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外贸业务员工作内容【参考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088060

【导言】此例“外贸业务员工作内容【参考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外贸业务员工作【第一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单证;课程设计理念;职业技能

作者简介:张建芹(1965-),女,江苏张家港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江苏 苏州 21500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0-0152-02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和实践环境的变化对经贸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包括课程设计理念在内的新的目标和要求。以“校企合作、项目导向”为手段,以“技能培养、岗位匹配”为目标,对“国际贸易单证实务”课程体系进行开发与创新,对接国家劳动部、海关总署等对相关岗位群的人才要求,在课程内容组织架构上强化职业技能和实践技能,在课时分配上增加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的比重,使这门课程更加适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需求,更加适应行业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基于这样的原则和目标,本文提出“国际贸易单证实务”课程整体设计的新理念、新框架和新思路,具体内容包括七个层面。

一、课程设置

1.课程定位

“国际贸易单证实务”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与之匹配的职业岗位群有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外销员、国际物流师、跟单员等,为此要针对这类职业开展单证知识的教学、实践和培养。

2.课程设置体系理念与思路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以对外贸易的业务工作框架流程为依托,依据实际工作业务流程设置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总体设计目标,确立以企业工作岗位业务流程框架为教学内容体系,以“校企合作、项目导向”为手段,以“技能培养、岗位匹配”为目标,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并重、并进的理念,以达到培养学生实际动手及应用能力的目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国际贸易单证实务”的基础理论课程,在掌握了“国际贸易单证实务”的基础上深入学习“海关实务”以及“关税实务”、“HS商品归类编码”,各门相关课程前后衔接呈现知识逐步深化,体现了一个逐渐提升与拓展的课程整体设置格局。

基于高职高专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国际贸易单证实务”以培养具备专业水准的单证员、报关员等为职业岗位目标,理解外贸和报关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单证缮制及审核议付能力、掌握报关实践技能,参加单证员、报关员等全国考试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可以独当一面的具备外贸知识、专业报关、单证制作、国际结算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学生未来就业打下基础。

3.科学、规范安排实践课时

“国际贸易单证实务”是一门集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为一体的课程,科学、规范、有序的实践学时安排极为重要。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注重实践学时的合理安排,从认识实践、外贸实务模拟、进出口单证模拟、报关实务模拟、国际贸易专业综合模拟到企业顶岗实习,层层递进以达到学生职业能力不断提升的目的。因此,本课程设置紧紧围绕单证工作实践确定课程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业务能力,顺利完成从学生到职员角色的无缝对接。

4.课程开设的依据

鉴别“国际贸易单证实务”课程设置是否可行,必须考量以下几个指标:专业教师团队师资水平及教学经验,通过市场调研明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关教学管理部门对人才培养知识体系的基本要求,校内外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和就业指导委员会审核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与课程能力结构要求,以往各届学生就业的信息反馈及用人单位对录用学生岗位能力适应信息的反馈。

5.课程开设历史沿革

为适应人才市场对涉外人才的需求,早在1993年,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就开设了涉外经营专业。伴随苏州外向型经济发展,对涉外人才培养又有了更高、更广的要求,为此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细分及岗位分工上有了更深层次的需求,“国际贸易单证实务”课程也从最初的贸易知识的一部分,演变为当前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核心课程,从简要了解理论知识拓展为集理论与技能为一体的核心课程。

二、教学内容

1.内容选取

根据国家劳动部和海关总署颁布的单证员、报关员等职业标准规定完成岗位群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岗位能力等要求,并参考全国国际商务单证员考试、全国报关员资格考试大纲选取相关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2.内容组织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教师在“国际贸易单证实务”课程教学内容组织中以项目为导向、在内容讲授时以工作流程为框架。“国际贸易单证实务”课程以真实的企业单证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教学资源、程序化安排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工作任务,同时注重课程教学中教、学、做、案例讨论、角色转换和师生互动相结合,强化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有针对性地依据教学内容实施实训、讨论、演示、案例分析、实习等教学环节。

