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财务会计制度【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11260

【导言】此例“财务会计制度【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财务会计制度【第一篇】

一、根据《会计法》及有关会计制度和幼儿园章程的规定,设置会计科目和会计帐薄,对幼儿园的一切经营活动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二、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和幼儿园有关制度,负责对幼儿园的会计凭证、帐薄、报表及其他会计资料进行审核。

三、向董事会及园长及时通报幼儿园的经营情况、财务开支情况和财务制度执行情况。

四、认真履行监督职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向有关领导反映,协助园长搞好学期和年度预算,合理安排经费,计划开支。

五、加强财务核算,对幼儿园的资金运转情况进行有效的'管理,保证幼儿园财务资金的安全和完整。

六、督促工作人员及时结帐、报帐,及时进行会计核算,所有账目日清月结,做到手续完备,数字准确,编制会计报表,做好财务分析,保证会计核算的合法性、真实性、正确性。

七、及时核算并做好幼儿伙食收费工作,定期公布幼儿伙食收支情况。

八、按时按要求组织好幼儿园收费、退费、发放工资等工作。

九、妥善保管好幼儿园的会计凭证、账薄、账表等财务档案资料。并定期整理立卷归档。

十、负责建好幼儿园固定资产账,严防资产损坏或流失。

十一、定期对幼儿园的所有资产进行盘点,并登记造册。

十二、树立好幼儿园的窗口形象。

十三、自觉遵守幼儿园规章制度和教职工职业道德行为规范。

财务会计制度【第二篇】

一、新制度对我省高职院校财务状况的实际影响

(一)新旧制度下总资产变化和实际影响

从收集的数据对比分析研究看,两类学校中大部分出现了流动资产总量增加、非流动资产的变化:有新校区建设学校非流动资产总额为增加,无新校区建设学校非流动资产总额为减少,所以有新校区建设学校总资产增加明显,其他学校总资产减少。引起实际变化原因:

1.新制度基建并账和增设在建工程科目,引起货币资金、非流动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的增加;

2.新制度要求对固定资产计提累计折旧,扣减折旧后,引起固定资产减少,有新校区建设学校与没有建设学校对比幅度减少较小;

3.新制度规定对无形资产计提累计摊销,引起无形资产减少,新校区建设学校出现无形资产摊销,无新校区学校影响较小,与取得新校区土地使用权有关。

(二)新旧制度下负债变化和实际影响

从收集数据对比分析研究看,新制度实施,对无建设学校总负债影响较小,新校区建设学校总负债增加,与新校区贷款有关。

(三)新旧制度下净资产变化和实际影响

从收集数据对比分析研究看,新制度实施,对无新校区建设学校总净资产出现减少,新校区建设学校总净资产出现增加,引起实际变化的主要原因:

1.两类学校中大部分学校无对外投资,有少部分对外投资所占比例较小,出现事业基金增加,是修购基金并入大于投资基金转出引起;

2.非流动资产基金。新校区建设学院增加,无新校区建设学校出现减少,与非流动资产原因相同;

3.两类学校专用基金均出现减少。新制度取消修购基金科目,按旧制度规定提取修购基金结余款转入事业基金;

4.财政补助和非财政补助结余、结转基本不变,与近年来我省开展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等改革有关。

二、新制度对财务收入和支出情况的实际影响

(一)新旧制度下收入变化和实际影响

在不考虑学生数工作量、价格因素的情况下,从收集数据对比分析研究看,新制度实施,两类学校总收入不变但收入结构发生变化。结构改变的原因:一是财政补助收入减少。旧制度核算范围是高等学校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事业经费,而新制度是高等学校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范围缩小;二是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增加。新制度规定将非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并入其中;三是经营收入和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不变。

(二)新旧制度下支出变化和实际影响

在不考虑学生数量、价格因素的情况下,从收集数据对比分析研究看,新制度实施,两类学校总支出不变但支出结构发生变化。结构改变的原因是:一是新的高校会计制度支出类一级科目分别是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离退休支出、上缴上级支出、经营支出和其他支出等,修订教育事业支出,新增了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离退休支出和其他支出,取消上缴上级支出、结转自筹基建;二是一级科目核算范围不同。

