成绩。其次,本科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基础。没有优秀的本科毕业生,研究生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毛坯和种子,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无法培养出优秀的高层次人才。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培养了650万名左右的研究生,他们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脊梁和领军人物,没有本科教育的优质生源基础保障,做到这一点是不可想象的。本科生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可以说,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

以本为本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识和趋势。近千年的世界现代大学发展史告诉我们,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立命之本、发展之本。追根溯源,自1088年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成为世界上公认的第一所现代大学开始,在长达930年的时间里,大学的根本任务始终是人才培养。1810年德国洪堡大学将科学研究列为大学第二职能,20世纪初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将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第三职能。无论高等教育职能如何演变,人才培养的本质职能从未改变、从未动摇。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都要服务于服从于人才培养这个第一职能和本质职能。这一点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看,一流大学普遍将本科教育放在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将培养一流本科生作为学校发展的坚定目标和不懈追求。越是顶尖的大学,越是重视本科教育,本科教育被这些大学视为保持卓越的看家本领和成就核心竞争力的制胜法宝。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大学把人才培养的本质职能进一步强化和凸显,“回归本科教育”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共同的行动纲领。全球顶尖大学都在强力推动这一趋势,把培养学生、学生中心、卓越教学作为大学的第一任务,这对我们把握“双一流”建设的方向、标准、重点有极其重要的启示借鉴作用。

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看,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在高等教育中具有战略地位。整个高等教育战线要树立这样的理念: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不是合格的高校、不重视本科教育的校长不是合格的校长、不参与本科教育的教授不是合格的教授。我们一定要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一定要把本科教育放在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一定要把本科教育放在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

近年来,各地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我们提出高等教育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这“四个回归”得到各方面尤其是书记校长的热烈响应,许多地方和高校专门出台了加强本科教育的意见,在提升质量方面有很多新理念、新作为,取得了可喜进展。比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带头参加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北京大学提出要办世界上最好的本科教育,清华大学提出一流本科是一流大学鲜亮的底色,中国人民大学实施了统筹推进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上海市和复旦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一批高水平大学纷纷出台建设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的专门文件。专业建设成效显著,教育部发布了首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各高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着力提升专业内涵和质量。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取得重大突破、实现国际实质等效,其他专业认证工作也有序全面展开。课程改革亮点频出,推出了一大批线上线下精品课程,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学科思政体系正在形成。教学改革深入推进,慕课建设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走在了世界前列,大学生创新创业呈星火燎原之势。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对高校开展了一轮审核评估,完成200余所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质量文化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总的看,教学标准立起来了、制度建起来了、改革动起来了、特色亮起来了,本科教育工作全面企稳向好。2018年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满意度较去年有大幅提升,其中对教师教学水平、育人意识和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的满意度提高了8—10个百分点。学生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同,是对大家辛勤工作的最好回报,是一份让人欣慰、让人振奋的成绩单。

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目前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已进入提高质量的升级期、变轨超车的机遇期、改革创新的攻坚期。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本科教育仍然存在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突出问题,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可以说是影响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突出薄弱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一是理念滞后问题。面对扑面而来、汹涌澎湃的新一轮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一些高校仍然因循守旧,办学治校的理念思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没有及时应答,模式和方法创新不够,内容更新不及时,滞后于时代变革。例如,不少高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明显滞后于新技术新产业发展的需求,新的东西不会教、教的东西过时了,产业急需的新技术教不出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领域人才奇缺,跨专业复合型人才难求。要深刻认识到,这次历史性机遇抓不住,高等教育就有可能犯战略性失误和错误,人才供给跟不上就可能会迟滞国家发展。二是投入不到位问题。一些学校在本科教育上还存在着领导精力投入不到位、教师精力投入不到位、学生精力投入不到位、资源投入不到位的问题,本科教育仍处在艰难爬坡中。这四个不到位既有硬件方面也有软件方面的问题,但重点还是软件问题,这是我们着力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三是评价标准和政策机制的导向问题。一些评价指标没有充分体现立德树人的成效,高校人财物方面的一些政策机制还没有聚焦到人才培养上来。现在一些学校太在意排行榜上的名次,有些院系片面追求论文、专利、项目等数量指标,弱化了人才培养,偏离了教书育人的核心使命。必须对症下药,在评价标准上加强引导,在体制机制上持续攻坚,强力疏通这些政策堵点。

