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提升学历方法范例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22512

【导言】此例“提升学历方法范例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提升学历方法【第一篇】

关键词社招生源;调查问卷;高职服装专业教育

一、背景及目的

纺织服装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载体,是支柱产业、基础产业、优势产业。经过技术改造、智能升级,纺织服装产业仍将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高职服装专业教育的落脚点是为转型升级中的企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长效发展服务。当前服装企业在人力资源储备中,仍然存在着一线岗位员工职业素养偏低、文化程度不高、学习能力偏弱的现实状况,急需突破“服装制造”向“服装智造”的人才培养瓶颈。在开展企业调研中,获知服装企业普遍存在着提升企业管理层职工、技术骨干、一线员工的学历层次和能力素养的需求。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要主动适应国家和地区的需要,专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树立紧跟意识,把握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风向标”。2019年,我院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率先协同校企合作型企业华利达服装集团开展面向社会招收全日制学历教育班学生,为产业升级转型储备智力资源。目前,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社招共计两届、102名学生。但在面向社会招生的服装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主要为:如何解决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的供需矛盾?如何解决生源对象学习维度多元化的问题?如何解决非传统生源的培养渠道受限问题?面向社会招生的高职教育要实现向企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迫切需要在生源需求、数量规模、资源布局、质量水平、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研究[2],基于非传统生源学情的科学分析,形成更具靶向性的面向社会招生的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真正体现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促进每一类学生充分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二、问卷调查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是针对我院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社招生源共计两届、102名学生。2.调查方法采用线下问卷的调查方式,调查和分析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社招生源需求、资源布局、学习能力等系列问题,从而对社会招生的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完善。

三、问卷调查结果

1.学生基本信息针对我院两届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社招生源,收回有效问卷75份。经过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社会生源中有%的人在40-50岁年龄段,说明在服装企业中,这个年龄段的员工文化程度不高,如图1所示。经过调查问卷统计与分析,92%的学生有服装从业经历,其中%的学生有5年以上服装从业经历,如图2所示。但只有%的的学生有服装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说明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意识不够,同时也说明企业没有组织员工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途径,如图3所示。经过调查问卷统计与分析,有%的学生是从所在单位宣传中获知全日制学历教育有面向社会招生的信息,24%的学生是从其他途径获知。一方面说明学生获知提升学历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另一方面说明企业已经在人才培养方面遇到瓶颈,希望通过全日制学历教育提升企业管理层职工、技术骨干、一线员工的学历层次和能力素养,如图4所示。经过调查问卷统计与分析,学生接受全日制学历提升的最主要目的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的人是为了提升学历;%的人是在工作中发现没有知识技能很吃亏,因工作所需而读书;%的人是为了提升学历修养,如图5所示。2.学生学习能力经过调查问卷统计与分析,有%的学生希望在周末和晚上开课。周末和晚上开课不影响白天的正常工作,这样可以工作和学习两不误,如图6所示。学生学习的形式有两种倾向性,36%的学生希望采用全面线上学习的形式,%的学生希望采用线上和面授相结合的学习形式,如图7所示。经过调查问卷统计与分析,%的学生喜欢使用手机学习,32%的学生喜欢使用笔记本电脑学习,24%的学生喜欢使用台式电脑学习,12%的学生喜欢使用IPAD学习。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手机人手一个,且方便携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如图8所示。经过调查问卷统计与分析,%的学生具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使用能力,%的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设备,有%的学生完全不具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使用能力,如图9所示。其中学生比较熟悉的学习工具主要集中在QQ、腾讯会议、腾讯课堂、钉钉、企业微信,如图10所示。经过调查问卷统计与分析,只有%的学生熟悉智慧职教平台,%的学生熟悉微智库平台,%的学生熟悉超星平台,48%的学生熟悉中国大学生慕课平台。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并不了解学校上课常用的线上资源平台,如图11所示。经过调查问卷统计与分析,其中有%的学生希望能加强专业基础知识,%的学生希望能加强专业实践能力,40%的学生希望能提高计算机使用能力,36%的学生希望能加强组织管理能力,%的学生希望能加强人际沟通能力。由此可见,由于现在服装企业处于从生产制造转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阶段,学生希望通过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水平和能力素养的提升,能更好地胜任现在的岗位,成为企业在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中坚力量,从而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如图12所示。

