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实用大调研大走访调研报告汇聚优秀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559036

大调研大走访调研报告【第一篇】

按照市委“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的要求,我局于10月——12月三个月,集中时间对大走访对象毛集实验区焦岗湖镇孙台村和谢家集区平山街道芳草园社区开展了以“访民情、汇民智、释民惑、解民忧、惠民生”为主题的走访调研活动。活动中,我走进社区群众,深入田间地头,看望困难群众和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与党员群众进行座谈沟通、细话家常,真正倾听了群众的心声、感受了弱势的困苦,摸清了基层的现状、知晓了一线的期盼。虽然只是短短几个月,但小中见大、窥斑见豹,让我对基层工作产生了深深的思考,现将我在大走访中的所见所闻、所记所思简单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基层工作的典型样本。

我局此次大走访对象是毛集实验区焦岗湖镇孙台村和谢家集区平山街道芳草园社区。毛集实验区焦岗湖镇孙台村位于该区西南端,全村耕地面积4853亩,辖3个自然庄,共有730户,3087人,其中五保户、低保户、特困户约占全村家庭总户数的10%。全村共有党员75人,设1个党总支,2个党支部。该村以传统的一麦一稻种植为主,无村级集体经济,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800元,不及全市农村人均纯收入5400元的90%。芳草园社区隶属于谢家集区平山街道,位于谢家集城区中心部位,为区委区政府机关所在地。辖区总面积平方公里,有谢家集区委区政府、公安分局、平山街道办事处、木器厂、工商银行、谢区邮政局等多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及芳草园大市场、旅馆、桑拿浴、大酒店等个体商业服务网点243个。社区总户数1655户,目前总人数为5213人,现有10个居民区,居民住宅楼43栋,流动人口190人。社区共有党员81人,其中离退休党员69人,占党员总数的%;设1个党总支,3个党支部。社区现有在册工作人员12名。与我市其他的村、社区相比,无论经济结构、人员结构还是存在问题,这两个走访点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是全市农村和城市发展的缩影,真实反映了我市农村和城市的社会生活。

二、存在问题——基层组织不能承受之重。

近年来,随着各层面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建设服务型政府步伐的加速,政府承担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逐渐下沉,基层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基层组织在财力、管理等方面凸显出的一些困难、矛盾和问题已经影响并制约了其职能作用的发挥,但因体制、机制等原因,其自身根本无力解决,应当引起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认真思考。

一是财力掣肘使基层力不从心。我市的社区并非财政供养的行政机构,而有关部门在下放一部分社会管理权限到社区的同时,未将有关人员和工作经费一并转入社区,导致社区责、权、利不统一。去年底,我局曾对全市社区工作经费进行专项审计调查,调查显示,每个社区每年维持基本运转所需经费约在万至万元之间,而市、区两级财政按每个社区1万元的'标准安排预算,社区普遍感到事多钱少,入不敷出,运转困难,导致一些困难的社区连办公用房等基本办公设施都不能满足。如我们走访的芳草园社区,现有工作人员(含社区委员、社保专干、计生协理员、党务干部等)12名,办公用房仅为从芳草园市场管理处租借的两间小屋,合计面积不足20平方米,连每人一张办公桌也难以放置,且条件非常简陋,更无会议室、党员活动室等公共活动场所,社区为民办事极为不便,退休党员支部活动也难以保障。村级财务由于取消了农业税及过去的乡统筹、村提留,也基本上依靠转移支付和自身的集体收入,但许多村都存在着集体经济薄弱,自身造血功能不强的问题,上级拨款仅仅只能保证村干部工资,有些村连正常运转都难以为继,这样的运转模式谈何保障、引领本地的经济发展?例如,孙台村无集体经济来源,组织部门资助的办公楼尚欠万元建筑款;村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水渠、道路均年久失修,但村里苦于没钱一直未能解决。

二是地区差距使基层发展乏力。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尤其是20以来启动的大建设有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大发展,但也因地域因素及其他原因而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如在芳草园社区走访时,我们发现,同为修路,西部城区修路仅重视主干道建设,很多路段没有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道路建设先天不足;绿化、卫生等许多方面与洞山等东部城区相比同样差距较大。居民区里没有像样的道路,公共厕所也十分缺乏,由此也导致卫生状况较差,随地大小便现象时常可见。孙台村位于毛集实验区东南角,与颍上县接壤,地处偏僻。由于该村不在淮南市“十二五”构建“一主、两副、四区”的城镇空间发展规划内,加之远离城市,发展近郊农业和工业,根本没有地理和政策优势。实行联产承包到户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使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滞后,天然的地理位置,历史上易涝易旱,农民只能靠天吃饭。即使实现订单农业,也难于兑现订单,不利于村域经济的发展。