第二个基本点是,推进四个回归。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推进四个回归,就是要回归大学的本质职能,把“培养人”作为根本任务。高校要调整思路,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教学、科研等都要积极服务于这个中心、这个根本,不能搞成两个或者几个中心;高校的办学目标和各类资源都要主动聚焦到这个中心、这个根本上来;高校的标准和政策都要充分体现到这个中心、这个根本上来。

回归常识,就是学生要刻苦读书学习。学生的第一任务就是读书学习。高校必须围绕学生刻苦读书来办教育,要引导学生读“国情”书、“基层”书、“群众”书,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马列经典、中外传世经典和专业经典。要通过读书学习,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了解国情民情,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学会理性思考;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面向实际、深入实践,以知促行、以行求知,脚踏实地、苦干实干。高校要以学生为中心办教育,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为中心评价教育,以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评判教育的成效,这是最重要的。说到底,回归常识,就是要按照总书记指出的,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更好地为国为民服务。

这里特别强调一下大学生的学业负担问题。中国大学生学习发展研究和全美大学生学习的数据调查和分析显示,我国大学课堂的挑战性和美国高校相比还是有差距的,高校还存在一些内容陈旧、轻松易过的“水课”,有些学校“水课”过多。对中小学生要有效“减负”,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对大学生既要有激励也要有约束,要改变考试评价方式,严格过程考评,通过鼓励学生选学辅修专业、参加行业考试等,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读书上,实现更加有效的学习。要严把出口关,改变学生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情况,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

回归本分,就是教师要潜心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教授就得教书授课,离开了教书授课就不是教授。必须明确,高校教师不管名气多大、荣誉多高,老师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作,上课是第一责任。要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高校教师要做到“德高”,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到“学高”,下苦功夫、求真学问,以扎实学识支撑高水平教学;做到“艺高”,提升教学艺术,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改造学习、改造课堂的能力。说到底,回归本分,就是要按照总书记对教师提出的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术娴熟的要求,让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这里特别强调一下教师评价问题。一些学校在评价教师时,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过度强调教师海外经历、国外期刊论文发表数量等,这样的“指挥棒”不利于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要坚持以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把教学质量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多维度考评教学规范、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改革研究等教学实绩,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实行本科教学工作考评一票否决。对教学工作的要求要硬一点,教学工作达不到平均水平,就不能晋升职称,真正将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到实处。

回归初心,就是高等学校要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高等学校的初心就是培养人才,一要成人,二要成才,也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要用知识体系教、用价值体系育、用创新体系做。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鲜亮底色”,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入实施***教育思想“五进”行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续打好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构建全程全员全方位“三全育人”大格局。要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造就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专业素养和过硬本领,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说到底,回归初心,就是要按照总书记对青年学生提出的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希望和要求,培养又红又专堪当大任的一代新人。

这里特别强调一下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的问题。2018年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显示,对大学生思想言行和成长影响最大的第一因素是专业课教师。加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十分重要,要提升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层面来认识。我们要旗帜鲜明,在持续提升思政课质量的基础上,推动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校要明确所有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责任,推动每一位专业课老师制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

回归梦想,就是高等教育要倾力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坚定信心,推动高校办学理念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努力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说到底,回归梦想,就是要积极回应总书记对高等教育的殷切期盼,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有力支撑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这里特别强调一下各类高校都要争创一流本科教育的问题。一流本科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在“双一流”建设中要加强一流本科教育。“双一流”建设高校并不一定就有一流本科教育,学科一流并不代表专业一流。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学科、教学、教材、管理体系等,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一流大学建设必须聚焦人才培养,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一流学科建设必须反哺人才培养,建设一流专业。应用型高校也要加强一流本科教育。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需要各类人才,我国有一大批应用型高校,要根据办学传统、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等,紧跟时代发展,服务地方需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总的来说,四个回归是高等教育根本使命的强基固本,是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同频共振,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奋进之笔”。高校要广泛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首先明确应该干什么?通过大讨论,思想上再认识、观念上再调整、人才培养再定位,明确学校、院系、教师的根本使命是什么,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什么,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是什么。其次明确应该怎么干?要系统考虑如何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如何建设高水平的学科专业、教师队伍、课程教材体系和管理制度。要广泛凝聚共识、汇聚磅礴合力,聚心聚力到人才培养上,把四个回归的要求真正落实好。

