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实用张桂梅老师事迹实用精选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573760

张桂梅老师事迹【第一篇】

矢志不渝、对照先进,坚定教育初心。教师节的前一天,环艺教研室和基础教研室的全体成员齐聚一堂,共同观看、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学习前环艺支部书记李德华同志简要介绍了张桂梅通知单额奋斗历程和先进事迹,要求全体在座教师,从三个方面展开学习:一是学习张桂梅同志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崇高品格;二是学习张桂梅同志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三是学习张桂梅同志执着奋斗、无私奉献的至诚情怀。张桂梅同志是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时值教师节来临之际,大家要以张桂梅为榜样,践行教书育人使命。

初心不改、使命不弃。“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张桂梅简单的几句话,诠释了她的初心与使命。张桂梅参加工作30多年来,爱岗敬业,虽身患疾病,依然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全心投入教育事业,学习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取得突出的教学成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就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而作为一名普通基层党员,应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守初心、担使命,坚定理想信念,立足岗位,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在工作点滴中提升自我、服务人民、实现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事迹。

真爱无价、希望无边。张桂梅没有生儿育女,却是女子高中近500名学生和华坪儿童福利院50多名孤儿的“校园妈妈”、“张妈妈”,她用真爱点亮了孩子们的希望之光,她勤俭节约,捐赠困难学生,带学生去看病,给学生添置衣被,将自己30万元奖金捐献给了贫困山区建设教学楼,张桂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她的真爱。作为基层党员应有为民服务的真情,心系群众的大爱,在生活中要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的事当家事,将自己的真情与党和国家的关爱送到田间地头,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在工作中要虚心听取群众的心声,集中群众智慧,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在平凡的岗位上给予群众最大的温暖,做群众的知心人。

聚力教育、助推扶贫。“为了贫困山区的教育,即使倒在讲台上,长眠于华坪的沃土之中,也无怨无悔”。张桂梅为了改变山区母亲素质和促进教育公平,在几年间对400多户贫困家庭进行了家访,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大山里,把大山里有理想和梦想的女孩子带出来,最终创办了全免费的女子高中,为贫困家庭的女孩子争取到了学习的机会。“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无不凸显出教育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作为基层党员,在抓好扶贫基础工作的同时要创新扶贫开发模式,打造“输血式扶贫+造血式攻坚”的扶贫机制,在抓好子女教育的同时,利用宣传引导、开展技能培训、以工代赈、生产奖补、劳务补贴等方式激励贫困户主动学技术、找门路,引导他们创业、兴业,“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学习张桂梅的先进事迹,就是要坚定初心如一、使命必达的的理想信念,用勤勤恳恳的作为、年复一年的坚守,把教育岗位的初心使命化作忠诚干净担当的教育精神,以铁打的政治品格守护住‘教育打铁人’的初心。”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如何看待“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现代化目标能否实现,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立德树人”这个根本问题,张桂梅的先进事迹,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时值双高校建设阶段,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深入学生当中,坚持“立德树人”,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张桂梅老师事迹【第二篇】

张桂梅同志命运坎坷,但无论身心如何困苦、处境如何艰难,她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信仰,饱含着对党、对人民、对贫困山区的无限深情,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1998年4月,她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入党20多年来,她始终爱党、护党,忠诚于党。

她对党忠诚!

熟悉张桂梅的人都知道,任何人都不可以在她面前说党委政府的不好、说共产党的不是。她反复说:“你们可以说某个干部不行,但绝不可以说共产党不好。如果没有共产党,哪儿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这样一句话,她讲了22年,不知有多少遍,她说还要继续讲下去。

她对党感恩!

2000年,在领取劳模的5000元奖金后,她考虑到自己重病在身,随时可能撒手人寰,把奖金一次性交了党费。2015年,她将自己的十七大党代表证、五一劳动奖章、奥运火炬和毕生获得的荣誉证书,毫无保留地交给了党组织,全部保留在县档案馆里。别人问她怎么舍得,她说:“我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我奉献给党和人民的还远远不够。”

她对党信赖!