1.新教育事业支出核算高等学校开展各类教学活动和教学辅助活动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其中,教学活动支出是指高等学校各学院、系(含院系下属不单独编列预算的研究所和研究中心,下同)等教学机构,以及校团委、学工部、学生会等各类学生思政教育部门为培养各类学生发生的支出;教学辅助活动支出是指高等学校信息网络中心、电教中心、测试中心、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等教学辅助部门发生的支出。

2.新科研事业支出本科目核算高等学校开展科研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包括高等学校在学院、系外单独设立的研究所、研究中心等各类科研机构发生的支出,以及高等学校为完成各项科研任务发生的支出,借款科研支出也在本科目核算。

三、新制度对财务分析指标的实际影响

新制度下财务分析指标有预算管理指标(预算执行率、财政拨款执行率)、财务风险管理指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支出结构指标(人员支出比率、公用支出比率、人均基本支出)、财务发展指标(总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净值率)。根据数据对指标进行分析,新制度实施,其一对预算管理指标和支出结构指标影响不大,主要由于我省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已经从20xx年以来陆续开始执行。其二对财务风险管理指标,新校区建设对资产负债率发生影响,负债程度提高,其他指标基本一致。其三对财务发展指标(总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净值率),新校区建设投入影响总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的提高,固定资产净值率所占比例较高,其他指标新旧基本一致。

四、新制度对经济类办学评价指标的实际影响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xx〕2号)高职(专科)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达到合格时,按两类学校要求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元/生)分别为4000、3000。教育部《关于报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xx)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xx〕227号,见附件)的要求,“资源表”系“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xx)”拟推出的一个反映高职院校基本办学条件的宏观管理工具,核心指标有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物力财力资源指标中,提到教学仪器设备指标。以上三个文件都涉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原财制度对固定资产未提取折旧,新制度实施后,固定资产按规定提取折旧,从固定资产明细表分析看,所有院校存在专用设备净值减少,对学院评价指标影响较大。

五、结论和建议

(一)高职高专学校存在专用设备净值减少,政府部门加大对教学实验设备专项补助。同时,高职院校关注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元/生)指标,出现低于或处于临界情况,应多方筹集资金安排投入,达到基本办学指标要求。

(二)有新校区建设学校存在负债增加,主要基建债务。因并入基建债务,更能全面反映高校债务规模,有利于各高校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认真严格执行主管厅局审批程序,不得违反规定举借债务。上级部门尽早出台举借债务具体审批办法,从每年部门预算中安排经费,建立偿债基金,化解债务,减轻学校负担。

(三)新制度定期将基建账相关数据并入单位会计“大账”。按照20xx年5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对固定资产分类进行了适当调整:适度调高了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标准,即通用设备(原一般设备)单位价值标准由原来的500元提高到1000元,专用设备单位价值标准由原来的800元提高到1500元;建立了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建立了无形资产摊销办法。以上新制度实施,真实完整地反映学校资产使用状况。高职院校中新校区建设学校总资产出现增加,其他学院出现减少,各高校应加强资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

(四)净资产包括事业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专用基金、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等。新制度对事业基金内容修改,不再包括财政补助结转和结余、无形资产和长期投资占用的金额以及收回附属单位归还的人员工资;对结转和结余资金进行了分类定义、区别管理财政和非财政拨款结余和结转资金;修改专用基金的内容为职工福利基金、学生奖助基金和其他基金,取消修购基金,增加固定资产折旧;新制度在净资产类增设了“非流动资产基金”,着重核算高校的非流动资产在净资产中占用的金额。净资产是反映该高校资产总额中应享有的经济利益和经济实力。高职院校中有新校区建设学校总净资产出现增加,其他学院出现减少,应引起高度重视。

