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2023年杜甫原文及翻译15篇实用

网友发表时间 1224236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2023年杜甫原文及翻译15篇实用”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杜甫原文及翻译【第一篇】

[唐]杜甫

此堂存古制,城上俯江郊。落构垂云雨,荒阶蔓草茅。

柱穿蜂溜蜜,栈缺燕添巢。坐接春杯气,心伤艳蕊梢。

英灵如过隙,宴衎愿投胶。莫问东流水,生涯未即抛。

鹤注编在大历元年春晚作。原注:“越公,杨素也,有堂在城上,画像尚存。”李贻孙《夔州都督府记》:白帝城东南斗上二百七十步,得白帝庙。又有越公堂,在庙南而少西,随越公素所建,奇构隆敞,内无撑柱,夐视中脊,邈不可度,五逾甲子,无土木之隙,见其人之瑰杰也。朱注诗言柱穿、栈缺,而记云“无土木之隙”,疑记语未足信。

此堂存古制,城上俯江郊①。落构垂云雨,荒阶蔓草茅。柱穿蜂溜蜜,栈缺燕添巢②。

(上咏越公堂景。落构,屋檐颓落。垂云雨,言其高。蔓草茅,言其荒。蜂溜蜜,春气融。燕添巢,新入堂也。)

①鲍照诗:“江郊霭微明。”②朱注:“阁木曰栈。

坐接春杯气,心伤艳蕊梢。英灵如过隙①,宴衎愿投胶②。莫问东流水,生涯未即抛。

(下咏陪宴情事。艳蕊易谢,起英灵过隙。宴衎投胶,当及春欢饮。生涯未抛,不能舍夔州而东下也。此章,上下各六句。)

①《庄子》:“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②《诗》:“嘉宾式燕以衎。”古乐府:“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杜甫原文及翻译【第二篇】

[唐]杜甫

西掖梧桐树,空留一院阴。艰难归故里,去住损春心。

宫殿青门隔,云山紫逻深。人生五马贵,莫受二毛侵。

据此诗,贾出汝州在乾元元年之春。考《肃宗本纪》:九节度师溃,刺史贾至奔于襄邓,在次年三月,与此诗前后相合。本传以为出蒲州,史氏误书耳。《旧唐书》;舍人年深者,谓之阁老。《唐志》:汝州临汝郡,属河南道,本伊州,贞观八年更名。汝州,今属河南南阳府。

西掖梧桐树①,空留一院阴。艰难归故里②,去住损春心③。宫殿青门隔④,云山紫逻深⑤。人生五马贵⑥,莫受二毛侵⑦

(上四贾出汝州,下言别后交情。掖梧空留,贾已出院矣,艰难,言中途跋涉。去住,谓彼此踪迹,青门隔,去者不见长安。紫逻深,住者不见汝州也。张远注人生得为刺史,亦不贱矣,莫以一麾出守,感愤而生二毛,此作慰词。)

①《初学记》:“中书省在右,因谓中书为右曹,又称西掖。”《杜臆》:“起语从召公甘棠脱来,起得俊拔。”《诗》:“于彼梧桐。”②《楚辞》:“怀恨兮艰难。”《淮南王篇》:“还故乡,入故里。”黄曰:贾至,河南洛阳人,汝州与河南为邻,故曰故里。③《楚辞》:“目极千里兮伤春心。”④《后汉·顺帝纪》:“修饰宫殿。”《前汉书注》:“霸城门,民间所谓青门也。”⑤蔡琰《胡笳》:“云山万重兮归路遐。”《九域志》:“汝州梁县有紫逻山。”⑥《潘子真诗话》:《礼》:天子六马,左右骖。三公九卿驷马。右騑。汉制:九卿则中二千石亦右骖。太守驷马而已,其有加秩中二千石,乃右骖。故以五马为太守美称。《汉官仪》:太守四马,行部加一马,故称五马。宋人《五色线集》:北齐柳元伯,五子同时领郡,时五马参差于庭,故时人呼太守为五马。⑦二毛,注见五卷。钱谦益曰:贾至本传不载出守之故,杜有《别贾严二阁老》及《寄岳州两阁老》诗,知其为房琯党也与。武尚未贬,而先出至者,以普安郡制置天下之诏,至实当制,故先去之也。岳州之谪,亦本子此。公诗有艰难、去住之句,情见乎辞矣。

黄生曰:起语醇深雅健,兴体之妙,无出其右,三唐之绝唱也。又曰:起处用《卷阿》诗意,而无其迹。

杜甫原文及翻译【第三篇】

[唐]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这首咏物诗写于大历初杜甫居夔州时。它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体物曲尽其妙,同时又融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堪称佳绝。

依常法,咏物诗以曲为佳,以隐为妙,所咏之物是不宜道破的。杜甫则不然,他开篇即唤出“孤雁”,而此孤雁不同一般,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声音里透出:它是多么想念它的同伴!不独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这真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清人浦起龙评曰:“‘飞鸣声念群’,一诗之骨”(《读杜心解》),是抓住了要领的。