2008年华坪女子高中创建后,她把党的信念融入办学体系,坚持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教育育人,实行红色教育统领校园文化的教学模式。建校初期,由于山区条件艰苦,加之她要求严格,很多年轻教师完全适应不了,不到半年,17名教师就有9名辞职离去,教学工作近乎瘫痪。现实虽然让她始料不及,但也意外发现,留下来的8名教师中,有6名是共产党员。这也启示她,有党员,就要有党组织,有党组织,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从此,张桂梅心中有了底气,脚下有了力量。她迅速把6名党员教师集中起来,重温入党誓词,诵读《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名篇,大家眼里泛着泪花,紧握右拳向党旗保证:一定要把女子高中办好!一定要把大山里的女孩送入大学!学校党支部很快成立起来,从此女子高中就有了“主心骨”,学校建设翻开了崭新一页。10多年来,她开创并坚持“五个一”党性教育常规活动,全体党员一律佩戴党员徽章上班、每周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每周合唱一支革命歌曲、每周观看一部红色影片、党员每周组织一次理论学习。女子高中第一届学生都清晰记得,第一天唱的是《红米饭南瓜汤》。理想信念教育成为女子高中一大办学特色,“继承革命传统、发扬延安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成为了女子高中始终不变的办学宗旨。对此她说,我们就是要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有人说,张桂梅除了一副瘦弱的身躯是自己的外,没有孩子、没有亲人、没有家。她却笑着说:“不,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有一颗火热的心,这颗心里面有党,有人民,有学校,有国家,有千千万万的孩子,我什么都有!”她用一言一行、心血汗水、无疆大爱,坚守着自己的信仰,把一生全都给了党。

牢记宗旨,为民奉献一辈子。

20多年来,张桂梅同志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秉持为民情怀,保持着铸魂育人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用爱心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1975年12月,张桂梅响应党的号召,从黑龙江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在此后的时间里,她把全身心献给了祖国西南边陲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1996年,丈夫去世后不久,张桂梅放弃了在大理优越的工作环境,申请调到深度贫困山区华坪县。从此,她不是一步步走向大城市,而是一步步走向山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越走越偏、越走越苦。来到华坪后,她放弃进入全县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选择在全县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并承担起4个毕业班的语文和政治课教学任务。没人喜欢艰苦,张桂梅也一样,但她却选择了艰苦,她说:“艰苦的地方更需要我。”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她越发感受到做好民族贫困地区教育工作的重要。

她爱生如子!

到民族中学工作,张桂梅面对的是傈僳族、彝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学生,这些学生几乎都来自大山,家庭贫困,因为缺乏营养,普遍体弱多病。对此,她就每个月轮流带着学生出去“加餐”,她告诉学生:“你们这个时候正在长身体,想吃什么就告诉我。”每次学生们都吃得很开心,直到有一天,学生们吃完饭,张桂梅翻遍了所有的包才凑足了饭钱,学生们才一下子明白过来,每顿饭仅舍得吃两毛钱一份小菜的张老师、其实并不宽裕。大家无语凝咽,泪眼相望。

2003年,张桂梅还送走了一个特殊的班。这个班有的学生转走了,有的学生回家不读了,有些男孩子晚上还在网吧过夜,老师们对这个班都失去了信心,纷纷要求调离。随着中考临近,张桂梅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主动请求接下这个班,担任班主任。之后,她进山找回那些不读书的学生,但玩游戏的学生还是管不住自己,晚上总想跑出去。张桂梅横下心来,把行李搬进了男生宿舍,和32个男生住在了一起,既当师长又当家长。早上,她叫学生们起床早操;晚上,她先检查完女生宿舍后,又逐床清点男生人数,才躺下休息。一段时间下来,男孩子们都说就像在家里一样,有个妈妈和他们住在一起。可是,只有张桂梅知道,住在男生宿舍里的那几个月是怎样熬过来的。为更好照顾男生的起居,每到下午张桂梅就不敢喝水,担心晚上起夜时学生趁机溜出去,而且男生们粗重的鼾声、梦话声和臭脚味,常常使她睡不好觉……她的辛劳没有白费,这个班在中考时22个学生考到了500分以上。少年丧母、青年丧父、中年丧夫,不幸总是缠绕着张桂梅。1997年4月,她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已经像5个月胎儿那么大,需要立即住院治疗。但为了不耽误初三毕业班的教学进度,她偷偷地把检验结果揣进怀里,继续坚持站在讲台上,直到7月份把4个班的学生送进中考考场后,她才住进医院接受手术。为她手术的医生从她体内取出重达2公斤多的肿瘤时,眼泛泪花,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力量,支撑着这样一个薄弱身躯熬过这样的疼痛:她腹腔的器官全都移了位,肠子已经粘连在后壁上了。手术后,医生反复叮嘱,一定要静养6个月以上,可仅仅24天之后,张桂梅又站在了她热爱的讲台之上……。