三、写好“奋进之笔”,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要主动担当、攻坚克难、久久为功,推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取得突破,努力实现有灵魂的质量提高、有方向的水平提升、有坐标的内涵发展、有特色的“双一流”建设、有引领的标杆大学。去年,教育部党组对写好“教育奋进之笔”已经做了全面部署,对高等教育打好提升质量、促进公平、体制机制改革这三大攻坚战提出了明确要求。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我们出台了提升思政教育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范课堂教学管理等一系列文件,这次会上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和“六卓越一拔尖”计划配套文件,提出了做好本科教育工作的具体举措。各地各高校要高度重视,结合实际把相关文件的要求落到实处。这里,我再强调几点。

第一,内涵发展要更深一些。现在,高等学校的硬件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一批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硬件水平同世界一流大学比没有太大差别,关键是要在内涵上下大功夫,把握好着力点,建设高水平教学体系。要着力提升专业建设水平。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新要求,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一流专业。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用好增量,建好新专业;盘活存量,升级优化原有专业。专业建设好了,人才培养的“四梁八柱”就立起来了。要着力推进课程内容更新。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综合性、问题导向、学科交叉的新型课程群,将学科研究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及时纳入教材,不能再用过时的知识培养明天的毕业生。要着力推动课堂革命。上午,我们看了四川大学的智慧教室,观摩了探究式-小班化示范课,老师和学生你来我往启智慧、线上线下探真知、现实虚拟频转换、手脑并用练本领,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课堂,很受启发和触动。要改革传统的教与学形态,高校教师要把育人水平高超、现代技术方法娴熟作为自我素质要求的一把标尺,广泛开展探究式、个性化、参与式教学,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把沉默单向的课堂变成碰撞思想、启迪智慧的互动场所,让学生主动地“坐到前排来、把头抬起来、提出问题来”。要着力建好质量文化。大学要自觉地建立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要将质量标准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唤起每个主体的质量意识、质量责任,将质量要求内化为大学的共同价值和自觉行为,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主体,教育部门为主导,行业部门、学术组织和社会机构共同参与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质量保障制度体系。

第二,领跑发展要更快一些。要把握好战略机遇,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在一些领域大胆改革、加快发展,形成领跑示范效应,取得全局性改革成果。要加强“新工科”建设。工程科技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发动机,是产业革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有力杠杆。关键技术是要不来的、买不来的、讨不来的。要加快培养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发展新兴工科专业、改造升级传统工科专业,前瞻布局未来战略必争领域人才培养,提升国家硬实力。“新工科”这个词已经成为高教领域的热词,得到了产业界的积极响应和支持,也在国际上产生了影响。下一步要深入推进,把教材建设、教师素质、体系融合、基地建设这些问题解决好,打造好卓越工程师的摇篮。要加强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医学教育要树立大健康理念,加快培养具有仁心仁术的卓越医学人才,实现从治疗为主到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全覆盖。要大力推进医学与理工文等学科交叉融合,为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等新兴医学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深入推进医教协同,由教育部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有关地方政府共建一批高水平医学院和附属医院,服务健康中国建设。要加强农林教育创新发展。高等农林教育要肩负起服务乡村振兴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历史使命,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现有涉农专业。适应现代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加快布局涉农新专业,助力打造天蓝水净、食品安全、生活恬静的美丽中国。要加强文科教育创新发展。要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学习和研究,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在文科教育中的领航和指导作用,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培养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家,形成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学派。加快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培养,加快全媒化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加强文、史、哲、经济学创新人才培养。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全方位深层次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造就源源不断、敢闯会创的青春力量。创新人才培养,要推进科教融合,让学生尽早参与和融入科研,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加大各级科研基地向本科生开放力度,提高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近期,科技部、教育部共同签署了“科教协同工作协议”,将进一步完善科教融合、相互促进的培养机制,以高水平科研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要努力建设一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杆大学,成为政治标杆、办学标杆、育人标杆、队伍标杆,发挥好排头兵、领头雁的作用,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转化为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自信。特别是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标准,树立一批这样的标杆,让广大高校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双一流”建设高校要争当立德树人的标杆,在人才培养方面走在前列、干出成效、做好示范。

