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十四五规划大全优质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十四五规划大全优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十四五规划大全【第一篇】
它是指与政府事务环境、生产经营环境、市场准入条件和法治有关的因素的总和。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十四五规划大全优质8篇”,新组建的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生态文明思想,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持续运用主题教育成果,注重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优化城市空间格局,主动学赶深圳,树立平台思维,增进政民互动,促进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民生。
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清晰划定“三区三线”,逐步建立科学高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整体谋划开发保护格局,全力推动一张蓝图统全局、一张蓝图绘到底。
资源调查知家底。站在“国家立场”,开展第三次国土调查,摸清全市土地利用现状,初步建立全市自然资源框架数据;各区市调查初步成果全部一次性通过国家级核查,进度和质量均居全省前列。
战略引领高站位。坚持站在未来看青岛,把青岛放到国家战略布局中去谋划。围绕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国际大都市总体目标和打造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全面完成2050远景发展战略及系列专题研究,已向社会公示。
规划体系趋完善。启动编制《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和相关专题研究、专项规划,制定工作方案,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制定规范并推进实现各类空间规划一致性处理。创新开展规划实施评估、“双评价”试点等工作,为国家发布技术指南贡献了“青岛经验”。
区域协同重统筹。编制完成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综合交通方案,提升青岛链接全球、通达全国、辐射区域能力,支撑“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推进青岛都市圈研究,提升青岛区域中心城市能级,携领半岛区域一体化发展。启动北岸城区产业规划研究,从新的维度审视胶州湾北岸区域未来发展。
资源保护善谋划。坚持生态优先。大沽河保护控制线规划获批并发布实施,划定沿河区域生态保护“硬杠杠”,为大沽河沿线可持续发展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提供依据。加强海岸带空间资源管控,配合市人大起草、审议通过《青岛市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条例》;承担国家试点任务,编制海岸带及海域空间专项规划,构划绿色生态、规模适度的海岸带开发保护格局。
乡村振兴寻突破。完成村庄布局、村庄(群)规划编制指南。加强业务培训和技术交流,指导区市完成村庄布局概念规划并通过专家评审;全国遴选20家高水平设计单位参与,启动农村社区规划186个,加快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向乡村地区延伸,为乡村振兴提供规划指引。
遵循新发展理念,增强国土资源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推动利用方式转变,全力保障“十五大攻势”重点项目落地实施,以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城市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创新政策。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大节约集约用地力度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围绕规划引领、优化配置、挖潜存量、综合监管等方面,拿出20条创新措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制定发布市内三区划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基准地价和标定地价,青岛由此成为全国首例建立划拨基准地价标准和率先完成标定地价体系建设的城市,为全市深化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价格依据。
做优增量。全力争取并科学分配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保障临空经济区、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等重点区域和机场快速路连接线等重大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全市供应土地首次突破10万亩,达到万亩,同比增长102%,助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其中,住宅用地约万亩,同比增长30%左右,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有序运行;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用地约万亩,同比增长超过150%,推动中央美院青岛校区、慧康医院、润安养老服务中心等一批文教卫体医项目落地。全市土地收入首次超过1000亿元。
盘活存量。坚持“一地一策”,积极开展专项行动,处置批而未供土地超过万亩,完成省下达任务260%以上,处置闲置土地5200余亩,完成省下达任务130%以上,变闲置资源为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优质gdp。开发建立土地二级市场交易服务平台,具备上线运行条件,为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设用地市场创造有利条件。
扩大储量。全市征收、收回土地万余亩,其中市内三区1300余亩,累计储备青钢、泰能等搬迁企业原址土地约5000亩。配合财政发行土地储备专项债券40亿元,支持郑州路两侧及周边片区改造等项目。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认真履行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注重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保护与查处并重。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对永久基本农田进行核实补划,健全永久基本农田“划、建、管、补、护”长效机制。出台改进管理方式落实耕地占补平衡通知。制定全省首部市级土地整治验收规范;全市开展土地综合整治规模超30万亩,新增耕地占补指标2万亩以上,为农民增收近4000万元。持续监管“大棚房”问题。强化自然资源执法监察,提高检查频次,全市已立案查处违法用地907宗,拆除复耕(复原)668宗,坚决遏制违法占地态势。
治理与预防并重。累计治理完成矿坑68处,新建成绿色矿山2个,纳入国家、省绿色矿山名录;有效打击非法采矿,立案查处30起,没收非法开采矿产9000吨。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启动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7次,巡察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1000余个(次),指导属地政府做好地质灾害隐患预防和治理,有效应对“利奇马”台风等极端天气。
调查与利用并重。开展地质调查,完成城市地质调查总体实施方案,通过专家评审。搭建自然资源遥感“一张图”,在全国率先以卫星遥感数据,为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国土资源动态巡查等提供基础支撑,获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完成2018年度青岛市基础地理市情监测基本统计报告,监测成果普遍应用于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矿山修复等。组织承办全省首届地理信息产业大会,助力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做好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累计向有关部门提供数据资料5000余幅。
注重广听民意、广纳民言、广聚民智,发起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四年行动,联动并为其他十四大攻势搭建平台,以更高标准、更高水平、更高质量,与广大市民共同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着力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形象。
制定作战方案。明确构筑高品质都市空间格局、建设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多元融合的魅力之城、崇尚艺术的创意之城和治理有序的文明之城5大攻坚战,对外发布并牵头实施。
优化交通布局。启动编制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提出青岛交通设施布局总体方案。修编中心城区停车场专项规划,近期规划停车泊位万余个,推动解决停车难题。
推进城市更新。深化完善胶州湾老城有机更新示范带总体规划。编制楼山后老工业区及流亭机场片区城市更新规划,为青岛老工业区后续发展提供规划支撑。编制完成中山路四方路片区保护与更新发展规划。国际邮轮母港区概念规划与城市设计暨启动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与单体方案通过国家级专家评审,助推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
细化城市设计。深化完善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编制完成街道设计导则。遴选10个社区试点开展“阳光社区2019”城市空间微更新活动,和市民共同推动老旧小区公共空间品质提升,共同改善生活环境,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促进活化利用。编制青岛万国建筑博览区规划,开展青岛建筑博物馆选址论证。完善提升胶济铁路沿线工业文化遗存保护与利用规划,推动四方机车厂等工业遗存活化利用,让“工业锈带”变成“生活秀带”“文化秀带”。
完善市政配套。在全国率先研究市政设施用地布局“一张蓝图”管控,中心城区市政厂站设施用地整合与控制专项规划获批复,释放土地150多公顷,用于绿地、公园、停车场等公共空间建设。完成5g通信基站规划建设研究,超前规划5g通信网络设施。
拓展地下空间。开展并完成《青岛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条例(草案)》立法调研及立法起草工作,通过市政府研究和市人大常委会二审,为引导合理开发利用管理地下空间提供法律保障。
聚焦“双招双引”,充分发挥机构改革“化学反应”效应,大力实施流程再造,推动放管服改革,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努力建设“三化三型”服务环境。
打好“一套拳”。竭力优化营商环境,打出土地规划审批流程再造“组合拳”,推动“拿地开工”,提速招商引资。通过减事项、减环节、减要件,实行“一表申请、一窗受理、合并办理”,推行土地业务下沉、“多测合一”、“多证合一”(先于国家部署,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用地预审意见两证同步发放),推动建设单位取得土地使用权属的同时,具备开工验线条件。组织实施批前社会公示220余项,收集意见万余份。全市规划许可面积首次破亿,达到亿平方米,同比增长超过40%;其中,公共管理服务和公用设施许可面积近500万平方米,有力支持保障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兜底民生建设。
办好“一本证”。深化不动产登记信息集成、流程集成、人员集成,争创全国一流、全省最优。全市办理不动产登记证书超过90万件,同比增长约25%。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市推介便民举措。举办首届业务技能竞赛,提升服务水平。开展自助服务、网上预约办理、信息推送等,全市办理环节由4个减少到2个,一般登记类型材料压减到4件以内,不动产非公证继承(受遗赠)权属调查时间(不含公告时间)由60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90%以上业务实现“当日办结”,50%以上业务实现“1小时办结”,部分业务实现“秒批”和“网上预审”。开展流动服务进社区,通过集中受理方式,为河南村社区、世纪公馆等6000余户居民办理了登记;为特殊群体登门服务700余人(次)。
搭好“一平台”。搭建与企业民众沟通交流平台。首次启动规划成果和土地推介交流活动,先后向社会推介18宗近700亩建设用地、国际邮轮母港区(约平方公里)规划成果,取得良好社会反响。优化“项目管家”服务,建立涵盖前期招商洽谈、中期审批服务、后期监督检查全流程服务制度,提供管家服务1300余次,面对面服务项目640余个,为项目顺利落地实施创造前期条件。试点利用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全市范围选址人才公寓建设用地,研究规划土地政策,加大供地力度,保障招才引智。注重政民互动,加强公众参与,规划展览馆全年接待16万余人(次),互联网发布信息近2300条。举办中日韩艺术邀请展、吴为山雕塑作品展等,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软实力。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市委市政府的高标准严要求、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还存在差距,如违法用地仍时有发生、闲置土地资源有待盘活利用、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仍需不断提高等。去年三民活动收集意见建议423条,今年人大建议政协提案119件,政务服务热线万余件,网络在线问政、民生在线、行风在线问题1200余个,媒体监督曝光问题20余个,均进行了逐条回复办理,一些涉及长效机制的持续建立完善。我们深刻反思了“区市规划审批标准不一”“房产继承难过户”等以点带面的问题,同时也将“加强停车场建设管理”“研究楼山河片区功能定位”等一些真知灼见吸纳到重点工作中。
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新作为。我们将在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深度融合的基础上,聚焦“两统一”工作职责,着力提升自然资源和规划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强化资源保护监管,加快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统筹协调管控制度,绘就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持续推进城市品质改善提升,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保护利用城市历史文化遗存,让城市成为百姓宜业宜居的乐园;启动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优化资源要素保障,支撑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等重大战略实施,满足民生项目、基础设施等用地需求;推动流程再造覆盖土地规划审批全过程,推行不动产交易、登记、纳税“一窗办理”,建立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模式,全力提升市民满意度和获得感。
情况综述。
城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推进编制县域国土空间规划”为抓手,以“服务民生、保障冬奥”为主线,严格落实了“五级两规一导则”体系建设。紧紧围绕打造“体育之城、活力之城、康养之城、文明之城、富强之城”总目标,着力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完善规划体系,提升规划设计水平,强化规划管控作用,促进城乡绘画建设健康有序开展。
同时,“文化软实力”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对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无疑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文化强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坚实基础。该局在规划方面以“应保尽保”为原则,以文化发展为动力,提升城市活力,促进城市经济增长,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科学规划统筹城乡发展。
城镇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起着重要作用,做好规划,是任何一个城镇发展的首要条件和重中之重。
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并结合“三定方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以人为本,本着对历史、对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宜居宜业的理念体现到规划的每一个关键环节,在更高水平上推进城镇开发,是做好规划的现实需要。
通过深入调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x市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写《xx地区农村城市化研究》。各县区按照要求均开展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城镇开发边界自评工作,以及生态保护红线评估优化工作。
同时,为加快打造引领带动区域发展的特色小镇,做好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工作,各县区按照《x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做好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工作的实施意见》,启动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好的蓝图更需要好的执行。按照确定的规划发展思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统筹推进城镇发展,一张美丽的城镇建设画卷在我市徐徐展开。
普查保护延续城市文脉。
历史建筑不应成为城市化的绊脚石,如何保留城市文脉,建设特色城市的同时促进发展,是当下诸多城市面临的难题。《中共xx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保护古遗址、古建筑、近现代历史建筑,更好地延续历史文脉,展现城市风貌。”
x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多元、脉络清晰,历史文化元素留存于建筑的痕迹亦较为丰富,但随着城市的发展、文化的变迁及意识观念的转变,各地区以及城乡之间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发展利用现状存在较大差异,面临着逐渐消减的历史遗存。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贯彻落实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方案》通知,推进我市历史建筑的认定,保护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工作。注重城市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高城市建设的景观艺术水平,搞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则编制和实施。对历史文化街区、街巷、传统特色风貌区进行保护性改造。切实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格局、历史环境和传统风貌。通过梳理分析我市历史及资源情况,研究地区历史沿革、历史资源对传统建筑的空间分布影响,并多次走访调查研究,最终《x市域历史建筑调查及保护策略研究》通过评审,确定推荐历史建筑72处,其中市区14处,其余各县区58处。
加快建设改善城镇环境。
在推进城镇建设,开展城市设计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秉持不盲目冒进,不过度开发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和提炼城市自然景观和历史文脉,塑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品牌城市,循序渐进推进城镇开发。组织开展了城市风貌特色规划编制工作,明确城市特色定位和控制要求,抓好重点区域和关键部位城市设计。精心设计城市指路标志、电话亭、垃圾箱、路灯、公交站点、雕塑等城市设计,体现城市的个性色彩和文化底蕴。
推进城镇管理,建立长效机制是关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传统村落、旅游特色村庄和草原丝路、草原天路及其延伸线附近的村庄进行重点建设。经过集中整治行动,重点改造建设的村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脏乱差问题基本解决,长效温升管护机制初步形成,农民的居住条件和居住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配套设施日趋完善。
林区发改委:
为认真贯彻落实《神农架林区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实施方案》,我局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认真开展工作自查,坚持问题导向,为推动全区营商环境整体水平再提升,我局组织开展相关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认真梳理职权事项,全面优化审批服务流程。
捋好行政职权。根据机构改革职能职责调整,梳理调整行政职权108项,编辑发布依申请事项41项,依职权事项67项,乡镇服务事项4项。通过授权委托书形式,委托窗口人员直接受理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89项行政事项,实现“一网进出”、“一站式”办理。抓好审批环节“瘦身”。推进原国土部门和原规划部门审批事项“多审合一”,实现了“建设项目选址”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两审”合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用地批准书”“两证”合一;建设用地审批、城乡规划许可、规划核实、竣工验收等多项测绘业“多测合一、多验合一”,优化了审批环节,即办件比例提高至%,减时限率达到%。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自然资源领域“互联网+放管服”改革。
积极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生态红线划定评估工作,依托全省“自然资源云平台”,推进全区自然资源“一张图”数据库建设,通过数据平台整合,基本实现全区土地、矿业权管理、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一张图”融合,为下一步“云上读地、在线交易、网上签约”,加速项目策划生成打好了基础。强化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应用,去年以来通过该平台办理建设用地项目预审、建设工程规划审批等事项77件,通过线上受理、网上签办有效提升了审批及服务效率。
(三)提升自然资源要素保障,高效服务全区重点项目建设。
1、大力提升项目用地保障能力。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25条措施”及党委、政府“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部署,在系统内部署开展了“店小二”服务保障重点项目行动,对全区重点项目实行“灵活选址”,允许“先建后补”、容缺审批,实行用地计划指标应保尽保等一系列措施确保了全区重点项目“先行用地,开工必保”。开展重点项目上门服务保障工作,及时、妥善解决了如“保神”高速收费站站址变更手续等一批项目用地及规划方面的难题。
2、积极服务工程建设、测绘等领域资质资格许可。在工程建设领域,我们积极协助企业按照省级行政主管部门要求完成资质认定许可,对城乡规划编制单位乙、丙级资质核定的法人代表、注册资本金、地址等事项的变更登记审核备案工作,简化备案资料,优化备案程序。在测绘领域,我们按照省厅要求对乙、丙、丁级测绘资质资格进行网上初步审查,主动联系企业完善相关资料,确保其在省级行政主管部门资质资格终审能够“一次过关”。
3、推进水电气接入工程许可等多项许可并联审批。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若干措施》,开展了全区水电气外线接入前期调研工作,积极探索与住建等部门共同推进水电气外线接入工程并联审批,逐步实现接入外线工程规划许可、绿化许可、古树古木迁移许可、城市道路路政许可和占掘路许可等环节一表申请、并联审批、同步办理。
(一)上位规划尚未完成导致项目落地难,落地慢。第二轮生态红线评估调整省厅暂未批复,神农架林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刚刚启动,土地调规周期较长,导致部分项目迟迟无法落地。
(二)多个平台重复录入,一个事项多次操作。联审平台、工改平台及湖北政务网多口申请,导致无法实现“一网通办”。不同的平台所需的资料清单也不完全一致,平台的对接也只处于端口的对接,在内容、形式、要求、标准上仍难实现一窗办结。
(三)工程建设、测绘等领域企业资质审批权限在省自然资源厅,神农架局仅对企业事项申请进行资料预审,资质资格许可事项清理减并无办理权限。
(四)工程建设项目方案审批专业性较强,对于重大项目需要进行专家论证和专业软件分析,我局专业技术力量薄弱,项目审查深度难以保证,往往存在反复修改,严重影响项目审批效能。
(一)拟定工作方案,建立工作机制。根据林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定本单位工作方案。成立自然资源部门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组织各业务科室梳理本部门涉及营商环境事项清单,在全局范围内开展专题研讨会,对各项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建议。建立完善议事协调机制、营商环境专题会议机制、营商环境工作阶段性汇报机制等。
(二)开展流程再造,压缩审批环节。结合部门工作职能进一步梳理、清理事项清单、细化审批流程,制定项目审批流程“一张图”。设置专门咨询科室提前介入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审查,同步跟踪指导和修订设计方案,提升方案审查时效。实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一件事一次办”、“现场即办”。逐步实现项目立项到发证的“一号申请、一套资料、一窗进出”。
(二)做好公示公告,明确办理时限。根据流程再造编制营商环境行政服务、审批事项服务指南,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80、60、40个工作日涉及我局的审批环节明确办理时限及办理人员,对每个事项在神农架信息公开网站、神农架行政服务大厅局窗口及局办公楼进行行政审批信息公示。
(三)规范行政审批,加强事项监督。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明确线上、线下办理事项,推进“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尽量减少与企业“面对面”,提高“网办率”。制定行政审批申请、受理、审批、决定等规范文书,严格依照《行政许可法》对各环节做好审批及扭转,防止事后审批、违规审批、不规范审批等各类现象发生,同时对审批案卷及时做好整理及归档,做到有卷可查、有法可依。
(四)加强人员配置,提升窗口能效。根据工作需求,加派业务能力强的人员进驻窗口,加强窗口人员建设。各业务科室加强与窗口工作人员沟通与衔接,以便窗口人员能及时掌握新政策、熟悉新要求。优化行政审批事项在窗口、科室、分管领导、政府等之间的审批和文书扭转,提升质效。
根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计划,近日,对我区部分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就我区的行政审批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做如下报告: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多次召开区委常委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定“放管服”“一次办好”改革工作方案。制定下发《关于深化“一次办好”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提出“3个支撑、16项专项行动”,细化了25项改革任务,我局也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流程再造推进“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的十条意见》(鲁政办字〔2019〕149号)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对标先进、流程再造”的部署进行了充分落实。
(一)扎实推进简政放权工作。一方面,强化行政权力事项承接及下放。2016年以来,共分10批次动态调整我区行政权力事项,共调整、取消、承接落实618项区级行政权力事项,委托下放区级行政权力事项40项。另一方面,扎实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2018年12月,我区在全市率先一次性完成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按照“硬抽人、抽硬人”原则,划转业务骨干47人,划转24个单位的176项行政权力事项。对所有审批事项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压缩,审批办理时限平均提速66%,业务最高提速达95%,审批流程压缩一半以上。