依照对紧密型合作企业苏州报关有限公司、苏州伟中报关有限公司等用人单位的实际调查,教师讲授“国际贸易单证实务”课程时必须以工作流程为框架(见表1),目标是培养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对接实际工作和职业岗位。

3.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与教材选用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教师团队与政府、行业和企业等合作共同开发编写本课程的校本教材,开发多媒体课件、经典案例、习题、在线实训、课程手册等符合教学体系与内容的教学资源,课程设计科学合理,形成了比较成熟、齐全、系统的教学资源,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又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并在多年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教学成效中得到了有效验证(见表2)。

同时,本课程教材、多媒体课件、经典案例、习题、在线实训、课程手册等相关教学资源依托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有力的配套硬件设施及相关技术后台设备支持全部上网,以满足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实现网络课程教学的需要,满足本院学生学习需要。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指导思想

本课程确立了以“校企合作、项目导向”为手段,以“技能培养、岗位匹配”为目标,以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指导思想。

2.教学方法

根据“国际贸易单证实务”课程的特点,选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情境体验和小组讨论等作为本课程的教学方法。

3.教学手段

“国际贸易单证实务”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板书与多媒体结合,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展示了单证作业流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教学条件

1.师资条件

通过多年的师资构建,本课程建立了一支素质优良,年龄、专业、学历结构合理,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并重,能适应专业发展需要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本课程组教师共12人(见表3),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合理,主讲教师均有企业工作经验,具有极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好的理论造诣,对职业教育有高度的热情和责任心,对课程建设规划给予了许多指导和建设性意见。

2.内部实训教学条件

省级示范实训基地——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实训基地由阿里巴巴等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建设,能够满足单证流程及相关课程仿真实训的需要,设备、设施利用率高。校内实训、虚拟仿真实训等实训室共计12个,可容纳近700名学生同时实训。

3.外部实践教学条件

依托苏州地方外向型经济发达的有利条件,借助多家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让国贸专业学生最初对外贸企业通过参观获得感性认识,然后通过顶岗实习获得动手与实际操作能力,再通过毕业实习获得感性与理性认识的飞跃,达到符合岗位能力的需求。

五、教学特色及教学氛围

特色一:借助专业团队和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以自编教材为核心,匹配日趋完整而成熟的多媒体与网络教学资源 。

特色二: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实务、实训、实战”三维立体的“三实”教学系统。

特色三:积极创新实践了“零距离、零间隙、零过渡”的人才培养模式,达到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最终目标。

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平等的和谐的做学生的学习伙伴,在教与学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到知识、悟得方法,养成了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

六、教学效果

黄建栋先生(苏州报关有限公司董事长)认为:该课程经过几年的建设、教学改革和实践检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学生在单位实习和工作时都表现出了很高的专业服务水准与基本素质,作为用人单位对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毕业生满意度较高。

刘治民副教授(苏州经贸学院督导)认为:该课程是按照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的,课程教学师资梯队合理,教学团队中有来自企业一线的、稳定的优秀专兼职教师,主讲教师具有双师素质,教学经验和自身动手能力都比较强。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做”融为一体,突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整体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优势突出,受到了学生的普遍好评。

(国贸2008届学生)认为: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国际贸易单证实务”,最大的收获是全面学习了报关单证审核、申报、各种贸易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了从事报关、货运、跟单员等职业岗位所必须的操作技能,为就业并胜任岗位奠定了基础。这门课程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课程思想,很适合学生的学习,学生都喜欢学习这门课程,可帮助学生在工作中实现零距离的岗位对接。

七、课程建设未来发展目标

外贸业务员工作【第二篇】

关键词:纺贸企业;外贸谈判人员;继续教育

中国纺织行业越来越具备国际性特征,如绍兴柯桥中国轻纺城的纺贸企业几乎都在走外贸路线,于是纺贸行业的外贸谈判人员的从业素质、职业能力也便成为纺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素来谈判类人才的职业能力养成单纯依赖于谈判实战的锻炼,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似乎显得并不急迫。随着中国市场的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尤其是上海自贸区的建立,以及中国与多国之间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推进,以上海自贸区为中心的江浙沪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纺织产业将会直接面对与外商的“零距离”接触,外贸人才需求将大量激增,由此外贸谈判人才的从业素质也会随之水涨船高。绍兴纺贸产业的新常态,必然对外贸谈判人员的继续教育提出更高且更为迫切的要求。

