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性教育心得体会范文汇聚(汇总5篇)
性教育心得体会【第一篇】
一直以来,性教育都被默认为是直到青春期阶段,开始性成熟的孩子才需要开始接受的范畴。
但一起一起性质恶劣的受害者为儿童的性侵害案件随着网络的便捷而为更多人群知道,学龄前儿童性教育的必要性逐渐被大众所认可。
学龄前是儿童各项心理要素等的重要的发展时期,性自古以来都是属于禁忌一般的东西,性教育的程度的把握的确是一个难点,家长该如何对幼儿进行得当的性教育是一个问题。
幼儿性教育的第一步是性教育观念的改变。传统上对性的概念范围一直都很狭隘,认为性是本能欲望,到了年龄自然就会恋爱结婚生子,又或者认为性知识的教育会诱发儿童的性问题性犯罪等,因而对性闭口不言。
事实上,越禁止孩子就越好奇,当性的神秘感消失,懂得了科学的性知识,孩子才不会去触碰危险的禁区。同时,幼儿的性教育还包括了性别角色的认知和性别认同等,这些都是需要在学龄前阶段完成的。
第一,良好的亲子关系。家庭中的性教育依赖于和谐的亲子关系,家庭关系是一切得以实现的土壤,亲子之间的依恋关系也常常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人格发展。
第二,直面孩子提出的性问题,正确回答孩子对性的问题。孩子的好奇心上,什么都喜欢问个明白,家长应当尽量做到如实回答,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进行语言组织,切忌似是而非或者避而不答。并且一定要注意自然地使用学名,而不是市井俗称。
第三,共同教育,为孩子树立榜样。一般来说,家庭当中,对孩子的性教育都是同性别的父母对其进行的,但实际上,孩子往往是通过对异性的认知而形成健康的性观念。
理想的做法是父母双方共同对孩子进行教育。再是有些家庭当中,父母在孩子面前不注意言语文明,行为文明等,这些会直接影响孩子性伦理观念的形成。
有研究显示,存在性虐待和性暴力的家庭,孩子成年后也容易产生性方面的障碍。因而父母应当以身作则,对孩子起好的榜样作用。
总而言之,孩子的性教育是家长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科学有效的性教育才是对孩子未来成长负责的体现。
性教育心得体会【第二篇】
妈妈带儿子洗澡被驱赶:我不服,3岁的娃就不让进女澡堂了?其实,三岁多的小男孩是要禁止他入女澡堂了,原因要从孩子的性意识发展规律来说起。
出生到18个月的宝宝,正在慢慢发展性别意识。
18个月之前的宝宝,会通过家长的对话和周围人的态度来慢慢形成性别意识。比如一个小男孩穿了姐姐的粉色衣服,会有人逗他说“哎呀你怎么穿女孩的衣服呀”,他会有一个朦胧的意识:我不是女孩。
如果再有一个大人在他哭泣的时候说“一个男孩子还哭鼻子啊?羞不羞?”他会意识到,原来我是男孩,男孩和女孩是有区别的。但具体区别是什么,他没有概念。
18个月到3岁的宝宝,开始确认自己的性别,并逐渐明白自己和异性的不同。
随着宝宝逐渐长大,他会慢慢发现自己和身边异性同龄人的不同。比如自己总是平头、穿裤子,而自己的好朋友却可以扎小辫,还可以穿花裙子。小男孩在这个时期会很希望自己也能扎个辫子,或者穿一穿裙子,女孩也会学男孩子站着尿尿。
这时候家长不要大声斥责,或者怀疑自己孩子的性别倾向。其实这只是孩子在性别识别方面比较好奇罢了。
这个时期,家长要引导孩子识别自己身体的各部位,尤其是在涉及“特殊”部位时,要像说“手肘”“膝盖”一样将它的学名说出来,而不要故意略去或者用模糊语代替。
三到五岁的孩子喜欢观察异性身体,尤其是爸爸妈妈的,因为他们对异性身体的不同更加好奇。
他们甚至还会和同龄人一起玩一些无伤大雅的“性游戏”,比如掀开对方的衣服看。如果孩子有这样的行为,家长可以买本人体知识的绘本跟孩子一同阅读,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家长要告诉他们“尊重别人隐私”的概念,更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隐私部位别人不能看也不能摸。为了以身作则,带着他们去异性澡堂的行为肯定是要禁止的。
性教育心得体会【第三篇】
性教育是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对个体的性健康、情感健康和人际关系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由于传统的文化观念和道德观念的束缚,性教育往往被忽视或被认为是令人不悦的话题。性教育片作为一种教育载体,不仅能够有效地传递性知识,还能让观众思考和深入了解性的本质。通过观看性教育片,我深刻认识到了性教育的重要性,并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我认为性教育片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提供专业、科学而客观的性知识。传统的性教育往往片面、含糊不清,无法满足个体对性的正确认识的需求。而性教育片则通过生动的影像、清晰的解说和真实的案例,向观众展示了性发育、性心理、性行为的知识,帮助观众建立正确的性观念。同时,性教育片还能够教育观众性责任、性安全和性道德,使人们在性方面行为更加负责任、谨慎和尊重他人。
在观看性教育片的过程中,我获得了很多触动。首先,性教育片展示的案例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性行为的危害和后果。通过观看那些因为不良性行为而受到伤害的人们的痛苦和遭遇,我更加明白了性责任的重要性。其次,性教育片还为我提供了关于性与情感的深入思考。记录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感情关系、恋爱、婚姻以及性的角度,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现象和道德观念,让我明白了性与情感的密切关系,并对我个人的成长和人际关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四段:性教育片的推广与挑战。
尽管性教育片在提供性知识和启发观众思考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但在推广和普及方面还面临诸多挑战。首先,传统的文化观念和道德观念依然对人们对性教育的接受产生负面影响。许多人仍然认为性是私人领域,不适合公开讨论。其次,性教育片的制作水平和内容质量不一。有些性教育片在传递性知识的同时,也存在夸张和不实的情节,甚至有些低俗或有攻击色彩。这些问题需要制片方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解决,才能真正实现性教育的目标。