(五)收支结构发生变化,有利于高校教育培养成本核算。新制度的对高校提出了实行内部成本费用管理的要求,财政部门应会同有关物价、教育部门,结合《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制定高等学校成本核算实施细则,明确成本核算的对象和核算方法。《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xx-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xx〕19号)中明确指出,要“落实财政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20xx年底前,各地依法出台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改善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条件”,以及制定财政拨款标准][和教育收费标准提供的科学依据。综上所述,通过新制度改革,更符合当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职院校的内外部环境发生的变化,更加适合现代高校经济的运行。

六、研究局限

(一)分析数据主要来自会计报表,报表其本身自有局限性。

(二)分析采取抽取样本为单位,未能全部涵盖所有高职院校影响因素,而目前无权威性数据参考。

(三)抽取新制度执行一年数据分析,而经济运行有其周期性,一般高职院校学制为三年,也会有所偏差。

(四)由于篇幅局限,有关数据分析未在本文中列出。

财务会计制度【第三篇】

财务会计制度是医院财务会计工作得以顺利的保障。从当前医院发展总要求出发,制定更加符合卫生事业发展的财务会计制度,是各大医院未来工作的重点内容。但是从现行医院财务制度的情况来看,其中医院财务会计固定资产以及固定基金核算办法不科学,资产减值的问题十分普遍,在这样的背景下,医院必须要强化财务会计管理力度,克服现有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完善改进措施,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现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在我国已经历整整二十年的历史,因此在成本、费用计算方法以及会计要素方面已经显得落后,与当前医院经济发展需求极度不符,针对这些问题,国家相关部门以及医院管理者必须要相互配合,在原有财务会计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完善,不断完善核算方法,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使其能够客观展现医院的财务状况,进而有效促进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现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现有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中存在一些漏洞,导致医院财务会计工作以及管理无法有效开展,下面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通过掌握和了解这些缺陷,改进医院内部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效力。

(一)虚增固定资产总量

现有财务会计制度在购置固定资产方面的内容存在不足,医院购置资产主要是指医院流动资产转化为非流动性资产,但是不会引起医院食物资产的增减变化,固定基金在调整的时候,只不过是针对净资产内部基金的调整。现行的制度中固定基金实际上就是一种净资产的虚增,这样一来,医院原本所涉及的医院净资产转移,就不够完善,它只是对一部分固定资产进行反映,所体现的只是部分资产所有者的权益,医院当期的收支结余不够真实。

(二)资产减值

在现有的财务会计制度中,对于医院固定资产减值的问题是必须要关注的。在医疗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过去购进的医疗设备已经不具备当初的价值,甚至有的设备已经报废,但是由于这些贬值或者报废的设备没有被上报,因此医院固定资产会逐渐增加,这样一来账面固定资产与医院实际固定资产的数量就会存在十分严重的分歧。另外在药品招标以及国家药品价格不断下调的形势下,医疗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市场药品价格波动很大,药品、卫生材料以及其他材料等物资在存放的过程中也存在减值的风险,医院不可能像其他行业一样施行零库存,因为那些货物和药品是用来治病救人的,因此必须要常年保持一定数量以保障物资周转灵活,这些物资中有很多是平时需要使用,但是有效期却很短的物资,非常容易失去效用而导致价值流失,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依旧是成本的价值,并没有客观的对医院资产的可变现净值进行凸显,进而导致库存减值风险加剧。

三、完善与改进现行医院内部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对策

通过以上的分析,医院必须要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提高医院财务管理能力。下面具体提出几点措施:

(一)加强财务人员的自身管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也在于对人才管理能力的提高,把人力资源作为医院财务管理与发展的重点,定期开展人才培训活动,提高管理人员财务管理方面的综合素质以及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同时,医院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也要要充分的掌握会计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强化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促进财务会计信息的流通与分享,确保信息时效性。

(二)建立费用控制体系,强化资金管理

为了能够实现资金管理的合理性,首先,要在院内建立聘任制度,将资金管理作为医院领导者的政绩考核内容,提升管理的强制性,同时医院内部费用管理控制也要作为科室考核的内容之一,提升科室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在上级部门进行宏观管控的时候,有意识的对医院的资金管理施加压力,增强院领导以及管理人员对于费用控制的重视程度,积极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彻底解决费用控制以及资金优化配置的问题。