第三,公平发展要更实一些。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措施,推进了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但发展仍然不平衡,必须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继续推进。当前的重点是要补齐区域短板,深刻认识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对整个国家发展布局的战略意义,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升级版”,统筹谋划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双一流”建设、“部省合建”、省部共建、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等工作,形成合力,助力中西部地区加快现代化进程。充分发挥高等教育集群发展的“集聚-溢出效应”,以成都、西安、兰州和重庆、成都、西安这两个西三角为战略支点,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导向,以区域内高水平大学为发展龙头,引领带动推进西北地区和西南高等教育集群整体发展,真正让中西部高等教育产生“自我造血能力”。中西部高校也要眼睛向内,练好内功,激发内在动力、发挥区域优势、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要有“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的自信和吸引力。

第四,变轨超车要更坚定一些。“互联网+教育”正在成为世界各国争夺下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主导权、话语权的重要阵地和焦点领域,在这方面我国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在起步阶段就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我国高校慕课总量世界第一,已建成10多个慕课共享平台,上线慕课5000多门,超过7000万人次大学生和社会学习者选学,学习人数世界最多。要持续保持中国慕课的国际先进水平,制定慕课标准体系、打造更多精品慕课。要推动优质资源开放共享。加大慕课平台开放力度,建立慕课学分认定制度,推动教师用好慕课和各种数字化资源,着力**区域之间、校际之间优质教学资源不平衡的突出问题。尤其是要大力推动慕课在中西部高校的推广使用,让中西部高校学生在当地就能享受到名师、名课,迅速大幅提升中西部高校教学水平。要重塑教育教学形态。高校要将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打造智慧学习环境,探索实施智能化的精准教育,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智能时代核心竞争力。

第五,创新发展要更紧迫一些。总书记在不久前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对于高等教育发展来讲,改革是第一动力,创新是第一引擎,要成就伟大的教育,教育创新就一刻也不能停顿。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已经进入深水区,某些领域也开始进入无人区,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模仿复制,需要有旱路不通走水路、水路不通走山路、山路不通开新路的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不断推动高等教育的思想创新、理念创新、方法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中国要强盛、要复兴,要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首先必须成为世界主要高等教育中心和创新人才培养高地。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教育创新要更坚定一点,要更自信地在世界舞台、国际坐标和全球格局中去谋划发展,参与竞争和治理,创建中国理念、中国标准、中国方法和中国模式,建设世界高等教育新高地。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创新的脚步也从未停止,都在奋力奔跑、极速前进,如果我们仍然四平八稳、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不仅无法实现超越,还有可能进一步拉大差距。要想在新一轮快节奏、高频率、大变革的全球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就必须有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以更大的勇气、更大的魄力、更大的智慧探索高等教育的新理念、新标准、新技术、新模式、新文化,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

概括起来,本科教育就是要做到“八个首先”。第一,各高校领导的注意力首先要在本科聚焦,要下功夫配备重视本科教育的班子,校长要争当“本科校长”。第二,教师的精力要首先在本科集中,就是要打造能够担当本科教育重任,能够支撑起本科教育大厦的教师队伍,培养热爱本科的教师。第三,学校的资源要首先在本科配置,首先满足本科的需要,人力资源、资金物质资源都要首先满足本科的需要。配置各种类型的资源,首先要问一问,本科需求满足了没有,把本科作为资源配置第一序列的问题。第四,就是教学条件和教学工具,无论新旧、软硬,首先要在本科使用,满足本科教学需要。因为本科是基础,这才是以本为本。第五,教学方法和激励机制要首先在本科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带动综合改革。第六,核心竞争力和教学质量要首先在本科显现,评价标准要衡量本科教育的成效。第七,发展战略和办学理念要首先在本科实践,本科是校长办学理念的实践主体,是学校发展战略的实践主体。第八,核心价值体系要首先在本科确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的核心价值体系,首先要在本科确立。这“八个首先”,就是我们推进四个回归、落实以本为本的核心。

谢谢大家。

校长在大学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3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同志们:

下午好!