三是任务过多使基层疲于应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繁杂沉重,不仅计划生育、综治维稳等大量的工作被交给村(社区),而且因为上面“婆婆多”、“管家多”,多头对村(社区)指派工作、分配任务,导致村(社区)向上报送材料多、考核检查多、评比达标多、指派任务多,基层工作人员终日忙于应付基本信息填报和检查验收,精力主要放在了处理上级政府和街道、乡镇交给的各项任务,疲于应付各类检查,根本没有时间去组织群众开展活动,了解基层民意、化解基层矛盾,其自治的功能大大弱化。尤其在农村,大量年轻人外出打工,优秀人才外流导致村支两委和党员年龄结构普遍老化,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两委班子处理起纷繁复杂的工作更显得力不从心。

三、对策建议——如何走出基层发展的困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村和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关系到我市“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全面转型、奋力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针对走访中发现的基层组织建设中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大投入,切实保障有钱干事。加大对社区的经费扶持力度,以各社区总户数、常住人口总数、流动人口数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社区管辖面积、满足社区日常办公需要等因素,确定年度社区工作经费标准;对确需社区居委会协助完成的行政性和临时性任务,可按照社区管理人口数量制定社区工作补贴标准,由相关部门及时向社区拨付工作经费,帮助社区摆脱无钱办事的尴尬局面。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应考虑到社区服务的需要,配套规划社区办公用房、社区服务设施,工程竣工时移交社区。同时,把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研究制定具体优惠扶持政策,积极争取项目,多渠道筹集资金投入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改善群众生活生产条件,减轻村级集体经济负担。

二是发展经济,切实增强经济实力。坚持“输血”和“造血”并重,健全完善促进集体经济增长的激励扶持政策,帮助村(社区)壮大集体经济,增强经济实力。社区要以解决群众关心的生活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点,拓宽社区服务面和影响力,增进社区居委会与辖区居民和单位、社会组织之间的联系,大力发展居民急需的养老、托幼、保健、娱乐、家政、保洁、绿化等社区服务业,切实增强社区经济实力。村级集体应结合村情实际,调整农业结构,挖掘发挥资源优势,树立品牌运作意识,突出特色项目,因地制宜发展增强村级“造血”功能的特色产业,促进村级财源建设。

三是科学管理,切实发挥自治功能。村(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群众性自治组织,其健康发展有赖于充分发挥群众自治的效力。因此,不应将村(社区)视为政府机构,单纯地将政府工作职能直接转嫁给村(社区),把基层组织建设变为行政体制的向下延伸。应把转变政府职能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认真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使责、权、利统一起来。对部门转移延伸给社区的有关工作进行清理和规范。治安、计生、教育、科技、文化、劳动保障等部门要以基层组织作为平台,各负其责,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协作配合,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

四是多管齐下,切实加强队伍建设。推进居委会直选和村委会海选,把一批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基层工作队伍中。继续开展大学生村官和机关干部选派工作,通过精简上层、充实基层,把有一定基层工作经验、热心服务群众的干部从机关部门充实到基层。通过多种渠道提高社区居委会成员及村支两委干部的待遇,把社区工作人员和村干部的社会保障问题列入议事日程,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和考核体系,充分发挥党员在基层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高他们服务群众的能力。

四、几点思考——审计应该做些什么。

市审计局作为政府经济监督职能部门,客观上与百姓直接接触不是太多,而“大走访”活动使我们审计干部从“账内”走向了“账外”。大走访活动中,我局全体班子成员多次来到芳草园社区和孙台村,访民情、汇民智、释民惑、解民忧,通过边访、边查、边改、边立,许多问题得到解决,许多基层情况和困难被反馈上来。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只有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将其作为审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并将其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更加关注民生、保障民生,着力加强“三农”、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重点民生项目和资金审计,重点揭示和反映落实国家政策不到位、政策目标未实现以及严重影响和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同时关注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分散、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规范资金管理和运行,确保民生工程资金管得好、用得对、见成效,促进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同时,根据我市制定出台的乡镇领导干部、村级(社区)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办法,扎实开展基层组织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进一步推动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