四、结语

通过对非传统生源的基本信息、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调研和分析,帮助我们制定更具靶向性的面向社会招生的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工需导向、工学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宽基础+多领域+强素养”课程模块的设置[3],以及采用虚实比例适当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提升学历方法【第二篇】

专业认同作为自我认同的一部分,是指学生通过参与互动的过程,内化专业价值观、知识体系、伦理守则和专业行为,形成专业的自我意向,具有专业的职业人格,产生执着感的过程。专业认同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信心、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对学生的个人发展产生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就业方向的选择。因此,调查了解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对于专业教学、学生管理和就业工作都非常重要。

二、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以中华女子学院高职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运用了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文献调查等方法。此次调查通过学生班级微信群和实习微信群等共发放问卷114份,收回有效问卷107份。问卷从专业选择、教学满意度、学习状态、就业意向等几个模块进行设计,共设计了32个封闭式问题和1个开放性问题,希望充分了解学生的专业认同态度。调查过程中的访谈部分主要在班主任工作和指导学生实习工作等过程中展开。

三、调查结果统计

1.专业选择调查结果统计。在“报考旅游管理专业的原因”方面,调查显示“个人兴趣主动填报”的人数比例占%;“服从调剂”的人数比例占%;“父母朋友影响”的人数比例占%;“认可就业前景”的人数比例占%,其他因素如“意外选取”“分不够报其他专业”“随意选取”等人数比例占%。在“入学前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兴趣”方面,“很感兴趣”的人数比例占%;“有点兴趣”的人数比例占%;“不太感兴趣”和“完全没兴趣”的人数比例占%。可以看出,入学前对该专业很感兴趣的学生占比较少。在“如果再有选择的机会,您还会选择本专业吗?”问题中,选择“会”的人数占%;选择“不会”和“不一定”的人数分别占%和占%。数据表明,愿意再次选择本专业的学生人数不足1/3。2.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统计。在“对本专业的总体满意程度”方面,“大体符合预想、较满意”的比例占%;“符合预想、很满意”的比例占%;而“不太符合预想、一般”和“完全不符合预想、失望”的比例分别占%和%。在“您认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整体学习氛围”方面,认为“非常好”和“好”的比例分别占%和%;认为“一般”的比例占%,认为“不好”和“很差”的比例共占%。在“您认为学习氛围不好的原因”方面,比例最高的四个选项依次是“学习热情普遍较低”“对未来很迷茫”“班级凝聚力不强”和“课程枯燥无味”。在“对专业课程教师的教学满意度”方面,认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分别占%和%;认为“一般”的比例占%,认为“不太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比例共占%。在“您最希望专业课程在哪些方面进行改善和提升”调查中,比例最高的选项是“讲解的趣味性”,占到%;其次是“内容的丰富性”比例占到%;再次是“课程的互动交流”“学生的参与性”和“课下与学生交流”比例均占到35%左右。在“您最希望班主任和辅导员在哪些方面给予更多的指导”方面,“专业技能”和“就业前景”选项比例最高,均占到42%左右;其次是“求职技能”和“社会经验”比例分别占到38%左右;而“职业规划”“专业知识”“学习方法”均占比达25%左右。3.学习状态调查结果与分析。在“是否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方面,“很清楚,有长远目标”占比%;“比较清楚,有大致方向”占比%;“仅有模糊方向”占比%;“没有明确目标,很迷茫”占比%。在“您觉得自己的学习状态怎么样”方面,7%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状态“非常好”,%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状态“比较好”,%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状态一般,其他不足5%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状态“不太好”或“很不好”。在“学习状态不好的原因”方面,比例最高的是“学习动力不足”,占到了%;其次是“难以持之以恒”和“对未来充满迷茫”分别占到了%和%;再次是“学习氛围不好”占到%;比例最低的是“对专业没有兴趣”,占到%。“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哪些困惑”方面,42%的学生认为自己学历低将来没有竞争力和对未来充满迷茫;%的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专业学习;%的学生存在自我管理的不足;28%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兴趣爱好;%的学生认为专业不好就业;%的学生认为高考失利影响了心态。在“上课睡觉、玩手机的原因”方面,认为“对课程不感兴趣”“自制力不够”的人数最多,达到60%左右;认为“老师的授课方式让学生提不起精神”的人数占到44%;认为“手机内容比上课所讲更有吸引力”的人数占到39%。同时还有18%的学生因为晚上睡觉太晚、睡眠不足导致上课没精神。“在课下是否有对自己的专业进行了解或资料查询”方面,有80%的学生表示“偶尔”会了解或查询;14%的学生表示“经常”会了解或查询;7%的学生表示“从不”了解或查询。在“是否有主动进行一些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方面,62%的学生表示有过类似的实践;38%的学生表示没有主动进行专业实践。从访谈中了解到,一部分学生会认为通过实践增进了对专业的了解,增长了见识和技能;也有部分学生会觉得通过实践了解到这个行业的许多负面信息,打击了专业信心。4.就业意向调查结果与分析。在“认可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前景”方面,61%的调查对象认为前景“一般”,18%的调查对象认为前景“很好”,其他21%的学生认为前景“不好”或“不太清楚”。在“毕业后的就业意向”方面,准备在酒店行业就业的人数占26%;准备在旅行社就业的人数占19%;而准备在“非旅游管理行业”就业的比例占29%;剩下25%的学生对于就业意向较迷茫。在调查中,有56%的学生准备继续提升学历,其中希望通过“学校专升本”的学生占68%;希望通过自学考试提高学历的人数占45%;希望出国学习提高学历的占20%。在“提升学历的原因”方面,58%的学生认为高学历社会认可度高;50%的学生认为高学历会增加自信;45%的学生认为高学历好就业;37%的学生希望通过提升学历转到自己另外喜欢的专业;只有23%的学生因为喜欢旅游管理专业而想继续深造。

