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素材推选汇聚精编8篇

网友发表时间 1661536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素材推选汇聚精编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素材推荐【第一篇】

今天教学的内容二年级的欣赏《快乐王子的小船》《进行曲》《俄罗斯舞曲》三首乐曲。

我提出问题:“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听,这首乐曲让我们联想到哪些场景”,同学们很认真的各个闭上眼睛,一边听还有个别同学手舞足蹈,我没有打扰他们。歌曲听完了,我说:“请你们说说你们听到了哪些场景。”有些同学马上举手说:“我听到美丽的城堡,里面住着王子和公主,他们在开舞会”:还有同学说“我听见王子和公主出去游玩回来了,他们的士兵在城堡门口迎接他们的到来”,还有“我听到这是猫和老鼠动画片里面的音乐”等等,我很开心,看到他们快速转动的脑袋。接下来我播放视频片段《快乐王子的小船》看到视频里面跳舞花朵,已经情不自禁小组、同桌开始讨论,这时我抛出问题,从这段视频当中,你可以发挥你的想象,在刚才的基础上,你还想到什么呢。

这次的小手更多了,城堡里有很多人,他们在开生日会;还有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他们也来了;王子开着自己的小船带着我们也去了这个城堡,好多人很开心等等。看着他们满脸幸福的样子,真是不想打断他们,接下来让我们也驾着自己的小船,去我们向往的城堡吧!视频《快乐王子的小船》,先让我们观看视频,看看一会你打算表演里面的什么角色吧!大家看的很认真,早已安奈不住的已经在一边想一边比划的。接下来让我们小组站好吧,让我们也来学习下。大家很有序站好位置上,这时小组内开始讨论,你做什么,我做什么,你应该怎么做,等等。音乐开始,看着每小组都在认真的表演,歌曲里面的小小花甲虫,一朵小花。特别是最后一个结束的造型是最难的,要求小组内合作完成,每个人都是结束造型的一份子。有的小组已经急得的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在比划来比划去,都感觉不满意。

这时我提点下,组里间相互帮助,大家一起想,我们以前课堂上学过的动作,都可以加进来。过一会我过去在检查,都已经做好了,幸福和开心写在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那让我们跟着音乐再来一次吧。这次同学们更加有自信了,表演的都很好。很多同学表演完后说还想再表演一次,我也不想让他们失望,那我们再来一次吧,看着他们我也很高兴。音乐课,我们不能抹杀孩子们的天性,他们好动、好玩、喜欢模仿,那我们就把这些加到课堂中来,他们喜欢,我们老师更加喜欢。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素材推荐【第二篇】

不经意间,我随手打开新一期《中国音乐教育》。北京101中学章连启老师撰写的《课评之反思——参与“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学录象评比”活动有感》一文强烈地震撼着我的心灵。我反复阅读,细细品匝那字里行间蕴藏的深刻内涵。章老师在围绕“关于不适度地强调学科综合的问题”的论述中对当前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实践及这次评比活动的部分课例谈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在音乐教学中,学生探究的主要对象不是音乐,而是音乐之外的其他艺术或人文学科——如舞蹈、美术、文学等。音乐成了学习其他学科内容的陪衬”。这不由得引发了我对前不久执教的音乐公开课《天鹅》的深层反思。

在那堂课上我将音乐、舞蹈、美术结合起来教学。在欣赏柴科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曲》时引导学生学跳芭蕾舞,而在欣赏圣—桑的《天鹅》时引导学生创作音乐想象画。特别是为了学生能画好《天鹅》,我还有意请美术老师在美术课上辅导学生画天鹅,并在公开课上让学生观看了一小段天鹅的生活录象,为的是让学生在创作音乐想象画时,能较好地画出天鹅的各种神态。的确,学生不负我望,果真创作出栩栩如生的天鹅,有的在戏水,有的在游泳,有的在飞翔,有的在洗澡……最后我还请学生从黑板上张贴的一幅幅天鹅图中评价出最好地表现乐曲《天鹅》意境的作品。我暗暗窃喜,“音乐与美术的综合”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专家们的话深深地启发了我。是啊,把音乐与美术结合起来是为了更好地拓展艺术审美空间,增强艺术趣味,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而欲达此目的,贵在把二者灵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切不可公式化。要学生把音乐形象描绘下来,教师应启发每个学生用各自独特的画面构思去表达同一音乐主题。当我们启发学生描绘一幅图景的时候,不应当无形地诱导学生一起去寻找同一种图解,而要鼓励他们去积极寻找各式各样的属于自己的图解。

