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赏识论文【热选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学会赏识论文【热选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学会赏识论文【第一篇】
摘要:赏识教育是以人性为基础,通过调动受教育对象的如动机、意志和情感等非智力因素,以赞扬和鼓励为前驱,以制造受教育者尝试成功的条件和机会为手段,以因材施教和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的一种教育方式。省属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群体在自身建设、人生规划、职业定位、培养模式及就业方向等方面都存在其特殊性。本文浅析了赏识教育对该群体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探讨了在省属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中如何更好地运用赏识教育。
关键词:赏识教育;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
赏识教育的基本方法是赏识,最终目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教育。赏识教育是一种立足于“人”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它是源于对学生的爱,发现并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1]。赏识教育最初是由一位普通的父亲周弘在教育他的聋童女儿时发现和提出的,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杨海波将周弘和赏识教育誉为“伟大爱的实践,科教兴国的精华”,周弘所著的《赏识你的孩子》等书更是引起了教育界的轰动[2]。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赏识就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笔者认为: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爱的教育,这就要求教育者要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赏识教育不是盲目的赞扬和夸耀,要以辩证的目光看问题,赏识亦可有批评,在批评中体现赏识、渗透期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早日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2省属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群体的现状。
大都来自省内较偏远的农村地区,教育水平相对落后。
省属高师院校免师生大多来自省内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当地的教育水平也相对落后。很多同学从家乡考入大学,周围新的环境、新的事物对他们以往的价值观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加上教育水平的相对落后,这些都会使他们不同程度存在自卑、敏感等问题。存在以上问题,会大大影响这部分同学今后的学习生活,更会严重阻碍其各方面进步和发展,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理想信念自信缺失,专业自信缺失。
来到大学这样一个思想和学术百花齐放的高地,很多免试生以往坚信的理想和人生追求或多或少遭到了动摇。很多同学开始怀疑,毕业后到偏远地区做一名人民教师是否是成功?其他同学毕业后可以马上继续深造,而自己却没有这样的选择机会。因为省属高师院校免试生专业的特殊性,就使得很多同学进校后,接触新的思想和事物后,容易对自己当初的选择产生怀疑,对自己的专业前景表示怀疑,造成理想信念缺失,若不正确引导,更容易造成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
职业定位特殊,学习动力不足。
省属高师院校免师生的职业定位就是毕业后回签约地做一位人民教师,相对其他同学来说,他们就业面较窄,就业压力相对较小,这就使得很多同学抱着得过且过的思想,觉得不用非常努力学习,能正常毕业就行。因为职业定位的特殊性,学习动力不足已经成了常见的问题,所以抓好班级学风建设也就成了免师班需要急迫解决的关键问题。
3赏识教育对省属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的重要性。
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是信任的教育,更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省属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因其自身建设、人生规划、职业定位、培养模式及就业方向等方面的特殊性,使得很大一部分人存在交际自卑、专业不自信和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教育者要求,尤其是面对这样的受教群体。
赏识教育是以信任为基础,是双方感动和被感动的过程,在省属高师院校免师生中运用赏识教育首先是能够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尊重,尽快打开学生的心扉,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步就牢牢站稳,当学生被批评时理解为帮助,被赞扬时理解为鼓励,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在省属高师院校免师生中运用赏识教育,能够极其有效的解决该群体中普遍存在的自卑问题,肯定学生的选择、肯定学生的努力,在一次次暗示中,提升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专业归属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运用赏识教育能更好的实现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才能,为每个人的成长成才提供好的、适合自己的条件。
4如何在省属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中运用赏识教育。
理想信念引领,助力专业自信养成。
思想是指导人行动的原动力,理想信念更是贯穿人成长的主线。省属高师院校免师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容易产生理想信念自信缺失,专业自信不足的问题,将赏识教育运用在对学生理想信念的认同上,运用在对学生职业生涯选择的肯定上,对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自我归属感的养成有积极的作用。我们首先要对学生选择为祖国教育事业奉献青春的觉悟表示赞扬,为他们甘愿在基层发光发热的信念表示肯定,要将赏识教育体现在学生主观选择的方方面面,将专业自信和职业生涯自信牢牢扎根心底,为其内生驱力的养成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因材施教,先识后赏。
切不可盲目地对学生采用统一式的、格式化的赞赏,学生不尽相同,比如对待自卑的学生和叛逆的学生,所采用的方法和切入点应该不同。但无论对象是谁,老师都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全方面认识学生,清楚其优点,有依有据地进行赞扬,这样更有说服力,更能使其产生认同感。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赏识教育,赏识不代表不能批评,不代表迁就,要牢牢把握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原则,要提前建立好牢固的沟通桥梁,在批评中体现赏识、渗透期望,使学生将批评理解为帮助,将赞扬理解为鼓励。
无形渗透,自我成长。
教育的目的在于早日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长,赏识教育亦是如此。省属高师院校免师生最缺乏的是自信、是追求更高目标的动力,赏识教育恰好能很好的缓解这些问题,但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应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赏识不是一直抓住某一方面翻来覆去赞不绝口,而是要把握关键节点,比如出现自我批评、自我解决问题、自我努力发展等时刻,要及时地、毫不犹豫的运用赏识教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者一定要将学生的自我成长、自我发展视为最高目标,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赏识教育的运用务必要把握正确的度,要恰到好处,赏识教育不是虚伪的教育,不是捡好话捡空话,我们要运用赏识教育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保持自信,敢于迎接挑战对于战胜困难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黄艳.赏识教育与“后进生”教育问题的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学会赏识论文【第二篇】