四、调查结果分析

1.高职旅游管理学生专业自愿填报率低。根据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主动选取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数占比较少,未达到调查总人数的一半。而且通过访谈得知,在主动填报该专业的人数中,还有一部分没有将旅游管理专业填报为第一志愿,而是作为第二志愿等后备志愿被录取。由此可以看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填报志愿时由于兴趣而主动选择该专业的人数较少。结合访谈分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入学前的专业自愿填报率低和专业兴趣较低是导致入学后专业认同度低的一个重要原因。2.高职旅游管理学生希望提高课堂趣味性、实用性。通过调查数据显示,近1/3的学生对专业不太满意,同时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专业整体学习氛围一般或不好,超过1/4的学生对专业课程教学不够满意。在教学方面,需要教师注意加强课程的趣味性,丰富课堂内容,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生方面,学生相对重视专业技能、就业信息、职业规划和社会经验,需要学校和教师在学生工作中进一步面向就业、增强实用性,为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提供更多的就业指导。3.高职旅游管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调查数据显示,高职旅游管理学生中,有清晰学习目标的学生不足1/10,有超过1/3的学生学习目标模糊、较迷茫,一半以上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不太满意。许多高职学生对高职学历不够满意,并且自信心不足,同时在学习方法上需要进行指导。在教学和学生工作中需培养学生的专业信心,进行专业学习方法指导,鼓励学生,调整不良心态。除了课程应增强趣味性外,学生的“自制力不够”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状态和效果的重要原因,同时手机、网络等外在因素以及生活、作息习惯也会影响学习状态和效果。需要培养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同时增强自制力。许多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意志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困惑和不足,需要学校和教师加以指导和培养。在实践方面,学校和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课外实践进行指导,对实践效果反馈进行了解,对于正向的反馈应予以鼓励,对于接收到的负面信息应予以及时分析和疏导,以免影响接下来的专业实习。4.高职旅游管理学生对专业就业前景信心不足。根据数据显示,有很大部分学生对旅游管理就业前景信心不足,准备在旅游行业就业的学生比例不到总数的一半,1/4的学生就业方向较迷茫。这也是影响高职旅游管理学生对专业认可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学校和教师在平时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多介绍行业前景和就业信息,及时纾解就业困惑,帮助学生明确就业方向,增强就业信心。调查显示,大部分想提升学历的学生并不是因为喜欢旅游管理专业才继续学习,而是认为高学历能带来更好的社会认可度和就业竞争力或者想通过再学习转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在学生中存在的这种盲目地追求高学历,而不考虑职业兴趣和就业方向的现象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就业。需要帮助这部分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特点、优势和职业兴趣,做好职业定位和发展规划。

作者:李素馨 单位:中华女子学院

参考文献:

[1]徐秀玉,张春霞.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倾向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6(1).