通过观看性教育片,我明白了性教育的重要性,并受益匪浅。我深刻体会到,性教育对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性教育片不仅提供了专业的性知识,也能够引发观众对性的思考,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性观念和价值观。同时,性教育片的推广和普及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改变传统观念的束缚,提高性教育片的制作水平和内容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性教育的目标,提高人们的性知识水平,保护每个人的性健康和情感健康。
性教育心得体会【第四篇】
第一段:引言(150字)。
性教育是对个体性生活的认知和理解,是培养性别平等意识及性健康活动技能的过程。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员,接受性教育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我小学时代,性教育并未纳入课程,所以对性知识一片空白。但近年来,性教育的进一步推广,让我开始了解性教育及其重要性。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性教育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性教育的目的和内容(250字)。
性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青少年了解性知识,形成正确的性观念,培养正确的性态度,掌握基本的性技巧。性教育的内容包含了解身体生理、性别平等、避免性侵害、性传播疾病防治以及性关系建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身体生理是性教育的基础,只有了解自己的身体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性别平等教育则是传递性别平等的理念,让青少年摆脱性别歧视。避免性侵害教育是为了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使他们学会拒绝和告知。性传播疾病和避孕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它能有效防止不良后果的发生。性关系建立则是为了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感情观念和性伦理道德。
第三段:性教育的重要性(300字)。
性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关系到每个人的身心健康。首先,性教育能助力青少年形成正确认知。在缺乏性知识的环境中,青少年很容易形成错误的性观念,导致性心理问题以及不良行为的产生。通过性教育,青少年能够了解到性是一种自然的、健康的行为,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和误解。其次,性教育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能力。在面对性侵害和性骚扰时,青少年能够更快地识别并寻求帮助。再者,性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性关系观念,避免早恋和性行为的发生。最后,性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性伦理道德观念,提高道德意识与自我约束,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
第四段:性教育的方法和途径(300字)。
性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在学校里,可以通过正式的性教育课程来开展性教育。这些课程可以由专业的教师进行讲授,采用互动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接受。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性教育活动,如组织性健康知识竞赛、论坛等,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此外,家庭也是进行性教育的重要场所,父母应该与孩子进行性沟通,解答孩子的疑问,提供正确的性知识。另外,社会机构、媒体等也可以通过宣传、广告等方式进行性教育的普及。
第五段:结论(200字)。
通过性教育,我深刻认识到性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它对每个人的影响。性教育不仅仅是传递性知识,更是培养性别平等意识、性健康技能和人格修养的过程。只有通过科学的性教育,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身体,保护自己的权益,并正确地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性关系,最终实现个体和社会的性健康发展。因此,我希望性教育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推广,让每个人都能受益于性教育的力量。
性教育心得体会【第五篇】
6月10日,我有幸与42位同事一起,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革命圣地——井冈山,参加了为期5天的党性教育培训。
培训期间,我认真聆听了xx教授讲的“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课程,重温了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历经两年零四个月的井冈山革命斗争史,了解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正确道路,培育出了凝聚中华民族之魂的井冈山精神的艰苦奋斗历程,对“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敢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现场体验教学中,我们参观了茅坪八角楼、龙江书院、会师广场、黄洋界、烈士陵园、革命博物馆、毛泽东旧居等革命遗址。每到一处就有老师专门讲解,带我们一次次回顾当年在四面白色政权包围之中的湘赣边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中国工农红军和井冈山人民在最艰苦的年代艰苦奋斗的历史,感悟革命先辈们面对敌人的重重封锁、坚持革命必胜的信念。数以万计的革命先烈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殊死的斗争,让我们深刻领悟到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井冈山精神是伟大而永恒的,是中华民族精神在革命斗争中的锤炼和升华。
