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化学论文【通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462092

【导言】此例“化学论文【通用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化学学科论文【第一篇】

以“核心素养”作为培养目标的新一轮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实施,需要高中化学教师对“核心素养”有深刻的理解和认同。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有必要基于“核心素养”理解开展高中化学教师培训。阐述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构建了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并以案例的形式剖析了该培训模式的应用,最后对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高中化学教师培训进行反思。

[关键词]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课题研究;培训模式

随着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下文简称“核心素养”)成为这两年来新闻媒体和教育报刊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广大化学教育研究者和一线高中化学教师不管对“核心素养”了解多少、研究多少,未来“核心素养”都将成为指导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方向。作为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教师,面对“核心素养”,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核心素养”是什么;二是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程度如何;三是广大高中化学教师自身的“核心素养”水平怎么样;四是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四个问题的基础就是“核心素养”是什么,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对“核心素养”是否理解。因此,在以“核心素养”培养作为目标的高中化学课程改革正式推开之前,作为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教师,我们认为有必要提前通过培训的方式促进高中化学教师认识、理解和认同“核心素养”,在此基础上评价自身“核心素养”水平的高低,并探寻实践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

一、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高中化学教师培训模式构建

(一)对于“核心素养”的理解

本文的“核心素养”涉及两个概念,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总目标,要实现这一总目标有赖于各个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子目标的落实。2016年9月13日,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联合国内高校近百位专家,历时3年完成《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的是所有学生为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所必须拥有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指向的是培养什么样的未来公民的问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大的方面,细化为文化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六大素养又可以用18个基本要点加以分解。高中化学学科教育教学所形成的体现化学学科特质的素养就称为“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育部组织专家对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研制,专家们提出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个维度来概括和表述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1]简单来说,“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回答的是一个公民有没有学过化学对于他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有什么区别,化学学科具有什么样的学科特质和学科价值的问题。

(二)高中化学教师培训模式构建

为了促进高中化学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我们采用近几年一直在研究和实践并取得较好成效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2][3],并对这种模式在该培训项目中进行改进和创新,构建出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以“文献阅读”作为培训环节的起点,并围绕“文献阅读”延伸出“反思教学”“整理、汇编文献”“当堂讨论,专家引领”“在岗实践”,而“当堂讨论,专家引领”“整理、汇编文献”的结果也进一步引领参训教师“反思教学”。围绕“文献阅读”对“核心素养”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参训教师返回各自工作岗位,开展“在岗实践”,在“在岗实践”中把集中培训期间所学习、认识和理解的“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课堂中进行实践,并探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经过若干个月的在岗实践和研究,通过网络研修平台,并组织参训教师进行集中汇报,主要采取“学员展示,专家点评”的方式进行,参训教师将自己之前所学的“核心素养”相关文献结合自己的实践研究,展示自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专家进行点评、纠偏。在此基础上,参训教师把前期文献阅读、班级研讨、教学反思、在岗实践、学员展示等环节形成的认识和思考撰写成论文,并向期刊投稿发表,把自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其他同行分享,并将形成的成果进一步应用于自己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

二、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高中化学教师培训实践案例剖析

下面以我们承办的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综合改革示范项目——“国培计划(2016)”跨年度递进式培训项目高中化学骨干教师能力提升高端研修班为例,探讨在该项目中如何实施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该培训项目采取跨年度、分阶段、混合式的形式开展,在第一年的集中培训和网络培训中,本项目的定位在于通过“课题研究”促进高中化学骨干教师认识、理解和认同“核心素养”,并形成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在核心期刊或主流期刊上发表,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

(一)文献阅读→反思教学

在本项目第一年度第一次集中培训前,项目团队在QQ群共享文件中提供了一系列有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已公开发表的论文和相关的宣传报道文章。要求每一位参训教师都要在培训前认真阅读项目团队所提供的文献。通过在班级QQ群里与参训教师进行交流,发现绝大部分教师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并不熟悉,对此有系列学习和深入认识及理解的教师屈指可数。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参训教师在培训前就可以开始反思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与基于“三维目标”培养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究竟有什么样的差别与联系。很多参训教师在阅读文献以后,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和理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陌生、困惑甚至抵触转变为初步认识和逐渐接受。他们认识到核心素养其实就是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并不是完全的另起炉灶、推倒重来。