通过这次新课程教学研讨活动,我真切地意识到我们教师要扎实有成效地开展课改,应深入学习理论,加强实践,并要学会反思,那样才能在正确的改革道路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素材推荐【第三篇】

音乐欣赏课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这两周的音乐欣赏课内容中,我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对音乐欣赏课不感兴趣,当我一播放欣赏歌曲的时候,这帮孩子听都没听就叫着:“老师,能不能不要听啊,好难听啊,能不能听流行音乐啊。”等等。我发现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让孩子懂得欣赏音乐,到学会听音乐欣赏,这一过程,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值得思考,也是值得挑战的任务。

我们的音乐欣赏课内容大部分跟我们的生活及我们一些历史挂钩的,并且每一首歌曲都有自己表达的'内在涵意,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不知道这个道理,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定要让学生懂得历史,懂得每首歌曲的故事背景和表达的意义,不能只让学生唱会歌曲就算交任务了。

如何在欣赏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音乐欣赏的兴趣,其中最有效的放飞是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愉快的音乐情境,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最简单、通俗、艺术化的语言叙述是我们在音乐欣赏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在欣赏课中,我们还可以运用引导法,把学生引入我们创设的情境中,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图片的引导、讲述音乐背景,把学生带入音乐的海洋里,跟着旋律作画,还可以让学带着问题去听音乐,这样也可以引起他们的主意力。

我想,这样的话应该就能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想象力、审美能力,上好音乐欣赏课是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的起点。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素材推荐【第四篇】

摘要:新课标把感受与欣赏放入课程内容的结构框架的第一领域,足见感受与欣赏在音乐学习中的重要性,感受与欣赏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林语堂说:”鹤足的挺拔之美是逃离危险的结果,熊掌的雄壮之美是捕捉食物的结果“,音乐的艺术之美也许就是陶冶情操的结果了。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的需要?如何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我在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从具体到抽象。

音乐作品可分为声乐和器乐两类。声乐作品有歌词,其音乐形象比较具体、明确,欣赏时我充分利用歌词的意思帮助学生体会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学生基本上能够领会。因此低年级欣赏教学中,应从歌曲入手,如《劳动最光荣》、《永远住在童话里》等。器乐作品由于没有文字的参与,音乐内容就比较抽象。在学生初次欣赏器乐作品阶段,利用《龟兔赛跑》、《三个和尚》等带解释词的音乐童话故事开始,以解释词作拐棍,帮助儿童理解。然后再欣赏直接模仿或近似模仿自然音响的作品,例如模仿钟声的《在钟表店里》、模仿鸟叫声的《百鸟朝凤》《鸭子拌嘴》等。这两种直观性的听觉形象,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通过上述过渡,再逐步引导学生欣赏纯音乐作品,就容易多了。

2.由远及近。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生活接触面小,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作品,学生往往不易理解。欣赏时应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他们所喜爱的、感兴趣的内容开始,逐步由近及远地扩展他们的视野。教学中,常以儿童歌曲入手,逐渐过渡到其他歌曲;由富于儿童情趣的器乐曲扩展到其他方面的器乐曲;由中国的音乐作品扩展到外国的音乐作品,使欣赏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看听动结合。

借助视觉的直观来帮助听觉感知,有利于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例如欣赏科普兰的《猫和老鼠》时,可播放动画片《猫和老鼠》让学生边听边看。这种视听结合的方法,对儿童感知音乐表现的形象及情绪颇有裨益。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都体现了一定的流动性。让学生跟音乐边听边动,有利于学生对音乐情绪的感受。例如在欣赏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钢琴独奏曲《士兵进行曲》时,应鼓励学生根据各自的理解自由地律动,允许他们摇头晃脑,模仿吹奏等动作,并随乐曲情绪变化作时大时小的摆动,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4.感官欣赏,感知音乐的美。