(二)持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制定了《关于推行跨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监管的实施意见》,对同时涉及多层次、多部门的检查事项,实现一次性联合检查,全面推行跨部门“随机抽查”。27个区直部门全部制定出台了监管制度和办法,建立完善了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体系。在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等领域分别建立随机抽查标准,提升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三)全面推进“一次办好”改革。一是制定公布“一次办好”事项清单和服务标准。2018年底向社会公布我区40个部门单位“一次办好”事项清单1289项,其中,行政权力“一次办好”事项1019项、公共服务“一次办好”事项270项,实现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一次办好”全覆盖。二是强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支撑。大力推进“一网通办”,全区一网通办率达%。着力推行“不打烊”自助服务和智能服务,在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24小时自助服务区。三是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开展优化企业开办行动,设立企业开办专区,全面推行企业开办“一窗通”,全面优化开办流程,实现了1个小时完成从企业注册登记到公章刻制、税务和社保登记全流程。推进不动产转移登记“一次办好”,整合不动产和税务窗口联合办公,真正实现了“一窗受理、一次办结”,半小时完成不动产转移登记。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定了《河东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实现投资建设项目全过程审批时间最长控制在73个工作日以内,精简类工程建设项目控制在24个工作日以内。推进工业标准厂房建设,推动全区节约集约用地再上新台阶。截至2018年底,全区已建成标准化厂房万平方米,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33万平方米的任务。全面提升便民服务水平。清理无谓证明,调整取消了27项证明和盖章类材料。组建沂蒙红色志愿服务队伍,构建三级代办服务体系,为企业群众提供“保姆式”代办服务。区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全面取消材料复印件,实行证照免费邮、材料免费印。
(四)大力开展流程再造。重点实施“4×4”系统工程,突出“一门全办、一窗受理、一链办理、一网通办”四大环节,聚焦“营商环境、民生服务、监管效率、制度创新”四大领域,健全“你提我改、帮办代办、无权否决、动态优化”四项机制,着力推进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费用“四减”行动,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便捷度。推行“告知承诺制”“容缺办理”审批改革。在全市率先推行“告知承诺制”,对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出版物经营许可、建筑工程施工许可、食品经营许可等9项审批事项通过施行告知承诺制代替现场审核。制定印发《河东区政务服务事项容缺办目录》,集中推出首批83项政务服务事项可“容缺受理”,各类容缺材料117条。
(一)部门压力传导不够。召开了“放管服”和“一次办好”改革工作会议,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工作安排和任务分解,但压力传导不够,没有一抓到底,盯紧盯死。2018年省里组织营商环境评价,我区综合成绩列全省第48名,未进入第一梯队。深化“放管服”改革,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个别部门单位抓改革工作的恒心和韧劲不足,对“放管服”“一次办好”改革工作的艰巨性认识不足,有懈怠情绪,未及时跟上改革步伐,窗口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效率不高等问题仍时有发生。部门间工作不平衡,个别部门单位对“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回应群众关切、接受社会监督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推进工作考虑企业群众需求不够,思想不够解放、改革不够积极。受场所、专网等因素影响,人社、医保等部门一直未进驻区政务服务中心,“三集中三到位”没有完全落实。
(二)行政审批服务创新不足。一是思想不够解放,与发达地区相比,个别部门及人员在行政审批制度创新及流程再造方面思想不解放,改革创新意识不足,根据上级出台文件抓贯彻落实较多,创造性、突破性开展工作较少。二是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局囿于条条框框,不敢打破常规先行先试。比如,天津港保税区对环评实行告知承诺制,审批环节取消现场勘察,值得我们借鉴。三是流程还不够优化,个别审批事项存在互为前置现象,影响了行政审批效率。比如校外培训机构审批涉及到市场监管、教育、住建消防等上级部门规章、规定互为前置,导致办事群众办事多头跑。四是对行政审批中介机构的监管不到位。中介机构业务主管部门缺少约束中介机构服务时限的有效抓手,虽然通过一系列改革,政府部门提供审批的时限不断压缩,但是审批全流程的时间压缩不明显,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不强。
(三)便民服务标准不高。一是“店小二”意识树立的不牢,没有真正做到换位思考,不能真正从办事群众角度考虑问题。比如,群众反映到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停车难问题,还没有系统解决。二是服务标准还不高,满足于办成事,缺乏精细化、个性化服务。三是个别基层单位受限于机构改革思维,对于行政审批服务局下放、委托的事项不敢接、不愿接。区里委托下放的40项审批服务事项,各镇街承接的还不到位。四是基层信息化建设相对薄弱,在窗口、柜台设置、信息化设备以及便民服务设施的配备上与发达地区相比还需大力提升。基层便民服务及代办服务工作人员,大多为镇(街)及村居(社区)人员兼任,与发达地区通过面向社会招聘辅助人员从事基层便民服务工作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四)审批与监管衔接不畅。审批与监管难以有效衔接,审批与监管责任划分边界不清。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后,将原来一个部门的审批监管职责一分为二,审批和监管原本在一个部门进行的内循环转变为两个部门间的外循环,申请人在审批环节的行为由谁负责监管存在盲区。比如,法律规定吊销行政许可证的行政处罚由发证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事项集中后,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为发证机关却没有行政处罚权,行业主管部门有行政处罚权却不是发证机关,因而对这类行为的处罚职责难以确认。
(五)信息化智能化支撑不足。一是自助服务建设起步晚,刚在区级全面推开,没有延伸到镇街。二是宣传发力不到位,全程网办率虽然达到%,但办事群众很少通过网上办理,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使用率不高。三是基础信息资源库建设滞后,人口、法人单位、电子证照等重点基础信息资源库建设还没有落到实处,制约办事效率。
(六)信息系统孤岛现象依然存在。一是纵向信息不顺畅。由于省市地方数据平台之间未全面实现数据共享,导致相关部门在办理行政审批事项时,需要重复录入相关信息,费事费力,影响群众的办事效率。二是横向信息不顺畅。目前有些部门建有各自的信息系统,而这些系统之间往往互不相容,导致“信息孤岛”的存在,造成资源浪费。比如,原市场监管局的企业注册系统、食药监部门的食品类许可证系统尚不能与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数据的无缝对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审批效率的提升。三是政务服务平台不够优化,与南方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的政务服务平台实用性、稳定性、人性化不足。
行政审批工作已经向纵深推进,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是当今社会一个永恒课题,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只有树立营商环境的创新意识,才能适应新形势,实现营商环境的提升。
(一)全力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各项工作。在抓好面上改革推进尤其是省推进“一次办好”十大专项行动工作落实的基础上,针对各责任单位在落实“一次办好”、优化环节流程、精简申请材料、压缩办理时限、前置审批、信息共享、服务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汇总,实行责任认领,将问题和整改通知书面交由各责任单位,进行限期整改,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改革任务。同时,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研究制定衔接落实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加强业务指导及培训,尽快实现就近能办、多点可办、一站快办,进一步优化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二)深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全力抓好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按照“审管分离、权责一致”的原则,厘清与其他职能部门的权责边界,加强部门之间协同配合,建立信息共享、审管互动、双向反馈的工作机制,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审批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三)全面提升政务服务信息化水平。抓好“互联网+政务服务”,在新建政务服务中心基础上,完善24小时自助服务区,深入开展“不打烊”服务。向镇街、村居延伸自助服务终端,探索开展掌上智能审批,让群众享受到“指尖办事”的速度。密切配合市级推进政务服务平台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和无差别“一窗受理”系统等专项系统开发工作,抓好事项上网运行工作。
(四)严格督查考核。将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列入重点督查内容,实行“定时、定标、定量”的跟踪督办机制,综合运用督察督办、明察暗访等方式,全程跟踪评估改革任务落实情况。拓宽监督投诉渠道,对交办、协办事项落实不力,甚至出现推诿扯皮,久推不办的责任单位,由区委督查考核服务中心进行重点督查,对限期整改不到位、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的行为,导致改革进度滞后甚至停滞的,由区纪委监委实行问责,确保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
高新区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以“刀口向内”的决心着力破解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政策制定不够精准,行政审批不够高效等痛点、难点,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从解决群众需求、服务企业发展出发,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按照调研内容,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健全机制体制,制定工作方案。
2月28日上午,高新区召开第4次党工委会议,专题传达贯彻绵阳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区领导在2019年全区工作会、经济工作会、投促大会、项目推进会等重要会议中多次强调该项工作,要求高新区政务服务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与全区各部门协同工作,形成强大合力,转发《绵阳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印发《高新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任务清单》,明确任务分工,强化责任落实,区目督办每个月督查推进落实情况,截止8月底,任务清单中除新建县级政务服务实体大厅正在推进外,其余任务均按照时间要求保质保量完成。
(二)落实文件政策,推进三大领域改革。
我区为保障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在全面落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自加压力,提出建设项目审批各环节的办理时限都为即办件的目标,最大限度的缩短审批时限;对不动产常规业务5个工作日再次压缩,已实现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限为1-3个工作日,95%可达到2个工作日内办结,注销抵押登记实现1小时办结,查封、解封登记实现随到随办、立等可取;推行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深度放宽企业住所登记,推广全程电子化登记,推行企业简易注销登记,试行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登记,做实企业办照“136工程”等措施,深入放宽市场准入。2019年上半年,高新区市场主体实有登记23961户,同比增长%,2019年新登记2335户,其中企业880户,个体1455户。
(三)树“高新服务”品牌,强化服务意识。
打造“高新服务”品牌,高效推进18个省市重点项目,京东方b11项目提前点亮,创造京东方业内项目建设最快速度,设立“建设者之家”,用真心服务集中发展区建设者们。认真落实“挂图作战”,每个项目由一个区级责任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个项目专员负责,形成三位一体的工作责任体系,严格执行“项目专员、专项考核、例会推进、协调会商、公示倒逼、督查通报”项目推进工作机制,扎实有效推进全区项目建设。
(一)推进“最多跑一次”,提升服务效能。
按时完成四川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各阶段工作。截止8月30日,我区共认领各类事项855项,网上办件472件。《绵阳高新区“最多跑一次”“全程网办”“马上办”“就近办”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清单》(第一批)已公布实施,第一批清理公布的“最多跑一次”“全程网办”“马上办”“就近办”事项达112项,实现“最多跑一次”的政务服务事项占%。下一步,配合市上开展“同城通办”“就近能办”“异地可办”事项清单继续梳理细化。
(二)优化标准化建设,提升服务功能。
区党工委会已研究通过“政务服务中心”新建工作方案,新大厅有两层共约3000平方米,将严格按照大厅的综合受理区、休息等候区、咨询服务服务台、自助体验区域、自助终端办理区等区域标准化设置要求进行建设,做到高新区政务事项应驻尽驻,一楼侧重个人业务、二楼精准服务企业,最终达到办事最多跑一次的效果。区级部门政务大厅、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室三级服务机构已建成,印发高新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大厅建设管理提升窗口服务水平的通知》、《关于加强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方案》等,持续提升服务能力,办事模式、服务事项、服务信息标准化建设有序推进并持续优化。
(三)贯彻政策制度,积极开展工作。
用好用活绵阳市“民营经济33条”等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减税降费政策。去年高新区共为各类企业退税2亿元,在全市范围内位居第一。高新区按市级相关部门要求认真开展工作,已成立不动产城西分中心、区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专厅、企业开办和注销服务专厅,率先建成全市设备最齐、功能最全、面积最大的公安出入境24小时自助服务区,配齐配强窗口人员和硬件设施。目前已协调水、电、气入驻区不动产大厅,切实落实《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服务环境规范城市供气、供水报装流程的通知》。
(一)持续减证便民,推行“双随机一公开”
持续推进证明事项清理工作,已建立高新区本级证明事项目录,实行动态调整。截至目前,我区保留的要求办事群众提供的证明事项18项,通过系统数据共享的方式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取消了证明事项22项。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依托四川省市场监管一体化系统建立了高新区检查对象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企业信息公示共享。
(二)建法律服务团,开展“法律问诊”
组建了涵盖法律服务、政策宣传、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纠纷调解、公证、鉴定多位一体的“高新区服务重大工程项目综合法律服务团”,深入企业开展“法律问诊”和为民营企业进行了“法治体检”,主动向企业“问诊把脉”,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法律风险“看方抓药”,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今年以来,为企业及职工提供法律咨询200余件次,受理企业农民工援助案件19件。
(一)落实减税降费,助推经济发展。
以纳税人满意度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指标为工作思路,制定高新区税务局细化优化税收营商环境行动实施方案,在税务大厅设减税降费咨询专区,印发税务事项一次性告知书,编撰《税收优惠政策汇编》电子书,开展减税降费知识竞赛,量身定制个性化减税降费方案,推行一证一手印退税,建立减税降费宣传联络员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共同开展政策辅导宣讲,及时响应纳税人需求。2019年上半年,全区已完成退税万元。
(二)搭建融资平台,缓解融资难题。
为精准对接军民融合国家战略,推动政务服务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我区打造了全国首个财税资综合智能服务平台——税鑫融,旨在解决中小微和军民融合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等问题,充分调动军民融合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积极性,推进“银税互动”不断向纵深发展。平台运行仅一年来,已为400余户中小企业提供全链条综合金融服务,累计提供贷款超过6000万元。
(三)强化政策扶持,助力企业发展。
已出台了《绵阳高新区支持企业发展若干政策实施办法(试行》《绵阳高新区支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暂行办法》政策,按照“一企一策”思路,对区属企业按照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产业类别,从载体建设、科技金融、创新创业、人才引进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段精准扶持,推动企业快速上档升级。在绵阳高新区2019年投资促进大会上,高新区为辖区16家企业兑现2018年度科技创新产业扶持资金总资金万元,以真金白银切实支持科技创新、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四)打造双创升级,提升科技转化成效。
高新区以科技资源支撑特色载体建设为抓手,倾力打造多元、开放、融合的“双创”升级版--“融创绵阳”示范品牌。已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国创新挑战赛(绵阳)科技军民融合专题赛,探索“产业链+科技众包”的成果转化模式,搭建起军民融合资讯共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新技术产品展示的“绿色通道”,促进了科技成果与现实需求的直接对接。积极撬动民间资本参与孵化载体建设,建立“创业导师+联络员”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全链条、零距离、高品质的“保姆式”服务,建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探索出一条“持股孵化、参股经营”的新路子。及时配套出台了《绵阳高新区“双创”升级示范园区项目实施方案》和《绵阳高新区支持打造特色载体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科技资源支撑型)》《绵阳高新区创业孵化载体备案管理办法》等文件,以尽快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新旧动能的转换。
(一)优化决策机制,建设信用体系。
已印发《绵阳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议事规则》,规范区党工委会议、管委会主任办公会议、专题办公会议。正抓紧制定《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
(二)积极走访联系,努力破解难题。
印发《绵阳高新区关于开展全区“四上”企业大走访专项活动的通知》文件,将辖区262户“四上”企业走访工作分解到区领导及责任部门,制定走访企业信息登记表,采取集中走访和单独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详细了解每个企业生产经营、项目投资、存在问题和意见建议情况。目前已完成全覆盖走访工作。
(三)落实“服务绿卡”,提供优质服务。
积极落实“服务绿卡”相关工作要求,扎实推进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服务绿卡”制度,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寻求更多支持的同时,为持卡人及子女在就医、就学及其他等方面提供便利。下一步,将按照工作要求严格落实上级制定的《绵阳市高层次人才服务管理办法》,为外投资者和高层次人才及其家属、子女在落户、就业、就医、上学等方面提供便利,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一)推进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政府。
全面推行“双公示”制度,规范编制《高新区政策汇编》、办事指南、公开目录及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动态调整权力清单,及时公布“最多跑一次”清单、不合法不合理证明和手续清理结果。及时在门户网站公示基础设施、民生工程、项目招投标、安全验收检查等信息。及时公开机关单位招聘信息,定期发布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推进社会保障信息公开,定期公开社保参保、城乡低保等情况,尽可能让更多的群众知晓。
(二)做好宣传工作,强化氛围营造。
积极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宣传,在各级政务服务实体大厅、各级政府网站及其“两微一端”等采取线上线下展示的方式,大力宣传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同时,邀请绵阳日报、绵阳晚报和绵阳电视台等平面媒体和电视媒介,加强对区产业发展、项目推进、招商引资、党的建设、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好作法、新经验和新成绩进行重点宣传,基本形成“重商、尊商、亲商”浓厚的氛围。
(三)加强队伍建设,严格督查考核。
持续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实行窗口工作人员轮岗制,定期外出参加业务培训,选派业务精、能力强、素质好的骨干充实窗口一线,切实提高窗口服务能力。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激励全市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绵委办发〔2018〕32号),不断加强政治思想引领,全面落实《绵阳市容错纠错实施办法(试行)》,激发干部担当精神,同时持续开展“庸懒散浮拖”专项整治行动,区目督办会同区纪工委监工委机关通过暗访督查、个别谈话及群众和企业评议等多种方式对破坏全区营商环境的行为进行长效监督。
(一)功能定位不够明确,法律授权缺位。
按照通常的管理体制,国家级高新区可以行使市级管理权限,但产业发展中重要事项审批权限一般在中央、省一级,特别是大投资项目的核准、规划、国土、环保、安监等都需要省级以上审批,有些即使下放也要求省、市、县三级实施,加上一些市级部门尚未树立“市、区一体”、共同发展的理念,把园区和县同等对待,对一些重要职权下放不到位,尽管部分市级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简政放权的有关要求设立了分局,但从实际来看,这些分局大多数时候只是一个接件平台和“二传手”,很多事项还是要报市局审批,园区和企业报批报建程序繁琐,影响了产业发展效率。
(二)园区体制机制受限,基层监管难度加大。
随着改革不断地深入,特别是市上机改后对园区机构行政审批权限仍未正式明确,我区各部门依然存在对应市级多个部门,甚至一个工作人员对应多个部门,且园区无税务稽查、安全检测、食药监管、卫生计生等专业执法机构,具有资质的监管执法人员缺失严重,需要报请市级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和4行政执法,办理环节冗长,证据保存难度大,降低了行政效率,造成基层监管面临的局面更加复杂。
(一)全面开展“三调”工作。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专班,仅用了20多天就完成了55097个图斑的调查核实工作,按时上报市、省主管部门,并根据省三调办下发核查意见,对上交的初步成果进行整改、补充和完善,增加1000多个外业拍照举证图斑。6月7日,初步调查成果通过省级核查,代表全市第一批县上报自然资源部。由于“三调”工作突出,成为全市唯一一个被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表彰为全省第三次国土调查组织得力、成效显著的县。
(二)做好规划审批保障。牵头完成《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空间布局优化样板实施方案》的编制,全力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根据打造新型城镇化样版县域的需要,做好生态保护红线调整工作,重点调整了梯田景区、仙宫湖景区和伏牛岭等区块。组织召开5次规委会,审批规划方案79项,局部规划19项,出具规划设计条件16份,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确认书185份,对38个地块进行规划选址。完成山区1:2000测图项目测量和质检工作,并通过省质量监督检验站验收,为自然资源所有权统一确权登记提供了基础地图。
(三)稳步推进土地利用水平。积极开展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盘活了大庆寺、下前溪、农机站等地块的存量建设用地319亩,通过对这些低效用地的再开发利用,实现了存量土地的最大效益。实现土地出让金收入亿元,其中大庆寺一期区块亿元,下前溪亿元,剩余为零星地块及二级市场交易。积极推进“五未土地”消化处置工作,全年消化“五未土地”1010亩。加强用地收储管理,共收储土地4宗,面积247亩,出库10宗,面积亩,并认真做好收储地块的巡查、清场、绿化种植等工作,共计巡查40余次,清运废渣弃土3700余方;新修筑围栏、绿篱1400余米,共投入管护资金43万元。
(四)全力保障项目用地空间。积极做好项目用地保障,全年向上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共亩,其中农用地亩,耕地亩。精准配置用地指标,全年共局调涉及大坪路、人民医院扩建、大搬快聚及配套幼儿园等36个民生基础设施等项目。积极做好“农转用”报批工作,2019年计划第一批次已上报省厅审查,第二、第三批次已组建完成(为农民建房批次),第四、第五、第六批次已上报省厅市局审查,确保以最高的效率保障项目落地。