赏识教育是以尊重人的差异性为基本出发点,以人性化教育为基本理念,关注每一个人的特点,发掘每一个人的优点,在教育人员与被教育人员相互尊重和相互欣赏的状况下进行相互鼓励和实施教育的一种方式。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生命的教育,它是将学生当作独立的个体,学生与教师之间是平等而相互尊重的关系,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地方,都有自己闪光点的存在,通过发掘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孩子都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引导学生构建自我认同感;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爱的教育,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当学生在学习或者生活中出现困难时,要细心和耐心地对学生进行帮助,即使学生犯了错误也不要急于批评他们,而要以宽容的心态来指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他们进行鼓励,以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赏识教育理念。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要想使赏识教育顺畅地贯彻下去,就需要体育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观和学生观,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拿有色眼镜看待那些体能稍差的学生,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当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出现错误时要善意地提醒他们,而不能当着全体学生的面来当场责罚。教师本身要具有强烈的进取心,要增强教育责任感,有着扎实的教育教学技能,能够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有效的教学,鼓励学生要进行自我赏识,让学生明白自身的独特性,看清自身存在的潜力和价值,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找回自尊。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挖掘体育教学资源中的赏识因素。
赏识教育从形式上看是一种群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相互联动的教育方式;从目标上来看,它是指教育者针对被教育者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对被教育者进行激励,以激发被教育者的内动力,使所有被教育者的潜力和优势都能得以充分发挥。如:对于身体素质好但是对体育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要鼓励他勤奋;对于那些身体素质不好的学生要给予其自信心,使其能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对于胆小、懦弱、意志薄弱的学生要激发其意志,让他相信自己能行。赏识教育针对每位学生的弱点进行策略性的教学,给每位学生营造了一片充分发展自我的天地。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赏识教育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情感交流方式,注意情感交流的对象、时间和场合。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发现某个体育基本技能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可以对全体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表扬,如“你们真棒”;对于在平时体育课上表现良好、自尊心强,但偶尔犯错误的学生,教师可在课下同他进行情感交流,维护其自尊心。即便是有些学生的体质稍差,反应能力弱,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教师也不能盲目地批评他们,而要继续给予一定的鼓励。
3.以赏识为载体,构建体育人文教育平台。
课堂教学是实施赏识教育的主渠道,由于赏识教育的思路是从结果到目标,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遵循赏识教育的流程,要扮演好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以朋友的心态来对待所有的学生,致力于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大纲,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发现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要能够敏锐地发现每一个学生独有的特点,并发掘出其中的优点,通过了解学生,并对他们的优点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赞扬,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确实有着优点,并且能够认同自己的优势,这样就会使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想要在所有学生面前展示自己的优点,慢慢地积累积极向上的力量,这样会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慢慢地,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建立起来,行为习惯、思想表现也会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关注学生的进步,当发现学生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赏识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与结果分析实验前对两个班进行调查问卷,对学生的体育基本运动技能、基本技术进行测验,为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并不告诉实验对象属于哪个班。实验结束后,再次对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进行测验,同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教学效果的提升、实施评价等方面进行访谈。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并采用excel和spss进行实验效果分析,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各项测试成绩一览表。
通过表1可以发现,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体育基本运动技能、基本技术并无明显性差异,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动机、学习效率也无显着性差异。实验结束后,两个班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基本技术有了显着性差异。在对学生访谈时发现,对照班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兴趣上无明显改变,而实验班超过50%的学生表示开始喜欢体育课;关于“体育课后,你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是否有进步?”这一选项,对照班中35%的学生认为自己进步较大,47%的学生认为有一点进步,4%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进步,而实验班的学生中进步较大的所占比例达53%,认为有一点进步的为34%,3%的学生认为没有进步;关于“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否尊重你,是否发挥了你的主动性?”
