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的力量优秀4篇
【导言】此例“事实的力量优秀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事实的力量【第一篇】
关键词军事;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意义
一、军事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特点
军事人力资源价值的反映过程,即生成量化信息的过程就是军事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计量是提供信息的必要途径和手段,为保证军事人力资源价值信息的有用性,现针对军事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特点作如下分析:
(一)计量对象的差别性
对军事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由于计量对象在军队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对每个个体军事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应不同于群体军事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在军队中,由于“个人禀赋的差异使军事人力资源具有非同质性”。
(二)计量属性的多样性
计量属性是指被计量客体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美国军事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第5号概念结构公告“军事财务报表的确认与计量”中列举了5种可能的计量属性,即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对军事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属性可以有不同选择,如以军人工资为计量基础的就体现了历史成本属性,而以军事人力资源价值为计量基础则可体现为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属性。
(三)计量尺度的多元性
军事人力资源作为资源,和其他资源一样,首先必须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尺度来反映军事人力资源价值。但军事人力资源价值的许多特性是货币指标无法衡量的,必须结合、应用非货币计量尺度。这些非货币尺度包括自然尺度、逻辑尺度、百分比尺度、文字说明等。
(四)计量方法的可操作性
可操作性是取得军事人力资源价值信息的基本保证。由于军事人力资源价值计量存在的难度,人们往往通过设计模型或借助于一定的方法进行计量。检验这些模型与方法能否应用的基本条件就是看其是否具有操作性,它不仅指计量方法在理论上能够运行,而且指在实际运用中易于操作,且操作成本不至于太高。由于军事人力资源自身的特殊性,在计量其价值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并对其价值合理计量。
二、 研究的意义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军事人力资源已成为影响军队战斗力的主要因素,是关系到军队生存与发展的第一资源。但由于军事人力资源的流动性、动态性、价值影响的复杂性等,使得军事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相当复杂,寻求合理、简便、准确的军事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与方法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研究军事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现实意义:
(一)为军事人力资源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国家进行任何投资之前都应该进行投资决策分析,对军事人力资源进行投资之前也应该如此。投资决策的依据是投资报酬率的高低。如果投资报酬率高于投资资本利息率,则投资是可行的;如果投资报酬率低于投资资本利息率,则投资是不可行的。军事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的作用之一就是预测军事人力资源的使用价值,包括军事人力资源为军队创造的创新价值。通过分析由军事人力资源投资所引起的军事人力资源价值的变化,可以计算军事人力资源投资的报酬率,继而以计算出来的军事人力资源投资报酬率为军事人力资源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二)为军事劳动报酬的制定提供理论分析依据