此次培训,我们重温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缅怀了革命先烈。理论指导实践,要发扬井冈山精神,还需将井冈山精神贯穿到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去,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合格党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不断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保持思想上的清醒和信念上的坚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当前,我局面临改制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敢闯新路这个传统。艰苦奋斗、敢闯新路,这是井冈山精神永葆生命力的法宝,是经过实践检验颠扑不破的真理,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过去我们工程局承建的项目基本是疏浚吹填等水工项目,现在逐步涉足到公路、房建等项目。作为新项目的参与者,我们面对着新的课题,面临着新的考验,我们只有依靠群众,紧密团结我们的职工,立足工作实际,共同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与工作能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敢闯新路,不断地理清工作思路,解决新问题,打开工作新局面。
培训虽然结束了,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革命的后继者,井冈山精神却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发展壮大。在革命精神的指引下,我将认真对照党章,审视自己,从自身做起,时刻保持党员的先进性,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将“井冈山精神”融入到工程局发展各项工作中去。
短暂的闽西赣南之行,我们重温了中央苏区的历史,实地学习和感受了苏区精神,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我们从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古田会议旧址,到苏区一大会址,再到才溪毛主席亲笔题词的“光荣亭”和才溪调查报告纪念馆,从长征最远出发地中复村誓师现场,到悲壮激扬的松毛岭红军阻击战遗址现场,对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越发了解,我们一步步离红色古田精神越来越近。我将自己的几点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要把古田会议的工作思想和方法用到实践中去。
1929年12月,红四军针对共产党内出现的8类非无产阶级思想问题,召开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古田会议),形成了古田会议决议,全面分析了8类问题来源和解决办法。通过这次会议整改后,红四军逐渐成为一支思想上坚定跟党走,军事上能打胜仗的队伍。如今在和平建设年代,我们不可能遇到和红四军在前进道路上完全相同的8类问题,但是在新时期工作中,面对复杂多变的新情况,各类形形色色的思想问题总是会出现的。因此,我觉得,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问题,结果小问题演变发展成大问题,大问题演变发展成难题。对问题的解决方法,就是要提炼分析问题实质,进行总结分类,并提出有效纠正措施。新的时期,我党出现了“四风”问题,严重脱离群众,理想信念动摇,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对“四风”问题,党中央没有回避,主动在全党开展坚决反对“四风”的教育活动。面对这些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我作为一名党员,要时刻铭记古田红色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远离这些“四风”问题,干干净净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对得起组织的信任和领导的信赖。
二、要把土地革命时期党对待闽西群众的工作态度和感情用到实践中去。
土地革命时期,闽西群众义无反顾地为苏维埃红色政权贡献力量。是源于苏维埃红色政权,完全站在贫苦大众一边和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领袖毛主席,亲自深入才溪乡,到群众中去调查,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拉家常。“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就源于这次调查。毛主席的才溪调查,最终形成了著名的《才溪乡调查》。这种深入群众的工作方法,不仅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而且在党和政府的工作政策、方针的推进实施过程,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和理解。这样的群众工作态度,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这是共产党人的工作方法。形成干部、群众的工作合力,美好愿望的向心力,共创美好家园,我认为这就是党对群众的工作内涵。