(二)文献阅读→整理、汇编文献→反思教学

培训班开班以后,为了帮助参训教师更为自主地收集有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最新文献进行阅读和学习,项目团队安排专家开设了《文献检索与应用》相关课程,帮助参训教师掌握文献检索的一般方法和文献阅读、分析的一般思()路。为了促进参训教师形成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项目团队还邀请中国知网讲师为参训教师介绍中国知网“大成编客”平台的使用方法。项目团队要求每一位参训教师要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整理、汇编一本关于“核心素养”的文献集。让参训教师利用“大成编客”整理、汇编文献集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促使参训教师应用所学文献检索的技术,阅读、下载相关的文献,并在阅读、梳理的基础上对文献进行归纳、分类。比如:有参训教师将文献分为国外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和国内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有参训教师将文献分为国外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和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研究;还有参训教师将文献分为核心素养的概念研究、核心素养的内涵研究和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等等。在整理、汇编文献的基础上,参训教师自然而然地会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是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自己是否能够胜任“核心素养”的培养任务,自己在未来的教学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三)文献阅读→当堂讨论,专家引领→反思教学

培训前的文献阅读材料主要由项目团队提供,培训开始后的文献整理、汇编文献阅读材料主要由参训教师利用中文数据库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理解下载。这个环节中的文献阅读主要采用的是文献精读和文献共读的方式。项目团队对培训课程内容和形式做了一个创新。通过与授课专家进行商量,改变过去专家“传经送道”式的专题讲座形式,采用文献阅读、当堂讨论、专家引领的方式进行。在该课程开始前两天,印发了3篇最新发表的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论文给全体的参训教师。这3篇论文分别是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杨向东教授撰写的《核心素养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系》[4],原国家督学、著名教育专家成尚荣先生撰写的《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5],以及教育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特级教师王云生老师撰写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学科教育的灵魂》[6]。要求全体参训教师认真研读这3篇论文,并在自己有感悟的地方做标注、写体会,在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做标注、提出自己的困惑。班级研讨由教育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特级教师王云生老师主持。主持专家围绕3篇论文提出了以下问题作为参训教师当堂讨论的方向:“21世纪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理解‘核心素养’是个体在社会中生存与生活,有能力为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做贡献的最基本、最重要、最必需的素养?我国的基础教育要为我国未来的公民奠定怎样的基础?怎样理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各个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是什么关系?怎样理解和评价我国提出的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什么说,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课堂转型?化学学科的课堂转型,要转变什么,该怎样转变?”为了使整个班级研讨氛围更加热烈,项目团队在研讨开始就将班级按照“世界咖啡”的形式,将桌椅按10个人一圆桌的形式进行了重新布置,全班共分为5个小组。得益于组织形式的改变以及参训教师大多课前就认真反复地阅读和学习了3篇论文,加上主持专家列出了相当明确的研讨问题,整个班级研讨相当热烈,参训教师们围绕提出的问题,参考3篇论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畅所欲言,既谈看法、观点,也谈自己的困惑以及对未来教学的思考。针对参训教师的发言,主持专家做了深入的点评,针对参训教师的困惑和提问,主持专家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四)文献阅读→在岗实践→学员展示,专家点评

在多种形式深入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在第一次集中培训结束后,进入了第一年度第一次集中培训和第二次集中培训间的在岗实践研修期,该阶段有若干个月的时间。在岗实践研修期间,项目团队要求参训教师要积极地将第一次集中培训期间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和理解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和反思。在岗研修期间,参训教师可以进一步完成“大成编客”的文献整理、汇编任务。也可以通过项目团队建立的“国培计划”专题网络研修平台有关“核心素养”的在岗研修心得体会,其他参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研修平台对心得体会进行回复和点评,项目团队聘请的专家也可以对心得体会进行点评、纠偏。在第二次集中培训期间,项目团队将以“学员展示,专家点评”的形式为主开展总结提升活动,收集汇编参训教师关于“核心素养”的研修成果,并印发给全体参训教师。安排时间让参训教师互相交流研讨在岗研修成果,同时遴选出若干参训教师作为代表,请他们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并请专家对参训教师的研修成果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既肯定参训教师认识和理解到位的地方,也指出参训教师认识和理解上的误区,起到固化成果和认识纠偏的作用。

