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的知识点精编3篇
【导言】此例“欧姆定律的知识点精编3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欧姆定律的知识点1
关键词欧姆定律 应用 初中科学 教学策略 探索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欧姆定律,并应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计算;能根据欧姆定律及其电路的特点,更深刻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通过计算,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实验能力以及分析问题、概括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通过实验探究等学习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认真谨慎的学习习惯。
近几年,中考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的考查非常多,归纳一下,主要是从这么几方面进行考查的。
1、以欧姆定律为基础,结合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电阻特点,解决一些简单的计算。
例1、如图3所示, ,A的示数为,V的示数为6V;若R1,R2串联在同一电源上,通过R1的电流为,求R1和R2的电阻值。
图3
解析: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并联电路特点的掌握和对欧姆定律公式的理解。在解物理题中,数学工具的应用很重要。本题可先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找出R1、R2和总电阻的关系。
2、结合伏安法测电阻的相关知识,更深刻的理解欧姆定律的生成,强化电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查。
例2、给出下列器材:电流表(0~,0~3A)一只,电压表(0~3V,0~15V)一只,滑动变阻器(0~10 )一只,电源(4V)一个,待测电阻的小灯泡(额定电压,电阻约10 )一个,开关一只,导线若干,要求用伏安法测定正常发光时小灯泡灯丝的电阻,测量时,两表的指针要求偏过表面刻度的中线。
(1)画出电路图;
(2)电流表的量程选 ,电压表的量程选 ;
(3)下列必要的实验步骤中,合理顺序是 。
A. 闭合开关 B. 将测出的数据填入表格中
C. 计算被测小灯泡的灯丝电阻 D. 读出电压表,电流表的数值
E. 断开开关 F. 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
G. 对照电路图连好电路 H. 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解析:欧姆定律的得出是根据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来进行探究的,而伏安法测电阻同时也是欧姆定律的一个应用。所以伏安法测电阻与欧姆定律的应用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对伏安法测电阻的相关知识的考查,其实更能帮助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的生成。并且通过自己画电路图的过程,考查了学生对电路连接的作图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3、应用“欧姆定律”判断电路中各电表的示数变化
例3、如图1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由左端向右移到中点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电压表和电压表A1,A2和示数变大
B. 电流表A1示数变大,电流表A2和电压表示数不变
C. 电流表A2示数变大,电流表A1,电压表示数不变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解析:本题考查了利用欧姆定中电压、电流、电阻的关系来判断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变化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对复杂电路的判断能力,电表测哪个用电器的电压,测通过哪个用电器的电流等。R1和R2是并联关系, 测电源电压; 测干路电流, 测R2的电流。
答案: B
4、通过解方程的方法结合欧姆定律,解决由于电阻变化而引起电压、电流变化的题。
例4、 如图2所示,变阻器R0的滑片P在移动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0~4V,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1A~,求电阻器R的阻值、变阻器R0的最大阻值和电源电压U。
图2
解析:在电路中由于电阻发生变化引起的电流、电压变化的题,如不能直接用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特点直接求解,可考虑用方程解题。在设未知数时,尽量设电源电压、定值电阻等电路中不会变化的量。首先分析一下电路图,弄清电流表测量对象,同时可看出电压表示数为0V时,电流表示数最大为1A,电压表示数为4V时,电流表示数最小为。但根据已知,用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特点能直接求出的量只有R0的最大电阻值,别的再无法直接求出,因此这里必须要列方程来解。
5、“欧姆定律”和生活实际的结合,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5、下图是新型节能应急台灯电路示意图,台灯充好电后,使用时可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R改变灯泡的亮度,假定电源电压、灯泡电阻不变,则灯泡两端电压U随R变化的图象是( )
解析:灯L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源电压U、灯泡电阻 不变。当滑片向左移动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变大,即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由 知,电路中的电流I会变小,则灯泡两端电压 也会变小。
答案:选C。
结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上总结的题目类型可能并不完全,但只要学生能掌握并真正理解欧姆定律的内涵,就能很好的应用它来解决生活实际中真正出现的问题,把理论转化为实践才是学习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 谢妮。欧姆定律教学的优化设计[J]. 职业
[2] 邹冠男。欧姆定律知识梳理[J].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以上就是山草香给大家分享的3篇欧姆定律的知识点,希望能够让您对于欧姆定律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欧姆定律的概念2
关键词:课堂环节;探究情境;教学质量
目前,技工学校都面临着一个困惑:学生基础差、积极性不高;电子电工学科抽象,学生不易接受。因此单向的教学方式已不符合现有的教学状况。现状告诉我们:只有加强互动,让学生主动学习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根本在于教师是否能够抓住学生的心。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电子电工这门学科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认为巧妙地创设问题性探究情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探究情境,以疑激思,导入新课
