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家庭实用4篇
【导言】此例“文明家庭实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文明家庭事迹材料1
同志有一个崇尚文明、积极进取、相敬相爱的家庭,夫妻敬业爱岗事业有成,儿女热情礼貌健康上进,邻里相处融洽和睦,赢得了周围人们的赞美。同志及他的妻子、儿女一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德治家,谱写了一曲文明、健康的动人乐章,成为创建文明家庭的先进典型。
一、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
同志担任村支书工作,十几年来,在工作中总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干一行爱一行。担任支书,他是全乡支书学习的榜样,对自己的所学所知从不保留地传授给他人;群众谁家有难事,只要找他,保准让你称心如意。今年的美好乡村建设中,勇挑重担,积极投身到美好乡村建设。村被列为全省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以来,他全程参与该村的。规划,并多次配合设计专家深入村庄内实地考察村情村貌,充分听取群众的意愿和建议,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针对美好乡村示范点的建设,提出了旧村改造的方式,旧村改造主要指配套设施但近期需要保留村庄有步骤的进行改造,改善村庄的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建设方案优化了该村的各类资源环境,受到村的百姓们的强烈拥护。同时,他多次参与配合市乡部门做好宣传、整治、建设等工作,清理沟渠、塘坝的淤泥,以及房前屋后的垃圾、柴草、家禽畜的进圈工作。汪书记妻子的在平时的生活中也不示弱。她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组织隔壁邻家的组妹积极开展“十星清洁户”创评活动,共同营造更清洁、整洁、优美、舒适的美丽家园。她还利用自己会乐于帮助别人,积极关心留守儿童,多次参与志愿者慰问村里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活动,深受村民的爱戴。
二、夫妻互尊、互敬、互爱、和睦平等
同志任村支书工作任务重,在家时间少,相对照顾家庭的精力就少了。他的妻子总是理解、支持,从无怨言,她十分尊重体谅丈夫,认为丈夫的工作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是对全体村民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是对他们诺言的实践。她是一名家庭主妇,在她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作为媳妇,她恪守妇道,作为母亲,她慈爱,但从不溺爱,在照顾好儿女生活的同时,还担负起教育儿孙成材的重任,儿子已大学毕业,并考取国家公务员。作为妻子,她是“贤内助”的最佳代言人。
为了减轻丈夫的工作压力,她承担起家庭的所有事务,把家中的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条,从不让丈夫因家事分心而影响工作,为了让丈夫做清清白白的村官,不滥用权力,不迷失自己,她建立起比一般家庭更加纯朴和节俭的作风,牢固地守护着自己家门。她常吹家庭廉洁风,常念家庭廉洁经,督促丈夫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外做到“一身正气上班去,两袖清风回家来”。对外出学习的丈夫,她每次电话都说家中一切都好,让他安心学习。她的贤惠和支持,也得到了深情的回报。只要他有空在家,总是修修补补,干这干那,承担起丈夫在家应承担的职责,对于孝敬老人、教育孩子、处理邻里关系,他总是与妻子一起商量,互相配合,二人互敬互爱互商互谅,成为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妻。
三、尊老爱幼,家中模范
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同志还努力做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协调好家庭事务,使整个家庭和谐融洽,和睦相处。他把工作之余时间都留给了家人,陪伴家人,就算只是一家人在一起聊天,那也是他心中最幸福快乐的时光,身为一家之主,他以宽容和理解善待每一位家庭成员,做到“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关怀”。作为丈夫,他爱护妻子,与妻子相互关心,互相扶持,夫妻感情融洽,从不为小事争吵;作为父亲,他以身作则,注重好儿子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孩子节俭、谦逊、自强的良好品质,教育他们独立自重、学会做事、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四、率先垂范,做儿女的楷模
为了使儿女能够更加健康的成长,夫妇一方面洁身自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品位,另一方面率先垂范,为儿女做出榜样。1、生活俭朴。与妻子虽然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差,但是生活追求淡泊,不慕新潮,不摆阔气,从不浪费,提倡节约,精打细算,用之有度。他们还经常教育儿女一菜一汤,当思来之不易。在他们的教育下,他的儿女本着朴实大方,从不大手大脚乱花钱,养成了勤俭节药的好习惯。2、严于律己。为了以言行影响儿女,为儿女创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夫妻俩在家讨论家务事,总是以公序良俗和法律法规为标准,努力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不行。他们从不玩牌赌博,不搞封建迷信,不作违法乱纪的事情。3、敬老尊长。自结婚起,夫妻对双方老人十分尊敬和孝顺。不仅在生活上予以照顾,家中大小事也征询他们意见,使他们觉得受尊重,在家里有地位,因而心情开朗。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他们的儿女礼貌懂事、非常孝顺。在村他们一家年年都受到了好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上4篇文明家庭就是山草香小编为您分享的文明家庭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文明家庭事迹材料2