1外贸谈判人员培养何以成为纺贸企业的当务之急

由于国际经济增速放缓,各国都在通过诸多经济刺激政策希冀力挽狂澜,然世界经济下行趋势仍不可阻遏;国内经济也被迫从原来的高速增长转为中低速增长,而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及其产能过剩的困局,国内经济发达地区也正在经历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以往当出口经济受挫,则转而刺激内需保持经济的稳定态势;如今国内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外贸型经济仍然需打开出口经济的缺口来求生存。从当前的情形来看,由于出口增速下降,国内对高污染地方传统产业的整顿治理,绍兴纺织外贸企业正遭受着巨大的冲击。而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以及近期我国与多国陆续签署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使得纺贸企业迎来了最好的国际化环境,然而这当然对于当前绍兴纺贸企业的发展带来的挑战也是不容忽视的。外贸业务员是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主力军,甚至成为外贸企业打开国际大门的“黄金钥匙”。从外贸企业的调研情况来看,一些纺织外贸企业对外贸业务员这些知识型群体的管理还存在种种问题:如谈判人员与外贸人员的分立现象,即一般外贸人员所承担的只是单一的外贸跟单职能,并不参与贸易双方的核心交易环节;其中的谈判功能多由外贸企业老板直接承担。这种分立带来的直接影响是让外贸环节变得更为烦琐,及其贸易过程中的失真现象,因为外企老板的谈判是一竿子买卖,谈完即止;而外贸人员只掌控流程,却不享有定价权和谈判权。又如只看重外贸业务员对纺织行业知识的熟悉程度,忽略外贸谈判各个环节中业务员应具备的特殊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培养。外贸人员作为订单的直接关联方,不懂如何运用谈判技能去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张扬产品的特征,从而享有外贸价格的影响力,仅仅充当机械的传声筒作用,这无异于自折羽翼。在自贸时代,绍兴的纺贸企业如何通过充分激发每一份人力资源的潜力来适应当前的国际贸易形势,是摆在绍兴纺贸企业面前的一道大题。重新更换一批人马,动骨换血之途岂是绍兴纺贸企业堪能承受之重?于是,走纺贸谈判人员的继续教育之路势在必行。当前,有关纺贸行业内的外贸谈判人员这一群体的继续教育仅仅被当作纺织行业内部职工一个可有可无的培训要点出现,[2]究其原因,在于这一类别的员工在各个企业中相对分散,且对谈判实务的重视遮蔽了外贸谈判人员知识更新的需要。但是对于作为绍兴经济支柱的绍兴纺贸行业来说,特别是在参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对接上海自贸区等绍兴外贸转型发展的新背景、新常态下,这一群体的继续教育问题却显得尤为凸显。在这一过程中,在绍高职院校需要发挥其社会服务的功能,在教育中起到主体性作用,主动承担起参与绍兴纺贸行业外贸谈判人员继续教育的重任。