张桂梅老师事迹【第三篇】

无论在民族中学还是后来的女子高中,教学质量一直是张桂梅最看重的事。

在民族中学时,曾经有一个班令老师们头疼,张桂梅却主动要求担任班主任。她进山找回那些不读书的学生,为看住那些晚上总想跑出去的学生,她把行李搬进男生宿舍,和32名男生住在一起。男生们渐渐接受了张桂梅,感觉“就像在家里,和妈妈住在一起”。但是,男生们不知道,他们粗重的鼾声、梦话和脚臭,常常让张桂梅睡不好觉。她甚至从下午开始就不敢喝水,担心晚上起夜时学生趁机溜出去。

在女子高中,张桂梅在宿舍里铺了两张床,一张自己睡,一张留给需要特别关心的学生。为了随时关照学生,她睡觉不脱衣服。有个和张桂梅住在一起的学生,始终不肯和她多说话。这期间,张桂梅在食堂打饭时,摔了一跤,肋骨断了三根。她没有住院就又回了学校。每天早晨仍然5点起床,但要靠学生抱起来;夜里很晚睡下,还要忍着疼痛和学生聊会儿天。3个月后,这名学生抱着张老师大哭起来,说一定不会辜负张老师。

如今,张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肿块,头上还有骨瘤,她的肺出现了问题,嘴唇经常没有知觉,但她仍然每天拿着小喇叭喊起床,喊吃饭,喊跑步,喊睡觉……“我要让孩子们知道,我一直就在她们身边。”张桂梅说。

为给学生解馋,张桂梅每个月轮流带着学生出去“加餐”。直到有一次,张桂梅去付账时,学生发现她翻遍了所有的包才凑足了钱。学生们这才知道,张老师每顿饭只舍得吃两角钱一份的小菜,每天的生活费仅3元。

她至今还在用一部老式诺基亚,手机里存着学生和家长的电话,“听说智能手机容易坏,怕换手机后这些电话号码会丢失”。

她的衣服很土,有些是别人买给她的。她去参加党的_前,华坪县委给她7000元置装费,让她买套西服去北京开会。她却用这笔钱为学校买了台电脑。

她把获得的3万多元奖金,捐给了灾区;5000元的劳模奖金,一次性交了党费;30万元的“兴滇人才奖”奖金,捐给了华坪县丁王民族小学;昆明市总工会千叮咛万嘱咐拨给她治病的两万元,她也捐了;她甚至还想预支自己的丧葬费,把这些钱用在山区孩子们身上。

她把自己的_。

党代表证、五一劳动奖章、奥运火炬和毕生的荣誉证书,全部捐给了县档案馆。她说:“我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我奉献给党和人民的还远远不够。”

偶闻云岭张桂梅,起初内心并无太大波澜,但在看完她的第一个故事后,又忍不住一个接一个地看。从普通教师变为一名校长,再成为一位身兼数职的“校工”,她把自己的生活、生命和精力,全部投入到云南华坪县的教育事业,换取华坪大山深处女孩们的光明未来,留给福利院孩子们温暖的回忆,即使生命的灯火日渐微弱,她仍旧没有停下奉献的脚步,撼动之余我更多的是自愧弗如。奉献这个词没有艰涩难懂的含义,每个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亲身体验,很多人在做,也有很多人在看,也可能还是某些人的诗与远方,而在张桂梅这里,它是生命的全部意义。

困局里,靠初心唤起力量,只为“用教育救一代人,不管多少”。张桂梅来华坪的初衷,本也带着一个平凡人最朴素的奉献意识——支持民族地区教育事业,让自己的教学生涯能做更多事。但当她接触到那些大山里失学的女孩们,那颗质朴的心里萌生出更大的梦想:要改变低素质的母亲、低素质的孩儿。几番思量,认为这么好的事情肯定会有人支持,相信三五块钱累积叠加定能集腋成裘,每年假期外出集资成为她业余时间的主要项目,她“乞讨式”的办校计划几年下来也才筹到一万多元。徘徊无助之际,偶然的机缘,媒体的力量帮助她获得了来自各方的支援,华坪女子高中落成,并迎来第一批100名不用交学费的女生。在接下来的开局之痛、升学之难里,她用入党誓词和红歌凝聚了师生们共克难关的决心,传承着中国独有的红色文化。华坪女子高中的建校初衷以及后续的运营,是张桂梅将小爱汇聚成大爱,用一颗爱心凝聚成百上千颗爱心的过程,无论是这爱,还是这颗心,都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在滋养和成就。