我国军事劳动的报酬是以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为指导的。这里的“劳’指的是劳动量。所谓劳动量即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体力与脑力的消耗量,它可以用劳动时间长短或劳动产品数量作为计量尺度。但是劳动有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之分,它们之间在同一的单位时间里或同数量的劳动产品中的劳动消耗量是不同的。简单劳动大于复杂劳动,因此不能单纯地以自然劳动时间或劳动产品数量作为计量劳动的尺度,必须将各类劳动加以换算才能分别得出实际劳动消耗量。马克思说:“比较复杂的劳动只是自乘的或不如说是多少倍的简单劳动,因此,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然而,要说明劳动因复杂程度不同所创造价值量差别的原因,只能从构成劳动要素之间的比例差异和不同要素在生产活动过程中作用的差异入手。军事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提出,军事人力资本存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军事经济活动效益和效率的高低,军事人力资源价值的不同表现为劳动复杂程度的差别。在此基础上,应用军事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可对复杂的军事劳动进行换算,对不同人力资源价值的军事人员及其在军事活动中的价值大小进行定量分析,从而为军事劳动报酬的科学制定奠定基础。
(三)为军事人力资源的高效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如何对各类军事人力资源进行高效管理,一直以来都是军队各级管理部门和人员需要解决的重要难题。通过建立军事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分析影响军事人力资源价值的各种因素,如智力、体力、专业技能、工作态度等对军事人力资源价值的影响权重,有助于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实施更有效的管理,继而发挥出更大的军事人力资源的价值,为军队的各项任务的高质量完成提供坚实的保证。
(四)为军事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途径
由于军事人力资源所有权属于个人,而且军事人力资源具有相对独立自,个人只是在一定时期内属于军队所有,因此军事人力资源为军队提供服务的时间有限,从军队角度来讲,军队获得的某个人所提供的服务,有可能小于他所拥有的潜能,也就是说军队只能获得该人的有限服务,而不是全部服务。为了有效利用军事人力资源,可以以军事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为工具,通过分析军事人力资源预期可实现价值和预期有条件价值,分析军事人力资源的利用情况,以便改善军事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军事人力资源的利用效果。
(五)为军事人力资源的投资收益分析提供方法
军事人力资源投资收益的最终表现就是军队战斗力的增长,军队对军事人力资源投资收益进行分析时,要求通过对军事人力资源使用价值的分析确定其收益额,军事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为军事人力资源的投资收益分析提供了方法。通过对某一会计期间军事人力资源使用价值数据的估计和计算结果,将其与同期军事人力资源成本累计的数据相比较,其差额可以相对准确地反映该期间军事人力资源的投资收益额。将此结果与军事人力资源投资预测效果相比较,可以观察预期投资效益的实现情况。
主要参考文献
事实的力量【第二篇】
现代化海上力量由多种力量构成
现代化海上力量构成正在向综合性、多样化方向演进,任何单一力量都无法适应和满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战略需要。
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随着战争形态演变,尤其是作战平台和武器装备机动速度和范围不断扩大,海上联合作战趋势日益明显,海上军事力量构成不断丰富。现代化海上军事力量除了现代化海军,还包括能够对海上目标实施打击的空军、常规导弹部队、战略支援力量等,是以海军为主体、其他军兵种和涉海力量为补充的海上联合作战力量体系。