2高职院校介入纺贸企业外贸谈判人员继续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绍兴纺织企业的外贸业务正在迅速崛起,对外贸从业人员的需求不断上升,绍兴众高职院校纷纷设立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实务等相关专业,但由于专业培养模式趋同等原因导致毕业生专业素质不高及职业能力不强。不过,无论从在绍高职院校参与还是从绍兴纺织企业的需求与承受方面来权衡,高职院校介入纺贸企业外贸谈判人员的继续教育皆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需求维度,在当前市场经济紧缩、国际竞争与行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尤其是面对欧元贬值、人民币增值等不利市场因素的重压下,出口受挫,昔日供不应求之势已不复存在,绍兴纺贸企业不得不面对买方市场的现实。纺贸企业受形势所迫,也在积极寻求破解之法,而开启“全员贸易”模式自是其选择之一。[3]作为其核心业务的外贸谈判人才队伍建设也将出现新的需求,即改变原来的外贸人员与谈判人员的分立状况,让权给外贸人员使其成为全能型选手,让其拥有外贸谈判能力,以应对每一个可能的商机。纺贸企业的这一异动鉴于企业自身人力资源的惯性,新需求的满足最符合经济效益的途径依然是继续教育的方式。[4]在供给维度,在绍高职院校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特色与需求,基本都开设了面向绍兴纺织业和商贸类的专业和院系,甚至有较为成熟的合作平台,如绍兴职业技术学院的“绍兴轻纺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学校已与中国轻纺城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已经成功地开展了多角度、大密度的深度校企合作。如此,当纺贸行业有新的外贸人才培养需求出现时,高职院校自然应主动承接这一重任。高职院校在为企业提供继续教育服务的同时,国际贸易专业与商务英语等专业可借机更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结构,如增加外贸专业学生的谈判课程开设和谈判能力的培养,为培养出更称职、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铺平道路;亦可在毕业生专业素养与业务能力培训成熟的情况下直接向相关企业输送适应外贸工作需求的优质人才,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缩短应届毕业生的职业适应期与短期内返校接受业务相关继续教育的“返学”几率,降低企业对人才的培养成本。

3高职院校参与绍兴纺贸企业外贸谈判人员继续教育的途径

高职院校服务纺贸企业,通过为纺贸企业提供外贸谈判相关培训和输出优质毕业生等为途径的参与方式,借机构建出一种新型的双向校企合作机制,为绍兴纺织企业对外贸易谈判人才培养提供支持和服务,以提升纺贸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为在绍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尤其是商务英语专业与国际贸易实务等相关专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高职院校有效参与绍兴纺贸企业外贸谈判人员的继续教育,可采取以下几种途径:第一,“城校合作”途径。这里的“城”指中国轻纺城,“校”指开设相关的专业的在绍高职院校。以往的继续教育,多采取校企合作方式,即高职院校和相应企业的一一对接。但纺贸企业的外贸谈判人员都比较少,采取一一对接方式成本极高。因此,“城校合作”途径即在绍高职院校直接与中国轻纺城等更高层次的平台建立同盟关系,在轻纺城内开设“双元制”校企合作班,将分散于各个纺贸企业的外贸谈判人员聚集起来进行集中培训,如此既可节约成本、又解决了散点培训所不能的困境。第二,“培训超市”途径。即由高职院校析出外贸谈判主要相关模块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开发具备一定规模的培训包,供企业按照自身需求进行选择。在具体操作上,可以采取将原来系统的培训内容切块,在继续教育过程中由企业在职人员自由选择,以适应外贸人员继续教育时间的零散性;还可以借助微课、慕课等当前的新型在线网络课程开发模式,将培训内容分发给企业在职员工,由其付费学习。总之,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软硬件相关教育资源为继续教育提供知识与场地支持,签订长期或定期培训协议或提供应急培训的预约服务。第三,“先行介入”途径。即由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开辟介入产业价值链的途径,如商务英语专业、国际贸易实务等相关专业优化课程结构,开设纺贸类相关课程,在使毕业生打好语言基础与素质基础的同时涉猎更多的纺织类知识,扫除对纺织行业的一无所知,为企业输出更容易上手和更具竞争力的纺贸企业外贸谈判业务相关人才。这也是当前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真正切合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人才的一条关键途径,需要高职院校那些紧密结合地方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的专业,特别是主要面向中小企业输出人才的专业,重新设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课程设置结构,培养出懂行业、精专业的综合型人才。在“先行介入”培养途径中,尤要重视其中的实训环节,例如可以引入“RolePlay”(角色扮演)教学法,一是由专业培训讲师对参与实训的学生进行专业的商务谈判技能培训;二是由实训学生相互之间针对具体的商务谈判案例进行讨论,并进行实地的角色扮演操练。[5]这一过程其实也可以由参加继续教育的在职纺贸企业的外贸谈判人员直接参与学生的实训,从而实现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与未来人才的校企合作性实训的融合。第四,“紧急回炉”途径。即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外贸专业人才在从业后定期返校参与继续教育,由校企双方共同出资做持续性“回炉”再教育。职业教育的本质在于其“职业性”,而职业属性本身是持续变动的,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会随着产业形势的变化而不断更新,所以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即系统性职业教育与带有终身学习特征的继续教育的捆绑性教育,当前的职业教育发展应对这一趋势提前做出回应。具体在纺贸企业外贸谈判人员的培养上,地方高职院校应与绍兴纺贸企业建立较为稳定的长期的外贸谈判相关人员继续教育机制,以持续服务绍兴特色纺贸地方产业的发展。