坎坷中,“再坚持坚持”,把教育扶贫事业越做越大。学校落成,逐渐步入正轨,华坪县越来越多大山里的女孩,在这里实现了从大山跨进大学门的梦想,改变了从今往后的人生。作为旁观者,说起这件事,也深感到不容易,更何况是促成这一切的张桂梅。每当遇到困难,她都会说“再坚持坚持”,为学校筹资筹不下去的时候,在最初学校里的老师、学生留不住的时候,在她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的时候,在福利院孩子遇到大难题的时候。常言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是说要做的事业再大再难,只要有心就能办成。这个有心,并不只是说事业仅剩最后一步就成功了,还有可能是事业正遇到大坎坷、瓶颈期,对于要不要继续、如何度过这些阻障的坚持。何况张桂梅的事业是完完全全为他人。作为福利院院长,她说:“孩子们失去什么,我就弥补什么”,作为华坪女子高中党支部书记、校长,吃住在校的她因身体原因不能当老师,便担负起其他力所能及的琐碎工作。她的“再坚持坚持”,正是对这样一种完全利他的事业的坚守,是想尽己所能把云南华坪县的教育扶贫事业做到最大,无论她将面临什么,她都选择坚持下去。

她的奉献,不止于倾囊而出,是拿出今生所有,唤醒更多人对教育的思考和支持。她对于华坪女子中学所做的一切,是切实的教育扶贫事业,但是她从不愿提起“贫困”二字。她说:我们没有提贫困两个字,是觉得贫困对女孩儿来说,也是一种隐私,我们就叫大山里的女孩儿。她是一名老师,教给学生的不限于应试的知识,也教给世人什么是德艺双馨,什么是毫无私心的尊重。华坪女子高中建校以来,已有1600多名大山里的女孩考入大学,对于知晓这一切的人,都知道这一切离不开张桂梅的坚持和付出。如今她身患骨瘤、血管瘤、肺气肿等17种疾病,曾数次病危入院抢救,面对考出去的学生是否回来看望她的问题,她却说:不需要孩子们感谢她张桂梅和女子高中,只希望他们能够感谢党和政府。她如此豁达,是因为她认为共产党员就应该人人是雷锋,甚至应该比雷锋更要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在自己的岗位上拼尽全力做出了自己最大的贡献,她用自己的血泪、自己的一生践行着入党誓言。

信仰,在战争年代让共产党人为建立新中国抛头颅洒鲜血。和平年代里,张桂梅用“我将无我,不负初心”的宽阔心胸与博大情怀所诠释的奉献,正是各行各业各个岗位上的共产党人应该学习和践行的。

张桂梅老师事迹【第四篇】

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一时间伤残无数,一位护士白天协助医生手术,夜晚则提着一盏小小的油灯在营区内探视病人,士兵们亲切的称她为“提灯女神”,她就是弗洛伦萨·南丁格尔,南丁格尔一生对现代护理作出了杰出贡献,这盏灯将永远地照耀着护理界。而在云南的乡村,有一位老师被誉为“燃灯校长”,她为大山里的女孩免费提供教育,为她们点燃了梦想的灯,为她们照亮了前行的路,她就是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校长张桂梅老师。

在丈夫患癌去世后,她把自己献给这片贫瘠的土地,拖着病躯一次又一次家访,把无数被重男轻女家长送去打工或是嫁人的女孩带回课堂,每天凌晨五点叫孩子们起床,把孩子们一个个送入浙大、厦大、武大……作为一名山区校长,她见过太多底层女性的悲惨命运,她最关注的不过是她那些来自山区女学生的个人命运,没有人比她更清楚,来自贫困家庭的女孩试错成本到底有多高,正是因为无比清楚,张老师才会耗尽一生心血,创建那所女子高中,倾其所有,为的就是不让一个孩子辍学。