次联境界倏忽开阔。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仅是“一片影”,它与雁群相失在“万重云”间,此时此际的心情该多么惶急、焦虑,又该多么迷茫啊!天高路遥,云海迷漫,将往何处去找失去的伴侣?此联以“谁怜”二字设问,这一问间仿佛打开了一道闸门,诗人胸中情感的泉流滚滚流出:“孤雁儿啊,我不正和你一样凄惶么?天壤茫茫,又有谁来怜惜我呢?”诗人与雁,物我交融,浑然一体了。清人朱鹤龄注此诗说:“此托孤雁以念兄弟也”,且诗人所思念者恐不独是兄弟,还包括他的亲密的朋友。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三联紧承上联,从心理方面刻画孤雁的鲜明个性:它被思念缠绕着,被痛苦煎熬着,迫使它不停地飞鸣。它望尽天际,望啊,望啊,仿佛那失去的雁群老在它眼前晃;它哀唤声声,唤啊,唤啊,似乎那侣伴的鸣声老在它耳畔响;所以,它更要不停地追飞,不停地呼唤了。这两句血泪文字,情深意切,哀痛欲绝。浦起龙评析说:“惟念故飞,望断矣而飞不止,似犹见其群而逐之者;惟念故鸣,哀多矣而鸣不绝,如更闻其群而呼之者。写生至此,天雨泣矣!”(《读杜心解》)

结尾用了陪衬的笔法,表达了诗人的爱憎感情。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是全然不懂的,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无意绪”是孤雁对着野鸦时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王风·黍离》),与这般“不知我者”有什么可谈呢?

这是1篇念群之雁的赞歌,它表现的情感是浓挚的,悲中有壮的。它那样孤单、困苦,同时却还要不断地呼号、追求,它那念友之情在胸中炽烈地燃烧,它甚至连吃喝都可抛弃,更不顾处境的安危;安虽命薄却心高,宁愿飞翔在万重云里,未曾留意暮雨寒塘,诗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很高。

就艺术技巧而论,全篇咏物传神,是大匠运斤,自然浑成,全无斧凿之痕。中间两联有情有景,一气呵成,而且景中有声有色,甚至还有光和影,能给人以“立体感”,仿佛电影镜头似的表现那云间雁影,真神来之笔。

鹤注此托孤雁以念兄弟也,当是大历初夔州作。

孤雁不饮啄①,飞鸣声念群②。谁怜一片影③,相失万重云④。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⑤,鸣噪亦纷纷⑥。

(咏孤雁,有流落之悲。首二另提。片影相失,写孤雁之状。望尽哀多,写念群之意。末联,借鸦形雁,乃题之外象。不饮啄者,为念群故也。谁怜,指群雁之已去者。雁行既远,望尽矣,似犹有所见而飞;追呼不及,哀多矣,如更有所闻而鸣。二句,申言飞鸣迫切之情。见闻二字,属在孤雁。王彦辅曰:公值丧乱,羇旅南土,而见于诗者,常在乡井,故托意于孤雁。章末,讥不知我而者。师氏曰:鲍照《孤雁》诗云:“更无声接绪,空有影相随。”孤则孤矣,岂若此侍“飞鸣声念群”一语,孤之中仍有不孤之念乎。)

①魏文帝诗:“孤雁独南翔。”何逊诗:“誓将收饮啄。”②《诗》:“载飞载鸣。”江总诔词:“念群桑梓”③庾信诗:“涧底一片雨。”④梁简文帝诗:“花茂蝶争飞,枝浓鸟相失。”吴均诗:“山上万重云。”⑤王融诗:“丝中传意绪。”何逊诗:“生平无意绪。”⑥《拾遗记》:鲁僖公十四年,晋文公焚林以求介之推,有白鸦绕烟而噪。

杜甫原文及翻译【第四篇】

[唐]杜甫

清秋望不极,迢递起曾阴。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

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沈。

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全诗由望字着笔,因野望而生愁,国破家亡,天涯漂泊;近望吐蕃在川西猖獗;远望安史在河北纵横,加之迟暮多病,报国无门,感慨无限。结句点题并与首句呼应。语言凝练,感情深沉。

------------------------------------------

鹤注诗云远水孤城,当是乾元二年在秦州作。阴铿诗:“王城野望通。”

清秋望不极①,迢递起层阴②。远水兼天净③,孤城隐雾深④。叶稀风更落⑤,山迥日初沉。独鹤归何晚⑥,昏鸦已满林⑦。

(此边秋野望而作也。通首俱望中所见者。水空天净,一望清旷;城隐雾中,再望迷离;枝枯叶脱,三望萧疏;山高日落,四望沉冥。又见此时日暮鸟还,昏鸦满树,而鹤归何晚耶?孤飞寡侣,良可叹矣。望不极,不能极远也,紧照下句说,非一望无极之谓。诗以迢递层阴作眼,中四皆层阴中所望者。顾注作一明一晦说,甚确。但末二不当仍分明晦,盖日落鸟归而致慨乃羇栖自况之意。赵汸注远水孤城,先远后近,叶稀山迥,先近后远。唐汝询曰:杜公下字,善于用虚,如《晚出左掖》篇融湿、去低,此篇兼净、隐深,俱沉细可想。)