[2]姚丽芬,程瑞芳.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度实证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5).

提升学历方法【第三篇】

一是真正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对象拓展到所有人。作为一种类型教育,我国职业教育的实践形式分为学历型的职业教育与非学历型的职业培训。学历型的职业教育通常是由职业学校在秋季招生,部分地区也实现春季和秋季两次招生。非学历型的职业培训主要由相应的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而且是随到随学。总体说来,我国职业培训的开放性特征鲜明:全民开放、全年招生、随到随学;而由职业学校实施的学历型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则受到定期招生、学制要求和课程内容的制约。英国“工作室学校”的“全年开放”,弥补了学历型职业教育的开放性不足,从而实现了满足“不同类型”求学者需要的办学目标。且由于是面向“各类学生”的学历型职业教育,所以英国“工作室学校”不注重办学规模,而是注重办学形式的创新,确保与生产领域同步的“朝九晚五”的制度设计。因此,必须切实改变当下我国学历型职业教育重职业学校的办学规模以及学习制度包括作息时间制度自成体系,难以灵活地与行业、企业对接的弊端。

二是充分强化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学习是为了工作需要。职场中的工作需要必须同时兼顾员工的发展与企业的需要两个方面。由于我国目前的学历型职业教育的课程是以职业学校为主导的课程设计,企业的参与是课程方案研制之初的“一次性”参与,后续的实施性过程参与不够,从而导致工作中的“学非所用”。如果按照“企业要求”实施教学,又使得原本是学历型职业教育“变相”地沦为短期的职业培训,虽解决了企业的一时之需,但因不利于员工的可持续发展而遭到诟病。英国“工作室学校”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上,通过“80%的课程学习不是坐在课堂里完成的,而是通过授权给商业机构、非政府机构等的实际项目来完成”的做法,较好地处理“员工的发展”与“企业的需要”之间的平衡。这与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建议把“充分利用工作场所学习”作为核心领域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是一致的。为工作而学习和因为学习才能更好地工作,是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和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

三是切实凸显了职业教育的终身性:提供职业发展的上升通道。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鲜明特征是,“就业”与“升学”并行并重。审视当下我国职业教育,职校生的职业定向过早。不少地方的职业学校将职校生分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班和“以升学为导向”的对口单招班,而且这两种办学形式会“异化”为仅仅满足企业需要的“职业培训”和纯粹为了升学的“普通教育”模式;并呈现两种病态:职业班的学生将职业教育看成是“断头式”的终极教育从而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对口单招班的学生将职业教育看成是“精英式”的应试教育从而丧失职业学习的“趣味性”。其“病灶”是钝化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得职业教育成为“质量规格”难以提升的教育。反观英国的“工作室学校”,通过课程的结构比以及实施主体(导师和项目机构)的不同,先是“用”而勉学,让学习者感受到学习“实用性”来激发学习的主动性;然后“学”以致用,促进学生学习的再提升,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职业发展。“大学深造”和“直接工作”的两种学习取向在“工作室学校”中得到有效整合。

从德国的“双元制”,到新加坡的“教学工厂”,再到2010年才创建的英国“工作室学校”,我们不难发现,职业教育在“知行合一”的关系平衡上,正在逐步放大“行”的比重,“做中学”将成为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当前将大量资金投入到职业学校建立专业实训基地的做法,我们应审慎,因为职业教育相关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主要发生在生产领域,员工所要掌握的生产技能也只有在工作场所才能真正得到应用。从这一角度看,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只有在职场中才能得到真正的激发。

提升学历方法【第四篇】

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护理专业人员就业本该不存在难题,但是现实的情况是,一部分护理专业毕业生出现就业困难,一部分用人单位却没有招到合适的护理人员。针对这一现象,课题组对大专、中专即将毕业的护生就业意向进行调查,了解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意向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以供有关决策部门参考。