张桂梅老师曾说过,她反对女生做全职太太,但需要明确的,她反对的是她的学生做全职太太。从她的立场来看,这是再自然不过的话了,她为了改变山区女孩的命运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她相信女性能够拥有主宰自己的力量,就全职太太这件事,她基于自己的见闻,她比我们更了解山区女孩的命运,她反对自己的学生当全职太太,只不过是说出自己的所闻所想,如此异于常人的坚持、不过是一个初心不改的理想主义者罢了,正是因为这些她才能带领女高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正是因为她把学生们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见到自己的孩子为了安逸丢失了追求独立的那股劲,她才会如此痛心疾首,如此直言不讳。她坚信女孩子受教育,可以改变三代人,她是一名真正的女权主义者。这不仅让我想起了美国自由派大法官——“臭名昭著”的金斯伯格(notoriousrbg),“好女孩从来不该提要求,那就让我臭名昭著吧。”20世纪70年代,作为一名女性,表面上看似走上了人生坦途,实际上任何方向都有无数的障碍横在眼前。被忘记的女性需要修正它们,把自己重新写进去。鲁斯·巴德·金斯伯格成了做这件事的人,她为当今的美国女性,赢来了看似寻常、却无比宝贵的自由选择权。当权利被动摇时,她一次次站出来去捍卫它,她教会了一代又一代女性努力奋斗去捍卫自己的权利,她的存在成为了世界上每个女性的灯塔,这是她一生的战斗,也是张老师一生的战斗,她为女性争取一样的入学机会、一样的工作机会,她让大山里的女孩避免沦为打工妹,不再重复她们母亲和祖母一样贫穷、愚昧而卑微的人生,让她们拥有独立自强的能力,获得尊严,让她们明白一个道理:女性可以靠自己努力,过上富足而有尊严的生活。

张老师如此无私奉献,一不为名,二不为利,唯信仰而已,她是真正的平权者,是真正的革命家,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张老师的一生,是为山区建设勤恳奉献的一生,是为山区女孩改变命运的一生,是为男女平权坚守信念的一生。燃灯校长,用爱为山区女孩在荆棘重重的道路上开出了一片天,愿每一个坚持下去的女孩,都成为未来高山,都到达群山之巅,都站在伟人之肩,都成为人中英杰。

张桂梅老师事迹【第五篇】

华坪县民族中学女教师张桂梅,是8月从大理市调到华坪任教的。当时,她放弃了进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的机会,而选择了中心中学(当时中心中学因没有教室而实行一个学校两个分点教学的办法,初一、二年级12个班在原七中校址、初三年级8个班在原六中校址)。

到中心中学后,她承担了4个毕业班的政治教学工作,毕业班的女生工作,还协助学校搞文艺工作。在工作中,她尽职尽责,奉献了所有的精力。由于课时有限,她只有找别人休息的时间给学生补课、考试等。每天早晨7点她第一个走进教室,晚上10点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星期六、星期天,当人们都在休息娱乐时,却正是张老师工作最紧张的时候。她所任教班级的教室有的在前院,有的在后院,相隔100多米,每天早上、晚上她总是前后跑动着辅导,坚持一年如一日。在抓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她还用中午、下午、晚上,总之,抓住所有时机或全体或个别给学生补课、谈心。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

8月,民中分设成立,当时正在住院做手术的张老师得知民中学生最穷,生源素质最差,经费最紧张,又看到民中校舍最破陋、设备最差时,她又主动要求调到民中工作。谁都知道,在学校工作中,班主任工作是最重要的一环。除了抓学生的学习外,学生的日常生活、思想动向都得班主任亲自抓,一个班级、一个学校的班风、校风的好坏多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的认真细致与否。张老师调到民中后,就主动承担了毕业班15班的班主任工作表该班语文、政治两个学科的教学工作,同时,还承担了学校妇女工作、语文教研组研讨工作及一些校务工作。

爱生如子。

民中的学生基本上来自边远贫困山区,家庭普遍困难。冬天来了,学生还穿着单薄的衣服,坐在教室里瑟瑟发抖,张老师为他们捐出了自己的衣服、鞋子、被子、毛毯,还用自己不高的工资为贫困学生购置避寒衣物。97年12月的一天深夜,一个男生突发高烧,张老师得知后,立即赶到宿舍。当她看到这位学生寒冬腊月还盖着薄薄的毡子时,心情十分沉重,她当即含着热泪把丈夫逝时留下的唯一的纪念物--毛呢大衣,送给了这位学生,并且连夜把学生送到医院,替学生付了580元的住院费。第二天,当学生家长闻讯赶到医院时,张老师还守候在病床前。这时她脸色苍白,神情憔悴--她守候学生己整整10个小时,这位僳僳族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张老师没有子女,但她这颗拳拳慈母心,又何止让一位学生家长感动呢!