①殷仲文诗:“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梁武帝诗:“长洲望不极。”②谢瞻诗:“迢递封畿外。”注:“远貌。”《水经注》:“迢递相望。”陆仲诗:“层峦起层阴。”③薛道衡诗:“远水舟如叶。”④杨素诗:“孤城绝四邻。”⑤庾成师诗:“已见秋叶稀。”⑥何逊诗:“独鹤凌空逝。”班婕好《捣素赋》:“哀离鹤之归晚。”⑦何逊诗:“昏鸦接翅飞。”旧以鹤喻君子,鸦喻小人,于诗意不合。

-----------仇兆鳌《杜诗详注》-----------

杜甫原文及翻译【第五篇】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1阴阳:指日月。

2短景:指冬季日短。景:通“影”,日光。

3霁(jì):雪停。

4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瞿塘峡在夔州东。

5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

6战伐:崔旰(gàn)之乱。

7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8人事:指交游。

9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

10漫:徒然、白白的。

注解:

1、阴阳:指日月。

2、短景:指冬季日短。景:日光。

3、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瞿塘峡在夔州东。

4、星河:星辰与银河。

5、野哭句:意谓从几家野哭中听到战争的声音。几家:一作“千家”。

6、夷歌句:意谓渔人樵夫都唱着夷歌,见夔州之僻远。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7、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8、跃马:指公孙述。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这句是贤愚同尽之意。

韵译:

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

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

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

野外几家哭声,传来战争的讯息;

数处渔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

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

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我寂寞无聊。

评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大历元年(766)寓于夔州西阁作所。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以诸葛亮和公孙述为例,说明贤愚忠逆都同归于尽,个人的寂寞就更无所谓了。全诗气象雄阔,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

——引自"超纯斋诗词"

简析:

蜀中有崔盱、郭英义等互相残杀,百姓遭殃,诗中的“野哭千家”就是这次战祸的写照。杜甫经常情思诸葛亮,这是他从内心崇敬的一位贤臣,也留下他自己的'影子。

———————————————————————

这是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適等,都先后死去。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

开首二句点明时间。首句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序逼人。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意。当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此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

“五更”二句,承次句“寒宵”,写出了夜中所闻所见。上句鼓角,指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声。晴朗的夜空,鼓角声分外响亮,值五更欲曙之时,愁人不寐,那声音更显得悲壮感人。这就从侧面烘托出夔州一带也不太平,黎明前军队已在加紧活动。诗人用“鼓角”二字点示,再和“五更”、“声悲壮”等词语结合,兵革未息、战争频仍的气氛就自然地传达出来了。下句说雨后玉宇无尘,天上银河显得格外澄澈,群星参差,映照峡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景色是够美的。前人赞扬此联写得“伟丽”。它的妙处在于:通过对句,诗人把他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三峡夜深美景的欣赏,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诗句气势苍凉恢廓,音调铿锵悦耳,辞采清丽夺目,“伟丽”中深蕴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

“野哭”二句,写拂晓前所闻。一闻战伐之事,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彻四野,其景多么凄惨!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夔州是民族杂居之地。杜甫客寓此间,渔夫樵子不时在夜深传来“夷歌”之声。“数处”言不只一起。这两句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刻画得很真实:“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对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

“卧龙”二句,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东南的白帝庙,而引出无限感慨。卧龙,指诸葛亮。跃马,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句,意指公孙述在西汉末乘乱据蜀称帝。杜甫曾屡次咏到他:“公孙初据险,跃马意何长?”(《白帝城》)“勇略今何在?当年亦壮哉!”(《上白帝城二首》)一世之雄,而今安在?他们不都成了黄土中的枯骨吗!“人事音书”,词意平列。漫,任便。这句说,人事与音书,如今都只好任其寂寞了。结尾二句,流露出诗人极为忧愤感伤的情绪。沈德潜说:“结言贤愚同尽,则目前人事,远地音书,亦付之寂寥而已。”(《唐诗别裁》)象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不论他是贤是愚,都同归于尽了。现实生活中,征戍、诛掠更造成广大人民天天都在死亡,我眼前这点寂寥孤独,又算得了什么呢?这话看似自遣之词,实际上却充分反映出诗人感情上的矛盾与苦恼。“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古柏行》)“英雄余事业,衰迈久风尘。”(《上白帝城二首》)这些诗句正好传达出诗中某些未尽之意。卢世?认为此诗“意中言外,怆然有无穷之思”,是颇有见地的。

此诗向来被誉为杜律中的典范性作品。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气象雄阔,仿佛把宇宙宠入毫端,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胡应麟称赞此诗:“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并说它是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是很有道理的。