对象和方法

对象。某学院10级、11级两个年级、两个学历层次、两个学习阶段护理专业学生300人。其中10级为正在参加实习的100名中专护生;11级是即将进入实习的100名中专护生和100名大专护生。其中,中专护生中有男生10人,大专护生全部为女生。学生中有19%为城镇户口,81%为农村户口。

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按照基本情况、择业标准、影响因素、择业过程、择业态度等五个方面共计27项内容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300份,有效率达100%。问卷回收后由专业人员进行统计学处理。

分析与讨论

择业标准

表1显示,学生普遍将中小城市作为首选,综合起来占到54%;其次是大城市占到38%,均不愿意到乡镇基层就业,仅仅占到8%。

表2显示,毕业生薪酬期望标准2000元以上的占到%,大专生对薪酬的要求在2500以上的都占到该人群的40%,要求相对较高。

表3显示,在就业单位选择上,公立医院占据绝对优势,占到%,私立医院仅占3%,大专生中没有一个人愿意到私立医院就业,并且,统计数据表明,社区服务中心的就业意向太少,仅占总就业意向的%,反映出就业方向选择相对不合理。

究其原因,大城市就业压力大,生活成本高,半数以上毕业生打算到中小城市就业,显示出就业比较理性;超过80%的学生是从农村辛辛苦苦“考”出来的,并且,城市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好,因此,大部分毕业生不愿到乡镇基层就业。城市生活成本的增加导致薪酬期望标准提高,大专生因为付出的更多,因此要求较高。在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由于传统的找单位要稳定、有编制、有依靠思想的影响,致使不愿到私立医院就业;社区服务中心多是基层医疗单位,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发展空间受限,因此不愿到社区卫生单位就业,表现出就业选择的不理性。

择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表4显示,毕业生普遍认为专业能力起到决定性作用,占到51%;而人际交往、思想品质分别为%、%。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正处于实习阶段的中专生认为思想品德应该与专业能力相当,均达到了该人群的36%,说明该阶段学生意识到职业道德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表5显示,大专生与中专生有一个明显的分歧,即大专生认为,用人单位最看重毕业生的实践经历,占到35%,而中专生认为是学历因素,但是,两者均把所学专业是否对口和学习成绩作为重要参考。

表6显示,有近40%的学生认为就业市场不规范,存在不公平竞争,是择业过程中的主要问题;%的学生认为专门人才供大于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总量减少了。%的学生认为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了解不够,也是择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择业过程调查

表7显示,大部分毕业生就业计划很明确,毕业后即就业;中专生中有73%左右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在实习学生中,这一比例占到了43%,说明中专生有强烈的提升学历的愿望;总体而言,选择自主创业的仅仅为%,大专生没有一名学生愿意自主创业,这表明自主创业教育严重缺失。

表8显示,大专生认为是由学校提供就业信息、推荐就业是求职的首选,占该人群的46%,而中专生认为通过家庭、托熟人关系是首选,占该人群的60%;但不管如何,均把参加招聘会作为第三考虑方案。此种情况表明,被动性选择工作,靠别人安排仍是学生的一种就业习惯。

表9显示,择业时学生最希望的得到的求职信息是有关面试和演示的技巧以及职场的礼仪,占到了40%;其次,是医院的介绍和招聘信息,再次是相关医院护士的现身说法,占到%。

中专生由于学历层次较低,特别是参加实习后,更是发现,医疗单位中本科护生,甚至硕士护理人员也比较常见,增加了其继续深造的紧迫感;护理专业有行业的特殊性,毕业后依靠本专业自主创业的可能性较小,学校自主创业教育的缺失也导致其缺乏相应的知识与能力。中专生由于年龄较小,在工作安排上多听从父母,造成依靠家庭关系或者托熟人安排工作作为首选项的局面;而大专生多是由于信任度的问题,更加愿意相信来到学校招聘的单位,或者是听从学校推荐的工作。

择业心态调查

表10显示,大专生中有40%的学生对未来能否顺利就业心里没底;中专生依赖家人找工作的相对较多,比例占到29%;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正处于实习过程中的中专生,明显地表现出自卑恐惧心理,害怕毕业即失业,此类人员占到14%。