快速、有效地导入新课,是使课堂教学获得成功的一个关键。而以实验或现象创设教学情境,并通过设置疑问启发学生思维的新课导入法,是教师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例如:在进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教学时,可先设计一个电路:把E1=3 V、E2=9 V的两个电源的一端并联,并联端与小灯泡的一端连接,小灯泡的另一端与开关S一端连接,然后,把开关的一端与E1E2的一端分别连接。再进行以下演示:先将开关扳到位置1,观察现象,此时小灯泡几乎发白光。接着让学生讨论、猜想:如果老师把开关扳到位置2,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大多数学生讨论的结果是灯泡会烧毁,而实际的结果却是灯泡的亮度还不如接电源E1时亮。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电源内部的电阻在起作用。这个结果大大出乎学生意料之外。他们内心已经形成的认知结构被这一现象严重打破了。这时渴求得到理论上解释的心情非常迫切,我们教师就可以轻松地带领着学生走进探求知识的新天地。
二、创设探究情境,深化理解,突破教学难点
电子电工学中很多概念和定律都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常感到困惑。但它们之间又有许多相似之处和密切联系。我们可以利用简单的实验通过比较的方式创设探究情境,顺利地突破教学难点。
比如,我们在讲授“磁路欧姆定律”的内容时,发现学生对“磁路”这一概念较难理解。我们可以先演示一个实验:取一条形磁铁放在低压电源上,待会儿拿条形磁铁去吸引大头针,发现一颗也吸不住。学生的兴趣瞬间被眼前的实验现象激发出来了。我们可以趁机提出问题:本来具有磁性的条形磁铁为什么此刻连一颗大头针也吸不住?磁铁的磁性怎么会消失呢?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理后,立即解释清楚其中的原因。在解决了“磁路”这个问题后,我们又可以根据“磁路欧姆定律”与“电路欧姆定律”的相似性,拿它们进行对比,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定律:它们形式上是否相似?“电路欧姆定律”讨论的是电动势E、电流I和电阻R三者之间的关系,“磁路欧姆定律”讨论的是哪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呢?在磁路与电路的对比中,磁动势Fm、磁通Φ、磁阻Rm各自对应电路中的什么等等。如此问题性探究情境的创设不仅能轻松地为学生解惑,而且能增进学生对概念和定律的理解,课堂教学质量自然就提高了。
三、创设探究情境,启思理绪,巧妙分析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构建一个具有阶梯性和延伸性的探究情境,有助于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其启发作用比我们习惯的陈述性讲解法要好得多,还能培养学生的严密逻辑思维能力,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构建具有阶梯性和延伸性的探究情境,是指问题探究的设计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把学生思维逐步引向新的高度。也就是说,我们要善于把一个复杂的、难度较大的课题分解成若干相互联系的子问题,或几个小阶段,这些子问题不仅要紧扣当前教学应当解决的问题,还要蕴含与当前问题有关但需要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的问题。同时我们要注意学生已有知识、心理发展水平和学习材料的难易程度,使知识的“探索”过程和“获取”过程有机统一;其次教师设置的探究问题要梯度适中、排列有序,形成有层次结构的开放性系统,并不断地与外界教学环境保持能量、信息的交换和延伸,使学生产生“有阶可上、步步登高”的愉悦感,从而兴趣盎然的接受知识,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
四、创设探究情境,归纳提炼,总结授课要点
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新思维的过程。探究情境对于学生来说,除了能引发他们对问题进行思考外,也能有效地引导他们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构建知识框架,使课堂教学能突出重点,强化目标。例如,进行“库仑定律”课题教学时,在引出、陈述、应用定律之后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我们可以采用生动的提问式归纳法替代呆板的直述式归纳法;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遵循什么规律?这种作用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方向如何?“点电荷”这一概念怎样理解?库仑定律适用于非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吗等等。这种方式不仅使整堂课更显活泼,而且归纳提炼的效果也更好。
正确理解“欧姆定律”3
同学们已经学习了电学中三个基本的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那么电流、电压和电阻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早在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发现: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就是欧姆定律。它揭示了电路中电流遵循的基本“交通规则”,是最重要的电学规律之一。
一、探究过程
欧姆定律是实验定律。要正确理解欧姆定律,应了解如何通过试验来揭示电流、电压、电阻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因为是三个物理量,所以我们在研究实验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过程中分两步。
1.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时,应保持电阻不变,那么,设计实验电路时就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怎样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和定值电阻中的电流I?②怎样保持导体的电阻R不变?③通过什么方法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设计实验电路图(如图1):
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使它成整数倍的增加,并记录所对应的电流值,填入表一中。
表一:R=10Ω
通过上表可得: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2.保持电压不变,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同学们一定要明确“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应保持电压不变”的思想。实验探究时应考虑:①怎样改变导体电阻R的大小?②怎样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U不变?这是这个探究实验的难点,当电阻的大小发生变化时,可通过滑动变阻器来控制其两端的电压U保持不变。
不断更换定值电阻,利用滑动变阻器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记录对应的电流值,填入表二中。
表二:U=3V
通过上表可得: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综上所述: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同学们在具体的探究活动中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电阻R阻值改变时,电阻R两端的电压也发生变化,如何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阻R两端的电压恢复到原来的电压值。这也是把控制变量法从理论升华到实际的一个方面。
例1小刚同学用如图2电路探究欧姆定律的“一段电路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在此实验过程中,当A、B两点间的电阻由5Ω更换为10Ω后,为了探究上述问题,他应该采取的惟一操作是().
