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法治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最新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603968

法治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第一篇】

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坚持以转变作风为突破口,在全党范围内安排部署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范围之广泛,触动之深刻,措施之严厉,实属空前之举。这是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大举措,是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建立党群鱼水关系的重要措施,是强化党的各项建设,落实党要管党要求的现实需要,是新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对党建工作的客观要求。这一具有里程碑式的教育实践活动,必将对党的建设,强化党员队伍管理,促进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作风转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对象从宏观上虽然是各级组织这个单元,是党员队伍这个群体,但实质上针对的应是组成这个单元、这个群体的个人。单元或群体中的每个人其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端正了,其行为规范了,那么这个单元或群体作风建设自然而然就过硬了,甚至会起到1+1=2的无量作用,人民群众就会拥护、就会支持。因此,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仅要波及各级组织、党员队伍、更要触及每个干部、每名党员,使每个干部、每名党员都把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变成自觉行动,人人都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谋事、行事、办事都要以群众的愿望和利益出发,而不是从某个单元、某个群体的利益出发,竭尽全力的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实际困难,实现群众利益的最大化,我们党就会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然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一个活动是有时间上的限量的,运用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管理好党、管好党员队伍是长期的、无限量的。

“管”就是要针对不同时期、不同行业存在的不同问题,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存在的问题,在思想和行为上加以预防和治理,特别是把经常性的政治思想工作和经常性的管理工作做经常,才能起到预防的作用,才能使队伍的作风建设得到经常性的补充和完善,使队伍不会出现大的问题或突出问题。

政法司法工作不仅是巩固我党执政地位的最后一道防线,更是社会公平正义的象征,政法各单位各部门是实现这种公平正义的执行者、践行者,加强对政法各级班子和队伍的严格管理是实现党要管党要求、落实执法为民根本宗旨的重要方面,是强化纪律、转变作风的重要途径。加强政法队伍的管理,就是要管好思想、管住队伍,做到“内部管严、外部管细、特殊情况管实。”

政法系统各级领导班子,不仅是政法队伍的指路人、领航人,同时还是政法队伍引导者和管理者,带队伍首先要管住队伍,当前政法队伍中存在的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和不足,都能在本级班子中折射出这样和那样的原因,我认为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实现对政法队伍的严格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有的责任心不强,不愿管,任其自生自灭;有的自身要求不严,自律意识和表率作用不强,不敢管,就是管了,干警也不服气;有的不实事求实,不遵循规律,愿管、敢管不会管,管不到点子上,越管越乱。虽然现实中上述原因不是各级班子的主流,但在某一时期、某一方面或某一个人身上都有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表现。因此,转变工作作风首先要求各级班子及成员转变作风,不但要有对党、人民的事业和每一名干警很强的负责精神,解决想管、愿管的问题,更要有管理队伍,带好队伍的能力、素质和本钱,做到善管、会管,而且要管好,管出成效。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在当前人们法制观念增强、思想多元化、人生观、价值观多样等复杂情况下,干警的思想同样会受到来自各方因素的影响,加上社会、家庭、受教育程度、工作环境等客观因素,个人正确的理想和正当的追求同样也会不断反复,甚至会出现反面。在这种背景下,管好每名干警的思想实质不易,需要下大力气,深功夫。一是深入开展普遍的集中教育。通过输送大量的正能量来抵消负能量,最大可能的消除、缓解负面冲击,筑牢广大干警的思想防线。二是广泛开展知干知警活动。通过经常性的谈心谈话了解每名干警的思想动态和变化,知道每名干警想什么、想干什么、有什么困难和诉求等,采取“扯扯袖子、拍拍肩膀”等方式,随时随地的答疑解难和思想鼓动,化解思想疙瘩,搞好经常性的思想引导,把政治思想工作做经常、做扎实。三是深入开展从优待警活动。从严治警,故然是管警带队的重要方面,从优待警、关爱民警同样是带好队伍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及光荣传统。我们应该在看到新时期社会矛盾凸显的情况下,政法系统各部门都在超负荷运行,每名干警都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工作责任,思想压力大、身心健康甚至达到了极限的同时,还应该看到,干警一直以来面临着本人又无法解决的诸如住房难、看病难、家属就业难、子女入学入托难的“四难”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不仅分散干警的精力,很可能影响干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政法队伍的纯洁性。因此,带好队伍单靠严明纪律、严格管理等行政是不够的,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爱护干警、关心干警,舍身处地的帮助干警解决实际困难,为干警创造出良好的栓心留人环境,使每名干警思想上不“抛锚”、不“走神”,由要我干变为我要干部自觉行动。