作者:朱叶丹 高亚红 单位: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唐长亮.加强纺织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提升纺织企业竞争力[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6(5):630-632.

[2]李百桦.按需开展多功能继续教育为纺织企业服务[J].现代远距离教育,1991(S1):38-40.

[3]程洁.纺织特色继续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东华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安徽华茂校外学习中心为例[J].继续教育,2011(5):23-26.

外贸业务员工作【第三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x).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0-183-02

近十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一批独立学院得以成立并发展壮大。独立学院依托母校本部教育资源,作为满足大学教育大众化需求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多数独立学院均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且招生规模较为庞大。如何提高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教学效果,提升国贸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确保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在职场找到一席之地,是众多独立学院国贸教育者所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鉴于此,笔者首先分析外贸行业对人才的总体素质要求,进而总结独立学院国贸专业现有教学手段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建议。

一、外贸行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

就专业定位而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最主要的就业方向为各种类型的企事业单位进出口业务部门和单证储运部门,面向国贸专业的岗位有外销员、单证员、报关员和报检员等,但在实际招聘中,涉外的物流公司、银行的国际业务部门以及海关、进出境检验检疫局等政府部门等也对本专业有着人才需求,甚至是公司中的国内销售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也会录用该专业的毕业生,可以说就业面非常宽泛,是名符其实的“万金油”专业。在用人单位招募外贸从业人员时,往往希望应聘者能达到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首先,外贸从业人员应有端正的工作态度。外贸行业环节繁琐,工作强度高,这就要求职员能够吃苦耐劳,在进出口业务中往往需要多个人员相互配合,这就要求应聘者要具有团队精神,在对外业务交易中还需要职员恪守职业道德,以在外国客户中建立良好的口碑。

再次,外贸从业人员应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进出口贸易内容复杂,这就要求应聘者应掌握国贸基本理论;能够了解我国外贸的大环境和公司业务范围内具体商品进出口市场行情,熟悉进出口行业游戏规则,熟悉进出口各个环节的操作要点,了解并掌握市场调查、交易磋商、运输保险、货款结算、报关报检和核销退税等环节的操作技巧。。

最后,外贸从业人员应有全面的综合素质。应聘者应有较好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文化素养;能用英语或其他外语语种进行业务磋商,熟练操作计算机软件。另外,销售人员需要频繁接触外商,也要保持与海关、检验检疫局、银行、货代等多个主体的良好关系,这就要求应聘者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二、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外贸岗位要求

长期以来,一方面为保证学生在受教育时能够全面地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为便于母体学校老师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往往参照母体学校教学体系来设计自身的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往往多重理论而轻实务。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经济学等理论课程课时较多,且在教学内容上多有重复,而在单证实务、报关实务、英文函电等专业课程上,部分教学内容更新较慢,无法紧密结合实际。

(二)教学实践与外贸实战存在脱节现象

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教学实践多以课堂教学为主,专业实训为辅。在专业知识学习方面往往多重讲解轻操作,例如在讲解信用证方面,老师将过多的时间放在对信用证概念、功能、特点和种类的讲解,而在如何审核、缮制信用证上则着力较少。即使是进行单证制作实训,也多是老师在课堂上给出合同、信用证,带领学生填写空白单据。由于课时所限,老师无法做到让每个学生反复训练,举一反三。此外,由于教学环境比较宽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对外贸业务的艰苦性和复杂性有所体会,也不曾感受到商誉、诚信对自身业务的影响,结果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迅速适应外贸行业的高强度工作和养成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