杜甫原文及翻译【第六篇】

[唐]杜甫

有客传河尹,逢人问孔融。

青囊仍隐逸,章甫尚西东。

鼎食分门户,词场继国风。

尊荣瞻地绝,疏放忆途穷。

浊酒寻陶令,丹砂访葛洪。

江湖漂短褐,霜雪满飞蓬。

牢落乾坤大,周流道术空。

谬惭知蓟子,真怯笑扬雄。

盘错神明惧,讴歌德义丰。

尸乡馀土室,难说祝鸡翁。

原注:甫故庐在偃师,承韦公频有访问,故有下句。

《旧唐书·韦济传》:天宝七载,为河南尹,迁尚书左丞。《唐·地理志》河南府偃师注云:天宝七载,尹韦济以北坡道迂,自县东山下开新道,通孝义桥。则诗当作于是年。诗云“章甫尚西东”,又云“江湖漂短褐”,“周流道术空”,可知是时公又去京师而他矣。意在近畿,故云奉寄。是年韦方拜左丞,公又有两诗赠之。谓之赠,则归京师后投赠也。

有客传河尹,逢人问孔融①。青囊仍隐逸②,章甫尚西东③。鼎食分门户④,词场继《国风》⑤。尊荣瞻地绝⑥,疏放忆途穷⑦。

(首段,宾主并叙。上四述存问之语,下四感垂注之情。李膺比韦,孔融自喻。隐逸、西东,伤公之困穷潦倒。鼎食,称韦家世。词场,称韦文翰。尊荣属韦,瞻者在公,疏放属公,忆者在韦也。《重游何氏》诗,先提“将军有报书”,而接以倒衣二句,即报书语也。此提“逢人问孔融”,而接以青囊二句,即所问意也。)

①《诗》:“有客有客。”《后汉·孔融传》:河南尹李膺,不妄接士,融年十岁,造门与交。②《晋书·郭璞传》:璞尝受业于郑公,得青囊书九卷,遂开洞五行。《抱朴子》:“褒隐逸之士。”③《记·儒行》:孔子居宋,冠章甫之冠。《檀弓》:“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④《家语》:“子路仕卫,列鼎而食。”夏侯湛《抵疑》:承门户之业,受过庭之训。韦氏有大小两逍遥房,故云分门户。⑤《旧唐书》:济以词翰闻,制《先德》诗四章,辞致高雅。杜审言诗:“岩谷卧词场。”《国风》,《毛诗》也。钟嵘《诗品》:“子建诗原出《国风》,卓尔不群。”⑥尊荣二字,出《孟子》。任昉《齐景陵行状》:“地尊礼绝,亲贤莫贰。”⑦向秀《思旧赋序》:“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阮籍诗:“途穷能无恸。”

浊酒寻陶令①,丹砂访葛洪②。江湖漂短褐③,霜雪满飞蓬④。牢落乾坤大⑤,周流道术空⑥。谬惭知蓟子⑦,真怯笑扬雄⑧。

(此自叙途穷,以答所问之意。浊酒二句,言隐逸之状。江湖二句,言东西之迹。牢落、周流,对章甫言,不敢以孔子自方也。惭蓟、怯雄,对青囊言,不欲居郭璞,而以子云自命也。知指韦丈,笑指他人。)

①陶潜诗:“浊酒且自陶。”②葛洪丹砂,见前。③陶潜诗:“江湖多贱贫。”④朱注霜雪,喻头白也。张正见诗:“鬓似雪飘蓬。”《诗》:“自伯之东,首如飞蓬。”⑤司马相如《上林赋》:“牢落陆离。”郭璞曰:“群奔走也。”李善云:犹辽落也。曹植诗:“牢落冥冥。”⑥《说苑》:孔子周流应聘。《庄子》:“人相忘乎道术。”⑦《后汉·方术传》:蓟子训有神异之道,既到京师,公卿以下候之者,坐上常数百人。⑧《扬雄传》:雄草《太玄》,或嘲雄以玄尚白。雄作《解嘲》曰:“子徒笑我玄之尚白,我亦笑子之病甚,不遭臾跗、扁鹊。”卢注公《秋述》云:“扬子云草《玄》寂寞,多为后辈所亵。”意正相同。

盘错神明惧①,讴歌德义丰②。尸乡余土室③,谁话祝鸡翁④。

(末称颂河尹,仍归结见问之意。盘错,言才堪经世。讴歌,言化能及人。尸乡系公旧居。谁话鸡翁,唯韦独见问耳。《杜臆》:杜公赠人诸诗,大概前半颂所赠,后截乃自陈。此独参错转接,承顶呼应,脉理极细。此章,前二段各八句,后段四句收。)