XX同志有一个崇尚文明,积极进取,和睦和谐,相敬相爱的家庭。夫妻结婚20年以来相敬如宾,非常恩爱,孝敬老人,善待邻里,在家中能挑重担,任劳任怨;并且敬业爱岗事业有成,老人安享幸福晚年,独生儿子聪明可爱,是一个和睦的四口之家,深受单位,邻里和社会的好评,赢得了周围人的赞美。
一、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敬职敬责
二、以德育人,重视子女教育
在生活中,XX深刻地认识到,父母亲对子女负有抚养和教育的责任,无论是老一辈还是父母亲,都要把对下一代的爱建立在科学和理性的基础上,把对子女的爱的感情同培养他们的人生观、道德观及其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结合起来,讲究方法、讲究技巧。健康的家庭需要一个健康的环境才能得以健康的发展和延续,XX与爱人始终把对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为此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送去好的教育机构学习锻炼自己,不断加深母女之情,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并健康快乐长大成人。20XX年,她的儿子光荣考入了三峡大学。
三、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家庭和睦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XX和爱人和眭相处,互相尊重体贴。他们敬老爱幼,在精神生活上给老人家体贴和安慰,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享受到晚年之福的乐趣。XX的父亲三年前不幸去世,婆婆身体不好,经常住院。为了照顾母亲,她将婆婆接到自己家中,尽心尽力赡养婆婆。在家庭经济关系中他们双方都能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处理得非常好。在这个家庭里,他们作为子女尊重长辈,长辈关心爱护子女,共同建造了一个温馨、和谐、向上的文明家庭。对于孝敬老人、教育孩子,她与爱人一起商量,互相配合,二人互敬互爱互商互谅,成为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妻。儿子正在成长期,为了使儿子能够更加健康快乐成长,夫妇一方面洁身自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品位,另一方面率先垂范,为儿子做出榜样。生活俭朴。XX与爱人物质生活追求淡泊,不慕新潮,不摆阔气,从不浪费,提倡节约,精打细算,用之有度。严于律己。为了以言行影响儿子,为儿子创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夫妻俩在家讨论家务事,总是以公序良俗和法律法规为标准,努力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不行"。他们从不搞封建迷信,不作违法乱纪的事情。敬老尊长。自从婆婆同XX一家人共同生活以来。夫妻两人对老人十分尊敬和孝顺。不仅在生活上予以照顾,家中大小事也征询她意见,使她觉得受尊重,在家里有地位,因而心情开朗。
四、夫妻互相尊重,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照顾
和睦的家庭能给每一个家庭成员带来温暖,带来快乐,带来健康,带来智慧,带来前进的力量,特别是能为孩子更快乐更好地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在他们的家庭生活中,他们努力建造一个和睦的家庭,创造一种温馨、互敬互爱的家庭氛围。要建造一个和睦的家庭,最重要的是必须处理好夫妻关系。因为在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夫妻关系在家庭中起着核心的作用,是家庭幸福、在处理家庭的大事时,夫妻平等对待,互相通气,共同磋商决定,只要是合理的建议,求大同,存小异,做到办每件大事双方都心情舒畅。勤俭持家,他们在共同料理家庭的事情时,不分你我,一起商议,取得共识,家务事处理得井井有条,整洁舒适,受到邻里的赞扬。有位诗人曾经说过:一个男人加上一个女人是爱情,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再加上一个孩子是家庭,而一个家庭加上丰富的文化生活则是一种文明。因此,在夫妻活动的内容上,不能仅仅满足于干干家务,带带孩子,层次要不断提高,方式要多样化,增加文化含量和社会交往,和同事、邻居、亲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给夫妻间的爱情不断注入新鲜血液。自组成家庭以来,XX夫妻之间本着这一理念,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提高,保留各自的活动空间和活动领域。夫妻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同样,和睦的家庭就是开心,不管你是收入多还是收入少,不管你是学历高还是学历低,只要大家在一起和睦相处,心疼每一个亲人。跟你的亲人在一起,你的心觉得特别踏实,特别希望他们好,也特别愿意为他们去做,这就是开心家庭,而不是官宦世家,不是出身名流。他们遵纪守法,在社会是好公民,在单位是好职工,在家里是好父母,她们的家庭是一个好家庭。
文明家庭3
家庭是船,事业是帆,帆儿推动船行,船儿扬起风帆。”刘伊梅同志在三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她一向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为准则,勤奋工作,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经营家庭,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工作上,得到了同事们的好评,也得到了领导的认可。生活中,她爱着家人,关心他人,热心公益事业。同家人一齐营造了一个和谐、温馨、幸福的大家庭。
一、爱国守法、恪尽职守、热心公益事业。