事实的力量【第三篇】
首先,根据灰度值差异进行计数的思想,我们编写了用于提取视频中帧格式图片的MATLAB程序,根据该程序从视频中提取了不同区域、不同时间的交通流量、汽车速度、车头时距等数据信息,通过剔除噪声数据、补充缺失数据,得到了较为详实可靠的交通信息。
其次,通过对比交通事故与占道施工所诱导的车道被占用情形的异同,建立了Green-Shield模型和理论分析模型,分别得到了基于实际观测数据的事故所处横断面的实际通行能力,分析了实际通行能力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结合交通流、速度以及车头时距全面比较了交通事故所占车道的不同对实际通行能力的影响。
关键词:城市道路通行能力,RG-波动分析模型
一、问题分析和模型建立
交通事故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具有下列特点:(1)事故所处横截面的道路变窄,直接导致实际通行能力大幅下降;(2)城市道路紧邻商业区、生活区,所以与高速路相比岔道明显增加;(3)红绿灯对交通流的调制,一般来说交通流符合泊松分布,但是在红绿灯调制下,交通流不再具有连续性,呈现出Shock-Wave特性。
我们通过描述一段视频中交通事故发生至撤离期间,事故所处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的变化过程,从而分析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针对问题的需要,我们从实际和理论两个方面出发建立了理论计算模型和Green-Shields模型(速度-流量模型)求事故所处横断面的实际通行能力。
理论计算模型
? 基本通行能力
由于基本通行能力计算时不考虑道路和交通条件的影响,因此多车道的基本通行能力可按下式计算:
? 基于基本通行能力的乘法修正模型
由于此条道路发生事故,车道占用使得道路的饱和度增加,服务水平下降,道路的通行能力降低。因此我们考虑到车道位置、大车比例、叉路口、车道宽度等因素的影响,建立如下修正模型对基本通行能力进行修正:
道路施工区实际通行能力为理想的基本通行能力乘以各影响因素的折减系数。
Green-Shields模型
由于基于基本通行能力修正模型计算事故路段通行能力时,折减系数的取值均为经验值,由于施工路段的实际情况比较复杂,难以获得真实取值的之间系数,因此考虑通过Green-Shields模型来确定事故路段的实际通行能力。我们将该模型简称为速度流量模型。
速度流量模型又称BPR模型,是美国公路局针对高速公路的交通特点以实际调查数据为基础开发出来的,是目前比较流行且使用广泛的路段阻抗函数。该模型的基本形式为:
二、模型求解与结果分析
理论计算模型的求解
首先我们根据视频1中统计的数据作出事故所处横断面车流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横断面车流量的变化图
由于大车比例随时间不断变化,我们分三个阶段进行求解。然后用车道位置,大车比例,岔路口,车道宽度这四个影响因素的折减系数对基本通行能力进行修正,得到总的折减率分别为,,和。事故一发生路段的实际通行能力分别为,和。由数据分析可看出事故发生处横断面的实际通行能力呈下降趋势,但是变化不大。
Green-Shields模型的求解
根据速度与流量的关系的作出每个阶段的速度――流量关系图,发现三个阶段的速度与流量走势基本相同,这里只列出第二阶段的图(见图2),其他两个阶段的省略。
图2 第二阶段速度――流量关系图
速度流量关系图中抛物线的峰值即为此阶段道路实际通行能力,从图中可以得到三个阶段的实际通行能力C1、C2、C3分别为:1550(pcu/h)、1390(pcu/h)、1275(pcu/h)。
结果分析:和模型一的结果相似,三个阶段的实际通行能力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但是该模型中实际通行能力的变化比较明显,所以我们可以大致推测从事故发生到撤离期间事故路段的实际通行能力越来越低,车辆堵塞越来越严重。因此需要及时对事故进行处理,从而减轻事故对交通造成的影响。
事实的力量【第四篇】
有关中国的军事实力在世界上的排名,过去世界军界并无多少专家进行评定,因各国的国情、军情不同使许多指标不好相比。2009年12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010年《国际形势黄皮书》中却首次声称:“中国在军事总实力上仅次于美国,其所谓根据是中国的军队人数和武器装备数量得分都较高。”面对随之而来的国内众多指责和俄罗斯一些专家质疑,社科院承认这个评估报告是由根本不懂军事的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某研究员所写,其人不掌握本国诸多数字时又不请教国内军事专家,而引用美国的《中国军力报告》的许多资料为依据,遇到指责又声称,“别把这件事太当真”。如此令人叹息的报告和很不严肃的表态,不仅反映出国内社会科学界出现的学风浮躁和不严肃,也表现出国内一些非专业人士对国家军事力量缺少清醒认识。