①《后汉·虞诩传》:诩为朝歌长,曰:“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治政咸称神明。神明惧,犹言鬼神畏其精锐。②陆云《赠汲郡太守》诗:“之子于行,民固讴歌。”《左传》:敬奉德义。《淮南子》:德义足以怀天下之民。朱注《唐书》称济文雅,能修饰政事,所至以治称。此诗盘错二语,乃是实录。③《诗正义》:河南偃师县西二十里,有尸乡亭。《水经注》:阳渠水,又东流,经汉广野君郦食其庙南。庙在北山上,成公绥所谓偃师西山,即陆士衡会王辅嗣处也。此山即祝鸡翁之故居。《后汉·袁闳传》:闳四周筑土于庭,以为房室。王绩诗:“土室映山斜。”鹤注土室,谓依土山以为室,如《宿赞公土室》诗云“土室延白光,松门耿疏影”是也。诸社庐与墓多在河南偃师,故《凭孟仓曹觅土娄旧庄》诗:“平居丧乱后,不列洛阳岑。”则丧乱之前,公屡到矣。自开元二十九年酹远祖于洛之首阳,及天宝元年为姑万年县君制服作铭,三年为皇甫妃范阳太君卢氏作志,皆在河南也。所以公殁又归袝于偃师。④《列仙传》:祝鸡翁者,洛阳人也,居尸乡北山下,养鸡百,年余鸡至千头,皆有名字,欲取呼则种别而至。卖鸡及子得千余万,辄置钱去之。钱笺《风俗通》:呼鸡朱朱。俗说鸡本朱公化为之,至今呼鸡皆朱朱也。《说文解字》:喌喌二口为讙,州,其声也,读若祝,祝者,诱致禽畜和顺之意。喌与朱音相似耳。

杜甫原文及翻译【第七篇】

[唐]杜甫

五城何迢迢,迢迢隔河水。边兵尽东征,城内空荆杞。

思明割怀卫,秀岩西未已。回略大荒来,崤函盖虚尔。

延州秦北户,关防犹可倚。焉得一万人,疾驱塞芦子。

岐有薛大夫,旁制山贼起。近闻昆戎徒,为退三百里。

芦关扼两寇,深意实在此。谁能叫帝阍,胡行速如鬼。

此诗属至德间陷贼中作。塞,屯兵以塞此关也,钱笺《元和郡县志》:塞门镇,在延州延昌县西北三十里。镇本在夏州宁朔县界,开元二年,移就芦子关南金镇所安置。芦子关属夏州,北去镇一十八里。

五城何迢迢①,迢迢隔河水。边兵尽东征②,城内空荆杞③。思明割怀卫④,秀岩西未已。回略大荒来⑤,崤函盖虚尔⑥。

(此诗为筹边而作也。首言撤兵东征,边方单弱,恐寇来西突,不由近关也。)

①五城,指定远、丰安及三受降城。庾信诗:“五城邻北极。”五城,在黄河之北,故曰隔河水。②《汉书》:陈豨监赵代边兵。《通鉴》:禄山反,边兵精锐,皆征发入援,谓之行营。留兵残弱,匈奴蚕食之。《诗》:“周公东征,四国是皇。”③阮籍诗:“堂上生荆杞。”④《唐书》:史思明,胡人也,本名窣于,玄宗改为思明。高秀岩,本哥舒翰将,降贼为伪河东节度使。钱笺至德二载,思明自博陵寇太原,舍河北而西,故曰“割怀卫”。秀岩自大同与思明合兵,故曰西未已。二贼欲取太原,将长驱朔方、河陇也。朱注怀州河内郡,卫州汲郡,俱属河北道。⑤《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大荒山,日月所入,是谓大荒之野。⑥《过秦论》:“孝公据崤函之固。”《汉书注》:崤山,今陕县二崤是也。函谷,今桃林县南洪溜涧是也。师氏曰:虚,言其无备御。《杜臆》:雍州山从西北来,地势西高东下,故关中视中原其势俯,视羌戎其势仰,函关之险,特对中原而言,若贼从芦关来,则函关不足恃矣,故云:“回略大荒来,函关盖虚耳。”

延州秦北户①,关防犹可倚。焉得一万人,疾驱塞芦子。岐有薛大夫②,旁制山贼起。近闻昆戎徒③,为退三百里。

(此言延州要地,亟宜防守,所幸景仙犄角,得遏敌冲也。)

①《旧唐书》:延州中都督府,属关内道,在京师东北六百三十一里。扶风,即古岐周地。②《通鉴》:至德元载七月,以陈仓令薛景仙为扶风太守防御使,贼遣兵寇扶风,景仙击却之,京畿豪杰往往杀贼官吏,遥应官军。贼兵所及者,南不出武关,北不过云阳,西不过武功。江淮奏请之蜀之灵武者,皆自襄阳取上津路抵扶风,道路无壅,皆景仙之力也。③《前汉·杨恽传》:“昆戎旧壤。”昆夷犬戎,比近境贼徒。

芦关扼两寇,深意实在此。谁能叫帝阍①,胡行速如鬼②。

(此结防寇本意,欲紧扼芦关之险也。两寇,指思明,秀岩。此章前二段各八句,后段四句收。)