(五)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行为。一是圆满完成2019年度卫片执法工作。2019年土地卫片执法违法用地7宗,面积亩,耕地面积亩,立案查处2宗,均已执行到位,拆除5宗,依法履职率100%,整改率100%,违法用地耕占比为%。二是开展“大棚房”专项清理行动。今年,全县排查出32个“大棚房”整改对象,56个大棚,全部已经整改到位,共拆除一类整改对象23个,31个大棚,耕地面积亩,其中基本农田亩,(其中省督办点云和蓝卿木制品厂占用耕地亩从事木椅加工非农生产的点位进行了拆除复耕);整改恢复原用途三类整改对象7个,17个大棚,面积亩。整改恢复原用途后完善建设用地手续对象2个,8个大棚,面积亩,完善手续类的2个项目完成了规划调整,已农转到位。三是大力推进违建别墅问题清查整治。按上级移交的数据与乡镇(街道)同步排摸,共排摸省市下放35个点位,乡镇街道、部门共排摸89个点位,确定1宗违建别墅,1宗疑似违建别墅。经甄别,确定1宗违建别墅,目前已实施拆除并复绿。四是全力推进“无违建县”创建工作。参与研究修订了《违法建筑处置办法》《农村附属用房处置指导意见》以及象山、赤龙和白垟墩等三个区块建房历史遗留问题处置等政策。同时,开展违法用地、农村辅房、“一户多宅”、菇棚、“低散乱”企业、园区工业企业违建、屋顶违建等整治工作,通过疏堵结合、控新治旧力求做到违法建筑“零发生”。五是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制定了《云和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行动方案》、《关于建立云和县自然资源领域源头防控和长效监管机制的通知》等一系列工作制度方案。加大对自然资源领域全方面排查,不定期召开企业主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座谈会,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六)全面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全面铺开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大搬快治“回头看”工作,排查发现8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存在问题,现已全部清零并通过了省、市验收。重点针对砻铺村等地质灾害点内的祠堂、庙宇开展专项行动,共拆除祠堂2座、庙宇4座。建立村、镇、县三级群防群测网络,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心转移到“防”上,全县所有行政村均落实了至少1名地质灾害防灾责任人。今年通过调查发现并已确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2个,分别为崇头镇叶垟村张成仁屋后滑坡和崇头镇林山村滑坡,共计受威胁人口3户14人,按照省厅“即查即治”的要求,正按照程序开展避让搬迁工作。开展地质灾害危险范围调查“一张图”工作,全面排查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隐患,防范于未然。成立中央环保督察迎检领导小组,加强自然资源领域的垦造耕地、地质灾害工程治理等项目进行大排查,做到项目建设“零伤亡”。严格落实森林消防责任,组织开展春节、清明、70周年“大庆”安保等重点时段森林火灾隐患排查工作,广泛开展消防宣传和巡查,严管野外火源。及时查处违规野外用火行为和侦破森林火灾案件,全年查处火灾案件8起,查处率100%,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
(七)探索创新“三权分置”。成立了县级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三权分置”领导小组,在相关法律法规及市级印发的《关于闲置农房重建、改建审批有关政策的指导意见》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相关政策意见(试行)》,将因政策受限的农房通过改革、盘活资源,多途径发展农村民宿、农家乐和乡村旅游产业,有效增加农民和集体的收入。积极探索“三权分置”试点工作,办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7宗。同步推进农房抵押贷款220万元,提前完成市政府下达的200万元考核任务。
(八)合力推进土地整治工作。优化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区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崇头镇梅源村等10个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获浙江省保护耕地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复。陈家垟高标准农田、柳山头泥石流治理、a级景区村、美丽宜居示范村等项目已完工。陈家垟、夏家垟等三个村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有序推进。雾溪乡西坑村等7个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方案已完成编制并上报省保护耕地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各部门、各乡镇街道相互配合、协调联动,不断推进土地整治开发进程。2019年新建项目方面:完成2019年新增土地整治开发项目,踏勘亩(其中建设用地复垦亩)、论证亩(其中建设用地复垦亩)、立项亩(其中建设用地复垦亩)、招投标亩(其中建设用地复垦亩)、开工亩(其中建设用地复垦亩)。续建项目方面:13个项目已完成省市抽查复核,新增耕地面积亩,其中水田亩、旱地亩,除石塘镇杨村村内坑胡垦造耕地项目完成63%,其余项目全部完工。根据省厅要求,梳理了部、省土地整治项目核查中存在的问题,我县共需核查136个项目,3月首次提交后经部级核查合格39个项目,其余97个项目中10个项目剩余指标量较小已向部提出核销,剩余87个项目均提交部级核查。
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十四五规划大全【第二篇】
环境、人类生存空间和各种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自然因素称为环境。真正影响人们心理的整个生活环境也叫环境,更叫心理环境。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十四五规划大全优质8篇”,我局党委深入学习贯彻省委书记xxx同志在全省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若干措施》和我县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部署,结合xx税务工作实际,我局党委班子着重从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等三方面查找问题,力争做到衡量尺子严、查摆问题准、原因剖析深、整改措施实,全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5月21日下午,我局召开税收征管工作会议,组织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集中学习了省委书记xxx同志在全省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了省委、省政府《关于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若干措施》,对组织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民主生活会相关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4月20日至5月26日,由党委委员带队,带领相关股室、分局负责人,先后深入1个“领导包户”企业、6个“包联帮扶”企业及其他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调研,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着力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钉钉子精神优化营商环境“税务版”。
根据2019年全省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结果,xxx营商环境纳税指标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纳税时间与全省最优表现存在差距。第三方评价结果显示全州纳税时间为119小时,与xx省最优小时尚有较大差距。主要原因是:社保费核定未实现网上核定;更新的税种政策培训覆盖不全面;企业会计人员水平较经济发达地区落后。二是总税收和缴费率较高。实际评价的总税收和缴费率为%,主要受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影响。三是未产生增值税退税情况。主要是全x没有符合条件的纳税人有留底退税业务。
5月25日,我局向纳税人发放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调查问卷,截止5月27日,共收回17份有效问卷,归纳整理4条意见建议:一是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有待改进、业务水平都有待加强;二是建议加大对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让纳税人及时了解新的税收政策;三是建议开展形式多样的纳税辅导培训,培训前先收集问题,让培训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四是建议局领导多下基层下企业指导工作。
对照《关于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若干措施》的要求和全省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结果、调查问卷收集意见建议情况,以及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与分管部门负责人之间谈心谈话情况,通过认真分析查找,当前我局领导班子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党委重视不够、指标研究不深。
从实际工作情况看,我局党委班子没有充分认识到“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吸引力”,没有充分认识到抓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于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和纳税服务工作的重视还停留在表面,对于考核指标研究不深,满足于学习传达文件精神,仅停留在文件传阅上,而没有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存在面上“打滚”的问题。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学习作用发挥的不够充分,班子成员平时对于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没有深入系统的学习,发挥党委政治引领作用不够,责任压得不实,压力传导不够。
(二)内部协调不顺、部门配合乏力。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个全局性、持续性的工作,要提升优化整体营商环境,就必须要举全局之力,让所有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但目前工作中一定程度存在纳税服务部门“单打独斗”,“齐抓共管”的局面尚未形成,优化营商环境欠缺整体推动。同时税务部门作为抓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职能部门之一,既有牵头单位的职责,也有配合单位的职责。在纳税指标上税务局是牵头单位,人社、医保、公积金管理中心等是配合单位;在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上,税务局是配合单位,应该主动作为,积极配合。尽管税务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建立了一定的工作机制,但仍然存在牵头单位与责任单位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协作配合不够。
(三)服务意识不足、宣传培训不够。
局党委班子在干部队伍活力激发上欠缺创新,干部职工业务素质与税收管理专业化、现代化的要求还有差距,由于现在税收政策变化快、更新多,而我局窗口工作人员平时事多人少,虽然已经尽力抽取休息时间进行充电学习,但还是存在极个别人员业务不熟练、服务意识不足、思想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的情况。同时税收宣传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宣传、主动服务、上门服务等方面做的不够细。
通过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虽然这些问题的存在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但主要是主观原因造成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论学习不够、指导实践不力。
对学习理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摆到重要位置,有时候有应付的思想,有时满足于一知半解,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高、计划性系统性不够强。特别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有一点差距,没有很好地用理论去指导工作,致使工作推进不够快。
(二)大局意识不够、宗旨观念淡化。
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中没有形成“一盘棋”格局,主要领导侧重于抓全面工作,对部分具体重点工作抓得不细、抓得不够。分管领导一般只关心自己分管的领域,对不属于自己分管的工作主动关心不够,“分工不分家”“互相支持”工作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工作中有时仍然存在“各吹各的号”的情形,没有深入研究新形势下营商环境的各类问题,有时候存在重管理、轻服务。
(三)为民服务意识不够、工作作风有待加强。
到企业调研存在走马观花的现象,局限于看资料、听汇报、开座谈,没有深入了解纳税人、缴费人的需求,在思想和行动上缺乏“钉钉子”精神,研究解决一些矛盾和问题,工作作风不够深入,得心应手的工作抓得多一些、实一些,难度大、难见效的工作抓得虚一些、少一些。
针对调查问卷结果、自我剖析以及会前查摆出来的问题和会上分享的“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十四五规划大全优质8篇”,县局党委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央、省、州、县一系列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主动担当作为,加强部门协作,确保税收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
(一)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压紧压实各级领导责任。税收营商环境是检验税收工作质效的重要标尺,是应对当前疫情影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局党委要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牢固树立以“纳税人和缴费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切实把全力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绩效考核,作为年度履职尽责和干部提拔重用的依据,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税收工作的重大任务全力推进。
(二)进一步加强学习研究,营造良好税收发展环境。采取党委中心组学习、局长办公会、支部主题党日、自主学习等形式,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学习《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及湖北省30条措施,营造人人参与、人人担责、人人主动、人人作为的工作格局。加大对营商环境纳税评价指标的研究分析力度,建立完善良性工作机制,确保每项指标能得分、易得分、得高分。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主动迎接营商环境评价调查,避免因理解偏差造成指标得分失真。
(三)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提升获得感满意度。积极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严格执行办税服务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最多跑一次”等制度,积极采取预约办税、错峰办税等方式引导平稳有序办理业务,定期召开征期分析会,为纳税人、缴费人解决热点、难点、堵点问题。加大电子税务局推广应用,加大涉税信息共享、税收共治力度,最大限度减事项、减层级、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做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限时办”,让纳税人“多走网路,少跑马路”。强化内部政策培训和外部宣传辅导,精准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以减税降费政策洼地换取经济发展高地。推进纳税信用评价,强化信用环境建设,联合银保监、人行及金融机构加大纳税信用贷款宣传推广力度,破解小微企业、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四)进一步加强内部协作,外部沟通配合。
对内,局领导班子要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解决各项跨部门行动项目,各部门要勇于担当,履职尽责,根据任务分工确定的时间节点提前谋划,把各项措施抓准抓实抓细;把税收营商环境与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放管服工作结合起来,同向发力,统筹安排部署、统筹组织实施、统筹指导落实,因地制宜、探索创新,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便民办税新举措,为营造良好的税收营商环境筑牢坚实的基础。对外,加强与县直其他部门的沟通交流,做到主动作为、积极配合,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
总之,通过对照检查,局党委班子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州局党委的要求,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落细落实。
政治站位不高。本人虽然能自觉遵守党规党纪,能自觉拥护共产党的领导,但是也存在观察事情一叶障目,分析问题浮于表象,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欠缺的问题。有时候看到那些不利于维护党的威信的消息新闻不能挺身而出适时发出直言正论,最多只做到不转发。
主动学习不够。政治理论不够扎实,以工作忙为借口,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只要党组织没有要求,就不会自觉去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有的学习还停留在抄笔记的阶段,没有真正入脑入心。业务知识的学习也没有及时跟上。
业务工作不精,缺乏开拓进取的精神。工作上因循守旧,常常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工作上存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现象,机械执行上级指示,攻坚克难的举措不够。对工作主动思考不多,存在被动应付现象,工作的全局性和前瞻性不足。工作中也会存在畏难情绪,工作压力大的时候情绪比较急躁。
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素质。一方面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强化个人政治素养,用理论知识武装自己,做一个政治意识强、政治站位高的合格党员。另一方面加强财务知识的学习,积极了解和掌握财政相关政策,坚持缺什么学什么,不断个提高人业务水平,弥补工作经验不足的缺陷。
转变工作作风。首先是端正工作态度,对待工作要有热情和干劲,即使工作任务再多,也要从容处之,要有迎难而上的精神,工作中避免出现负面情绪。其次是改进工作方式,多多学习表达技巧,进一步提升沟通协调能力,科学统筹工作任务,分清轻重缓急逐一安排工作任务,对工作及时进行销账处理,提升工作效率。
树立创新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思维,与时俱进,学会利用大形势推。
动工作发展;同时要强化学以致用,加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中要勤学善思,对工作进行主动思考、谋划,保证工作的全局性和连贯性。
根据县局党委要求,本人深入学习贯彻省委书记***同志在全省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若干措施》和我县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部署,结合宣恩税务工作实际,着重从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等三方面查找问题,力争做到衡量尺子严、查摆问题准、原因剖析深、整改措施实,现将个人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5月21日下午,县局召开税收征管会,参加了班子成员集体学习了省委书记应勇同志在全省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了省委、省政府《关于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若干措施》,对组织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民主生活会相关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4月28日,由本人带队,带领相关股室负责人,先后深入1个“领导包户”企业宣恩县伍家台昌臣茶厂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调研。
对照《关于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若干措施》的要求和全省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结果、调查问卷收集结果,通过认真分析查找,本人当前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不够。
没有充分认识到“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吸引力”,没有充分认识抓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是调查研究不够。
对于优化营商环境和纳服工作的重视还停留在表面,对于考核指标研究不深,满足于学习传达文件精神,仅停留在文件传阅上,而没有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存在面上“打滚”的问题。
三是带头学习作用发挥的不够。作为班子成员平时对于优化营商环境这块内容没有深入系统的学习,发挥政治引领作用不够,责任压得不实,压力传导不够。
通过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虽然这些问题的存在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但主要是主观原因造成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论学习不够、宗旨观念不牢。
对学习理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摆到重要位置,有时候有应付的思想,有时满足于一知半解,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高、计划性系统性不够强。特别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有一点差距,没有很好地用理论去指导工作,致使工作推进不够快。
(二)大局意识不够、宗旨观念淡化。
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中没有形成“一盘棋”格局,主要领导侧重于抓全面工作,对部分具体重点工作抓得不细、抓得不够。分管领导一般非常关心自己分管的领域,对不属于自己分管的工作主动关心不够,“分工不分家”“互相支持”工作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工作中有时仍然存在“各吹各的号”的情形,没有深入研究新形势下营商环境的各类问题,有时候存在重管理、轻服务。
(三)为民服务意识不够、工作作风有待加强。
到企业调研存在走马观花的现象,局限于看资料、听汇报,开座谈,没有深入了解纳税人、缴费人的需求,在思想和行动上缺乏“钉钉子”精神,研究解决一些矛盾和问题,工作作风不够深入,得心应手的工作抓得多一些、实一些,难度大、难见效的工作抓得虚一些、少一些。
针对调查问卷结果、自我剖析以及会前查摆出来的问题和会上分享的“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十四五规划大全优质8篇”,县局党委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州一系列工作部署要求,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主动担当作为,加强部门协作,确保税收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
(一)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压紧压实各级领导责任。
税收营商环境是检验税收工作质效的重要标尺,是应对当前疫情影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需要。县局党委将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牢固树立以“纳税人和缴费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把税收营商环境与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放管服工作结合起来,同向发力,统筹安排部署、统筹组织实施、统筹指导落实,因地制宜、探索创新,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便民办税新举措,为营造良好的税收营商环境筑牢坚实的基础。
总之,通过对照检查,本人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州局党委的要求,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落细落实。
近期,市委召开了建设中国营商环境最优城市的动员大会,会上通报了我市几起损害营商环境的问题,剖析了本地干部长期存在诸多顽疾和恶习,本人认真学习贯彻市委战略体系,结合工作经历,查找自身问题,发现个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理论功底不高,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尚显不足。一是学习的自觉性不高。存在以干代学的现象,特别是当工作与学习发生矛盾时,认为学习是“软指标”,总是往后推一推,从而导致学习的自觉性不高,发展战略体系的理论知识了解的不多。二是学习制度坚持的不好。客观上强调工作忙、压力大和事务性工作较多,缺乏持之以恒自觉学习政治理论的精神。三是学用结合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在理论体系把握上和“融汇贯通”地运用理论学习成果去指导实际工作上不适应,不能有效地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二)团结协作、协调沟通能力有待加强。一定程度上缺乏大局观,很多工作过程中会担心给领导同事们带来负担压力,故个人决断多,集思广益少,存在“等、帮、靠”的本位主义思想,缺乏与同级沟通联系以及上级业务部门的请示报告,认为只要在职责范围之内将工作做好就行了,主动联系的少,被动参与的多。
(三)吃苦耐劳,克难攻坚的意识有所淡化。加班意识缺乏,认为上班时间努力工作了,就可以按时上下班了,缺少了和同事们一起同甘共苦的精神,很多工作有“明日待明日”的思想。
(四)创新意识不够自觉主动,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己参加工作已经15个年头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发生了一些变化,有“把工作仅仅当成是生活所需,而不是事业追求”的思想,致使工作有时不够深入,满足于面上不出问题,创新意识淡化,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五)缺乏敢担当、勇担当的职业责任感。存在对不是业务线上的工作不愿参与,对于提前介入的工作不想参与,对于领导交办的工作不敢参与的心理,总认为不参与就不会错,缺乏解决问题的好的方式方法。
(六)抓落实不够到位。工作布置多,跟踪督促少,深入检查不严,具体落实不够。以会议落实会议多,抓思想认识、抓日常督查相对较少,采取多种方式推动工作的办法还不够。
(七)自我约束力落实不够坚决。在一些不太敏感、不致于造成大的影响和后果的问题上自我约束、自我检点有欠严格。特别是在三改一拆方面,有些存量违建因为历史原因,主观上就不愿意介入调查处置,给工作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八)偏重于追求短期成效,缺乏长远谋划,工作作风欠踏实。受领任务后,首先想到的是到时别误事,粗枝大叶求速度,而不是精益求精求质量,在处理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上,降低标准,放松要求,僚草应付代替严谨作风,对现代信息技术、经济理论、金融知识等知识储备不足,掌握不够。
(一)思想认识不深,政治站位不高。干工作时存在业务指导学习的矛盾状态,认为具体业务工作做好了,就不用加强学习了,造成闷头干工作的时候多,学习理论的时间少,没有静心思考的眼光,缺乏一定程度上的理论指导。
(二)业务工作不专,工作作风不实。刚到街道工作时间不长,分管的“五四三”、消防、安全生产等业务线工作经验不足,平时处理应急工作存在简单粗糙的弊端,业务能力尚显不足,特别是在诸多工作交叉时,抓重点工作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责任担当不够,体制机制不畅。运用考核推动工作的效果不佳,线上考核文件没有充分达到管理的长效目标,造成一定程度机制运行不够流畅。缺乏大局意识和核心意识,没有把街道重点工作例如集体经济建设、社区管理等重点工作贯穿在分管工作中开展,仅仅为了业务工作而工作,缺乏街道一盘棋的思想,对非本职工作的业务不闻不问,担当精神缺乏。
(一)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服务于中心工作。不仅要认真学习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要领会市委战略体系,从本职工作来夯实市委打造中国营商环境最优城市的要求,用体系来指导本职工作的发展问题。工作要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充分发挥基层工作服务中心工作的价值。
(二)进一步增强担当意识,坚持党建统领,主动承担相关工作任务。要增强“看齐意识”,坚持一岗双责,坚持党建统领业务工作,在工作中要敢担当、勇担当,着力破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自身线上工作顺利完成地同时主动协助街道其他中心工作的开展,从大局出发,主动有为,开创管理新局面。