大调研大走访调研报告【第二篇】

根据灵璧县委统一安排部署,**乡广泛开展了书记大走访活动,以带着问题进村为抓手,以化解矛盾为根本宗旨,体民情、了民意,从根本上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大走访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乡位于88县南部,全乡12个行政村,104个自然庄,19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4213人,耕地面积88842亩,是典型的农业大乡,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芦芭籽、花生、油菜、山芋等。近几年,经乡党委政府的积极努力,乡域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产生活发展、群众收入、特色产业等均有大幅度的改善和攀升,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社会矛盾也日益突出,生儿传代与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矛盾,群众之间、邻里之间矛盾,传统观念与当代文化之间的冲突,历史遗留问题等各类矛盾均十分突出,处理起来亦相当棘手,既要把问题解决掉,又不能违反政策,真正使群众满意,干部受教育是本次大走访活动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大走访活动自20xx年10月开展至20xx年2月底结束,全乡干部共20人参加了走访活动,通过带着问题走访,进村驻户、了解民情民意,扑下身子、放下架子、诚恳接受群众批评,虚心接纳群众呼声,把问题、意见、矛盾、困难摆在桌面上,能现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限期解决,并明确问题解决责任人,给予公开承诺。

活动开展以来,通过乡村干部的共同努力,全乡共收集民情民意200件,解决矛盾纠纷20余件,为民办实事130件,帮助困难群众30户。活动的有效开展,推动了乡域经济的发展,强化了社会管理,化解了矛盾纠纷,解决了部分历史遗留问题,帮助了困难群众,维护了社会稳定,确保了一方平安。

通过几届政府的共同努力,**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乡域经济发展、集镇面貌、村容村貌改善、精神文明建设等诸多方面虽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通过大走访了解亦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农村党员结构亟待调整。通过走访了解,现在全乡农村党员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特别是近几年发展的党员数目不多,党员培养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村“两委”班子成员文化素质偏低,面对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新要求、新任务,压力较大,最基层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模范效力作用不明显,处置棘手问题、驾驭一方的能力有待全面提高。

二是少数群众生活相当困难。部分群众缺乏生产技能、资金等相关条件,制约了致富发展,特别是一些因病、因伤等因素造成的客观原因,致使少数人由富致贫,仅仅依靠政府救济及低保为生,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三是群众文化生活相对单调。因娱乐设施等方方面面的限制,群众积极向上、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极少,部分村民靠打牌等娱乐,生活单调乏味,无事生非的`事件时有发生。

四是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实。遇事推诿扯皮,做表面文章,不深入实际,漠视群众生活疾苦等现象或多或少的存在,一粒老鼠屎坏一锅粥,少数人的不作为在群众中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

五是部分历史遗留问题一时难以解决。由于当时历史因素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少数群众个人利益得不到满足,例如:老养路工问题、老民师问题、村卫生室人员待遇等,因涉及面大,一时得不到解决,信访案件时有发生。

六是个别特殊人群对社会的危害。诸如少数精神病患者、刑满释放人员怀着对社会仇视、漠视心里,随时有可能发生侵害群众利益的现象。

大走访活动的深入开展,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解决群众困难等方面起到了较好作用,要想把此项活动推向高潮,并一以贯之的进行下去,笔者认为,必须做好“六抓”。

一抓工作经常开展。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群众的诉求会越来越多,矛盾纠纷亦不断增多,这就要求我们要经常深入群众、关心群众、了解群众疾苦、收集相关信息,做到经常性、常态化抓。

可以在短期内加以解决,此点笔者在大走访活动过程中深有体会。四抓群众普法教育。群众的诉求涉及到各个方面,矛盾纠纷形式多样,但有相当部分的矛盾纠纷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与事实真相存在差距,与法律政策相冲突,故而,要加大对群众的普法教育,充分运用法律武器进行维权,维护自身利益。

农村与城市的发展有较大差距,文化教育、道德教育等均相当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矛盾的产生,有时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会出现有理说不清的现象。

解决群众困难,为民办实事,均离不开经济的支撑,经济发展了,群众普遍富裕了,问题也就自然而然的少了,就不会出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是我国的艰巨任务,是全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通过大走访活动,为**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确保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目标实现。