这一问题,对照班中有22%的学生表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感受到了教师的尊重,自己保持着良好的精神状态,38%的学生选择偶尔感受到了教师的尊重,40%的学生表示在教学的过程中自己从未受到过教师的表扬和鼓励,练习的积极性不高,实验班中有57%的学生表示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27%的学生选择偶尔会,16%的学生表示从未受到过鼓励。
这些数据表明赏识教育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中不仅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体育技术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而且还能够使学生将体育的需求转化为内动力,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从而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体现着人文关怀的精神。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赏识教育运用到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激发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能够主动进行学习,让他们懂得主体意识的重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2]唐蜜:《赏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赤子》(上中旬)年第3期,第197页。
学会赏识论文【第三篇】
我国传统教育中讲求“严师出高徒”,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鼓励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赏识教育在体育课程新标准要求下应运而出,其应用于高职体育教学中的成果优势越发明显,受到广大师生认可。
赏识教育,指的是在教学中教师采用鼓励赞扬的方式提高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创新意识。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由于受到身体自身条件限制,很多学生对体育课失去信心,所以此时来自教师的鼓励和认同显得尤为重要。
(一)因材施教。先天素质对体育能力有一定影响,但是这些不足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来弥补。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人能力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区别采取不同鼓励方式。特别是由于个人原因对体育课缺乏自信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帮助引导他们挖掘自身潜力,对每一阶段的进步都要给予鼓励和支持,从而引起学生的体育兴趣,激发体育精神。
(二)纠正错误思想。由于大部分学生经过应试教育,对体育课认知单薄,认为其可有可无,因此不喜欢上体育课甚至对体育课有排斥心理。对此,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并纠正其错误思想,使学生意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除了在于增强个人体魄,学会体育项目技能之外,还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个人能力,从而使学生对体育课有新的认识[1]。
(三)挖掘学生潜能。赏识教育的教学应用关键在于发现学生优点,挖掘学生潜能,只有充分关注学生,找到学生身上的长处,才能顺利进行赏识教育。在课堂授课中,教师不应对学生抱有偏见,只关注学习能力强或自身优势明显的学生,还应看到虽然体质不好但很努力的学生,对这部分学生的赏识教育更为关键。
以奥运冠军邓亚萍为例,小时候虽然努力但因为个子矮胳膊短被省队拒绝,身为其乒乓球启蒙教练的父亲鼓励她不如别人就要加倍努力,前奥委会主席萨满兰奇说:“一个自身条件不好的女孩长久称霸乒坛,在她身上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
(一)激发学生兴趣。体育课区别于其他课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学生的压力,但其考评也具有硬性指标,期末考试对学生也会带来一定影响,而达不到体测标准也会阻碍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对每一阶段学生的进步进行鼓励,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女生在篮球课上比较吃力,受身体多方面限制,但教师如果在训练中对学生进行鼓励,执导其进行适合女生的三步投篮练习,就会让学生找到打篮球的乐趣。