感官欣赏是通过对音响的感知,感受到音乐悦耳动听。这是音乐欣赏的初级阶段,也是音乐欣赏的基础。它适合低年级学生欣赏音乐。低年级学生具有广泛的兴趣、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求知欲、爱美的心灵。但缺少只是和生活的经验。在教学中只能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认识和了解客观世界。

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听一些自然界的声响的声音,使其感知音有长短、高低、强弱快慢、明朗暗淡等丰富的色调。然后再通过大量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富有童趣的音乐作品对学生进行感知的听赏。使他们能够辨别音乐作品中轻快、热烈、活泼、雄壮、庄严、诙谐情绪。有了这些感性认识,就能从各方面区感知作品丰富多彩的美。

当然,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有相当的难度。欣赏者必须用自己曾经历过的生活知识和感情去感知、体验所听到的音乐音响,可是小学生生活阅历浅,感情积累少,这是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一大难题。欣赏音乐,不仅需要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需要抽象思维能力。可是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尚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这是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又一难题。认识困难是为了克服困难。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一些适合小学生掌握的方法,音乐欣赏课是完全可以上好的,是可以达到唤起学生的美感共鸣,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音乐素养的目的的。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课的欣赏教学,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引导,寻求最恰当的教学途径,全面提高音乐素质,使学生具有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素材推荐【第五篇】

论文摘要:音乐本身是一种声音的艺术,一切音乐活动都是从听开始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莫过于欣赏。音乐欣赏课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对作品的作者、时代背景,民族特征,创作特点等有所了解,而且在欣赏的过程中,要细心倾听,细致地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情感,积极地展开联想和想象,正确地理解作品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过程。

论文关键词:审美,体验,欣赏,想象。

正文:

现在的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重要,从一年级开始就已融入了简单的音乐欣赏。我在课堂实践中发现,教材这样科学合理地安排的目的是使我们学生慢慢地学会注意、关注,从而喜欢上欣赏,进而欣赏周围世界的美,也就在音乐欣赏中形成“自觉”的乐感。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想让学生乐意欣赏,并且主动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必须先激发起兴趣,因为音乐是最富于情境性的。一幅生动的画面,一连串完整有趣的动画、优美的影视画面都能激起学生丰富的联想,都能创设极佳的教学情境。例如:欣赏《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课时,采用音画结合的方法,在大屏幕上打出一幅美丽的草原风景图,画面上是一片翠绿的草地,远处羊群如珍珠般散落,牧羊人骑着马,甩着鞭子在放牧。近处有几个蒙古包,两个蒙古族少年正在尽情地舞蹈。同时播放乐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营造出草原的情境,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大草原。使学生从情绪和情感上产生共鸣,进而对本课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达到了聆听这首曲子的预期效果。

二、创造意境,展开想象。

和所有艺术审美活动一样,音乐欣赏也必须从直觉感受出发,通过节奏、力度、音色、旋律、节拍、速度、和声的欣赏来激起孩子们的想像、联想,从而进入形象思维过程,对于低龄儿童尤其如此,因此在上欣赏课中,我努力创造各种意境,让他们运用形象思维去想像。如《白雪公主》中,通过熟悉小矮人在劳动中和劳动结束回家路上的两段主题音调,及教师语言的引导,从而让孩子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完整的演绎故事情节,并能深刻的理解小矮人在劳动中、回家路上的欢乐场面。此时,想像便架起了心灵与音乐的桥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科学知识的唯一传授者,学生也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到多种学习方法,学到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体验到生活态度,对人对事的看法和价值取向,以及宽容乐观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三、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欣赏教学。