大调研大走访调研报告【第三篇】

本文目录。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精神,强化我局的忧患意识、市场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法治意识,真正了解企业需求和群众呼声,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经过局领导班子研究决定,派出两组工作人员,到我县部分企业,进行民意评价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在调查中,共走访企业15家,与200名员工进行了交谈,发放了就业促进政策资料,社会保险法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问答等宣传资料1000余份,收到改善服务态度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建议和要求10余条,现场解答问题20余件。走访企业时,得知大部分群众和企业对我局的各项业务和办事程序都比较熟悉,对我们的认识也没有“衙门”之偏见,这表明我们工作得到了大多数老百姓的肯定,但也有群众认为我局个别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办事效率有待提高。

调查中,我局干部职工摸清了群众和企业目前急需解决什么问题,长远发展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摸清企业和群众对我们人社部门的工作还有什么要求。

(一)部分事项手续繁琐,群众易产生怨气。我局部分事项手续繁琐,有的手续不但要上报市局审核和审批,还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来完成,往往会增加职工和企业的等待时间,还有些事项手续,是由于我局工作人员的疏忽导致时间增长,这样一来,难免会降低办事效率,使群众产生对人社部门的怨气,留下人社部门办事拖沓的印象。

(二)工作创新意识不足。总体来看,我局的工作人员观念陈旧,创新意识不足,导致思想上墨守成规,工作上死搬教条,缺乏应有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工作活力,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局效能建设的深入推进。

(三)对企业智力支持不到位。近年来,我县企业升级转型,企业的人才需求非常强烈,人力资源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尤其是中高级管理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的缺乏,使得民营企业发展的后劲不足,这是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瓶颈。

(一)解放思想,创新思路。解放思想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思想解放了,思路才开阔,方法才新颖,效果才明显。各业务口、每位干部职工都要解放思想,用新思路、新政策、新办法来解决问题,干工作。

(二)大胆改革,另辟蹊径。进一步树立服务观念,简化办事程序,压缩办事时限。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各股室要改变坐在办公室等业务的观念,主动征询群众意见,了解企业需求,主动提供服务。凡是企业提出的要求,只要不犯错误,不违反政策,就大胆地办,全力地办。不计辛苦,不计报酬,发扬“5+2”、“白+黑”甚至“8+8”的精神。

(三)权力下放,时限缩短。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把办事关口前移,赋予基层部门充分的决定权,减少上级部门审批事项,能当场办理的当场办理,不能当场办理的要大幅度压缩办理时限,只要是符合政策的业务,基层可以直接办理,上级负责业务指导和事后监督。

(四)加大人才智力引进力度。在招才引智上下功夫,制定出人才智力引进的新规程,完善引进方式和各项优惠政策,尤其是对促进我县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的高层次人才实施重点引进。

(五)建立评议、监督长效机制。正如解放思想大讨论持续开展一样,人社局民意评价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所以这不是赶过场、搞应付,我们要在不断总结经验、丰富和完善民意评价环节的基础上,制定《关于民主评议活动的实施意见》,从评议内容到意见反馈、督办等方面进行细化。

返回目录。

按照部内《关于开展“我做一周村官”活动的安排意见》,我于4月22日—4月28日,深入到钓台办xx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积极参与了“我做一周村官”活动,现将自己在xx村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xx村基本情况。

xx村地处西咸交界处,位于咸户公路沿线,东接西安市长安区,南面和西面与西安市户县相连,距离咸阳市区30分钟车程。全村耕地面积1700亩,辖6个村民小组,304户群众,总人口1230人,共有正式党员41名。全村享受农村低保3户,有重残7人。全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和外出务工为主,xx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000万元滤布,人均纯收入8600余元。

近年来,xx村利用中、省、市、区的“优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力发展苗木花卉、蔬菜种植、杂果种植、食用菌种植、生猪养殖、蛋鸡养殖等产业,并通过依托咸户公路,发展草莓采摘园、鲜肉销售、农资批发等,已形成了苗木花卉基地2个50亩、食用菌种植协会1个70亩、大棚蔬菜100亩、杂果林430亩、养鸡场1个、养猪场1个、中小企业7户,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年来,该村先后获得省、市、区级文明村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一系列殊荣。

二、xx村发展中突显的问题。

为了较为全面准确地了解该村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通过与村两委会班子成员座谈、与部分农户走访了解以及实地考察等形式,较为准确地摸清了xx村的基本情况和近年来在发展中突显的主要问题。

1、杂果、蔬菜种植面积大,但分散且未形成规模。该村地土面积相对宽广,水利条件较为便利,比较适宜种植杂果、蔬菜等,有五分之二以上的农户都种植有杂果和蔬菜,杂果种植总面积达430余亩,蔬菜种植面积达100余亩,但基本都是农户自主独立种植,未能形成规模经营,种植品种也比较繁杂,作务技术也都比较简单,果子和蔬菜的商品率不是很高,致使种植成本偏大,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差,从而严重影响了杂果和蔬菜种植和销售,导致果农和菜农富而不富。