(三)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树立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要树立“三个高度负责”即:对人民群众和上级政府高度负责;对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高度负责;对街道党工委和领导班子高度负责。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把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置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因此,要自觉地把自己置于组织和群众监督之下,对组织和群众的意见要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以外力促使自己内在接受监督意识的加强。
(四)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十九大报告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我们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继续推动经济均衡发展的基础上,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方面积极作为,乡镇街道是最基层的政府元素,只有不断为人民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人民才会对政府更满意,从而达到推动服务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按照县委要求,我局党委深入学习贯彻省委书记xxx同志在全省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若干措施》和我县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部署,结合xx税务工作实际,我局党委班子着重从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等三方面查找问题,力争做到衡量尺子严、查摆问题准、原因剖析深、整改措施实,全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5月21日下午,我局召开税收征管工作会议,组织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集中学习了省委书记xxx同志在全省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了省委、省政府《关于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若干措施》,对组织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民主生活会相关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4月20日至5月26日,由党委委员带队,带领相关股室、分局负责人,先后深入1个“领导包户”企业、6个“包联帮扶”企业及其他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调研,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着力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钉钉子精神优化营商环境“税务版”。
根据2019年全省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结果,xxx营商环境纳税指标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纳税时间与全省最优表现存在差距。第三方评价结果显示全州纳税时间为119小时,与xx省最优小时尚有较大差距。主要原因是:社保费核定未实现网上核定;更新的税种政策培训覆盖不全面;企业会计人员水平较经济发达地区落后。二是总税收和缴费率较高。实际评价的总税收和缴费率为%,主要受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影响。三是未产生增值税退税情况。主要是全x没有符合条件的纳税人有留底退税业务。
5月25日,我局向纳税人发放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调查问卷,截止5月27日,共收回17份有效问卷,归纳整理4条意见建议:一是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有待改进、业务水平都有待加强;二是建议加大对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让纳税人及时了解新的税收政策;三是建议开展形式多样的纳税辅导培训,培训前先收集问题,让培训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四是建议局领导多下基层下企业指导工作。
对照《关于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若干措施》的要求和全省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结果、调查问卷收集意见建议情况,以及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与分管部门负责人之间谈心谈话情况,通过认真分析查找,当前我局领导班子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党委重视不够、指标研究不深。
从实际工作情况看,我局党委班子没有充分认识到“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吸引力”,没有充分认识到抓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于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和纳税服务工作的重视还停留在表面,对于考核指标研究不深,满足于学习传达文件精神,仅停留在文件传阅上,而没有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存在面上“打滚”的问题。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学习作用发挥的不够充分,班子成员平时对于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没有深入系统的学习,发挥党委政治引领作用不够,责任压得不实,压力传导不够。
(二)内部协调不顺、部门配合乏力。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个全局性、持续性的工作,要提升优化整体营商环境,就必须要举全局之力,让所有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但目前工作中一定程度存在纳税服务部门“单打独斗”,“齐抓共管”的局面尚未形成,优化营商环境欠缺整体推动。同时税务部门作为抓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职能部门之一,既有牵头单位的职责,也有配合单位的职责。在纳税指标上税务局是牵头单位,人社、医保、公积金管理中心等是配合单位;在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上,税务局是配合单位,应该主动作为,积极配合。尽管税务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建立了一定的工作机制,但仍然存在牵头单位与责任单位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协作配合不够。
(三)服务意识不足、宣传培训不够。
局党委班子在干部队伍活力激发上欠缺创新,干部职工业务素质与税收管理专业化、现代化的要求还有差距,由于现在税收政策变化快、更新多,而我局窗口工作人员平时事多人少,虽然已经尽力抽取休息时间进行充电学习,但还是存在极个别人员业务不熟练、服务意识不足、思想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的情况。同时税收宣传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宣传、主动服务、上门服务等方面做的不够细。
通过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虽然这些问题的存在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但主要是主观原因造成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论学习不够、指导实践不力。
对学习理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摆到重要位置,有时候有应付的思想,有时满足于一知半解,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高、计划性系统性不够强。特别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有一点差距,没有很好地用理论去指导工作,致使工作推进不够快。
(二)大局意识不够、宗旨观念淡化。
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中没有形成“一盘棋”格局,主要领导侧重于抓全面工作,对部分具体重点工作抓得不细、抓得不够。分管领导一般只关心自己分管的领域,对不属于自己分管的工作主动关心不够,“分工不分家”“互相支持”工作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工作中有时仍然存在“各吹各的号”的情形,没有深入研究新形势下营商环境的各类问题,有时候存在重管理、轻服务。
(三)为民服务意识不够、工作作风有待加强。
到企业调研存在走马观花的现象,局限于看资料、听汇报、开座谈,没有深入了解纳税人、缴费人的需求,在思想和行动上缺乏“钉钉子”精神,研究解决一些矛盾和问题,工作作风不够深入,得心应手的工作抓得多一些、实一些,难度大、难见效的工作抓得虚一些、少一些。
针对调查问卷结果、自我剖析以及会前查摆出来的问题和会上分享的“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十四五规划大全优质8篇”,县局党委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央、省、州、县一系列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主动担当作为,加强部门协作,确保税收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
(一)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压紧压实各级领导责任。税收营商环境是检验税收工作质效的重要标尺,是应对当前疫情影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局党委要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牢固树立以“纳税人和缴费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切实把全力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绩效考核,作为年度履职尽责和干部提拔重用的依据,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税收工作的重大任务全力推进。
(二)进一步加强学习研究,营造良好税收发展环境。采取党委中心组学习、局长办公会、支部主题党日、自主学习等形式,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学习《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及湖北省30条措施,营造人人参与、人人担责、人人主动、人人作为的工作格局。加大对营商环境纳税评价指标的研究分析力度,建立完善良性工作机制,确保每项指标能得分、易得分、得高分。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主动迎接营商环境评价调查,避免因理解偏差造成指标得分失真。
(三)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提升获得感满意度。积极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严格执行办税服务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最多跑一次”等制度,积极采取预约办税、错峰办税等方式引导平稳有序办理业务,定期召开征期分析会,为纳税人、缴费人解决热点、难点、堵点问题。加大电子税务局推广应用,加大涉税信息共享、税收共治力度,最大限度减事项、减层级、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做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限时办”,让纳税人“多走网路,少跑马路”。强化内部政策培训和外部宣传辅导,精准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以减税降费政策洼地换取经济发展高地。推进纳税信用评价,强化信用环境建设,联合银保监、人行及金融机构加大纳税信用贷款宣传推广力度,破解小微企业、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四)进一步加强内部协作,外部沟通配合。
对内,局领导班子要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解决各项跨部门行动项目,各部门要勇于担当,履职尽责,根据任务分工确定的时间节点提前谋划,把各项措施抓准抓实抓细;把税收营商环境与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放管服工作结合起来,同向发力,统筹安排部署、统筹组织实施、统筹指导落实,因地制宜、探索创新,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便民办税新举措,为营造良好的税收营商环境筑牢坚实的基础。对外,加强与县直其他部门的沟通交流,做到主动作为、积极配合,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
总之,通过对照检查,局党委班子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州局党委的要求,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落细落实。
根据《“优化营商环境、聚力国企改革”主题教育实施方案》,我将紧密联系本职工作和个人思想实际,认真进行查摆剖析,个人对照检查如下:
x.政治站位不高。本人虽然能自觉遵守党规党纪,能自觉拥护共产党的领导,但是也存在观察事情一叶障目,分析问题浮于表象,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欠缺的问题。有时候看到那些不利于维护党的威信的消息新闻不能挺身而出适时发出直言正论,最多只做到不转发。
x.业务工作不精,缺乏开拓进取的精神。工作上因循守旧,常常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工作上存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现象,机械执行上级指示,攻坚克难的举措不够。对工作主动思考不多,存在被动应付现象,工作的全局性和前瞻性不足。工作中也会存在畏难情绪,工作压力大的时候情绪比较急躁。
x.主动学习不够。政治理论不够扎实,以工作忙为借口,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只要党组织没有要求,就不会自觉去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有的学习还停留在抄笔记的阶段,没有真正入脑入心。业务知识的学习也没有及时跟上。
x.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素质。一方面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强化个人政治素养,用理论知识wz自己,做一个政治意识强、政治站位高的合格党员。另一方面加强财务知识的学习,积极了解和掌握财政相关政策,坚持缺什么学什么,不断个提高人业务水平,弥补工作经验不足的缺陷。
同时要强化学以致用,加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作中要勤学善思,对工作进行主动思考、谋划,保证工作的全局性和连贯性。
x.转变工作作风。首先是端正工作态度,对待工作要有热情和干劲,即使工作任务再多,也要从容处之,要有迎难而上的精神,工作中避免出现负面情绪。其次是改进工作方式,多多学习表达技巧,进一步提升沟通协调能力,科学统筹工作任务,分清轻重缓急逐一安排工作任务,对工作及时进行销账处理,提升工作效率。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根据市委《关于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意见》要求,徐勤支部迅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制定工作方案,并于2018年6月29日上午9:30分,组织全体党员召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深刻查摆思想问题、工作问题和廉洁自律问题,努力做到查全、查细、查深、查实。在深刻查摆问题的基础上,深刻剖析问题根源,狠抓整改落实。现就活动开展情况和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端正学习态度,加强学习研讨。根据市委组织部专题组织生活会要求,徐勤支部召开支委会及党小组会议,组织支委和党小组长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聚焦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精神,真正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学习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市机关工委《关于开展“发挥党建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建设一流营商环境”主题党日活动的通知》、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意见》和局党组《关于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方案》、《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方案》等文件精神,夯实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的思想基础。
(二)深入开展谈心谈话,广泛征求意见。一是深入开展谈心谈话。6月27日,支部委员之间开展了谈心交心活动,支部书记同支委们进行集体谈话,谈话围绕“四个意识”牢不牢、思想解放够不够、担当作为强不强、工作作风实不实、发挥作用好不好、自我要求严不严等深入查摆问题,坚持把自己摆进去、把思想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通过谈心谈话及时沟通了思想、消除了隔阂、形成了共识,充分达到了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二是自查自纠责任落实到人。支部围绕专题组织生活会主题,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联系实际工作,针对发现的问题,逐条查找梳理,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具体地进行根源剖析,做到见人见事,不大而化之,不遮掩回避,为落实整改指明了方向。
根据中共市委《关于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意见》要求,支部结合全体党员提出的意见,共梳理出了五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方面:徐勤支部能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能够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经查摆,支部在理论学习等方面还存在下列问题。
(一)支部班子的大局意识还不够强。主要表现在:在抓党建工作时,有时不能从中心工作出发,时常存在机关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两张皮”的现象,融合度不够,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
第二方面:徐勤支部基本上能够做到“解放思想”在党建工作中努力寻找创新点,积极向先进学习。
经查摆,支部在工作中还存在下列问题。
(二)惯性思维、求稳思想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党建工作创新。主要表现在:徐勤支部自2015年成立以来,支部工作基本上按照上级要求开展,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开展学习教育缺少方法,效果不佳;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的主动性不够。
(三)主动与其他支部交流党建工作力度不够,尤其是和其他先进党支部交流不够。
(四)志愿者活动和党日活动、各类主题活动联系不够紧密。
第三方面:徐勤支部能够较好的担当负责,工作作风踏实认真,能够严格执行发展党员流程,不衔私情。
经查摆,支部在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上还存在下列问题。
(五)责任担当不够,管理监督不严。主要表现在:在主动研究谋划支部工作创新上还不够主动、办法还不够多;对一些党员在日常工作中有违党员形象的不良行为不能及时制止;党支部对党建工作“一岗双责”意识淡薄,支委、党小组长“重业务、轻党建”的现象时有发生;平时对于党员活动中党员参与度不高的现象视而不见;支部书记有时碍于情面,对支委的管理不严、要求不高;支委分工虽然明确,但在履行各自职能上依然参差不齐,担当不够。
(六)在安排固定党日活动上,不能结合业务工作情况灵活处理,使固定党日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
第四方面:徐勤支部能够较好地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中作用,能够自觉践行党员的先进性,在各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做到以上率下。
经查摆,支部还存在下列问题。
(七)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不够。主要表现在:在党的政治理论学习、业务知识学习上不能起带头作用,有时存在学习表面化、形式化,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紧密,存在走过场现象;支部在学习和会议记录的规范性上尚有些欠缺,且记录内容简单化。
(八)班子的“传帮带”作用不够。主要表现在:在培养年轻党员的过程中,有时不够细心、耐心;支部在引导、带动广大党员群众的思想进步上还存在不及时、不主动的问题。
第五方面:徐勤支部能够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发挥带头作用。能够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精神。
经查摆,支部执行廉洁自律准则上还存在下列问题。
(九)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力。主要表现在:支委成员与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深入交流不多;倾听党员群众声音不够,对思想波动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关心帮助少,谈心交心不够深入,思想工作没有触及内心。
(一)党性修养有待加强。徐勤支部虽成立于2015年,但大多数支部委员都具有10年以上的党龄,认为党性修养锻炼这么多年,已经足够成熟和坚定,因而放松了党性修养。一段时期以来,对支部的战斗力、原则性要求时有放松,支委成员往往从自身出发,不能主动发挥作用,因而对于党建工作以及在服务党员全局和大局考虑的少了。
(二)从严治党意识不强。一是在认识上还不够深刻,错误地认为从严治党的对象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支部只要顺大溜跟着走就可以了。同时,长期以来,支部对“重业务轻党建现象”认识不足,不能将“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放到心上、抗在肩上。在党建工作中,作为最基层的党组织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在抓工作创新、抓服务能力提升、抓队伍建设、抓制度建设方面做得不够,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上,切实可行的办法不多,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思想解放”不够。一是在心灵深处还存在着“求稳”怕出事的陈旧思想,不敢跨大步。认为只要不出事,按部就班地做好支部工作就够了。
(四)责任担当意识和积极进取精神有所弱化。支部委员基本上都是兼职,认为工作做的差不多就行了,因而在“两个责任”的履行上不尽人意。一是在抓“四强支部”、“星级支部”建设上干劲不足,感觉到支部才成立不久,目标不要定得过高,有“只要过得去就行”的麻木陈旧思想,放松了对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重视,放松了对保持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追求。二是在工作中,有得过且过、维持现状的想法,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意识还不足,表现在主动抓支部各项基础建设的热情不高。比如在“三会一课”制度的执行上,比如在各类基础台账的记录规范上,问题长期存在,却不能从根本上完全解决。从本质上来说,这正是缺乏进取精神和责任意识的表现。
(一)提高政治站位,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切实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徐勤支部将持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学习习近平视察徐州时的讲话,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加强“四个自信”,以党章为遵循,不断增强管党治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正风肃纪,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徐勤支部在下一步整改中将深入贯彻落实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总体要求,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实”。一是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坚决遏制“四风”的新型态,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决心,督促全体党员切实履行好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强化从严治党责任、管党治党的责任意识。二是进一步加强对“两个责任”的落实,形成有效的压力传导。支部书记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支委其他成员要切实承担职责范围内的党建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职责;支委成员每季度向支部报告个人履行“一岗双责”情况;纪检委员要积极协助支部落实好主体责任,切实履行好监督责任,大胆履职,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在不良风气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三)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担当作为,发挥表率作用,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牢固树立“抓好党的建设是最大政绩”的观念,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充分“解放思想,在新时代有新担当有新作为”,大力推进支部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和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质量。一是始终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强“三会一课”制度建设。二是不断强化思想理论武装,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新党章、新宪法,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体党员干部头脑,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三是支部对党员的会议记录、学习笔记进行经常性检查,严格支部及党小组各项台账及记录执行的规范化。四是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制度为保证,切实加强支部各项基础建设。充分发挥支委的作用,规范支部工作台账。加强党小组建设和党小组长的业务培训,提高支部干部的工作主动性;坚持按月收缴党费。五是进一步丰富拓展党组织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增强学习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组织生活会的作用,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刻剖析,真正达到“红红脸、出出汗”的效果。六是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走出去,加强机关党建工作上下联动、横向交流,大力开展向身边的先进支部、“五星级支部”、先进党员学习活动。七是以“五型机关”、“四强支部”建设为目标,按照市级机关考核的有关要求,挂图作战,争取考核工作进位争先。八是采取灵活措施持续搞好“固定党日活动”,同时将“解放思想大讨论”、“创优营商环境”等两个主题活动扎实开展,并取得积极成效。九是积极做好表率。打铁必须自身硬,支部委员会将勇于担负从严治党的责任,为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的支部队伍做出应有的贡献和责任担当。