空谈数量没有意义
衡量军事实力的强弱,从古至今最基本的标准是战斗力标准。例如中国的宋朝耗费巨资养兵达140万,兵器也占优势,同拥军不过30万和10万的辽朝、西夏相比却一直处于弱势。甲午战争时清军的兵力和武器数量同样超过日军,军事实力却远比对手低下。如今在和平时期,评估其军事实力的标准则主要看“人”、“器”这两方面的现状和潜力,而且在信息化时代更要注重软件和硬件并列衡量。
200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黄皮书”对军力评估只选择了三个要素:军费、人员、装备,评估方式又只看数量不论质量,一看便知是不知兵事的书生所论。在近现代构成战斗力的两个基本要素一直是军人的素质和武器的数量、质量,指挥和战斗水平、信息能力作为软实力又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当然,现代军事靠经济实力支撑,经济大国才能支撑起军事大国,中国这些年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军费增长确也是军力增强的依托条件。
2009年各国公布的军费按美元折算,美国为6110亿美元,除去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开支,纯军费仍有5150亿美元而稳居全球第一,还占了全世界万亿美元军费中的近四成。中国公布的军费为410亿美元,英国为527亿美元(包含在伊拉克、阿富汗的战费约100亿美元),日本为510亿美元,法国为413亿美元,德国为395亿美元,俄罗斯为341亿美元,印度为290亿美元。以上数字虽反映出中国的军费规模已不小,不过想成为军事强国还不能只靠钱来堆砌。
中国的军费开销首先要满足供养数量庞大的军队,装备落后时往往又要以数量来弥补。新中国成立时,军队数量便达500万人,朝鲜战争时期和六七十年代战备紧张时还发展到600万以上,论数量长期是世界第一,却不表明军事实力居前列。如今,世界常备军超过百万的国家只有5个,中国仍以230万居第一,美国以145万居第二,印度以133万居第三,俄罗斯以120万居第四,朝鲜以111万居第五。相比之下,英国、法国的常备军都只有20余万人,以色列因人口少只保持16万军队,然而事实上,英、法、以的军事实力应在印度和朝鲜之上。
继承了苏联主要遗产的俄罗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因卢布贬值和经济困难,军费曾降到每年仅几十亿美元,只相当于苏联的十几分之一,大部分战机和舰艇都不能开动,甚至连维护费都不能保证。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俄罗斯在1999年还保留着万余枚核弹,至去年也还有6000余枚,战略导弹、核潜艇、作战飞机的数量质量和武器总体科研水平还仅次于美国。进入新世纪后,俄罗斯公布的军费数额有了大幅增长,加上一些隐形开支,武器采购价也比西方便宜,其部队的战斗素质和管理水平都不低,虽然军费不如中、英、法、日、德,国际军事专家却公认其军事实力仍可居世界第二。
总军力居世界第三
近些年来,国际上许多人总对中国军费增长大加炒作,国内一些人也陶醉于此。通过仔细分析可看出,中国近些年来适常地增加军费,只是对20多年前的“欠债”做应有的补偿,国防科技虽有发展却距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距。
在六七十年代,中国因大力加强战备而保持较高军费比例,人称是“勒紧裤腰带搞原子弹”。改革开放开始时,1979年国内军费开支达220亿人民币,折合160亿美元,当时虽只相当于美苏各自军费的1/10左右,却也已居于世界第三。80年代中期后邓小平要求压缩军费挤出钱来搞经济建设,至1990年军费只有人民币290亿元,因物价不断上涨和人民币贬值只能折算50亿美元,在世界上的位次按汇率落到第十几位,甚至还在台湾省之后。当然,此时军队经商还能补充部分经费,加上国内物价便宜,事实上的防务开支位次还不至于如此之低。不过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的确是中国国防费用最困窘之时,军队陈旧的武器多年无法更换,国防科研项目大幅缩减,军事实力与大国地位很不相称。到了90年代,“”势力敢于同大陆叫板,重要原因就是自认常规武器的质量已居于优势。