严格的行政管理是从严治警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必须建立在科学、经常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科学、经常要有严格的制度和良好的机制作保障,有了良好运行机制,才能做到科学,有严格的制度才能做的经常。经常性的管理要体现在全时全员上,一是内部要管严。在“8小时”内对所属干警要严格执行上班纪律,落实上班规定,坚持防止“松、懒、散”问题。二是外部管细。在干警休假(轮休)、节假日(周末)、出差等时期,除强调自我约束外,要发挥人民群众等外部的监督作用,做到不漏管、不失控。三是特殊情况管实。在干警出勤、办案等执行任务时,要有干部带队,分片包干,每个执勤小点要有干部党员实施管理,必要时在执勤一线成立临时党支部和党小组,实施组织管理。把各类方案定细,各项管理措施定实。

法治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第二篇】

一、基本现状。

(一)机构情况。

全县主要由综合统计机构和部门统计机构组成,截止目前,综合统计部门共核定编制30人,其中:县统计局8人(行政),下属单位及乡镇统计站22人(事业)。其它各部门按要求设立统计岗位。

(二)人员结构。

现全县实有统计专业技术人员239人,其中专职22人,兼职217人。从组成看,按年龄分:35岁以下117人;35-45岁80人;46岁以上42人;按专业与学历分:与统计相关专业95人,非相关专业人员144人;大专以上学历102人,中专学历93人,高中及以下学历44人;按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分:中职9人,初职65人,取得从业资格165人;按政治面貌分:党员94人,非党员145人。

(三)人员分布情况。

全部统计专业技术人员中,专职统计员主要集中在政府统计综合部门及其下属和派出事业单位,其余部门均为兼职统计员。在专职统计员中统计局机关有4人,县统计普查中心有4人,县地方统计调查队4人,乡镇统计站10人,经贸局1人。兼职统计员中,行政单位57人,事业单位72人,企业单位83人,社团等单位5人。

二、统计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及采取的措施。

(一)工作成效。

近年来,我县以贯彻《统计法》和统计体制改革为契机,紧紧围绕思想、能力、作风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管理,着力提高全县统计专业技术队伍专业技能,有效推进了统计队伍建设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

一是统计人员理论知识得到不断充实和提高。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云南省统计管理条例》的深入贯彻落实,使统计队伍的培训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广大统计人员的知识面得到了进一步拓宽,有效地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升了统计人员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为统计队伍的优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统计员个人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有效增强了统计人员的工作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统计数据,分析数据,利用数据的能力,满足了政府以及社会各行各业对统计数据的需求,同时也为他们进一步从宏观上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提供了帮助。

三是统计专业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专业技术队伍中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统计数据需求的提高,统计的项目越来越多,任何行业和部门都离不开统计,使统计人员明显增加,统计地位进一步提高,统计专业技术队伍成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切实加强统计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统计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引导广大统计员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增强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认真遵守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自觉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二是完善机构,吸收人才,不断壮大统计队伍。随着统计改革的深入推进,至今,我县先后成立了统计普查中心、地方调查队并上划了乡镇统计站,增加专职统计员事业编制22人,通过选拔调入和公开考试招聘,现已实际到岗18人,政府综合统计力量显著增强,充满青春与活力。其它部门也逐步规范统计工作,安排专人负责部门统计。

三是利用各种专项调查和普查之机,大力宣传学习《统计法》,加强统计员作风建设,提高统计员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转变统计作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同时通过开展各种统计调查工作,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统计中来,学习统计,了解统计。

获得相应的经济待遇,工作能力明显增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专业技术人才数量还不能满足统计事业发展的需要。全县48(来源:好范文http:///)。