(三)加强内、外部监督控制力度

面对目前医院财务监督控制力度不足的情况,我们应该从根源下手,利用内部改善、外部监管的手段,有效加强监督控制力度。内部改善,主要是指以院长为代表的领导层形成财务管理意识。外部监管,主要是指上级部门要定期和随机抽查相结合,提升监管力度的方式。在建立有效的费用控制体系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加大内、外部的监督控制力度,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这样才能将各科室资金利用的情况进行有效监控,加强全部人员费用管控的意识,摒弃不良风气,创造出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良好的工作环境。

(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针对当前医院内部财务管理的现状,为财务管理人员建立健全相应、平等的激励机制,安排会计人员的晋升培训,让他们在职称上和待遇上都有所提升,切实调动起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由于环境及业务受限,可以针对医院中的财务从业人员建立一个比较科学和完善的考核制度,这种考核制度可以是全省范围或者全市范围的形式,以《会计法》作为考核依据,从业务能力上、法律规范上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一定比例的予以考核认证,并且制定待遇提升的标准,让财务工作者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医院。

(五)加强医院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

医院的领导也需要通过参加定期的财务管理培训,让他们逐步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关系到医院发展的方方面面、这种认识不仅是在上级考核压力下产生的,更应该是领导发自内心的认可和需求、除了财务管理培训外,还可以让责任制院长的制度与财务直接挂钩,真正将财务管理变为医院院长的工作职责,只有做好财务管控工作,才能保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六)注重科学,建立评价制度和财务分析

医院财务管理在医院整体管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做到财务管理上的科学与合理,首先考虑的是医院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因此,为了准确把握医院经营与市场发展状况必须要分析财务数据,这样才能提高管理水平,所以要建立科学的分析机制。通过分析认识医院财务管理活动规律,可以有效掌握医院管理中的不足,了解医院收支、资产运用能力,通过分析也可以总结医药费用控制能力、质量变动情况。通过分析和建立评价机制,综合了医院财务管理能力。进行分析的同时也要从资本保全的前提下所产生的医院发展后劲,医疗资金占用的使用效率,社会效益以及对营运能力、医院的偿债能力、社会贡献进行分析以保证目标实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财务会计工作的有序进行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但是现行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中存在很多不足,这些问题对医院各项工作的发展都存在显著制约,本文首先针对这些缺陷进行了分析,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强化管理措施,以此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财务会计制度【第四篇】

企业的固定资产分为不动产和动产,固定资产中的动产又分为直接服务于生产经营的和间接服务于生产经营的。我国企业相关制度在不断改革完善,其中财务会计制度实践执行的过程中企业会计核算和管理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其中固定资产成为企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在企业总资产中占据相当的比例,所以迫切要求企业在管理固定资产方面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核算管理方法,不断提升企业对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从而提升整个企业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

一、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下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要点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简并增值税征收率政策的通知》的相关规定,自2014年7月1日起,固定资产处置采用简易办法计税的,名义税率由4%降为3%,改动前后实际都是减按2%税率。此处看来,实际的税负水平没有改变,如某项动产的不含税处置价为10000元,那么不管名义税率是4%还是3%,实际的税负率都是2%,此处的税负水平均为200元。但是此处规定会影响到增值税的发表开具、纳税申报与财务处理,进而还会影响到企业的所得税税负。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设置需要考虑企业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要求,另外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也需要结合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在固定资产管理中不断健全日常维护制度、内部调拨制度、清查盘点制度、档案管理制度以及成本绩效评价制度等,以此不断促进企业不同环节固定资产的管理,保证管理过程的规范性,严格保证整个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一)设置专门管理固定资产的部门