中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终于为军费和国防科研开支增长创造了前提。1999年,中国军费首次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按当时汇率折合120亿美元),居于世界第七。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的军费每年以两位数增长,2004年超过2000亿人民币,2006年超过3000亿人民币,按汇率达世界第五。此后人民币升值,2009年中国的4806亿人民币军费可折算为710亿美元,按汇率军费已居世界第二。西方一些人称中国在十年间军费增长达五倍,此外还有一些未列入预算的“隐性防务费”,所谓“”便有了根据。
国庆六十周年阅兵时,中国亮相了一大批新研制的武器,如机动战略导弹、新型第三代战斗机、第三代坦克等,改变了过去常规武器落后于周边强国一两代的局面。不过熟悉世界武器装备发展的人都明白,中国现在刚迈入战后第三代装备的大门,美国却已进入第四代。何况中国现有的军费除去补偿欠账、供养官兵、提升训练水平和设备维修外,用于发展新式装备的经费仍很有限。从现在官兵的知识结构、军训水平、实战经验以及国防科研能力等方面看,中国除了与美国有“代差”外,也明显不如其它一些强国。例如几十年来都没有进行高技术现代化战争的实际经验,多数官兵的科技知识也仍很不足,这种“软件”方面的缺陷在外观上虽不大容易显现,实际上却是影响战斗力的重要短板。
苏联瓦解后,中国的国民产值很快便超过俄罗斯,在军事上却长期向其学习。俄军除有苏联时期留下的“老本”,近些年又经历了两次车臣战争的锻炼,虽在部分信息化能力上有所不济,装备水平仍在之上。中国至今每年还要进口相当数量的俄罗斯武器(数额比90年代有所减少),说明军事技术水准还要逊色一些。
而英、法两国与中国同样是核国家,常规武器的质量上也较中国为优,其部队军事素质和信息化程度也要高一筹,只是其军队规模、战争资源和动员潜力较中国逊色。中国的军力与这两国相比,可以说互有长短,很难说强于他们。德国、日本因不能发展核武器,常规武器虽精良却总体战力有限,印度在核常武器和战争潜力方面也都不能同中国比,因此要差一个级别。总之,以世界各大国、强国的总体军事实力而论,中国应与英法并列,位列美俄之后排第三。其实以英法两国相比较,军费、军队、主战装备的数量以及军事技术水准都相差不多,很难分伯仲。
科技兴国不争名次
体育比赛排名次是为了竞争,军事上排名次同样如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列强在军事竞争中很注重名次,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也一直在搞军备竞赛,目的都是为了称霸于世。中国的军事建设只是为了保障经济建设有一个和平环境,根本不想去挑战头强美国,也没必要同俄、英、法一比高低。中国为了提升经济水平和改善人民生活,在国民总产值、人均产值方面应注意计算在世界上的名次以激励自己,在军事上倒不必过于计较前列的位次,只需要达到合理即可。
从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中国面临的军事任务看,首要任务是遏制台湾“独立”。为此不仅需要保持一支能迅速打垮“”势力的武力(这一点目前早已达到),还要确保能遏阻外来的武力干预,简言之就是美国的介入。为达此目标,中国只要能有一支使美国因干预台海,便会遭受重大损失的军事力量,即能基本达到目的。美国历来是以商业理念处理对外关系问题,毕竟不会为台湾作出重大的自我牺牲,算定损失大于所得便会知难而退。对惟一同中国有陆地领土争端的印度,以吸对华有海域划分争执的国家,中国也只要保持必要的威慑力量。至于对付国内的民族分裂分子,从军事角度看只需搞好内卫和反恐措施就不会出大乱子。
目前国际上出现将中美两国并列的G2之说,在某些人看来有“捧杀”意味,西方一些人又想以此让经济实力尚不太强的中国承揽更大的责任。虽然去年中国的GDP达到近5万亿美元,仍不过是美国的1/3,人均则是美欧国家的十几分之一。从中国全民族的最大利益出发,下一步的发展重点仍是提升经济水平,而不能重蹈苏联覆辙去搞军备竞赛。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多、幅员辽阔的具有极大战争潜力的大国,同小国比在军事上具有一些天然的规模优势。例如像以色列乃至日本、英国、法国那样的国家面积不大,一旦中了一枚乃至几枚核弹或要害地区遭受强大常规打击,整个国家就会瘫痪。中国面积大、产业分布面广,对军事打击的承受力比那些国家不知要强多少倍,军事动员能力也要大得多。在此形势下,中国可以继续缩小常备军的规模,只需要增强动员和产业能及时民转军的能力,并走科技强军的道路。目前,中国工业正在进行由加工型向创造型的产业转型,尤其是电子信息业成为发展的重点,这就能为下一步增强信息化战争的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