(二)树立学生自信。体育作为竞技运动,体育精神本身就包括勇于挑战、永不言弃,所以体育课在培养学生体育技能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综合能力。学生在自身努力之外,还需要获得同学和教师的认可,才能从鼓励中得到肯定和满足。所以赏识教育在尊重学生自尊心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在放松愉悦的心情中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三)加强师生交流。在传统学生观念中,体育课老师都比较严厉,对体能项目训练也视作惩罚,有诸多抱怨。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会影响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同时还有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例如近年来频繁出现的学生参加长跑导致休克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自身体质下降,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教师和学生没有进行及早的沟通,使得教师不清楚学生自身的身体状态,盲目安排体能测试。所以赏识教育在体育课中的应用价值就体现在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可以通过鼓励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状态,学生也可以在鼓励中拉近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从而达到教师和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双赢[2]。
四、应用建议。
(一)适度应用。赏识教育虽然已经在教育教学中被认可,并且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其使用一定要遵循适度的原则。过多的使用会导致学生由自信变为自满,认为自己对所学知识已经掌握的很好,不需要再努力了,一旦没有再收到教师的赞扬,会形成心理落差,产生厌烦情绪。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应该与其他教学方式配合,灵活且适当的应用,才能达成最佳效果[3]。
(二)诚恳鼓励。赏识教育的初衷是对学生的优点进行发掘,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所以在赞扬时应该是针对学生的进步和优点进行的,不应该为了让学生努力而盲目赞扬,可能会造成学生对教师的误解,认为教师虚假,从而产生厌烦心理。在进行赏识教育时,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充分了解,掌握赏识方法和尺度,有针对性的进行鼓励,才能使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
(三)提高教师能力。赏识教育的前提是建立在学生对教师专业度和个人能力信服的基础之上的,优秀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可以让学生产生心理满足和努力意识,但如果学生对教师个人能力产生质疑,就会对教师的赞扬不屑一顾。所以教师应该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的培养,对自己所授专业课程应该达到精通并且有一定资历,个人品德也应该值得学生信赖,才能促使赏识教育产生有益的影响。
结论。
综上所述,赏识教育的应用应基于教师的专业程度,使学生对教师的鼓励信服。同时教师在进行赏识教育时应灵活适度且有针对性,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认知,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信心,增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使高职体育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推动体育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姗姗.赏识激励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1(35):206.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学会赏识论文【第四篇】
水的质量要求。
在土木混凝土拌制和养护中,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污水及沼泽水不能使用,对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工程不允许使用海水。拌制混凝土用水还应符合下表要求。
水泥的质量控制。
水泥品种按用途和性能分为:通用水泥、专用水泥及特种水泥。土木工程通常使用通用水泥(包括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硅酸盐水泥以及复合硅酸盐水泥)。在使用水泥的时候必须区分水泥的品种及强度等级掌握其性能和使用方法,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与使用水泥,这样既可提高工程质量又能节约水泥。
骨料的质量控制。
砂石骨料是混凝土最基本的组成成分。通常1m3的混凝土需要的松散砂石骨料。所以对混凝土用量很大的土建工程,砂石骨料的需求量是很大的,骨料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水泥用量和混凝土要求,从而影响土木建筑物的质量和造价。为此,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应统筹规划,认真研究砂石骨料储量、物理力学指标、杂质含量及开采、储存和加工等各个环节。使用的骨料应根据优质、经济、就地取材的原则进行选择。可以选用天然骨料、人工骨料,或者互相补充。
2混凝土的搅拌及运输。