(三)专业实训教学效果不尽理想

首先在实训内容上,国贸实训包括外贸实务操作,单证制作,进出口报关等部分,在实训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讲解、轻操作的现象。一方面教师需要回顾实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点,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例题对实践操作方法进行介绍,例如笔者在进行国贸实务实训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首先介绍实践应用程序、实践要求、具体操作流程等事项。其次在师资上,独立学院新聘自有教师多为高校毕业的应届研究生,这一批教师大多没有在外贸企业实际工作经历,没有商务洽谈、业务履行、单据审核、报关核销等环节的实际操作经验。因此在讲授实践课程时,教师的知识储备无法满足教学任务要求,对实训程序中所未涉及到的一些实际业务问题,也无法及时指出和解释,最后在实训软件上,由于购买的模拟软件通常不能及时更新,案例陈旧,脱离实际,不能及时更新知识,枯燥乏味,不能让学生了解外贸企业的最新动态,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改革建议

(一)基于职业发展要求改革教学方法

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教学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四年高等教育培训,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职场竞争中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在未来复杂商业环境中保持独立而专业的思维模式。在专业课程教学上,教师应根据未来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来设计讲授内容。如在国际贸易课程上,教师在保证传统经典理论的教学时间的基础上,可以介绍国际上最新的经贸理论和政策,结合当前国际经贸热点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当前国际经贸发展趋势。在对教材内容讲解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供最新经济和贸易数据,通过布置作业或小论文等形式要求学生自行研究分析某一经贸热点问题,以提高其理论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根据业务实际流程调整教学内容

在国贸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有很多专业应用型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进出口报关实务、国际运输与保险等。教师如何将外贸实用操作技能与这些课程内容相结合,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数教师往往先讲理论,待理论内容教授完毕,才会集中进行实训;这种方法无可厚非,但学生往往做实训时已经将理论内容遗忘,无法达到实训预期效果。若将实训内容穿插于课堂教学过程,则可同时达到深化理论认识和提高实践能力的双重效果。比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可按照进出口一般流程分为交易前准备、交易磋商、合同签订、合同履行、款项结算、业务善后等项目。教师可在讲解完每个项目理论内容后,通过案例介绍、课堂现场模拟操作和课后作业来强化学生认知。在课程全部章节讲解完毕后,教师可用一到两课时介绍一单国内企业出口合同业务全流程将学生所学知识体系化,提升其对外贸实践操作的全局意识。另外,在学生实训实习项目应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与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多家学生就业实习基地,邀请企业外贸岗位能手现场讲授自身成长经历,有条件者可聘请业务能力突出者全程参与学生实训教学,完全按照企业的标准来考核学生,提倡吃苦耐劳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三)利用多种因素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首先,学院在寒暑假期可组织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参观学习,还可邀请外贸企业相关实战专家进行专门的师资培训,鼓励教师主动与企业联合,参与企业实际外贸业务,提升自有教师自身实践能力,必要时可招聘有丰富外贸从业经验的人员担任全职或兼职教师。其次,在保证板书、讲稿等备课内容详实的基础上,学院应鼓励教师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录音、录像等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原始物品,增加教学的真实感,如提供正本提单、保险单、汇票和信用证等国际贸易文件,让学生感到所学东西与国际商务实践紧密联系,提升其学习积极性。最后,学院可建立校园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为教师备课、课件制作等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教师可把课件、作业、案例、票据单证、原始物品照片、外贸业务操作视频等上传到平台上,学生可以在课后继续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定期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网络答疑,通过相互交流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误区,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

参考文献:

[1] 詹晶。浅析KSAO模式下国贸专业立体化教学模式[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01).

[2] 宋津晶。高职基于工作项目的外贸实务教学模式初探[J].科教导刊,2013,(01).

[3] 王波。论国际贸易专业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4,(02).

[4] 吕红军、赵明。加入WTO之后,国际贸易实务改革刍议[J].辽宁高职学报,2002,(04).