(五)文献阅读、班级研讨、反思教学、在岗实践→成果发表,总结提升

在文献阅读、班级研讨、反思教学、在岗实践、学员展示、专家点评等的基础上,参训教师对于“核心素养”应该有了一个“多维立体”的认识和理解。这说明,参训教师关于“核心素养”的课题研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这个时候,相当关键的是要及时地督促参训教师将自己的阅读、反思、实践和研究的成果撰写成论文,并指导参训教师对论文进行反复修改,在此基础上向国内核心期刊或主流期刊投稿,并争取发表。论文的发表本身并不是课题研究的目的,而是为了及时总结提升研究的成果,为了使思考和研究更加系统和深入。以后,可以通过班级QQ群和网络研修平台论文成果,让其他参训教师也可以共享研究的成果,增进对“核心素养”的认识、理解和认同。同时,要将研究成果进一步应用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

三、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高中化学教师培训反思

我们构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并就此进行了实践探索,我们认为要取得较好的成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文献阅读在“核心素养”理解中具有重要作用

文献阅读对于课题研究具有突出重要的作用。文献阅读是课题研究的起点,也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中,文献阅读是整个培训模式的起点,通过文献阅读,可以引发参训教师反思教学;可以布置整理、汇编文献集的任务供参训教师检索、下载、阅读、梳理、分类、归纳文献;也可以对指定的文献进行精读,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研讨;还可以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在岗实践。当然,在岗实践研修过程中,遇到相关疑难问题也可以进一步查阅文献,解决疑难问题。因此,文献阅读在“核心素养”理解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参训教师在“核心素养”理解中要发挥主动性

在整个教师培训过程中,参训教师是培训的主体,作为主体,要激活自身参与培训的动力和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培训中来,通过文献阅读、反思教学、整理和汇编文献、班级研讨、学员展示、专家引领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自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同时,作为培训主体,不能对“核心素养”的学习持排斥的态度,而要积极主动地接纳“核心素养”;并积极地反思“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关系,主动地在实践中探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当然,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首先应该具有较高水平的“核心素养”,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对照“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通过自学、培训、实践、反思等方式查缺补漏,提升自身“核心素养”水平。

(三)参训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是动态发展的

在阅读国内教育专家对“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论文的时候,很多参训教师都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很多专家对“核心素养”的认识、理解和阐述在发生着变化。这其实也很正常,“核心素养”对于国内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来说,都是新生事物。不管是专家还是一线教师对于“核心素养”的理解都是动态发展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参训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一直在动态发展着。很多参训教师由原来对“核心素养”的陌生、困惑甚至排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研究,他们开始转变自己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和理解,认识到“核心素养”确实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从教书走向育人指明了践行的方向,他们也更加积极主动地、自觉地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作者:张贤金 吴新建 叶燕珠 汪阿恋 单位:福建教育学院化学教育研究所

参考文献:

[1]王云生。基础教育阶段学科核心素养及其确定——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2):7-9.

[2]张贤金,吴新建,叶燕珠,等。基于课题研究发展高中化学骨干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探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5):13-16.

[3]张贤金,吴新建,叶燕珠,等。基于“课题研究”模式的化学教师培训改革[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10):15-18.

[4]杨向东。核心素养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系[J].人民教育,2016(19):19-22.

[5]成尚荣。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N].中国教育报,2016-09-19(3).

化学教学论文【第二篇】

《荀子》里有一句话: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大概意思是说,教师是给学生传播道理和解答疑惑的。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讲述化学知识和基本理论,还要注意渗透素质教育,强调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传授化学知识。化学相比较其他学科而言,学生学习起来会有难度,没有基础知识铺垫和学习,学生对化学老师更有依赖性。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科学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化学的信心和积极性,而学好化学,不仅包括课本知识学习,还包括科学学习方法,所以说科学方法教育很重要且必要。