在完成材料选取后,混凝土的搅拌一般被视为混凝土施工的第一道工序。在搅拌混凝土之前,搅拌设备应该加水进行空转数分钟,并将积水倒净,以达到拌筒充分润湿的目的。在进行第一盘搅拌时,要充分考虑到筒壁砂浆的损失,相应的石子用量需要按配合比规定减半处理。搅拌好的混凝土要尽量做到卸载干净,在全部混凝土卸出之前不能再次投入拌合料,更要坚决杜绝同步进料和出料的违规操作。此外还应该对水灰比和坍落度进行严格的控制,未经技术负责人和检测人同意,不得凭习惯对用水量进行调整。要严格掌握混凝土材料配合比,技术人员和检测人员要重点对混凝土配合比中水泥、砂、石、水、外加剂的计量进行检查,对混凝土和易性、坍落度及外观情况进行适时检测,浇捣顺序及振动棒的插入深度,应该为列为检查的重点,确保混凝土中水泥、外加剂、骨料要符合相关技术要求。一是要混凝土的强度评定应符合规范要求;二是要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颜色一致以及和易性较好;三是要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能够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现场运输混凝土运送最好能够从搅拌站出料口使用混凝土泵直接把混凝土输送至楼层,并通过布料杆送达作业面,常用的运输设备主要有:混凝土运输罐车、混凝土输送泵、机动翻斗车、混凝土输送管道、混凝土吊斗等。在混凝土的运输过程中,应当确保混凝土保持匀质性,不分层、不漏浆、不离析。如果混凝土运达灌筑地点后,出现离析现象,则应该进行二次搅拌均匀方可可入模,如果运输过程中出现凝固,则视为废品,不能用于工程施工。
3混凝土施工工艺。
浇筑。
在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强度和刚度是否符合要求;检查钢筋和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和保护层厚度,并将检查结果填入隐蔽工程记录表;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的油污;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堵严;对木模板应用清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在地基或基土上浇筑混凝土时,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排水和防水措施。对干燥的非粘性土,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土,应用水清洗,但表面不得留有积水。在降雨雪时,不宜露天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的浇筑,应由低处往高处分层浇筑。每层的厚度应根据捣实方法、结构的配筋情况等因素确定。
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入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当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混凝土浇筑后,必须保证混凝土均匀密实,充满整个模板空间,新旧混凝土结合良好,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为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施工缝。
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或设备、人力的限制,混凝土的浇筑不能连续进行,中间的间歇时间需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则应留置施工缝,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由于该处新旧混凝土的结合力较差,是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施工缝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捣实。
混凝土的捣实就是使入模的混凝土完成成型与密实的过程,从而保证混凝土结构构件外形正确,表面平整,混凝土的强度和其他性能符合设计的要求。混凝土浇筑入模后应立即进行充分的振捣,使新入模的混凝土充满模板的每一角落,排出气泡,使混凝土拌和物获得最大的密实度和均匀性。
混凝土的振捣分为人工振捣和机械振捣。人工振捣是利用捣棍或插钎等用人力对混凝土进行夯、插,使之成型。只有在采用塑性混凝土,而且缺少机械或工程量不大时才采用人工振捣。采用机械振实混凝土,早期强度高,可以加快模板的周转,提高生产率,并能获得高质量的混凝土,应尽可能采用。
学会赏识论文【第五篇】
摘要:赏识教育是以赏识为核心的、适用于幼儿教育的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教师去努力发掘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并借助表扬或奖励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思想认识以及培养科学的价值观。教师要联合家长共同开展赏识教育,大力促进幼儿教育对孩子们的思想、情感和认知的塑造。
关键词:幼儿教育;赏识教育;表扬鼓励。
赏识,通俗地来讲,就是对某人某种见解或看法和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幼儿教育中的赏识教育要以尊重幼儿的人格为前提,以承认幼儿差异并尊重差异为基础,采取适宜的表扬方法或手段,以实现对幼儿的有效“正向”教育。赏识为教师、家长与幼儿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将这座桥梁构建得更加宽阔与坚固,从而促进学生与教师、家长间的思想交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好基础。