今天,我们隆重举行南华大学庆祝第36个教师节大会暨2020年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一是热烈庆祝我们自己的节日,二是回顾总结一年多来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部署安排下一阶段本科教学工作,致力培养一流人才,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

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早在西周时期的《太公家教》中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习其道也,学其言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两千多年以前,孔子为国人树立起了“师道”的榜样,“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早已烙入我们的血液。近代,我也国涌现出蔡元培、陶行知、叶圣陶等一批教育大家,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工作之余,我常常会想起我在不同学习阶段老师的教诲,受益终身。在此,我代表学校向辛勤工作在各个岗位的广大教职员工致以诚挚的问候!向关心、支持、参与学校改革发展建设的离退休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历年来获得各级各类荣誉称号的教职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今天受表彰的各位老师表示热烈的祝贺!

刚才升学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报告,希望全体教职员工要认真领会精神,认真落实各项任务。

今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年初的新冠疫情爆发,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出了许多难题,但是全体教职员工闻召而动,上下同心,团结一致,攻坚克难,科学防疫,学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一是我们的医护员工圆满完成了援鄂、援疆、衡阳、帮扶乡的抗疫任务,实现了零伤亡和全康复。凸显“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情怀,弘扬“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诠释学校服务国计民生的初心使命。

2月5日,1034名临床专业学生响应倡议返回医院,返岗率超过90%;机械学院2018级夏昊、公共卫生学院2018级姚小小等同学就地积极参与疫情防控,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用实际行动诠释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和担当,体现学校立德树人的突出成效。

二是我们的教职员工“停课不停教”,克服一切困难,学习网络课堂新本领新技能,始终坚守教学一线阵地,圆满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确保学生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步伐不停止,展示教师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

三是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到一年时间引进“****”“青年****”“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28人(其中7人为兼职),引进博士84人(已过会)。同时,我们加强了人才培育,新增省级人才计划3人,首次有了我们自己培养的“百人计划”人选、“青年芙蓉学者”,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奠定基础。

四是学校荣登20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榜、泰晤士高等教育首届中国学科评级榜,连续三年入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行榜大陆高校百强(并列第76名)。

今年学校工作也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杜家毫、许达哲、乌兰、吴桂英等省领导纷纷来校视察。省委书记杜家豪为南华点赞,“南华大学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行动早、措施实、工作成效明显,体现了有力、有序、有效”。省委副书记乌兰充分肯定了学校把党的建设融入全过程,为我国核工业和医疗卫生事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副省长吴桂英高度肯定南华大学在全省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的不可替代作用,“南华大学能行,而且将来会更行”。

现在学校全面复学复工,校园恢复了往日的活力,过几天本科新生就要报到开学,新鲜的血液会使学校显得更加生机蓬勃。在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强力推动学校事业发展。

为此我想利用今天的机会跟大家探讨大学教育。如有不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大学教育的目标。一般说来,我们可以从两条线来理解大学。第一、大学就是两个人,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学生。我们用最聪明、最有能力和最有理想的老师来培养我们的公民和公民领袖。第二、大学是一个系统,是文化、教育理念和敢于创新和担当的管理系统。每一个系统,也就是每一所大学,有其独特性,决定了大学的成功,决定了学生未来的社会价值,总之决定了对社会的贡献。国外的很多大学都会在自己的网页上说明他们的使命、任务和目标。总体说来都是希望自己的教育改变世界的今天和世界的未来。