刘伊梅同志参加工作30年来,自始至终坚持在工商一线,先后在注册、稽查岗位。他坚持勤奋学习、忠于职守,以一颗对祖国的工商事业的赤子之心在工作中任劳任怨,踏实肯干,认真负责,深受领导和同事的好评。以她的行动用心影响着每一个家人,他们都热爱学习,用心进取,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待人热情有礼。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用心维护社会公德,诚实守信,严格遵纪守法,没有参与黄、赌、毒等违法活动,模范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依法行使和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健康的家庭需要一个健康的环境才能得以健康发展和延续下去。刘伊梅一家人热心于公益事业,用心参加各项献爱心活动,主动和贫困家庭帮困结对,与邻居和睦相处,帮助他们排忧解难,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家庭成员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从不参加和封建迷信活动,致力于环境保护,用心参加健身锻炼,养成了文明健康的生活好习惯。
二、尊老爱幼、家庭和睦,营造出民主、平等的家庭 氛围
相濡以沫人生路,他们夫妻恩爱、相互尊重,孝敬公婆,善待父母,在家中能抢挑重担,任劳任怨。兄弟姐妹之间团结和睦,互相帮助,是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经常受到邻里的称赞。媳妇是婆婆眼中的好女儿,为年老体弱的婆婆做可口的饭菜,为婆婆洗衣晒被,洗澡更是常事。婆婆逢人便说“儿媳就像自己亲生的闺女,我儿能有这样一个好媳妇,真是我们一家的福气!”
重视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十分注重榜样的力量,身体力行,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从而创设出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在他们家中表现得更具体入微。经常能看到夫妇带着儿女玩耍、学习,和孩子情切交流,营造平等的家教氛围。婆婆虽已80高龄依然为家庭着想,从不为家庭增加负担。女儿在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虽只有10岁,但自理能力强,是个懂事、活泼、可爱的好孩子。讲文明,懂文明,讲卫生,爱清洁;在学校更是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兴趣广泛,尊重老师,团结同学,是老师的好帮手,是同学们的好伙伴,是一个文明礼貌、多才多艺、名副其实的好学生,好班长。
三、勤俭持家,注重搞好邻里关系
文明家庭4
经济效益发展家庭林场的经济效益首先表现在促进林农增收上。家庭林场的经济收益主要来自以下方面:一是进行植树造林、森林抚育维护所得的政府补贴;二是开展林下种、养殖业务(如蘑菇、木耳、中药材、竹木编制品、家禽家畜养殖等)获得的收益;三是依法按规采伐获得的木材销售和果林、油树产品(如水果、坚果、茶油、棕榈油、橄榄油等)销售收益;四是开展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获得的收益;五是参与林业碳汇交易获得的收益。其次,发展家庭林场能够促进林业产业和林业经济的转型升级[6]。从林业第一产业来看,以树木森林为载体的家庭林场生产经营活动会从客观上淘汰原有依靠砍伐林木获得局部与眼前利益的做法,取而代之造林营林、森林抚育维护,从而提升林业第一产业内部基础产业(林木的培育和种植)的产业地位,优化林业第一产业内部的产业结构;从林业第二产业来看,随着家庭林场经济的发展,林业第二产业内部附加值高的生产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深加工资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将逐步取代原有附加值低的生产原材料、初级产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而优化林业第二产业内部的产业结构;从林业第三产业来看,家庭林场的发展将带动林业第三产业重点产业森林旅游与休闲服务的发展,进而优化林业第三产业内部的产业结构。再次,发展家庭林场,将带动产前林业生产资料生产、采购,产中林业技术指导与生产管理,产后林产品加工、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展完善林业经济产业链。
社会效益首先,发展家庭林场能够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促进就近就业。随着城镇化、工业化不断加快推进,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已经从早期的过剩,演变为如今的短缺。引导劳动力从城镇向农村适度回流,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破解“三农”问题的第一步。发展家庭林场,将在经济收益、发展机会、自然及社会生活质量方面产生不低于城镇的比较优势,促进劳动力回流。其次,发展家庭林场可以解决由“空心”带来的农村社会问题。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一方面在推动中国经济腾飞的过程中“农民工”立下了汗马功劳,另一方面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也给城市和农村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农村,留守老人无人照顾赡养;留守儿童缺少父母关爱;留守妇女则面临独自支撑家庭的重担和情感空间的空白。发展家庭林场,让林农在自家附近劳作,既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又照顾了家庭,增进了家人之间的情感,重构了涣散的家庭文化,解决了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和留守妇女面临的严峻的心理和生理问题。再次,发展家庭林场将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增加碳汇等方面带来正的外部效应,增加全社会的福利。