(1)区别赏识教学,对待不同学生的态度有所区别。纵观当前幼儿教育中的赏识教育现状,笔者发现,有些幼儿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dd教师们有选择地进行赏识教育,对待不同学生的态度有所区别。即对那些安静、乖巧的孩子,多加赞美,而对不听话的淘气包,往往吝啬自己的表扬,而代以大声地指责。这样一种教学情况的出现,明显会伤害幼儿的心理发展,甚至可能引起其产生严重的压抑感和自卑感。除了在幼儿中有区分地进行赏识教育外,教学中还存在着另外一种错误认识,即一部分教师错误地理解了赏识教育的内涵,认为对幼儿进行批评违背了赏识教育的初衷。其实,赏识教育不等于没有批评。只有在教学中以赏识为主、批评为辅,奖惩结合,才能在提升幼儿自信心的同时,让幼儿学会分清是非对错。
(2)滥用赏识教育,忽略实事求是。赏识教育对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有着很显著的提升作用,因而大多数的教师将表扬和鼓励变成了课堂上的家常便饭。长此以往,孩子们会为了表扬而表现,且得不到表扬就会产生沮丧的心理。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的一种标准,把握好表扬和鼓励的标准,以期孩子能够有所进步。滥用赏识教育另外一大弊端就是忽略教学中的实事求是,进而造成孩子分不清是非黑白,给家长和教师的教导带来困扰。此外,千篇1律的表扬口号以及毫无指导作用的表扬手段也是当前赏识教育中存在的显著问题,这种方式的教育模式只会使孩子对课堂教学感到无趣甚至产生厌烦。真正的赏识教育,重视引导孩子们去观察事物、开阔眼界、明辨是非,是以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为基本目标。
(1)赏识要从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很多幼儿教师注重在赏识教育的表现形式和实施手段上下功夫,以追求教学品质的提升。而在笔者看来,促进赏识教育教学的提升,基本点是要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和认知差异出发,认清孩子行为和看法的由来,进而能够适时地给予适当的表扬或批评。由于生活与家庭教育的不同,不同孩子的想法和行为都不同于其他人,我们必须区别对待,区分行为或看法的差异性和进步性。同时,表扬和奖励也要量孩子的实际情况而行,针对不同的表现而给予恰如其分的口头或实物奖励。教师要学会以孩子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从而辨别他们表现的发生来源,进而进行科学的赏识教育。
(2)赏识必须实事求是及全面公平对待。一切教育都是以实事求是为教学基本准则的,对幼儿的教育更要从实际出发,及时地对孩子的优异行为和看法给予肯定。幼儿在课堂中总会表现出一些优点和缺点,我们要将优点凸显出来,同时对缺点给予适当的批评与指导。幼儿教师要避免对孩子形成固定的认知,忽略其他方面的优缺点。幼儿在认知及表达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而赏识教育要善于区分且尊重这样一种差异,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赏识教育形式。笔者教导过一个发育较慢、口齿不清的孩子,在一次表扬后,那个孩子不但乐于积极发言,还常能带给他人快乐。由此可见,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发现并将其放大。
(3)赏识方法要多变,奖惩并用促提升。赏识教育不只是一些肯定与表扬行为的体现,还需要有科学的教学方法,以促进正确的行为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培养。教学中要有所侧重,突出对需要培养的行为或能力的肯定,同时有意识地弱化其他方面的表现。赏识与批评在教育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赏识有利于孩子在教学中产生自信心,而批评有益于孩子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不足。我们教师必须把握好赏识和批评在课堂上表现的程度,教学模式不应是僵化固定,而要因实际情况科学地制定。
(4)赏识需要联合家长一同协作进行。幼儿教育是孩子行为准则和思想道德标准的基本教育阶段。在这一时间段,对孩子具有引导和教育作用的,除了教师外,还有孩子们的家长,家长是孩子朝夕相处,对孩子更重要的教育角色。我们的赏识教育要联合家长进行,家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能够关心到每个孩子的各个方面,还能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和纠正。我们在精心引导、教育孩子的同时,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其有着显著影响,因而需要重点关注。只有教师和家长联合起来,赏识教育对幼儿的思维形成和认知发展才能发挥最大效果。
三、结语。
幼儿教育的核心是尊重孩子并理解孩子,而赏识教育的成功开展正体现了这一点。如果说孩子们是祖国的小树苗,那么赏识就是雨水,是营养,它能够促进孩子们健康向上地发展,最终成长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材。
学会赏识论文【第六篇】
我们应该学会赏识,学会赞美,努力去挖掘别人的闪光点,去发现别人的美。
同一棵树,有的人看到的是树的郁郁葱葱,有的人只看到这上面的毛毛虫。
为什么同样一件事物却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态度?原因就在于有的人懂得赏识、赞美,有的人却只会挑剔,用指责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寞,身体和心理都比较脆弱,比一般人寿命短。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赏识别人赞美别人呢?