1表演形式。

表演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伴奏表演、舞蹈表演、歌唱表演、各种角色扮演……我根据音乐欣赏的内容进行选择,在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时,主要是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例:在欣赏《龟兔赛跑》时,第一步让学生聆听音乐并思考:这段旋律表现了哪一组小动物呢?第二步问为什么你会认为是这组小动物呢?此时学生会根据他平时积累的经验告诉我们:大象的腿很粗,它走起路来很笨重,所以它的音乐听上去很强也很沉重,而乌龟呢,它爬得慢,但身体没有大象那么庞大,所以音乐听上去很平稳,而小兔子呢是一蹦一跳的,所以音乐听上去很轻松,也很活泼,第三步让学生聆听音乐模拟这一组动物走路的情景,我再次播放音乐时,孩子们都快乐的表演起来。

2故事形式。

每个儿童都喜欢听故事,利用他们这一特点,结合音乐来编讲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如,在欣赏《小猫钓鱼》时,我编了一个动物运动会的故事,并结合图片和音乐边听边讲,迅速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

3小组讨论形式。

这种方法适合中、高年级。如《猜调》,我先组织学生学习音乐主题,再播放音乐,引导学生初步欣赏后,将学生分组,并将需要讨论的问题板书。提问:全曲可分为几段?各乐段速度、拍子、情绪、旋律、节奏、力度、主奏乐器、表现内容各是什么?让学生在《猜调》的音乐中轻声展开讨论。讨论结束后,各组代表发言,我再对音乐问题、乐曲风格等进行解答和总结。通过小组评议课这种方式进行总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集体智慧。

四、多鼓励,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成功感。

多鼓励,多表扬,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挺开心的事,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体现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得“优”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例如:在欣赏乐曲《百鸟朝凤》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得“优”的机会。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我问一些较难的问题:“乐曲的主题旋律是什么?旋律重复出现速度有何变化?对于平时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同学,我就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请同学们注意倾听乐曲的速度变化,听到用手势表示,如:渐慢时伸出一个手指,渐快时伸出两个手指。”……一旦发现学生能够正确表达乐曲的意思,教师立刻送给学生一个激励性的动作或肯定性的语言。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人们对音乐艺术的追求品味,档次相对要求会更高,所以培养提高人们良好的音乐欣赏水平,发挥人们对音乐艺术的想象,就必须从学生着手,并进行有步骤的引导和培养,注重从小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方面进行培养。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朱泽平,廖英文编著。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3、《新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怎样欣赏音乐》艾伦.科普兰著,丁少良、叶琼芳校人民音乐出版社作者简介:

戴迎春。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素材推荐【第六篇】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如果学生缺乏音乐欣赏的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音乐也就黯然失色。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音乐欣赏教学,上好音乐欣赏课。

一、激发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初中生正值青春少年,富有理想和追求,学习音乐的动机也会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的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用这堂课的主题音乐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音乐课堂,让学生产生一种神圣、奇妙的殿堂般的感受。其次,可以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音乐欣赏课,利用其色彩鲜艳、图形生动、形象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一种声音、文字、图像相互结合而富于变化的学习情境,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同时,教师本身就是最佳的被欣赏的对象,老师随时的范唱、或形体语言的展示,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意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深入地理解音乐,提高他们对音乐的鉴赏力。

二、用心聆听,感受音乐意境。

音乐艺术及欣赏教学的本质规律决定了欣赏教学的根本方法就是倾听。美国的艾伦・科普兰曾说过:“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欣赏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听,初听、复听、有目的地分段听等,都是以听为本。因此,要多听完整的乐曲,把学生带进乐曲的意境,从直接上感受乐曲的情绪。

三、展开想象,激发情感共鸣。

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是欣赏音乐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捷径。音乐形象不像图画那样直观、具体,它是通过听觉激起听者在情绪上的共鸣而使人产生联想。所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启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比如可以让学生把自己体验到的音乐情感,用语言描述出来、或用画图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在听一首新曲时,第一遍教师可不出示乐曲名称,让学生听后尽情地谈感受,努力地把他们体会的音乐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例如,学生在聆听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时,他们会联想到自然界各种鸟的鸣叫声,进而通过各种联想,想象到我国北方农村办喜事的热闹情景,体验到那种热烈的节日气氛和愉快欢欣的欢腾情绪。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审美经验等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和有意识引导,老师只作简要的提示,引导学生在不脱离音乐的前提下,去感受音乐、展开想象与联想,最终达到自主地理解音乐的目的。