二、科学教学的原则

1.适度性。教师要针对学生可以接受的范围及课本内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制定可行性较强的教学体系和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为了掌握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情况,可以分四个阶段提高教学效率。感受指在刚刚接触化学知识时,学生仅对教师讲解的课本内容有基本了解和大概印象,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留心相类似的内容,自己要注意总结和对比记忆。如讲解常见化学物质的分子式时,要在大脑中形成立体的分子构成。联系指将讲解的科学方法和解题思路贯穿学习中,在学习中注意方法和内容联系起来,通过练习和思考逐渐熟练运用方法。例如,在学习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一些金属元素和盐酸发化学反应的化学方式是不一样的,系数也不一样,但都是金属元素和盐酸发生化学反应,可以通过联系金属的相同性质书写方程式,从而举一反三,降低书写难度。应用指通过基础化学知识的学习解决化学问题。例如,在化学学习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在主要物质中掺有其他化学物质,如何检验这种物质的存在等。评价指根据自己建立的科学知识体系判断他人的学习研究是否有价值,当然这要求学生自身知识能力足够高。

2.适时性。适时性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在确实有进行科学教育的必要时采取措施,否则会适得其反。化学课本中隐含科学的方法,有的知识内容与教学方法联系密切,在讲解那部分时要注意渗透教学方法。教师要在恰当的时候讲解化学理论的来源及相关知识等,达到扩展学生知识面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溶液的酸碱性时,常见的酸性溶液有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如硫酸氢钠,对于其他不常见化学溶液没有讲解的必要。

三、科学教学的方法及措施

1.充分利用教学模具进行教学。在学习化学分子式及空间结构的时候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而初中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化学,很难形成空间想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教学模具进行教学和讲解,让学生通过空间想象和模具帮助,先学习基础知识,再通过了解和讲解揭示其奥秘。例如,在学习一些化学分子式的结构书写时,首先要记得该化学分子式是什么,然后才能知道在画结构的过程中需要用到什么元素和几根化学键,如写三氧化二铁的分子结构时,先想想其空间结构,或者借助化学模具,再进行书写,久而久之,也就有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比较、分析,熟记多种化学知识。化学元素太多太乱,很容易记错记混,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对比记忆,根据自己学到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刚刚接触化学的时候,最基本的内容有固体、液体、气体。除了状态不同外,还要区分固体的颜色、性质等,如铜和氧化铁都是红色固体,但两者的化学分子式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通过分类和比较进行记忆,可以按照状态、颜色的不同进行分类。

3.运用学到的化学理论对不了解的方法进行探索。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就是化学假说法,化学假说法指运用已经学习和掌握的化学原理,对未知的化学现象和化学规律进行探索,而探索结果就需要时间和真理验证,初中生不能对自己得出的结论做出对或错的判断,但是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实,化学假说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学生学习中的独创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以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科学方法的基础。例如,化学家拉瓦锡根据燃烧现象与空气中的化学成分相联系,通过思考和研究,提出燃烧的氧化学说。

4.善于归纳和总结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知识。归纳所学知识和整理知识体系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养成对知识的整理和归纳的好习惯,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归纳从一些具体事例中概括整理出相应的结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归纳内容和归纳形式都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所决定,在归纳和整理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达到复习效果,所以说归纳和整理是很重要的。例如,在学习元素周期时,根据教师思路学习和掌握前二十号元素的电子排布情况,在观察和归纳的过程中,很容易得出电子的排布和变化规律,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和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从而得到排布规律,这样就能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5.充分利用化学课本。学习化学不管采用什么形式,都离不开化学课本,而化学课本中的内容排版就是按照学生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进行的,这就是一种隐含的科学教学方法,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例如,初中化学中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一部分内容可以分为这几部分,地球周围的空气、氧气、碳和碳的氧化物、自然界中的水、金属与金属矿物、溶液、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等其他部分,是按照简单到复杂安排的,简单来说是教材中的一条知识线。抓住这条知识线能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还能使教师讲课条理清晰。这样的教学安排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化学知识,是帮助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