①扬雄《甘泉赋》:“选巫咸兮叫帝阍。”②《左传》:“其行速,遇险而不整。”《诗》:“如鬼如蜮。”朱鹤龄曰:《唐书·方镇表》:朔方节度,领定远、丰安二军及东中西三受降城,五城当以此为据。张说为朔方节度大使,往巡五城,措置兵马。元戴请城原州云,北带灵武五城,为之羽翼,皆即此诗所指也。《地理志》载夏州朔方县,有乌延、宥州、临塞、阴河、陶子等城,在芦子关北,乃长庆四年节度使李祐筑,鲍钦止引之以证此诗,误矣。《梦溪笔谈》以宋时延州五城为杜诗五城,尤误。又曰,“此诗首以五城为言,盖忧朔方之无备也。高、史二寇合力攻太原,克太原才渡河而西,即延州界,北出即朔方五城。朔方节度治灵州。灵距延才六百里尔。灵武为兴复根本,公恐二寇乘虚入之,故欲以万人守芦关,牵制二寇使不得北。塞字作壅塞解。时太原几不守,幸禄山死,思明走归范阳,势甚岌岌,公故深以为虑也。“谁能叫帝阍”即《悲青坂》所云“焉得附书与我军”也。此本陷贼时诗、诸本多误解,故次在收京之后。

王嗣奭曰,此篇直作筹时条议,剀切敷陈,灼见情势,真可运筹决胜,若徒以诗词目之,则犹文人之见也。

杜甫原文及翻译【第八篇】

诏发西山将,秋屯陇右兵。凄凉馀部曲,燀赫旧家声。

雕鹗乘时去,骅骝顾主鸣。艰难须上策,容易即前程。

斜日当轩盖,高风卷旆旌。松悲天水冷,沙乱雪山清。

和虏犹怀惠,防边不敢惊。古来于异域,镇静示专征。

燕蓟奔封豕,周秦触骇鲸。中原何惨黩,馀孽尚纵横。

箭入昭阳殿,笳吟细柳营。内人红袖泣,王子白衣行。

宸极祅星动,园陵杀气平。空馀金碗出,无复穗帷轻。

毁庙天飞雨,焚宫火彻明。罘罳朝共落,棆桷夜同倾。

三月师逾整,群胡势就烹。疮痍亲接战,勇决冠垂成。

妙誉期元宰,殊恩且列卿。几时回节钺,戮力扫欃枪。

圭窦三千士,云梯七十城。耻非齐说客,只似鲁诸生。

通籍微班忝,周行独坐荣。随肩趋漏刻,短发寄簪缨。

径欲依刘表,还疑厌祢衡。渐衰那此别,忍泪独含情。

废邑狐狸语,空村虎豹争。人频坠涂炭,公岂忘精诚。

元帅调新律,前军压旧京。安边仍扈从,莫作后功名。

鹤注《旧史》言:至德初,英又迁陇右节度使,兼御史中丞,不言兼太仆卿。《新史》言:禄山乱,拜秦州都督、陇右采访使,至德二载,加陇右节度使,不言兼御史中丞与太仆卿。此题曰: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陇右节度使,可补二史之阙。当是至德二载秋八月作。

诏发山西将①,秋屯陇右兵②。凄凉余部曲③,燀赫旧家声④。雕鹗乘时去,骅骝顾主鸣。艰难须上策⑤,容易即前程⑥。斜日当轩盖⑦,高风卷旆旌⑧。松悲天水冷⑨,沙乱雪山清⑩。和虏犹怀惠(11),防边讵敢惊。古来于异域(12),镇静示专征(13)。

(首叙郭镇陇右,上下八句分截。诏发二句,扼题。凄凉二句,言将门宿望。雕鹗四句,言郭公忠勇。斜日四句,记秋陇时景,与前程相应。和虏四句,语屯兵方略,与上策相应。朱注吐蕃和好,久怀旧恩,故防边之法,不在惊扰,自古御戎,惟于镇静之中,默寓专征之意。)

①钱笺《赵充国传赞》:秦汉以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天水、陇西、安定、北地皆为山西。英乂瓜州长乐人,故曰山西将。②《唐六典》:陇右道,古雍、梁二州之境,东接秦川,西逾流沙,南连蜀及吐蕃,北界沙漠。③鲍照《东武吟》:“将军既即世,部曲亦空存。”④朱注《旧唐书》:英乂,知运之季子,知运为鄯州都督、陇右诸军节度大使,自居西陲,甚为蛮夷所惮,开元九年卒于军。至德初,肃宗兴师朔野,英乂继其父节度陇右,故有部曲家声之句。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李陵既生降,颓其家声。”⑤《诗》:“天步艰难。”汉贾让《治河奏议》:“今行上策。”⑥《前汉书》:杨恽曰:“事何容易。”《搜神记》:上马赴前程。⑦范云诗:“轩盖照虚落。”⑧曹植诗:“高风吹我躯。”师氏注:“高风,八月风也。”诗:“悠悠旆旌。”⑨《唐书》:天宝元年,改秦州为在水郡。洙曰:天水郡,汉武元鼎三年置。⑩《后汉·明帝纪》:祁连山即天山,一名雪山,今名析罗汉山,在伊州北。(11)钱笺吐蕃使来请讨贼,既而侵廓岷等州,又请和。《左传》:魏绛和戎。(12)蔡琰《茄曲》:“异域殊风。”(13)《晋书·谢安传》:每镇以和静。桓温《荐谯秀表》:“足以镇静颓风。”《古史》:纣赐西伯弓矢,得专征代。陈子良诗:“受赈事专征。”