近期,市委召开了建设中国营商环境最优城市的动员大会,会上通报了我市几起损害营商环境的问题,剖析了本地干部长期存在诸多顽疾和恶习,本人认真学习贯彻市委战略体系,结合工作经历,查找自身问题,发现个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理论功底不高,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尚显不足。一是学习的自觉性不高。存在以干代学的现象,特别是当工作与学习发生矛盾时,认为学习是“软指标”,总是往后推一推,从而导致学习的自觉性不高,发展战略体系的理论知识了解的不多。二是学习制度坚持的不好。客观上强调工作忙、压力大和事务性工作较多,缺乏持之以恒自觉学习政治理论的精神。三是学用结合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在理论体系把握上和“融汇贯通”地运用理论学习成果去指导实际工作上不适应,不能有效地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二)团结协作、协调沟通能力有待加强。一定程度上缺乏大局观,很多工作过程中会担心给领导同事们带来负担压力,故个人决断多,集思广益少,存在“等、帮、靠”的本位主义思想,缺乏与同级沟通联系以及上级业务部门的请示报告,认为只要在职责范围之内将工作做好就行了,主动联系的少,被动参与的多。
(三)吃苦耐劳,克难攻坚的意识有所淡化。加班意识缺乏,认为上班时间努力工作了,就可以按时上下班了,缺少了和同事们一起同甘共苦的精神,很多工作有“明日待明日”的思想。
(四)创新意识不够自觉主动,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己参加工作已经15个年头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发生了一些变化,有“把工作仅仅当成是生活所需,而不是事业追求”的思想,致使工作有时不够深入,满足于面上不出问题,创新意识淡化,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五)缺乏敢担当、勇担当的职业责任感。存在对不是业务线上的工作不愿参与,对于提前介入的工作不想参与,对于领导交办的工作不敢参与的心理,总认为不参与就不会错,缺乏解决问题的好的方式方法。
(六)抓落实不够到位。工作布置多,跟踪督促少,深入检查不严,具体落实不够。以会议落实会议多,抓思想认识、抓日常督查相对较少,采取多种方式推动工作的办法还不够。
(七)自我约束力落实不够坚决。在一些不太敏感、不致于造成大的影响和后果的问题上自我约束、自我检点有欠严格。特别是在三改一拆方面,有些存量违建因为历史原因,主观上就不愿意介入调查处置,给工作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八)偏重于追求短期成效,缺乏长远谋划,工作作风欠踏实。受领任务后,首先想到的是到时别误事,粗枝大叶求速度,而不是精益求精求质量,在处理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上,降低标准,放松要求,僚草应付代替严谨作风,对现代信息技术、经济理论、金融知识等知识储备不足,掌握不够。
(一)思想认识不深,政治站位不高。干工作时存在业务指导学习的矛盾状态,认为具体业务工作做好了,就不用加强学习了,造成闷头干工作的时候多,学习理论的时间少,没有静心思考的眼光,缺乏一定程度上的理论指导。
(二)业务工作不专,工作作风不实。刚到街道工作时间不长,分管的“五四三”、消防、安全生产等业务线工作经验不足,平时处理应急工作存在简单粗糙的弊端,业务能力尚显不足,特别是在诸多工作交叉时,抓重点工作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责任担当不够,体制机制不畅。运用考核推动工作的效果不佳,线上考核文件没有充分达到管理的长效目标,造成一定程度机制运行不够流畅。缺乏大局意识和核心意识,没有把街道重点工作例如集体经济建设、社区管理等重点工作贯穿在分管工作中开展,仅仅为了业务工作而工作,缺乏街道一盘棋的思想,对非本职工作的业务不闻不问,担当精神缺乏。
(一)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服务于中心工作。不仅要认真学习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要领会市委战略体系,从本职工作来夯实市委打造中国营商环境最优城市的要求,用体系来指导本职工作的发展问题。工作要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充分发挥基层工作服务中心工作的价值。
(二)进一步增强担当意识,坚持党建统领,主动承担相关工作任务。要增强“看齐意识”,坚持一岗双责,坚持党建统领业务工作,在工作中要敢担当、勇担当,着力破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自身线上工作顺利完成地同时主动协助街道其他中心工作的开展,从大局出发,主动有为,开创管理新局面。
(三)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树立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要树立“三个高度负责”即:对人民群众和上级政府高度负责;对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高度负责;对街道党工委和领导班子高度负责。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把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置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因此,要自觉地把自己置于组织和群众监督之下,对组织和群众的意见要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以外力促使自己内在接受监督意识的加强。
(四)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十九大报告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我们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继续推动经济均衡发展的基础上,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方面积极作为,乡镇街道是最基层的政府元素,只有不断为人民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人民才会对政府更满意,从而达到推动服务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按照县委要求,我局党委深入学习贯彻省委书记xxx同志在全省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若干措施》和我县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部署,结合xx税务工作实际,我局党委班子着重从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等三方面查找问题,力争做到衡量尺子严、查摆问题准、原因剖析深、整改措施实,全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5月21日下午,我局召开税收征管工作会议,组织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集中学习了省委书记xxx同志在全省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了省委、省政府《关于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若干措施》,对组织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民主生活会相关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4月20日至5月26日,由党委委员带队,带领相关股室、分局负责人,先后深入1个“领导包户”企业、6个“包联帮扶”企业及其他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调研,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着力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钉钉子精神优化营商环境“税务版”。
根据2019年全省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结果,xxx营商环境纳税指标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纳税时间与全省最优表现存在差距。第三方评价结果显示全州纳税时间为119小时,与xx省最优小时尚有较大差距。主要原因是:社保费核定未实现网上核定;更新的税种政策培训覆盖不全面;企业会计人员水平较经济发达地区落后。二是总税收和缴费率较高。实际评价的总税收和缴费率为%,主要受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影响。三是未产生增值税退税情况。主要是全x没有符合条件的纳税人有留底退税业务。
5月25日,我局向纳税人发放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调查问卷,截止5月27日,共收回17份有效问卷,归纳整理4条意见建议:一是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有待改进、业务水平都有待加强;二是建议加大对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让纳税人及时了解新的税收政策;三是建议开展形式多样的纳税辅导培训,培训前先收集问题,让培训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四是建议局领导多下基层下企业指导工作。
对照《关于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若干措施》的要求和全省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结果、调查问卷收集意见建议情况,以及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与分管部门负责人之间谈心谈话情况,通过认真分析查找,当前我局领导班子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党委重视不够、指标研究不深。
从实际工作情况看,我局党委班子没有充分认识到“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吸引力”,没有充分认识到抓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于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和纳税服务工作的重视还停留在表面,对于考核指标研究不深,满足于学习传达文件精神,仅停留在文件传阅上,而没有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存在面上“打滚”的问题。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学习作用发挥的不够充分,班子成员平时对于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没有深入系统的学习,发挥党委政治引领作用不够,责任压得不实,压力传导不够。
(二)内部协调不顺、部门配合乏力。
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十四五规划大全【第三篇】
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构建消费大市场,提升居民消费能力。
2011年以来,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开始超过资本形成总额,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未来五年,要通过改革让居民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改善居民消费环境,提升商品的品质和服务供给,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居民消费意愿。
科技创新,进一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集中攻克“卡脖子”领域技术,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大在基础研究、前沿科技领域研究和存在瓶颈的技术攻坚方面的投入(例如芯片和半导体、软件、精密机械、精细化工、先进机器人技术、新材料、航空航天技术等),重点支持“四基”领域(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
区域协调发展,突出重点重点城市群。
1)长三角:长三角各个地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经济联合。长三角城市群跨域治理;2)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将城市群跨域治理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紧密结合,推动区域公共服务资源的共建共享与互联互通,加速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3)成渝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位于丝绸之路中的重要经济腹地,是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支点。
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十四五规划大全【第四篇】
内容为汉语词汇,拼音为nèiróng指事物中包含的实质性事物。艺术作品的表达、基本意义、意义或审美价值。内容是指我们在艺术作品中感受到的感官、主观、心理和情感暗示,这与我们对描述方面的简单感知相反。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十四五规划大全优质8篇”,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条件深刻变化,进一步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级计算、量子信息、“复兴号”高速列车、大飞机制造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年产量连续稳定在万亿斤以上。1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目标顺利实现,区域重大战略扎实推进。污染防治力度加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目标超额完成,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金融风险处置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教育公平和质量较大提升,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开工超过2300万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军队组织形态实现重大变革。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胜利完成,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期,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能源供需版图深刻变革,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复杂多变,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
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
必须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以下指导思想、原则和战略导向。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持全国一盘棋,更好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提升供给体系的韧性和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必须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破除制约经济循环的制度障碍,推动生产要素循环流转和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必须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持续深化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制度型开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必须强化国内大循环的主导作用,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
按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如下。
展望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国内市场更加强大,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8%,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年,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国家行政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迈出重大步伐。
四是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六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七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注文化产业;。
八是推动绿色发展,关注环保产业;。
十二是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关注军工产业。
——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加强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
——推进智育创新,着力培养学生认知能力,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加强体育锻炼,开齐开足体育课,大力扶持校园足球等各类体育社团发展,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体育社会组织为学生提供高质量体育服务。
——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注重学校心理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高度关注留守儿童和农民工随迁子女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师生情感沟通交流。
——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开展好中华经典诵读、戏曲进校园、校园足球、运动会、艺术展示、研学旅行等活动,支持艺术院校在中小学建立对口支援基地,做好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
——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新机制,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合作育人的劳动教育体系,体现劳动教育的协同性。
——巩固教育扶贫成果,确保教育扶贫政策和措施惠及每个贫困家庭和贫困学生。教育扶贫目标聚焦于城乡薄弱学校和相对贫困家庭子女,建立动态调整的城乡薄弱学校和相对贫困学生的认定标准,完善精准识别工作机制,实行差异化的学生资助政策,充分满足相对贫困家庭子女多元化需求。
——加强学前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扶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优化城乡学前教育布局,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促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教育行动,补齐城乡教育发展的短板,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步伐。
——实施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攻坚计划,推进普通高中学校通过不断挖掘和丰富内涵实现多样化发展,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有质量的普及。
——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职业教育和培训改革,建立国家资格框架制度,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推进产教协同育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增强服务重大战略需求能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强化内涵建设,打造一流学科高峰。
——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和规划“学分银行”制度;完善证书制度,建立学习成果框架;制定“学分银行”相关标准,规范和引导“学分银行”制度建设。
——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灵活开放的教育体系,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相互融合。
——健全全面育人的长效机制,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访等途径,密切校联系,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传递正确教育观念,形成教育合力。
——切实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倡导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健全教学管理规程,完善作业考试辅导制度,严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
——理顺教研管理体制,明确教研员工作职责和专业标准,建立专兼结合的教研队伍,鼓励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参与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
——健全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增强教育质量监测的专业性、独立性和客观性。
——把教育质量纳入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督查范围,将督导和督学相结合,把督导评估结果作为绩效奖励和问责的重要依据。
——优化提升京津冀教育布局功能,高标准建设雄安大学,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
——明确粤港澳大湾区教育思路与使命,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教育价值共识,树立粤港澳大湾区校园文化品牌,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优势教育资源有效整合。
——打造长三角教育区域一体化的“科创”核心,建设新型产学研融合的新样态,探索创新要素集聚和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机制。
——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明确公立中小学教师特殊法律地位,修改《教师法》或对《公务员法》做出补充规定,建立公立中小学教师特殊公务员(教育公务员)制度。
——建构由中国一流师范大学和一流综合大学担当的高质量教育教育体系,构建区县教师教育体系、“互联网+”教师教育体系和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培养一流的师资队伍。
——完善乡村教师激励制度,深化乡村教师管理体制改革,重视乡村教师乡土文化意识,建立乡村教师共同体,确保更多的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持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建立以发展高质量教育为目标的教育投入标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生均经费充足标准的核算办法。
——设计更加精细和富有弹性的教育拨款机制,建立公办学校拨款和民办学校补贴联动机制,逐步落实“教育财政应为教育活动而非教育机构提供资金”的原则。
——适当调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优先保障教师工资待遇。
——赋予学前教育同其他教育级次同等地位,合理划分市县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制度负担比例,合理分担普通高中基建支出责任。
——探索“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信息时代的教育治理新模式,实现教育信息化模式创新。
——构建智慧学习支持环境,加快面向下一代网络的高校智能学习体系建设,推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展教师和校长信息素养提升活动,加强学生信息素养培养,顺应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加快教育法治建设进程,尽快形成基本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加快建立教育综合执法机制,积极创新执法体制与方式,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依法明确学校的权责边界,制定学校权利清单。依法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切实保障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我们同时也建议,在“十四五”时期,应围绕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目标,着眼于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重点,组织实施好如下一批重大项目,作为配套工程。
——实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工程,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教育全过程。
——实施中小学生健康促进行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快乐成长。
——启动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促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
——实施学前一年免费行动计划,让更多的适龄儿童尤其是弱势儿童平等地获得学前教育机会。
——实施义务教育年限延长行动计划,与我国建设教育强国总目标相契合。
——启动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普及计划,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
——实施“双一流”深入推进工程,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实施产教融合发展工程,深入推进合作育人、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
——实施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工程,确保教育扶贫政策和措施惠及每个贫困家庭和贫困学生。
——实施相对贫困学生资助计划,建立解决学生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实施师生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计划,适应数字化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实施“教育数字基建”工程,满足数字经济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2019年11月25日,研究部署国民经済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编制专题会议召开。会上提出:
1、围绕推动经济发展、增进人民福祉、防范化解风险等,研究推出一批重大政策。
2、围绕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激发市场活力,研究推出一批重大改革开放举措。
3、围绕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惠民生,研究推出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
此外,今年7月1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把重大工程建设、重要基础设施补短板、城市内涝治理、加强防灾备灾体系和能力建设等纳入“十四五”规划中统筹考虑。
推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要求?