四、结语

化学毕业论文【第三篇】

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各专业教学计划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其它各个教学环节的继续、深化、补充和检验,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的综合性训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体现。对于地方院校化学专业即将毕业的本科毕业生来说,毕业论文的安排一般是这样的:在大四学年第一学期末至第二学期的这几个月时间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选题,然后综合运用各种化学专业的知识和实验技能,在指导教师辅助的前提下,对自己的选题进行研究,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1篇学术论文。同时,学院及学校进一步加强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全程管理与指导工作,严格要求学生按规定完成毕业论文任务,这是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1,2]。到目前为止,地方类本科院校的大四学生通常面临严重的就业压力,往往不能把所有心思都放在毕业论文上,心无旁骛地开展研究工作,并且由于自身能力、科研素质和实际工作时间所限,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以较大程度的提高,加之指导老师对毕业论文工作的漠视,进一步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部分学生把毕业论文的完成工作当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过程,不愿意将时间到投入实验室研究工作。近几年,由于地方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有一半左右的毕业生会选择进一步深造,继续攻读化学专业研究生。而在考研复试过程中和进入研究生的前半年暴露出来很多问题[3~7]:大部分学生本科阶段的科研素养不够,查阅化学类英文参考文献严重欠缺,读英文文献更是费劲,缺乏独立的实验操作能力,不会自己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很多大型仪器不会使用,实验过程中没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实验细节观察和记录不详,实验数据处理过程中origin等数据处理软件不会用,撰写学术性科研论文的功底更是不行。存在的这诸多问题不利于学生的研究生学习,基于此,期待通过以下改进,在本科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加强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为学生进一步考研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独立查阅英文文献和数据库的能力

化学是一门理论知识与实验知识结合起来,属于自然科学类的一门基础课。这个学科的特点就是会涉及到很多前沿的化学科研知识,化学届发展一直非常迅速,不断有新的化学科研成果涌现出来,而这些成果通常都是英文资料,如果想对化学前沿知识做到精准把握,必须让学生掌握查阅英文文献和数据库的能力。化学领域常用的4个化学数据库ScienceDirect、ACSPu-bilcations、RoyalSocietyofChemistry和WileyOnlineLibrary,这4个数据库里面基本上汇集了化学领域所有的英文文献,如果学生在本科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让学生查阅中文文献的同时,也教会并锻炼他们查阅英文文献,使他们能够在本科阶段就掌握在英文数据库里查阅英文文献的能力,这将大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接触到除了书本上经典化学理论以外的更加前沿的化学知识,这不仅能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也有助于学生日后考研继续深造。

3指导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任何结论都需要用实验数据佐证。通过实验过程中发现的实验现象和得出的实验数据来总结来得出结论或发现规律是化学研究的通式。要进行实验研究,必须要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学生掌握大量文献资料的前提下,设计了一个实验想法,针对于这个实验想法开始开展实验研究。而实验研究如何开展需要事先准备好实验方案,也就是从几个方面开展对实验的探索。本科毕业论文过程中如果直接把实验方案给学生,学生直接去做实验,那么学生只是个实验的操作工,不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从实验方案设计方面就鼓励他们用于提出自己的想法,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查阅资料,根据文献依据设计个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案,然后再和指导老师讨论,最后产生一个完整的比较合理的实验方案。最后学生会很有动力按照这个方案去做实验,去验证自己的实验想法是否正确。这个独立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的过程,将大大提高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兴趣,同时也会刺激他们学会思考,并为他们日后独立开展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4培养学生实验过程中分析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在化学实验完成过程中,经常需要学生自己对实验数据加以分析,这就是数据分析和处理过程。很多时候需要软件辅助数据的处理,如origin软件,可以根据仪器测定出来的实验数据拟合出来数据的趋势,根据实验局的趋势和走向判断这个实验得出的结果是否正确。在本科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我们希望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这些软件,并会分析这个实验数据走势图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科学问题,依据实验事实判断实验原理,这将让学生体会到实验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同时也会他们日后继续深造打下基础,这将让他们在读研过程中尽快的进入角色,少走很多弯路。