燕蓟奔封豕①,周秦触骇鲸②。中原何..黩③,遗孽尚纵横④。箭入昭阳殿⑤,前吹细柳营⑥。内人红袖泣⑦,王子白衣行⑧。哀极妖星动⑨,园陵杀气平⑩。空余金碗出(11),无复繐帷轻(12)。毁庙天飞雨(13),焚宫火彻明(14)。罘罳朝共落(15),棆桷夜同倾(16)。

(此伤禄山之乱,亦在八句分截。燕蓟,谓陷河北。周秦,谓破两都。遗孽,指安庆绪。箭入四句,贼至而奔散也。宸极四句,言惊扰陵寝。毁庙四句,言烧焚宫庙。贼将安忠顺等入长安,未尝有发园陵焚宫殿事。当时烧左藏大盈者,乱民也,其公卿坟墓,亦必有乘乱发掘者,故此诗概及之。)

①《左传》:“吴为封象长蛇,荐食上国。”洙曰:豕善突,故喻禄山。②陈琳檄:“若骇鲸之触网。”言其易决也。③《英华辩证》:庾信《哀江南赋》:“茫茫惨黩。”杜诗:“中原何惨黩。”据陆机《汉功臣赞》“上惨下黩”,并当作..。④《史记》:“群盗纵横。”⑤昭阳殿,见《哀江头》注。⑥《括地志》:细柳仓,在雍州威阳县西南二十里,周亚夫屯兵处。⑦崔令钦《教坊记》:唐妓女入宜春院,谓之内人。《子夜四时歌》:“罗裳迮红袖,玉钗明月珰。”⑧远注白衣行,改微服也。秦王苻坚黜贾雍,以白衣领职可见。⑨《虞翻别传》:“仰瞻宸极。”徐孝穆书:“齐圣广渊,体自宸极。”《汉·天文志》:袄星不出五年,其下有军。杜审言诗:“云净妖星落。”(10)《光武纪》:赤眉发掘园陵。注:“园谓山坟。”谢朓诗:“杀气盛凉飘。”(11)金碗,用《搜神记》卢充幽婚事。沈炯表:“甲帐珠帘,一朝零落;茂陵玉碗,早出人间。”(12)《邺宫故事》:魏武遗令,西陵施六尺床,张繐帷。《说文》:“繐,细疏布也。”(13)《旧唐书》:东都太庙九室神主,共二十六座。禄山取太庙为军营,神主弃街巷。(14)《史记》:项羽入咸阳,烧其宫室,火三月不灭。(15)钱笺唐苏鹗《演义》云:罘罳,织丝为之,轻疏浮虚,象罗网交文之状,盖宫殿檐户之间。杜诗:“罘罳朝共落。”鹗说是也。(16)《尔雅注》:“棆,木名,楩属,似豫章。”《说文》:“屋椽,周谓之榱,鲁谓之桷。”《左传注》:“桷。椽也。”

三月师逾整,群胡势就烹。疮痍亲接战①,勇决冠垂成②。妙誉期元宰③,殊恩且列卿④。几时回节钺⑤,戮力扫橇枪⑥。

(此望郭回京,与上段相承。言破贼之势,指日可成,今暂住陇右,终当归歼巨寇也。卢注至德二载,肃宗至凤翔、陇右、河西、安西、西域兵皆会。时王思礼军武功,王难得军西原,郭英义军东原。是“三月师逾整,群凶势就烹”也。安守忠寇武功,英义战不利,流矢贯颐而走,是“疮瘦亲接战,勇决冠垂成”也。)

①梁简文帝诗:“潜师夜接战。”②庾信《平邺表》:“天策勇决。”③《北山移文》:“驰妙誉于浙右。”元宰,上相也。《晋书·王导传》:“实赖元宰,固怀匪石之心。”④潘岳《马沂督诔》:“明明天子,旌以殊恩。”朱注《唐志》:御史中丞二人,正四品下。太仆寺卿一人,从三品。中丞兼卿,所以为加恩。杨恽《报孙会宗书》:“位在列卿。”⑤《晋书》,汉魏故事,遣将出征,符节郎授节钺于明堂。⑥《商书》:“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尔雅》:“彗星为欃枪。”谢瞻诗:“鸿门销薄蚀,垓下陨欃枪。”注:“亦谓之孛,言其形字丰似扫彗。”