当你乘车下车时,你对司机说:“谢谢你,坐你的车真舒适。”一句话用不了几秒钟,但也可能因为一句赞美之辞能让司机整日心情愉快。如果他一天载五十名乘客,他就会对50名乘客态度和蔼,而这些乘客受了感染,也会对周围的人和颜悦色,这个车内就会出现和谐的气氛。
当你途经建筑工地时,你可以对工人说:“这栋大楼盖得真好。”这些工人或许会因为你的一句话而起劲地工作。
对一位姿色平庸的女子微笑,她一定会如沐春风……。
但是,在赏识与赞美别人的同时,还不能忘记树梢上的毛毛虫,虽然这与满树的葱郁相比,的确微不足道,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应用明亮的慧眼去发现,以乐观的态度去指正。
让我们都竭力去赏识别人,赞美他人,帮助他人吧,世界会因此变得更加美丽。
学会赏识论文【第七篇】
教师执教这一课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福勒为什么放弃射门?在什么情况下放弃射门的?”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读书,勾画,讨论。
反馈时,课堂上气氛沉闷,针对学生的发言,教师不断提出新的琐碎的问题,成了文章内容的烦琐的分析,有个别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老师连忙带着倾向来一句:“是这样的吗?”学生不敢细说,其他孩子连忙维护老师。老师固守着自己的设计,一门心思往结果上奔,丝毫没有给学生自主自由表达看法的时空。
评课时,专家指出了问题所在:教师这样的问题设计,整个课的阅读就成了分析,分析这个事情是怎么回事?学生缺少最重要的一点,情感体验。专家建议这样组织教学:先好好读,重点读进球和罚点球两部分,真切地感受当时的情境,紧张的状态,让学生读进去,想象场景。在这个基础上,评论三个人物,发表对三个人物的看法。教师质疑道:“这不也是分析吗?”教师问得好,是啊,这不也是分析吗?但是这个分析和刚才教师的分析是有本质的区别的。教师出的题目,答案是唯一的,直接指向事情的结果的,而且答案在书中都是明摆着的,读读书都可以找到的,不需要动太多的脑子,不需要有自己的看法。而这个问题评论人物答案不是唯一的,在书上也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必须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见解。学生可以说出很真实的想法,甚至对福勒放弃射门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引起课堂上激烈的争辩。
我们读书的目的不是为寻求一个答案,学生最后都可以保持自己不同的看法,但是在这个争辩过程中学生真正用自己的心去体验了文章,用自己的脑子去感受了文章给予人们的启发。这样的课堂应该是我们现在应该给予学生的。
学会赏识论文【第八篇】
摘要:赏识教育是以人性为基础,通过调动受教育对象的如动机、意志和情感等非智力因素,以赞扬和鼓励为前驱,以制造受教育者尝试成功的条件和机会为手段,以因材施教和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的一种教育方式。省属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群体在自身建设、人生规划、职业定位、培养模式及就业方向等方面都存在其特殊性。本文浅析了赏识教育对该群体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探讨了在省属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中如何更好地运用赏识教育。
关键词:赏识教育;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
赏识教育的基本方法是赏识,最终目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教育。赏识教育是一种立足于“人”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它是源于对学生的爱,发现并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1]。赏识教育最初是由一位普通的父亲周弘在教育他的聋童女儿时发现和提出的,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杨海波将周弘和赏识教育誉为“伟大爱的实践,科教兴国的精华”,周弘所著的《赏识你的孩子》等书更是引起了教育界的轰动[2]。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赏识就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笔者认为: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爱的教育,这就要求教育者要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赏识教育不是盲目的赞扬和夸耀,要以辩证的目光看问题,赏识亦可有批评,在批评中体现赏识、渗透期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早日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2省属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群体的现状。
大都来自省内较偏远的农村地区,教育水平相对落后。
省属高师院校免师生大多来自省内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当地的教育水平也相对落后。很多同学从家乡考入大学,周围新的环境、新的事物对他们以往的价值观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加上教育水平的相对落后,这些都会使他们不同程度存在自卑、敏感等问题。存在以上问题,会大大影响这部分同学今后的学习生活,更会严重阻碍其各方面进步和发展,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理想信念自信缺失,专业自信缺失。