-->

法治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第三篇】

为进一步加强检察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十二五”时期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服从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我近期对县检察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县人民检察院设行政办公室、政工科、等个部门,行政编制个,在岗干警名,50岁以上人,40—50岁人,30—40岁人,30岁以下人,其中副处名,正科名,副科名,科员名。全部干警中党员人,占比%,检察官人,占比%,大专学历人,占比%,本科学历人,占比%,女干警人,占比%。

(一)学历层次较低。

由于县是山区小县,经济相对滞后,福利待遇偏低,人才吸引力不强,因此该院检察干警学历层次较低,本科学历只占全院检察干警的%,且部分本科学历是通过继续教育所得,第一学历为普通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生的极少,大多为大专学历及以下学历。

(二)专业化、高层次、复合型检察人才缺乏。

该院检察干警学历层次不高,因而缺乏专业化、高层次、复合型检察人才,具有较高专业理论水平、较强业务能力和实践经验丰富,即精通法律、在其他专业领域有造诣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欠缺。

(三)无法律职务人员较多。

20xx年国家统一组织司法考试以来,该院检察干警参加司法考试者不多,参加者司法考试通过率较低。因而无法律职务人员较多,与检察官队伍的实际需要相差甚远,存在检察官断档现象。

(四)检察院的编制与所承担的工作不相适应。

该院人少案多压力大的问题较为突出,不能满足实际检察业务工作的需要。

(五)检察干警待遇偏低。

该院检察干警待遇相比公安、法院较低,且职级晋升较慢,工作生活条件差,致使部分检察干警不安心工作,选择调离检察机关,向发达地区或收入高、提拔快的单位流动。

(一)检察院缺乏进人的自主权。

长期以来,由于检察机关实行的是双重领导体制,编制管理机制不配套,检察院进人都是由当地党委、政府研究确定,检察机关作为用人单位没有多大自主权。从这些年情况看,检察院进人渠道比较杂乱,主要是来自军队转业干部和当地领导以及检察院内部检察干警的子女,导致现有检察干警水平参差不齐。随着国家司法考试制度的建立,部分干警由于司法考试难以过关,虽在长期执法实践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但并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造成检察员、助理检察员、书记员比例失调,制约和阻碍了检察工作的发展。

(二)检察院缺乏吸引、留住人才的竞争力。

由于县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高等院校的毕业学生不愿留在原籍工作。同时检察院干警收入少,待遇差,工作清苦。部分检察干警家属下岗或没有工作,部分干警子女就业有困难,不得不为生计奔波而影响工作。还由于检察机关上下、内外交流机会少,导致干警职级偏低,挫伤了工作积极性,一定程度影响了检察干警队伍的稳定,不仅不能吸引优秀人才加入,还导致检察院内部优秀人才的流失。

(三)检察院缺乏建设人才队伍的机制。

检察院由于人员少、任务重、要求高、压力大,检察干警接受业务培训的机会不多,少数干警没有择业压力,业务学习重视程度不够,法律素质相对滞后,执法能力整体较低,难以胜任本职工作。检察院一方面缺乏相应的人员淘汰机制,出口不畅,对于一些素质低、不适合在检察院工作的干警,难以通过一种有效机制将其淘汰出检察院。另一方面受编制的制约,符合条件的高素质人才不能顺畅地进入,出现了想录用的人进不来,要清退的人辞不去的尴尬局面,造成难以建设好检察人才队伍。

法治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第四篇】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全面推进高质量的素质教育,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育人才队伍的支撑。南京教育名城建设的要求,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高度重视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加速实现“两个率先”培养造就源源不断的高素质建设者。

到xx年底,全市共有学校(幼儿园)1241所(不含部省属学校、部队院校以及技工学校等),在校学生万人。全市共有教职工万人,其中专任教师万人。近年来,南京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成效有:

1、党管人才工作机制基本确立。近年来,市教育局、市委教育工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把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教育发展战略的优先位置,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大力实施干部联合公选、干(来自)部交流锻炼、“四五园丁工程”、“千名教育硕士工程”、教师校长境外培训、新教师“凡进必考”、农村教师“优岗计划”等一系列创新举措,逐步建立健全起教育人才选拔、使用、培养和激励机制,使全市教育人才的数量质量、专业素养、属性结构、工作状态不断改善,已基本适应当前教育事业发展需要。