外贸业务员工作【第四篇】

外贸单证制作与审核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应掌握的重要专业技能,在实际操作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及时缮制单证,还要处理好与银行、商检、货代、船方、海关等各方的联系,保证贸易的顺利进行,为了实现国际贸易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相关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改革显得尤为重要。我校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在该课程的教学上初步形成一定特色,表现如下:

(一)开设了独立的实验课,与其他课程形成有机整体

《外贸单证制作与审核》课程经历了从分散实验到开设独立实验课的过程。外贸单证制作与审核涉及到外贸合同从签订到执行阶段各种单据的处理,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在教学安排上,一开始是分散在《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海关管理和报关实务》等实务类课程中,由于每门课程只能涉及到几种单据,学生难以深入理解国际贸易的全部流程和各环节的单据的关系,只能通过到企业实习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这对于申请和完成实习带来一定难度。经过教学改革,我们将所有实务类课程中的单证制作内容都集中到一门课中,并开设为独立的实验课。

该实验课从内容选择上,首先以合同为脉络,选择从合同签订到执行各个环节的单证;其次,从出口和进口两个角度,分别选择出口业务和进口业务需要的不同的单证,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出口业务单证为主;第三,注重外贸业务的全局性和整体性,对于出口业务和进口业务分别采用一个公司一笔业务的全流程单证,保证单证的前后一致,加深学生对各单证之间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制单能力。据此,制订了八个单元的实验,分别为:建立业务关系;信用证审核;商业单证;运输与保险单证;官方单证;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单证;进口单证。

该实验课安排在专业基础必修课《国际贸易实务》之后,在专业强化课《国际结算》、《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之前;在学生已经深入外贸企业进行过一次以调研为主要内容的暑期实习之后,并且在进行以业务操作为主要内容的第二次暑期实习之前,为学生巩固专业知识,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供了科学的规划和衔接。

(二)上机实验与手工缮制单据相结合,注重综合制单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门独立实验课,《外贸单证制作与审核》全部在学校先进的国际商务实验室进行,并将上机实验和手工缮制单据相结合。其中上机实验在课堂上进行,手工缮制单据以作业的形式在课下进行,课内外学时比达到一比一。

适应当前国际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上机实验运用外贸单证教学软件平台。软件中预设各种外贸单证的标准模板,并有包含数百道单证练习的案例和题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根据需要自行添加新的单据模板和实验案例。使用软件教学,教师可以在线对学生进行账户分配、布置实验任务和批改实验作业。而学生使用该实验平台,实现了外贸公司制作单据的方式:标准的办公软件、规范的单证格式、实际的制单工作,强化了他们对于外贸单证作用、格式和内容的理解。手工缮制单据则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于单据的直观认识,既符合某些公司的工作实际,也为学生参加期末考试做准备。由于外贸单证大部分用英文缮制,一部分中英文对照,通过以上训练,学生不仅提高了单据缮制能力,还在专业英语的阅读和书写方面都实现了长足的进步,在实习中普遍获得了企业的好评。

(三)缺乏有效的职业技术鉴定

尽管课程教学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仍然缺乏有效的职业技术鉴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投资、金融合作发展迅猛,相关行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旺盛,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仍面临着就业难的困境。解决这种结构性就业问题的途径之一,从高校培养方面来看,应当是通过不断采取新的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将学生培养成为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国家权威机构的职业技术证书无疑是学生能力的证明,为企业和学生在就业市场的双向选择提供了重要的标准。因此,有必要以此为方向,对课程进行深入改革。

二、国际商务单证员考试的重要性

国际商务单证员考试,英文简称ICD(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Documents),是我国国际商务领域继外销员、国际货代之后的第三个岗位培训考试。随着我国加入WTO及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国际商务领域从业人员的队伍也在不断扩大。为规范国际商务单证行业的相关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国际商务单证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从2004年起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国际商务单证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旨在促进整个国际商务领域的健康发展。