来到大学这样一个思想和学术百花齐放的高地,很多免试生以往坚信的理想和人生追求或多或少遭到了动摇。很多同学开始怀疑,毕业后到偏远地区做一名人民教师是否是成功?其他同学毕业后可以马上继续深造,而自己却没有这样的选择机会。因为省属高师院校免试生专业的特殊性,就使得很多同学进校后,接触新的思想和事物后,容易对自己当初的选择产生怀疑,对自己的专业前景表示怀疑,造成理想信念缺失,若不正确引导,更容易造成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
职业定位特殊,学习动力不足。
省属高师院校免师生的职业定位就是毕业后回签约地做一位人民教师,相对其他同学来说,他们就业面较窄,就业压力相对较小,这就使得很多同学抱着得过且过的思想,觉得不用非常努力学习,能正常毕业就行。因为职业定位的特殊性,学习动力不足已经成了常见的问题,所以抓好班级学风建设也就成了免师班需要急迫解决的关键问题。
3赏识教育对省属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的重要性。
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是信任的教育,更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省属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因其自身建设、人生规划、职业定位、培养模式及就业方向等方面的特殊性,使得很大一部分人存在交际自卑、专业不自信和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教育者要求,尤其是面对这样的受教群体。
赏识教育是以信任为基础,是双方感动和被感动的过程,在省属高师院校免师生中运用赏识教育首先是能够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尊重,尽快打开学生的心扉,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步就牢牢站稳,当学生被批评时理解为帮助,被赞扬时理解为鼓励,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在省属高师院校免师生中运用赏识教育,能够极其有效的解决该群体中普遍存在的自卑问题,肯定学生的选择、肯定学生的努力,在一次次暗示中,提升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专业归属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运用赏识教育能更好的实现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才能,为每个人的成长成才提供好的、适合自己的条件。
4如何在省属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中运用赏识教育。
理想信念引领,助力专业自信养成。
思想是指导人行动的原动力,理想信念更是贯穿人成长的主线。省属高师院校免师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容易产生理想信念自信缺失,专业自信不足的问题,将赏识教育运用在对学生理想信念的认同上,运用在对学生职业生涯选择的肯定上,对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自我归属感的养成有积极的作用。我们首先要对学生选择为祖国教育事业奉献青春的觉悟表示赞扬,为他们甘愿在基层发光发热的信念表示肯定,要将赏识教育体现在学生主观选择的方方面面,将专业自信和职业生涯自信牢牢扎根心底,为其内生驱力的养成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因材施教,先识后赏。
切不可盲目地对学生采用统一式的、格式化的赞赏,学生不尽相同,比如对待自卑的学生和叛逆的学生,所采用的方法和切入点应该不同。但无论对象是谁,老师都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全方面认识学生,清楚其优点,有依有据地进行赞扬,这样更有说服力,更能使其产生认同感。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赏识教育,赏识不代表不能批评,不代表迁就,要牢牢把握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原则,要提前建立好牢固的沟通桥梁,在批评中体现赏识、渗透期望,使学生将批评理解为帮助,将赞扬理解为鼓励。
无形渗透,自我成长。
教育的目的在于早日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长,赏识教育亦是如此。省属高师院校免师生最缺乏的是自信、是追求更高目标的动力,赏识教育恰好能很好的缓解这些问题,但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应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赏识不是一直抓住某一方面翻来覆去赞不绝口,而是要把握关键节点,比如出现自我批评、自我解决问题、自我努力发展等时刻,要及时地、毫不犹豫的运用赏识教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者一定要将学生的自我成长、自我发展视为最高目标,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赏识教育的运用务必要把握正确的度,要恰到好处,赏识教育不是虚伪的教育,不是捡好话捡空话,我们要运用赏识教育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保持自信,敢于迎接挑战对于战胜困难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黄艳.赏识教育与“后进生”教育问题的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