今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对推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要求:
2、必须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3、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继续扩大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4、必须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持全国一盘棋,更好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国内市场更加强大,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
——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国家行政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迈出重大步伐。
1.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关键词。
“十四五”时期,中国需要围绕高质量发展,部署国家战略资源,充分利用人才红利黄金期的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让r&d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以上,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集中力量破解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技术难点,在物联网、ai、航空航天等领域形成一批对未来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高科技成果,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的新动能,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时,妥善处理高质量发展与保持gdp较快增长速度的关系,牢记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坚守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时刻不忘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专心致志谋划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议“十四五”时期全国gdp年均增长速度拟定为%,继续保持国民经济比较活跃的发展状态,进一步彰显大国经济包容性增长的韧性。
2.高度重视高端制造与智能制造。
充分利用中国工业体系完整、综合实力持续增长的优势,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人才数量巨大、创新资源越来越丰富的人才红利,从一线技术创新做起,围绕数字化与智能化主题思路,全面加强自主创新,凝聚一代人的创新智慧,集中力量攻克高端制造与智能制造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形成一批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创新产品,稳步提升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逐步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全面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3.继续坚持铁腕治污。
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时期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动污染防治,全面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从一点一滴做起,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进与提升上下硬功夫,在绿色技术研发上集聚创新资源,形成更多的突破性技术,并推广应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取得重大进展,以更好的生态环境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全球生态保护贡献中国的智慧与力量。
4.有序推动重大国家战略实施。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5.坚定不移在高水平开放发展上迈出新步伐。
面对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开放发展的理念不动摇,并且坚持主动开放、有序开放、持续扩大开放,以更加包容的胸怀支持全球多元化发展、包容性增长。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以法制化的力量为扩大开放保驾护航。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按照《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所提出的要求,为所有合法投资者提供宽松和谐的营商环境。持续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自由贸易港建设等一系列高水平开放举措实施,以开放赢得更多发展空间,以开放获得更多发展机遇,以开放促进中国与全球的深度融合,以开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力量。
(1)五年战略规划是国家体制,是中国引自苏式计划经济的一种国家战略规划手法,实际上它不是国家战略规划方法论,只是国家经营计划规划手法。而战略规划往往是对企业基于目标和发展模式所形成的一套较均衡的、使得企业能达成目标、价值最大化的一套总体方法论及其支撑体系。
(2)五年规划是自上而下的,是国家层面先做规划、再是产业层面和区域层面响应的一套体系。上面层层响应落实之后,企业可以做响应,也可以不做。理论上,企业和五年规划是没有关系的。而战略才是企业向董事会做承诺,使得经营透明化,预期可被管理化的,现在越来越标准的一个动作,已经处在半强迫状态。(3)五年规划恰恰是在国家、产业、区域分别把自身的意图呈现出来以后,往往有很多政策转轨的临界点汇聚,这正是企业可以对所有临界点发出的信息进行最大化管理的一个最好的时机。大家都把牌摊到桌子上,企业可以根据上家、下家的牌,制造的一个导向很清晰的环境,出明牌的一个最好时机。战略往往是企业对自己意愿的一种保驾护航,我想怎么样,我想成为什么,而五年规划其实恰恰是对外信息,对外的政策变化进行最大化管理和利用、驾驭的一套体系,他们的差异已经有如天壤之别了。(4)五年规划最大的要点就是如何抓住政策、国家、区域、产业利好,驱除利空。而战略规划恰恰是如何放大优势,去除劣势,抓住机遇。五年规划有着充分的在政府、在国家的政治经济产业金融环境当中冲浪式前进的特征。战略规划事实上要放弃很多诱惑,孤独地朝着指定的方向走去,尽可能减少政策的摇摆,从而短期吃亏,长期占便宜的这么一套学说。经过漫长的社会科学实践以后,企业已经琢磨出来了,指定一个方向,可以形成资源定向积累、能力定向积累、社会美誉度定向积累,所以短期会吃亏,长期会占便宜。所以企业的五年战略或十年战略,它是定向的,不管定位还是定向也好,拒绝诱惑、进行取舍也好,里面的内在含义就是经过定向以后,资源各方面会形成积累,从而形成利益最大化。传统意义上,战略和五年规划不是一码事。众所周知,企业在做战略和做五年规划的时候,事实上采用的是不同的思考和方法论。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第一章发展环境。
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条件深刻变化,进一步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级计算、量子信息、“复兴号”高速列车、大飞机制造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年产量连续稳定在万亿斤以上。1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目标顺利实现,区域重大战略扎实推进。污染防治力度加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目标超额完成,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金融风险处置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教育公平和质量较大提升,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开工超过2300万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军队组织形态实现重大变革。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胜利完成,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第二节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期,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能源供需版图深刻变革,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复杂多变,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
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
必须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
培养造就高水平人才队伍。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规律,培养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注重依托重大科技任务和重大创新基地培养发现人才,支持设立博士后创新岗位。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建设数理化生等基础学科基地和前沿科学中心。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构筑集聚国内外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完善外籍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来华工作、科研、交流的停居留政策,完善外国人在华永久居留制度,探索建立技术移民制度。健全薪酬福利、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税收优惠等制度,为海外科学家在华工作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的环境。
激励人才更好发挥作用。
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选好用好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赋予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全方位为科研人员松绑,拓展科研管理“绿色通道”。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探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提高科研人员收益分享比例。深化院士制度改革。
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生态。
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强化科研诚信建设,健全科技伦理体系。依法保护企业家的财产权和创新收益,发挥企业家在把握创新方向、凝聚人才、筹措资金等方面重要作用。推进创新创业创造向纵深发展,优化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布局。倡导敬业、精益、专注、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完善试错容错纠错机制。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广泛开展科学普及活动,加强青少年科学兴趣引导和培养,形成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国家科技治理体系,优化国家科技计划体系和运行机制,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科技管理职能转变,强化规划政策引导和创新环境营造,减少分钱分物定项目等直接干预。整合财政科研投入体制,重点投向战略性关键性领域,改变部门分割、小而散的状态。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给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推行技术总师负责制,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健全奖补结合的资金支持机制。健全科技评价机制,完善自由探索型和任务导向型科技项目分类评价制度,建立非共识科技项目的评价机制,优化科技奖励项目。建立健全科研机构现代院所制度,支持科研事业单位试行更灵活的编制、岗位、薪酬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间创新资源自由有序流动机制。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健全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体制。
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加快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立法。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和行政执法,健全仲裁、调解、公证和维权援助体系,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大损害赔偿力度。优化专利资助奖励政策和考核评价机制,更好保护和激励高价值专利,培育专利密集型产业。改革国有知识产权归属和权益分配机制,扩大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知识产权处置自主权。完善无形资产评估制度,形成激励与监管相协调的管理机制。构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公共服务平台。
积极促进科技开放合作。
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更加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务实推进全球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等领域国际科技合作,聚焦气候变化、人类健康等问题加强同各国科研人员联合研发。主动设计和牵头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发挥科学基金独特作用。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力度,启动一批重大科技合作项目,研究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实施科学家交流计划。支持在我国境内设立国际科技组织、外籍科学家在我国科技学术组织任职。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引领作用,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补齐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瓶颈短板。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加快工程化产业化突破。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完善激励和风险补偿机制,推动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示范应用。健全产业基础支撑体系,在重点领域布局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完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和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试验验证等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技术、工艺等工业基础数据库。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坚持经济性和安全性相结合,补齐短板、锻造长板,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推进制造业补链强链,强化资源、技术、装备支撑,加强国际产业安全合作,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立足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巩固提升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船舶等领域全产业链竞争力,从符合未来产业变革方向的整机产品入手打造战略性全局性产业链。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引导产业链关键环节留在国内,强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建设。实施应急产品生产能力储备工程,建设区域性应急物资生产保障基地。实施领航企业培育工程,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推动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优势,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加强技术经济安全评估,实施产业竞争力调查和评价工程。
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
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集成电路、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先进电力装备、工程机械、高端数控机床、医药及医疗设备等产业创新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石化、钢铁、有色、建材等原材料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扩大轻工、纺织等优质产品供给,加快化工、造纸等重点行业企业改造升级,完善绿色制造体系。深入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改造专项,鼓励企业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强设备更新和新产品规模化应用。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推动制造业产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实施制造业降本减负行动。
强化要素保障和高效服务,巩固拓展减税降费成果,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升制造业根植性和竞争力。推动工业用地提容增效,推广新型产业用地模式。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规模,增加技改贷款,推动股权投资、债券融资等向制造业倾斜。允许制造业企业全部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规范和降低港口航运、公路铁路运输等物流收费,全面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建立制造业重大项目全周期服务机制和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制度,支持建设中小企业信息、技术、进出口和数字化转型综合性服务平台。
四是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六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七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注文化产业;。
八是推动绿色发展,关注环保产业;。
十二是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关注军工产业。
(1)五年战略规划是国家体制,是中国引自苏式计划经济的一种国家战略规划手法,实际上它不是国家战略规划方法论,只是国家经营计划规划手法。而战略规划往往是对企业基于目标和发展模式所形成的一套较均衡的、使得企业能达成目标、价值最大化的一套总体方法论及其支撑体系。
(2)五年规划是自上而下的,是国家层面先做规划、再是产业层面和区域层面响应的一套体系。上面层层响应落实之后,企业可以做响应,也可以不做。理论上,企业和五年规划是没有关系的。而战略才是企业向董事会做承诺,使得经营透明化,预期可被管理化的,现在越来越标准的一个动作,已经处在半强迫状态。
(3)五年规划恰恰是在国家、产业、区域分别把自身的意图呈现出来以后,往往有很多政策转轨的临界点汇聚,这正是企业可以对所有临界点发出的信息进行最大化管理的一个最好的时机。大家都把牌摊到桌子上,企业可以根据上家、下家的牌,制造的一个导向很清晰的环境,出明牌的一个最好时机。战略往往是企业对自己意愿的一种保驾护航,我想怎么样,我想成为什么,而五年规划其实恰恰是对外信息,对外的政策变化进行最大化管理和利用、驾驭的一套体系,他们的差异已经有如天壤之别了。
(4)五年规划最大的要点就是如何抓住政策、国家、区域、产业利好,驱除利空。而战略规划恰恰是如何放大优势,去除劣势,抓住机遇。五年规划有着充分的在政府、在国家的政治经济产业金融环境当中冲浪式前进的特征。战略规划事实上要放弃很多诱惑,孤独地朝着指定的方向走去,尽可能减少政策的摇摆,从而短期吃亏,长期占便宜的这么一套学说。经过漫长的社会科学实践以后,企业已经琢磨出来了,指定一个方向,可以形成资源定向积累、能力定向积累、社会美誉度定向积累,所以短期会吃亏,长期会占便宜。所以企业的五年战略或十年战略,它是定向的,不管定位还是定向也好,拒绝诱惑、进行取舍也好,里面的内在含义就是经过定向以后,资源各方面会形成积累,从而形成利益最大化。传统意义上,战略和五年规划不是一码事。众所周知,企业在做战略和做五年规划的时候,事实上采用的是不同的思考和方法论。
1、评估的资料。
(1)职业路径评估。
在毕业前,如果我发现自我不适合当教师,那我会选择去企业发展,并重新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在工作初期,如果我发现自我无法胜任教师工作,那我会选择去考研或者换工作,谋求新的发展方向。
在工作中期,如果我发现我无法担任班主任的职务,那我会向其他教师讨教经验,并询问学生对自我的意见和看法,努力改善自我的教学方法。
在工作后期,如果我发现自我并不适合在这所学校当班主任,那我会研究提前退休,或者去创业,或者到新的学校就职。
(2)职业目标评估。
如果在毕业前没有找到适宜的工作,那就去考村官或者考研。
如果工作一段时间后觉得自我不适合在中学里当教师,那我会选择新的工作。
如果觉得自我所在的中学不适合自我今后的发展,那我会选择跳槽。
(3)实施策略评估。
如果我觉得自我不适合当教师,我会选择其他的工作或自主创业。
如果短期内工作过于劳累或者压力偏大,那我会选择请假,等调整情绪后继续工作。
如果长时间处于劳累和压力大的情景时,我会选择其他学校或换份工作。
如果觉得所在学校没有发展前景,我会选择跳槽。
(4)其他因素评估。
如果身体出现重大疾病时,我会选择辞职,等调理好身体后,再选择就业。
如果家里发生重大变故,需要很多资金时,我会酌情选择工资较高的单位就职;如果需要长时间陪伴家人时,我会选择辞职,等家庭度过难关后再就职。
如果工作出现重大变化时,比如学校倒闭等突发事故,我会重新研究是否继续工作还是选择其他工作。
2、规划调整的原则。
(1)、成功标准:我的成功标准是个人事务、职业生涯、家庭生活的协调发展。只要自我尽心尽力,本事也得到了发挥,每个阶段都有了切实的自我提高,即使将来我没有获得如预期中的结果,但我还是会继续向着目标努力奋斗。
(2)、差距:
a、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与多样的教学方法;。
b、作为优秀教师所具备的本事与素养;。
c、心理适应本事有差距;。
d、人际交往少。
e、没有到达预期的目标。
3、评估的时间。
一般情景下,我会一个月做一次评估规划,并在年初制定具体计划,年末进行总结反思。每一阶段的计划将逐月修改,具体计划按照年月周细分,最终再进行调整或归纳。每月进取修正和核查策略和计划,保证目标有效实施。
在特殊情景下,例如换工作或职位调动时,我会随时评估并进行相应调整,酌情缩短规划周期,做到事事有计划。
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十四五规划大全【第五篇】
福州市商务局把学习贯彻__精神作为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认真研读党的__公报,准确把握和领会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党的__精神上来,凝聚到落实__确定的总体目标上来,聚焦主责主业,切实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大力发展我市商务经济,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2016-201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外贸出口额年均增长%,高于2%的规划设定目标;“十三五”期间,全市实际到资亿美元,截止2020年10月,已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60亿美元的%。
1.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一是2016年5月成功举办“首届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城市论坛”,联合国有关机构、1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30个城市以及国内12个“一带一路”沿线城市600名代表出席论坛。二是2017年9月出台了《关于鼓励利用外资的若干措施》,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引荐人、高管人员给予奖励,对外商投资企业给予更多的倾斜和扶持。三是持续推进口岸开放,罗源湾港区历经13年26轮次临时开放,于2018年6月正式通过国家开放验收;闽江口内港区马尾琅岐码头2#、3#泊位于2019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四是口岸通关环境不断优化,2018年福州口岸奖励提前报关的做法得到省政府表扬,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2019年4月,福州空港口岸正式实施7×24小时全天候通关运行。五是持续推进我市海关特殊监管区转型升级、保税区恢复保税功能及空港综保区申报设立工作,其中福州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福州保税港区提升优化为福州江阴港综合保税区已获得国务院批复。
2.产业转型成效显著。
一是2018年起开展实体零售创新转型工作,新零售新业态蓬勃发展,成为民生领域的闪亮招牌。二是展会面积稳步提升,2019年展览面积达到136万平方米,创历史新高;在2018年第十六届中国会展行业年会上,我市被评为“2018年度中国十大影响力会展城市”。三是2018年制定出台《推进夜色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建设20条夜色经济街区,有效促进消费市场繁荣发展。四是智慧商圈建设成效显著,2019年开展的智慧商圈可视化管理平台、智慧零售、智慧旅游等3项工作全国首创,智慧平台、智慧消费等2项工作全省首创。
3.商务惠民持续改善。
计划。
单列市、省会城市中获优秀等次。
一是跨境电商业务模式全面覆盖。抓住跨境电商综试区发展契机,开通4个9610监管点,陆续突破9610、1210、9810出口首票,实现跨境电商所有业务模式均可在福州综试区开展。首创福州市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b2b2c业务系统,利用大数据手段分析海外零售业态。二是便利店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万嘉、六意、百汇万宁、永辉生活、苏宁小店等连锁便利店均已建立高效配送体系,并逐步拓展便民服务项目。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0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我市便利店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第6位,比去年上升5位,其中便利店增长率上升至第4位,24小时便利店比例“夜指数”位居第2位。三是“夜色经济”提档升级。在现有20个夜色经济街(区)基础上,集全市之力加快推进14个市级夜色经济体验示范街区建设提升,将“夜福州、幸福城”打造成全国知名夜色经济品牌的目标。继2019年入选中国“夜间经济十佳城市”后,我市再次入选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0夜间经济二十强城市”。四是消费市场持续升温。截至目前已发放5期约1280万张惠民消费券助力促消费,累计核销金额亿元,直接拉动消费超亿元;发放汽车消费券10000份,总额3000万元,累计拉动购车消费亿元。通过各类促销活动,助力线下客流持续回升,迎来“消费热潮”。五是口岸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牵头跨境贸易组赴京参加中国营商环境评价,在全国41个参评城市中获得“优异”等级,列全国前十名,在我市18个一级指标中位列第一;牵头主导的5项改革。
创新。
举措由国家发改委向全国推广。截至9月底,福州海关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为小时,出口为小时,分别较2017年底压缩%,%,均已提前完成年初下达的工作任务;福州口岸单个集装箱进出口环节常规收费压缩至约320美元,提前完成“全省进出口单个集装箱常规收费压减至350美元以内”的目标。六是物流发展成绩斐然。完成《福州市物流项目用地专项规划》编制,合理科学引导产业发展;我市成功入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为全省唯一入选基地。七是“平台福州”成效明显。聚焦发展行业供应链体系,打造福建君海能源、福州展志钢铁、福建彩食鲜等一批大型供应链服务平台,培育好运联联、慧连、物泊等一批无车承运龙头企业。1-9月,全市申报平台经济(企业)项目272个,纳统企业数231个,纳统额亿元,有效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1.以扩大开放为重点。一是争取福州综合保税区和福州江阴港综合保税区通过海关总署验收、设立福州空港综合保税区申请获批、黄岐港区扩大开放通过国家级验收。二是持续深化中国—印尼“两国双园”项目合作,努力构建大宗食品交易的国际合作通道和平台。三是坚持扶引大龙头、培育大集群、发展大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合同外资储备,打造福州未来发展新优势。四是支持举办“中国出口跨境电商交易会”,促进产业培育与对外贸易联动发展。五是继续拓展跨境电商物流通道,支持企业开通福州至美国、欧洲等全货机航线,在做大客流的同时,不断提升货运体量。六是依托罗源湾深水港优势,大力发展辐射全国、东亚、中亚、欧洲的铁矿石混矿、不锈钢、型钢业务。七是通过推动外贸企业出口产品转内销、推动跨境电商与传统外贸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国内外双循环发展格局。
3.以提升业态为导向。一是推动一批重点平台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力争平台福州项目数突破260个,全市平台企业纳统销售额超过1500亿元。二是规划建设全国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现代化流通体系;加快推进福州江阴港智慧监管系统建设,打造以集装箱和临港工业物流为特色的综合性物流枢纽。三是发展电商新技术、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融合,壮大1-2家有影响力电商平台。四是迅速做大展会规模,线上线下联动,带动完善会展产业链,增强配套服务能力,提升我市展会排名。五是参照现有模式,在东湖、晋安湖、旗山湖三创园、仓山江南cbd和三江口cbd等地新建和培育一批更大规模的综合性服务业集聚区。六是积极推动本土工业企业购销供应链体系建设,力争2021年实现500-1000亿元以上销售额。七是大力构建直播生态服务,依托园区引进直播平台企业,集中纳税纳统。
4.以优化环境为基础。在今年跨境贸易水平排名全国前十的基础上,继续做好口岸提效降费工作,提升跨境贸易水平和便利度,力争早日实现福州市“跨境贸易便利化、通关时限和收费压缩,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排名进入前50名”的工作目标;打造行政审批“网上办、一次办、精细办、就近办”等“四办”服务,不断提高企业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力争全年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到100%。
5.以便民惠民为要求。继续支持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将农+超改造工作拓展到县(市)城关及重点街镇;持续推进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项目终验后的各项工作,确保追溯体系发挥作用;继续做好储备活体生猪万头的为民办实事项目,确保圆满完成任务。
坚持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扶引大龙头、培育大集群、发展大产业,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打造福州未来发展新优势。
一是大力引进世界500强、行业领军企业,打造更多新的高端产业集群和“单打冠军”,为优化供给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性支撑。二是培育一批成长性好、带动性和根植性强的优质外贸企业,引进一批外贸规模上亿元项目落地,带动产业链做大做强做优;推动外贸企业出口产品转内销,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三是打造更多的综合性或专业化服务业楼宇、园区,新建和培育一批更大规模的综合性服务业集聚区,提供完善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形成规模化发展态势,打造服务业产业链。四是打造区域型物流集散中心,加快推进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五是持续推动实体零售转型升级,推进智慧商圈建设,加快商业步行街提档升级;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博览会”“购物节”“消费季”等特色促消费活动,提升城市消费影响力。六是持续优化通关流程,压缩通关时间、降低进出口环节收费,提升跨境贸易水平。
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十四五规划大全【第六篇】
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实际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包括工程技术、行政、经济、宣传教育等。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十四五规划大全优质8篇”,城市建设计划水平不断提高,面对当前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如何做好环境保护计划是当前应考虑的问题。本文结合环境规划特点探讨环境保护规划问题和发展战略。
关键词:环境保护保护计划环境计划规划发展。
引言。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工作的开展是重视优化城市环境质量,做好城市现代化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关系的有效协调,在明确环境指导目标中进行全面规划管理。在当前城市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中,做好环保规划是一项重要的指导原则,大多集中体现在城市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内容设置完善的管理措施。城市环保规划对全面推动城市经济稳定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目前要重视城市环保规划的合理分析,做好各项管理工作推动城市经济全面发展。
1环境规划的特点分析。
环境规划是人类对当前环境问题的合理安排,这种安排表现在人类的日常活动上,也表现在空间和时间上。提出环境规划概念的目的是保证经济活动与环境协调,也就是常说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了达到以上目的,需要以合理科学的发展计划为前提,提出的计划是环境计划。通过总结近年来中国环境规划事业的发展情况,可以将环境规划特点总结为以下内容:第一,综合性。环境计划最终是为了解决环境问题,但由于计划涉及社会、经济等问题,是非常复杂的工作。在规划内容的制定中,应用社会知识、经济知识、环境知识等,具有鲜明的综合性。第二,整体性和地域性。整体性是指环境规划需要从国家环境整体的角度出发,不仅包括环境问题,还包括社会和经济问题,这就是规划的整体性。区域性是指不同地区发展条件不同,计划有差异,主要表现在重点不同。
2环保规划现状。
环境意识差。
目前,一些地区管理人员本身缺乏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更加重视地区经济发展,无法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长期发展,城市和城市发展安全危险增加。在当前城市化发展中,各类建设工程数量不断增加,部分生产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更加重视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值。在一些基础城市化发展中,对各种房地产工程项目、工业化发展的关注度高,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忽视性高。其次,在开展环境管理工作时,涉及人力资源补充、财政支出等多个问题,受多个资源因素影响,长期发展中环境建设的各个问题突出。
城市大气污染。
城市垃圾。
在城市垃圾处理过程中,我国处理技术不成熟。
只能对部分垃圾进行处理。如今我国的城市垃圾逐年增加,给我国垃圾的处理造成很大困难。
废水污染。
城市中水污染主要有三个方面:生活用水、工业排水、农业用水。第一,生活用水方面,用水量大但是污水处理不当,导致水污染。据统计,城市中的废水有一半是从家庭排放的。第二,工业排水方面,有的工业部门为了方便、节省资金,直接把废水排到附近的河流中去,导致大量的河流受到污染。农业用水方面,因为农业方面需要使用大量的化肥、农药等,经过水浇灌或者雨水的冲刷,上面的部分化肥、农药等容易排到河流中,污染地表水,污染水资源。
在现阶段城市规划建设中要注重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将环境保护作为城市规划建设重要内容。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分析城市发展现状,整合当地环境保护问题,明确环保工作主题内容。在此阶段,对城市区位条件、水文条件、生态环境特征、气象特点进行分析。对城市规划建设当地相关环境问题精确化记录,深入分析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与城市发展现状相互结合,划分各个功能区域。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要遵循因地制宜基本原则,与当地实际现状能有效结合,推动规划工作全面开展,全面提升城市环境质量。
加大对城市污染源的治理力度。
城市应注重工业排放、汽车尾气排放等的治理,应从交通、工业建设等角度,集中进行污染物处理,还应结合城市发展规划,注意垃圾处理等,不仅要加大对排污的收费力度,同时还应严格的控制污物排放量,部分排污比较多的商业,应自发进行绿植建设,施行公益活动,减轻企业排放产生的不良影响。
垃圾循环利用。
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需要将城市垃圾进行分类,将能够回收利用的垃圾进行多次利用,不可回收垃圾进行焚烧处理,焚烧所产生的能量也可以被利用,将有害垃圾进行化学处理。在垃圾处理的过程中,所选择的地点一定是远离城市的,避免垃圾对城市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城市水污染整治规划可以从生活用水和工业排水两个方面着手,在生活用水方面提倡节约用水,鼓励城市居民重复利用废水,如一水多用,并且废水需要经过简单的处理之后再导入排水管道中,有利于对废水的处理。在工业排水方面,废水的排放要有专门的地方,且排放前要经过处理。
加强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落实。
立足于工作效应来说,环境规划其实是环境管理工作的基础职能,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仅代表着环境管理的战略规划与部署,而且可以用来解决各类环境问题。而解决问题时就需要依靠环境管理发挥效用,也就是采用针对性方法以及活动进行问题处理。从此角度而言,规划内容的制定十分重要,并且规划的实施同样重要,这是让规划内容在社会发展以及环境治理中变成现实的基本手段。针对规划内容的制定以及实施问题来说,需要从理论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只有理论建设完善,规划内容以及实施质量才能得到保障。而理论的研究应该从方法、原则以及防护手段等多个角度进行全面考虑,以求最终制定的环境管理体系与规划内容可以相互匹配。为保证环境规划与管理可以充分地融合与落实,一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规划评定制度以及独立评审机构,其目的在于将环境规划的评定行为规范化、标准化,甚至是法制化,促使评审与评定可以站在客观角度之上进行。另一方面,不能将环境规划看作是一种特殊化规划行为,虽然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是仍然可以应用经济杠杆或者是价值理理论辅助规划,同时这也是保证规划内容细节完善合理的重要方法。
在经济发展中全面完善环保规划法律机制。
当前要想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化发展,要注重完善相关法律机制,保障环保规划工作能全面落实。在今后环保规划发展中,法律机制建设是重要基础条件。目前要注重优化环保规划发展法律层次,对传统设定的审批程序进行调节优化,促使土地资源、交通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相互统一。通过法律措施提高环保规划发展力度,强化环保规划法律权威性,这样在社会经济发展建设中,环境保护规划才具备更有效的法律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建设中,管理部门要全面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全面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明确社会发展中环保工作地位,对城市规划建设中环境问题深入探究,建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在科学规划的同时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水平。
参考文献。
[1]孙宁宁.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4):120+122.