2、生态旅游产业潜力巨大,但尚未形成产业链。该村地处咸户公路沿线,大部分耕地分布于公路两侧,比较适合发展农家乐、采摘园、鲜果销售、鲜肉销售、鲜菜销售等,目前虽然也有10户群众发展草莓采摘园,3户群众从事鲜果销售,1户群众从事生猪屠宰和鲜肉销售,但都是群众自发形成的,缺乏统一组织和管理,没有形成品牌,规模也都比较小,导致经济效益不好,群众积极性不高,生态经济产业链未能形成。

3、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服务体系急需完善。近年来,在区、镇的大力扶持和帮助下,通过村两委会和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该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不断完善,基本实现了水、电、电话、闭路电视户户通,人行便道、水利灌溉条件也不断得以改善,但因缺乏整体综合规划,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村两委会服务建设、服务产业、服务发展的综合服务体系还需完善。特别是,在水利灌溉中,全村没有配备公用水,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村民对此颇有意见。

4、党员整体素质须进一步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全村共有正式党员41名,但由于其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等原因,对党的知识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新农村建设和科技、文化、教育等知识了解学习不够深入,在引导、服务经济发展上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是很明显,基层组织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

三、关于xx村建设、发展的几点想法。

1、强化领导,关心关注。在xx村立足自身实际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区、办两级都要重视对该村的帮扶,把做大做强生态农业、增加群众收入做为重要内容,为他们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环境和条件。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实行年度工作考核奖惩;建立督查督办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创新工作思路,加强工作协调,完善工作措施,狠抓发展落实;各涉农部门要密切配合,大力协作,主动做好相关工作,齐心协力关心和支持该村经济发展。

2、夯实基础,压滤机滤布发展产业。发展生态经济是xx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完善基础设施则是该村发展的基础,村两委会要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扶持下,进一步完善便民设施,以改善产业发展条件,促进生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为依据,科学做好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同时,要引导组织好相关村民,通过一事一议的科学决策方法,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与此同时,村两委会要切实制订生态经济产业总体规划,逐步形成咸户公路左右500米以内的特色生态产业群,并把各个产业群“连成片,串成线”,使之得到很好衔接,以此提高全村整体发展水平。

3、强化党建,完善服务。党组织是基层一切工作的基石,是推动科学发展、带领群众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目前,西咸“一体化”建设,为该村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该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着力打造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的村干部队伍和一支文化知识丰富、综合素质较高的党员干部队伍,同时,以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经济产业为前提,创新管理体制、强化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服务产业发展、经济发展的功能,指引生态经济科学发展,促进村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返回目录。

县乡幅员面积平方公里,有耕地公顷。地处丘陵地区,四季分明,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辖金6个村,56个村民小组。现有居民3295户,总人口11495人。作为新区核心组成部分,乡承担着由发展传统农业经济转变为共建产业园区、奋力推进“产城一体”项目和新农村建设重要任务。其中,过军坝村、瓦房沟村为“挂包帮”活动联系村。

过军坝村位于乡西南面,与本乡村相邻。全村共有8个社,841户,2992人。该村是新区产城一体建设核心区。目前,开工在建项目均在该村范围内,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正全面快速推进。

根据市、县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相关文件精神,为把“挂包帮”工作落到实处,我乡迅速成立“挂包帮”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力争为民排忧解难,为村共谋发展,并以召开座谈会、走访群众等方式多次深入帮扶村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村位于乡北面,与本乡以及市镇村相邻。全村共9个社,330户,1016人(其中男528人、女488人),耕地952亩,其中田528亩,土424亩。已修村道路公里,已整治山坪塘2口;实现全村户户通电,建成沼气池200余口;林业方面完成退耕还林355亩,实施天保工程管护森林1000余亩,有9个林业站,9个天保站点,建成林木种苗基地9个,成立森林防火队9个;建成服务站所场1个,兽医站点1个;固定电话普及率达100部,移动电话用户达300余户,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

1.土地征用问题。新区产城一体项目所用土地,需按国家有关政策进行征用,不再进行流转,确保园区建设顺利推进。

2.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问题。需着手组织对新区产城一体项目所涉及村社失地农民进行清理,按有关政策逐一建立生活保障、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就业保障、养老保障等各项基本生活保障。