还有一个男生,常为没有生活费而发愁,学习下降很快,成了班上的倒数几名,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几次提出退学的要求。可只有两个月就毕业了,看着这些缺少文化的贫困山区的孩子中途辍学,怎不叫人痛心?于是,张老师从自己的工资里每星期拿出30元钱给这位学生,帮助他完成初中学业,学生很感动,成绩也有了明显好转。

为了给长期不能回家的学生改善生活,她就请12名同学上饭馆。猪蹄汤,回锅肉,学生吃得好开心,可结帐时,个个傻了眼:“张老师,我们不知物价这么贵。”她却说:“只要你们安心学习,比什么都强。”

民中学生大都来自高寒山区,他们远离父母,家庭经济又差,外面的世界对他们的诱惑可想而知。由于学校围墙残缺,又无校门,要让学生健康成长,张老师只得全天跟着他们,早晨6点半她起床就敦促学生上早操,然后上自习、上课,每天中午都亲自检查督促学生午休。她用整个身心来呵护他们,爱他们,她既在学习上严格要求他们,又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让这些远离父母的孩子既尝到母亲般的慈爱。也得到老师严格的熏陶,培养学生吃苦、勤奋的精神。同时,也严格要求她自己,她深知“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凡要求学生做到的,她自己首先做到,用自己的形象来为学生树立榜样。渐渐地,她和学生消除了年龄界限,交上了朋友。学生信任她、喜欢她,把她看成是学习上的好老师和生活中有大姐姐。她调到民中以来一年半的时间,共资助学生2500元。她的学生从未出现过违犯学校规章制度的事,是全校纪律最好的班级。

傲笑病魔。

4月,是个不幸的日子,张老师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腹腔迅速膨胀,疼痛难忍。她一面吃止疼药,一面把工作量加到了最大限度。当她知道自己生命垂危时,面对一纸无情的病检报告(当时医院诊断为癌症),她没让领导、同事、学生知道,而是默默忍受着身体和心灵上生与死的煎熬。在这几个月里,同事们经常看见她在通往教室的路上一步一步往前挪。她给学生加大了复习量,也加大了自己的工作量,她每天早上6点多钟起床,晚上批阅作业试卷到12点。这样,一直坚持到7月份,把学生送进中考考场后,才向领导说明情况,住进了昆明的一家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切除的子宫和肿瘤重达2公斤多。

手术后,医生要求她至少休养半年,可是手术后的第24天,她就回到民中上班了。由于手术失血过多,伤口没有完痊愈合,巨大的疼痛折磨着她,可她仍然坚持在讲台。

由于过度劳累,97年12月,张老师的病情复发,领导、同事、学生多次劝她住院治疗,她不肯。她说:“我的事业是教书,我的希望是学生,不把他们送出学校我是不会先走的”。这段时间,她的工作量达到了极限,每天工作10多小时,更不存在星期六、星期天,全年休息的时间只有过春节的3天。直到3月,她的病情己恶化得特别厉害。人们劝她住院,她仍然拒绝了。她说:“学生刚有起色,我不能离开他们,我的生命就是讲台”。领导、同事们说:“我们需要你活着,华坪人民需要你活着,请你服从安排吧。”冲着这份真情,她才进了华坪县中医院,这时,她仍然一边治疗一边坚持工作。每天都是一拔下针头就走向讲台,从没有在医院安稳地躺过一天。

看了不到一个月,医生告诉她医院无法控制她的病情,需要转院治疗。为了节约国家的医疗费,她毅然决定出院。为了即将毕业的学生,她拒绝再到任何医院治疗,仍然坚守在岗位上。就这样,张老师调到华坪两年多了,虽然她一直带着重病,一直承受着痛苦,可她从没有请过一天病事假。

人们常不解的问她:这样做有什么目的,有什么好处?什么力量使她这样坚强?张老师总是笑着说:“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573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