A.保持变阻器滑片不动
B.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左移动
C.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右移动
D.将电池个数增加
解析当A、B两点间的电阻由5Ω更换为10Ω后,电路中的电流减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减小,而A、B两点间的电压增大,所以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应当增大才能使A、B两点间的电压保持不变。这道题让大家真正了解到应如何灵活应用控制变量法。
二、正确理解欧姆定律
在欧姆定律中,三个物理量是指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在同一时刻的I、U、R,同时三个物理量的单位必须要用国际单位制。
对于欧姆定律I=U/R和欧姆定律的变形式R=U/I,这两个公式是大家最容易混淆的。
特别是R=U/I只是用来计算导体电阻的,决不能认为R与U成正比,R与I成反比;对同一导体而言,即使导体上不加电压,导体电阻仍然存在。切记导体电阻与电压电流无关,它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为了更形象深刻地理解欧姆定律,我们可以借助图像来描述。
根据I=U/R,当R一定时,I与U成正比,相当于数学中的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如图3甲所示。而在U一定时,I与R成反比,相当于数学中的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如图3乙所示。
应用这种图像可以来比较电阻的大小。
例如图4所示为接入闭合电路中阻值不同的两个电阻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I-U图像,从图中可知().
串联后,总电阻I-U图线在区域Ⅱ内
并联后,总电阻I-U图线在区域Ⅲ内
并联后,总电阻I-U图线在区域Ⅰ内
解析 首先大家要对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非常清楚,串联的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并联的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从图上可以选择电压一定时,比较电流的大小关系,I1I2,所以R1R2,可推出RⅠRⅡRⅢ,所以正确答案为D.
三、欧姆定律的应用
根据欧姆定律:①知道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就可以求出导体中的电流;②知道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的电阻就可以求出导体两端的电压;③知道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就可以求出导体的电阻值,即I=U/R,U=IR,R=U/I.
例2一个定值电阻两端加上6V电压时,通过它的电流是如果给它加上3V的电压时,则流过它的电流是多少?为什么?
解析一
要求当电压是3V时,电流是多少,还需知道电阻,根据前面的两个条件可以求出电阻是15Ω,因为电阻是不变的,所以I=U/R=3V/15Ω
=
解析二
根据欧姆定律,R一定时,I与U成正比,即得I=
例3如图5所示,开关闭合后,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滑动过程中().
A.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B.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小
C.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大
D.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解析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滑动时,电路的总电阻变大。电压一定时,电阻变大,电流变小,所以电流表示数变小;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减小,所以定值电阻分担的电压减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故选A.
例4如图6所示是“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图.
(1)在图6中的圆圈内填入电流表、电压表的符号;
(2)某同学规范操作,正确测量,测得3组实验数据分别是:U1=2.4V,I1=0.20A;U2=4.5V,I2=0.38A;U3=6.0V,I3=0.50A.请你在虚线框内为他设计一个表格,并把这些数据正确填写在你设计的表格内.
(3)根据表格中数据,请你算出待测电阻Rx≈_______Ω.
(4)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得出的一个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填入电流表和电压表,如图7所示。
(2)实验数据表格设计如下表:
(3)根据公式R=U/I分别求得三次实验测得的电阻为12Ω、11.8Ω、12Ω,求平均值从而算出待测电阻Rx≈11.9Ω.
(4)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归纳出: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关系.
说明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规律把各实验数据一一对应,并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