以外贸单证处理为主要工作内容的国际商务单证员是各企业开展外贸业务的基础性人才之一,目前不论是学历教育体系还是职业教育体系中针对该岗位的职业培训较少,现有的少量培训也存在内容单一,覆盖面狭小等问题,大量岗上人员未经过较系统的职业培训,企业也很难招聘到符合业务需要的人员,使得外贸业务风险大大增加。

《外贸单证制作与审核》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国际商务单证员证书的培训和考试目标在本质上完全相符,如果能够将课程与职业技术鉴定相结合,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解决企业面临的人才困境和风险,突显高校教育的社会价值。

三、课程改革的措施

根据国际商务单证员证书培训和考试的要求,《外贸单证制作与审核》将进一步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导向,从如下方面进行改革。

(一)教材改革

近年来出现了不少优秀的单证制作与审核教材,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教材偏重理论知识介绍,包括外贸合同中关于商品的品质、数量、包装、贸易术语、运输方式、保险条款的具体内容和性质,以及各种单据的性质和特点介绍,其优点在于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国际贸易实务的基础知识,并运用于外贸单证的缮制和审核,适合课堂讲授与单据缮制相结合的课程,缺点是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内容有较多的重复;另一类教材则偏重单据要点讲解,以外贸业务中全部单据为对象,逐一介绍每种单据中每项内容的缮制要点,其优点在于能够使学生直观的认识外贸单据,适合以操作为核心的独立实验课使用,缺点是缺乏理论知识的串联,在很大程度上充当了实验指导书的作用。

根据国际商务单证员考试大纲的规定,单证员考试包括基础知识(表现为选择、判断、简答、计算、案例分析等题型)和综合技能(表现为信用证审核与单证制作的题型)两大模块。结合教学实践中对各种教材的使用体会,应当将上述两种教材进行科学结合。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以国际贸易单据流转的过程为线索,以完整的案例为依托,将理论知识和单据实务系统的结合,将有助于学生实现“温故”与“知新”,同时训练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应试水平。

同时,由于国际贸易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行业,国际贸易惯例、公约,各国的外贸政策都会不断变化和调整,因此,单证教材应该不断更新,以跟得上市场的变化。例如,目前很多教材还根据UCP500的规则在介绍信用证要点,根据INCOTERMS2000介绍外贸合同。除此之外,应当收集外贸企业的案例和单据样本,编制出符合外贸行业实际的教材。

(二)教学过程改革

针对国际商务单证员考试中基础知识和综合技能两大模块,在《外贸单证制作与审核》实验教学中也进行对应的模块式教学。

在基础模块阶段,要求学生对合同、信用证和其他制单材料进行实践性学习,要求学生能读懂英文合同和信用证,了解不同类型的合同和信用证,能找出信用证与合同的不符点;要求学生读懂国际贸易案例,能够根据国际惯例与规则找到案例中的知识点,分析买卖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要求学生能读懂英文单据,掌握各种单据的性质和作用。

在综合模块,结合实际案例和单证样本,让学生分角色操作完整的案例,完成从签订合同,开立信用证,制单交单到报关的全部流程。根据交易过程中的不同当事人,学生将分别模拟进口商、出口商、银行、货代、保险公司、海关等角色。并且,根据合同性质不同,支付方式的不同,运输方式的不同等,将设计多个的典型案例,供学生多次模拟练习,掌握不同条件下的单据制作要点。

两大模块并不是相互孤立,而是有机结合的。两模块的衔接不是“基础模块+综合模块”的形式,而是“基础模块×综合模块”的形式,在以外贸合同流程为线索安排实验内容的前提下,在每一章中分别进行基础模块和综合模块的练习,并进行魔方式的反复训练,确保知识和技能的共同巩固。

(三)考核改革

为了实现课程改革目标,检验课程改革成效,《外贸单证制作与审核》的课程考核将改变学校命题的传统考试方式,与国际商务单证员考试结合,推行“以证代考”。学生的最终成绩将由平时成绩和国际商务单证员考试成绩共同组成,各占一定比例,其中平时成绩由课堂实验与课后制单两部分组成。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可以促进学生将获得证书作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将学生的学习成果由课堂检验转变为权威机构检验,并最终转向社会检验。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088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