2、教育管理者的素质明显提高。通过积极推进干部公开选拔、大力加强能力素质建设、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加强人才培育、积极优化人才激励措施等工作,倾力打造一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高水平、高素质的教育管理者队伍,南京市坚持以战略眼光、国际视野、实践锻炼来培养教育管理人才、加强教育管理者队伍建设的一系列举措在省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产生了良好反响。全市已有近千人通过“公选”、竞争上岗走上教育领导岗位,其中绝大多数“公选”、竞争上岗的干部成为教育教学和管理方面的佼佼者。

3、教师人才高地基本形成。通过实施“四五园丁工程”,培养出一大批德艺双馨的骨干教师。目前教师学历达标的平均水平幼儿园为(比“九五”末高个百分点);小学(比“九五”末高个百分点);初中(比“九五”末高个百分点);高中(比“九五”末高12个百分点)。全市目前还有1200多名中小学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其数量超过全省其他城市的总和,在全国同类城市名列前茅。全市现有省级特级教师148人(在职81人),在职名校长、名教师113人。每年还选拔近百名教师赴境外进修深造,并已有114名教师取得国际英语教师任职资格。通过“十五”的努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显著提升,为全市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1、“十一五”南京教育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南京要围绕“建一流教育,创教育名城”总体目标,率先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为加快富民强市,推进“两个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到xx年,全面达到全面小康社会阶段的教育发展指标,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到20xx年,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同期平均水平,基本建成“历史积淀深厚、质量水平一流,名校名师众多,风格特色鲜明”的教育名城。

2、“十一五”南京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十一五”期间,南京教育培养目标要努力凸显三大特征:一是具有“现代公民”的特征。切实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强化德育工作的实效,努力使全体学生都能够成为具有现代意识、现代科学人文素养、现代文明行为的现代公民。二是具有“国际通用”的特征。注重在全球化视野下培养人才,为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眼光、通晓国际知识的国际通用型人才奠定基础。三是具有“一精多能”的特征。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让一大批学生成为基础宽厚、素质全面、精通一个领域、兼备多种才能、具有“创业创新创优”精神的人才资源。

3、“十一五”南京教育倾力打造的三支教育人才队伍。

(1)、师资队伍整体素质领先全国。全市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其中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小学教师比例,xx年达到65,20xx年达到80以上;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初中教师xx年达到60,20xx年达到70以上;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高中教师,xx年达到10,20xx年达到12。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xx年达到40,20xx年达到50以上。

(2)、实施“教师兴校”、“人才强教”战略,彰显师德建设特色。进一步完善师德教育、评价、考核、奖惩机制,并发挥积极作用。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数量适当、结构优化、充满活力、适应教育现代化需要的教师队伍。加强和改进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开展师德建设,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勤奋敬业,遵纪守法,爱岗爱生,为人师表。

(3)、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不断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继续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从xx年开始,中小学新进教师全面实现本科化。继续鼓励在职教师攻读教育硕士。大力加强教师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机制,精心组织开展教师培训活动,不断优化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深入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教学的专业技能。