生态效益中国今天面临的严峻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并非一朝形成的,一方面在于经济人在眼前利益驱使下的急功近利,另一方面也源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并没有形成一种文化基因植根于广大社会人的内心,缺乏对生产经营实践的影响力和指导性。党的十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而美丽中国的构建则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家庭林场以林木为发展载体,林木旺则林场兴,林木失则林场亡,林场对林木的依存关系必然导致林农对林木培植维护的重视,走一条获得可持续财产性收入的“绿色致富之路”。其次,发展家庭林场,能够提高森林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森林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旅游等方面的生态服务功能。再次,发展家庭林场,还能够通过林场经营者内化的生态文明价值观来影响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参与者的价值取向,让游客接受环境保护教育,增强全社会的生态文明价值观。
2目前家庭林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对生态文明价值观的认知不足目前而言,家庭林场生产经营者对生态文明价值观的认知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没有将林业可持续经营上升到生态文明的高度,更没有将生态文明吸收内化成意识形态的价值观,体现在生产经营活动上,则表现为生产工艺落后、经营理念呆滞、经营模式单一。在生产工艺上,由于家庭林场的发展缺乏科学指导,林农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生产方式粗放,生产效率不高,对生态环境的不当和超载利用较为严重;在经营理念与经营模式上,由于获取信息的意识不足、途径有限,导致家庭林场经营者的经营理念僵化,观念转变缓慢,家庭林场依然依赖传统的经营模式,对于现代物联网、互联网、订单等经营模式不够了解,窄化了家庭林场的产品销售路径。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林农的文化素质不高,既造成从內源出发对既有生产工艺、流程、方法、经营理念进行革新的困难,同时又阻碍了对来自外部力量驱动的先进生产工艺、现代经营理念和生态文明价值观的推广和普及,是导致家庭林场生产经营者对生态文明价值观认知不足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弱质的产业性质导致林农对林业产业投入的热情不高,阻碍了从生产经营实践中提升生态文明价值观的途径。林业产业前期投入成本大,存在大量沉没成本,产业生产周期长,收益滞后,御灾能力弱,导致林农对林业生产经营的信心不足,热情不高。此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前,林木使用权和林地使用权的分离,导致林农对林木的经营处置困难,在相当程度上损害了林农发展林业经济的积极性。
对生态文明价值观的传承断代家庭林场生态文明价值观的传承断代表现为传承主体和传承客体的双重断代。传承主体断代主要体现在愿意从事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劳动力资源和人力资源流失。传承客体断代是指通过以家庭生产经营为载体积累起来的生产工艺、流程、方法、经营理念,以及护山爱林等朴素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在代际之间失传。其中,传承主体断代是传承客体断代产生的原因;传承客体断代是传承主体断代的必然结果。家庭林场生态文明价值观传承断代的直接原因在于从事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低下,深层原因则在于社会利益分配机制的不完善。从宏观层面来看,政府政策对具有公共物品性质和正外部效应的林业产业的扶持力度不够,利益分配机制向弱质产业的倾斜不足。从微观层面看,从事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机会成本过大,在市场交易中议价能力弱,让微观主体对发展家庭林场望而却步。总体而言,家庭林场生态文明价值观传承断代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传承主体即人的因素,只有提供了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可能条件,家庭林场才能够发展壮大,内嵌在家庭林场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生态文明价值观也才会得以传承延续。
基于生态文明价值观的发展创新乏力家庭林场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创新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本身体现出极强的创新性,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却面临创新乏力的困局。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结束,改革大幕刚刚开启,我国就出现了第一个上规模的家庭林场,并曾围绕家庭林场的性质、管理体制、利益分配等引起全国性大讨论。通过讨论,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加速了中国农业的市场化进程。但是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家庭林场的注视不够,围绕家庭林场进行的理论创新几近空无,没有能够形成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其次,在技术创新方面,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林农的结合度不够,很多技术创新成果脱离实际生产需要,仅仅停留在纸面上,成果转化推广能力弱。
3发展家庭林场的对策建议
外部驱动与内源修习相结合,促进家庭林场生态文明价值观的构建鉴于目前家庭林场发展过程中林农文化水平不高的现实,政府有必要加强对家庭林场生产经营人员的教育培训,从政策法规、生产工艺、机械操作、林业保险、产品营销、生态文明等方面入手,提高林农的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同时,林农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探索、发现、总结,将实践经验提炼升华成理论成果。更重要的是,政策制定者、专业研究人员要加强实地调研与试验,听取林农意见,协助林农不断提高生产工艺,拓宽经营视角,强化生态文明价值观,让林农成为生态文明价值理念构建的参与主体,外部驱动与內源修习相结合,共同促进家庭林场生态文明价值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