现阶段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实际情况往往是企业的行政部门主要管理不同类型的设备,而在实际登记固定资产设备时行政部门并没有及时向财务部门汇报资产的变更情况,这种管理方式会产生一定缺点,比如说管理工作上一些内容重复操作;实际盘点过程中工作分配不细致,所以具体表现比较混乱,而这些问题都会给企业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障碍。在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会计制度下,需要彻底改变固定资产存在多个管理部门的现状,在具体核算固定资产的折旧支出时,要考虑到实际使用部门和该资产的资金来源,设置统一管理固定资产的部门,在该部门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统一的核算。具体来说,无论是固定资产的采购,还是固定资产的修理、报废,都需要经过该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审批。另外该管理部门还需要对不同固定资产定期进行盘点,设置专门的盘点人员和监盘人员,记录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在登记固定资产时,需要尽可能详细列示固定资产的清单,对不同固定资产的名称、类别、规格、数量、金额等项目都需要进行记录,根据固定资产的不同类别设置相应的管理方式。保证固定资产的采购、管理以及后期的维护工作相互独立但是又存在紧密联系。在企业财务部门,主要负责全面的核算工作和相应的监督工作,由财务人员建立固定资产以及其累计折旧的总账,向财产物资会计提供相应的业务指导。而对于财产物资会计来说,主要负责的工作内容有:建立固定资产以及其累计折旧的一级明细账,全面控制企业固定资产以及其累计折旧管理工作,保证企业不同部门对固定资产的合理使用,另外还需要登记固定资产卡片,保证所有固定资产上都粘贴着相应的标签。

(二)提倡信息化管理固定资产的方式

在企业建立全面的网络管理系统,有助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在该网络管理系统中可以实现对固定资产增加减少变化的及时登记,有效的避免了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现象,另外还能对企业现有的固定资产进行合理的调配,避免了固定资产浪费现象的产生。现阶段信息化社会不断深入,而在企业实现科学网络化管理已经成为了企业的目标,这就需要企业整合相关财务软件系统网络资源,构建管理固定资产的信息网,在该网络系统中录入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一方面,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需要明确不同部门固定资产的负责人,属于该负责人管理范围内的固定资产制作相关卡片,及时向管理部门汇报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尝试使用条形码进行管理,对于固定资产的出库、入库或者盘点等内容,直接通过扫码完成,扫描信息直接反馈到网络系统中。这些方式都可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也保证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准确性。

(三)不断加强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在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方面,需要从加强固定资产的成本核算处入手,具体需要按照使用固定资产的部门对固定资产折旧成本进行列支,在部门成本中核算相应内容。另外需要按照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在制作固定资产卡片时结合固定资产分类情况、设置合理的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每月进行一次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所以在不同部门的成本中除了企业的基本事物经费和实际的运行费用,还增加了固定资产的折旧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核算固定资产和固定资产绩效评价相关数据的支持依据。不同部门在对其管理范围内的固定资产记录分析后,不仅能不断优化固定资产的管理,而且还能保证企业正常的运转。对于已经提足折旧的资产则不需要进行成本的列支,但是一旦发现设备出现问题或者已经报废,及时申请相应的修理或者报废处置,保证企业工作的正常进展。在成本核算下,企业不同部门能高度重视管理和利用固定资产,了不断提升自身的现代化程度,不同程度设置了购置新型固定资产的计划,但是如果在购置资产时不注重对成本的控制,无疑会给企业带来更多负面的影响。所以需要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引入相关的配置管理方式,编制科学采购固定资产的预算,对采购固定资产的工作进行细致的规划,在固定资产的需求和存量数据之间进行合理的配置。把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当成一个项目来做,事前对项目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研究;在管理项目过程中关注其经济性以及存在的社会效益;事后要关注项目的绩效,保证达到实际的使用需要。总之在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前提条件必须保证充足的资金需求,必要条件是满足企业实际的要求,从而保证整个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结合现阶段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不断改革完善现状,在现代企业不断发展的要求下需要企业对相关工作进行恰当的整合规划。在具体管理固定资产的过程中要结合企业财务管理以及会计核算的特点,做好相应的衔接工作。设置专门管理固定资产的部门,具体的工作内容细分到不同科室;提倡信息化管理固定资产的方式,不断提升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不断加强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避免资源浪费现象的产生;编制科学采购固定资产的预算,严格控制固定资产的管理成本。