[2]刘晶晶.从城市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城市规划政策与管理[j].门窗,2015(04):246+250.
[3]胡永良.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探究[j].居舍,2019(22):165.
摘要:我国环保产业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时期。文章从环保产业机构、从业人员数量、政策环境、投资规模等角度探讨了我国环保产业的现状,并分析了我国环保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环保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
1引言。
进入“十三五”以来,我国环保产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但生态环境问题仍然严峻,环保产业仍受到政策、资金和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很多方面还有待改善。本文从环保产业机构、从业人员数量、产业链结构、政策环境、投资规模及产值等角度探讨了我国环保产业的现状,分析了环保产业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2我国环保产业现状。
环保产业相关机构及从业人员数量。截至2015年底,我国环保系统机构总数为14,812个,环保系统共有万人[1]。目前我国专营环保的企业数量在4万家左右,95%以上是50人以下的小微企业,兼营环保的企业数量则更多,全部加起来大约在15-20万家的规模[2]。据e20研究院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7年间,31家环保上市公司总资产翻了一番,销售收入增长了%,环保从业人数翻了一番还多。环保产业发展政策环境。在过去的三年中,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环保政策(见表1)。从责任主体、监管制度、排污许可证、排污收费和排污权交易五个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把过去被动、模糊的环境管理转化为了主动、明确的环境管理。环保产业投资规模。在国家政策和资金投入的支持下,环保产业的总投资及其在gdp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如图1所示)。工信部宣称,2020年,中国环保产业规模将达到10万亿,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图1我国环保投资总额及占gdp比重2018年的环保产业产值规模预计将超7万亿元,2025年我国环保产业市场规模将有望突破十万亿大关[3]。
3环保产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环保产业飞速发展,环保产业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露。环保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七个方面。(1)我国环保产业总体规模仍旧偏小、创新能力不足。从环境技术和设备方面看,目前我国环保产业规模小,中小型企业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关键设备依赖进口。产品质量低,运行效果难以保证。环境服务业也存在同样的问题。(2)国内环保投资规模仍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截至2015年,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为8,亿元,占gdp的%[1]。根据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02~2013年,欧盟28国环保投资占gdp的比例在%~%之间[4]。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环保产业投资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3)环保市场的决定因素不以技术为核心,而是人脉、资本等其他因素。与其他传统产业相比,环保技术在环保产业的竞争格局中占比较小,这与环保产业的特点和发展阶段有关。环保技术是在治理效果和成本费用之间平衡的技术,追求的是经济性、稳定性和实用性;环保产业涉及面广,单一技术的市场份额有限,单一技术方案的可复制性差。另外,我国长期以来采用了“程序性”的治理模式,即将上环境保护工程而非治理效果作为污染治理的目标,技术的重要性还没有真正体现出来。(4)环保市场受政策的影响很大。环保产业受政策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不论是环保治理,还是环保研究,都是以政策为导向的。从总体上看,政府越重视环境问题,投资就越多,整体前景就越好。另一方面,环保项目的资金往往来自政府。政府财力直接影响着环保市场的变化。(5)生态环境问题仍突出。虽然环保产业发展速度很快,但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根据最近公布的《2017中国生态环境公报》,2017年度,在调查的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239个城市超过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高达全部城市的%。
4环保产业发展趋势。
十九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空前的历史高度,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未来十年,我国环保产业都将在发展的快车道上。未来环保产业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首先,产业参与者越来越多,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目前,越来越多的传统工业巨头正在向环保领域转型。随着ppp项目的推广,光大国际、中信、中国中车等央企国企开始承接ppp项目,成为环保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这是一个较好现象。一方面,表明环保产业的属性较好,另一方面,正常的竞争可以促进环保企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运行能力,形成新的局面。其次,环保企业将从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随着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的的环保效果时代的来临,引导政府的环境政策转化为区域性综合防控。综合环境治理的确立将使综合服务能力成为企业参与环境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因此,众多环保企业纷纷由单一服务型的“装备制造商”、单一系统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向“环境综合服务商”转型。第三,并购重组仍将持续深化。环保产业是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节能环保企业集团,在节能环保产业重点领域培育骨干企业100家以上。无论从政策走向看,还是从产业自身发展看,环保产业加快兼并重组仍是大势所趋,未来仍会有一轮并购重组潮。第四,我国的环保技术将不断革新。2016年,国家发布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显示环保产业的科技创新已成大势。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对自主创新的重视,环保技术必将逐渐赶上国际潮流,今后将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产品及装备,为我国参与国际环保产业的竞争打好基础,并长期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15年环境统计年报[r],2015.
[2]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关于环保产业的若干个常见问题[eb/ol].http:///news/view?id=269875&page=2,2018.
[3]2018年预计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将超过7万亿元[j].中国水泥,2018(4):95.
[4]陈鹏,逯元堂,吴舜泽,樊宇,徐顺青,朱建华.中国与欧盟环保投资及支出比较分析[j].生态经济,2016(11):190~192.
摘要:环境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但只有政府难以实现环境管理目标的环境问题的外部性和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等公共物品的性质也决定了环境产品的生产需要包括政府在内的多主体以合作方式进行。本文将阐述目前中国环境保护的形势及其发展,希望对中国环境保护事业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环境污染问题环境保护政策。
中图分类编号:x501文献标识编号:a文章编号:。
引言。
目前,我国环境管理手段以命令控制手段为主,逐渐向环境经济手段和基于信息公开的自愿协商式环境管理模式发展。这种变化不仅符合国际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也符合中国环境保护的现实需求。在我国实际应用中,不同管理手段的结合,取长补短,提高环境管理的灵活性和工作业绩,有利于环境目标的实现。
近年来,随着政府公共管理方式的改革,人民生活水平和环境意识的提高,公共环境维权意识的提高,局部地区环境质量持续恶化,环境保护从各个方面显着增加,但总体来说,我国环境保护质量还不高,还有很多局限性。
1.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
面对中国严峻的环境形势,中国政府明确提出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节能减排的科学发展观,但原政策惯性过大,地方政府利益与经济发展指标密切相关现象的客观存在,中国环境保护法制不健全,环境立法不能完全适应形势需求。环境管理效率需要提高的领导干部环境保护意识和公众参与水平需要提高。
2.当前环境污染问题。
首先,在我国现在大约一半的城市缺水的同时,水污染问题持续恶化:我国河湖一般受到污染,大部分城市水域污染严重的全国75%的湖出现富营养化的我国118次大中城市地下水调查显示,115个以上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水污染防治,以饮用水安全和重点流域为重点,确保城乡饮用水安全问题。
在大气方面,全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严重超标,大气污染仍非常严重。全国大多数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全国参加环境统计的338个城市中,137个城市的空气环境质量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占统计城市的40%,属于严重污染型城市的47个重点城市中,70%左右的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酸雨区污染日益突出,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重酸雨区。
3.加强环保对策。
加强对环保工作的领导力。
首先要加强对环保工作的领导。经验证明,没有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其他更好的措施也很难实行。加强环保工作的领导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行环境保护责任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地方主要领导和各部门主要领导应把环境保护作为重大任务执行,提高环境意识,提高环境保护责任感和紧迫感,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认真抓好环境保护工作,抓住效果。环保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评价的内容,作为干部选拔的依据之一。要坚持地方各级政府环境境目标责任制,对环境保护实行年度目标管理,定期评价,公布评价结果。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决策失误造成的环境事故、干扰正常环境执法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应追究责任。
全国污染物年排放量达4300多万吨(其中烟尘约2800万吨,二氧化硫约1460万吨)1988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3368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68亿吨,处理率仅为27%,自然生态环境破坏也相当严重。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从解放初期的116万平方公里扩大到我国150万平方公里。环境污染和破坏给我国带来的经济损失极为惊人。各级环保部门是环保执法主体,要发挥环境综合管理职能,抓好环境规划、执法监管和信息发布工作。经济综合和相关主管部门应制定有利于环保的财政、税收、金融、价格、贸易、科技等政策。建设、国土、水利、农业、林业、海洋等有关部门应依法做好各领域的环保和资源管理工作。宣传教育部门应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推广环保知识。充分发挥人民解放军在环保方面的重要作用。
建立国家监察、地方监督、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督体制。加大国家对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情况的审计力度,加强中央政府协调解决跨省环境问题的能力,督促检查突出的环境问题。健全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系统,防止特大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重点调查各种环境违法行为。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污许可、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查、强制淘汰、限期管理、环境标志和认证制度。
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优良的环境成为新的竞争优势,环境保护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是发展生产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把环境容量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依据,把环境准入作为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把环境管理作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从根本上减轻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1)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体系。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标准,决心淘汰高消耗、高排放、低利润的落后生产能力,严禁新建资源浪费、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根据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根据生态环境的要求,进行产品和工业区的设计和改造,制定和实施循环经济推进计划,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3)加大环保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应将环保纳入本级财政开支重点内容,逐年增加,加大对环保投资力度,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保试点示范和环保监管能力建设的资金投入,确保环保行政管理、审计、监测、信息、宣传等行政和事业经费开支。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和相关工作投入,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鼓励各类所有制经济积极参与污染治理设施投资和运营。
3.扩大大众参与,加强教育。
随着环境意识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不赞成牺牲环境质量获得政府适度补偿,反而愿意付出相对代价改善环境质量,人们的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应制定对环境冲击少、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环境保护政策。随着生活要求越来越殷切和环境意识的提高,应提倡人们参与模式,政府应与人们积极沟通,反馈人们。整个环境保护最直接的是人们参加,在鼓励人们实际参加的同时,为了提高人们对政策的认可度,必须提倡灌输参加的环境保护知识和政策的优点。
环境保护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一个单位的事,不要把上一代的问题留给下一代。如果我们全国人民不意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下一代,下一代,他们的家只能在阴天里。这绝不是危险的话!我们必须采取有力的对策和措施,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文献。
[1]赵永,新。我,我,中国,进入。
摘要:我国环保产业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时期。文章从环保产业机构、从业人员数量、政策环境、投资规模等角度探讨了我国环保产业的现状,并分析了我国环保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环保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
1引言。
进入“十三五”以来,我国环保产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但生态环境问题仍然严峻,环保产业仍受到政策、资金和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很多方面还有待改善。本文从环保产业机构、从业人员数量、产业链结构、政策环境、投资规模及产值等角度探讨了我国环保产业的现状,分析了环保产业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2我国环保产业现状。
环保产业相关机构及从业人员数量。截至2015年底,我国环保系统机构总数为14,812个,环保系统共有万人[1]。目前我国专营环保的企业数量在4万家左右,95%以上是50人以下的小微企业,兼营环保的企业数量则更多,全部加起来大约在15-20万家的规模[2]。据e20研究院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7年间,31家环保上市公司总资产翻了一番,销售收入增长了%,环保从业人数翻了一番还多。环保产业发展政策环境。在过去的三年中,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环保政策(见表1)。从责任主体、监管制度、排污许可证、排污收费和排污权交易五个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把过去被动、模糊的环境管理转化为了主动、明确的环境管理。环保产业投资规模。在国家政策和资金投入的支持下,环保产业的总投资及其在gdp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如图1所示)。工信部宣称,2020年,中国环保产业规模将达到10万亿,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图1我国环保投资总额及占gdp比重2018年的环保产业产值规模预计将超7万亿元,2025年我国环保产业市场规模将有望突破十万亿大关[3]。
3环保产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环保产业飞速发展,环保产业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露。环保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七个方面。(1)我国环保产业总体规模仍旧偏小、创新能力不足。从环境技术和设备方面看,目前我国环保产业规模小,中小型企业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关键设备依赖进口。产品质量低,运行效果难以保证。环境服务业也存在同样的问题。(2)国内环保投资规模仍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截至2015年,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为8,亿元,占gdp的%[1]。根据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02~2013年,欧盟28国环保投资占gdp的比例在%~%之间[4]。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环保产业投资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3)环保市场的决定因素不以技术为核心,而是人脉、资本等其他因素。与其他传统产业相比,环保技术在环保产业的竞争格局中占比较小,这与环保产业的特点和发展阶段有关。环保技术是在治理效果和成本费用之间平衡的技术,追求的是经济性、稳定性和实用性;环保产业涉及面广,单一技术的市场份额有限,单一技术方案的可复制性差。另外,我国长期以来采用了“程序性”的治理模式,即将上环境保护工程而非治理效果作为污染治理的目标,技术的重要性还没有真正体现出来。(4)环保市场受政策的影响很大。环保产业受政策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不论是环保治理,还是环保研究,都是以政策为导向的。从总体上看,政府越重视环境问题,投资就越多,整体前景就越好。另一方面,环保项目的资金往往来自政府。政府财力直接影响着环保市场的变化。(5)生态环境问题仍突出。虽然环保产业发展速度很快,但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根据最近公布的《2017中国生态环境公报》,2017年度,在调查的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239个城市超过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高达全部城市的%。
4环保产业发展趋势。
十九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空前的历史高度,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未来十年,我国环保产业都将在发展的快车道上。未来环保产业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首先,产业参与者越来越多,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目前,越来越多的传统工业巨头正在向环保领域转型。随着ppp项目的推广,光大国际、中信、中国中车等央企国企开始承接ppp项目,成为环保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这是一个较好现象。一方面,表明环保产业的属性较好,另一方面,正常的竞争可以促进环保企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运行能力,形成新的局面。其次,环保企业将从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随着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的的环保效果时代的来临,引导政府的环境政策转化为区域性综合防控。综合环境治理的确立将使综合服务能力成为企业参与环境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因此,众多环保企业纷纷由单一服务型的“装备制造商”、单一系统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向“环境综合服务商”转型。第三,并购重组仍将持续深化。环保产业是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节能环保企业集团,在节能环保产业重点领域培育骨干企业100家以上。无论从政策走向看,还是从产业自身发展看,环保产业加快兼并重组仍是大势所趋,未来仍会有一轮并购重组潮。第四,我国的环保技术将不断革新。2016年,国家发布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显示环保产业的科技创新已成大势。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对自主创新的重视,环保技术必将逐渐赶上国际潮流,今后将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产品及装备,为我国参与国际环保产业的竞争打好基础,并长期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15年环境统计年报[r],2015.
[2]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关于环保产业的若干个常见问题[eb/ol].http:///news/view?id=269875&page=2,2018.
[3]2018年预计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将超过7万亿元[j].中国水泥,2018(4):95.