四、采用多种形式,积极体验和表现音乐。

德国美学家曼纽什曾说过:“欣赏者的任务不是对那些永垂不朽的'作品的赞扬和称赞,而是积极地参与艺术作品中,与之形成一种创作性的艺术关系,他们不应当仅停留于解释作品,而是努力去超越它。”因此,在音乐艺术面前,欣赏者要积极地去克服自己的被动接受性,满怀热情和自信心地参与其中,这样对音乐的认识会更加深刻。

音乐欣赏课如果单纯的依靠听觉、过多地讲述,这就使课堂沉闷、凝重。针对这一事实,我在音乐欣赏课中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围绕音乐并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采用演唱、演奏、表演等方式去表现音乐。例如,唱一唱欣赏曲的主要片段,或用乐器演奏,并熟悉背记音乐主题;或随音乐划拍、拍打节奏、听音乐做即兴音乐表演或舞蹈动作等。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采用这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更加浓郁、活跃,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音乐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让学生通过反复地听、想、唱、动体会音乐的美妙,才能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总之,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感受音乐的神奇魅力。让学生通过音乐了解到更多地域文化知识,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意境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她们对美的欣赏能力和欣赏水平在音乐鉴赏教育中得到不断的培养和提高。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素材推荐【第七篇】

1,音乐欣赏课在音乐教学中举足轻重,可以培养学生感知音乐的能力。

2,音乐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功不可没,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德国作曲家贝多芬总爱把音乐与道德联系在一起,强调音乐的道德力量,重视其道德教育的作用。世界上那些伟大的艺术家,他们创作的优秀作品,总是在帮助人们认识生活的同时,也教育着人对生活采取正确的看法和态度。音乐欣赏课上,学生会欣赏到许多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音乐,,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审美素质。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而且会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就会拿美来浸入心灵,使它因而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因而丑化。"好的音乐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他们丰富的情感,不同的音乐可以给学生以不同的感染和熏陶。当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美,理解了音乐美时,也就发现了生活中的美,从而提高了审美情趣。

3,音乐欣赏课作为音乐课的基本要素之一,是音乐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即便是音乐课作为学生比较欢迎的课程,欣赏课,学生似乎却不太买单。面对这一现象,我深入的研究下问题的所在及解决方案。问题很明显在于,学生大多听不懂音乐,就更不能理解音乐。所以,面对冗长的古典音乐,传统的民间器乐曲,学生更是不知所以然,又何来兴趣,更谈不上美的享受。音乐欣赏课,对于学生来说,更多的是乏味、无聊,甚至催眠曲。那么如何能改变学生的这一状态,不仅能让学生听懂,更要让他们能深入其中,积极参与,能够感受音乐,真正做到欣赏音乐呢?这便是作为老师,需要要研究的问题。

那么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下,我在上音乐欣赏课的一些体会。就以《卡门序曲》这一课为例。因为这是八年级的课程,首先我需要研究下八年级的学生,并且针对这一年龄的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来设计这一课。

八年级的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逐渐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也比较多,在学习上能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这段时间应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为此,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歌剧,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演出形式,所以,在课的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直接出示一段歌剧《卡门》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歌剧。在这一课的结尾,我也是通过一段管弦乐演奏的《卡门序曲》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管弦乐队的组成。

2、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比如,在研究《卡门序曲》a段时,对于这一组的节奏,我让学生分别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打节奏,学生经过参与比较,会了解到,运用不同的力度和速度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音乐情绪。所以,学生们就会知道,只有很强的力度和急促的速度,才能营造出斗牛场那种热烈欢腾的气氛。

3、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在教授学生《卡门序曲》时,我先让学生分别聆听、比较三个乐段。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如果他们就是作曲家,会为这三个乐段安排怎样的出场顺序。由于之前已经对三个乐段有所了解,学生还是乐于参与这一环节。随后在第一次完整聆听全曲时,由于大家都希望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所以,听起来也格外认真。在聆听的同时,《卡门序曲》的回旋曲式结构也随之呈现了。