中国大学的教育的使命和目标非常明确,那便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于是,就有两个问题:①什么是社会主义事业?②什么样的人将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简单来说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的建设都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党的领导原则,二是科学基础原则。于是,在我看来培养促进科学创新和具有科学思维和科学素质的人才是我们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最高目标。换句话,我们要培养政治上成熟、具有科学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人才。科学的精神就是求实的精神、创新的精神、怀疑的精神和宽容的精神。自由之思想就是凡事当由逻辑、推理和经验为基础,而非因权威、传统教条或者启示而形成。这样的人才才能真正地建设社会主义。这也是我们教师工作的任务和职责。

二、大学教育的基础。什么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大学教育的基础当然是“人”,优秀的教师和优秀的学生。首先是教师,无论如何,大学教师该是创新的生力军。只有从事科技和应用创新的教师才能把科技的前沿和科学的问题带给学生,才会让学生有兴趣思考科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才会去面对和挑战挑战,才会从深处考虑如下三方面的问题:①对社会的责任感;②对自然的认识和尊重;③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过去的几个月,学校提出并实施了人才强校战略,在很大的程度上有这样的考虑,我们采用了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表面看来,引进是一个主要方面。其实引进的目的是培养本土的科学家。让有经验的人带上有志向的人,发展才能走上高速路。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常会请专家来学校讲座、指导。同样,我们要请专家来共同学习和研究,这便是我们的引进。事实上,一个好的教授就能培养一批好的学者,从而影响社会。

优秀的学生是大学发展的另一个基础。天生的优等生可能不在南华,但能培养的优等生并不缺乏,通过在南华的学习有了逻辑的思维和科学的追求。尊重自然而又改造自然成为学生的追求。学校就会更加有价值,教育才会更加有意义,未来才会更加美好,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就是我们南华存在的理由、价值和发展的基础。

三、大学内涵建设。什么是内涵建设,简单的说就是能力建设和学科建设,学科水平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而学科建设就是学科创新能力的建设,它依靠的是团队,是在同一学科人才团队的建设和团队创新能力的建设。根据社会发展和未来需求的变化来打造学科是保持学科生命力的重要支撑。以科学问题和应用需求为基础,不断的塑造学科、创新学科是大学发展和价值的体现方式。这样既对基础研究有执着追求,又对社会发展有推动作用。南华的优势在于传统学科,例如核技术和临床医学。但是,其学术和社会影响力在多年来并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主要原因可能有2个:①没有主动引领和追踪学科发展的增长极;②没有能尽快回应社会的需求。主动引领和追踪学科发展的增长极才能做好基础和基础应用研究。例如,南华的医学研究发展缓慢,既没有发展基础研究,解决现代生命科学问题,也没有很好的强化临床能力解决应用技术问题。主动回应社会需求也是学科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例如,核技术在核退役方面的研究,既有基础科学问题,也有应用技术问题。学科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学校也没有值得骄傲的进步和应有的尊重。有时竟然会得不到“制度性权力”。有为才有位。当然这里的原因很多,缺乏创新精神,执着精神和团队精神应该是其中的问题之三。

四、交流合作和向他人学习。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先生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大学是以生产知识、传播知识为职能。无论是生产还是传播都离不开交流。了解别人会促进认识自己。科学发展到今天是高度的专业化,精细化。而交叉又成为了快速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X-射线的发展和冷冻电镜的应用解决了众多的生物学和医学的重大理论问题。我国科学技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发展,得益于开放和交流。虽然现在的国际政治不利用开放和交流,但是,这应该不是社会发展的长远趋势。无论如何,我们要进一步高强度地推进国际合作和交流,学习别人的长处,避开别人犯过的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也许,这是我们学校扩大国际交流的一个机遇。当国际社会不确定时,我们可以补齐短板,可以乘势而上。至少找回我们应有的“制度性权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同志们,守旧和安逸才是真正的危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让我们的学生真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有能力服务人类,创造未来,我们责无旁贷。这也是我们发展的基础。

让我们以认真、勤奋、创新和担当为己任,引领南华快速发展,服务民族和人类。时不待人,机不重来。

再一次祝大家节日快乐。身体健康,万事顺意!谢谢。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457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