[4]陈鹏,逯元堂,吴舜泽,樊宇,徐顺青,朱建华.中国与欧盟环保投资及支出比较分析[j].生态经济,2016(11):190~192.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计划水平不断提高,面对当前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如何做好环境保护计划是当前应考虑的问题。本文结合环境规划特点探讨环境保护规划问题和发展战略。
关键词:环境保护保护计划环境计划规划发展。
引言。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工作的开展是重视优化城市环境质量,做好城市现代化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关系的有效协调,在明确环境指导目标中进行全面规划管理。在当前城市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中,做好环保规划是一项重要的指导原则,大多集中体现在城市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内容设置完善的管理措施。城市环保规划对全面推动城市经济稳定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目前要重视城市环保规划的合理分析,做好各项管理工作推动城市经济全面发展。
1环境规划的特点分析。
环境规划是人类对当前环境问题的合理安排,这种安排表现在人类的日常活动上,也表现在空间和时间上。提出环境规划概念的目的是保证经济活动与环境协调,也就是常说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了达到以上目的,需要以合理科学的发展计划为前提,提出的计划是环境计划。通过总结近年来中国环境规划事业的发展情况,可以将环境规划特点总结为以下内容:第一,综合性。环境计划最终是为了解决环境问题,但由于计划涉及社会、经济等问题,是非常复杂的工作。在规划内容的制定中,应用社会知识、经济知识、环境知识等,具有鲜明的综合性。第二,整体性和地域性。整体性是指环境规划需要从国家环境整体的角度出发,不仅包括环境问题,还包括社会和经济问题,这就是规划的整体性。区域性是指不同地区发展条件不同,计划有差异,主要表现在重点不同。
2环保规划现状。
环境意识差。
目前,一些地区管理人员本身缺乏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更加重视地区经济发展,无法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长期发展,城市和城市发展安全危险增加。在当前城市化发展中,各类建设工程数量不断增加,部分生产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更加重视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值。在一些基础城市化发展中,对各种房地产工程项目、工业化发展的关注度高,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忽视性高。其次,在开展环境管理工作时,涉及人力资源补充、财政支出等多个问题,受多个资源因素影响,长期发展中环境建设的各个问题突出。
城市大气污染。
城市垃圾。
在城市垃圾处理过程中,我国处理技术不成熟。
只能对部分垃圾进行处理。如今我国的城市垃圾逐年增加,给我国垃圾的处理造成很大困难。
废水污染。
城市中水污染主要有三个方面:生活用水、工业排水、农业用水。第一,生活用水方面,用水量大但是污水处理不当,导致水污染。据统计,城市中的废水有一半是从家庭排放的。第二,工业排水方面,有的工业部门为了方便、节省资金,直接把废水排到附近的河流中去,导致大量的河流受到污染。农业用水方面,因为农业方面需要使用大量的化肥、农药等,经过水浇灌或者雨水的冲刷,上面的部分化肥、农药等容易排到河流中,污染地表水,污染水资源。
在现阶段城市规划建设中要注重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将环境保护作为城市规划建设重要内容。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分析城市发展现状,整合当地环境保护问题,明确环保工作主题内容。在此阶段,对城市区位条件、水文条件、生态环境特征、气象特点进行分析。对城市规划建设当地相关环境问题精确化记录,深入分析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与城市发展现状相互结合,划分各个功能区域。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要遵循因地制宜基本原则,与当地实际现状能有效结合,推动规划工作全面开展,全面提升城市环境质量。
加大对城市污染源的治理力度。
城市应注重工业排放、汽车尾气排放等的治理,应从交通、工业建设等角度,集中进行污染物处理,还应结合城市发展规划,注意垃圾处理等,不仅要加大对排污的收费力度,同时还应严格的控制污物排放量,部分排污比较多的商业,应自发进行绿植建设,施行公益活动,减轻企业排放产生的不良影响。
垃圾循环利用。
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需要将城市垃圾进行分类,将能够回收利用的垃圾进行多次利用,不可回收垃圾进行焚烧处理,焚烧所产生的能量也可以被利用,将有害垃圾进行化学处理。在垃圾处理的过程中,所选择的地点一定是远离城市的,避免垃圾对城市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城市水污染整治规划可以从生活用水和工业排水两个方面着手,在生活用水方面提倡节约用水,鼓励城市居民重复利用废水,如一水多用,并且废水需要经过简单的处理之后再导入排水管道中,有利于对废水的处理。在工业排水方面,废水的排放要有专门的地方,且排放前要经过处理。
加强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落实。
立足于工作效应来说,环境规划其实是环境管理工作的基础职能,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仅代表着环境管理的战略规划与部署,而且可以用来解决各类环境问题。而解决问题时就需要依靠环境管理发挥效用,也就是采用针对性方法以及活动进行问题处理。从此角度而言,规划内容的制定十分重要,并且规划的实施同样重要,这是让规划内容在社会发展以及环境治理中变成现实的基本手段。针对规划内容的制定以及实施问题来说,需要从理论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只有理论建设完善,规划内容以及实施质量才能得到保障。而理论的研究应该从方法、原则以及防护手段等多个角度进行全面考虑,以求最终制定的环境管理体系与规划内容可以相互匹配。为保证环境规划与管理可以充分地融合与落实,一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规划评定制度以及独立评审机构,其目的在于将环境规划的评定行为规范化、标准化,甚至是法制化,促使评审与评定可以站在客观角度之上进行。另一方面,不能将环境规划看作是一种特殊化规划行为,虽然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是仍然可以应用经济杠杆或者是价值理理论辅助规划,同时这也是保证规划内容细节完善合理的重要方法。
在经济发展中全面完善环保规划法律机制。
当前要想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化发展,要注重完善相关法律机制,保障环保规划工作能全面落实。在今后环保规划发展中,法律机制建设是重要基础条件。目前要注重优化环保规划发展法律层次,对传统设定的审批程序进行调节优化,促使土地资源、交通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相互统一。通过法律措施提高环保规划发展力度,强化环保规划法律权威性,这样在社会经济发展建设中,环境保护规划才具备更有效的法律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建设中,管理部门要全面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全面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明确社会发展中环保工作地位,对城市规划建设中环境问题深入探究,建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在科学规划的同时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水平。
参考文献。
[1]孙宁宁.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4):120+122.
[2]刘晶晶.从城市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城市规划政策与管理[j].门窗,2015(04):246+250.
[3]胡永良.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探究[j].居舍,2019(22):165.
摘要:环境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但只有政府难以实现环境管理目标的环境问题的外部性和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等公共物品的性质也决定了环境产品的生产需要包括政府在内的多主体以合作方式进行。本文将阐述目前中国环境保护的形势及其发展,希望对中国环境保护事业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环境污染问题环境保护政策。
中图分类编号:x501文献标识编号:a文章编号:。
引言。
目前,我国环境管理手段以命令控制手段为主,逐渐向环境经济手段和基于信息公开的自愿协商式环境管理模式发展。这种变化不仅符合国际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也符合中国环境保护的现实需求。在我国实际应用中,不同管理手段的结合,取长补短,提高环境管理的灵活性和工作业绩,有利于环境目标的实现。
近年来,随着政府公共管理方式的改革,人民生活水平和环境意识的提高,公共环境维权意识的提高,局部地区环境质量持续恶化,环境保护从各个方面显着增加,但总体来说,我国环境保护质量还不高,还有很多局限性。
1.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
面对中国严峻的环境形势,中国政府明确提出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节能减排的科学发展观,但原政策惯性过大,地方政府利益与经济发展指标密切相关现象的客观存在,中国环境保护法制不健全,环境立法不能完全适应形势需求。环境管理效率需要提高的领导干部环境保护意识和公众参与水平需要提高。
2.当前环境污染问题。
首先,在我国现在大约一半的城市缺水的同时,水污染问题持续恶化:我国河湖一般受到污染,大部分城市水域污染严重的全国75%的湖出现富营养化的我国118次大中城市地下水调查显示,115个以上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水污染防治,以饮用水安全和重点流域为重点,确保城乡饮用水安全问题。
在大气方面,全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严重超标,大气污染仍非常严重。全国大多数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全国参加环境统计的338个城市中,137个城市的空气环境质量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占统计城市的40%,属于严重污染型城市的47个重点城市中,70%左右的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酸雨区污染日益突出,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重酸雨区。
3.加强环保对策。
加强对环保工作的领导力。
首先要加强对环保工作的领导。经验证明,没有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其他更好的措施也很难实行。加强环保工作的领导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行环境保护责任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地方主要领导和各部门主要领导应把环境保护作为重大任务执行,提高环境意识,提高环境保护责任感和紧迫感,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认真抓好环境保护工作,抓住效果。环保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评价的内容,作为干部选拔的依据之一。要坚持地方各级政府环境境目标责任制,对环境保护实行年度目标管理,定期评价,公布评价结果。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决策失误造成的环境事故、干扰正常环境执法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应追究责任。
全国污染物年排放量达4300多万吨(其中烟尘约2800万吨,二氧化硫约1460万吨)1988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3368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68亿吨,处理率仅为27%,自然生态环境破坏也相当严重。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从解放初期的116万平方公里扩大到我国150万平方公里。环境污染和破坏给我国带来的经济损失极为惊人。各级环保部门是环保执法主体,要发挥环境综合管理职能,抓好环境规划、执法监管和信息发布工作。经济综合和相关主管部门应制定有利于环保的财政、税收、金融、价格、贸易、科技等政策。建设、国土、水利、农业、林业、海洋等有关部门应依法做好各领域的环保和资源管理工作。宣传教育部门应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推广环保知识。充分发挥人民解放军在环保方面的重要作用。
建立国家监察、地方监督、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督体制。加大国家对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情况的审计力度,加强中央政府协调解决跨省环境问题的能力,督促检查突出的环境问题。健全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系统,防止特大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重点调查各种环境违法行为。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污许可、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查、强制淘汰、限期管理、环境标志和认证制度。
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优良的环境成为新的竞争优势,环境保护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是发展生产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把环境容量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依据,把环境准入作为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把环境管理作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从根本上减轻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1)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体系。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标准,决心淘汰高消耗、高排放、低利润的落后生产能力,严禁新建资源浪费、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根据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根据生态环境的要求,进行产品和工业区的设计和改造,制定和实施循环经济推进计划,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3)加大环保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应将环保纳入本级财政开支重点内容,逐年增加,加大对环保投资力度,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保试点示范和环保监管能力建设的资金投入,确保环保行政管理、审计、监测、信息、宣传等行政和事业经费开支。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和相关工作投入,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鼓励各类所有制经济积极参与污染治理设施投资和运营。
3.扩大大众参与,加强教育。
随着环境意识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不赞成牺牲环境质量获得政府适度补偿,反而愿意付出相对代价改善环境质量,人们的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应制定对环境冲击少、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环境保护政策。随着生活要求越来越殷切和环境意识的提高,应提倡人们参与模式,政府应与人们积极沟通,反馈人们。整个环境保护最直接的是人们参加,在鼓励人们实际参加的同时,为了提高人们对政策的认可度,必须提倡灌输参加的环境保护知识和政策的优点。
环境保护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一个单位的事,不要把上一代的问题留给下一代。如果我们全国人民不意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下一代,下一代,他们的家只能在阴天里。这绝不是危险的话!我们必须采取有力的对策和措施,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文献。
[1]赵永,新。我,我,中国,进入。
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十四五规划大全【第七篇】
《关于转变干部作风、优化营商环境的六条措施》下发以来,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认真贯彻落实,在广大干部职工中掀起转变干部作风、优化营商环境的新高潮,最大限度为群众及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二是赴区学习标准厂房运营管理、建设和招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四是到邹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开展对标学习,主要学习交流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业务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上的房屋所有权登记业务的相关情况。通过对比先进单位的工作,找到了差距,明确了目标,找准了方向,为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奠定了基础。
(二)开展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为提升工作效能,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业务培训和省厅每月的“自然资源大讲堂”,及时学习新政策、新要求,并组织开展了“政策标兵讲政策,业务能手大比武”活动,由领导干部带抓业务学习,充分发挥了领头雁效应。期间,不动产登记窗口作为一线服务窗口,通过开展例会查摆问题,通过业务知识测试、服务礼仪培训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不动产登记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今年以来,不动产登记中心每月开展一次不动产登记业务技能测试,考试以闭卷方式进行,重点考核日常登记工作中经常用到的业务理论知识和相关政策的学习情况。9月21日不动产登记窗口全体工作工作人员参加政务服务标准化培训班,进一步提升为企业、群众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强为民服务意识。
(二)创先争优,扎实开展“星级服务窗口”和“最美服务标兵”评选。为推进工作开展,在全局开展“星级服务窗口”和“最美服务标兵”评选活动,在全局营造创新争优氛围。期间,不动产登记中心作为政务大厅入驻窗口,每月被县行政审批服务局评为“红旗窗口”,今年以来12人次被评为“红旗标兵”,服务对象自发送来3面锦旗和8封感谢信。不动产登记中心立足群众,打造便民利民窗口。对有需要的企业和群众开展帮办代办服务,对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和特殊需求的企业和群众,应约上门服务,对外地服务对象开展预约服务和延时服务,切实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不断增强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三)加强工作调研,开展问题意见大征集活动。继续推进班子成员联系六大招商专班工作制度,加强与企业沟通交流,通过定期走访企业、开展交流座谈会等,让相关企业和机构进一步了解土地政策及营商环境各项便民利企举措,同时将企业反馈问题进行梳理,制定解决措施,促进工作开展。期间,不动产登记中心及时将征求意见进行反馈,集思广益共同推进“登记财产”改革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取得较好效果。
(四)转作风,开展专项治理活动。围绕转变思想观念、提升能力素质、改进工作方式、开展专项治理、优化工作流程,不动产登记中心积极主动为企业服务。一是召开“加快作风转变、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服务水平”的学习会议,对标学习了《市政协委员袁慧鹰关于深圳市营商环境的发言》材料,并围绕深化制度创新、加快流程再造全面梳理优化业务流程。二是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对重点项目和企业,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即来即办、从速办理。三是积极宣传贯彻落实惠企政策,疫情防控期间,严格按照《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共同应对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十二条政策的公告》和《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共同应对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十五条政策的公告》要求,免收中小企业的不动产登记费。截至2020年9月底,不动产登记中心共计免收24家企业105笔不动产登记费,费用共计55240元。四是开展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实现最多跑一次和“不见面审批”。通过重塑办理流程,将不动产登记的申请、受理等业务环节,迁移至互联网运行。办事群众登录省政务服务网或爱app,申请不动产登记、上传申请登记材料、完成网上缴纳税费,即可实现不动产登记“不见面审批”。五是积极探索不动产登记与相关业务联办。不动产登记窗口通过县政务服务大厅平台系统将不动产登记结果推送至水电气热窗口,实现业务协同办理。同时不动产登记中心积极和公积金、公证处等开展业务联办,不动产登记服务向信用评价优良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银行等单位延伸。
二、下一步计划措施。
下一步,将围绕“一窗受理、一次办好”的目标,通过精简环节、再造流程、改进服务等措施,进一步提速增效,推进政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让办事企业和群众群众少跑腿。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充分认识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政策的学习,积极开展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学习,切实加强作风建设,不断提升整体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
二是继续做好“一网通办”便民服务平台建设,实现线上线下融合,随时随地网上申办的“一网通办”新模式,更好地服务办事群众和企业。
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十四五规划大全【第八篇】
“十四五”是十九大明的确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阶段建设起始之年,更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各项建设的要害之年。根据市县“十四五”基层党建工作要点,“十四五”期间,我局党建工作整体思路是:坚持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系列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抓实基础,改进作风,持续抓好“基层党建提升年”“支部建设规范年”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为建设“xx明珠”的新局面提供坚毅的思想和组织保障。
(一)持续深入学习贯彻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xxx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把深入学习贯彻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与学xxxx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贯彻省市县组织工作会议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密切衔接起来,进一步领会把握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抓好机关党员和领导干部政管理论学习。
(二)持续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认真抓好问题整改,确保取得实效,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推动领导干部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维护以xxx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xxx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三)持续抓好党内教育培训。要通过依托红色革命传统文化教育平台和创新党员教育培训形式,采取集中培训现场体验异地教学等多种方式,开展对局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书记党务干部新党员的培训,开展党员对党绝对忠诚和强化党员身份意识的培训,引导党员干部做真学真信真懂真用的表率,确保党员教育培训全覆盖。
(四)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标准。严格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按照“为工作选干部凭业绩用干部”选拔原则,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管理敢担当作风正的干部,重用想为敢为勤为善为的干部,强化选人用人的正导向能者有位的正激励公平公正的正能量。加强和改进干部考察考核工作,培养选拔干部必须提高政治标准,实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分析研判,评选表彰优秀党员干部,统筹做好全局机关干部的日常调整配备工作。
(五)加强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培养选拔。严格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要求,加大优秀年轻干部选拔任用力度,积极向县组织部推举优秀年轻干部,加强与干部经常性谈心谈话,了解年轻干部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状态,发明存在的问题积极解决,大力培育造就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六)提升干部的专业化能力水平。着眼新时期党员干部理论wz党性教育道德教育和专业化能力提升的需要,领导干部要带头学理论强信息,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干部需求为导向设置培训内容,增强司法服务经济建设相关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培训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
(七)严格干部日常监管。严格落实抓党建的主体责任要求,强化监督责任,和纪检部门做好衔接,按照全员全维的要求,建立干部监督台账,及时掌握干部情况,确保人人都在监管中。加强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加强对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日常监督和检查,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八)严把干部考核关。严格执行干部考察考核制度,把政治标准贯穿干部考核工作始终,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功夫下在平时,考核重在平时,看干部的长期表现,做到既知人之短知人之长,也知人长中之短知人短中之长。针对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庸散懒”现象,进一步严格绩效考核制度,通过量化考核指标硬化考核标准强化考核措施,加大奖惩力度,进一步调动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九)全面落实党支部工作条例。进一步推进基层党支部建设科学化标准化和制度化,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切实夯实基层工作,落实好“常规工作上台阶重点工作求突破考核工作争先进特色工作出亮点”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党支部“五化”建设的具体举措,开展全覆盖专题业务培训,力争年内机关党支部达到“五化”标准,注重党建实效化,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十)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积极推动组织生活正常化。推动主题党日常态化制度化,机关支部主题党日期间原则上不安排业务工作会议和需集体行动的工作,确保全局广大党员特殊是党员领导干部有时间有精力正常参加组织生活。
(十一)做好党员管理和组织发展工作。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工作和新党员的发展工作,确保新发展党员质量;完善党籍管理,特殊是律协党总支的党籍管理工作,我们将与律协党总支进行对接,通过走访调查等形式,理清党员律师档案资料,兴顺律协党总支的党员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党章及有关规定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进一步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及时了解党员需求,做好服务党员工作。从关爱党员干部入手,建立本局生活艰难党员老党员明细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在重要的节假日从党费行政经费中安排资金开展生活艰难党员老党员走访慰问,“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竭力帮助解决实际艰难。
(十二)大力实施阳光党务。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条例(试行)],把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要求贯穿到党务公开全过程各方面,发展党内民主,强化党内监督,使广大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强化基层党建经费队伍责任保障,将组织运转经费按照2%的比例纳入财政预算,建立运转经费正常增长机制拨付监督机制考核奖惩机制,确保资金拨付管理使用规范高效。
(十三)坚定不移走党指引的群团发展道路。把群团工作纳入党建工作体系,坚持以党建带工会妇联团委合建的工作思路,将群团组织有机集合整合资源,把保持和增强党的群团工作和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要求自觉贯彻到各项工出作中去,确保群团工作形成合力。
(十四)助推各项重点工作全面发展。要进一步聚焦主业,加强党建倾作用。一是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加强驻村帮扶工作,调优补强驻村帮扶工作队,对派出的第一书记,实行季度培训季度点评不合格“召回”制度,切实提升帮扶实效。提高帮扶质量,将不能按要求开展走访提供服务的帮扶责任人进行替换,激励一般党员参与结对帮扶。二是助推开展。
扫黑除恶。
斗争。创新方式,强化。
扫黑除恶。
工作宣传,激励广大党员群众主动检举揭发黑恶势力,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足度。三是助推司法服务中心工作。深入开展“党员律师进社区服务群众零距离”这一品牌党建活动。计划每年选出一到两个律协党支部,到社区开展个性鲜亮主题突出群众急需的党建活动,并积极向上级部门和公共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打造县司法行政系统党建工作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