回旋曲式是《卡门序曲》成功的表现形式,在学生已经熟悉三个主题的基础上,掌握乐曲的结构就非常简单了。让学生主动参与辨别可以让他们把对音乐语言的感受转化为自己的理解,进一步激发欣赏兴趣。

二、交响乐的类型。

让学生从陌生到认知再到主动欣赏,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对于不同的音乐也要进行不同的对待。就拿交响乐来说,不同的交响乐也要进行不同的认知过程。

1、交响乐中有一类叫“音画”的,以描写自然界及生活的景物为主要内容,比较通俗易懂。如俄国的作曲家莫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鲍罗丁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就可以在播放音乐的同时,教师介绍音乐所描写的景物,使学生产生概念性的联想。

2、交响乐中有一类叫“舞曲”,它的民族风格极浓,乐曲比较短小,感情比较单纯,旋律也比较清楚,大多描写风俗性的节日欢乐活动,有载歌载舞的特点。也有从舞剧中剪取片断成为单独的器乐曲。如约翰·斯特劳斯的《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师可以采用选取几段不同风格的乐曲,让学生对比出其中舞曲的风格特征。

3、在交响乐曲中,有一类有故事情节的,一般均有标题或每乐章有小标题。法国作曲家比才的《卡门组曲》根据同名歌剧的音乐剪辑;我国何占豪、陈刚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根据“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民间故事。这些乐曲,并不象戏剧、文学、诗歌、曲艺、电影、电视那样,从视觉上、语言上为欣赏者提供具体的人物形象或情节,而是发挥音乐的功能,以抒发人物的细致内心感情为主要手段,让学生从心灵上去感受。如果学生事先了解它所描写的内容,在听乐曲时,随着音响,脑海中就会有所想象,就会进入乐曲所规定的特定意境,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4、在交响乐中,有一类无故事情节的,也不描写景色,但它通过音乐手段,反映了人们非常细腻的、丰富的、变化多端的感情起伏。此类音乐无标题(有标题也不过几个字),反映的是某个特定的社会中,人们对社会的看法和希望。如贝多芬的《英雄》《命运》交响乐,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乐等等。像这种交响曲,学生理解会困难一些。所以,老师就要在欣赏这种交响乐前对学生进行一定的音乐知识储备。比如,学生必须要对作曲家所处的时代、环境、经历、遭遇、身世等等有所了解,同时还要了解他写作此曲时的动机、以及乐曲的基本内容。

音乐欣赏除了要了解不同乐曲的类型,还要着重把握乐曲中的音乐形象。无论是传统的交响乐还是近现代的交响乐,绝大多数都有一个或多个主要的音乐形象。主要的音乐形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多次出现在乐曲中。主要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带有特征,有的是在旋律上,有的是在节奏上,有的是和声的序列或和弦的展开,有的还会通过某种特性的乐器表现出来。在交响乐中,引子以后一般就要出现这个音乐形象,它或原样地重复或改头换面地重复,当经历一个较大的演变过程后,往往要进入原样重复的阶段,在最后的结尾部分,这个形象还会多次进行“闪现”。在欣赏此类交响乐时,教师可以先把其中的音乐形象单独列出,在学生完全了解之后再在全曲中辨认这些形象,把握它的情绪特征,对整首音乐的理解也就十分容易了。

一、深钻教材是教学的根本。

音乐欣赏课是通过音乐作品感染学生的,教师在上课前必须熟悉教材,理解教材,钻研教材,通过对音乐作品创作背景的了解、对音乐作品创作手法的分析、对音乐作品的音乐形象、音乐情绪、音乐内涵的理解来挖掘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

音乐是一门技术性与知识性很强的艺术,不仅要对音乐有所了解,还要了解文学、美术、历史、政治等多方面的知识才能深入的理解音乐。所以,教师必须首先熟悉音乐,在反复聆听的基础上获得感受。具体到某一首作品,可以做以下案头工作:

1.反复聆听音乐,记录音乐的主题旋律并能用钢琴演奏;

2.分辨音乐作品中各种音乐要素的特点;(音色、旋律、速度、力度是怎样的,以及各音乐要素的变化及对比)。

3.分辨音乐主题是如何发展的;

4.分辨音乐的结构;(也就是曲式结构)。

5.了解作者的简况;

6.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及一些趣闻轶事;

7.了解与作品相关的文化内涵,如诗歌、绘画、文学、历史、地理及风土人情等;

8.在反复聆听中引起自己的情感体验。(引起共鸣,产生联想和想象)。

9.产生设计欣赏教学的思路。

二、音乐欣赏教学的设计也不错:

1.导入:引入教学的阶段。导入要自然,要充分发挥音乐本身的魅力。不可过多地用非音乐的形式代替音乐。(比如图片、文字、故事等)。

2.带着问题听音乐:每一次听音乐都要有目的地聆听,带着问题听音乐,如音乐的情绪、音乐的风格、音乐的构成等。

3.感受音乐:提倡完整的欣赏音乐,如果篇幅较长可以分段欣赏。

4.探索音乐:这是教学的中心部分,引导学生探索音乐的内部结构,首先要引导学生参与,不能以教师的感受代替学生的感受。

(1)分段欣赏(感受情绪、记忆主题、分析音乐要素、联想与想象)。

(2)完整欣赏(分辨音乐结构、加深记忆主题)。

5.复听音乐:这是巩固、加深记忆的阶段。

6.感悟音乐:感悟音乐是深入感受音乐的阶段,可介绍作者、创作背景及相关文化,升华对音乐的感悟和理解。

7.表现音乐:用外化的手段表现对音乐的感悟、感受。

三、再就是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的思维方式要更新。

1.教师本人先要对音乐作品作比较透彻的了解。

2.抓住“音乐形象”这条主线。

3.相信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与理解。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素材推荐【第八篇】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形象通过节奏、节拍、曲调、调式、调性、和声、曲式等音乐要素来塑造音乐所表达出的思想感情,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各样的情感反应。因此,对音响的感受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基础,通过不同形式与手段对学生进行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大千世界的音响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如风雨声、雷电声、鸟鸣、狗吠、马嘶、狮吼、涛声、流水声、机器马达的轰鸣声、战场上的枪炮声、抑扬顿挫的叫卖声……作曲家们为表现这些丰富音响和自身感受而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及情感,如《动物狂欢节》《雷电波尔卡》《骑兵进行曲》《十面埋伏》《野蜂飞舞》《百鸟朝凤》等中外名曲。教学中,有的音乐教师指导学生聆听这些作品,让学生感知音乐与大千世界的密切关系,感知大千世界丰富的音响和音乐所富有的特殊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打开想象的心窗,利用各种生活物品,自己动手制作模拟大千世界音响的“乐器”进行表演。在教师的启发、鼓励下,有的学生将塑料纸揉成团,放在掌心里揉搓,使其发出“刷刷刷”的声音,用来模拟潇潇细雨的声音;有的学生手握塑料饮料瓶发出“咔吧、咔吧”声,模拟雷声;有的拿来一节竹子做成竹哨,吹出美妙的鸟叫声;有的用空易拉罐装进沙粒,用胶布封口,代替沙罐摇出“沙沙”的节奏;还有学生用倒扣的小塑料桶或空蛋糕盒子来代替“架子鼓”敲击出不同的节奏;也有学生用碗或茶杯深浅不一地装上水,用筷子敲击出简单的乐句……这些信手拈来的普普通通的生活物品,被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赋予了新的概念,虽然简单、没有固定音高,但却在孩子们的音乐启蒙中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启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音乐具有“有声无形”的艺术特点,人们对音乐内涵的感知比较抽象。但是,音乐的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所表现的内容、塑造的形象、表达的情绪,总是能被人们所感知,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在这一方面,有的教师充分利用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启发学生利用想象力将所听到的音乐用语言描述出来,同时也描述出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66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