圭窦三千士①,云梯七十城②。耻非齐说客③,只似鲁诸生④。通籍微班忝⑤,周行独坐荣⑥。随肩趋漏刻⑦,短发寄簪缨⑧。径欲依刘表⑨,还疑厌祢衡⑩。渐衰那此别(11),忍泪独含情(12)。

(此送郭而叙交情也。圭窦诸生,不如下齐说客,此自谦之词。公除拾遗,故曰微班。郭为中丞,故曰独坐。随肩短发,叹年老得官。《社臆》:观刘表、称衡语,则郭亦非可依者,后果镇蜀而为崔吁所杀。)

①《记》:“儒有革门圭窦。”注:“门旁窬穿墙为窦,如圭。”《家语》:“远方弟子之进,盖三千焉。”②《墨子》:庄王令公输作云梯以攻宋。《汉书》:郦食其说田广罢历下守备,冯轼下齐七十余城。朱注时贼尚据长安,故用下城事。③《后汉书》:光武答马援曰:“非刺客,乃说客也。”④《前汉书》:叔孙通曰:“臣愿征鲁诸生,共起朝仪。”⑤通籍,注见六卷。微班,下位也。⑥《诗笺》:周行,周之列位也。梁武帝诏:“方当置诸周行,饰以青紫。”《后汉书》:宣秉拜御史中丞,光武特诏,御史中丞与司隶校尉尚书令,并专席而坐,京师号三独坐。⑦《记》:五年以长,则肩随之。⑧《左传》:“其发短而心甚长。”陈后主诗:“进退簪缨移。”⑨《魏志》:王粲,字仲宣,山阳人。献帝西迁,粲从至长安。以西京扰乱,乃之荆州,依刘表。⑩祢衡,见二卷。(11)庾信诗:“故人伤此别。”(12)王粲诗:“含情欲待谁。”

废邑狐狸语,空村虎豹争①。人频坠涂炭②,公岂忘精诚③。元帅调新律④,前军压旧京⑤。安边仍扈从⑥,莫作后功名⑦。

(终以恢复之事望诸郭卿,与第三段相应。狐狸虎豹,指当时附贼为盗者。元帅,指广平王。前军,指李嗣业。扈从,应上回节钺。功名。应上扫欃枪。此章前二段各十六句,三五段各八句,第四段十二句。)

①沈炯诗:“空村余拱木,废邑有颓城。”傅玄《放歌行》:“但见狐狸迹,虎豹自成群。”②《商书》:“民坠涂炭。”《史记·龟筴传》:涂,叶读杜。“周流天下,还复其所。上至苍天,下薄泥涂。”③前汉邹阳书:“精诚变天地。”④后汉陶谦书:“谨同心腹,委之元帅。”《易》:“师出以律。”庾信赋:“玉律调钟。”《左传》:赵衰举郤縠为元帅。⑤前将军,见《汉·李广传》。《唐书》:李嗣业至凤翔,上谒,肃宗喜曰:“卿至,贤于数万众。”以为前军,收长安。陶潜诗:“生平去旧京。”⑥《晁错传》:安边境,立功名。《司马相如传》:“扈从横行,出于四校之中。”⑦邹君倩《遗公孙弘书》:“勉作功名,以俟嘉誉。”远注后功名,即《孟子》后名实之意。王嗣奭曰:此诗本送郭之陇右,而语意轻外重内,其于陇右,但以怀惠镇静勗之。未几,吐蕃果遣使来,并请讨贼,盖有先见矣。至于中原惨黩,余孽纵横,亶亶而谈、有人臣所不忍言者,正以激感中丞,使知急也。后云:“几时回节钺。”又云:“安边仍扈从。”盖深以讨贼大事,望之英乂矣。

《随笔》云:唐人歌诗,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至宫禁嬖昵,非外间所应知者,皆反覆极言,而在当时亦不以为罪。如白乐天《长恨歌》、讽谏诸章,无微之《连昌宫辞》,始末皆为明皇而发。杜子美尤多、如《兵军行》、前后《出塞》、《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哀王孙》、《哀江头》、《丽人行》、《公孙舞剑器行》:终篇皆是。其他波及者,如“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是时妃嫔戮,连为粪土丛”,“内人红袖泣,王子白衣行”,“毁庙天飞雨,焚宫火彻明”,“御气云楼敞,含风彩仗高”,“仙人张内乐,王母献宫桃”,“固无牵白马,几至著青衣”,“夺马悲公主,登车泣贵嫔”,“落日留王母,微风倚少儿”,“斗鸡初赐锦,舞马更登床”,“殿瓦鸳鸯拆,宫帘翡翠虚”,七言如“关中小儿坏纪纲,张后不乐上为忙”,“天子不在咸阳宫,得不哀痛尘再蒙”,如此之类,不能悉书。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22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