财务会计制度【第五篇】

一、新会计制度优点分析

(一)资产管理

一方面新会计制度要求固定资产入账。新会计制度中有明确规定,固定资产必须根据凭证登记的金额及相关费用入账,针对没有凭证的固定资产,则以该类资产市场价格加相关税费入账;针对缺乏凭证且从市场难以获得同类资产市价的资产,则按照名义金额进行入账。这种做法可有效解决旧会计制度中事业单位某些固定资产不入账的现象,比如无偿捐赠的部分、盘盈获得的固定资产等,最大程度上保证账实相符。新会计制度还对固定资产价值损耗的核算做出明确规定,其中新添了“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待处置资产损益”等项目,这类项目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事业单位资产价值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净资产部分加强的对财政投入资金的会计核算及流向追踪。新会计制度中设置了“非流动资产基金项目”,对事业单位占用的非流动资产进行核算,包括长期投资、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等,还增设了两个净资产科目,即财政补助结转及财政补助结余,并针对这两个科目的处理进一步细化了流程,对结余资金分配的会计核算予以规范。

(二)预算管理

新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的目的做出较大变动,事业单位的预算包含两大部分,会计核算的目的发生变化,会对预算编制产生直接影响。其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不仅细化的预算编制,而且降低了预算编制的难度。由于资产类会计科目发生了变化,增加了“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等科目,将旧会计制度中的“材料”及“产成品”统一归为“库存”,缩减了预算编制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净资产科目的变动大大提高了预算编制信息的可靠性,对事业单位资产的占用状况予以明确,为事业单位的年度预算提供参考。此外,新会计制度还对预算管理做出严格规定,即财政拨款转结余不参与预算单位的结余分配、不转入事业基金,这项规定可有效防止事业单位通过调整财政拨款的方式对预算执行数据进行随意调整,保证预算执行数据的真实性。

(三)细化收入与支出部分

新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在各类收入中如包含专项资金收入,则必须按具体项目进行明确核算,事业单位的各类收入包括财政补助、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等;相应的,事业单位如发生相应支出,同样在项目支出明细下进行明细核算,以切实做到专款专用。新会计制度还对财务报表的结构、体系等做出改进,新增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将原有的事业、经营支出明细表删除,并对报表中各个栏目、填列方法做出更为详尽的解释与规定。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改革策略

(一)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在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预算管理贯穿于整个财务管理的全过程,更是各项财务活动的依据与基础,因此是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此,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要做好预算的编制、执行与监督,将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突显出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对财务资源配置做进一步优化。具体工作中,要对单位内部激励机制及约束机制予以完善,提高预算执行质量。可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整合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及事后核算等各个环境,最大程度上降低财务管理的风险。此外,还要对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加强监督与控制,可以对预算支出及相关执行加强定期或不定期的审计监督,建立规范的监督制约机制。

(二)完善资产运行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进行各项经济活动必须以资产为基础,因此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及效益是保障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可以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资产的管理水平,基于制度层面完善资产管理,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盘点,实现资产控制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可在存量资产与增量资产预算管理之间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以对需购置的资产做出更加准确的预测。

(三)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在具体的财务管理中,任何误差都有可能导致财务风险,因此财务风险管理也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具体工作中,可以借鉴国际较为先进的管理方法与手段,在风险管理目标的指导下,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监控、评价及预警机制,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初级阶段,进一步化解风险。此外,还要注意财务风险的应急处理,如果发生突发性的财务风险事件,可最大程度上不影响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营,比如可在单位内部建立财务风险基金等。

三、结束语

总之,新会计制度下创新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大势所趋,更是保障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事业单位挑战与机遇并存,只有通过不断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认真学习新会计制度的相关内容,才能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从而更好的适应新的经济环境。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1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