3.关于基本生活保障资金问题。需按照土地征用有关政策解决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所需资金。

1.乡村公路等级不高。虽然瓦房沟村的公路通达率较高,但等级不高,路面窄、路况不优、抗灾能力低,且无科学的生产道路。较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制约了该村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发展。

2.农田水利设施薄弱。由于无骨干水利工程,十年九旱,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全靠天蓄积,特别是瓦房沟村山高沟夹,区域内无干流经过,积雨面小,蓄水设施缺乏,雨季雨水无法保蓄,仅靠几口堰塘蓄水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

3.农村项目未整合启动。瓦房沟村第二轮扶贫村计划、民俗文化新村建设、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尚未整合启动,规划缺乏前瞻性。

(一)加强联系,主动对接。乡作为“挂包帮”活动的主体,乡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经常深入过村、村,与村三职干部、困难户进行对接,了解具体情况。同时,主动与联系本乡的县长和县府办、县交运局、县投促委等联系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汇报、对接、沟通,及时将过军坝村、瓦房沟村的基本情况、急需上级领导和部门协调解决的事项作出详细汇报。

(二)科学制定规划。乡党委、政府根据实际明确了争取在xx年—xx年三年时间内,将过军坝村纳入新区“产城一体”项目统一开发建设,建成优美社区。将瓦房沟村建成生态、田园、乡村旅游为特色的新农村示范点,成为新区的后花园。同时,配合帮扶单位制定了过军坝村、瓦房沟村三年帮扶规划和年度计划。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首要条件,乡党委、政府积极与农业、水利等相关部门联系,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和农田水利建设力度,争取更多项目的扶持。

(四)搞好产城一体、新农村建设和新村扶贫项目。过村已纳入新区产城一体项目内进行整体规划、开发,需进一步加大同置信合创的合作力度,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八年建成”的目标,将其打造成为西南生态环境最美、综合配套最全、产城融合最佳、运营效率最高的产城一体示范园区。积极向上汇报,尽快启动瓦房沟村土地增减挂钩建设项目、新农村建设专项规划和新村扶贫建设项目,以缓解园区用地指标压力。同时将瓦房沟村打造成生态、田园、乡村旅游新农村示范点,成为新区后花园。

(五)认真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乡党政领导每人挂一个支部、联系一户帮扶群众。帮助支部强化队伍、加强建设、发挥堡垒作用;帮助所联系农户寻找一条致富的路子。全乡机关干部每2人联系1户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让其早日脱贫。

(六)多形式加大产业发展力度。一是鼓励村民借鉴好的经验,以大户带动小户,大力发展桃子、枇杷等特色产业,作出属于自己的特色农业和旅游业;二是加大农业技术培训,邀请相关部门对全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并通过村级广播定期向村民讲解相关农业知识,帮助引导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三是引进外来投资,有效利用现有资源,解决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提高收入。

(一)搞好项目的申报和争取工作。建议村、乡、县三级联动,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民生、生态环境等领域,抓紧争取并实施一批带动作用强、投资见效快的重大项目。其中,瓦房沟村已纳入第二轮扶贫村计划,建议上级部门支持,力争xx年启动,并将民俗文化新村建设、增减挂钩项目一并纳入,争取瓦房沟村早日脱贫致富。

(二)加大乡村交通、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建议通过上级部门争取扩大村社道路、生产道路、农田水利补助专项资金规模,进一步完善村道路和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机制,彻底解决道路、农田水利问题。

(三)加大对人才、工作支持力度。按照放权活区精神,加大对人才、工作支持力度,确保产城一体项目顺利推进。

返回目录。

1、地理位置。

x村位于沁水县城西25公里的历山脚下,沁东线旁,距中村镇7公里。东西宽约4公里,南北长约公里,面积18平方公里。与晋南翼城相接壤,该村交通方便,土地肥沃,矿藏丰富,人杰地灵。村落座北朝南,雄踞土垣之上,建筑古朴典雅,奇特美观,登高俯看,酷似一只展翅欲飞的金鸡。她北枕神仙岭,南城登药王殿,东西两河环绕,四面群山环抱,绿树成荫,山青水秀,真可谓一座独具特色的秀丽村庄。相传舜的玄孙姚奕,定居在历山的都垛村,其后裔一支入住繁衍存世,村名叫“姚家寨”。后来,姚员外家养了一只恶犬,经常伤人,路人进村必先敲钟,家员出来拦狗,从此改名“x村”。