表11显示,当求职状况不尽如人意时,大专生有超过76%的人愿意降低标准,接受与专业有关联的工作,显示出就业比较务实。但是中专生相比显得理性不足。

总体上看,超过30%的学生对未来的就业感到盲目、恐慌,表面上看是由于学历层次和就业形势的压力,其实根本原因在于就业观念的误区,高学历的护理专业毕业生确实是大量存在的,但并不是没有工作岗位给大专生和中专生,主要是由于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定位不准造成的。正在实习的中专形成较大的就业恐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在实际工作中,接触到较多的高学历护理人才,因此感到就业压力较大。

对策

加强学生就业观念教育,鼓励到基层就业

河南卫生系统实施的医疗资源倍增计划,要大力提升县级医院的病床数,大力发展民营医院,进一步增加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的护理力量,到2015年,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工作的护士要达到万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护比达到1∶1~1∶。

由此可以看出,以民营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基层卫生医疗单位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这意味着,护理专业目前出现就业难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观念定位不准,就业期望值过高引起的。

鉴于此,政府部门要大力宣传基层护理人员需求情况,制定出台基层就业的鼓励办法,将工资待遇、职称晋升、继续深造、个人发展等考虑进去,以提升基层岗位吸引力;学校等教育培训机构在对护理专业毕业生进行职业指导时,积极引导学生到基层就业,提倡艰苦奋斗作风,提倡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社会最需要的县级城市、民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农村乡(镇)卫生院就业,实现自我价值;毕业生应调整择业心态,切忌好高骛远、急功近利,要摆正位置、脚踏实地,使自己的择业原则符合社会的需要,努力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完美结合[1],促使就业更加顺利,更加有效。

开设低学历护生专业特定方向培训,增强就业竞争力,帮助树立自信心

由于本科护生,甚至硕士护生的批量培养,使得医院等医疗机构在招聘的同等条件下,大量选聘高学历人才,导致低学历护生,尤其是中专护生承受较大的就业压力。有鉴于此,教育培训机构要结合社会、医疗单位、基层单位实际需求情况,开辟护理专业的特色方向,培养职业针对性较强的护生,让低学历人才具有某一方面的突出优势,具有不可替代性,从而增强低学历护生的就业竞争力,树立就业的信心。比如,根据中专生踏实肯干、对待遇要求相对不高、愿意去基层工作的特点,开设适合农村、城镇居民的社区护理、家庭型护理、婴幼儿护理、特殊老人护理,甚至以此可以开展类似于钟点工、家政护理的自主创业教育,从而帮助就业、创业。

分层对待,为中职生提升学历创造条件,为大专生开展实践培训

《河南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增加大专层次护士比例,缩减中专层次护士比例。到2015年,全省护士队伍中,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士应不低于60%;二级医院中,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士应不低于50%,并有一定比例的硕士、本科人才。

调查显示,因感受到低学历带来的压力,中专生要求提升学历的愿望比较迫切。为此,在逐步缩减中职生护理教育的同时,政府、高校要重视现有中职护生提升学历的诉求,创造条件,给该层次学生的学历提升搭建平台。

针对大专生,根据就业特点,要加强实践培训,探索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开展“1+1+1”培训模式,一年专业基础课学习,一年临床实训课训练,一年医院顶岗实习[2];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加强理论理解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使技能型人才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规范就业市场行为,引导学生通过招聘会,自我推荐促进就业

调查显示,就业中确实存在着极个别招聘不规范的现象,但是,绝大部分单位还是按照人才引进的标准进行招聘。为营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由政府部门组织的医疗用人单位公开招聘时,要实行公开、公正、公平,制定合理条件,进行阳光操作;医院等用人单位到学校组织自主招聘时,要面向学生公开选拔,并及时通报结果;学生在参加竞聘时,要敢于展示自我,竞聘失败时,要善于总结不足,避免下次失误,而不是一味的归结为招聘不公平。

同时,学校要积极联系用人单位,甚至同类学校联合起来,联系用人单位开展有针对性的人才招聘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通过招聘会,让学生自主与用人单位面谈,增进双方的了解,促进就业。

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增强护生就业竞争力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522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