法治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第五篇】

政法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政法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是政法干警共同的精神家园。加强以“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政法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政法事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必将对政法队伍的长远建设,政法干警能力的提升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从我区实际情况看,近年来,政法文化建设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政法机关初步确立了政法文化理念,各项管理制度日臻完善,政法机关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政法机关对文化建设的认识在加深。政法机关在发展中已经充分认识到,政法文化是政法机关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培养政法机关精神的需要,也是塑造政法机关形象的需要,更是提高政法机关整体素质的需要。因此,政法机关都从自身实际出发,确立了“用文化凝魂、靠学习聚力”的理念,如公安局开展了定期组织干警集中培训活动,检察院面向全国开展了楹联征集活动,法院开展了读书活动,司法局开展了“读经典写心得”主题活动等,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二)政法文化建设的投入在增加。政法机关都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加大文化建设的投入,建设各具特色的机关文化,如:公安局经常性地开展篮球比赛、岗位练兵大比武等文化活动;检察院在每年的“七·一”、“十·一”之前都组织乒乓球比赛、篮球赛、书画展、演讲比赛、演唱会等形式的文体活动;法院和司法局在楼道内悬挂了经典的格言警句,营造了深厚的文化氛围。文化建设的投入,极大的丰富了干警文化生活,有效增强了干警的团队意识和拼搏精神,机关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三)政法干警的整体素质在提高。政法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提高干警的整体素质。政法机关开展文化建设都能与单位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对干警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政法委每年牵头搞一次主题教育活动,20xx年出台了“强素质树形象”集中教育活动实施意见,20xx年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鼓励干警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通过政法文化建设,政法干警冷横硬推、耍特权现象明显减少,执法办案水平显著提高。

(四)政法机关的群众工作水平在提升。政法机关在贯彻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同时,进一步加强联系群众工作,如:法院为困难当事人减缓免诉讼费用;检察院为所包村居解决“出行难”、“吃水难”问题,为困难户捐款捐物1万余元。除此之外,政法机关在干警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组织参与“扶贫助学”、“慈心一日捐”、“抗震救灾”等社会公益活动,政法机关的社会形象得到很大提升。

我区政法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效,对政法机关健康发展以及提高政法机关公信力、维护社会稳定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从整体上看,全区政法文化建设还缺乏整体规划,文化建设思路还不够系统,文化建设目标尚不够明确。

通过实施政法文化建设,凝心聚力,求真务实,创新发展,着力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政法机关,使干警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要加强政法文化建设,主要做到四个“围绕”。

一是围绕政法文化建设,强化宗旨信念,增强队伍战斗力。建立符合工作实际、符合时代发展的政法文化,为政法工作和政法队伍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加强政法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政法文化陶冶情操、凝聚警心的重要作用,着力构建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的.政法文化环境。大力推进“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核心价值观建设,通过组织全体政法干警认真学习、讨论、实践,更加坚信坚定地理想信念才能指引我们战胜眼前的困难、应对复杂的局势。永远保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真正触及到灵魂,达到升华精神的目的。

二是围绕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执法工作,提高队伍服务水平。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密切关注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和服务。政法机关既是司法机关,也是群众工作机关;政法干警既是执法司法工作者,也是群众工作者。通过开展学习活动进一步加强队伍自身建设,提升服务大局、服务民生的整体水平,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认真组织群众观点教育,把执法过程变成服务群众过程,坚持完善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回访等联系群众机制,既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又理顺群众情绪,引导群众依法依理表达诉求,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和谐警民关系就在眼前,把政法工作牢牢建立在坚实的群众基础之上。

三是围绕创先争优活动,坚持从严治警,打造政法铁队伍。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左右,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体现出党员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做到哪里有困难有危险、哪里群众最需要,哪里就有党员干警。同时,注意思想教育与严格管理相结合,坚持从严治警,以铁的决心执行纪律,严肃处理违纪违规违法行为,以“零容忍”的态度对该处分的坚决处分、该清除队伍的坚决清除,确保纪律得到有效执行。进一步强化监督,对重要警务活动实时监控,加大对所有的执法服务窗口和执法场所的执法执勤、纪律作风等情况的督导检查力度。

四是围绕工作薄弱环节,落实整改措施,建立管理新机制。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查找在思想政治、作风建设、落实发展观、勤政廉政、党风党纪、服务群众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查摆剖析问题,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刻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通过查摆问题,力求在工作方法和工作措施上有针对性提出整改措施,努力实现政法干警思想理念更加端正、精神面貌明显好转、执法执勤更加规范、工作作风更加扎实,不断探索完善队伍管理的长效机制。

要深入开展政法职业道德建设,坚持以政法文化涵养政法职业道德,以政法职业道德提升政法文化;要全面规范政法干警职业行为,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明;要扎实推进政法职业形象建设,开展政法职业礼仪培训和竞赛活动,努力培养政法干警符合职业要求的行为方式;要广泛开展各类政法文化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学、艺术和体育活动。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603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