5培养学生正确撰写学术型科研论文的能力

学术型科研论文撰写是化学专业的学生必备的一个能力。学术论文不同于作文,它需要用专业词汇准确的表达和描述实验事实或理论。用词需要精准到位,不能随意编造词汇。对于化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本科毕业论文将是他们第一次体会到科研论文的严谨和专业。然而过年的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描述实验现象过于口水话,写的实验结果用词不专业,这都说明了他们对学术型科研论文认识不够。我们期望通过我们的改进,在本科毕业论指导过程中,给学生指出来化学专业科研论文撰写的重要性,并教会他们如何正确撰写学术性科研论文,如何写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如何选择并插入参考文献,如何描述实验数据说明了一个什么科学现象或者科学原理,并让他们在撰写自己的毕业论文过程中应用这些技能,通过我们的反复指导,最后呈现出来一个比较完美的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他们日后读研过程中撰写科研论文打下基础。

6结语

指出了地方院校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考研学生越来越多的一个现状,我们希望通过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独立查阅英文文献和数据库的能力、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实验过程中分析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和正确撰写学术型科研论文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为他们日后考研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长立,潘昊.关于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抄袭现象的思考与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8):186~188.

[2]周馨慧.关于导师制对提高材料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J].广东化工,2011,38(9):204~205.

[3]张超英,徐凤信.毕业论文撰写中指导教师的作用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3(1):108~109.

[4]韩润林,张龙龙.浅谈新建本科院校化工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2,40(3):133~134.

[5]赵春.化学化工类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1):270~272.

[6]刘江燕,吕银华,韩德艳.常用化学软件在中级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化学,2006,21(2):38~41.

化学毕业论文【第四篇】

关键词:研讨模式;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本科生教育;教学方法

1本科毕业设计的重要性

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是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得以锻炼提高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是对大学四年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教育的综合,是对专业知识、写作能力、思维方式的一种综合性培养和锻炼,是对本科阶段教学质量的一种综合性考核。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毕业后参加工作或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湖南农业大学化学专业包括应用化学和材料两个专业。应用化学是化学在各个学科各个领域中的实际运用,是通过化学的手段解决各行业实际应用中碰到的确切问题;材料化学是化学化工与材料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是用化学的手段研究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与应用。两个专业都属于理论与实践并重、基础与应用结合的应用型学科。我校应用化学和材料化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实践能力的、能胜任相关工作和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毕业设计这一专业实践环节,对于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本科毕业设计的现状与困难

然而,在近几年的教学中,笔者却发现当前的本科毕业设计存在较多问题。首先,从学生层面来说,学生对待毕业论文的态度不端正,抄袭现象比较严重。毕业论文通常设置在第七、八学期,这个阶段学生多在外找工作或者复习考研,心思不在毕业论文上,只想着应付过关。另外,现在网络的迅速发展,获取资源的方式极其简便,也为学生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提供了便利。学生有时甚至直接复制别人的文章,或只进行轻微的语序调整或者词句改变,这样的毕业论文质量自然无法保证。其次,从教师层面来说,近年来由于我国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导致教师人均指导毕业设计的学生数增多,因此,指导教师投入到每个学生身上的精力有限,常常指导不到位。目前材料化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通常分为综述论文和实验论文两种形式。写综述的同学往往就找几篇参考文献拼凑在一起,根本无法达到写综述文章的要求。而实验论文基于实验条件和指导老师精力的限制,也未能进行充分的实验研究。最后,从社会层面来说,高校衡量办学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尺度是就业率。在目前高校普遍扩招的情况下,本科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越来越严峻的社会问题。大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本科生时,对毕业论文状况无人问津,也未对毕业论文有所要求,导致不管是学校还是学生都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鉴于以上问题,近年来,教育界、学术界就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发展问题各抒己见,其论不一。甚至出现了认为“本科毕业论文并非授予学位之必须”的废止派。然而,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旨在培养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应用型人才。特别针对化学这种理工科专业,在进行此类人才的培养时,高校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而毕业论文(设计)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独立工作的基本技能,同时也能再一次激发学生对实践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在化学专业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3研讨教学与本科毕业设计之关联

笔者自2013年入职湖南农业大学开始,每年均参与了本科毕业设计的指导,且每年指导的学生中均有一名获得了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的荣誉。通过分析该类学生在本科毕业设计中的各项表现,笔者发现本科毕业设计与研讨式教学模式具有密切的联系。研讨课程是一种以探究讨论为主要内容的授课模式,其目的在于高效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同学们的自主学习,目前已被广大高校接受和认可的一种优异的授课方式。研讨教学模式的重点在于围绕某项主题进行探究和讨论,其表现形式和完成手段恰恰与本科毕业设计中的开题、中期考核、毕业答辩等过程完美契合。纵观上述所提到的各项问题,其解决的根本核心还在于学生本身。如何促使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充分利用时间进行专业知识的进一步提升和专业技能的大范围提高,其根本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无法获取面面俱到的细致型指导条件下,懂得自己开动脑筋,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通过实验实践充分锻炼和优化实际操作技能,并最终获取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性技巧、知识和经验。