三、要把红军带头吃苦、不怕牺牲的精神用到工作中去。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全面了解到当时在国民党经济封锁下,物资条件极其匮乏的条件下,红军带头吃苦开展斗争,并且不怕牺牲。对比现在的工作生活环境,条件虽然好了,有些人搞起了享乐主义,吃吃喝喝;搞奢靡之风,比招待档次,点高价菜,这和当年红军挖野菜,吃地瓜形成鲜明对比。革命斗争中,红军将士勇往直前,从指战员到战士都不怕牺牲,现在有些人不谈如何做好工作,只想个人收入待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还美其名曰要“平常心”,工作热情和干劲全无。因此,我反思,工作和生活条件好了,为啥干部干事的态度和热情变了?是红军的指挥员和战士太傻吗?肯定不是,不然红军怎么能以少胜多,取得国民党反围剿战斗的胜利呢?原因很多,我想遗忘历史,丢失精神,才是重要的原因。革命时期的红军指战员和战士是一群人民战斗勇士,革命时期的党员是一面旗帜。而今,作为新时期的一名普通的基层税务工作者,我要学习并拿出革命时期党员干部的工作态度、方法和热情投入到平凡的工作中去,践行自己的入党宣言。
身着红军装,碗里南瓜汤,脚下挑粮路,心中是井冈。
怀揣着儿时立志从军的梦想,带着对革命摇篮朝圣般的心情,有幸地与104名党务干部一起,开启了井冈山学习之旅。经过飞机、火车15个小时的摇曳,再随着汽车渐渐驶上那蜿蜒曲折的盘山小道,一片远离大城市喧嚣的世外桃源映入眼帘,这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这一方土地,山不雄伟势自磅礴,水不汹涌气自澎湃。
走进井冈山的课堂,每一个细胞都被这片“红色”吸引着、跳跃着、躁动着,迫不及待的想去汲取一些能量,甚至全身心地与历史文化融合在一起。我站在最后一排,前面是穿着红军装整齐划一的五十余人,国歌声响起之际,所有人齐声跟着旋律唱着“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声音低沉却更加铿锵有力,让我兴奋着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是什么,能够给所有人同样的触动,又是什么,能够直抵并涤荡着我们的灵魂?经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
关于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在井冈山的斗争时期,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秋收起义部队的5000余人在到达井冈山后仅剩700余人,当时红军物质匮乏,条件艰苦,吃的是“红米饭、南瓜汤”,盖的是“干稻草、‘金丝被’”,人心涣散,士气低落,甚至一度弥漫着“红旗到底能打得多久”的疑问,逃跑、叛变在军中经常出现。而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什么能够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井冈山军民为什么能够坚决跟着共产党把红旗扛到底,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有远大的理想和必胜的信念,正如主席的文章中写的那样,他们始终坚信,中国革命“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的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上的一只航船,他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阳,它是躁动于母腹中快要成熟的婴儿”。
作为组工干部,在这次学习中我格外注意的是原中组部副部长曾志的故事。1928年11月,井冈山斗争的形势越来越严峻,敌人在不断增兵,一度要将红军彻底消灭,大部队决定撤离井冈山,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年仅17岁的曾志刚生下第一个孩子,面临艰难选择,就在大部队撤离井冈山之前,曾志将生下26天的孩子,送给了一个叫石副连长的做儿子。而她参加革命战争的历程中,这样先后送人四个孩子。而更让所有学员为之动容的,是曾志的遗嘱:“死后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北京的任何战友都不要通知打搅;遗体送医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没用的火化;骨灰埋在我曾工作过的井冈山小井红军医院旁的树林里,与小井烈士墓相邻,和巍巍青山作伴。绝不要搞什么仪式,静悄悄地,三个月后再发讣告,只登消息,不要写简历生平。”老人的遗嘱下面,厚厚的摞着80个装工资的信封袋,她对自己这几万元现金和存款也作了规定:“要将钱给贫困地区建希望小学”。看着那些发黄的工资袋,我深知,这里的每一分钱都是清白的,这位在战争年代百死一生的传奇女性,几乎用她的后半生去执着地迎接一场新的挑战——如何超越中国亘古以来对于创业与守成那铁一般的悖论,这位老组工干部平凡的壮举让我又一次激动流涕,也在心灵深处轻轻拂拭着理想信念,更加珍惜起来,“凡共产主义者,不爱钱,不畏难,不怕死,为主义而牺牲”。
关于实事求是、敢闯新路。参观毛主席八角楼故居的时候,讲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主席在井冈山期间的点点滴滴,我也第一次比在历史课本上更真切更全面地了解了毛泽东思想的经天纬地。井冈山斗争的两年零四个月,毛泽东同志不仅出色地领导了井冈山斗争,而且勇于探索中国革命的规律,他在井冈山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中,在深刻分析中国国情、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地回答了在敌人四面包围下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较为完整地论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并分析解决了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怎样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怎样建设一支人民军队、怎样建设苏维埃政权、怎样去发动群众搞土地革命等问题。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指明了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共产党怎样坚持革命、怎样壮大革命力量,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之路。此外,毛泽东同志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既科学地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又预示了在井冈山点燃的星星之火,必将在全中国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