2、基本情况。

全村共有村民263户,870多口人,2130亩耕地,5645亩林地。自第九届村委换届以来,成立北岭联合党支部。党支部、村委会成员共有8名,党员45名。下辖三个村民小组,有村民代表23人,属纯农业村。村民经济收入以种植、养殖、外出务工为主。

3、新农村建设情况。

xx年通过全民总动员大搞环境卫生清洁工程,投工2600多个、2400多车次,清运垃圾10000多方。新建了12个公厕和22个垃圾池。治理了卫生死角,建立了长效机制,营造了干净、卫生、文明的生活环境。投资30余万元修建东河大坝450米,不仅彻底改善了原先“垃圾滩”的面貌,而且为防汛工作打下了基础,为本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提供了条件。在上级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投资23万元,新打机井一眼,新建300立方蓄水池一个,更换供水管道。完成了本村的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村内人畜吃水的问题。投资20万元,将清洁能源煤层气收入,目前全村80%的户都用上了清洁卫生的煤层气。先后投资190余万元,硬化了村内的大街小巷35000余平方米。并在村内主要街道铺设下水管道4000多米,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投资18万元购置了配套的健身器材,不仅为群众健身提供了方便,还丰富了村民的生活。投资20万元在村东公路边实行新村试点工程。安装12组太阳能路灯,为亮化工程奠定基础。投资120余万元兴建x村休闲文化广场,目前已全部完成投入使用。投资12万余元在全村主要街巷安装了监控设备,促进了社会的团结和谐,维护了社会稳定。集中力量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率先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任务,受到了党委政府的表彰。

xx年,全村粮食总产吨,平均亩产公斤。经济总收入650万元,人均纯收8444元。有村办医疗诊所1所,合作医疗参加保率达到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行参保率达先进水平。六年制小学1所,在校学生100余人。“户户通”工程全部完工。我村作为沁水县的基层组织建设先进村,多次荣获县委政府“先进基层党组织”、“和谐村”“优秀农村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从我村的经济收入和来源看,我村的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经济发展渠道单一;从经济发展的格局看,小农分散型经济占比较大,与现代农业发展格局有很大差距。从对我村的发展现状来看,我个人感觉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造成了我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1)养殖经济发展缺乏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养殖作为带动我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效果还不是很明显,大多数百姓还是单纯的依靠种植业,缺乏有效的增收渠道。专业化、高效化、生态化的农业经济是如今推动村级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也是未来农村发展的真正潜力所在。而我村目前的农业格局则仅仅是在现代农业经济发展道路上迈出了一小步,与规模化、专业化、高效化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薄弱的集体经济,无法支撑村居更大的跨越发展。目前我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为上级拨款和一个石料厂。集体资产总额少。无其他集体经济来源,村级财政情况十分窘迫,过去五年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是靠借贷完成的,目前仍有200多万外债没有解决。无疑直接影响到我村的发展,xx年以来,许多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和公用事业的进行都因为村集体无经济收入而搁浅。薄弱的集体经济无法支撑我村较大的跨越发展,只能勉强维持正常的运转。

(3)部分村、组干部工作热情不高。一些村干部反映由于工作复杂、报酬低,工作难做,干部难当,工作积极性不高。

(4)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薄弱环节。成员年龄结构老龄化,青年人外地务工,党组织活动开展困难。

(5)村民思想观念不够开放,精神生活单调乏味。突出表现就是村民无事以打麻将打发时间。在农民增收工作中,虽经村委多次会议商讨,组织村民参观学习,但是真正的付诸行动时大部分村民对增收计划都是不愿意冒风险,存在观望保本的态度。在七月份的洪涝灾害中,部分村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自己不积极主动的去防灾减灾,在等政府的救济和拨款。

1、在积极发展农业产业经济的同时,积极开发多种经济增长渠道,打破单一性的发展格局。

建议:以我村的现有实际情况来看,我村森林资源和水资源丰富,土地条件得天独厚,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环境将会给我村的苗木发展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建议:村里的招商引资工作一直没有起色。建议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将有意向的项目尽快落实,带动本村经济发展和就业。