4研讨教学在本科毕业设计中的实践与思考

笔者作为材料化学专业《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的一线教师,利用自身课程优势,以本科毕业设计为中心,组织材料化学专业本科二年级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践。

(1)以湖南农业大学理学院化学系相关老师的科研方向为基础,设计不同的科研主题,并通过抽签的方式将同学们分为不同的小组。

(2)以上述步骤中设置的不同主题为依托,促使同学们进行文献查阅,通过相关主题的初步接触和了解,激发同学们进行发散性思考,进而自主设计出相关的研究课题,并通过进一步的文献查阅设计相关实验方案。

(3)组织同学们进行模拟本科毕业设计的开题答辩,在此之前充分讲解和传授相关知识技巧,如PPT的制作基本知识、演讲的基本技巧等,组织相关科研方向的老师参与评审,并对各个同学所设计的实验主题和实验方案进行评价,提出修改建议。

(4)利用往届同学的研究成果与数据,将不同种类的原始数据分配给不同主题的同学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邀请相关科研方向的系内教师进行专业性讲解和指导,帮助同学们完成相关结果的整理和分析。

(5)再次组织同学们进行模拟本科毕业设计的毕业答辩,组织相关科研方向的老师参与评审,并对各个同学所归纳的实验结果及数据进行评价,提出修改建议。

(6)综合各组获得的评价,选出表现突出的同学和团队予以奖励,并针对不同同学的具体表现,分析长处和短处,提出改善建议。通过以上教学实践,根据开展过程中的表现状况和突出问题,引发读者对研讨模式教学与本科毕业设计关联之思考。

(1)研讨模式教学可作为本科毕业设计之前期培训与实践。通过上述实践,笔者发现,研讨教学模式完全可以成为本科毕业设计的前期培训过程,并通过有效的实践课程促进同学们对本科毕业设计相关技能的账务,有效缓解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工作压力,提升毕业设计的完成质量。

(2)本科毕业设计可作为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动力。《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开展并不顺利,其根本原因在于同学们对于文献的查阅感觉枯燥乏味,并没有足够的动力促使同学们主动进行相关文献的阅读和整理。但是,以毕业设计为出发点,同学们出于自身需求,会表现出良好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本科毕业设计将成为同学们课堂学习的新动力。

(3)两者进行有机结合将为两项本科生培养任务的高质量开展提供新型模式。综合以上所述,可将研讨模式教学与本科毕业设计进行完美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探索两者结合开展的新型模式和偏重的内容,寻求高等农业院校中化学类专业本科同学的新型培养方式和方法,促进培养任务的高质量开展和完成。针对本科毕业设计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通过将研讨教学模式与本科毕业设计进行有机结合,以湖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材料化学专业本科二年级同学为实践对象,组织同学们以本科毕业设计为主题,进行研讨模式教学的改革实践,以及本科毕业设计开题与答辩环节的模拟实践。通过这两者的有机结合,笔者发现这两种本科培养内容和方式可以进行完美结合,互帮互助,相互促进,并有效提升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对于本科毕业设计的高质量完成,《文献检索》课程的高效率学习,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丽丽。开发组合式论文辅导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3):67-69.

[2]渠芳,连承波。讲授式教学法与研讨式教学法在石油地质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2011(9):80-82.

化学论文【第五篇】

英文名称:Science & Culture Review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规划战略局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672-6804

国内刊号:11-5184/G

邮发代号:80-18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科学文化评论》(双月刊)创刊于2004年,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规划战略局主办。定位为跨学科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登载科学与人文、科学与社会以及科技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科学文化评论》的栏目设计,基本上依照国际学术刊物的通行规范,按论文、评论(包括争鸣、笔谈、访谈等)和书评等加以分类。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462092