3、针对部分村干部工作热情不高的问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1)加强干部学习。采取理论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对村干部进行基本理论、政策法规、管理知识和市场经济、现代科技、农业实用技术等知识的培训,提高村干部队伍依法施政的水平,增强他们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及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共同致富的能力。(2)适当改善村、组干部待遇。采取灵活的方式,如根据各个村干部负责的工作的开展情况,根据个人工作业绩给予适当的奖励,以提高村、组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4、生产要发展,集体经济要壮大。首先,要加强学习。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面对时时处处产生的大量的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不管是老干部还是新干部都必须加强学习,提高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工作的本领。其次,要真正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意识,并努力将其落到实处,善于和农村的致富能人保持有效的信息交流,及时把获取致富的信息反馈给农民。再次,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充分发挥各类专家和研究咨询机构指导农村工作的作用,扩大信息的来源。

5、鉴于我村农民文化偏低的实际,为了让农民能够学得进,用得上,在送科技进村入户的工作中,注重改进方法,采取理论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理论讲解与参观大户,由大户现身说法,深入农户进场指导等方法进行,应该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6、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文化活动,以此来带动村民的学习积极性和思想的开放性,要弘扬表现优异的正能量,抵制消极落后的负能量,利用“三八”、“五四”、“七一”、正月十五等活动组建村极广场舞健身队,八音会,从文化入手,从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增强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信心,从而首先实现思想上的增收,进一步带动收入上的增收。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农村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农村,积极与村民和村党员干部沟通,积极为村两委建言献策。

在今后,我将继续在村两委领导下,锐意创新,奋发进取,以维护本村社会稳定为前提,以促进本村村民增收为目标,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为x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大调研大走访调研报告【第四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精神,强化我局的忧患意识、市场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法治意识,真正了解企业需求和群众呼声,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经过局领导班子研究决定,派出两组工作人员,到我县部分企业,进行民意评价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在调查中,共走访企业15家,与200名员工进行了交谈,发放了就业促进政策资料,社会保险法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问答等宣传资料1000余份,收到改善服务态度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建议和要求10余条,现场解答问题20余件。走访企业时,得知大部分群众和企业对我局的各项业务和办事程序都比较熟悉,对我们的认识也没有“衙门”之偏见,这表明我们工作得到了大多数老百姓的肯定,但也有群众认为我局个别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办事效率有待提高。

调查中,我局干部职工摸清了群众和企业目前急需解决什么问题,长远发展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摸清企业和群众对我们人社部门的工作还有什么要求。

(一)部分事项手续繁琐,群众易产生怨气。我局部分事项手续繁琐,有的手续不但要上报市局审核和审批,还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来完成,往往会增加职工和企业的等待时间,还有些事项手续,是由于我局工作人员的疏忽导致时间增长,这样一来,难免会降低办事效率,使群众产生对人社部门的怨气,留下人社部门办事拖沓的印象。

(二)工作创新意识不足。总体来看,我局的工作人员观念陈旧,创新意识不足,导致思想上墨守成规,工作上死搬教条,缺乏应有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工作活力,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局效能建设的深入推进。

(三)对企业智力支持不到位。近年来,我县企业升级转型,企业的人才需求非常强烈,人力资源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尤其是中高级管理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的缺乏,使得民营企业发展的后劲不足,这是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瓶颈。

(一)解放思想,创新思路。解放思想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思想解放了,思路才开阔,方法才新颖,效果才明显。各业务口、每位干部职工都要解放思想,用新思路、新政策、新办法来解决问题,干工作。

(二)大胆改革,另辟蹊径。进一步树立服务观念,简化办事程序,压缩办事时限。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各股室要改变坐在办公室等业务的观念,主动征询群众意见,了解企业需求,主动提供服务。凡是企业提出的要求,只要不犯错误,不违反政策,就大胆地办,全力地办。不计辛苦,不计报酬,发扬“5+2”、“白+黑”甚至“8+8”的精神。

(三)权力下放,时限缩短。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把办事关口前移,赋予基层部门充分的决定权,减少上级部门审批事项,能当场办理的当场办理,不能当场办理的要大幅度压缩办理时限,只要是符合政策的业务,基层可以直接办理,上级负责业务指导和事后监督。

(四)加大人才智力引进力度。在招才引智上下功夫,制定出人才智力引进的新规程,完善引进方式和各项优惠政策,尤其是对促进我县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的高层次人才实施重点引进。

(五)建立评议、监督长效机制。正如解放思想大讨论持续开展一样,人社局民意评价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所以这不是赶过场、搞应付,我们要在不断总结经验、丰富和完善民意评价环节的基础上,制定《关于民主评议活动的实施意见》,从评议内容到意见反馈、督办等方面进行细化。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559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